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水质调节与微孔增氧技术

合集下载

鱼塘水质调节方法如何净化鱼塘水质

鱼塘水质调节方法如何净化鱼塘水质

鱼塘水质调节方法如何净化鱼塘水质鱼塘水质以绿藻、隐藻、硅藻等优势藻类形成的绿色、黄色或黄褐色水色为主,一般透明度为30~40厘米。

在养殖过程中应不断采取鱼塘水质调节方法,为鱼类创造优良的生活、生长环境。

那么如何净化鱼塘水质呢?实践造诉我们,水质的调节主要包括透明度,酸碱度(ph值),溶氧量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养殖要求、对水质进行科学调节。

鱼塘水质的透明度调节
若透明度过高,全池泼洒富藻素(主要成分:有机质、益生素、多糖、氨基酸及氮、磷、钙、锰、铁等元素),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500~2000克,15~20天1次;若透明度过低,全池泼洒二氧化氯(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稳定剂,活化剂),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100~200克,也可采取加注新水措施。

鱼塘水质的酸碱度调节
若酸碱度过低,全池泼洒生石灰,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10~15千克,选择晴天上午9:00使用,下午不宜使用。

鱼塘水质的溶氧量调节
溶氧量低,全池抛洒粒粒氧(主要成分:过碳酸钠、增效剂、促
长剂),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150~250克,或补充新鲜水,加开增氧机的次数和时间。

修复养殖生态环境
全池抛撒底改活菌颗粒(主要成分:枯草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沸石粉、钙质、腐植酸钠、edta、增氧物质),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1千克,每7~10天1次,将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转化为被浮游植物利用的硫酸盐、硝酸盐等物质,以尽快修复养殖生态环境。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水中养殖各类水产动植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它可以影响到养殖环境的水质、温度、氧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收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一些常见调水知识点。

一、养殖水质调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质的调节包括调节水的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温度等。

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合理调节水质非常重要。

1. 酸碱度调节:鱼类和虾类对水质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鱼类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值6.5-9.0,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要更窄一些,为pH值7.0-8.0。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动植物来调节水的酸碱度。

2. 溶解氧含量调节:溶解氧是水生动植物进行呼吸的重要物质,对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和虾类缺氧死亡;而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中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通过增氧设备、搅拌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 温度调节: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调控因素。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植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大多数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8℃-28℃,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5℃-35℃。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控制水温来满足水生动植物的需求。

二、养殖水量调节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水量调节对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效益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量的调节主要包括补水、放水和循环水。

1. 补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蒸发和渗漏等原因,水质会不断减少,因此需要进行补水以维持一定的水量。

补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净化和调节,确保补入的水质符合养殖的要求。

2. 放水:放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水排出,目的是清除污染物和废弃物,净化水质。

放水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放水导致水质大幅度变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 循环水:循环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重新回流到养殖系统中,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稳定的作用。

养殖池塘微孔管曝气增氧技术与传统增氧技术对比试验

养殖池塘微孔管曝气增氧技术与传统增氧技术对比试验
2 池塘选择
选 择 永 靖 县 大川 村 孔祥 壮 进 排 水 方 便 的 2号 池 塘 和 4号池 塘 ,池塘 面积 均 为 7 ̄667 m2,池 塘 东 西长 59 m,南北长 80 m;永靖 县渔业站鱼种场 9号 和 10号 池塘 ,池 塘面 积均 为 8x667 mz。 3 试 验 方 法 3.1 池塘 准 备
清 淤后在 9号池 塘 的距 离滨 河路 40 m 的 中间 安装长条式微孔管水下曝气增氧系统的主管 ,支管 为软橡胶管 ,每根 40 m长 ,共 9O根 ,连接 主管 ,每 隔 5 m安一个支管 ,将其固定并连接到输气的主管 上。要求微孑L曝气管距池底 lO~15 onl,呈水平或终 端稍高于进气端。空压机开机后 ,空气便经主管 、支 管 通过微 孔 曝气管 扩散 到水体 ,实 现增 氧 。 3.4 风机 的选择 与 安装
对 安 装 养 殖 池 塘 微 孑L管 水 下 曝 气 装 置 的池 塘 要进行清淤工作 ,使得池塘淤泥厚度不得超过 0.15 m,加 固加宽池塘 田埂 ,整平准备放置增氧管的塘埂
以上 ,经济效益要远高于传统养殖模式的 150 kg产
量和统货 30~40元/kg(主要在 6月以后 )的价格。
该 系统 因地制宜 ,生产成本低 ,苗 种繁育池塘
改造 、幼虾过冬棚等设施 的成本约为 1.2万元/667
mz

