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第六章 控制测量
GPS控制测量PPT课件

第六章 GPS控制测量
一、GPS的系统组成 GPS由空间部分、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 21+3颗(现有27颗)卫星组成;
六个轨道面,高度约2万km;
运行周期11h58m;
任意时刻、任意地点均可观测4 颗以上卫星。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第六章 GPS控制测量
码长:2.35*1014bit,码元宽0.097752us(29.31m),
码率 10.23Mbit/s,周期267天。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五、导航电文 包括卫星星历、卫星工作状态、时间系统、轨道
摄动参数、大气改正参数、P码捕获信息等。传输一 次完整的导航电文约需12.5分。
注入站 在每颗卫星运行到上空时,把卫星星历、控 制参数和指令注入到卫星存贮器。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第六章 GPS控制测量
3.用户接收机
基准站
移动站
双频GPS用户接收机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第六章 GPS控制测量
组成:天线、控制显示器、电缆、电源等部分组成。天 线安放在整置于控制点的脚架上,接收卫星信号,在控 制显示器上获得的是天线相位中心的三维坐标。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参考站GPS接收机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移动站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技术室
现代测量学
移动站接收机和天线
工程测量复习题各章问答题计算题剖析

复习题第一章高程测量1.已知水准点5的高程为531。
272米,四次隧道洞内各点高程的过程和尺读数如下图所示(测洞顶时,水准尺倒置),试求1、2、3、4点的高程.2.影响水准测量的误差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削减其影响?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自动安平的原理是什么?试述这类仪器的优点及使用方法.3水准测量中,为什么一般要求前后视距尽量相等?第3题答案: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保持相等可消除或减弱下列误差:(1)当调焦时,调焦透镜光心移动的轨迹和望远镜光轴不重合,则改变调焦就会引起视准轴的改变,从而改变了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关系.如果在测量中保持前视后视距离相等,就可在前视和后视读数过程中不改变调焦,避免因调焦而引起的误差.(2)仪器虽经过校正,但i角仍会有微小的残余误差,也就是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完全平行,当在测量时如能保持前视和后视的距离相等,这种因i角引入的观测误差就能消除.(3)可完全消除地球曲率引起的误差。
(4)可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
第二章角度测量1.什么角水平角?用经纬仪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时,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2.说明测回法及全圆观测法测水平角的方法和步骤。
(设为90°)因对中有误差,在CB的3.测水平角时对中的目的是什么?设要测出ABC延长线上偏离B点10毫米,即仪器中心在B'点,问因对中而引起的角误差有多大?4. 整平的目的是什么?5. 测ABC ∠时,没有照准C 点标杆的底部而瞄准标杆顶部,设标杆顶端偏离BC 线15毫米,6. 7. 竖盘指标水准管起什么作用?盘左、盘右测得的竖直角不一样,说明什么?8. 根据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应满足哪些条件?如何检验这些条件是否满足?怎么进行校正?其检验校正的次序是否可以变动?为什么? 9. 经纬仪测角时,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同一角度,能消除哪些误差对水平角观测成果的影响?10. 影响水平角观测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消除或减低这些因素的影响?15.在做经纬仪竖盘指标差检验校正时,若用全圆顺时针注记的威而特T 1经纬仪盘左盘右分别瞄准同一目标,得盘左竖盘读数为75°24。
测量学思考题

7、什么叫极限误差?它是怎样确定的?本门课程中,用过哪些 极限误差?
8、本章中,符号v 和 的含义是什么?白塞尔公式适用于什么 情况? 9、如何计算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10、怎样运用6-1
概述
§6-2 导线测量
§6-3 交会测量
§6-4 电子全站仪 §6-5 GPS测量
8、如何计算各种导线的坐标?闭合导线的计算与附合导线的计 算有何区别?
9、交会定点有哪几种方法?角度后方交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0、GPS定位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空间部分包括多
少颗卫星?地面监控部分包括哪几个部分?
11、GPS定位具有哪特点?为什么定位时每台接收机至少需要 接收到四颗卫星的信号?
