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传递函数的测量实验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原理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原理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是一种用于评估光学系统性能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光学系统中的传递函数来分析系统的成像质量。
光学传递函数是描述光学系统传递性能的数学函数,它可以用来计算系统对输入光信号的响应。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通常由一个光源、一个透镜和一个光敏探测器组成。
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过透镜后形成一个像。
光敏探测器会收集到透过光学系统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测量仪会记录下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光学传递函数。
在测量过程中,光源的特性对测量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源应尽量稳定且光强均匀,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透镜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根据所需的测量精度和波长范围来选择合适的透镜。
测量仪的核心是光敏探测器。
常见的光敏探测器有光电二极管和光电倍增管。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输出电流与输入光强成正比。
光电倍增管则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放大的器件,它通过光电效应将光子转化为电子,并经过倍增过程放大电信号。
在进行测量时,测量仪会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可以计算出光学传递函数。
光学传递函数通常用复数表示,其中包括幅度传递函数和相位传递函数。
幅度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的光强的衰减情况,而相位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对不同频率的光信号的相位延迟情况。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广泛应用于光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测量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评估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同时,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还可以用于光学系统的校准和调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总结一下,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是一种用于评估光学系统性能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来分析系统的成像质量。
光学传递函数是描述光学系统传递性能的数学函数,它可以计算系统对输入光信号的响应。
测量仪通常由光源、透镜和光敏探测器组成,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度差来计算传递函数。
光电测试技术-第2章_基本光学量的测试技术(66)

光电测试技术-第2章_基本光学量的测试技术(6/6)光电试技术测2章第本基学量的测光试术哈技尔工业大滨学第章基2本光学的量测试术技§-26光学递传函数测技试术2019-11-42第章 2基光学量的测本技试术§2-6 光传递学数函测技试术无论在光测学还量在是光设计学中现在都,遍认为普学光递传函是一种数价光评系学统像成量质较为善的完标指。
光传学递函数概在应念用光学领中,已域如经几何像差和波像差同样被那大家所悉熟。
215011-04-32第基本光学章的量试测术技§2- 6光学递函数传测技术试.1 学传光函数递测基试础.1 1点以散扩数函为基的础义定1 )性线件条空间不和变条件性学光传递数函念的概特点是把面物光量(在相干的明时照光指幅振在非相,干照时指明强光度)布分像和的面量分光布系起联考来虑而不,像其是像质它指标那单独样虑考一个物或者一点亮组的线成。
像线性件—条满—线性条足件系统,其的平面上像任一处点所成的形光i(u量' v, ')可看成以物平是面每上点处的一光o量(u,v)像在平面u'( ,v)'所形处成光量的叠,可以表加示为-51104-4第章2 本基光学量的测试术技§2-6 光传学递函测数技试术.1光学递传数测函试基1.1 础点以散函数扩基础的定为 1)线义条性和件空不间性变条件是平物面上(uv)处,光量为位单值的物点经学系统后在像光面上形的成光量布。