按照 1:30的比例计算 ,养殖池塘每 667 m 增
加 成本 400元左 右 ,养 殖户 能够 承担 。而且 ,该套 系 统操作简单 ,养殖户易于学会 ,相关设施可重复利 用 ,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根据池塘面积在永靖县渔业站鱼种场 9号池 塘 (8x667 m2)配 置 2.2 kW 空 压机 。风 机安 装在 主管 中间;主管 为 5 cm钢管 ,并焊装支气管小 口,一端 封闭 ,一端橡胶管与空压机相连。

水产养殖中微孔管器水下曝气增氧技术

水产养殖中微孔管器水下曝气增氧技术

水体 溶 氧是 好氧 水 生生 物必 需 的生存 条件 。 统计 , 据 因
缺 氧 死 亡 的鱼 类 占总 死 亡数 的 6 % ; 溶氧 量 55mgL的 0 在 . /
位 约 05m。 . 其次 , 台 的主 管 每根 长 4m, 中5 ‘m、 2 初 有 0m 3 m 2 m 等 , m、 0l n 根据 增 氧量 需求大 小及 鱼塘 的尺 寸先将 不 同直 径 的主 管 各 连 接 成 8 1 、2I 若 干 段 , 、0 1 n的 每段 接 上 1 个 三 通 ( 于 接下 面 的 软管 和 纳米 管 )最 后 按 照 距 离气 泵 用 , 近 的 主管 直 径 大 , 距离 气泵 远 的 主管 直 径 小 的原 则将 其 连 接 成 一个 整 体 。 第三 , 安 装好 的 主管 道 固 定在 木 桩 上 , 将 主 管 道 的高度 要超 出鱼塘最 高 水位 约 03 n 为了保 证 主管 道 .I , 固定 牢 靠 . 好 能在 这 排 木桩 上 拉 上钢 丝 将 主管 道 再 扎在 最
1 微 孔管 器水 下增 氧 的优 缺点
微 孔 管 器水 下 增 氧 有 以下 几个 方 面 的 优 点 : 与穿 孔 ①
管及 陶 瓷 、 钛板 等 只能 开不 能 闭的微 孔曝 气管 器 比较 , 孔 微 管 器 的 防堵 性 好 , 体 运 行 阻 力小 , 气 反渗 入 管 器 内 的水 较
钢丝上。 23 拉 钢 丝 .
水 体 中饲 养 , 鱼 的增 肉 率 比在 溶 氧量 27mgL的水体 中 草 . / 饲 养提 高 98 .8倍 , 饲料 系数 降 低 55倍 。 文对 微 孔管 器 水 . 该 下 曝 气 增氧 技 术 进行 简 要 介绍 , 提 高养 殖 水体 的增 氧 效 以 果。 推动水 产 养殖业 的发 展 。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环境调控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环境调控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环境调控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环境和确保鱼类健康生长,养殖环境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鱼类养殖中的环境调控方法和技术,旨在提供有效的养殖指导。

一、水质调控水质是鱼类养殖中最基本的养殖环境要素之一。

合理调控水质可以提高水质条件,减少水体污染,提高鱼类生长环境。

1. 水质监测和管理定期检测养殖水质的氨氮、溶解氧、pH值等指标,及时了解水质状况。

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如增氧、曝气或水质调整剂的使用,以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

2. 水体循环利用通过水体循环系统,将养殖废水转化为肥料,减少水体污染的同时提高废水的再利用率,节约资源。

3. 水体富养分调控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合理施加肥料或投喂优质饲料,提高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促进鱼类生长。

二、温度调控温度是影响鱼类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鱼类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合理调控水温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免疫力和生殖能力。

