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历史的典型例题都是考试中容易错误或者经常会出现的题目,所以在中考前复习好它是一个好的选择。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供大家参阅!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5、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三)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二)多项选择题

5.AB

(三)材料解析题

6、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

阶级矛盾。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是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

2.“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武昌

B.汉阳

C.汉口

D.九江

3.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建立于( )

A.井冈山

B.左右江

C.鄂豫皖

D.湘鄂赣

4.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 )

①叶挺②叶剑英③贺龙④恽代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简答题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二)①原因: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的统治。

②作用:a.使广大贫农翻了身,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生活得到改善。

b.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热烈参加红军,支技革命战争,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3

1、落实知识点例题

下列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

A “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的军权

B 派遣文臣做地方官

C 三省六部制

D 建立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答案:C

解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内容,历史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此题学生只要记忆清楚,很容易选出。

2、创新思维训练例题

⑴这是谁?

⑵他为了克服北宋的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哪些措施?

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吗?

答:⑴ 王安石

⑵ 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⑶ 唐朝:韩愈、柳宗元

宋朝: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达到辩图识图,又考查了本课的重点知识,还考查学生课外文学常识的储备。前两问比较容易答出。最后一问学生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联系,多阅读课外书,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就行了。

一、选择题

1.为增加财政收,巩固统治,国民政府采取一些稳定财政的措施,其中成效较为明显的是( )

A.整顿税务

B.控制金融

C.改革币制

D.发行公债

2.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是( )

A.他们控制了全国的金融

B.他们通过币制改革攫取暴利

C.他们利用国家政权巧取豪夺

D.他们开始垄断全国的工商业

3.下列叙述属于不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工业生产显著增加

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交通运输业明显增加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业产量有所增加

D.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建立起自己的重工业

4.下列内容不属于国民政府整顿财政的措施的是( )

A.整顿税务

B.控制金融

C.加强市场管理

D.改革币制

二、列举题

5.简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经济的发展情况及缓慢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经济发展表现: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到1936年,全国工业生产显著增加,主要是轻工业。其中纺织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也有明显进展。农业生产产量时有起伏,但总的产量也有所增加。缓慢发展的原因: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势力的阻挠和官僚资本控制,使得民族经济发展缓慢。

看过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最新精编中考历史总复习基本考点好题集训九年级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基本考点集训 第一至第四单元世界古代史 命题点1 古代埃及 1.(2021临沂)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 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2.(2021荆州)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下图所示的文明成就属于( )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2021潍坊节选)农业、工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革命:种下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粒种子 材料一中国栽培作物始于距今10000年前后,而原始农业的兴起则是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原始农业孕育了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利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发展起原始农业,出现了巨大的建筑物、文字,形成专门的艺术和科学。 —摘编自《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原始农业孕育出古代埃及哪些文明成果? 命题点2 古代两河流域 1.(2021宜昌)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

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2.(2021菏泽)有学者说,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希腊,希腊文明的源头是同两河流域的交流。下列文明成就属于两河 流域的是( ) A.狮身人面像 B.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帕特农神庙 命题点3 古代印度 1.(2021通辽)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了一 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等级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2.(2021无锡)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马可·波罗行纪》④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命题点4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2021岳阳)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雅典民主政治 D.《查士丁尼法典》 2.(2021宿迁)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 样。”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他是( ) A.伯里克利 B.查士丁尼 C.彼得一世 D.查理一世 3.(2021河南)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 天半饭钱。这样做是为了( ) 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 B.扩大妇女权利 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一 D.提高奴隶待遇 4.(2021苏州)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雅典公民,曾对当时雅典流行的许多观念提出了挑战,为此他被雅 典法庭判处了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不敬神明)和腐蚀青年思想。这表明当时雅典( ) A.专制主义盛行 B.言论自由缺乏 C.神学意识淡薄 D.思想文化繁荣 5.(2021江西)他创造了一个大帝国,为世界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希腊烙印。“他”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玻利瓦尔 6.(2021广东)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等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 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在( ) 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 C.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挑起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 7.(2021泰安)“用最迅速最深人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人西方”。 历史学家布恩的观点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历史的典型例题都是考试中容易错误或者经常会出现的题目,所以在中考前复习好它是一个好的选择。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供大家参阅! 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5、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三)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二)多项选择题 5.AB (三)材料解析题 6、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

