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钧瓷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禹州钧瓷调研报告

禹州钧瓷调研报告

禹州钧瓷调研报告禹州市是中国传统的陶瓷产区之一,以其独特的钧瓷而闻名于世。

为深入了解禹州钧瓷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采访业内人士和参观钧瓷作品展览等方式,对禹州钧瓷进行了全面了解。

禹州钧瓷作为禹州地区的特色工艺品,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多个历史时期,禹州钧瓷都曾赢得了声誉,成为瓷器市场的热门产品。

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禹州钧瓷的发展逐渐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禹州钧瓷的工艺技术传承存在问题。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禹州地区的许多老手艺人纷纷退休,而年轻一代对钧瓷传统工艺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不够,导致工艺技术没有得到有效传承。

这对于禹州钧瓷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市场营销与推广力度不足。

在与业内人士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禹州钧瓷的宣传推广力度相对较小,许多人并不了解禹州钧瓷的魅力所在。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禹州钧瓷需要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市场营销与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产品创新和设计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改变,传统的禹州钧瓷款式和设计已逐渐落后。

禹州钧瓷需要更加关注当代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和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尽管面临上述问题和困难,禹州钧瓷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禹州钧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这是禹州钧瓷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禹州钧瓷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独特价值,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购买。

其次,禹州钧瓷可以借助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拓宽市场渠道和销售渠道。

通过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和建立品牌形象,禹州钧瓷可以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产品的曝光率和销售量。

此外,禹州钧瓷可以借鉴其他。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钧瓷之旅:禹州市钧瓷博物馆参观记听说禹州市钧瓷博物馆可有意思了,我满心好奇就去逛了一遭。

一到那,建筑就很有特色,古色古香又带着一种庄严肃穆。

走进去,仿佛进入了钧瓷的世界。

展柜里的钧瓷各式各样,那颜色绚烂得就像神仙打翻了调色盘。

有件钧瓷瓶,天青色的瓶身,上边还带着几块像是晚霞的红色釉彩,就这么静静地立着,却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看到一个钧瓷碗,这碗可不简单。

那碗边就像被能工巧匠精心打造的花瓣一样,一层一层的,摸上去特别光滑,可工作人员告诉我只能看别上手摸,我就只能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看。

这碗的底色是那种很深沉的蓝色,就像深海似的,但是中间又有一些乳白的纹路,像是海里的漩涡。

我站在那看了半天,感觉眼睛都快贴到玻璃上了。

旁边的人看我这样子还偷笑,可我才不在乎呢,这么好看的钧瓷碗,不多看两眼简直对不起自己大老远跑来。

再往里面走,有一个专门展示钧瓷制作过程的区域。

在这我看到了和泥土打交道的工匠,只见他们手法娴熟得很。

比如有个大叔在拉坯,那一团陶泥在他手上就像听话的娃娃一样。

他轻轻一拉,泥就慢慢长高成了一个花瓶的形状,他又用手在上边轻轻一捏,花瓶口就出来了。

这个时候另一个工匠过来接手,他准备给这花瓶上釉,那釉彩就像有魔法一样,刷子一过,原本土气的泥坯就一下子有了灵魂。

在博物馆里逛着,我还和一个讲解员唠了起来,这讲解员可逗了,不是那种死板地介绍。

他说有些钧瓷烧出来的样子连工匠自己都惊到,就像开盲盒一样刺激。

我听了直乐。

逛完一圈出来,我满脑子还是那些钧瓷的模样呢。

感觉这一趟就像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一下子就走进了钧瓷的神奇世界。

这禹州市钧瓷博物馆真的是个宝藏地方,要是还有机会的话,我肯定还得来看看有没有新的惊喜。

《再入钧瓷博物馆:发现新惊喜》上次去禹州市钧瓷博物馆感觉没看够,这不又跑来了。

一进去就直奔上次没仔细看的一个角落。

哇,那有一套钧瓷茶具。

茶壶的壶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小龙一样,弯弯曲曲特别灵动。

钧瓷历史及其发展的调研报告

钧瓷历史及其发展的调研报告

许昌学院赴禹州大宋官窑有限公司钧瓷历史发展与材料釉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单位】许昌学院赴禹州大宋官窑有限公司钧瓷历史发展与材料釉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指导老师】:朱聪旭、于笑寒【调研参与人员】:胡尔康、贺钰博、张磊磊、李闪、宋焱、李凯阳、代亚威、卢强、豆保平、王朋飞、李秋兰、闫影影、周梦丹、甘家辉、刘闯、杨哲、罗美琴、陈军奇【调研主题】:调查研究禹州神垕镇钧瓷的历史及其发展状况一、调研背景:禹州神垕素有“钧都”之称,禹州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