1. 保持恒定的水温通过使用加热或制冷设备,保持养殖水温的稳定,防止温度波动对鱼类生长的不利影响。

2. 温度适宜范围控制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特点,合理调控水温范围,确保其在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

三、光照调控光照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鱼类的食欲、免疫力和生殖活动。

1. 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助于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摄食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2. 控制光照时间根据不同鱼类的光照需求,合理控制光照时间,保持稳定的光照周期,有利于鱼类的生物钟调节和生长发育。

四、饲料调控合理的饲料调控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保障鱼类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生长。

1. 确保饲料质量和适量投喂选择优质饲料,保证其营养成分的合理配比,并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和浪费。

2. 注意饲料的种类和形态根据不同鱼类的口器结构和口态特点,选择适合的饲料种类和形态,保证饵料的易摄取性和消化吸收率。

小鱼塘增氧简单方法

小鱼塘增氧简单方法

小鱼塘增氧简单方法
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是维持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小鱼塘缺氧的情况更
容易发生,因此,采取措施增氧是必要的。

下面就介绍一些小鱼塘增
氧的简单方法。

一、增设水面喷泉
安装有水面喷泉可以增加小鱼塘的曝气面积,从而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水面喷泉可以形成水流并喷出气泡,达到增加鱼塘氧气量的效果。


泉形状各异,选择适宜鱼塘的型号可以达到最佳的增氧效果。

二、搭建转子增氧设备
转子增氧设备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增氧方式。

该设备能够产生气泡并使
之旋转,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氧气。

转子增氧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可以通过电源和电机将机组内部的转子运转起来,从而在水中增
加氧气含量。

三、使用生物滤波
生物滤池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和水体深度的鱼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减小鱼类排泄对水质的影响。

此外,在水中形成一定的生态系统也有利于提高水的质量。

生物滤池具有优异的过滤效果和增氧效果,可以维持鱼塘的健康。

四、定期更换水
定期更换水既可以消除鱼塘的污染物,又可以为鱼塘提供新的氧气。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水管或水泵进行定期的更换。

同时也要注意水温,尽量不要更换当天的水温有较大变化的水。

总之,小鱼塘增氧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可以根据鱼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为您在鱼塘增氧方面提供帮助。

微孔增氧养殖青虾新技术

微孔增氧养殖青虾新技术
0 3 0 6 顷 配 备 2 千 瓦 气 泵 1 ,外 . . 公 3 6 . 2 台 加 内径7 毫米 的总供 气管 ( P C 5 U V 管)
和 内径 1毫米的微孔曝气管。总供气管 2 架 设在 池 塘 中间 ,高 出池 水 3厘 米 ,贯 O 穿整个池塘 。总供气管两侧每间隔8 1 —0 米 水平 设 置 一 条微 孑 管 ,一 端 接 在 总 供 L 气 管 上 ,另 一 端 延 伸 至池 边 1 处 ,用 米 竹 桩将 微 孔 增 氧管 固定 在 池 塘底 部 。虾
施 :平 均 每 6 7 方 米 配 套 动 力 0 2 6平 . 千 2
有米糠 、麦粉 、豆粕 、鱼粉 、小鱼 、蚕 蛹 粉 、蚯 蚓及 颗粒 饲 料 等 。虾 苗 下 塘 初 期投喂糊状饲料 ,待 长至2 厘米 时改 投 颗粒饲料 ,可搭配新鲜饲料 。 日投饵量 为全池 虾体 总重 的3 5 %~ %,动物性 饲 料 占饲 料总 量 的3 %以 上 。上午 9 1 0 ~0 时 。投饵量 占全天总投喂量 的3 %,下 0 午56 ~ 时投 饵 量 占全 天 总 投饵 量 的7 %。 0 投饵在池边浅水处 。因青虾有抱 啃食物 和边游边食 的特性 ,颗粒饲料粒径宜为
工 厂化 养 猪 由于集 约化 和猪群 高密度的形成 ,猪场 的 防疫 越 来 越 困 难 。 国外 上 世 纪末 创 立 以隔 离 式早 期 断 奶技术 为核心 的 “ 点式 ” 多 隔离饲 养生产体系 ,能够很 好地 减 少 由于 母猪 垂 直 传 播 给仔 猪 的疾 病 ,并 减 少 周 围 环境 对 猪 场 的 污染 。 “ 点 式 ” 隔 离饲 多 养 技术 的 原 理 。该 技 术 包 括 早 期 断 奶 和 断奶 仔 猪 隔 离 饲 养 两 部 分 ,通 常 为 1 ~1 日 0 4