分当认为物上面体物所范围之外光占为零量,可写为时:i(u'o(,u vh)u(,v u,' , v )d'ud像面量光分布iu‘,v(’和)物光面量分o(u布,v)间是之由h(,uvu‘,,v’相联)的。
系而(u,,uv,'')v反了物映面各上个置位处位光单的物点经光学系量成统像的像面时光上分量布 20。
5111-0- 4第52章基光本学的测试量技术§-26 学光递函传数测技试术1 光学传.函递数试基测础.1 以1点扩函散数为基础定的义)1性线件条空间和变性条件不空间不变条件性这—个条件示表物面任平位置意 u (, v)上光量单位为的物值点,在像平面上所成的光量分形是相同的布与位置(关)无可。
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测试方法

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测试方法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是一种测量光学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
MTF描述了光学系统在传递信号时如何保持空间频率的细节。
通过测量MTF,我们可以了解光学系统对不同频率的图像细节的保持程度,从而评估其分辨力和图像质量,为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光学系统的MTF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测试:1. 黑白条纹法(Knife-edge method):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MTF测试方法。
它通过在光学系统的成像平面上投射一组黑白条纹,然后使用一个细微的刀片移动在图像平面上,测量从刀片通过时图像的对比度变化。
根据对比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得到系统在不同空间频率上的MTF。
2. 周期矩激光干涉法(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y):这是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MTF测试方法。
它使用一个周期性的光源和一个位相变换器(例如空间光调制器),通过在特定位置引入相位差,使干涉图样中出现明暗条纹。
通过分析这些条纹的强度变化,可以得到光学系统的MTF。
3. 横向极限法(Slanted-edge method):这种方法使用一个斜线或倾斜边缘来评估系统的MTF。
首先在光学系统的成像平面上放置具有已知倾斜角度的边缘,并采集成像结果。
然后,通过分析相邻像素之间的亮度变化,可以计算得到MTF。
这种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更容易实施,因为它不需要周期性结构。
4. 直接测量法(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传递的信号幅度来计算MTF。
首先,利用一组测试信号源输入系统,并记录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能量。
然后,通过计算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比,可以得到系统的MTF。
这个方法需要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复杂的信号分析技术。
这些方法中的选择取决于光学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测试条件。
对于一些应用而言,可能需要结合使用多种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MTF测试结果。
基于背景纹影的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量技术

基于背景纹影的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量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何光学传递函数在滤镜系统、望远镜系统
等几何光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量是评价几何光学系统质量等级的基
本手段,是对光学系统生产工艺性能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
因此,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量
技术的改进和研究受到激励。
基于背景纹影的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量技术是在几何光学测量技术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度。
