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服务行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尤其是在今天全球化风潮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服务贸易交流日益频繁,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成为各国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何如?当前问题有哪些?如何制定未来的发展对策?本文着重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二、文献综述服务贸易是一种新型贸易形态,其内涵包括商业服务、旅游服务、文化服务、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等诸多领域,是连接全球贸易的重要链条。

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但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当前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完全竞争程度不够高,出口贸易规模较小等等。

因此,探究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首先,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进出口贸易规模、重点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情况等方面。

然后,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例如竞争力不足、贸易结构不合理等,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发展需要,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最后,本文将提出我国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首先,我们将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对服务贸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相关学术观点。

其次,我们将收集一定量的相关数据对服务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我们将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剖析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期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全面深入的探讨。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效果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国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优势分析开题报告

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优势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分析一、立题依据1.1研究背景衡量城市国际化的指标之一就是一个城市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程度,而频繁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可以最大限度并且低成本地增强北京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上著名的会展中心城市,如纽约、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巴黎、伦敦、香港、新加坡等,都是国际知名度很高的城市,会展业既为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也成为这些城市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

会展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形象又吸引了更多的会展。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2009年已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山品出口国,这说明会展业在未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各国争相到中国来开发市场。

从这两个方面看,会展业在未来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但是是否能在机遇与挑战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要看会展城市是否能将本身的优势发挥到市场中来。

近几年来,浙江省举办的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逐年递增,特别是杭州的西博会,动漫节,宁波会展业,义乌的义博会,还有杭州房产业的兴起,极大地增强了浙江省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浙江省会展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浙江省是全国主要的会展业发展地区之一,其会展经济在全国起步最早,并随着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浙江省会展业的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与国际一些会展名城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中国加入WTO以后,浙江省会展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其他会展中心城市的竞争,还不时受到国际上会展名城的竞争冲击。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提升浙江省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浙江省会展业不断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要研究浙江省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进而对浙江省会展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1.2研究意义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纵深发展,世界贸易额急剧下滑,浙江省对外经济发展而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是会展业服务贸易仍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成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新亮点。

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决策思考开题报告

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决策思考开题报告
[4]陈俊兵,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势力实证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78-79
[5]张维,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7):56-57
(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评议:对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做出评议,并提出是否通过的意见)
(三)增强服务贸易的发展竞争优势
(四)政府要加强扶持服务贸易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2.2研究方案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决策展开了调查,并且广泛搜集资料,对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了目前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若干问题,最后笔者在结合以往文献资料的经验基础上以及实际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还有所作出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等,对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决策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浙江省未来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种观点是“不适用论”,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菲科特克蒂、桑普森、斯奈普等。他们认为服务与商品有较多不同的特点,传统的种观点是“适用论”,代表人物有斯特思、辛德利、史密斯、霍克曼等。与第一种观点相反,他们认为国际竞争能有效改变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传统的贸易理论可作为“集体标准”的逻辑,直接应用到服务贸易的分析。
4、参考文献
[1]梁锡坤,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建议[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12-13
[2]周晓东,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2013(02):31-33
[3]高文志,余建星,王庆云等,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03):109-11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服务贸易的整体结构就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

国际贸易的中心开始逐渐从货物贸易向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本文研究分析浙江省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人才匮乏、市场化程度低、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服务贸易发展应扩大优势,通过设立法律法规、发展新型贸易和强化服务外包来弥补缺陷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策略一、引言浙江作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省份,向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

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增长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但是浙江服务贸易依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例如整体出口结构不合理,能独当一面的项目和人才少、与货物贸易相比严重滞后,与上海、北京等一线省份差距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弊端。

因此,通过研究分析浙江省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为政府制定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一)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且迅速增长近年来,浙江省在服务贸易方面从发展起步的角度来看虽然相对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并未受到这一影响,反而是有了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

从数据得出,浙江省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6年到2020年五年期间由3172.8亿元增长变为4284.7亿元,发展极为迅速。

其中三大传统的支柱产业稳定增长,而新兴领域的增幅超过百分之二十,平均增速达6.87%。

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285亿元。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省服务贸易增速快,行业地位稳步提升,不仅在浙江的整体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更是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得到了更有效的助力。