养殖水体增氧机理和技术

养殖水体增氧机理和技术

中、 下午溶解氧垂 直分 布情况 : 表层 水溶解氧 多 , 饱 和度 高达 2 0 0 %以上 , 底
层水溶解 氧少 ,饱 和度多为 4 0 %~ 8 0 %,
( 1 ) 上层水溶解氧量昼夜变化大 溶解氧 日出之前出现极小值 , 日落
之前 出现极大值 , 也就是说 , 从 日出到 日 落溶解氧逐渐增高至最大值 。而 日落后
的整个黑夜 ,溶解氧则从 最大值不断降 低, 到早晨 日出前 又达到最小值 , 如此循
有时更低 。 在 中层水 中, 溶解氧随深度增 大急剧减少 , 形成一个“ 跃变层” 。 常常是 中午 1 2时溶解 氧最大值不 出现在表 水 层, 而 出现在次表水层。这是因为: ① 表
层氧要逸散出部分氧到空气 中;②最表
2 . 溶 解 氧 的 垂 直分 布 ( 1 ) 中、 下 午
技术进行简单的研究 与介绍 , 供 参考 。


水体溶解 氧分布变化 的规律
怎 么样 使 微孔 管器 增 氧 的效果 更 好 ?这就需要 了解水体溶解氧的分 布变 化 的规律 , 并按照规律来增氧。
1 . 溶 解 氧 的 日变化 与 日较 差
晴天 中午 、 阴天清晨 、 连绵阴雨半夜 都要增氧 , 傍晚不增 ; 天气闷热开机时间 长, 天气凉爽开机时间要短 。
3 . 视 溶 解氧 分 布 状 况增 氧
则 大体 均匀 ; 有风 时 , 由于风力作 用 , 下
风处 的浮游生物密度 比上风处大 ,同时 风力引起 的波浪也是下风处大 ,因此 白
象, 氧量高低差也较小 。
二 、 根据 溶解 氧 分 布 变 化 的 规 律 进
行增 氧
解 氧浓度不断下 降 , 密度增大 , 表、 底 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塘 一般塘
我们首要关注水体营养
水中的氮磷比为5-12:1 氮循环(注意保持畅通) 磷循环的过程 藻类对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吸收遵循李比 西定律(木桶原理) 请看案例分析:
调水与补充磷酸盐
饲料的投喂以及固氮藻类的氨化作用让 水体中氮源充足,关键要看如何转化成 有效的形式,101的作用就是将无用氮 转化成有用氮,促进藻类的生长 磷酸盐成了限制性元素
从哪些方向来评判微生态制剂对效益的影响? 花白鲢产量、各种鱼成活率、各种鱼产量 “坚持”,核心思维在于“防”
(五)异常水质的处理方 法
异常水质的处理方法
预防水质恶化是核心
但是出现了水质恶化我们该如何处理

