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用后备种鸡饲养管理

黄羽肉用后备种鸡饲养管理
黄羽肉用后备种鸡饲养管理

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南方希望技术部编制

目录 第一章、肉鸡的分类 第二章、肉鸡的生产设施 第三章、肉鸡饲养管理 第一节、肉鸡生产特点 第二节、肉鸡饲养阶段划分和环境要术第三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其它饲养管理措施 第四章、肉鸡的免疫程序 第五章、鸡的一些常见病

第一章:怎样选择鸡种(肉鸡的分类) 肉鸡可分为快大型和优质型 一、快大型肉鸡:此种肉鸡不分公母,一般饲养6—8周龄即可上市食用,该鸡特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目前一般6—8周龄上市,料肉比1.6—2.0),适合集约化,大群饲养,肉细嫩,多汁易熟,缺点是肉味清淡,皮肤粗糙,骨胳粗大,水份含量高,目前常见的该鸡种有艾维茵、爱拔益加(AA)、罗曼、星布罗等。 1、艾维茵肉鸡:是美国艾维茵国际家禽公司育成的优秀四系配套肉鸡。该鸡种在国内肉鸡市场上占有率较高。肉仔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也强。 2、AA白羽肉鸡:是爱拔益加肉鸡的简称,又叫双A鸡。由美国爱拔益加种鸡公司培育而成,其特点为生长快、耗料少、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商品鸡羽毛整齐,均匀度好。 二、优质型肉鸡:该鸡肉味鲜美、浓郁,肉质滑嫩,骨骼细小,抗逆性强,但是该鸡生长速度较慢,一般在45天—70天上市。该鸡种有黄鸡、铁脚(青脚)麻鸡、乌骨鸡、石歧杂鸡等。 怎样选择鸡种 现有的肉鸡品种生长速度都很快,但在体质强健性和生命活力方面存在差异。应选用腿病、猝死症、腹水症等遗传性疾病较少,抗逆性较强的鸡种。 从管理技术较好的种鸡场购入健壮的雏鸡是很重要的。雏鸡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雏鸡体质柔弱,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一周内的死亡率很高,就很难取得理想的饲养成绩。 优质雏鸡苗应该具备的特性: 1、生长快、生活力强。 2、鸡苗最好来自具有一定规模和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高产、没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3、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能够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免疫。 4、体重适中,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修订稿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1、生物安全 目的: 防止病原微生物以任何方式侵袭鸡群。 鸡舍场所位置与建筑 ·种鸡场的地理位置最好选择并建筑在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区,应距离最近的家 禽饲养区域或易污 染本种鸡场的设施至少2公里以上。 ·种鸡场建筑应远离有可能运输家禽的公路和道路。 ·鸡场区域周围应建筑围墙防止不必要的造访人员。 ·检测水源中矿物质、细菌和化学污染成份。 ·鸡舍的设计和建造不得留有任何飞鸟或野生动物进入鸡舍的方便之处。所有 开口处都应用孔径 为2.O厘米的镀塑铁丝网封闭。鸡舍地面和基础最好为混凝土结构,防止啮齿 动物打洞进入鸡舍。 ·所有鸡舍周围15米范围内的地面都要进行平整和清理,以便能迅速方便地铲 割杂草。 防止人类传播疾病 ·尽量减少种鸡场的来访人员,要锁闭大门并树立禁止穿行/谢绝参观的标 志。 ·如果主管人员一天内必须走访一个以上的鸡场,他们应尽力先走访日龄最小 的鸡群。切记,最后 走访有疾病问题的鸡群。

·所有进入鸡场的人员必须遵守生物安全防疫程序。要求所有员工和来访人员 必须洗澡淋浴,更换 干净工们服。这是防止场与场之间交叉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如无法做到洗 澡淋浴,所有员工 和来访人员到场时必须更换着穿洁净的全身套服和工作靴。 ·要保持来访人员的记录,包括其姓名、工作单位、来访目的、曾到过哪个 场、下一个要走访的单 位等等。 ·进入或离开每栋鸡舍时,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必须要清洗消毒双手和鞋靴。·携带人舍的器具和设备都是潜在的疾病来源,因而只有必要的物品经过彻底 清洗和消毒之后方可 带入鸡舍。 防止动物传播疾病 ·无论任何时候,应将种鸡场设定为“全进全出”的生产环节。同一区域不同 年龄组的鸡群易变成病菌的贮主。 ·鸡群与鸡群之间的空舍时间可以减少鸡场的感染。空舍时间即为彻底完成清 洗和消毒工作程序之 后与下一批鸡群人舍之间的时间。建议鸡群之间的空舍时间至少为3周。·建筑物周围15米范围内都要铲除植物杂草,为鼠类或野生动物设置空地障 碍。 ·场区内不得堆放任何设备、建筑材料、垃圾等,减少鼠类和野生动物的藏身 之地。 ·及时清理散落在场区地面上的饲料。 ·将作为垫料的木刨花或稻壳装袋储存或储存于仓库和草房之内。 ·所有建筑物内不得有任何野鸟。 ·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鼠类程序。在连续不断地使用情况下,诱饵捕杀是最有 效的灭鼠方法。 ·采用综合性昆虫控制程序,包括机械化,生物学,化学方法。