(二)服务贸易结构持续调整浙江省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占比维持了现状,与此同时高附加值的服务进出口增长速度有在加快。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服务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型动力,并着重研究了目前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使得浙江省服务贸易能够良好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趋势;问题;对策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Trade inService Development in Zhejiang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trade in services as a new driving force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cu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Zhejiang Province, the trend of trade in services, further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its existence, which in which we make recommendations, Zhejiang Province, trade in services can make a goo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Key words:Trade in Services; Trends; Question;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1)(一)服务贸易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1)(二)以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 (2)(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三、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2)(一)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比例失调 (3)(二)FDI对产业投入的不均衡 (3)(三)服务贸易发展内部结构不平衡 (4)(四)服务贸易出口地区相对集中 (4)(五)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使得贸易摩擦加剧 (5)四、促进浙江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 (5)(一)优化贸易结构,积极推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5)(二)合理利用外资,促进省内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6)(三)立足知识经济,构建浙江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6)(四)调整服务贸易出口地区策略,进行多元化发展 (7)(五)完善与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避免更多的贸易摩擦 (7)五、结束语 (8)注释: (8)参考文献: (8)致谢 (9)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自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以西方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继续低迷,消费水平比金融危机以前也降低了很多,而我国长期作为一个出口外向型国家,出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与建议

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与建议

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与建议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服务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就业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一)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浙江省服务业的规模持续增长。

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以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服务业如商贸、餐饮等不断升级改造,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推动了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浙江省服务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等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就业吸纳能力增强服务业已成为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其行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劳动者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地区发展不平衡浙江省内不同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杭州、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而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

(二)人才短缺虽然浙江省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但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

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的不足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市场竞争不充分部分服务行业存在市场准入限制,竞争不够充分。

这导致一些服务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效率。

(四)与制造业融合度不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仍有待加强。

一些制造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服务环节的外包程度较低,制约了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升。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服务贸易是指经济活动中提供服务的国外供应与国内需求之间的跨境交流。

在全球化进程中,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探索,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全球服务贸易高度开放型经济体还有巨大差距。

目前,服务业占中国GDP的比重已超过50%,但服务贸易的开放度相对较低,市场主体不足,外资参与程度有限,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尚不强劲。

因此,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发与合作对于提升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介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主要特点,以完整梳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 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探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外贸政策的调整、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新冠疫情等事件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4. 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提出解决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对策和建议,并从政府政策、企业自身、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数据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五、研究结论本文旨在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发掘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推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从九十年代开始,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1 有关服务贸易的一般概述1.1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内涵(1)服务业的定义对服务业的定义及其所包括的业界范围,国际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不同学者对服务业所覆盖的行业范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于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将生产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而生产非物质的、无形商品的劳动则是非生产性劳动。

他提出服务不是生产性的而是非生产性的,因为服务一旦完成便消失遁形,同时,它不能固着或呈现在可售卖的物品里边。

随后的经济学家,例如萨伊、马歇尔则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凡是能够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因此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

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的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

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

从上述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虽然从物理特性角度区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个物体、一种装置、一件东西,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一种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1)研究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第三产业的日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得到飞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进入WTO的后过渡期,面临着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新机遇,而浙江省目前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与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是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和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在分析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条件、现状与特点、竞争力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发展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以寻求浙江省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指导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预期目标本文将采用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浙江省服务贸易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对浙江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有一清醒认识,以便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在新的国际经济市场环境下,全面提升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本文将运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浙江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总结新数据、新材料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浙江服务贸易的新结论,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1972 年),主要针对的是《东京回合》拟改革的服务贸易壁垒问题。

美国《1974 年贸易法》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

此后,围绕着服务贸易的概念问题,各国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直至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才界定了服务贸易的概念、范围和贸易形式。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 对服务贸易所下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方,也以GATS 的定义为准,并将服务贸易分为13 个大类。

国内外有关服务贸易的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1)有关服务贸易与比较优势的研究从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看,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集中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分析,争论的结果是服务贸易中存在比较利益,只不过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不同,因而需要修正比较利益模型,以塔克(K.Tucher,1988)和森德伯格(M.Sundberg,1988)为代表。