基于背景纹影的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试是在室内的条件下
完成的,这是实现精密测量的关键,使用可控光源和合适大小的背景纹影可以调节光束的
聚焦效果。
测量过程分为多个步骤,第一步是测量背景纹影,第二步是调节光束聚焦,第三步是
采用图像测量来测量几何光学传递函数。
首先,测量背景纹影并校准光谱仪,然后,在整
个测量工序中,不断调节光束聚焦,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背景纹影信息。
最后,利用图像测
量技术测量能模拟出背景纹影的位置和形状的几何光学传递函数。
此外,基于背景纹影的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量技术也可以用于不同光谱范围的测量,
它可以根据不同波长范围来模拟准确的纹影,以便准确测量和调节光学系统。
总之,基于背景纹影的几何光学传递函数测量技术既能提高测量精度,又能在不同的
光谱范围内调节光学性能,因此,它已成为评估几何光学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
MTF检测机应用及原理[技巧]
![MTF检测机应用及原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279fca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47.png)
MTF检测机原理与应用目的:空间频率,由光电转换成MTF的测量仪.1.光学传递函数(MTF)检测光学组件与系统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在这些使用光学的系统中,光学成象的好坏对系统整体的质量与可靠性往往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所使用的光学系统或次系统, 寻求一符合实际测试条件可定量地(quantitatively)评估其性能的方法益形重要.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检测可以提供光学系统整体影像质量或对比度之定量分析,且拜科技进步之踢,近年来已经发展出靠方便操作的自动化量测仪器,以及量测标准的建立.MTF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公认评估光学组件质量与光学系统性能的标准.2.检测仪器2.1仪器原理:光学系统的MTF为该待测系统线扩散函数的传利叶转换,因此量测MTF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MTF检测机测量待测系统的线扩散函数,然后计算其传利叶转换,即可获得MTF曲线.MTF检测机是由灯管照明的CHART光线经过待测镜头成像,置于焦平面的线性CCD则用以量测像的强度分布,即线扩散函数.2.2MTF计算:代表线扩散函数的强度分怖讯号由CCD以电子方式扫瞄后,经由模拟/数字讯号转换器输入计算机由软件进一步运算处理.3.检测实务LAT镜头自动检验机(Lens Automatic Tester)也就是MTF检测机较为普遍的一种类型,3.1:镜头自动检验机用来量测扫描仪镜头的检验仪器.3.2:量测镜头所需的data:a.扫描仪参数如分辨率,扫描物宽.b.物像距(TT).c.后焦距.d.放大倍率.光电厂要生产分辨率600dpi的扫描仪.适用扫描A4文件.线性CCDpixel size是5.25u,物像距250mm.光学厂设计并制造出扫描仪镜头,TT=250mm,M=0.123826,F/N=6.5.检测程序:1.CHART的选用a.量测的频率:物面通常使用半频.600dpi/2,选用300dpi的CHART,高频线条Hi=0.09mm.低频Low=0.36mm.Total=7.2. b物宽:A4(297*210mm)文件,选用doc=190mm.2.架设机台的输入参数:a.standard lp/mm=l/(Hi*M*2),1/(0.09*0.123826)=44.871p/mm.b.物宽=doc+Total=197.2mm.c.像宽=物宽*放大率=(doc+Total)*M=197.2*0.123826=24.42mm.d.后焦(BKL)=23.69mm. 3.测试步骤:a镜头量测EFL.b.放置正确测试标准板(CHART).c设定物像距(CCD至CHART距离)d.放置正确治具及镜组.e.校准镜组.4.测试说明:a.量测的光源:RGB及白光.b.量测的位置:0(中心)+/-0.7(field)+/-0.9(field). cMTF:R.G..B的S&T方向各十点位置.d.M(放大率)值:实测的CCDpixel。
现代光学实验(II)实验报告教材

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光学实验(II)实验报告_2014_年_ 12_月25 日题目:现代光学实验(II)学号:姓名:班级:实验一激光拉曼/荧光光谱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理解它的光谱和能级跃迁特性。
2.了解拉曼光谱仪的结构和特点。
3.测量四氯化碳的拉曼光谱,计算其中各谱线的位移值,并估计相应的振动能级的结构。
4.测量其他溶液的的拉曼光谱,并分析其特殊。
【仪器用具】LRS –III激光拉曼/荧光光谱仪【实验原理】一、拉曼光谱原理简介印度物理学家拉曼(Raman)在1928年研究苯的光散射时发现,在散射光中除了有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谱线外,还有与入射光频率发生位移(频率增加或减少)、而且强度极弱的谱线。
