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第六章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第6章 工程控制测量

第6章  工程控制测量

• 一等控制网采用“三角锁”的形式。大致沿经线 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 250km,构成许多锁环。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 形组成,边长为20~30km。 • 二等控制网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 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 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 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纵横锁系布网方案;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 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 全面布网方案。二等基本 全面布网方案 锁的边长为20~25km,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 13km。 • 三、四等三角网在二等三角网内进一步加密,平 均边长为4~5km和2~3km。

用经纬仪测量出网中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当已知两个点的坐标, 或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长度(用测距仪或钢尺测距) 与方位角(用陀螺经纬仪测定),便可求算网中所有控制点的 平面坐标(由正弦定理传递边长)。

构建、测定三角网点的工作叫三角测量。
• 三角测量在过去(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平面控制测量 的主要方法。过去已经建成、目前仍在使用的国家一、 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基本上都是采用三角测量方法 获得的。当时,高精度测边很难实现。 • 三角测量的观测量主要是水平角,边长观测很少,距离 传递误差较大;此外,三角网对相邻控制点之间的通视 条件要求很高(多边形的中点须与多点通视),实地选 点难度较大,一般只能位于高处(如山头或房顶),使 用也不方便。因此,在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已普遍应用 的现代,城市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基本上不采用三 角网。 • 除了测角三角网之外,还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 状与测角三角网相类似的测边(三角)网和边角组合网。 与测角网一样,测边网和边角网目前也很少采用。

• 导线点埋好之后,根据需要可绘制“点之记”。

测量学第六章控制测量

测量学第六章控制测量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
R tan1 y2 y1 tan1 y12
x2 x1
x12
12 R ,当 x 0, y 0 时
12 180 R ,当 x 0 时
12 360 R ,当 x 0, y 0 时
表6-5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1.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2.附合导线
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此种布设形式,具有检核观测成果的作用,
并能提高成果的精度。
3.支导线
由一已知点和一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 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称为支 导线。
因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故其边数一般不超过4条。
-61.10
85.66
-61.12 +85.68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438.88 585.68
-0.02 +0.02
53 18 43 80.18
+47.88 +64.32
47.90 64.30
3 73 00 20 +12 73 00 32
486.76 650.00
-0.03 +0.02
当 A、B、C、P 四点共圆时,则

ac


bd

k

ac

0

bd 0
(6-31)
为不定解。因此,式(6-31)就是 P 点落在危险圆上的判别式。
量改正数,即
Vxi
fx D

Di
Vyi
f
y
D

Di

土木工程测量之控制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之控制测量

无人机技术可以快速获取高精 度的地形、地貌、地质等信息, 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无人机技术还可以通过实时数 据处理等技术,实现测量数据 的快速获取和处理。
06 控制测量的注意事项与建 议
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01
精度要求
在控制测量中,精度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
全性。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快速定位
GPS能够实现快速、高精度的点位定位,提 高测量效率。
实时动态差分(RTK)
通过实时处理和传输差分数据,实现厘米级 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
静态和动态相对定位
通过长时间观测和数据处理,确定点位间的 相对位置关系。
集成其他传感器
GPS可以与其他传感器集成,如加速度计、 陀螺仪等,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建筑工程中的控制测量是确保建筑物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关键环节。
控制测量还用于确定建筑物的沉降和 变形监测基准,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控制测量通过建立控制网,对建筑物 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精确测定,以 确保建筑物的几何尺寸和位置符合设 计要求。
道路工程中的控制测量
道路工程中的控制测量是道路勘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足精度要求并提高测量效率。
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在控制测量中,数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应进行准确、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以确保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提高工作效 率和精度。
数据分析

(整理)第六章控制测量11

(整理)第六章控制测量11

第六章控制测量单选题1、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坐标和(C)。

A.已知坐标B.方位角C.高程D.未知点坐标2、国家控制网,是按(A)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A.一至四等B.一至四级C.一至二等D.一至二级3、导线点属于(B)。

A.高程控制点B.平面控制点C.坐标控制点D.水准控制点4、下列属于平面控制点的是(C)。

A.水准点B.三角高程点C.三角点D.以上答案都不对5、导线的布置形式有(C)。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D.钢尺量距导线、GPS导线、三角网导线6、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容许误差一般不超过(C)。

A.±20″nB.±30″nC.±60″nD.±80″n7、直接供地形图使用的控制点是(D)。

A.水准点B.三角点C.导线点D.图根点8、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A)。

A.选点﹑测角﹑量边B.埋石﹑造标﹑绘草图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D.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坐标计算9、对于小地区的平面控制测量,可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定向用的坐标方位角可用(D )代替。

A.真方位角B.象限角C.水平角D.磁方位角10、导线测量的外业不包括(C)。

A.测量角度B.选择点位C.坐标计算D.量边11、附合导线的转折角,一般用(A)法进行观测。

A.测回法B. 红黑面法C. 三角高程法D. 二次仪器高法12、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值是(B)。

A.1/1000B.1/2000C.1/3000D.1/500013、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C )。

A.坐标增量闭合差B.导线全长闭合差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角度闭合差14、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C )。