10、竖直度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是怎样构造的? 11、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有哪些区别?为什么竖直角只需观测一 个方向?竖直角观测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12、何谓竖盘指标差,怎样计算一测回的水平角及竖直角? 13、三角高程测量是怎样计算高差的?对向观测可以消除哪些误 差?
14、什么是经纬仪的三轴误差?三轴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有何规 律?
7、等高线平距有何作用?如何判断地面坡度的陡与缓?
8、等高距一般取值为多少?其大小对地表变化的描述有何影响?
9、什么叫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它们在地形图上
是怎样表示的?哪些等高线不能注记高程?
10、等高线具有哪些特点?等高线是怎样勾绘的?
返
回
第十章 建筑施工测量
§10-1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0-2 测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测量学总结
题型介绍
思考总结
测量学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理论
06_地籍测量(第六章_地籍控制测量)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18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例6.2,已知A、B两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 S=1000m,YA=75124.5m,YB=75523.4m, 两点的平均纬度Bm=31o14’,将它投影到高斯 投影平面上所产生的变形,按式(6-2)计算得: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5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三、 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地籍控制点的密度不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 址点总数和要求的界址点精度有关,地籍控制 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觃范》的要求。
§ 6.1 概述 § 6.2 地籍测量坐标系 § 6.3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斱法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 6.1 概述(Summary)
一、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 的原则。
河南理工大学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0,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
地 籍
测
量 学
Cadastral Surveying
数字测图习题集

数字测图习题集第一章1.测绘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2.简述数字测图的发展概况。
3.学习本课程应达到那些要求?第二章1.什么是水准面?水准面有何特性?2.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有何作用?3.测量工作中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4.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之处?画图说明。
5.何谓高斯投影?高斯投影为什么要分带?如何进行分带?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7.应用高斯投影时,为什么要进行距离改化和方向改化?8.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9.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y=20792538.69m。
问:(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10.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1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为44.529m。
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多少?1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13.什么是地形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4.何谓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对测图有何意义?试说明比例尺为1∶1000和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
15.地面上两点的水平距离为123.56m,问在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上各长多少厘米?16.由地形图上量得某果园面积为896mm2,若此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则该果园实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算至0.1m2)17.已知由A点至B点的真方位角为68°13′14″,而用罗盘仪测得磁方位角为68.5°,试求A点的磁偏角。
南京工业大学测量学

测量学精品课程在线测试题第一章:绪论1.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B )。
A.相对高程;B.绝对高程;C.高差 D.差距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 C )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D.假定坐标3.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B )。
A.水平面;B.大地水准面;C.假定水准面 D.大地水平面4.测量工作中野外观测中的基准面是(B )。
A.水平面B.水准面C.旋转椭球面D.圆球面5.测量学是研究如何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将设计图上的工程构造物放样到实地的科学。