前者为已知的瑞利(Rayleigh)散射光,后者被命名为拉曼散射光。
拉曼光谱与分子的转动和振动状态有关,因此能反映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所以研究分子的拉曼光谱能得到有关分子内部结构的信息,因而它在许多科学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拉曼光谱的经典理论根据电磁辐射的经典理论,单色入射光辐射到物质上时,能使其中的分子产生振荡形成感生电偶极矩P。
当入射光光强不是很大时,在一级近似下,此感生偶极矩P与分子极化率α以及入射光的电场强度E之间的近似关系为:P= αE (1) 一般情况下,分子极化率是原子座标的函数,而且是各向异性的,因此它可由一个张量(αij)(i,j=x,y,z)来描述,由此式(1)的各分量表示为:或者以矩阵形式表示为: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总是在作热振动,即它们的原子核总是围绕其平衡位置在作振动,因而分子的极化率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
按照一般的方法,将极化率的各分量在平衡位置附近按简正座标展开成泰勒级数形式并只保持到一次项:其中,(αij)0是分子在平衡位置时的αij 值,通常为常数,Qk,Ql …是分子振动的简正座标。
为简单期间,若只考虑一个(第k个)简正振动,则上式简化为:式中α′k 也为常数。
光学动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动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动态分析实验的操作技能;3. 分析和比较不同光学系统的动态特性;4. 熟悉光学动态分析实验的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光学动态分析是一种研究光学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学传递函数(OTF)和调制传递函数(MTF)的计算。
OTF描述了光学系统对光场分布的传递能力,MTF描述了光学系统对空间频率的传递能力。
本实验采用傅里叶光学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来计算光学系统的OTF和MTF。
三、实验仪器1.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系统:包括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光源、样品、屏幕、计算机等;2. 光学系统:包括待测光学系统、参考光学系统等;3. 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系统:包括调制传递函数测量仪、光源、样品、屏幕、计算机等;4. 其他辅助设备:如光源控制器、样品控制器、图像采集卡等。
四、实验内容1.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1)搭建光学传递函数测量系统,将待测光学系统与参考光学系统连接;(2)设置光源,调整样品位置,使光束通过待测光学系统;(3)采集屏幕上的图像,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待测光学系统的OTF。
2. 调制传递函数测量(1)搭建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系统,将待测光学系统与参考光学系统连接;(2)设置光源,调整样品位置,使光束通过待测光学系统;(3)采集屏幕上的图像,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待测光学系统的MTF。
3. 误差分析(1)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因素等;(2)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结果通过实验,得到待测光学系统的OTF,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待测光学系统的OTF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环境因素。
2. 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结果通过实验,得到待测光学系统的MTF,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光学传递函数的两种算法流程

光学传递函数的两种算法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流程一: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算法1. 输入图像:获取需要分析的光学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和透镜像质评价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学镜头传递函数测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传递函数测量和光学系统成像品质评价的近似方法 3. 学习抽样、平均和统计算法。