A.K=M/DB.)//(1D D K ∆=C.)//(1D f D K ∑= D.)//(1∑=D f K D 15、导线全长闭合差D f 的计算公式是( C )。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第一章1、控制测量的根本任务是测定控制点的位置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建立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精确地测定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即平面坐标(x,y)和高程(H)2、建立控制网的基本方法(分平面和高程两方面)平面控制网: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卫星定位测量高程控制网:几何水准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光电测距高程导线高程测量法、GPS高程测量法3、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应用足够的精度(3)应用足够的密度(4)应用统一的技术规格4、控制测量的工作流程1、任务书2、编写技术设计书3、完成控制测量的内外业4、编写技术总结5、质量检查验收第二章5、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应包含的内容1、任务概述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4、设计方案(1)控制测量外业(2)控制测量计算(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5、建议和措施6、附图、附表(1)技术设计图(2)综合工作量表(3)工天利用表(4)主要物资器材表(5)预计上交产品和资料表等6、控制测量常用的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参心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工程坐标系第四章7、导线测量实地选点工作结束后应提交的资料1、选点图。

选点图的比例尺视测区而定。

图上应注明点名和点号。

并绘出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和居民地点等。

2、控制点位置说明。

填写点的位置说明,是为了日后寻找点位方便,同时也方便其他单位使用控制点资料,了解埋设标石情况。

3、文字说明。

内容包括:任务说明,测区概况,已有测量成果及精度情况,设计的技术依据,旧点的利用情况,最长和最短边长、平均边长及最小角的情况,精度估算的结果、对埋石和观测工作的建议等。

8、全圆方向法一测回的观测流程、记录与计算、限差1、一测回的观测流程:①安置仪器后,进行盘左观测。

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按观测度盘表配置水平度盘和测微器。

②顺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进行水平读盘和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两次)。

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概述(工程测量课件)

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概述(工程测量课件)
目的:“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作用:限制误差的累积与传播、作为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2 平面控制测量及其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及其 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平面坐标)的工作。 ① 导线测量 ② 三角测量 ③ 三边测量 ④ GPS测量
导线网
三角网
3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等 级划分
200 km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和等级划分
① 国家平面控制网:采用分级布设、 逐级控制的原则,按其精度分为 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
②城市平面控制网 ③小区域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 图根控制网。
200 km
1-一等三角网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 ,沿经纬线方向布设。 2-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模块三
01
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02
直线定向
03
全站仪传统法导线测量
控制
04
测量
05
全站仪坐标法导线测量 交会法定点
06 07
高程控制测量 卫位定位测量
C目 录 ONTENTS 1 控制测量含义 2 平面控制测量及其方法 3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等级划分
1 控制测量含义
控制测量含义 控制点 (图1~5点) 控制网 控制测量(基本任务:在地面上 建立控制网,即提供地面控制点 的精确可靠的坐标和高程 )
对公路工程而言,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 是用于中桩测量,二是用于绘地形图。只要等级相同,精 度要求就应相同。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规定:公路工程平 面控制测量其等级依次为二等、三等、四等、一级和二级。

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四)平面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是指某点位置由一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成另一
坐标系的坐标的换算工作,也称为换带计算。它包括6° 带与6°带之间、3°带与3°带之间、3°带与6°带之间 以及3°(6°)与任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也称换带计算)利用高斯正、反算公 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行。 具体做法是:先根据点的坐标值(X,Y),用投影反 算公式计算出该点的大地坐标值(L,B),再应用投影正算 公式换算成另一投影带的坐标值(X',Y')。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测量学》课程已讲)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理(《测量学》课程已 讲) (二)高斯投影带的划分(《测量学》课程已讲)
(三)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长度变形处理步骤:测量工作总是把直接测得的边长首 先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然后再投影到高斯投影平面上。
测角中 误差/(")
方位角 闭合差 /(")
距离 测回 数 2 2
四、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导线的步设技术要求
附合导 线长度 /km 测角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 (")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 差 水平角观 测测回数 DJ2 DJ6 方位角 闭合差 /(")
等级
平均边 长/m
测距中误 差/mm
距离测 回数
一级
二级
100
S -78.5mm 0.006mm 0.001mm -78.5mm
(2)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投影到高斯平面上长度变形大小计算公式
1 Y S 2 R
m
2
S
第二节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闭合导线(工程测量)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闭合导线(工程测量)

261.87 50.04 166.47 129.26
655.21 419.53 307.99 500.00
154.23 204.27 370.74 500.00
3
4 5 1
2
3352400
2
∑ 5400050 50 5400000
1137.80 0.30 0.09 0
0
辅 f (n 2)180
辅 助 计 算
点 号
观测角 改正 (左角) 数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坐标值 x/m y/m
点 号
1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00.00 500.00 1
2 1082718 1010827083352400 201.60183.30 83.92 183.35 83.90 683.35 416.10 2
前提:fβ≤fβ允 角度观测符合要求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分配原则:相反符号,平均分配。 角度闭合差改正数:vi=-fβ/n 改正后的角值应为(n-2)180º
(3)根据改正后的角值和已知方位角推算导线边的 坐标方位角值
β为左角取正号, β为右角取负号。
(4)坐标增量计算
x S cos y S sin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分配
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x测
fy y测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限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fD fx2 fy2 k fs 1
S S fS
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k允=1/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