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种鸡限制饲喂知多少

合集下载

种鸡育成期的限饲管理

种鸡育成期的限饲管理

浅谈肉种鸡育成期的限饲管理肉种鸡品种具有采食能力强、易沉积脂肪、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各系统发育不一致等特点。

如果在育成期任其自由采食,一方面会使饲料消耗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使鸡的体重过大、过肥,造成运动系统、生殖系统与整体发育不协调,使其育成率降低、死淘率增加、母鸡产蛋量减少、畸形蛋增多、公鸡受精能力差。

因此,为防止鸡的体重过大、过肥,减少饲料的浪费,协调性成熟与体成熟的一致性,有效控制鸡群平均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况和均匀度,必须实行限制饲养(即限饲)。

1 限饲方法限饲一般多采用量的限制,即饲喂营养全价的平衡日粮,在数量上加以限制。

而饲料量限制的程度主要依据鸡群的平均体重、健康状况、饲料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等条件,按周调整饲料供给量,以满足父母代种鸡本周增重的营养需要。

量的限制主要有3种饲法。

1.1 每日限饲法即每天按本周体重增长所需1 d的饲料量一次性给料,适用于4~7周龄和20周龄以后的鸡群。

1.2 隔日限饲法即每2 d给料1次,按本周体重增长所需2 d的饲料量一次性给料,适用于7~12周龄鸡群。

1.3 “二、五”限饲法即在每周内给料5 d,停料2 d,饲料量为本周体重增长所需总饲料量的1/5,在给料日一次性给料,适用于15~19周龄的鸡群。

限饲方法要依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限饲时间一般从第2~3周龄开始,开始时饲喂次数要由多次逐渐过渡到1次,不能过急,但也不能拖的时间太长,一般在l~2周内完成。

2 限饲的常规技术管理工作2.1 分群及密度一般在2O周龄前按公母、大小、强弱等分成若干小群,小群以400-500只为宜,密度为:7~15周龄8~l0只/m ,16周龄后3.6~4.8只/m2。

随时将个别体重过大或过小的鸡只挑出,转群或淘汰处理,以免影响该群鸡的均匀度。

现在也有采取笼上饲养,提前进行装笼育成。

2.2 定期称重精确计算平均体重及均匀度,每周末空腹时进行称重,随机抽取全群数量5%~10%的鸡,然后再逐只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以便确定下周饲料供给量,并计算鸡群体重在(平均体重±15%)范围内数量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即均匀度,育成后期达80%以上为合格鸡群。

鸡的限制饲喂要求

鸡的限制饲喂要求

4 ) 池水偏碱性 , 采用换水或加注新水及酸性物
氮在血液 中的浓度 , 降低体 内多种酶的活性及血液 质进行调节 。池水偏酸性 , 采用全池泼洒生石灰或 运输氧的能力 , 使鱼类的鳃组织受 到破坏 , 导致鱼 使用藻类生长素以快速培养浮游植物 , 将池水 中过 类 出现缺氧或 中毒而亡。氨氮也是衡量鱼塘水体老 多的 C O 2 消耗 , 提高 p H值。
游植物量较大 , 降低 了光 照能力 , 池水溶氧量相对
4 ) 酸碱度( o H值 ) 。p 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 较少 ,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鱼类对饲料 的消化能力 , 池水中微生物活动, 有机物难 以分解 , 影响水质 , 同 减弱养殖品种的抗病 能力 , 需及时通过换水 、 加水 时对鱼类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碱性水环境 中 , 鱼类 或采用微生物制剂等有效措施改良水质。 的鳃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 严重则引发鱼类 3 ) 改善池水溶氧条件 , 利用增氧机 的曝气 、 搅 死亡 ; 在弱酸性水环境 中, 鱼类摄食欲减退 , 活动力 水 和增 氧作 用 , 对池水含氧量进行控制 , 实 现 增 产 显著下降, 且可降低鱼类血液 p H值 , 削弱血液载氧 目的 。在 自然 条件 下 , 应定 期清 理池 底淤 泥 , 确保 池 能力 , 导致缺氧症 。 水洁净 ,适 时注入新水 ,降低有机物质耗氧量 ; 此 5 ) 氨氮 。在鱼塘池水中, 氨氮 以离子氨和非离 外 , 保持池面光照和通风 良好 , 避免有阻挡通风的 子氨( 对水生生物有毒 ) 的形式存在 , 非离子氨经鳃 高大树木 , 旨在引起池水波动, 加快溶氧循环。 进入鱼体 , 加大水生生物氨氮排 泄的负担 , 增加氨
养殖与饲料 2 0 1 6 年第 1 2 期
养殖生产 . 3 5 .