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 黄羽肉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肉鸡产业,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黄羽肉鸡品种资源,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消费习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点突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的产业。 黄羽肉鸡的概念较广泛,现在习惯统称为有色羽肉鸡,是指除白羽肉鸡外的全部肉鸡,既包括我国土生土长的地方品种,也包括导入外血的仿土鸡,只要含有中国地方鸡种血源,外观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的有色羽鸡,都属于黄羽肉鸡范畴。近年来,我国黄羽肉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饲养量稳步增加,而且生产性能、产品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此外,黄羽肉鸡的消费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消费市场由原来的港澳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逐渐延伸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市,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区。 一 我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现状 1品种资源丰富 我们习惯上把黄羽肉鸡被称为地方鸡种,也叫“土鸡”,这些黄羽肉鸡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各地区对保种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不同,导致地区发展不均衡,有些优良的地方鸡种没有被重视,至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大部分优良品种资源得以保存下来,并得到了产业化开发,市场前景被大家看好。 (1)目前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名录的地方鸡种有:九斤黄鸡、大骨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山鸡、清远麻鸡、藏鸡、矮脚鸡、浦东鸡、溧阳鸡、文昌鸡、惠阳胡须鸡、河田鸡、边鸡、金阳丝毛鸡、静原鸡。 (2)我国现存数量较多、市场开发前景较好的优良地方品种有:北京油鸡、固始鸡、浦东鸡、河田鸡、清远麻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文昌鸡、鲁西斗鸡等。 (3)近年来,随着黄鸡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育种公司和科研人员根据市场需要,结合当地品种资源特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培育成功一些配套品系,这些都是经过省级或国家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其中经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康达尔黄鸡128配套系、江村黄鸡JH-2号配套系、江村黄鸡JH-3号配套系、新兴黄鸡Ⅱ号配套系、京星黄鸡100配套系、新兴矮脚黄鸡配套系、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岭南黄鸡Ⅱ号配套系、京星黄鸡102配套系、邵伯鸡配套系、鲁禽1号麻鸡配套系、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文昌鸡、新兴竹丝鸡3号配套系、新兴麻鸡4号配套系、粤禽皇2号配套系、粤禽皇3号配套系。 (4)除此之外,根据市场的需要,近两年在一些地区新出现了一种肉杂鸡,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很畅销,这也是黄羽肉鸡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5)目前市场上黄羽肉鸡从生长速度上可分为:快大型、中速型、优质型,从羽色上可分为:麻羽、麻黄羽、黄羽,还有黑羽、花羽等,从皮肤和胫色上又分为:黄、青、乌等品种,此外还有白羽乌骨鸡、全骨型乌骨鸡等。

肉种鸡(罗斯308)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肉种鸡(罗斯308)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摘要:我在对饲养罗斯308肉种鸡的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过程中,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总结了育雏期现场饲养管理要点,目的是帮助养殖肉种鸡客户提高育雏期成活率,并为育成期良好得均匀度、产蛋期产蛋率与受精率达到较高的水平奠定良好得基础。 肉种鸡育雏目标是保证种雏鸡1-7日龄的顺利生长,开水、开料顺利进行,刺激食欲,促进羽毛、骨骼生长和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同时保证全群均匀的成长。并在7日龄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并确保到28日龄这一阶段保持平稳的生长发育。为雏鸡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供优质营养饲料、做好各项免疫接种,使鸡群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性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进雏前的清洗消毒工作 1.1进鸡前鸡舍及设备的冲洗工作要做彻底,不留死角,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笼架、饮水器的反冲阀、水线内用全硝酸浸泡用清水反复冲洗,料盘、笼内垫网、风机扇叶、百叶窗、鸡舍房屋的死角的冲洗、消毒、熏蒸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按1:2比例进行熏蒸。熏蒸前封闭鸡舍,升温加湿:温度24℃左右,湿度为75%左右,这样的熏蒸效果比较好,熏蒸结束后换气通风,在接雏前两天,以人进入后无明显的刺激气味,不流泪为准。栋舍的周围、路面用3%火碱喷洒,地沟鸡舍周围撒老鼠药,防鼠防蛇等措施,鸡舍应空置14天后进雏比较好。 1.2饮水系统的清洗,排干水箱和水线管内所有的水,用高压喷枪冲水线,清除水箱内的污物和水垢。水管内易形成水垢和饮药时的沉淀,应经常处理避免影响水的流速和造成细菌污染引起疾病。 1.3鸡笼内决不能有残留鸡羽毛,因为大鸡羽毛的毛囊中可能含有马立克氏病毒,雏鸡早期抵抗力低弱,易造成感染发病。 1.4在栋舍门口处设立脚踏消毒池,小喷壶等设施,进入生产区的任何物品均要消毒。车辆尽量不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人员要洗浴消毒后更换干净的工作服才能进入。1.5通过细致管理及适时的预防,保正鸡群的健康,同时减少各种应激,定期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 2接雏前的准备要点 2.1查看机器设备进行维修,调节设备能够正常运转适当上些润滑油,可以避免进雏以后过多人员进出鸡舍维修,影响正常鸡群的防疫。 2.2育雏之前,应按计划落实雏鸡的饲料,可以准备7-14天的商品肉鸡1号料颗粒料,但要保证品质良好,不发霉、不变质。应备用适量的抗细菌、病毒的预防药。备好熟水——一定要烧开5分钟的,白糖等物品。 2.3要选择认真细心、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有一定养鸡知识或经验的人管理育雏工作,并事先经过适当的培训,进鸡前5天封场,开次小会议强调一些规章制度。 2.4预温:冬季提前三天预温,其它季节应提前两天预温夏季可提前一天。提前预温有利于鸡舍的地面、墙壁、笼具等在雏鸡到达前达到要求热量,使雏鸡到场时鸡舍温度均匀达到32℃、舍内湿度达到75%。温度计在不同角落多挂几个,以便更好的控制温度。 2.5雏鸡的放置应事先有个计划,公、母鸡分开饲养。便于控制公鸡和母鸡的增重和均匀度。 3接雏及放雏 3.1雏鸡到场时尽快卸车,雏鸡盒应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且两盒一落,正确清点盒数后,在雏鸡开水、开食前,由事先定好的人员从雏鸡盒中抽样称取初生重,并做好纪录,公、母鸡分别取样约2-3%左右。把雏鸡按50只/笼放入笼中,离水球料盘近些,六七小时后挑出没有进食饮水的弱鸡,人工帮助饮水喂料。 3.2每笼两个水球两个料盘,将水球加水使水温与室温相同(感觉不烫手温和就行),在雏鸡入舍后的三小时之内,引导其学会喝水,避免鸡3天后有大量脱水出现,影响后期生产性能。在第一次饮水中,需加入红糖或白糖,浓度2%糖兑50kg水,保证温度,有助于卵黄吸收。同时,为了提高未完善的免疫力,在一周龄内需添加维生素和广谱抗生素。温度、湿度按要求调整控制。 3.3合适的育雏温度为:1-2天34-33℃,3-7天为33-32℃,以后每周约降低2-3℃,以5-6周龄约为21-18℃为止。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为60%-65%,10日龄后为50%-60%。 4育雏期饲养管理 4.1开水:第一遍(2%糖+10ml多维)/50kg水300ml/球,第二三遍(电解质50ml+10ml多维)/50kg水,300——350ml/球,第四遍饮好一点的开口药(恩诺沙星溶液等用于细菌疾病和支原体感染的药)。 4.2开食:5g/只——250g/盘,温度33——34℃,湿度70%——80%,4小时换水一次,料少给勤添,控制好温度。 4.2光照和密度:1——2日龄24小时光照,3日龄22小时光照,4——5日龄20小时光照,6——7日龄18小时光照,光照shijian可根据采食状况稍微调整;1——5日龄公母均50只/笼,6——14日龄母33只/笼,公25只/笼。 4.3水、料均匀分布,使雏鸡能找到水和饲料,这时可以适当的进行通风换气,安排人员清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扩栏,降低密度,温度3天降1℃适当调整湿度。 4.4一周后体重达标,每日定量供料时,光照强度由30勒克司降为5-10勒克司即可,3周后注意进风口、风机、门等漏光处。育成期防止产生啄癖和性成熟过早,可以用15W 的灯泡。