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

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在于其禹州神垕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

这里既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含自然之精华的特有的颖河水配料,再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这样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

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

其次是它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

谁拥有任意一件钧瓷,谁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

其三是钧瓷那似琴如玲的开片声,拌似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

作文我的家乡禹州钧瓷

作文我的家乡禹州钧瓷

作文我的家乡禹州钧瓷提起我的家乡禹州,那可是个有说不完故事的好地方。

但要说到最让我感到自豪和着迷的,还得是禹州钧瓷。

钧瓷,那可是咱禹州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跟着家人去参观钧瓷厂,就被那神奇的场景给震撼到了。

刚走进厂门,就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工匠们在劳作。

一间间宽敞的厂房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地上还堆着一摞摞的瓷坯。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还夹杂着一丝烟火的味道。

我好奇地凑到一位老师傅跟前,他正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泥坯。

只见他双手沾满了泥巴,熟练地揉搓着,那泥坯就在他的手中慢慢地有了形状。

老师傅的眼神特别专注,仿佛手中的不是泥坯,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小朋友,别靠太近,小心溅到身上泥巴。

”老师傅笑着提醒我。

我赶紧往后退了几步,眼睛却还是紧紧盯着他的动作。

不一会儿,一个瓶子的形状就出来了。

老师傅拿起一把小刷子,轻轻地在瓶身上刷着水,边刷边跟我说道:“这钧瓷啊,从泥到瓷,每一步都得精心,容不得一点马虎。

”接下来就是上釉了。

那釉料五颜六色的,摆在那里就像画家的调色盘。

老师傅用一个小勺子舀起釉料,均匀地淋在瓶身上,那动作又稳又准。

上好釉的瓶子被送进了窑里,我就眼巴巴地等着,想看看烧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终于等到出窑的时候了,那场面真叫人激动。

师傅们戴着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把一件件瓷器取出来。

有的光彩夺目,有的色彩斑斓,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我拿起一件钧瓷花瓶,仔细地端详着。

瓶身上的釉色如梦幻般流淌,蓝色、紫色、红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是天边的晚霞。

用手轻轻一摸,光滑细腻,还有一种温润的感觉。

“这钧瓷啊,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就算是同样的工艺,同样的釉料,烧出来的每一件都不一样,这就是钧瓷的魅力所在。

”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跟我解释道。

从那以后,我对钧瓷就更加着迷了。

每次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来,我都会拉着他们去参观钧瓷厂,给他们介绍钧瓷的奇妙之处。

禹州的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钧瓷的身影。

有的店铺里摆满了精美的钧瓷作品,有的人家门口会摆上一两件当作装饰。

钧瓷考察记录

钧瓷考察记录

艺术考察之钧瓷我们此次历时一个多月的艺术考察的主要目的地——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市以及神垕镇。

“禹州”可能很多人不太知道,但是提到大禹治水,应该没有人会不曾听说过。

没错,这个禹州就是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为夏伯,把他的领地虞邑赐予大禹,改名夏邑。

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

禹让位于启,从此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并且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

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的具茨山。

作为一个河南人,长期以来,耳边萦绕了不知多少关于河南中原文化博大的赞誉之词,有点身在此山中的困扰,反倒忽略了太多太多。

今天,怀揣着艺术考察的目的,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想着中华民族由这里开始挣脱了野蛮与原始束缚,跨进了书写文明历史的大门;想着“华夏第一都”之誉;想着自己出生并站在这5000年历史的源头,由衷敬畏悄然而生,心情不由得像环绕着禹州市的颍河水一样鼓荡起来。

禹州又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发祥地,特别是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的钧瓷。