肉用种鸡限饲要点

肉用种鸡限饲要点

肉用种鸡限饲要点核心提示:饲用酶制剂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选用特殊的微生物菌株经发酵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制剂。

近年来,因其具有改善畜禽消化道功能、降低食糜黏度和抗营养性、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已作为环保型饲... 也更饲用酶制剂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选用特殊的微生物菌株经发酵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制剂。

近年来,因其具有改善畜禽消化道功能、降低食糜黏度和抗营养性、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已作为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丁畜牧业。

但因为饲用酶制剂应用开发较晚,当前饲用酶制剂酶活测定方法除了植酸酶外,其他酶制剂都还没有一个全国通用的标准方法。

虽然随着酶制剂工业的发展,酶活检测水平已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对丁酶活检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人们在酶活定义中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温度、pH值、时间、底物等,并且对丁这些因素在酶活测定过程中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这些因素不同值下的对比关系,广大科研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但是酶活检测过程中除了这些定义中规定的因素对酶活检测结果影响很大以外,许多非定义因素对酶活检测结果的影响也极其显著。

鉴丁此,笔者就酶制剂酶活测定中一些非定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一些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便为广大的酶制剂应用者更好地把握酶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缓冲液配置饲用酶制剂定义中pH值的确定都是根据动物胃肠内最佳作用pH 值得来,一般在5.0〜5.5。

为了达到酶活定义所要求的pH值范围,酶制剂检测时都应用一定的缓冲液调配,使反应体系达到相应的pH值。

反应体系中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影响酶制剂的蛋白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其催化能力,所以测定酶活时应尽可能统一反应缓冲液的种类和离子强度。

但是在相同pH值条件下,如果缓冲液的离子和缓冲溶液的摩尔浓度不相同,则测定出来的酶活差别很大。

乙酸缓冲液在酶制剂检测中最常使用,但也有使用柠檬酸和硼酸等作缓冲液的。

缓冲液摩尔浓度国内方法一般用0.1M和0.2M,在国外也有使用0.05M的方法。

肉用种公鸡的体重控制与限饲

肉用种公鸡的体重控制与限饲

肉用种公鸡的体重控制与限饲发布时间:2009-1-18 22:54:45 来源:天惠农过肥过大的公鸡会导致动作迟钝,不愿运动,追逐能力差;过肥的公鸡往往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授精能力;而且由于腿脚部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腿脚部的疾患,尤其到40周龄后更趋严重,以至缩短了种用时间。

所以普遍认为,种公鸡至少从7周龄左右开始直至淘汰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饲养,应按各有关公司提供的标准体重要求控制其生长发育。

1.6-7周龄以前此期应任其充分发育,使其骨胳、韧带、肌腱等运动器官能够支撑其将来的体重。

一般在此期间使用的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8%以上,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授精能力。

2.8-9周龄以后此时的体重控制特别重要,以公母分群饲养的方式较易达到此目的。

一般自9周龄开始到种用结束为止,均喂以10-12%的低蛋白质日粮。

彼德逊肉用种鸡在种用期的营养标准可供参考。

这样低的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种公鸡的性成熟期、睾丸重、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数等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据报道,喂以9-10%的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公鸡产生精液的百分数还是比较高的。

而过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常会由于公鸡采食过量而得痛风症,引起腿部疾患。

但在使用低蛋白质水平日粮时,必须注意日粮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平衡,由于它们大多直接参与精子的形成,对精液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

公鸡的营养需求除了蛋白质水平可以降低外,能量需要亦可适当降低为11.3-11.7兆焦/千克日粮;同时从表中亦可以看到钙与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0.95%和0.4%,在种用期间采用较低水准的钙用量将有利于其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精子的发育。

但对微量元素则要求按一般推荐量的125%添加。

公鸡对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较高,它直接影响公鸡的性活力,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E 可影响精子的产生,B族维生素影响性活动能力,维生素B12影响精液的数量,烟酸和生物素可防止公鸡的腿病,维生素C对增加精子数、提高受精率均有显著作用。