其任务包括两个部分:测绘和(D )A.测定B.测量C.测边D.放样6.测量学按其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D )摄影测量学、制图学。
A.一般测量学B.坐标测量学C.高程测量学D.工程测量学7.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A )A.水准面B.水平面C.铅垂面D.圆曲面8.测量工作中,内业计算所采用的基准面是(B )。
A.水平面B.水准面C.旋转椭球面D.竖直面9.在高斯6°投影带中,带号为N的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λ的计算公式是( C )。
A.λ=6N B.λ=3N C.λ=6N-3 D.λ=3N-310.在高斯3°投影带中,带号为N的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λ的计算公式是(B )。
A.λ=6N B.λ=3N C.λ=6N-3 D.λ=3N-311.测量上所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x轴正向指向(D )。
A.东方向B.南方向C.西方向D.北方向12.在6°高斯投影中,我国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故规定将坐标纵轴向西平移(C )公里。
A.100 B.300 C.500 D.70013.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之内进行测量时,不能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的是:(C )A.距离测量B.角度测量C.高程测量D.以上答案都不对14.组织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工作次序上(D )。
工程测量课程作业习题答案

⼯程测量课程作业习题答案⼯程测量课程作业习题第⼀章绪论⼀、填空1、⼤地⽔准⾯是⽔准⾯中与平均海⽔⾯重合并向⼤陆、岛屿延伸⽽形成的封闭⾯。
2、地⾯点到⼤地⽔准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程。
3、地⾯点到某⼀假定⽔准⾯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程(相对⾼程)。
4、⾼斯投影中,离中央⼦午线近的部分变形⼩,离中央⼦午线愈远变形愈⼤。
5、在⾼斯平⾯直⾓坐标中,有⼀点的坐标为x=685923m,y=20637680m,其中央⼦午线在6°带中的经度为 117° 。
6、我国地形图采⽤全国统⼀规定的⾼是平⾯直⾓坐标,有⼀点的坐标为x=685923m,y=20637680m,位于6°带的第 20 带内。
7、某地⾯点的经度为118°50',它所在六度带带号为 20 ,其六度带的中央⼦午线的经度是 117°。
8、某地⾯点的经度为118°50',它所在三度带带号为 40 ,其三度带的中央⼦午线的经度是 120°。
9、确定地⾯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平⾓、距离及⾼程。
10、测量⼯作的基准⾯是⼤地⽔准⾯,基准线是铅垂线。
⼆、问答题1、什么叫⼤地⽔准⾯?⾼斯平⾯直⾓坐标系是如何建⽴的?⼤地⽔准⾯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和基准线。
2、测量学的平⾯直⾓坐标系与数学的平⾯直⾓坐标系有何不同?为什么?1、其与数学中平⾯直⾓坐标系相⽐,不同点:1.测量上取南北⽅向为纵轴(X轴),东西⽅向为横轴(Y轴)2.⾓度⽅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
因为测量上所⽤的⽅向是从北⽅向起按顺时针⽅向以⾓度记值,因此将数学上的平⾯直⾓坐标系的x轴和y轴互换后,数学上三⾓函数的计算公式可不加改变直接⽤于测量的计算中。
3、进⾏测量⼯作应遵守什么原则?为什么?答:①“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图和放样的精度,⽽且可以分副测绘,加快测图速度。
②“前⼀步测量⼯作没作检核不能进⾏下⼀步测量⼯作”,它可以防⽌错漏发⽣,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性。
测量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测量学可分为普通、大地、摄影、工程等分支学科。
2.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2.地面任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3.测量工作的目的是要确定地面上各点的地物和地貌。
4.确定地面点在椭球面上的位置是用和来表示的。
5.同一条上各点的经度相等,同一条上各点的纬度相等。
6.决定参考椭球形状和大小的元素有半轴,和扁率。
7.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8.测量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角限,其象限的顺序从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二、单项选择1、既表示有地物,又表示有地貌的图,称为( 3 )。
①平面图②地图③地形图④断面图2、经度由首子午面起向东量度称为东径,其取值范围为()。
① 0~90°② 0~180°③ 0~270°④ 0~360°3、过N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即为该点的()。
①经度②纬度③方位角④象限角4、赤道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它是()的起算面。
①经度②纬度③方位角④象限角5.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①地理坐标②平面直角坐标③坐标和高程6.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2 )。
①水平面②大地水准面③假定水准面7.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6°带)的坐标x=3 430152米,y=20 637680米,则该点位于第()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① 19 116°② 20 117°③ 34 116°④ 34 117°8.北京地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9°54′,东经116°28′。