禹子启继位后,“大飨诸侯于钧台”,举行开国大典。

钧瓷称谓的来源即与“钧台”相关。

我们第一站就参观了五大名窑唯一发掘出来的一座,专为宋徽宗宫廷烧制御用钧瓷珍品的官窑遗址。

位于宋钧官窑遗址的双乳状火膛窑炉,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座双火膛瓷窑。

它具有四个烟囱、两个火膛的独特结构。

钧瓷的烧制需要两次烧成,第一次以900度的温度烧成素胎,施釉后进行第二次“釉烧”。

釉烧又必须分三段火焰烧成,第一段为氧化焰阶段。

起火后用小火烘烧,排除胎与釉里的水份,至400度以后加快升温。

升温到950度转入第二阶段——还原焰阶段,开始弱还原,到1050度时转入重还原。

升温到1150度时转入第三阶段——中性焰阶段,使釉形成乳化状态,升温至1280度或1300度时停火、保温、冷却。

据专家分析,该窑先从右火膛点火烧起,使放置在左火膛的木材受热炭化。

等火烧到一定温度,再打开左火膛风口,使燃点比木材高的炭燃烧,这时两个火膛同时升温,使窑室温度骤然上升到钧瓷所需的合适温度。

钧瓷研究报告

钧瓷研究报告

钧瓷研究报告
根据我们的研究报告,钧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报告中包含的主要内容:
1. 钧瓷的历史背景:钧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晚期的中原地区。

钧瓷的制作技术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并成为当时宫廷文物中的重要品种。

2. 钧瓷的特点:钧瓷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闻名。

它采用多层次的釉彩和控制烧制温度的技术,使得瓷器呈现出瑰丽的色彩和变化丰富的纹样。

3. 钧瓷的制作工艺:钧瓷的制作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括制泥、制胎、上釉、施彩、烧制等。

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氧气含量,以保证釉彩的效果。

4. 钧瓷的艺术价值:钧瓷在中国陶瓷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收藏和研究。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术使得钧瓷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珍品。

综上所述,钧瓷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瑰宝,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使得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推崇这一千年传承的瓷器制作技艺。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钧瓷之旅》一提到禹州市,大家可能就会想到那闻名遐迩的钧瓷。

我一直对这充满神秘色彩的钧瓷好奇不已,于是就找了个机会去禹州市钧瓷博物馆好好参观了一番。

刚到博物馆门口,我就被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给吸引住了。

这建筑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窑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钧瓷的烧制历史。

走进博物馆,里面宽敞明亮,展厅的布局有条不紊。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些古代钧瓷的展品。

那些钧瓷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像花瓶一样细长的,也有像碗碟一样扁平的。

它们的颜色可真是神奇,有的是天青色的,就像雨过天晴后的天空,蓝得清澈、纯粹,让人看了心里那叫一个舒坦;有的是紫红色的,宛如傍晚天边的云霞,绚丽多彩得很。

我凑近一个钧瓷花瓶仔细瞧,表面的釉质非常光滑,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摸了一下,那触感就像摸到了上等的丝绸,凉凉的、滑滑的,还有一种细腻的磨砂感。

我正看得入神的时候,身边走过一位讲解员,我赶紧跟了上去听他讲解。

他指着一个钧瓷盘子说道,钧瓷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奇妙的颜色,那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有一个窑变的过程。

窑变就像一场意外的惊喜,是不可预测的。

他说以前有个老窑工,烧制钧瓷的时候,本想要个蓝色调的作品,结果出来的却是红里透着紫的颜色,那时候还觉得这是失败品,可没想到现在这种窑变后的颜色却成了钧瓷的一大特色。

听到这里,我觉得钧瓷的烧制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你永远不知道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宝贝。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些现代钧瓷艺人创作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创意元素。

有一个钧瓷摆件,它把传统的钧瓷造型和现代的几何图案融合在一起,看起来既古老又时尚,非常有意思。

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还有制作钧瓷的工具展示。

我在那里站了半天,看那些工具。

有个看起来特别像铲子的工具,我就在想,这么个简单的工具是怎么在大师们的手里把一团泥土变成精美的钧瓷的呢?真是太神奇了。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钧瓷的影子。

禹州神垕实训报告(3篇)

禹州神垕实训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暑期参加了禹州神垕实训项目。

神垕古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陶瓷文化。

在为期两周的实训中,我深入了解了神垕陶瓷的制作工艺、历史传承以及市场现状,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二、实训背景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我旨在:(1)深入了解神垕陶瓷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2)学习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3)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激发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实训内容(1)参观神垕古镇,了解陶瓷历史;(2)学习陶瓷制作工艺,包括制坯、修坯、上釉、烧制等环节;(3)参观陶瓷企业,了解市场现状;(4)与陶瓷艺人交流,学习他们的技艺和经验。