2023中考历史复习读图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2023中考历史复习读图题专项训练附答案1、读下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2、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3、历史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观察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区占领德国,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C.美苏大国争霸,促使西欧走向联合 D.欧洲政局动荡,热战冲突加剧 【图片类】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一组图片说明() A.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B.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我国有效地杜绝了违法犯罪行为 D.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强国 2、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3、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欧盟的旗帜和200欧元,从这两幅图可以总结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趋势是()

A.全球化 B.多极化 C.自由化 D.一体化 【宣传画类】 1、下图是1954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 C.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2、下图是纪念巴黎公社100周年的宣传画《将革命斗争到底》。它的发行时间是 ()

A.1970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4年 3、如下图为《联合国家宣言》26个原始签字国宣传画。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出现 D.二战以轴心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地图历史图片类】 1、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战役()

2023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综合题提升练【附答案解析】

综合题提升练 1.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历史,蕴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讲仁爱重民本】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子”是谁?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受上述思想影响,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治世”局面,请列举两例。 【尚和合求大同】材料三 (2)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请将材料三中的内容与以下表述相对应。(填写序号) 增强北魏实力,促进民族交融:____________;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___________; 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____________。 【修睦邻悦往来】 材料四郑和船队每一次归国时,都有许多外国使节随队前来中国。如第五次下西洋回国时带来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贡使,第六次下西洋回国时带来十六国贡使……郑和在海外未劫掠任何财物,未侵占一寸土地,更未驻一兵一卒,这与半个世纪后东来的西方殖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里?从郑和与西方殖民者两个方面,谈谈如何理解“这与半个世纪后东来的西方殖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2.在中国古代史中,历代统治者们都采取着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相关的制度。为了避免乱象重现,秦始皇在地方上采用怎样的统治制度?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孝文帝是如何将“拓跋鲜卑的主体迅速与汉族融为一体”?并结合所学概括这次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四(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台湾? 3.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形象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中国形象进入西方文化之中,并开始日益具体……中国的信仰、制度、器物、发明都被商人和传教士等向西方传送,对比同时代的欧洲,中华帝国连绵不绝的历史、精美绝伦的艺术都显得高不可攀。 (1)材料中涉及的“信仰”中,汉武帝把哪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并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推崇?“制度”中创立于隋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发明”中,北宋时发明的什么印刷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18世纪末,文明与自给自足的中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不屑于同其 他民族贸易往来,这使得这个民族停滞不前……在对中国形象进行了一系列僵化、丑化之后,西方国家决定对中国付诸武力。

历史中考试题汇编及答案

历史中考试题汇编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 1.请问以下哪位皇帝统一了中国? A. 秦始皇 B. 刘备 C. 孙悟空 D. 李世民 答案:A. 秦始皇 2.古希腊的政治体制是? A. 君主制 B. 民主制 C. 社会主义制 D. 封建制 答案:B. 民主制 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A. 波士顿倾茶事件 B. 法国大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俄罗斯十月革命 答案:A. 波士顿倾茶事件 4.以下哪个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 A. 德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答案:A. 德国 5.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封建礼教的代表? A. 孔子 B. 诸葛亮 C. 毛泽东 D. 韩信 答案:A. 孔子 第二部分:判断题 1.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答案:错误 2.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答案:正确 3.美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 答案:错误 4.中国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答案:正确 5.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答案:正确 第三部分:主观题 1.简述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 答:五代十国时期是指从后唐末年到北宋初年之间,中国历史上出 现了五个大的封建王朝和十个地方性割据政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 权更迭频繁,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大的封建王朝。 2.解释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答:美国南北战争是发生在19世纪的一场内战,主要是因为南方 奴隶制与北方自由劳动制度的矛盾激化所引起的。南方经济以种植园 的种植和奴隶制度为基础,而北方则以工业化、自由劳动制度为特点。

中考历史备考典型例题含答案

中考历史备考典型例题含答案 中考复习历史的时候,没有典型例题的解析的话总是少了一点感觉。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备考典型例题含答案,供大家参阅! 中考历史备考典型例题含答案1 1.唐肃宗时一个身兼多职,封国公,他的命令等于皇帝旨意的宦官是( ) A.杨国忠 B.李辅国 C.李林甫 D.安禄山 2.唐政府在收复长安、洛阳时曾借得下列哪一民族兵力的帮助( ) A.回纥 B.突厥 C.南诏 D.吐蕃 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4.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5.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C.郭子仪 D.黄巢 6.唐末农民战争发生在( ) A.唐玄宗时 B.唐僖宗时 C.唐肃宗时 D.唐中宗时 7.唐朝的范阳就是今天的( ) A.山西太原 B.北京 C.成都 D.洛阳 8.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 ) A.长安 B.山西太原 C.范阳 D.河南、山东一带 答案: 1.B 2.A 3.A 4.D 5.D 6.B 7.B 8.D 中考历史备考典型例题含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 A.皮罗阁 B.颉利可汗 C.大祚荣 D.骨力裴罗 2.骨力裴罗被唐玄宗册封为: A.怀仁可汗

