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病人脑电图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ppt课件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ppt课件
11
代脑表波一个特波征的高-度-波幅
• 表示方法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 信号的高度比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 100 µV ㎶
• 按波幅大小分为
12
脑波特征---波形
•二个电极间电位差变化的形式 谓
之波形。
• 二个相同的波连续出现,谓之电活
2)帮助鉴别昏迷是否由安眠 药中毒所致,安眠药中毒常见高 波幅快活动。
23
多;假性者正常。 5)帮助判断癌肿颅内转移,颅内 转移常可见局限或弥漫性慢波, 也可有多灶表现。 6)帮助肝昏迷早期诊断,肝病者 EEG出现三相波,提示肝昏迷。其 它代谢性脑病有时也可见三相波, 应结合病史及其它检查确诊。 2.帮助了解脑部疾病的演变过程和 功能状态:重复检查有助于了解 病情好转、恶化或复发,如脑瘤24
表明睡眠记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5.剥夺睡眠:与正常睡眠相比睡
眠不足本身能增加诱发的程度,
在睡眠剥夺进行睡眠诱发试验能
使癫痫相关异常放电的阳性率提
高24%,故患者检查时最好有一定
程度睡眠不足。
22
与癔病或精神病,癫痫脑电图常 可见痫样放电,还可帮助癫痫分 (各种癫痫有特异的脑电图改 变),还可帮助区别癫痫是原发 性或继发性(前者放电常对称同 步,后者常见局限灶,放电不对 称不步)。
• 作为反映大脑功能状态的脑电图学,
过去、现在及将来仍不失其在临床 诊断及科学研究的价值。
• 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EEG学的发 9
EEG活动的主要内容: 脑波特征
• 具有其它波(如电波、光波)的特
征-波率、 波幅、波形及时相的 变化

脑电图PPT课件

脑电图PPT课件
脑 电 图
1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 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 无障碍。将脑电活动的动作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 轴,把点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
2
3
4
5
6
电极的材料
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但有 些金属材料在有直流电持续通过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在金属电极表面 产生电荷积累,造成时间和频率依赖性的电阻增加。电极表面因为存在 电荷和极性而产生的直流电效应,经放大后产生大幅度的基线缓慢漂移 伪差。因此这种有极性的金属材料不能用于记录脑电信号。脑电图的电 极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其可在外部直流电作用下形成双表面电荷, 因而没有明显的极化现象。也可采用不锈钢、金或铂金制成的无极性电 极。但银、金等某些金属材料长期直接接触脑组织时会产生刺激或毒性 作用,因此不适用于颅内记录。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材料制 成。如果患者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则需要无 磁性材料的电极,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的电极。
2 检查前三天请停用各种神经兴奋剂和镇静剂,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 的判断;如癫痫病人医生没有特殊交代,检查前后均应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要向检 查人员说明服用的药名、剂量,以便检查人员参考。
3 检查前正常饮食,避免过饥,以免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4 精神异常或不合作者,应做睡眠脑电图,建议自然睡眠,一般不用镇静剂,需晚睡早 起(晚上十一点后睡觉、早上五点之前起床),以备检查时入睡。
胶布直接将盘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抽搐、精神障碍、聋、 盲等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各种脑部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常用于癫痫、脑 瘤、脑外伤、颅内血肿、脑炎、脑寄生虫病、脑脓肿.脑血管病 及其他各种脑病和昏迷患者。

(精选课件)脑电图基础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脑电图基础PPT幻灯片
,2月后的婴儿可见到睡眠中纺锤波; 1岁~3岁:30~60μV的θ波,枕区占优势,发育快的婴儿2岁可见到枕区
α波; 4~7岁(学龄前):7~10HZ,40~150μV的θ波和α波混合出现; 7~12岁(学龄期):8~11HZ的α波,枕区占优势,但有部分7~10岁θ
波枕区占优势;
12岁以上:9~12HZ,100μV,趋向成人标准靠拢
水合氯醛:加深睡眠,对背景有影响; 氯硝基安定:可导致EEG大量快波,对EEG异常放电
造成干扰;
.
20
儿童脑电图的特点
总体发育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高,波幅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新生儿:出生到一月,低波幅15~50μV,δ波占优势,清醒和睡眠差别
不大; 1月~1岁:6月前δ波占优势,6月后θ波占优势,低~中波幅20~50μV
术语: 节律:3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活动:2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散
发。
长程:持续5~10秒连续出现;短程:持续2~3秒;中程:持续3~4秒;
散在:1秒以下;
低波幅:25mv以下;中波幅:25~75mv;高波幅:75~150mv;极高波幅:
150mv以上。
.
19
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
睁闭眼反应:睁眼3秒,再闭眼,观察背景波的变化,主要是枕区改变, 即α和θ波的抑制(睁眼时),但年龄愈小愈不明显,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闭眼时放电明显;
剥夺睡眠诱发:用于各类型的癫痫、尤其是夜间发作癫痫的诱发。
.
18
脑电图报告
内容:背景(节律、波幅、双侧对称与否、调节调幅)、快波、慢波、睁 闭眼、过度换气、睡眠波、异常波等;
的电活动,范围广,但干扰多; 双极导联:有关电极间的电位差,特点:不接地,抵消交流电的干扰,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课件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课件