正大白羽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知秋小鱼正大白羽肉鸡 饲养管理手册 [知秋小鱼工作室| heaven

正大白羽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前言 (3) 一、饲养制度及饲养方式 (4) 二、雏鸡品质 (4) 三、进雏鸡前的准备工作 (4) 四、雏鸡的接运及育雏管理 (6) 五、日常管理 (7) 六、给饲管理 (9) 七、饮水管理 (10) 八、通风 (12) 九、光照 (14) 十、垫料及棚架网材料 (17) 十一、疫苗接种 (18) 十二、病、死鸡的处理 (20) 十三、正确的记录 (20) 十四、附表 (21) 十五、鸡场消毒程序 (24)

前言 AVIAN500、AVIAN48是同COBB进行杂交选育出的国际著名的肉鸡品种,我们编写这本管理手册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最佳生产性能)。由于环境、饲养和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手册只能提供指导和参考,并不保证饲养效果。同时,本手册的内容如与国家法令或政府部门规定有冲突的,概以法令/规定为准。

一、饲养制度及饲养方式 1.“全进全出制” 一个鸡场同时进同一批同一品种同一日龄同一来源的鸡,养到一定体重时,这些鸡一起出场上市,这样做既有助于对整个鸡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又便于管理,以达到消灭病源体(细菌、病毒、霉形体等),杜绝新老鸡互相传染疾病之目的。 2.厚垫料平养及棚架网上平养 肉鸡的饲养方式有很多种,如垫料地面平养、笼养,网上平养等,我们推荐用棚架网上平养或地面厚垫料平养。即在鸡舍内水泥地面上50-60cm加设鸡架(棚架),在鸡床上铺设专用网片,或在地上铺上一层5-10cm厚的垫料,肉鸡在整个生长期内都在其上采食、饮水。 二、雏鸡品质 1.高品质的雏鸡来源于健康的种鸡群。要求种鸡群没有鸡白痢、鸡伤寒及霉形体感染,同时种鸡群进行过科学的免疫接种。 2.雏鸡大小和颜色均匀,体重在32克/只以上,鸡只健康活泼。三、进雏鸡前的准备工作 1.鸡舍及设备的严格清洗和消毒。消毒好的鸡舍应空置一到两周,使病源菌的生命周期不能持续。具体做法是: (1)鸡只出场后搬出所有的饲料桶(槽)、饮水器具和保温伞等设备。

种鸡饲养管理整理

第一章种鸡饲养管理 第一节生产性能指标 一、纯系 品系:从一个品种或品变种内选育出具有一定特征特性的群体,这个群体就叫品系。如近交系、家系、纯系等。 二、留种禽选择的方法 (一)依照数量遗传学分类的选择方法 1、个体选择 即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择。适用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如蛋重、体重h20.3以上。 2、家系选择 根据家系均值进选择。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如产蛋量、受精率等h20.2以下性状。3、合并选择 兼顾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进行选择。 4、同胞选择 当选择公鸡的产蛋性状时,参考该公鸡的同胞姐妹的产蛋性状。 (二)多性状选择方法 1、顺序选择法 对要选择的性状按重要程度,相关关系(正或负),顺序排列,然后一个个选择,一个性状的目标达到后再选择下一个性状。 2、独立淘汰法 对要选择的每一性状规定一个最低表型值指标,全部达到规定指标的才选择,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都淘汰。 3、选择指数法 对同时要选择的几个性状的表型值,根椐其经济重要性、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进行不同的适当加权而综合成一个使个体间或家系间可以相互比较的指数,再按指数的大小决定个体或群体或家系间的选留。这个指数就叫选择指数,这个方法就叫选择指数法。 指数计算: 指数I=Σwih2i×(100÷Σwih2i)×Pi÷Pi w 加权系数 h2 性状遗传力 P 留种群体或个体表形值 P原群体平均表形值 三、纯系建立方法 1、纯系含义在家禽育种中,育种群在闭锁继代选育5代以后,有利基因的频率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少,形成了遗传上比较稳定的种群,称为纯系。理论上基因基本纯合的种群称之。