肉种鸡生产中的饲喂管理

肉种鸡生产中的饲喂管理
肉种鸡 生产 中 的饲 喂 管理
陈 合 强
( 苏京 海禽 业 集 团有 限公 司, 苏海 门 2 6 0 ) 江 江 2 1 3
肉种鸡 饲 喂是 依 据 肉种 鸡 的饲 每 日限饲 。
2确 保 料 量 准 确 均 匀
发育 规律 而 制定 的 . 喂 的基 本理 论 是将 有 限 的饲 饲 料量( 限饲 ) 以一 定 的 形式 均 匀 地 分 配 给群 体 内所 有鸡 只 ,使群 体 内所 有 的鸡 只体重 保 持 均匀 一致 , 限饲 贯 穿于 肉种 鸡饲 养 的全过 程 。 提高 种蛋 合 格 对 率 , 少 死淘 率 , 减 降低 饲料 浪 费 , 加 种鸡 饲养 的经 增 济效 益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 饲喂不 当会造成 有 些
31平养 的料 位 与鸡 数 栏应 存母 鸡 数= 料槽 . 栏
今 日畜牧 毒医 21. —4 — 0 0 26 4
长度÷ 总料 槽 长 度 × 总母 鸡 数 ,做 到 2周 调 整 一 次, 公鸡 也 同样 调 整 。
32鸡群 应 分布 均 匀 上料 后往 往 出现鸡 群 分 .
量。
种母 鸡 达到 产蛋 高峰 前 . 料量 只 能维 持或 增 加 不能 减 少 :产蛋 高峰 后一 般在 3 3周 后料 量逐 渐 减
少 , 少 总量 不超 过 高峰 料 量 的 l %~ 2 一 生 中 减 O 1 %;
种公 鸡 的料 量 只能增 加不 能减 少 。在 产 蛋高 峰前 ,
料 位 有 效 充足 是 保 证 鸡 群 同 时均 匀 吃 料 的前 提 条 件 , 多 或 过少 的料 位 会 降低 均 匀度 , 过 随周 龄
增 加应 逐渐 增加 料位 , 理人 员 要坚 持每 天 观察鸡 管 群 采食 情况 . 种鸡 在 3米 的范 围 内都容 易 采到食 使 饮 到水 , 保所 有种 鸡在 同一 时 间采 食 同样数 量 的 确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喂技术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喂技术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喂技术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4-0037-01肉用种鸡的育成期,指雏鸡脱温后到种母鸡开产前的这一段时期,一般指7~22周龄。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的饲养管理与蛋用种鸡有所区别,主要原因是肉用种鸡具有前期增重快,生长迅速,沉积脂肪能力强等特性。

因此,在育成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采食量和光照时间,防止育成鸡长得过肥、过重,影响种用价值,导致受精率和产蛋率下降。

限制饲喂和光照技术是肉用种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关键。

现重点介绍限制饲喂技术。

1限制饲喂的目的限制饲喂目的是通过控制育成鸡摄入的营养量,使之仅为自由采食量的75%~80%。

将育成鸡的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延迟性成熟,减少初产期小蛋和产蛋后期大蛋数量;减少饲料消耗,限制饲喂可节约10%~15%的饲料量;降低产蛋期间的死亡率。

2限制饲喂的方法限制饲喂的方法主要有限制饲料的质量(限质法)和限制日粮采食量(限量法)2种。

目前,普遍采用限制饲料量的方法来控制育成鸡的体重,同时随着肉用种鸡日龄的增长适当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限制日粮采食量的方法主要有4种:①每日限食法。

每天限制饲料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75%~80%。

1d的饲料量一次喂给,不要分次饲喂,一般常在早上一次投给。

②隔日禁食法。

做法是喂料1d,停料1d,喂料日将2d的饲料量合在1d中投给。

这种方法比较理想,鸡群生长发育比较一致。

因为一次投入的饲料较多,弱鸡亦能采食到相当数量的日粮。

③每周禁食2d 法。

将一周饲料分配到5d去喂,饥饿2d(但要供水)。

一般多安排周三和周六2d禁食。

④综合限制法。

此方法是依据肉用种鸡育成鸡的生长期不同,综合采取上述3种限量法。

3限制饲喂的标准限制饲喂程度的把握,其根据是看育成鸡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各鸡种均有不同的各周龄标准体重)是否相符。