二. 主要仪器及设备 1. 导轨,滑块,调节支座,支杆,可调自定心透镜夹持器,干板夹; 2. 多用途三色LED面光源; 3. 波形发生器,待测双凸透镜(Φ30,f120),待测双胶合透镜(Φ30,f90); 4. CCD及其稳压电源,CCD光阑; 5. 图像采集卡及其与CCD连线,微机及相应软件。
三. 实验原理 光学传递函数(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OTF)表征光学系统对物体或图像中不同空间频率的信息成分的传递特性,广泛用于对光学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评价。 信息光学的理论分析表明光学成像过程可以近似作为线性空间平移不变系统来处理,从而可以在频域中讨论光学系统的响应特性。任何二维物体(或图像)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x方向和y方向的不同空间频率()简谐函数(物理上表示正弦光栅)的线性叠加: ),(
oooyxf
vu,[,)(2exp),(),(dudvvyuxivuFyxfoooooo+=∫∫∞∞−∞∞−π] (1)
式中为的傅里叶谱,它正是物体所包含的空间频率()的成分含量,其中低频成分表示缓慢变化的背景和大的物体轮廓,高频成分则表征物体的细节。 ),(vuFo),(yxf
ovu,
当该物体经过光学系统后,各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发生两个变化:首先是调制度(或反差度)下降,其次是相位发生变化,这一综合过程可表示为 ),(),(),(vuFvuHvuFoi×=
, (2)
式中表示像的傅里叶谱。称为光学传递函数,是一个复函数,它的模为调制),(vuFi),(vuH
18度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相位部分则为相位传递函数(Phase transfer function, PTF)。显然,当H=1时,表示像和物完全一致,即成像过程完全保真,像包含了物的全部信息,没有失真, 光学系统成完善像。 由于光波在光学系统孔径光栏上的衍射以及像差(包括设计中的余留像差及加工、装调中的误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失真,总的来讲,空间频率越高,传递性能越差。 对像的傅里叶谱再作一次逆变换,就得到象的分布: ),(vuFi
∫∫∞∞−∞
∞−+=dudvvyuxivuFyxfiiiiii)](2exp[),(),(
π
, (3)
调制度m定义为 MinMaxMinMaxAA
AAm+
−=, (4)
式中Amax和Amin分别表示光强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可表示为给定空间频率下像和物的调制度之比: ),(),(),(
vum
vumvuMTF
oi=
, (5)
除零频以外,MTF的值永远小于1。MTF()表示在传递过程中调制度的变化,一般说MTF越高,系统的像越清晰。平时所说的光学传递函数往往是指调制度传递函数MTF。图1给出一个光学镜头的设计MTF曲线,不同视场的MTF不相同。
vu,
在生产检验中,为了提高效率,通常采用如下近似处理:(1)使用某几个甚至某一个空间频率下的MTF来评价像质,(2)由于正弦光栅较难制作,常常用矩形光栅作为目标物。 本实验用CCD对矩形光栅的象进行抽样处理,测定象的归一化的调制度,并观察离焦对MTF的影响。该装置实际上是数字式MTF仪的模型。 一个给定空间频率下的满幅调制(调制度m=1)的矩形光栅目标物如图2(a)所示。如果光学系统生成完善像,则抽样的结果只有0和1两个数据,像仍为矩形光栅,如图2(b)所示。在软件中对像进行抽样统计,其直方图为一对δ函数,位于0和1,如图2(c)所示。 如上所述,由于衍射及光学系统像差的共同效应,实际光学系统的像不再是矩形光栅,如图3(a)所示,波形的最大值Amax和最小值Amin的差代表像的调制度。对图3(a)所示图形实
施抽样处理,其直方图见图3(b)。找出直方图高端的极大值mH和低端极大值mL,它们的差
mH- mL近似代表在该空间频率下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值。为了比较全面地评价像质,不
但要测量出高、中、低不同频率下的MTF,从而大体给出MTF曲线,还应测定不同视场下的MTF曲线。
19 图1.光学传递函数(不同曲线对应于不同视场) 图2 (a) 满幅调制(调制度m=1)的矩形光栅目标函数,(b) 对矩形光栅的完善像进行抽样(样点用”+”表示),(c)直方图统计。
(a)
(c) (b)
20 A max
A min
图3(a)对矩形光栅的不完善像进行抽样(样点用”+”表示
图3(b)直方统计图. . 实验装置、内容、步骤及数据处理 。光源为三色LED面光源,通过后面板上的转换开关可在三种颜色); mL mH 四(一)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之间切换,三种颜色的波长分别为:红650rλ=nm,绿532gλ=nm,蓝473bλ=
