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2节声音的特性1.JS点:描述声音的特住:说明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Si率有关:阐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识别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
2.短脸探究音调与^率的关系试验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试验,体验物理学探讨问题的方法一-限制变■法。
一、音调阅读课本P32~33.Sl答下列问题。
1.取一把梳子,用手渐渐拨动标惊,留意听梳齿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快速拔动梳齿,再次听梳为振动发出的声音。
留意两次拨动检切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现象:梳子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推动的快慢确定着音调的凹凸。
2.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场率来描述秒体振动的快慢,须率¾⅝定声音的音调。
⅜⅜率的单位是标兹,相称,,用符号HZ来表示。
3..细致阅读P34的•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叛率越围b0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19。
HZ;人们杷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做超声送。
大自然的很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喊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动物的听觉危国通常和人不同.所以它们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
二,响度阅读课本P34~35,回答下列问题。
4.在鼓面上煮一些纸围,用鼓槌轻敲鼓面,视察好屑的运动状况;再用力击打鼓面,再次视察近国的跳动状况。
现象:轻敲鼓面,会看到纸屑在跳动;用力击打鼓面,鼓声更大,纸阔跳动得更高.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用声越大。
5.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
物理音中,把声音的也布叫的响度。
用音帼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6,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①轼体的振幅:②人距离声源的远近。
三、音色阅读课本P35,回答下列问题。
7,频睾的凹凸确定声音的音调,振幄的大小确定声音的响度,发声体的材料、_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8.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的音调的声音,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探究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影响音调的因素:声音的频率。
3)实验: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4)应用: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2、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声音的振幅。
3)实验: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4)应用:扬声器、音响设备通过改变音量来改变响度。
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声音的独特性。
2)影响音色的因素:声音的泛音和持续时间。
3)实验: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来理解音色的意义。
4)应用:人类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或人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声音的特性,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2、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反思:对本次导学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导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声音的特性_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的声音特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特性,对身边的声音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更加周围的声音。
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请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并尝试用词语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哪些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意思?二、新课学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
能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声音特性因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特性的三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难点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其差异,引出声音的特性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1. 音调演示钢尺振动实验,让学生观察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高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强调音调由频率决定。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音调不同的声音。
2. 响度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其差异。
进行敲鼓实验,改变敲击力度,观察鼓面振动幅度和声音响度的变化。
引入振幅的概念,说明响度由振幅决定,同时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音色用播放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声的音频,让学生辨别。
讲解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三)课堂练习(10 分钟)给出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布置作业(2 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但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改进,例如在讲解频率和振幅的概念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有些紧张。
在学生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学习难点1、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2、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
有的声音清脆悦耳,比如鸟鸣声;有的声音低沉雄浑,比如雷声。
为什么声音会有这些不同呢?这就涉及到声音的特性。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1)概念: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实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钢尺、桌子实验步骤①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钢尺伸出桌边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知识拓展频率是指物体在 1 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 到 20000Hz。
2、响度(1)概念: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铁架台实验步骤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改变音叉敲击的力度,再次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实验现象音叉敲击的力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叉敲击的力度越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3)影响因素: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导学案:1.2 声音的特性

第2节乐音的特性素养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重点: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区分音调和响度。
【预习导学】你见过这样的乐器吗?利用它通过一根木棍的敲击就可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知识点1 响度1.物理学中,声音的(或)叫作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
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物体的振幅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对点自测1.看电视、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答案】知识点一1.强弱大小2.物体振动的幅度3.大小对点自测1.响度知识点2 音调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叫作音调。
2.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
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3.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对点自测2.“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
【答案】知识点二1.高低2.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赫Hz3.高低高对点自测2.音调高低知识点3 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就不同。
2.借助仪器观察乐音的波形图像,发现乐音声源的振动是规律的。
对点自测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A.音调B.响度C.声速D.音色【答案】知识点三1.结构音色2.有对点自测3.D【合作探究】任务驱动1 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并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改变敲击音叉的用力大小,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否变化。