2 普遍非同步慢波异常
(1) 出现在双侧大脑半球的所有区域 或大部分区域。
(2) 没有一致的时间关系。
(3) 反应性:睁眼及警醒时减少,过 度换气和放松时增加。
2 普遍非同步慢波异常
• 见于正常生理情况
-睡眠 -儿童正常清醒EEG -10~15%的正常成人此种类型慢波有轻度增多
• 清醒状态明显增多的普遍非同步慢波,不 论什么年龄均异常。
间断性节律性delta活动(IRDA)
额部IRDA 枕部IRDA
3 双侧同步性慢波异常
• 脑深在部位异常,中脑、间脑病变; • 代谢中毒脑病、晕厥、脑积水 • 也见于正常人的思睡和睡眠期,儿童HV反应
4 基本节律的慢波化
基本节律慢波化,多表示有一定程度脑功能 减退。见于原发性全面型癫痫、脑深部肿瘤、 脑动脉硬化症、各种原因的意识障碍等。 α 波慢化的同时,多伴波幅变化的减少与单 调化,且弥漫性出现,多见于慢性起病的广泛 性的脑功能减退状态。
• 病灶中心部分的慢波通常比病灶周围的慢波更 持续,频率更慢,但波幅不一定是最高的。一 般不被睁眼抑制。
• δ波病灶周围常为θ波,此种θ波可能对睁眼有 反应。
1 局灶慢波异常
意义—皮层、皮层下白质有局限性病 灶(功能障碍或结构异常)。
1 局灶慢波异常
疾病 幕上肿瘤;部分性癫痫—发作后数 日;脑脓肿;偏头痛;单纯疱疹脑炎—颞 区;脑出血或梗塞急性期;一过性全面遗 忘症。
背景活动异常 慢波性异常
广泛非同步性慢波
称为散发性或者弥漫性慢波活动,不同步、不成节律、 不同频率;
中高波幅; 是最常见但是最缺乏特异性的异常; 见于:双侧半球弥漫性病变,可能是功能性,也可见于 各种严重、进行性的病变; 慢波数量可以反应脑功能程度。

小儿脑电图分析(参考课件)