按高斯6°带投影,该地区位于第()投影带,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① 19 116°② 19 117°③ 20 116°④ 20 117°三、简答题1.什么叫测量学?测图和测设有何区别?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什么?3.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和大地体这几个概念有什么不同?水准面有什么特性?4、什么是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5、测量学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6、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它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区别?四、计算题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测算得A点高程为213.464 米,B点高程为214.529米,试计算改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后,A、B两点的高程及高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控制测量7.1试题7.1.1名词解释题(2)图根点 (3)图根控制测量 (4)大地点(5)导线(6)导线测量(7)坐标增量闭合差(8)三角高程测量 (9)高程闭合差(10)两差改正图根点:直接为测绘地形图而布设的控制点,作为测图的根据点。
图根控制测量:为测绘地形图而布设控制点进行的控制测量,一般有图根三角测量及图根导线测量两种。
大地点:国家基本控制网的各类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及GPS点。
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
导线测量:在测区布设控制点成闭合多边形或折线形,测量导线边长及导线边所夹的水平角。
坐标增量闭合差:闭合导线所有坐标增量总和,理论上应为零,如不为零,其值即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是指坐标增量总和与已知两高级点之间坐标差的较差。
三角高程测量:在测站上通过观测目标的竖角,丈量仪器高及目标高,已知测站与目标间水平距,按三角学的原理,便可求得测站与目标的高差。
高程闭合差:测量得高差总和不等于理论值或不等于所附合的两已知点的高程之差。
7.1.2填空题(1)控制测量主要包括_平面_控制测量和_高程__控制测量;前者主要的方法有_三角测量__、_三边测量__、_边角测量__、_导线测量__等,后者主要方法有__水准测量_和_三角高程测量__。
(3)直接为测图服务而建立的控制测量称_图根_控制测量,它的精度比较低,边长短,一般可采用_小三角测量_、__测角交会_、__侧边交会__、导线测量_等方法进行。
(8)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应视测区面积大小分级,建立测区的__首级控制__和___图根控制___。
(9)小地区控制网的控制点密度通常取决于_测图比例尺_和__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_。
(10)导线按形状可分为:①_闭合导线_;②__附和导线__;③___支导线___。
(11)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_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而符号相反。
如果不能平均分配,则可以对短边夹角和长、短边夹角给以较大的改正数。
__。
(12)经纬仪视距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测量__角度__和_边长__存在误差,其中_测边_误差大于_测角_误差。
(13)导线测量的分类,按测边的方法不同,可分为(a)__经纬仪导线测量___;(b)__视距导线测量__;(c)__视差导线测量____;(d)__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____。
(1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项目有:(a)__踏查选点__;(b)___测量导线右角___;(c)__测量导线边长___;(d)____测量起始边方位角__。
(15)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主要包括两大方面:(a)__导线点的坐标__;(b)___导线点的高程__。
前者主要内容是①__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__;②__方位角的推算___;③_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___;④_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__;⑤__推算各导线边坐标___。
(16)坐标正算问题是已知_两点的边长和方位角_,计算_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___;坐标反算问题是已知_两点的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_,计算__两边的边长和方位角_。
(17)国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从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共分_四_等级。
__四__等水准测量是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服务。
测区较小,图根控制点的高程可采用_五等水准测量_和_三角高程测量_方法测定。
(19)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__三角__学的原理,两点间水平距离是用_三角测量_方法测量求得的。
三角高程测量在测站应观测_竖直角_,应量__仪器高__和__目标的觇标高____。
(20)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方法主要有__三、四等水准测量__和___三角高程测量___。
7.1.3是非判断题(3)独立的闭合导线测量,平差计算求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f,其大小与导线起始边方位角测量误差、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测角误差均有关。
(×)(4)三种导线测量的形式,即闭合导线、附合导线与支导线,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即用同等精度的仪器和相同的观测法)进行观测,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测量结果最为可靠。
( ×)(5)所谓经纬仪导线,其特点是因为采用经纬仪进行观测。
( ×)(6)对于附合导线要用经纬仪测量连接角,以便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对于独立的导线,为了推算各边的方位角,用罗盘仪测量起始边的方位角也是可以的。