1.音叉发出的声音与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关系?2.听到的声音大小(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仔细感受:老师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课,当他从教室的一边走向另一边时,听声音的大小变化。
导学案:2.2 声音的特性(教师版)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3. 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学习重点】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1. 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2. 认识音调及其决定性因素。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39页第2节《声音的特性》,并完成以下内容:1.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频率高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3.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4.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品质。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有差别。
【合作探究】探究一、音调1. 探究声音的特点【做一做】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一次快划,一次慢划;仔细听两次硬纸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当快速划过时,硬纸片发出的声音尖细;慢速划过时,硬纸片发出的声音低沉(选填“快”或“慢”)。
【想一想】牛与蚊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歌唱家男低音与女高音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牛发出的声音低沉,蚊子发出的声音细高;男低音低沉浑厚,女高音婉转高亢。
以上事例表明,声音有高低。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女高音、男低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和假设】音调可能和振动的快慢有关,可能和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有一些语言表达需要改进。
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并认识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掌握防治噪声的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响度大小与振幅、发声体距离远近的关系,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3) 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1)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响度大小与振幅、发声体距离远近的关系,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参与发声,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
2) 通过研究声音的三个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欣赏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噪声防治的方法。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三、课前预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四、课内探究学点一】音调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子的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教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缓慢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小结归纳】: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教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跟踪练: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频率指的是每秒振动的次数,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歌曲的音调。
学习内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阅读课本P32至P35内容。
【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在1 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3.人的听觉范围:一般为20-2019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 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1)
(2)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低。
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可以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密集,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声音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低。
对比分析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试听20 Hz-20190 Hz声波,增强对音调的认识)【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教师演示:按课本P34图2.2-3方案进行演示;
(1)
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观察响度波形图,提高对声音响度的认识(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3.知识延伸: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小。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色
1.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1)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是谁呢?
(2)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这说明声音还有什么特性?
(3)用一样的力敲打一面鼓(鼓面用牛皮制成)和铜锣(锣面用铜制成),能明显感觉声音的音色不同,说明音色受发声体的材料影响。
(4)钢琴的主要制作材料是木材和金属,扬琴的主要制作材料也是木材和金属,但是两种乐器的音色着天壤之别:钢琴音色浑厚,扬琴音色明亮清脆,这说明不同发声体的音色由还跟发声体的结构形状有关。
2.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试听各种乐器声音,观察不同乐器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色认识。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为什么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要大致相同?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其它几个因素控制不变,把多因素的问题变为多个单因素问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后,在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科学探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2.〝声〞与〝声音〞:〝声〞的概念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如以下图:
【即时练习】
P37第4题。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
2.2.2声音的特性综合应用
导入:欣赏:钢鼓——HangDrum。
学习内容:
阅读课本P36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1.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所有乐器的发声原理都一样:通过振动发声。
2.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长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空气柱产生高音。
3.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给你一根橡皮筋和一个纸盒,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如:将一橡皮筋绷在空纸盒上,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并用同样的力拨动橡皮筋使其发声,分析比较发声的音调与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之间的关系。
【二】P37第4题拓展:水瓶琴吹和敲的发声体和音调高低特点
1.敲击时是水和瓶子共同振动发声,装水越多发声的音调越低,水越少音调越高。
2.用嘴吹瓶口,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装水越少(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装水越多(空气柱越长)音调越高。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通常小、短、细、轻、紧的发声体发声的音调相对较高,大、长、粗、重、松的发声体发声的音调相对较低。
2.生活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声音的响度,有时指声音的音调,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这两句词中,前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调,后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填〝音调〞〝响度〞〝音色〞)
【即时练习】
1.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A)
A、琴弦调紧一些
B、琴弦长一些
C、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
2.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和〝低〞是指(A)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节日庆典上,男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D、〝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