另一方面则将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入服务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对服务贸易的解释力要强于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中适当的政府干预可改变市场本身运行的次优状态。

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水平,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可以推动服务业技术标准化和综合服务化,从而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以琼斯(Jones,1999)、马库森(Markusen,1989)和弗兰克斯(Francois,1990)为代表。

虽然经济学界对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分歧,但不可否认,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论在我们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并给予我们以启示。

例如,我国学者王粤(2002)、程大中(2000)、王晓平(2004)、李晓忠、张小蒂(2004)等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可以带动服务出口收入增长,但随着服务业增长方式由就业增加驱动型向知识、技术投入驱动型的转变,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将越来越弱。

(2)有关服务贸易与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我国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服务贸易获得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强弱。

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弱势地位,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理论、世界及我国的服务贸易实践展开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2001)的研究表明,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出口呈正向关系,而与进口呈反向关系。

在出口中,服务业出口的比重对国际竞争力的正向作用最强,工业次之,农业最弱。

一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则这个国家的服务业、工业、农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就越强。

这说明,在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越大,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从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越强;有些学者用服务贸易的出口项目结构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他们认为:在这种结构中,劳动、资源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较大比重,则这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越弱,反之,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较大比重,则这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强。

陈钧(2004)从服务贸易的特点和类型出发,探讨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以及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高媛(2004)认为,服务贸易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质量具有特殊作用,尤其金融、电信等“战略性服务业”对技术及安全性要求较高,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并对其他部门有技术外溢效应,代表了未来的产业方向,有较高的收益率。

郑吉昌,夏晴(2004)从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服务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伍在华(2006)认为由于我国缺乏高级的服务要素、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等原因,中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比较微弱,并建议通过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等措施,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关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其他研究还包括:张南(1996)从服务产品特征来分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黎洁、赵西萍(1999)对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王粤(2002)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王小平(2003)从探寻服务业竞争力源泉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张蕴如(2002)、谭小芬(2003)从中国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程大中(2003)通过构造经济体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状况做了定量分析。

张燕,王刚义(2005)认为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

罗峰(2006)分析了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众多学者在进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时,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

廖涵(1998)用服务贸易差额标准评价国际竞争力,从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现象得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的结论。

黎洁和赵西萍借鉴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提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程大中(2000)通过对中国和美国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EE值),论证了服务业就业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的关系。

康承东(2001)通过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的排序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行业结构其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杨颖(2001)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业总体及经选择的几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张晓莉(2002)利用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王萍(2004)通过服务贸易总量、服务贸易差额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张蕴如(2004)对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王绍媛(2005),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进行了分析。

周蕾、朱开明(2005)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六个指标,其一是反映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其二是反映进出口(贸易盈余)方面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其三是反映出口所占比例方面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其四是反映劳动生产率方面的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效应指数,应该说这是一套相对完整的服务贸易评价指标体系。

(3)有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研究我国学者对服务贸易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业的开放上,基本认同服务业发展和贸易自由化对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

他们都强调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紧迫性。

相对而言,我国学者更关注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他们分别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其中有一部分学者关注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

但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基础理论是采用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尚存有一定的争议。

关于如何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于服务贸易领域。

虽然部分学者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尚未形成明确思路。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服务贸易及其竞争力,主要从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现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以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服务贸易适用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以下分别进行综述。

杨圣明(1999)划分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 即以第三产业(服务业) 的开放为主, 辅之以第一、二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

盛斌(2002)根据中国入世协议书和相关附件, 对服务贸易总体及分部门的具体承诺(包括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 做出了数量化的评估与分析, 并结合WTO 其他成员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国别比较研究。

鲁茉莉、余华川(2004)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通过对1998-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系数的计算,认为在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为主转向技术密集性服务为主的背景下, 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在总体上和结构上都不理想,提出要按照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长远改善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状况。

郑吉昌(2002、2004)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下中国服务业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尽管理论证明服务贸易自由化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发展中国家能否从中获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并提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及市场准入问题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