nm;光源
前面板有一个可调光阑,可用以调节进入系统光能的大小;上部有一个偏振片调节旋钮,用于调节光强。光源通过滑块上的锁紧螺钉固定。
微和监视器 图4 实验装置 支杆 滑块 导轨
光源 波形发生器 待测透镜 CCD相机
21 形发生器用于输入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像,它上面有多组相同的图像组成,每一组图像中分四
底部的滑块可前后移动,位置确定后可通过滑块
图5 波形发生器中的图像 (a) (b) (c) (d) 波个区域,如图5所示。每一区域包括:同一空间频率的水平(弧矢方向)和竖直(子午方向)矩形光栅各一个,均匀透光部分和不透光部分。其中 (a)、(b)、(c)和(d)四个区域中矩形光栅的空间频率分别为15线/mm、25线/mm、50线/mm和80线/mm。图中白色表示透光,黑色表示不透光。波形发生器放置在干板夹上,通过干板夹底部的滑块可前后移动,位置确定后可通过滑块上的锁紧螺钉固定。 待测透镜夹持在自定心透镜夹上,通过透镜夹上的锁紧螺钉固定。实验中待测透镜有两个,一个为单透镜(12030fφ),编号为#1;
9030f另一个为双胶合透镜(
φ
),编号为#2。
输入图上的图像)通过带测透镜所成的像,通过支CCD相机用于接受像(波形发生器
22架底部和2号透镜对不同波长(红的滑块可前后移动,位置确定后可通过滑块上的锁紧螺钉固定。CCD相机与微机连接,微机中有相应的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程序。 (二) 实验内容 650rλ
=
nm,绿532gλ=
分别测量1号透镜nm,蓝
473bλ
=
nm)、在两种空间频率(15线/mm和25线/m的调制传递函数(。
将测量结
表1:两种透镜在不同光波长、不同空进频率下MTF的测量值
m)下MTF)值果填入下表。通过实验测量结果,比较两个透镜的成像质量,并解释说明二者成像质量有差别的原因。
红650nm绿532nm蓝473nm 透镜序号 空间频率 弧矢 15线/mm子午 弧矢
#1透镜
15线/mm子午 弧矢 15线/mm子午 弧矢
#2透镜
15线/mm子午
三) 实验步骤 首先将光源调整到一个适当高度,并使其出射光方向沿导轨轴线方向;
和CCD相机的电源。开启微机。从微机桌面上可以看到“图像采集”
板夹上,调节其高度,使其与光源出射口等高。
((1)光路共轴调节:取下CCD相机前端的保护盖,安上CCD光阑(用于遮蔽其它杂散光,保证采集图像的衬比度),将CCD移近光源,尽量使之与光源等高,然后移到导轨末端;再将透镜夹移近光源,使之中心尽量与光源等高后,移开与光源相距一定距离;然后将干板夹放置在光源与透镜夹之间(靠近光源)。 (2)打开微机、光源图标和“Mcad”文件夹。双击“图像采集”图标进入图像实时采集窗口。此时CCD和微机处于图像实时采集状态。 (3)将波形发生器夹在干(4)将#1待测透镜夹在透镜夹上。
23(5)关闭室内灯光,拉上窗帘。通过滑块前后调节透镜和CCD相机(调节物、像距),并适
,采集窗口中会出现一个红色矩形框;用鼠
5中的(b)区域的图像充满图像采集窗口的大部分区域并成像6)和第(7)步。文件名中的第一个完毕,共得到12组共48幅图像。文件名中的第一个字母表示透镜类型,s表示
Mcad”软件。从桌面打开“Mcad”文件夹,运行“MTF-NEW”程序,程序
法如下:把已保存的每一组四个图像数据文件“**w**”、“**b**”、“**
自动完成,会看到彩色化的灰度分布图,抽样直方图,子午和
当调节波形发生器的高低左右,使图5中的(a)区域的图像充满图像采集窗口的大部分区域并成像最清晰。调节完毕后锁紧滑块上的螺钉。 (6)采集图像:(a)将光源调到红光;按空格键标把它拖至子午图案上双击,弹出图像保存窗口;将图像以文件名“srh15”保存到“桌面\Mcad\”路径下。用鼠标分别把矩形红框拖至弧矢图案、透光图案(均匀白区域)和不透光图案(均匀黑区域)上双击,分别以文件名“srv15”、“srw15”、“srb15”保存到同样的路径下。(b)再按一次空格键,红色矩形框消失,采集软件又回到实时采集状态。(c)将光源调到绿光,重复(a)和(b)两步,此时保存的文件名应为:“sgh15”、“sgv15”、“sgw15”、“sgb15”。(d)将光源调到蓝光,重复(a)和(b)两步,此时保存的文件名应为:“sbh15”、“sbv15”、“sbw15”、“sbb15”。 (7)调节波形发生器,使图最清晰。重复第(6)步。文件名中的数字改为25。 (8)将#2待测透镜夹在透镜夹上。重复第(5)、第(字母改为d。 至此,图像采集单透镜,d表示双胶合透镜;文件名中的第二个字母表示光的颜色,红、绿、蓝分别用r、g、b表示;文件名中的第三个字母表示所保存的图像是弧矢图案、子午图案、透光区域、还是不透光区域,h表示弧矢,v表示子午,w表示透光(白),b表示不透光(黑);文件名中的数字表示空间频率值。这样取文件名并不是必须的,只是为了记录方便。 (四)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运行后,窗口的左侧是读取图像文件、运算公式、绘图和处理结果,窗口的右侧是有关程序和变量的说明。 图像数据读取的方h**”和“**v**”分别写入程序中White、Black、Row和Column对应行的括号内。注意:应把保存的文件名写完整(包括文件名,和自动生成的大小格式,还有后缀),若输入不正确,则字符以红色显示。 输入完成后,数据处理会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