2、培育纯系的目的淘汰不利基因,提高有利基因比例,提高基因纯合度。 3、纯系建立法 (1) 近交法采用全同胞或半同胞交配育成近交系。 特点是育成新品系快、淘汰率高成本大。 (2)家系育种法这是60年代以来形成品系常采用方法之一。家系:由一个公禽配若干个母禽组成的种群称之。利用家系育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封闭血缘,进一步繁殖选育,即可得到具有一定性能特征,而血缘又不致过高的品系。特点:工作量大、投资大、易得到多个新品系。 (3)封闭育种法建立新品系根据育种目的和家禽性能特征,从原始禽群中,选出相同性能特征的个体,组成育种群,加以封闭,在封闭群体内进行繁殖选育。 特点:工作量小、投资小、时间长、效果不够理想。 (4)正反反复选择法建立新品系简称RRS法。 特点:避免近交、选育与商品生产结合、但太花时间,局限性大。 (5)合成法建立新品系近年来国外有所谓合成品系(纯系),其法系利用几个具有所希望特定特点的品种或品系,合成为一个具有这些特定特点的新品系。 其方法:先正反杂交后纯繁 4、纯系育种素材的选择 (1)直接用纯系作为育种素材指国内或国外育种场培育的纯系(曾祖代),引进成本很高。 (2)直接用品种内杂交种作为育种素材指国内或国外育种场培育的祖代或父母代种,国内没有混杂的地方品种也属于这种类型。通常采用的育种素材。 (3)直接用混杂地方品种或商品代作为育种素材,但提纯较难,时间较长。 5、纯系规模 一个育种场,4个以上纯系(父系与母系);一个纯系内20个以上家系(或近交系或合成系等)。即至少父系20个家系,母系20个家系。 6、纯系闭锁群选育程序 一世代系谱孵化→出雏→育雏→6~8周测定性状指标、转栏→育成→120~140日龄测定性状指标、转栏→产蛋期→290~300日龄测定性状指标、统计、选种→308~340日龄留种蛋→二世代系谱孵化 300日龄前为鉴定群;300日龄后留作种用的公母鸡为核心群。 四、配套系与杂交繁育体系 1、概念 配套系含义: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纯系组合,这一特定纯系组合即构成配套系。 将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以及种鸡扩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称为杂交繁育体系。 配合力含义:配合力是指种群通过杂交获得的优势程度。配合力有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后代获得亲代的平均值,特殊配合力指后代获得亲代平均值以

肉用种鸡限制饲喂知多少

肉用种鸡限制饲喂知多少 时间:2011-03-08来源:农民日报作者:营口市动监局畜牧科 常用三种限饲方法对肉用种鸡在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养,可以防止鸡的脂肪沉积过多,使鸡保持最佳体重。肉种鸡限制饲喂一般从4周龄开始,其限制方式有每天限饲、隔日限饲和每周限饲三种。 每天限饲法:每天喂给鸡只一定量饲料,或规定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此法对鸡只应激较小,适用于幼雏转入育成期前2—4周(即3—6周龄)和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前3—4周(20—24周龄)时,同时也适用于高速喂料机械。 隔日限饲法:把两天的饲料量合在一起,一天饲喂,一天停喂。此法限饲强度较大,适用于生长速度较快,体重难以控制的阶段,如7—11周龄。另外,体重超标的鸡群,特别是公鸡也可使用此法。但是要注意两天的饲料量的总和不能超过高峰期用料量。同时应于停喂日限制饮水,防止鸡群在空腹情况下饮水过多。 每周限饲法:每周喂5天,停喂2天,星期日和星期三不喂。此法限饲强度较小,一般用于12—19周龄。 做好饲养环境的控制目前对肉用种鸡进行限饲通常采用数量限饲,即通过控制饲喂数量来限制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在这种情况下,因鸡的采食量受到了控制,一半左右的鸡便对饮水发生兴趣,大量的饮水及颈部羽毛带出来的水很容易导致舍内垫料的潮湿。粪便在高湿度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通风不良,这些有害气体蓄积会造成环境的恶化。鸡群在这种环境中,防御屏障遭到了破坏,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对新城疫、霉形体等传染病的感染力提高。潮湿的热料还是寄生虫卵繁殖发育的场所,因此,应做好环境的控制。一是对鸡群

进行限水,除高温季节外,喂料日喂料前1小时供水,至料吃完后1小时停水,不喂料日分三次供水,每次1小时。二是注意通风,勤换垫料,不使粪便过多蓄积而发酵。三是加强管理,保持鸡群健康,避免拉稀,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保健药物。 避免引发营养缺乏症对限饲阶段的种鸡,如果仍然按常规浓度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鸡生长发育的必要成分进行饲喂,因采食量不足,必然引起一些必需物质的摄入减少,时间一长即可引起一系列的营养缺乏症。常见的有营养性瘫痪、神经症状、啄癖、生长不良等,在鸡受到应激时表现更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在配制育成期种鸡饲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选用优质添加剂。增加添加剂用量,如维生素的用量可在正常基础上增加30%。饲料现配现用。有应激时维生素、矿物质的用量加倍。 提高药物使用效果一般药物的使用量范围是根据鸡的正常采食量等因素推算而来,限饲期如果按正常的药物使用浓度将药物添加剂加到饲料中,会因采食量减少导致药物吸收量减少,使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发挥不了,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 育成期种鸡在采用限制饲喂后球虫病的多发和难控制很大程度上与之有关。因此在使用饲料拌服的药物时,使用量应在正常基础上增加30%,或将限制饲喂临时改为自由采食,以保证鸡摄入足量的药物。 防范因抢食造成鸡群压死胀死限饲期种鸡在食后时间较长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烈的饥饿感,尤其是不喂料日。每当再次饲喂时,在开始的短时间内,鸡群为了及早抢到食便会朝一处聚集,如不及时驱散便会发生种鸡压死,或者部分鸡会因抢食过多,不能及时饮水便容易噎死。因此,喂饲时要力求速度快,并尽量在不见光时