C.单于 D.大汗 3.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靺鞨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4.崇圣寺千寻塔是古代汉族与哪一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A.吐蕃 B.靺鞨 C.回纥 D.南诏 5.为进一步发展与吐蕃的关系,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6.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A.彝族 B.白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二、问答题 7、举出西汉、东汉、蜀、唐等四个朝代封建统治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各一个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C 6.C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_典型例题:第6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典型例题】 例一. 图2所示天平由A到B的变化,主要是源于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大宪章》的颁布 D.《权利请愿书》的颁布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示天平由A到B的变化" ,可知国王权力在减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1689年,为了限制王权,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选项A符合题意;《人权宣言》的颁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B排除;颁发《大宪章》: ,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 C排除;《独立宣言》颁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D排除。故选A。 例二.运用时间轴构建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时间轴中,与②对应的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拿破仑建立帝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776年、《独立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对应的事件是美国的独立战争。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 B 正确;③对应的事件法国大革命,排除A ; @对应的事件是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排除C ; 0对应的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故选B。 例三.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法国民法典》之所以“永垂不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法律 B.首次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基本原则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标志着拿破仑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 【答案】 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拿破仑法典》之所以永垂不朽”,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由此可见影响之深远,故C正确;ABD意义与题干不符,故排除。综上故选C.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_典型例题: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战 【典型例题】 例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掌握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完全停止对峙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西安事变使国共有内战走向合作抗日,故选D;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是在1928年东北易帜后,排除A;B项与题干大意无关,排除B;C项表述错误,排除C。 例2.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1938年10月,一封由马来西亚寄往晋江的家书中写道:“适环境恶劣艰难得,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活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从家书中可知当时 A营商环境相对宽松,赚钱容易 B.国内粮价稳定,物资充足 C国难当头,人民坚定支持抗战 D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38年10月”,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适逄环境恶劣,艰难得利,咱国抗战当头,粮食高贵,壮丁费浩繁。咱被派壮丁费若难推辞,亦须看破"大致意思是,正当国家环境恶劣,很难得利。咱们国家抗战当头,粮食很贵,壮丁费很多,(如果)轮到咱们家出壮丁费,不要推辞,需要看破。即国家抗战时期,很艰难,该出壮丁费就出壮丁费,要积极支持国家。C符合题意;由”很难得利"可知赚钱不容易,A排除;由“粮食很贵" ,可知将粮价并不稳定, B排除;“抗战士气低落,前途渺茫"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D排除;故选C. 例3、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二次长沙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答案】D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_典型例题:第1单元 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以前) 【典型例题】 1.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现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中考古发现了解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依据,故选D;神话传说需要考古发现印证;史书记载和学者推断都带有主观性。故正确答案是D。 2. 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 【答案】B 【解析】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南到钱塘江,北达江苏省中部地区。良渚文化代表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以磨光黑陶和精美玉器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大量的玉器。河姆渡文化也处于长江流域,黑陶也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故选B;半坡遗址在黄河流域,排除;红山遗址在东北辽河流域、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故排除C 和D。 3.(2021湖南湘潭)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器、青铜鼎、玉璋、玉璧等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形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同一致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器、青铜鼎、玉璋、玉璧等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形似的玉琮”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B正确;题干没有对比谁先进或落后,排除A;CD说法又太绝对,排除。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_典型例题:第5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典型例题】 例一.(2020·江苏无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被称为“冷战”,其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可知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是美苏“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例二. (2020湖南郴州)漫画《战后的欧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对峙下的欧洲困境。为突破困境,欧洲国家采取的策略是 A.走向联合 B.单打独斗 C.军备竞赛 D.甘于现状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对峙中欧洲国家为了恢复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开始走向联合,建立了欧共体,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选项A符合题意; BCD 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 例三. (2020·江苏无锡)“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

亚非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故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_典型例题: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典型例题】 例1. (2020云南曲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点,C符合题意。中共八大的召开是在1956年,A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B不符合题意。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外开放的起点,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点,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例2. (2020山西)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答案】C 【解析】 1980年, 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 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故排除ABD, C项正确。故选C项。 例3. (2020山东烟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