小儿脑电图分析(参考课件)
不使用“轻度”、“中度”、或“中度”异常的结论, 这一点与对成人EEG的判断标准不同
课件学习
26
正常小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基本脑波频率及波幅在相应年龄
的 正常范围内,调节正常,无明显不对称。
睡眠 睡眠周期及睡眠波正常出现。 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
无异常反应。
阵发性活动 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波发放。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相同频率的脑波称为节 律。
突出于背景,突然消失且持续一段时间的脑电 活动或节律称为爆发或阵发,以单个波的形式 无规则出现称为散发,在全记录中仅出现1-2 次称为偶发。
两半球相应区域或一侧半球的不同区域内脑电
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称为同步,无固定时间关系
称为非同步。
课件学习
申请者应注明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以供阅 图时参考
课件学习
5
正常小儿脑电图年龄特征
整个小儿时期EEG都经历着不断地成熟性变化,如δ -
刷形波、TA图形和一过性正常棘、尖波分别于44周CA、46周CA 和48周CA前完全消失
围产期是EEG成熟变化最快时期,EEG图形取决于孕 龄(CA=胎龄+生后周龄)而不是生后年龄
广泛性棘慢波的频率对确定癫痫分型有 帮助,如3Hz棘慢波多见于失神性癫痫,
慢棘慢波(1-2.5Hz)可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快棘慢波(4-5Hz)可 见于少年肌阵挛性癫痫,6Hz棘慢波可 见于强直-阵挛性发作等。
课件学习
20
3Hz棘慢波
课件学习
21
棘 慢波
课件学习
22
尖慢复合波
从脑发育的不成熟到成熟,某些小儿时期正常图形在 成人常会被视为异常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参考PPT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参考PPT
4
记录方法
电极: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 (金质或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 迷病人可用针电极。
电极安放位置:国际电极放置法(1020电极放置法)
5
鼻根点
Fp1 Ppz Fp2
F7
F3 Fz
F8
F4
20%
20% 20% 10%
T3
C3
Cz
C4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提示颞叶尖波,可通过蝶骨电极明确。
41
无关电极活化(1)
42
蝶骨电极(1)
43
无关电极活化(2)
44
蝶骨电极(2)
45
背景中慢波增多
46慢波Βιβλιοθήκη 景47单、双极导联比较
单极导联—最标准,可观察到活化现象 双极导联—伪差少,利于定位
24
25
➢ 2期睡眠(浅睡期) 睡眠纺锤波(14Hz左右)与K复合波显
著,可见低幅θ波、δ波。
26
27
➢ 3期睡眠(中度睡眠期) ➢ 4期睡眠(深睡眠期)
2Hz以下、波幅在75μV以上的慢波 增多。纺锤波时出现,时不出现。 3期和4期睡眠合称为慢波睡眠。
28
29
30
➢ 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期) 脑电图类似1期睡眠表现,出现
左右的慢波。
➢ 多棘慢波:棘慢波中的棘波成分为
多棘波。
➢ 尖慢波:慢波接着尖波后形成的复合
波。
35
尖波、棘波的极性
波峰向上——负相 波峰向下——正相
36
左侧中央部尖波
37
左枕、颞后尖波
38

昏迷的和评估护理课件

昏迷的和评估护理课件
和刺激。
预后评估
1 2 3
评估指标
根据昏迷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电图等。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量表评估、神经心理测试 等,全面评估昏迷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 。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护理方 案,提高昏迷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 小板计数等情况。
生化检查
了解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指 标。
血气分析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
了解颅内是否存在出血或梗死灶。
磁共振成像(MRI)
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和范围。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颈椎X线、脑电图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检查。
助他们面对昏迷带来的心理压力。
预防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鼓励患者及家属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昏迷的发生。
控制慢性疾病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遵 循医生的诊疗建议,降低昏迷的风险。
注意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昏迷的发生。
规定了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赔偿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明确了医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规定,是医护人员从业的基本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规定了护士的资格认证、执业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护士队伍的专业性和 规范性。
06 昏迷患者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患者权益保护

小儿脑电图分析医学PPT课件

小儿脑电图分析医学PPT课件
活动基本正常。 发作间期为一侧或双侧枕区棘波或棘慢
波发放,闭眼时出现或增多,睁眼时抑 制或减少。 发作间期图片
45
枕叶癫痫发作间期
46
枕叶癫痫发作期
47
颞叶癫痫
EEG背景活动可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 发作间期颞区少量棘波、尖波或不对称
性慢波,很多患儿无异常电活动。 发作期常见一侧或双侧颞区5-7Hz中-高
6
频率
每一个脑波从波谷至下一个波谷为一个周期, 相同周期的脑波在一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数叫 频率。 基本脑波按频率分为4个频带:δ频带(03.5Hz)、θ频带(4-7Hz)、α频带(8-13Hz)、 β频带(14-30Hz)。
7
脑波频带
8
波幅
为从波谷至波顶的垂直距离(mm),根据 标准电压换算成μV。
发棘慢波,常呈持续性出现。放电指数 可达50%-80%以上。
54
获得性癫痫失语睡眠期EEG
55
获得性癫痫失语清醒期EEG
56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某些局限性
一、有癫痫临床发作但无癫痫样活动脑电图: 约一半左右癫痫患儿在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 中缺乏癫痫波发放。加上睡眠等多种诱发试 验,依然有20-30﹪的患儿无癫痫波发放。
39
高峰节律紊乱
40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这两种综合征 的EEG均以爆发-抑制为特 征,前者的发作形式为反复成串的强直 性痉挛,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的片段 性肌阵挛、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 发作。
爆发-抑制图形的爆发段为持续1-3秒的 高波幅慢波爆发,其中可夹杂棘波或尖 波,抑制期接近平坦电位,持续3-4秒。
脑电图的概念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来 自皮层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自发 性脑电活动。这种脑电活动通过脑电图 机放大300万倍描记下来即形成脑电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