罗斯ROSS308父母代饲养管理手册

罗斯ROSS308父母代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关键年龄段的标准 为了生产出最大数量的商品代雏鸡, 我们必须了解父母代种鸡在不同年龄段的特殊要求, 父母代种鸡关键年龄段的标准总结如下: 日龄主要目的 1-3日龄刺激食欲 3-28日龄达到7日龄、14日龄、21日龄、28日龄体重标准 28日龄分栏,28日龄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分栏,使变异系数小于12% 28-56日龄控制分栏后周增重 56-70日龄保持鸡群理想的周增重 70日龄重新制定体重标准(如需要) 70-105日龄保持鸡群理想的周增重 105日龄增加饲料,刺激生长,重新制定体重标准(如需要) 105-140日龄保持鸡群理想的周增重 140-154日龄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140-161日龄保持鸡群理想的周增重,重点是获得理想的性成熟均匀度 161-210日龄为产蛋期体重增长和理想的蛋重增加喂料量 210日龄-淘汰通过减料控制体重增长和蛋重,通过观察鸡群来加强公鸡的管 理,淘汰鸡舍内不交配的公鸡,以获得良好的受精率.

第一篇 育雏育成期的管理 0-105日龄(0-15周龄) 页数内容 公鸡和母鸡的特定管理要求 育雏期的管理 体重控制和饲喂程序 体重和均匀度的监测 通过控制喂料量以达到体重标准 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

公鸡和母鸡的特定管理要求 目的 满足父母代公鸡和母鸡在育雏育成期的各项需求,使之为性成熟做好准备。 原理 罗斯父母代种鸡具有罗斯商品代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性,因此,父母代种鸡在育雏育成期应按照体重标准进行饲养,使种公鸡和种母鸡在整个生产期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要达到育雏育成期的管理目的,必须使种鸡达到饲养日体重标准,保持准确的称重及控制喂料量。可以通过对种鸡按体重分栏饲养而获得良好的均匀度。 图1显示育成期种鸡的各组织和器官在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图2(页)表明根据图1显示的种鸡在不同年龄段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状况所制定的种鸡饲养管理要点。 尽管公母鸡的体重标准不同,但育成期的管理原则基本相同。公鸡占总鸡数的比例较少,但在繁殖、育种方面和母鸡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公母鸡需要同样的重视。事实上成功的育成期公鸡管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大多数成功的罗斯父母代种鸡饲养者从1日龄到140-154日龄,实行公母鸡分开饲养。如果在育雏育成期采用传统的公母混群饲养,由于公母鸡在竞争饲料能力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公母鸡的生长发育。尽管这种饲养管理方法也有成功的例子,但公母早期混养不可能象分开饲养那样可以分别控制公鸡和母鸡的增重和均匀度,所以一般也不能实现最佳的生产性能。 如果由于鸡场在某些方面的原因,必须实行早期公母混合饲养,那也绝不要在42日龄前混群,这样可以使公鸡骨骼发育正常。在公母早期混养的鸡群,母鸡体重和相应的体重标准就成了制定饲喂标准的依据。 育雏期管理0-28日龄(0-4周龄) 目的 确保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长在早期发育良好。并且在早期达到刺激食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均匀度。 原理 罗斯种鸡早期的体重标准只有让雏鸡从一日龄开始自由采食优质日粮才能达到。从一日龄起,要记录饲料采食量,从而保证自由采食向限制饲喂的平稳过渡。喂料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为了获得最高生产性能,7-14日龄的体重应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不能达到体重标准的鸡群均匀度较差;以后也很难达到体重标准,均匀度将进一步恶化。为了确保达到体重标准,在前14-21日龄应提供颗粒破碎一期育雏料(见第四篇,营养部分)。如果种雏鸡的体重超过标准20-40克,即可开始使用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发布时间:2006年5月8日 17时50分 健康要求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最大因素之一是疾病因素,在肉种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作为肉种鸡饲养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种鸡的健康状况,并努力为种鸡群建立一个生物安全体系,这将是成功饲养肉种鸡的最根本保障。 经过国内外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目前,最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即,在同一个鸡场只饲养同一个日龄的鸡群,从育雏、育成直至产蛋的整个生产周期都能够做到:全进全出。 此外,另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易感鸡群进行预防性保护 ,即,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的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确实可靠的疫苗,实施精确的免疫操作;选择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预防性投药;不断改善饲养环境,精心管理,减少应激。 营养需求饲料营养是肉种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表现的基础。肉种鸡营养成分的供给是通过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喂料量进行控制的。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考虑。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温度、操作应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饲料营养成分配比不合理(如氨基酸不平衡或钙、磷比例不平衡等),也会影响到鸡只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造成鸡只增重的不平衡。另外,霉变的饲料不仅破坏饲料营养成分,而且还会影响鸡只的采食量,甚至损害肝脏、肾脏、肠道等内脏器官,从而使鸡只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等。因此, 应尽可能购买高质量的原料,使用科学的配方及先进的加工工艺,配制出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同时,定期抽检成品料(如代谢能、粗蛋白、钙、磷等),在计算每周的投料量时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种鸡饲养者,应综合考虑饲料成本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理想的目标是,以最低的饲料成本来获取最大的生产性能。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肉种鸡 饲养管理手册 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