若低于标准体重,可适当增加饲料量;若高于标准体重,则可控制饲料量,直至与标准体重一致为止。

肉用种鸡限制饲喂技术

肉用种鸡限制饲喂技术

6 91. 3
13 75. 9
69
/
54
/
株数 防效 %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18 /
0
/
株数 防效 %
0 100
39 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15 /
0
/
株数 防效 % 株数 防效 % 株数 防效 %
0 100
0 100
3 99. 2
24 88. 9 0 100 84 28. 2
使之适时开产的目的 。肉用种鸡限饲可以促进种鸡 运动 ,增强骨骼 、脏器发育 ,减少饲料浪费 ,降低饲养 成本 ,使种鸡在适当时期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 ,减少 腹脂沉积 ,降低产蛋期死亡率 。 2. 1 限时法
此法主要是通过控制鸡的采食时间来控制采食 量 ,以达到控制体重和性成熟的目的 。主要方法 : ① 每日喂给一定量的饲料 ,或规定饲喂次数和每次采 食的时间 。这种方法对鸡的应激较小 ; ②隔日限喂 , 即喂 1 d ,停 1 d 。把 2 d 限喂的饲料量在 1 d 中喂给 。 此法是较好的限喂方法 ,它可以降低竞争料槽的影 响 ,从而得到符合目标体重且一致性较高的群体 。1 次喂给 2 d 的限喂量 ,无论是霸道鸡还是胆小的鸡 都有机会吃到饲料 。例如 ,每天每只鸡限喂量是 50 d ,2 d 的喂料量为 100 g ,将此 100 g 饲料在喂料日 1 次性投给 ,其余时间断料 ; ③“5 - 2”限饲法 ,即每星 期喂 5 d ,停 2 d ,一般是星期日 、星期三停喂 。喂料 日的喂料量是将 1 星期中限喂的饲料量均衡地分作 5 d 喂给 (即将 1 d 的限喂量乘 7 除以 5 即得) ; ④“4 - 3”限饲法和“6 - 1”限饲法 。“4 - 3”限饲法是每星 期喂 4 d ,停 3 d ,不能连续停喂 2 d 及以上 ,也就是说 1 星期的安排应该是 1 d 喂料与 1 d 停料间隔进行 , 其喂料日的喂料是将 1 星期中限喂的饲料量均衡地 分作 4 d 喂给 (即将 1 d 的喂料量乘以 7 除以 4 即得) “6 - 1”限饲法是每星期喂 6 d ,停 1 d 。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一限制饲喂的目的1 控制生长速度,体重符合标准要求肉种鸡最大的特点是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沉积脂肪能力强。

但作为肉种鸡,要求其20周龄达到理想体重,要求每种限饲方式,饲喂日料量一定要喂到极限(即喂日料量尽可能接近高峰料。

如不能成功限饲,则容易使体重超标,产蛋量减少,种蛋合格率下降;公鸡体重过大,腿病增加,受精困难,受精率低下,进一步影响孵化率、出雏成活率。

2 防止性成熟过早,提高种用价值肉种鸡的限饲不仅能有效控制体重,而且能控制性成熟。

肉种鸡最理想的成熟期为24周龄,25~26周产蛋率达5%,30周龄进入产蛋高峰。

限饲不当,会出现过早(20~22周)或过晚(29周后)开产。

过早开产蛋重小,产蛋数少;过晚开产,蛋重大,但产蛋数少。

正确限饲,可使青年母鸡适时开产,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全程产蛋量高,种蛋合格率好。

3 减少脂肪沉积,降低产蛋期死亡率腹腔脂肪适中的母鸡,不仅产蛋率高,而且开产后很少发生难产、脱肛、死亡等现象,大大降低死淘率。

实施限制饲喂技术,可有效降低产蛋肉种鸡体内20%~30%过量脂肪的沉积。

4 节约饲料,降低育雏成本限饲鸡群比自由采食群可节约饲料浪费。

二限制饲喂的方法1 自由采食即给鸡只充足的料量,不限制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

一般母鸡第1周,公鸡6周前采用。

2 每日限饲每日喂给定量的饲料或规定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该方法优点是对鸡应激较少,适于雏鸡或育成前期(2~4周)或产蛋前(22周以后)。