三、实训过程1. 参观神垕古镇神垕古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

在这里,我参观了众多陶瓷博物馆和陶瓷作坊,了解了神垕陶瓷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

神垕陶瓷以钧瓷、汝瓷、官瓷、钧瓷四大名瓷为代表,其中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而闻名于世。

2. 学习陶瓷制作工艺在实训期间,我跟随陶瓷艺人学习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

首先,我们学习了制坯,包括揉泥、拉坯、修坯等环节。

在拉坯环节,我亲自动手,感受了拉坯的技巧和乐趣。

随后,我们学习了上釉和烧制工艺。

在烧制环节,我了解了不同窑炉的特点和烧制温度的控制。

3. 参观陶瓷企业在实训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多家陶瓷企业,了解了陶瓷行业的市场现状。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我了解到陶瓷行业在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 与陶瓷艺人交流在实训期间,我有幸与多位陶瓷艺人进行了交流。

他们向我传授了陶瓷制作的技艺和经验,让我对神垕陶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向他们请教了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他们的耐心解答。

四、实训心得1. 陶瓷文化的魅力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禹州钧瓷考察报告
2012年5月15日在我院的组织下我们09级陶艺班深入禹州进行钧瓷的考察与调研。

此次考察是由我系的王静老师带队,考察的几个主要目的有:1.了解钧瓷文化与产区地文化2.了解钧瓷产业的发展状况3.各窑口钧瓷的特点4.了解钧瓷的生产工艺流程5.了解钧瓷与其它瓷区的不同点。

考察为期3~4天。

第一天我们一大早就乘汽车出发,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禹州。

禹州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文化遗迹追溯到上古时期,禹州属于应龙
氏部落领地。

发祥于黄帝,昌明于大禹,
传承于夏启。

与中华5000年文明史同步。

同时他还是中国的钧瓷之乡,其陶艺制作
已有1700多年历史,今天我们来的目的就
是要深入这座古老的城市寻找它,品读它
的灿烂文化。

(禹州大禹像)
(禹州市地图)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禹州的钧窑遗址博物馆,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均为仿宋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柱,八角风铃,巍巍壮观;门楼、厢房、展厅、迎壁和钧官窑保护房与院内的草木山石、鸟语花香交相呼应。

构成了庄严、肃穆、完整的仿宋建筑群,再现了北宋皇家钧窑的建筑风貌。


年来,钧磁研究所和钧官窑博物馆对宋钧官窑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钧官窑址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是集钧磁科研、博物、旅游为一体的禹州对外窗口。

钧官窑址博物馆自1991年成立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多万人次,其中有国家领导人和国内外专家、学者2万余人。

钧官窑的大门向世人敞开着,现
代的钧窑人愿为
颂扬民族文化使
钧瓷这一千古名
瓷名扬天下而奋
斗。

(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主要藏品是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宋代钧瓷官窑窑炉两座及各类古瓷标本,主要标本有宋钧官窑瓷片300余片、宋元时期钧瓷民窑瓷片3000片和宋元时期青花、影青瓷片,磁州窑系白地黑花瓷片6000余片。

宋钧官窑瓷片主要
釉色有天青、月白、玫瑰红、海棠红、葡
萄紫等;纹路主要有蚯蚓走泥纹、蟹爪纹、
兔丝缕等,宋元时期钧瓷民窑瓷片大部分
属碗碟罐之类,主要以天青紫斑为主,天
青、月白、豆绿色较多。

(如图左)
钧窑遗址博物馆除了藏有古时的钧窑
瓷器外还有大量的现代钧瓷大师作品,他
们的作品丰富了博物馆的藏品内容,他们
的作品代表了现代钧瓷的水平。

其中代表
性的钧瓷大师主要有卢广东,任坚,刘富
安,晋佩章,任星航,孔相卿。

他们的
作品如一颗明星使博物馆的光环永不退
却。

而博物馆记录着他们对整个钧瓷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伟人尊》—孔相卿《牛》—韩美林
钧窑遗址博物馆是我们了解钧瓷文化的一道桥梁,是记录怎么整个钧瓷发展的轨迹线,它对这一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梳理和挖掘,对于钧瓷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钧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意义重大。