前言 根据正大集团安排,由董事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家禽事业线共同组织了正大集团中国区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一行25人于2005年4月17日至2005年5月16日赴泰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根据每人所从事的工作分为五组:肉种鸡组、孵化组、蛋鸡组、肉鸡组、综合组。首先由泰国有关技术专家对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讲座,然后分组驻各场进行现场学习两周,之后集中参观考察,最后培训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讨论,各组分别编写了饲养管理手册,并把本次培训学习内容的汇总及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分门别类录制成一套(3张)光盘,以供各个公司在培训学习时应用。 在此次培训期间,培训班受到了谢国民董事长关心和接见,得到了陈伯正资深副总裁及泰国正大集团各位专家和各场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真诚地感谢! 肉种鸡组根据泰国技术专家授课内容和现场学习体会,编写了本手册供各公司参考应用,本手册适用于大胸型肉种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顾问翻译:马大伟罗贤德陈国盛 讲座讲师:Sawang Chanprasert CPF General Mananger 技术指导:王进圣陈国盛尤玉双 肉种鸡组成员:展伟程建兵关伟峰李财春赵春青 孙桂华

2005年5月16日 目录 一、空舍期 (02) 空舍期准备工作:清扫、清理、消毒、设备安装。 二、育雏育成期 (03) (一)育雏期(1-4周)管理 1.接鸡准备工作 (04) 2.鸡苗到场工作操作程序 (04) 3.育雏期饲养管理 (04) (二)育成期管理(5—19 周).................. (09)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09) 2.饲养方法 (09) 3.鸡群均匀度及体重控制,选淘鉴别错误鸡只 (10) 4.水控制方法 (10) 5.光照控制程序及鸡舍饲养管理 (10) 6.公鸡饲养管理 (11) 7.其他管理 (12) 三、产蛋期 (15)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15) 2.光照程序 (16) 3.喂料方法 (18) 4.饮水管理 (19) 5.公母比例 (20) 6.种蛋管理 (21) 7.免疫程序 (22) 8.其他管理 (23)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a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 一、什么是商品肉鸡: 通常指7周龄上市的鸡: 1、AV体重约2.6公斤; 2、AA体重约2.5公斤; 3、罗斯308体重约2.7公斤; 4、改良优良黄鸡体重1.5公斤左右,供肉食的鸡。 二、影响养鸡成败的五大因素: 1、好的品种、好的鸡苗; 2、好的饲料﹙约占总成本投入的80%以上﹚; 3、管理﹙软管理和硬管理﹚; 4、疫情防治﹙疫苗,药品﹚; 5、市场行情。 三、鸡场选址及鸡舍建: 一)、鸡场选址的基本原则: 六字方针:“高” 、“静” 、“远” 、“路”、“水” 、“电”。 高:地势高燥,避风向阳; 静:安静,远离闹市; 远:远离居民区,远离其它养殖区和其它可能的污染源1.6公里以外,至少不少于500米; 路:要想富先修路,方便运输; 水:水是生命之源; 电:电是现代养殖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鸡舍的建筑: 1、舍宽:开放式9—11米;环境控制式12米。 2、舍长:70—120米。 3、舍层:单层为好。 4、鸡舍地面:应以混凝土地面为好;北方可用沙质土地面,天气干燥、透气性好。 5、群体布局:每舍饲养数在1万只以下;舍内宜分小圈,每圈不超过2500只, 小规模饲养每圈多为300只左右,生长良好。 6、鸡舍走向:应呈东西走向,以减轻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 四、进雏: 一)、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批数及批次间隔天数:

每年进出批次,年初应有整体安排,每年进雏5—6批,每批间隔10—15天,每批空舍5-7天。 空舍时间有利于减少场内污染源。 空舍时间:是指清洁消毒程序完成之后至下批鸡雏到场的间隔时间。(建议最少为2周,农村多为5—7天)。 2、饲养方式的选则: a、垫料饲养。 b、笼养。 c、网上平养。 ★、垫料饲养: 优点:投资少,胸囊肿和外伤发病率低。 缺点:鸡接触粪便,易感染疾病,垫料管理耗费人力。 ★、笼养: 优点:提高饲养密度2—3倍,节约成本费用,球虫发病率低,是商品肉鸡饲养发展的必然趋势。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对电的依赖性强,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高。 ★、网上平养: 优点:1、节省垫料,提高鸡粪利用价值。 2、降低球虫发病率,有利于控制药残,提高成活率,提高鸡肉品质。 3、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便于鸡舍的卫生管理。 4、有利于控制温湿度,便于通风换气,提高饲养密度。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2㎏以上的鸡胸囊肿发病率高;并且较地面平养的鸡出栏体重偏轻。 3、消毒: a、舍内清理: b、冲洗:(切断所有电源、坚持先上后下的原则)。 c、清除残留和卫生死角。 d、凉干后关上门窗,在舍内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鼠药。 e、熏蒸:每立方米用7.5克高锰酸钾,15毫升甲醛(老养殖舍熏蒸用量加 倍)。熏蒸时舍温24-27℃,湿度75﹪左右效果最好。 f、舍外消毒。 4、物品及人员的准备:饲料、药品、用具、人员等。 5、供暖设备的选择:因条件、地区不同而定。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喂技术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喂技术 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号:1007-273X(2010)04-0037-01 肉用种鸡的育成期,指雏鸡脱温后到种母鸡开产前的这一段时期,一般指7~22周龄。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的饲养管理与蛋用种鸡有所区别,主要原因是肉用种鸡具有前期增重快,生长迅速,沉积脂肪能力强等特性。因此,在育成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采食量和光照时间,防止育成鸡长得过肥、过重,影响种用价值,导致受精率和产蛋率下降。限制饲喂和光照技术是肉用种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关键。现重点介绍限制饲喂技术。 1限制饲喂的目的 限制饲喂目的是通过控制育成鸡摄入的营养量,使之仅为自由采食量的75%~80%。将育成鸡的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延迟性成熟,减少初产期小蛋和产蛋后期大蛋数量;减少饲料消耗,限制饲喂可节约10%~15%的饲料量;降低产蛋期间的死亡率。 2限制饲喂的方法 限制饲喂的方法主要有限制饲料的质量(限质法)和限制

