工业信息化典型案例(002):[节能减排信息化类]-上海市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工作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信息化典型案例(002):[节能减排信息化类]-上海市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1日】【来源:】【字体:大中小】

一、现状分析

上海虽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但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几乎都是从省外调入或从国外进口,本市的一次能源生产对全市整个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可谓杯水车薪,能源需求外向依存度高达90%以上,是典型的外源型能源消耗的经济大市。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做好工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使上海以较少的能源增长保障了经济的较快发展。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07年全市单位万元GDP能耗降到0.8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7%;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1吨标煤左右,比上年下降8.5%,各项任务措施得到较好地落实。目前,上海能源消费的主要情况如下:

1. 上海能源结构还不太合理。上海能源消费结构以石化能源为主,煤炭仍占主要地位,油、气、电消费快速升高。2007年,上海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为:煤炭51.5%、原油30.6%,天然气4.5%,其中外来电力的比例达13.4%。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下降幅度在加大,由2000年的65.4%下降到2007年的51.5%,但煤炭的总量仍在上升。煤炭使用比例过大,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 工业耗能比重仍然偏高,交通运输、建筑等产业的能源消费增速较快。从总量上看,虽然工业能耗增速低于GDP能耗增速,但工业能耗在总能耗中仍占据绝对地位。工业领域能源消费过大,带来的一个隐患就是环境污染。从有关上海市能源消费、GDP和大气污染的协整检验的长期模型可以看出,每增加1%的能源消费便会带来1.180%的废气排放量的增加,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由于近几年上海在行业结构调整、设备改造、技术更新、提倡节能等方面的努力,本市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逐年下降,该比重已从九十年代的90%下降到2007年60%以下,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已从1985年6.48吨标煤/万元下降至2007年的1.006吨标煤/万元。

3. 能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目前上海的经济高增长仍然是与能源高消耗相伴随的,同时,近几年上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超出了惯性发展状态(能源弹性系数为0.4左右)。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意味着能源利用效率越低以及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越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和节能技术改造,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研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数控技术(NC)、人工智能(AI)、ERP(企业资源计划)、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系统等关键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优化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促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及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集成化、可控化程度。2008年,推进企业自主实施节能技改188项,涉及建材、化工、电力、装备、钢铁等行业,年节约标煤60万吨。

2. 大力推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提高产品市场流通效率。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如宝钢集团/东方钢铁、上海烟草集团、上汽集团、电气集团、联华超市、上海医药等)建设电子商务供应链平台,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链接,将企业外部供应链与内部生产经营全流程密切结合,带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效能的整体提升,并鼓励平台的应用转型,将其成熟经验向行业内社会化服务延伸;扶持第三

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重点支持了钢铁、汽车、化工、机电设备、物流、建材家居、移动商务、综合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领域一批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的建设,成为广大行业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企业转型提升的有效工具;从而有力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成本节约。08年底发布《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废旧物回收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推广中心、无害化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基地的建设,推进三级废品回收网络,支持“在线收废”平台建设,初步构建废旧品交投立体网络,初步实现废旧品回收的信息化,并将运用网络技术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再生资源的流通范围和营销渠道,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再生资源贸易。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舆论引导,促进全市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2008年,全市产生固体废弃物约1960万吨,利用率达到97.5%,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稳步提升,预计2010年可达90%。

4. 建立节能平台,强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依托上海能效诊断热线,建立了重点用能单位管理信息平台。对年耗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建立了《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表》和《节能技改项目表》的网上报送制度。同时建立了能源审计管理系统,开展了240余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和审核工作。该平台的建立成为政府开展能源管理的抓手,也是企业、政府相互联系的桥梁。

依托节能服务网,建立了上海市节能技术信息平台。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节能规划网上申报系统,上海市节能技改项目网上申报、专家评审及节能量核定等项目管理系统,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数据库,以及各区县(集团)管理所属企业申报技改项目、十大节能规划及燃煤工业锅炉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区两级网络管理,对数据实时动态更新。该平台的建立有序推动了本市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及节能技改等工作的开展。截至2008年12月,上海已有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申报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规划,为节能潜力测算提供重要依据。5. 普及节约理念,开展节能宣传,拓展培训领域。利用上海市节能网,及时发布节能信息,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介绍宣传国内外节能管理经验、节能知识,展示节能技术产品及示范案例,对各类企业、社会公众提供节能指导和服务。开展上海市节能宣传周的各项活动。举办第三届节博会,并围绕市民节能专门设计家庭节能体验馆,推动全社会普及节能理念。各区县、各集团公司、各社会团体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节能主题活动。2008年,全市共表彰30个先进单位和100名节能先进个人,共组织举办各类节能培训班83期(次),参加培训8971人次。

6. 落实专项资金,出台财政政策,完善保障体系。为落实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8年,我委围绕《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上海市节能技改专项扶持实施办法》、《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扶持实施办法》、《上海市促进清洁生产专项扶持实施办法》、《上海市节能能力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4个节能降耗资金扶持办法。这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出台,不仅明确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作用和地位,也极大的鼓励了用能单位加大自有资金对节能改造的投入,积极地推进清洁生产。

7. 加强法制建设,修订节能条例,开展节能执法。2008年启动《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的修订工作,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国家要求,结合上海现状,反复讨论修改,现已形成修订草案。另外,由市节能监察中心具体实施节能执法工作,开展了能源使用、供应、设计环节及能效标识等方面的节能执法,2008年节约标准煤16984吨,节约资金21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以来,上海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面临如下一些新情况:

1. 用能结构发生变化,节能潜力越来越小。一方面,2010年上海要承办世博会,在此期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