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 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编制人:刘海波复核人:吕顺使用时间:2012 年 10 月日编号:7 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思维导航:从生活中体会声音的三个特征,体验它们的影响因素。
一、合作学习【学点三】音色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阅读课本35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二、课堂小练(一)填空题: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B.较低;C.一样;D.无法比较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7.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探究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影响音调的因素:声音的频率。
3)实验: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4)应用: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2、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声音的振幅。
3)实验: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4)应用:扬声器、音响设备通过改变音量来改变响度。
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声音的独特性。
2)影响音色的因素:声音的泛音和持续时间。
3)实验: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来理解音色的意义。
4)应用:人类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或人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声音的特性,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2、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反思:对本次导学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导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声音的特性_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的声音特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特性,对身边的声音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更加周围的声音。
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请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并尝试用词语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哪些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意思?二、新课学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第2章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2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学习反思:课堂检测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3.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
这里的“声纹” 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纸片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调________,当划得慢时.纸片振动得_______,产生的音调_______。
如图所示,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产生的音调比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产生的音调___________。
5.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6.蜜蜂1min振动21000次,则蜜蜂发声频率是____,当它都从你耳边飞过时,你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7.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
通过对被形的分析,可知________音叉的音调高。
第2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doc

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姓名一、导学目标知识点(预习提纲):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二、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三、导学过程:知识点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2、探究实验: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课本32页图2.2-1)步骤一:把尺子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很短,拨动尺子,注意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及发声时音调的高低步骤二:使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稍微长一些,注意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及发声时音调的高低步骤三:使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再长一些,注意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的高低.并把上述现象记录在下表中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低(音调)短稍长再长结论:发声体振动得快,音调就,振动得慢,音调就3、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频率,它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它的单位为,符号为。
200Hz表示的意思是。
音调由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频率越小,音调越O4、蝴蝶在花众中翩翩起舞,你能听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吗?人耳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是。
r次声波频率—5、声的分类Y 声音频率—1超声波频率—知识点二:响度6、响度:声音的 _______ _叫响度。
7、我们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那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8、探究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课本34页图2.2-3)如图甲所示:当敲击右方音又时,音义发声振动,乒乓球被,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又发出的声音的响度A 、发声体的频率越来越高B 、发声体的音调越来越高C 、汽车加大了油门D 、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更大,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振动的 更大。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9、(教师点拨)声音的响度主要由 决定,还与声音的 和到声 源的 有关°知识点三:音色 声音的 叫音色。
音色由发声体的 和 决定。
知识点四:乐音 叫乐音。
知识点五:乐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①弦乐器,靠 的振动发声;②管乐 器,靠 振动发声;③打击乐器,靠被击打部位 发声。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课前热身】1、声音是如何样产生和传播的?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有如何样的大小关系?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导学提纲】知识点一:音调阅读课本32-33页音调部分回答下列问题一、认真阅读演示实验,参照课本图2.2-1做课本演示实验,注意以下几方面:(1) 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
(2) 用手拨动钢尺时,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振动幅度相同)(3) 观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音调。
你的发觉: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由此可知:音调高低受物体振动阻碍,我们把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
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高则,频率低则。
频率的单位是:(4)超声与次声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Hz,人们把高于那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Hz,人们把低于那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5)人类能听到的声叫,、、统称声知识点二:响度阅读课本34-35页响度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我们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确实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1、响度是指声音的或。
响度跟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2、依照实际生活体会我们能够判定: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受响度越,离发声体越远,会感受响度越。
这确实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振幅小时,声音的响度,也确实是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练习(1)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相比,的响度大,音调高。
(2)春节文艺晚会上,男低音在放声唱歌,女高音在轻声伴唱,唱歌时的响度大,那个地点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高低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音调跟发声体有关,振动快,音调;振动慢,音调。
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就。
响度还与有关.3、不同的发声体不同,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决定音色的条件:。
二、课内探究(一)音调1、听一听:敲打不同的几支音叉,仔细辨别它们的声音有何不同?做一做: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高低叫做。
2、探究: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音调跟发声体有关,振动快,音调;振动慢,音调。
3、阅读教材P32-3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频率是用来描述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符号。
物体振动快──频率─音调;物体振动慢──频率─音调。
频率决定声音的。
(2)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次声波:。
(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播放蚊子和牛的叫声。
仔细辨别它们的声音有何不同?声音的强弱叫。
2、探究: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实验: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就。
响度还与有关.(三)音色播放笛子的声音,葫芦丝的声音,流水声。
优质课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二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三课内探究:问题(一):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探究1: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钢尺3/4伸出桌外;(2)将钢尺1/4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注意观察思考:(1)钢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2)发出声音的特点?物体振动与音调的关系?你得出的结论是:振动部分较长时,振动较____,音调较____;振动部分较短时,振动较____,音调越____。
跟踪练习1:①_____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___内振动的次数,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符号____;②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__________叫次声波。
活动: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探究2: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你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____;振幅越小,响度越_____. 跟踪练习2:①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②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______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_______。
这就是说,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问题(三)音色活动:多媒体分别播放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梁祝》。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 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3:①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节二《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经验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中,,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学法指导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2、通过声音成分和频率的分析,理解声音在电脑上的图象变化。
3、了解生活中不同生物、乐器的发声特征。
体验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体的发声是丰富的的,增强爱生活、爱世界、爱科学的人生观。
2、通过探究活动,给自己积极参与科学实践的机会,培养与同学间互相配合的的协作精神。
3、通过查找资材了解我国在声现象方面的研究成就,热爱中化民族文明。
导学过程
一、声音特性的情境(媒体播放)
二、导学问题
1、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2、什么是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3、什么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
4、人与动物的听觉上下限相同吗?
5、什么是响度?响度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6、什么是音色?音色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问题精讲
决定声音特性的因素
课堂小结(各小组展示)
课堂巩固练习(教材里的动手动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