请看下面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浑水
如何处理
产生原因: 水中浮游植物减少,通常见于杀虫、杀菌、变天倒藻之后, 或者砂质土池塘。水中藻类缺乏,造成池泥土颗粒悬浮, 同时见于出现了寄生虫疾病的池塘中。 处理方法: 一、一般浑水: A.先用净水底改类泼洒,或者用明矾3-5斤/亩· 米澄清水 质; B.第二天化水泼洒磷肥15-20斤/亩· 米; C.第三天用生物肥+光合细菌
硬度对应表
硬度范围 施肥无机肥 藻类生长效果
<10mg/L 10-20mg/L
>20mg/L
无机肥 无机肥
无机肥 案例
不生长 不稳定
大量生长
美国人的软水实验
总硬度从7.8mg/L长到32mg/L,碱度增加4倍,罗 非鱼产量增加约25%
小结
提问: 水质管理的三个大方向是什么?
放养、池塘条件、投入品
为什么恶化?
水源变差(大势所趋) 投喂不当,选料不好 放养不合理,密度过大 增氧设备使用不合理 施肥出现问题 水深调节方面前后规律没有掌握 不懂得正确选择微生物制剂、及合理的使用
(二)良好水质的标 准
常见优良水质
活、爽,稍微偏瘦 肥、活、爽
好水标准
好水的标准:肥、活、嫩、爽 肥:水中溶解N、P、C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 物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1、肥水的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 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 3、肥水的营养物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有效磷: 0.1-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1;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 亮绿、浓绿、豆绿、白清。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金藻门、 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裸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 的种类;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规格:规格越大,饲料系数越高,造成浪费越高。
模式设定原则
原则:安全性、高效益、容易销售、 合理性、注意风险、管理技术 方法:反推法和经验法 放苗时间的控制 浸泡消毒下塘:食盐(3%)与高锰酸 钾(5-10g/m3)的配合使用;
注意事项
切忌盲目照搬 切忌盲目增大密度 循序渐进,逐渐渗透
常见恶化水质
蓝绿藻爆发 水体有机质过多,水清黑色
水体藻相异常,水色过绿
水体过瘦,呈现灰白色
常见问题水质
水体藻类死亡,水色呈浑浊绿色 水质严重恶化,呈浑红色
常见问题水质
丝状绿藻 红水
蓝绿藻 油膜水
严重恶化的水质
蓝绿藻水华
微囊藻水华
硅藻死亡
常见问题水质
水清、难肥 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硫化氢超标(下 风口的腥臭味) 长期溶氧低引起浮头
4.3.5消毒
常用消毒剂的选用 良好的水质保护消毒剂: 聚维酮碘、二氧化氯、戊二醛、溴氯海因、 季安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醛、氯化钠、 生石灰等; 破坏性大的消毒剂: 强氯精、漂白粉等
强氯精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实例
强氯精
使用强氯精后杀灭藻类和细菌,从而形成亚硝酸盐的大量积累。
温和性消毒剂对水质的影响
爽:指水质看起来清爽,水色不淡也不过浓,透明 度不高也不低,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鱼类食物充足, 生长速度快,病害少,是鱼类的最适生长环境。 总之,肥、活、嫩、爽的水质特点是:浮游植 物是隐藻、硅藻、甲藻、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 营养价值高的种类为优势种,蓝藻少;生物量在20 -120毫克/升之间,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未老 化;透明度池塘为20-40厘米。
肥、活、嫩、爽
“活”
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每天不 一样,每天的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势 种2-3天就发生变换,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旺盛生 长期的表现。由于肥水中生活的藻类大多为隐藻、 甲藻、硅藻、金藻、裸藻、团藻目能运动的藻类, 在生长的旺盛期,不停地在水中游动,造成水色的 深浅、水华的形状的变化。透明度早、中、晚相差 10厘米左右,水色有早清晚绿、早红晚绿、半塘红 (棕色)半塘绿等的变化。
(三)水质的鉴别方法
水质管理的理论参考指标
溶氧的变化规律 pH值的变化规律 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透明度的大小 悬浮有机物 浮游生物种群和生物量 水色变化
常用鉴别水质的方法
水色(需要一定的池塘经验积累) 透明度(塞奇罗盘) 氨氮、亚盐(水质分析盒) pH值(水质分析盒) DO值(溶氧仪的引入,经验的总结) 有机物浓度(淤泥,悬浮物) 有条件可以测量COD、BOD等 看鱼说水
施肥调控
施肥前后的3-7天不要杀虫和杀菌 施肥考虑pH值(7.5-8.0) 配合增氧机使用(如何预测浮头)
肥、活、嫩、爽——稳定,优良,生长迅速
4.3.4增氧机的应用


