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探究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影响音调的因素:声音的频率。

3)实验: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4)应用: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2、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声音的振幅。

3)实验: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4)应用:扬声器、音响设备通过改变音量来改变响度。

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声音的独特性。

2)影响音色的因素:声音的泛音和持续时间。

3)实验: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来理解音色的意义。

4)应用:人类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或人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声音的特性,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2、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反思:对本次导学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导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声音的特性_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的声音特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特性,对身边的声音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更加周围的声音。

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请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并尝试用词语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哪些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意思?二、新课学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min)1.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感受千差万别的声音。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二、基础学习(15min)1.人们听到的声音千差万别:小号的声音挺拔嘹亮,小提琴的声音 _________ ,大提琴的声音稳重舒展,双簧管的声音甜美圆润,箫的声音 _________ ……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有强有 ______ ,有高有 ______ ,有的浑厚,有的 ______ 。

2.声源发声时,振动的幅度称为 ______ 。

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叫做 _______ 。

3.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

(1)用铅笔(或直尺)敲击桌面(或铁皮文具盒),听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

(2)桌面发声时,产生的微小振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可在桌面上放些小纸屑,桌面发生时的振动,可由小纸屑的跳动显示出来。

(3)逐渐增大敲击桌面时的用力,听到声音的响度 __________ ,小纸屑跳动的速度_________ 。

听到的声音越响,小纸屑跳动的 ________ 。

(4)响度是声音的基本特性。

实验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_______ 即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______ 。

4.如图1所示,小华同学演唱歌曲《青藏高原》,唱到“高原”的“高”便唱不上去。

描述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_______ 。

5.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准备好塑料梳)(1)如图1 – 12(课本P13)所示,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图1的梳齿,听硬卡纸振动发出的声音。

(2)逐渐加快拨动梳齿的速度,硬卡纸振动的速度 ___ ,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___ 。

(3)音调是声音的基本特性。

实验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_______ 有关,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 ______ 。

6.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 - ______ 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 _____ ,简称赫,符号 _____ 。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导学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导学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的定义和特点;•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声音的高低音调、大小音量和不同的音色。

二、学习内容2.2.1 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压力变化,进而通过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和固体、液体传播。

2.2.2 声音的特征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高,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大的声音听起来大,振幅小的声音听起来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独特特征;•音色由声波的复杂程度和谐波成分决定。

三、学习活动3.1 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材料:音叉、弦线、干净的空瓶子、水杯等步骤: 1. 实验1:音调的变化 - 使用音叉(比如440Hz的音叉)敲击并靠近耳朵,观察声音的高低音调。

- 将音叉放入水杯中,再次观察声音的高低音调。

- 结论:音叉在水中的振动会使声音的音调变低,说明声音的音调与介质有关。

2.实验2:音量的变化–使用声音较小的音叉和声音较大的音叉分别敲击,观察声音的大小。

–将音叉的振幅增大或减小,再次观察声音的大小。

–结论: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大小增大,音量与振幅有关。

3.实验3:音色的变化–使用不同材质的弦线(比如钢弦和尼龙弦),分别拉动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使用空瓶子和水杯敲击,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结论: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色与振动特征有关。

3.2 思考题1.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波的什么特性有关?2.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什么特性有关?3.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音色?四、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度,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独特特征,与声波的复杂程度和谐波成分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2.2 第1课时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 第1课时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 第1课时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2 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声音的特性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音调●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32、33面,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到;人们把高于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小组讨论(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音调越、(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拔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拔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音调越、(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教师点拨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答案:(1)慢低(2)快高(3)高●跟踪练习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响度●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34面、第35面,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越大、4、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小组讨论(1)做教材34面探究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说明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拔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保持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以更大的力拔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响度越、(3)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的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你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响度,这说明响度还与有关、●教师点拨1、在响度的探究实验中,要注意使乒乓球慢慢地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否则快速碰撞音叉就会影响实验结果了、2、在响度的探究实验中,除了每一次都要敲击同一个音叉(运用控制变量法)之外,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来了解音叉的振幅)、答案:(1)大大(2)幅度越大大(3)变大到声源的距离●跟踪练习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精编范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一、课前提问
1.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男高音与女高音是怎么回事?
3.为什么我们能分清每个人说话的声音?
二、新课内容
1.音调 (pitc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
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钢尺。

分析与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频率(frequenc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单位:________,简称,________ 符号:________
② 物理意义:100Hz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________,物体振动的频率________,音调越低。

(2)人类感受声音的频率
① 听觉频率:
________Hz--________Hz
② 发声频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音调跟发声体有关,振动快,音调;振动慢,音调。

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就。

响度还与有关.3、不同的发声体不同,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决定音色的条件:。

二、课内探究(一)音调1、听一听:敲打不同的几支音叉,仔细辨别它们的声音有何不同?做一做: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高低叫做。

2、探究: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音调跟发声体有关,振动快,音调;振动慢,音调。

3、阅读教材P32-3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频率是用来描述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符号。

物体振动快──频率─音调;物体振动慢──频率─音调。

频率决定声音的。

(2)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次声波:。

(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播放蚊子和牛的叫声。

仔细辨别它们的声音有何不同?声音的强弱叫。

2、探究: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实验: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就。

响度还与有关.(三)音色播放笛子的声音,葫芦丝的声音,流水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传播而到达人们的耳朵。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产生震动,从而形成机械波,这种机械波就是声波,也就是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传播的,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很多;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又比在水中要更快。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声音的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调;频率越低,声音越低调。

•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幅度越大,声音越大;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点和质地,是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声源振动方式和物体材料会影响声音的音色。

2.2.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3米/秒;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482米/秒;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更快。

2.3.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传播介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反射的声波会沿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法则发生反射。

例如,当声音在墙壁上反射时,我们才能听到回声。

•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波速度的不同,声波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4.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也就是逐渐减弱。

衰减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声波的散射、吸收和散射等。

在长距离传播中,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到达远离声源的地方时,声音会变得非常微弱。

3.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聲學声学是声音的研究,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张新贵 ( 整理 )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
围;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二、课前预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
4、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呢?
思考: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
【学点一】音调
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我的猜想:;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次数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音调
1
2
(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振动得慢,音调就。

(阅读课本19 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
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 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频率指的是,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
越,音调越,频率越,音调越。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到。

蝴蝶的翅膀 1 秒钟振动不超过10 次,蚊子的翅膀 1 秒钟振动 500~600 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
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乒乓球弹开幅度音叉振动幅度响度
1
2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幅度越小,响度越
(阅读课本21 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它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22 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的
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
目的的是()
A.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四、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
五、课后延伸: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

3.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

4.人们把高于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能听到的
声音频率范围是。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
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
A. 较高
B.较低
C. 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 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 C 调音符 4 和 F 调音符 4,声音不同的是 ( )
A. 声速
B. 音调
C. 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 C 调音符 4 和手风琴的 C 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
A. 声速
B.音调
C.响度
D. 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
A. 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频率为 60 Hz 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 次
B.1800 次
C.3600 次
D. 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 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 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 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 响度小
9.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
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