(√)7.1.4单项选择题(1)计算导线边往返高差平均值时,按下法计算:(a)往测高差减返测高差除以2;(b)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c)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附以返测高差的符号;(d)往返高差之和取平均。
(2)附合导线当观测右角时,导线角度闭合差分配的原则是:(a)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按实际观测角度数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b)与角度闭合差符号相反,按实际观测角度数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c)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时,不考虑两个连接角。
(c)在待定点上增加观测第四个已知点。
(4)为了减弱垂直折光的影响以便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较为适宜的观测时间是(a)选在中午前后3小时,但当成象跳动时不宜观测;(b)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c)晴天不宜观测,应选阴天观测;(d)傍晚观测最好。
7.1.5问答题(1)城市控制测量有哪些特点?①由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
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一、二级小三角和一、二、三级导线。
②要有足够的精度,满足最大比例尺1:500测图精度要求。
③控制网点的密度大,边长短,使用方便;④测角精度高,一、二级小三角和图根分别为±5"、±10"和±20";一、二、三级导线分别为±5"、±8"、±12"。
⑤为了便于工程放样直接使用控制点的数据,要求控制点间按坐标反算长度和实地测量长度之比接近于1,规定投影长度变形不得大于2.5cm/km。
⑥控制层次要少,规定划分一、二、三级导线,实际只用两个级别。
(6)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分配的原则是什么?试分别三种不同的情况(即:①测边误差与测角误差大致相等;②测边误差大于测角误差;③测边误差小于测角误差)进行推导论证。
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原则,分别不同三种情况:②测边精度与测角精度大致相同时,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其符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②当测边精度低于测角精度时,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号,按所对应的坐标增量的绝对值成正比例的分配。
③当测边精度高于测角精度时,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号,按非对应坐标增量绝对值成正比例分配。
(7)导线测量内业平差计算时,经角度闭合差平差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坐标增量闭合差?虽经角度闭合差的平差,可以说较合理地解决了角度测量产生角度闭合差的问题,但并非百分之百符合实际。
另外,导线边长测量也存在误差。
因此,虽经角度平差,但导线仍会出现坐标增量闭合差。
(10)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①计算步骤相同;②角度闭合差分配原则相同;③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原则相同。
不同点是:①角度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附合导线是由第一条已知边方位角,经导线转折角推算得另一条已知边方位角,产生的不符值就是角度闭合差。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是内角和不等于理论值。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也不相同:闭合导线是:fx=∑△x, fy=∑△y。
附合导线是:fx=∑△x-(x B-x A), fy=∑△y-(y B-y A)。
(11)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内业计算最终是求什么?外业工作:①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选点时要求相邻点间通视良好,视野开阔,点位处土质结实便于安置仪器,导线边长大致相等,点位分布均匀,能控制整个测区。
②测角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采用测回法测1测回。
③量距图根导线一般用钢尺往返丈量,往返丈量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
④连测或测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如附近有高级点,应与高级点连接,测连接角和连接边。
如附近无高级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
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16)三角高程测量适用什么条件?有何优缺点?三角高程测量适用于山区以及不便于进行水准测量的地区,并且对高程的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
它的优点:适用于地形起伏的地区,观测量少,效率高,能测定较远目标的高程。
缺点是精度不很高,距离需用其他较为精确方法测定。
7.1.6计算题(3)已知闭合导线各内角(右角)观测值及起始边方位角如下表,试求:①内角和闭合差;②改正后内角;③各边坐标方位角;④确定各边坐标增量的符号;⑤求fx、fy、f及k;⑥求各边坐标增量改正数(写在坐标增量的上方);⑦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x yfβ= +40" f =0.214 K=1/1773(4)某图根附合导线如下图7-2所示,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列于表中,试按导线坐标计算表完成各项计算。
(角度取至秒,坐标取至0.001m ,坐标增量改正数填在坐标增量值的上方。
βx y f=+0.045 K=1/3953(6)已知A 点高程为258.26m ,AB 间距离为620.12m ,从A 点测B 点时,竖角α为+2°38’,仪器高i 为1.62m ,B 点标高v 为3.65m ,求B 点的高程为多少? H B =H A +ABtg α+i-v=258.26+620.12×tg2°38′+1.62-3.65=258.26+28.52+1.62-3.65=284.75mαBA β1βDββ2C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