使用原则:七开四不开 晴天中午开,早晚不要开 阴雨天凌晨开,中下午不要开 天气闷热、浮头征兆或大量下肥后半夜开,没有白 天就不开 调水之后开,水质好转不常开 春夏之交,夏秋之交要多开 杀虫之后注意打开 明矾净水观察开
微生物制剂调水中的重点和难点
细菌性出血病季节出现该如何调水? 高温季节该怎样调水? 十月份之后还要不要调水? 看不出水色变化该怎么办?
细菌性出血病季节调水措施
现在出血病发病季节提前,周期更长(5-10月) 在5月20左右就要准备先杀一遍菌,用二氧化率泡 腾片(200g/亩)或者粉末(100—150g/亩·米) 第三天调水,施用生物肥 第五天,微生物制剂调水
水源较好:考虑水温
从低到高,逐渐升
水源不好:考虑水质
一次到位,稳中升
水深过深不利于底层鱼类生长,混养模式建议水深2-2.5米
4.3人为投入品
4.3.1饲料选择和投喂
营养均衡:吸收效率 饲料外观合理:粒径、耐水性、 诱食性:吃食好坏的程度 水环境 • 颗粒不合适——浪费 • 营养不均衡——浪费 • 诱食性不好——浪费
“嫩”
水肥而不老,浮游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期, 颜色鲜亮,细胞未老化。肥水经过一段时间 后,如不调节或调节不当,就会老化,成为 老水;老水经过适当的调节,也会转化为肥 水、嫩水。
老水
为什么出现老水呢?
1、溶氧不足 水体溶氧缺乏一方面养殖品种正常的生命活 动受到抑制,影响正常生长、繁殖;另一方面水中物质进 行厌氧循环,产生许多有毒物质,直接毒害水产品。 2、有机物积累过多 有机物积累过多,厌气分解盛行,底 质和底层水积累大量有毒物质,如低级脂肪酸、低级胺类、 硫化氢、氨、硫醇、吲哚、粪臭素 等。 3、氮磷比不当 适当的氮磷比是5~12∶1,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是不适当 地氮 磷比。少的一方成为限制因子,多的一方不能被利用而积累,限制了 水体生产力。 4、代谢废物特别是氨积累太多,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特别是氨如 果积累太多,会对水生动物和养殖品种产生毒害作用,降低 水体生产能力,甚至引起养殖品种的死亡
饲料选择
饲料投喂
遵循原则:三看二定 如何判断投喂合适: 投饵率? 看鱼投喂才是王道! • 如何看
水环境
三看二定
4.3.2施肥调控技术
施肥存在的问题
单一元素,肥效不全 稳定较短,难以持续 发酵不够,引发泛塘 带入病菌,导致疾病 难以矿化,造成浪费
各种池塘的施肥策略
高温季节调水措施
总原则:短-少-匀 间隔时间短(7-12天) 用量要减少(降到一半用量)
十月份之后
十月份后的现状:90%池塘的丝状蓝藻现象, 花白鲢生长速度减缓
看不见变化的问题
一、水色看不见明显变化: 尤其是在使用常规的芽孢杆菌制剂(本 身就是稳定水质的作用) 二、水中碱度和硬度不够,难以改变水 质(缺磷、钙、钾) 三、浑水中看不见变化(先清后培)
水质恶化给养殖带来的问题
吃食不旺 经常浮头,电费增多 死亡不断,难以治疗 用药增多,增加残留,收效甚微 滤食鱼生长缓慢 体色变化 饲料系数升高,增加成本 规格太小,鱼价降低,效益受损,心情郁闷
青鱼发白
海联科——为鱼虾养殖保驾护航
不能消化的藻相
丝状绿藻水
死亡不断
砂质土壤:颗粒大,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很 弱,易渗漏,需要改造,可大量施有机肥, 加速淤泥在池底形成; 泥炭土和黑钙土底质:不缺N,要多施P肥; 碱性土和沼泽土:缺K; 淤泥过多的老鱼池:一般不施基肥,并要 挖除过多的淤泥。
施肥原则
施肥调控
无机与有机互配,少量多次 浑水不下肥 出血潜伏不施肥 阴雨天不施肥 有机肥的发酵腐熟 黑水不要乱下肥
二 氧 化 氯
调水产品使用效果的判断
水色:使用1-2次以后观察判断 吃食:天气较好的,可以在使用后3-5 天观察; 透明度:使用后的3-6天的观察 亚盐的变化:安全值以下 酸碱度的差值:前3天变化大,后面趋 于稳定
使用后图片的观察
使用前
使用后
未调水
调水后
实验塘和一般塘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