日粮采食量(限量法)2种。目前,普遍采用限制饲料量的方法来控制育成鸡的体重,同时随着肉用种鸡日龄的增长适当降 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限制日粮采食量的方法主要有4种:①每日限食法。每天限制饲料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75%~80%。1d的饲料量一次喂给,不要分次饲喂,一般常在早上一次投给。②隔日禁食法。做法是喂料1d,停料1d,喂料日将2d的饲料量合在1d中投给。这种方法比较理想,鸡群生长发育比较一致。因为一次投入的饲料较多,弱鸡亦能采食到相当数量的日粮。③每周禁食2d 法。将一周饲料分配到5d去喂,饥饿2d(但要供水)。一般多安排周三和周六2d禁食。④综合限制法。此方法是依据肉用种鸡育成鸡的生长期不同,综合采取上述3种限量法。 3限制饲喂的标准 限制饲喂程度的把握,其根据是看育成鸡的平均体重与 标准体重(各鸡种均有不同的各周龄标准体重)是否相符。若低于标准体重,可适当增加饲料量;若高于标准体重,则可控制饲料量,直至与标准体重一致为止。 鸡群称重的正确办法:相对固定每周的某一天进行抽样 测定体重,每日限量法宜在下午称重,隔日禁食法宜在停料日称重。抽样称重的鸡只数应该占鸡群的5%~10%,或每群至少抽测25只鸡。要求在鸡舍的某两个地方圈鸡,凡圈进栅内的鸡全部称重,以求抽样的随机性。

黄羽肉鸡饲养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黄羽肉鸡饲养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饲养标准问题 由于不同的鸡种培育出来的商品代鸡的性能不同,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品种的营养标准,配制相应的日粮,以 适应鸡群生长的要求,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黄羽肉鸡的饲养 量在逐年增加,但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的黄羽肉鸡营 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但目前对黄羽肉鸡的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目前国内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黄羽肉鸡饲养标准。为了避免浪费饲 料资源,造成饲养成本的增加,请不要盲目照搬快大型肉鸡的饲养 标准,优质黄羽肉鸡比快大型肉鸡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因此 对日粮养分含量的要求低于快大型肉鸡,这些标准高于优质黄羽肉 鸡的生长需要,会影响饲料报酬和鸡肉品质。但由于不同优质黄羽 肉鸡品种生长速度差异较大,所以饲养标准难以统一。必须根据快速、中速和优质黄羽肉鸡的不同类型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分阶段 开展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黄羽肉鸡饲养 标准。 标准化是组织规模化大生产的必需,作为黄鸡产业,无标准生产是混乱和盲目的,希望黄羽肉鸡的饲养标准尽快推出。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鸡群疫病净化问题 育雏期间的白痢问题,不易治疗,也可以说是无法根治,从而降低生产成绩,影响场(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提醒广大养殖场(户) 购买黄羽肉鸡的鸡苗时,不要贪图便宜,要看质量,同时对种鸡场 进行考察,必须选择较正规的种鸡场引雏鸡,确保鸡群能够发挥正 常的生产性能,达到理想的生产效益。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着色问题

为了提高黄羽肉鸡的皮肤、羽毛等的美观性,突出黄羽肉鸡的“三黄”特征,可适当添加露康定或加丽黄等,同时充分利用天然 饲料,如苜蓿粉、黄玉米、红辣椒粉等叶黄素含量丰富的原料。 黄羽肉鸡饲养的问题:疾病问题 黄羽肉鸡对环境的适应性比白羽肉鸡强,所以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疾病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少,但随着黄羽肉鸡的不断扩大,育种方 向或品种对生产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鸡群生长速度快,使得其他指 标主要是对疾病的抵抗力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饲养者的观念 不及时改变时,或认为黄羽肉鸡的抗病力会持续保持在高水平时, 会出现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标准化肉种鸡育雏期的管理模板

标准化肉种鸡育雏期的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确保育雏前空舍时间不低于15 天,以确保鸡舍充分干燥,有利于病原体死亡和鸡舍净化。鸡舍熏蒸消毒后, 湿帘是唯一的通风口, 并确保湿帘是用消毒液浸湿。 2、根据雏鸡需要, 准备优质全价育雏料, 通知饲料厂生产: 添加或不添加球虫药的育雏饲料: 不防疫球虫就添加抗球虫药。 3、根据药物净化程序准备相关抗生素和抗应激类药物。 4、根据免疫程序准备所需的疫苗及辅助用品。 5、预温加湿: 鸡舍应提前预温(夏季提前2天, 冬季提前5天),使舍内温度达到36—40C ,不要增加湿度,干燥高温有利于舍内细菌的消毒。雏鸡进舍前,舍内温度调整到28?30 C ,提高舍内湿度在75%以上;雏鸡入舍时,舍温达到27?29C ,以后每一小时提高1C ,三小时后到达30?31 C (冬季提高1C )。进鸡前一天,将鸡舍温度提升至 30C ,湿度控制在75%左右。同时要保证垫料的温度在28C以上,加湿应在过道上和不育雏的栏内撒上热水,也可经过自动喷雾器用30C左右温水进行不断加湿。 6、将鸡舍中的甲醛排净, 每天翻2到4次垫料, 将垫料中的甲醛排出。在翻垫料的时候将垫料中的杂物捡出。 7、检查鸡舍的墙角和缝隙是否有透风的地方, 如有将其用内膜袋或报纸赌死。特别冬季的贼风对鸡群的伤害特别的大。