我想之所以第一站要来到博物馆应该也是希望我们能在后面继续深入考察时能够冷静能够将整个心灵都融入这种文化里,在这样在一种大的背景下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星航钧窑,星航钧窑是一家专门研究,生产钧瓷的单位。

2011年钧瓷产业是禹州市完成陶瓷工业总产值49 6亿元,实现利税6 96亿元,其中钧瓷产业6 4亿元。

截至2011年底,全市钧陶瓷生产企业达到970家。

它的巨大潜力已经将钧瓷文化成功打造成禹州市的特色产业,提高了禹州市的经济水平。

星航钧窑在实现产业化的情况下坚持钧瓷的艺术研究与开发。

(下图为星航钧窑作品)
《君临天下》《龙腾》星航钧窑以其造型新颖,构思巧妙,窑变神奇,形象逼真而被称之为钧瓷绝品;他的作品特点主要有(1)、柴烧工艺:柴烧技艺是钧瓷传统烧制技艺中的重要一种,柴烧钧瓷的窑变,由于木柴燃烧火焰长,火苗柔和,温差小,烧成速度缓慢,常呈现出温润如玉和色彩斑斓的意境,其艺术效果远胜煤或炭烧制的钧瓷。

后因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柴烧钧瓷的制作工艺逐渐失传。

任星航历时数年,恢
复了柴烧工艺。

其柴烧钧瓷作品,玉润典雅、开片精巧别致,窑变景观神奇绝妙,呈现出宋钧的艺术特色。

(2)、手拉坯:传统钧瓷仿古器型,非手拉坯不能得其神韵。

而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也较大,而任星航的作品,大多采用手拉坯制作,造型规整方正,端庄大气。

(3)、釉色:釉水的配制是各个窑口的秘中之秘,也是最能影响钧瓷效果的因素之一。

任星航先生继承了任坚先生的在釉料配制方面的经验,潜心于釉料的配制。

任星航作品所施釉水,釉色莹润,清丽淡雅。

达到了“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艺术效果。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大宋官窑钧瓷坊,大宋官窑注重窑变釉色“神在窑变万彩,奇在意境釉画,妙在奥秘纹路,绝在天人合一,名在名窑名匠,贵在钧龄钧神” (下图为大宋官窑作品)
《旺瓶》
《鸿福聚宝》
观看了几个大的钧瓷坊既了解了各个钧瓷坊的艺术特点,也了解到了钧瓷的大体工艺流程。

从唐至宋,在数百年的时段内,钧瓷艺人们经过艰苦漫长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作工艺。

严谨慎密的工艺流程反过来又成了钧瓷质量上乘和艺术品位高雅的保障。

传统钧瓷制作,从原材料选择到烧成出窑,共需七十二道工序。

这就是人常说的:“一件钧瓷成,过手七十二。

”综其大略,七十二道工序可分为原料加工、拉坯成型、釉料配制、制笼(匣钵)、入窑烧成五大环节。

现代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模、成形、素烧、釉烧、检选八大工序。

(钧瓷工艺流程图)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去了“荣昌钧窑”,“一把泥,”“研究所”几个钧瓷坊体验到了每个窑坊的不同钧瓷制作特点,他们或以造型见长或以釉色见长...有的钧瓷才不过三十!他们的加入为钧瓷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如韩晓东(作品如下图)等。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钧瓷企业和钧瓷大师们的争奇斗艳形成了百家争流的局面,才让钧瓷更加的绚烂多彩。

总结:钧瓷艺术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漫长岁月,其间又受到其他姊妹艺术的影响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

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

中国青瓷历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产的主流。

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视,并进入名窑行列之中。

钧窑杰出的工艺成就,是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烧成过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由同样的釉料釉色而成为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

钧瓷的艺术美,是通过神奇的窑变工艺而获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

《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钧瓷的艺术特色与其它窑区最大的区别在于钧瓷属于花釉系列。

钧瓷釉料厚重装饰比较简约,讲究窑变效果,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同时钧瓷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去发展,需要我们这些新兴力量去学习去深入研究,同时宣扬钧瓷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懂得钧瓷。

让钧瓷与时代并列发展,让钧瓷得到更大的突破与创新是我们这代人不懈的追求。

何迁
2012年6月10日
2012 年禹州钧瓷考察报告2012禹州钧瓷
考察报告
姓名:何迁
学号:1201091314
班级:09陶艺
老师: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