3 隔日限饲即1d喂料1d停料。

具体方法是把2d的料量合在一起,在“喂料日”一次性投喂。

该法限饲时应激较大,适于生长速嚏较快、难于控制的阶段(7~11周龄);另外,体重超标的鸡群和阶段也可采用,但注意2d的料量总和不能超过产蛋高峰用料量,应激较大时要改变方式。

目前实际中不建议采用。

4四、三限饲即1周限饲4d,停饲3d。

此法限饲强度稍大些,其应激程度介于隔日限饲和五、二隔日限饲之间,一般用于5~15周龄的肉种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用种鸡限制饲喂知多少
时间:2011-03-08来源:农民日报作者:营口市动监局畜牧科
常用三种限饲方法对肉用种鸡在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养,可以防止鸡的脂肪沉积过多,使鸡保持最佳体重。

肉种鸡限制饲喂一般从4周龄开始,其限制方式有每天限饲、隔日限饲和每周限饲三种。

每天限饲法:每天喂给鸡只一定量饲料,或规定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

此法对鸡只应激较小,适用于幼雏转入育成期前2—4周(即3—6周龄)和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前3—4周(20—24周龄)时,同时也适用于高速喂料机械。

隔日限饲法:把两天的饲料量合在一起,一天饲喂,一天停喂。

此法限饲强度较大,适用于生长速度较快,体重难以控制的阶段,如7—11周龄。

另外,体重超标的鸡群,特别是公鸡也可使用此法。

但是要注意两天的饲料量的总和不能超过高峰期用料量。

同时应于停喂日限制饮水,防止鸡群在空腹情况下饮水过多。

每周限饲法:每周喂5天,停喂2天,星期日和星期三不喂。

此法限饲强度较小,一般用于12—19周龄。

做好饲养环境的控制目前对肉用种鸡进行限饲通常采用数量限饲,即通过控制饲喂数量来限制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

在这种情况下,因鸡的采食量受到了控制,一半左右的鸡便对饮水发生兴趣,大量的饮水及颈部羽毛带出来的水很容易导致舍内垫料的潮湿。

粪便在高湿度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通风不良,这些有害气体蓄积会造成环境的恶化。

鸡群在这种环境中,防御屏障遭到了破坏,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对新城疫、霉形体等传染病的感染力提高。

潮湿的热料还是寄生虫卵繁殖发育的场所,因此,应做好环境的控制。

一是对鸡群
进行限水,除高温季节外,喂料日喂料前1小时供水,至料吃完后1小时停水,不喂料日分三次供水,每次1小时。

二是注意通风,勤换垫料,不使粪便过多蓄积而发酵。

三是加强管理,保持鸡群健康,避免拉稀,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保健药物。

避免引发营养缺乏症对限饲阶段的种鸡,如果仍然按常规浓度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鸡生长发育的必要成分进行饲喂,因采食量不足,必然引起一些必需物质的摄入减少,时间一长即可引起一系列的营养缺乏症。

常见的有营养性瘫痪、神经症状、啄癖、生长不良等,在鸡受到应激时表现更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在配制育成期种鸡饲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选用优质添加剂。

增加添加剂用量,如维生素的用量可在正常基础上增加30%。

饲料现配现用。

有应激时维生素、矿物质的用量加倍。

提高药物使用效果一般药物的使用量范围是根据鸡的正常采食量等因素推算而来,限饲期如果按正常的药物使用浓度将药物添加剂加到饲料中,会因采食量减少导致药物吸收量减少,使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发挥不了,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

育成期种鸡在采用限制饲喂后球虫病的多发和难控制很大程度上与之有关。

因此在使用饲料拌服的药物时,使用量应在正常基础上增加30%,或将限制饲喂临时改为自由采食,以保证鸡摄入足量的药物。

防范因抢食造成鸡群压死胀死限饲期种鸡在食后时间较长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烈的饥饿感,尤其是不喂料日。

每当再次饲喂时,在开始的短时间内,鸡群为了及早抢到食便会朝一处聚集,如不及时驱散便会发生种鸡压死,或者部分鸡会因抢食过多,不能及时饮水便容易噎死。

因此,喂饲时要力求速度快,并尽量在不见光时
饲喂,喂料之前供应好充足的饮水,且水源离食槽不要太远。

这样可避免压死胀死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