8、每月两次灭鼠 二、接鸡工作 1、雏鸡到场后, 应尽快将雏鸡运进鸡舍, 公母鸡严格区分, 卸车时应小心谨慎, 每两箱一摞、箱体表面消毒; 按计划数量把雏鸡均匀分放到各栏。检点鸡数, 每栋鸡舍抽检10 盒。确保各栏分配数量准确, 待箱数核准后, 将鸡只捡出, 一定注意观察有无残弱死雏(死鸡放于栏门处、残鸡放于每栏的残栏处、核准数并上报)。挑出弱小残雏鸡; 弱小单独放入雏鸡盒内单独饲养, 残鸡淘汰就是了。 2、雏鸡运输车按入场消毒程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 驾驶员 更换场内隔离服; 或司机不准下车。 三、育雏期卫生管理 1、鸡舍过道每天至少清扫两次, 清扫时尽量避免扬起灰尘, 垃圾及时清出鸡舍。过道每天用消毒剂消毒一次。 2、工作间要及时清扫, 并用清水将地面清洗干净。地面不能有积水, 清扫后地面用小喷壶消毒。 3、小喷壶中的消毒剂使用不得超过12 小时, 有条件的话保持 小喷壶中的消毒剂在15 C以上。 4、冬季门外火碱盆改用农福消毒( 1: 400) , 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免疫时经常更换)。 5、门前清扫干净, 不得有污物和积水。黄线内侧, 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一次(不得有积水, 防止结冰划倒)。 6、育雏期20 天内无论任何情况所有员工鞋底不接触土地面;

类黄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囫饲斟添加剂——2∞8,№.,,壁璺蹴譬≤蟊 类黄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詹勋1,冯幼2,王修启2,罗庆斌2,曾佩玲2,于贵朝1,舒绪刚2 (1.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中心,广东广州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选取2880只28周龄新广K94黄羽肉种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0只,各重复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Ⅱ、Ⅲ和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mg/kg山楂叶总黄酮和5mg/kg大豆异黄酮,正试期为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之间生产性能统计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但类黄酮对种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和种蛋受精率均有提高的趋势。 关键词:新广K94种鸡;类黄酮;山楂叶总黄酮;大豆异黄酮;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202(2008)11—0030—02 类黄酮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类酚类物质,属植物次级代谢的产物,是一组存在于植物的叶、花、果中的天然色素,因多呈黄色而被称为生物类黄酮…。山楂叶总黄酮是从山楂叶中提取的总黄酮组分旧1,现有研究证实其有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氧化、促使血管扩张等作用。大豆异黄酮为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样活性,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泌乳能力及促进乳腺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动物繁殖等生理功能”J。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生产中天然的饲料添加剂愈加得到重视,本研究选用遗传背景相同的28周龄新广K94黄羽肉种鸡为材料,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山楂叶总黄酮、大豆异黄酮,观察其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山楂叶总黄酮和大豆异黄酮在黄羽肉种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山楂叶黄酮购自临沂爱康药业有限公司;大豆异黄酮购自广州爱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羽肉种鸡(新广K94)由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中心提供。 1.2试验动物 选取2880只28周龄新广K94黄羽肉种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0只,统计检验重复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 1.3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I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Ⅱ、Ⅲ和Ⅳ组试验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mg/kg山楂叶总黄酮和5mg/kg大豆异黄酮。预饲2周后饲喂试验日粮,正试期为4周(3l一34周龄);试验时间2008-07—19-----08-30(暑期高温季节)。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1.4饲养与管理 试验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中心进行,采用3层阶梯式蛋鸡笼饲喂,18h光照:其中6h暗间歇式光照,自由采食和饮水。 表1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日粮组分质鼍分数/%营养成分营养水平/%玉米/%63.27代谢能/M.I?kg。11.48 豆粕/%23.90粗蛋白质/%16.38 鱼粉/%1.5l钙/%3.03 脂肪粉/%1.20总磷/%0.41 石粉/%6.97赖氨酸/%0.84磷酸氢钙/%1.79蛋氨酸/%0.27 蛋氨酸(98%)/%0.12 食盐/%0.24 预混料/%1.00 注:每1kg预混料提供:VA1200000Iu、VDl300000IU、VE 2000 1U、VK3 500mg、烟酸2800nag、叶酸70Ⅱ19、泛酸钙 950rag、VBl130nag、VB2700 nag、VB6 150 nag、VBl2 2.0 rag、氯化胆碱4000mg、生物素15nag;锰7200nag、铁2000nag、 锵000nag、铜300—15000Illg、硒9mg。 1.5生产性能统计 每天以重复为单位统计采食量、产蛋数、蛋重;在试验中期(32周龄)、试验末期(34周龄),连续收集2天种蛋人孵,以重复为单位统计入孵蛋数、受精蛋数。计算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受精率。 1.6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ANOVA);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 2.1对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试验期内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试验第4周(34周龄),Ⅱ、Ⅲ和Ⅳ组的平均 收稿口期:2008—0l一21;修回日期:2008—10—30 基金项目:国家“t1一五”科技支撑汁划(项目号:2006BADl21306) 作者筇金:詹..勋(1967一),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养禽生产与管理工作。通讯作者:壬修启,研究员。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