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A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A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A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中曲线Ⅰ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B .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 . 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该动物种群

D . 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

【考点】

2. (2分)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

A . 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 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 . 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 . a与c为竞争关系

【考点】

3. (2分) (2017高二下·唐山期中) 图示某弧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 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 . 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营养级高

C . 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 . 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考点】

4. (2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期中)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 . 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因素只有栖息空间

B .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

C . 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D .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考点】

5. (2分)(2017·顺义模拟) 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

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

B . 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 . 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 . 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

【考点】

6. (2分)(2017·越秀模拟) 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一方面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另一方面注重人工池塘或湖泊的清澈与美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 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 . 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D . 人工种植的荔枝树比自然荔枝种群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考点】

7. (2分) (2017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保持不变

B . 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C . 通过年龄结构图可以得知每个年龄组的雌雄个体比率

D . 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光照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考点】

8. (2分)(2020·化州模拟) 南极磷虾生活在围绕南极洲的海域,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如图所示),它是鲸类、企鹅等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其中鱼类与海豹间具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B . 人类对海豹和蓝鲸的猎杀会导致磷虾数量增多,影响该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 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消费者中虎鲸同化的能量最多

D . 磷虾具有食用的直接价值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间接价值,人类可对其大量捕捞

【考点】

9. (2分)(2018·镇江模拟) 某水库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右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乙、丙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 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C . 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 . 丙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是丙与乙的个体数量比值

【考点】

10. (2分) (2016高三上·故城开学考) 如表是对农作物Ⅰ和农作物Ⅱ在同一土壤中

N、P、K三要素肥效试

验结果.“+”表示施肥,“﹣”表示未施.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肥料成分试验产量与原产量

N P K

农作物Ⅰ﹣﹣﹣68﹣++100 +﹣+70 ++﹣89 +++100

农作物Ⅱ

﹣﹣﹣35

﹣++48

+﹣+68

++﹣91

+++100

A . 农作物Ⅰ的氮素来自共生固氮菌

B . 农作物Ⅱ的氮素来自固氮菌

C . 对农作物Ⅰ来说,氮是非必需元素

D . 不同的农作物对P、K的需要量相同

【考点】

11. (2分)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

②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④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

A . 只有一项

B . 只有两项

C . 只有三项

D . 全部正确

【考点】

12. (2分)下列关于科学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A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 . 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

C .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样方法

D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器取样法

【考点】

13. (2分) (2020高二上·天津期末)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 .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考点】

14. (2分) (2016高二上·宁波期中)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B .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照

C . 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意组合,是各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D .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考点】

15. (2分) (2020高二上·张家界期末) 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 . 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 .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C . 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 一个池塘中含有的种群数量

【考点】

16. (2分)(2017·甘肃模拟) 图示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下列不能用此数学模型表示的为()

A . 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

B . 若x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C . 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根的促进作用,b为对茎的促进作用

D . 若x表示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则a可表示竞争中的优势种群,b可表示劣势种群

【考点】

17. (2分)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 细菌和真菌

B . 所有动物

C . 微生物

D . 落叶和土壤

【考点】

18. (2分) (2016高二上·宝应期中)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 . 田鼠和杂草

B . 豌豆和杂草

C .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 . 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考点】

19. (2分)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 .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 .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 .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考点】

20. (2分) (2015高二上·大理期末) 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 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甲,B﹣﹣﹣丙,C﹣﹣﹣乙

B . 若上述3种生物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丙

C . 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 . 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又增加

【考点】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40分)

21. (10分) (2020高二上·宜昌期末)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原产于南美的红火蚁是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其食性杂,食物包括多种植物、小型动物及腐肉等。其攻击性强,不仅对入侵地造成生态破坏,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①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红火蚁属于________。红火蚁入侵后,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________发生明显变化。

②图表示入侵早期,红火蚁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由此可见在此时间段,红火蚁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理由是________。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宜昌运河公园将废弃的鱼塘改造成了被称为“水体净化器”的湿地公园,不仅净化了被污染的运河的水体,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休憩空间。下面为该人工湿地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湿地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填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等两部分。

③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④此生态系统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是________稳定性。

⑤该人工湿地不仅能净化污水,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考点】

22. (7分)(2018·防城港模拟) 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湿地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请回答问题: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__。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环保工作者在对受破坏的湿地和草原恢复前,采用________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对大型狩猎动物通过计算粪堆数估算种群密度,相对于标志重捕法,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草原上某种鸟只以草和蝗虫为食,已知其食用蝗虫占食物比例的50%,若该鸟类增加1kg体重,则至少需要草________kg。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湿地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________。

【考点】

23. (7分) (2017高三上·顺义期末) 图1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污水的协同净化效果,它是集生态工程、废水处理、园艺美观于一体的新型高级生态工程系统.

(1)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 ,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此系统内有植物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还有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调

查芦苇的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法.

(2)科研人员利用上述生态净化系统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实验期间鱼池每天投饵三次,定量测定该生态净化系统的COD值和NO3﹣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COD即化学需氧量,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高)

①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该生态净化系统对________去除效果较好.COD值的变化是由于该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能把流入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②实验后期的鱼池中出现藻类水华现象,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 .

【考点】

24. (6分) (2016高三上·宁波期中) 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内一个食物网中6个种群有机物同化量的相对值,其中是生产者的只有A.

种群A B C D E F

有机物同化量相对值500039*********

(1)该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 .

(2)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食物网最多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如果池塘受到了农药污染,则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受害最严重,该现象称为________ .

(4)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 F 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A,B,C,D,E 5个种群中密度首先下降的是________ .(5)一般情况下,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表明池塘生态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

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关系密切.

【考点】

25. (10分) (2017高二下·临川期中) 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________决定。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________ (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________作母本与________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是________,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则新类型Ⅱ的表现型是________。

⑤“卫生”蜂的工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的行为属于本能行为。

【考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江苏七市三模)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 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 2.(2019·镇江一模)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3.(2019·南师附中模拟)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4.(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5.(2019·无锡梅村中学模拟)(多选)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一般用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 C.太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狮与羚羊根据气味猎捕和躲避,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 6.(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

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

必修3|高中新课标|生物|重点班级周考题|2011年9月9 第1页 共4页 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曾,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考试时间:45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 命题:张鹏 审核:高二生物组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第I 卷(共60分,每题3分) 1.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 B .研究DNA 的半保留复制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C .研究色盲的遗传方式可以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2.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项措施的目的主要是 A 、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B 、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C 、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D 、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3.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A .样方法 B .黑灯光诱捕法 C .标志重捕法 D .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4.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 A 、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 、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 C 、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D 、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5.某一生物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 A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种群与个体区别的是 A.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B.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C.有一定的种群密度 D.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7.开展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人口现状。预测某地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 C .性别比例 D .年龄组成 8. 在下图的四个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中,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0. 在对某地麻雀的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为5只。请计算该地约有麻雀( ) A.2000只 B.400只 C.200只 D.500只 11.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群落的概念 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群落的涵义 2.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学情分析 “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单选题( 2 分× 33=66 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 A. 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 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物圈 D .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翻一番 大约 20—40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 德国人口 将减少。 预测人 口的这种 增减 动态主要决定于(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 率 4.决定 种群个体 数量变动 的因素,主要是( )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 迁出和迁 入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 直接调 节()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 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 .该种群一定能 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 .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 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 (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 (3) 都是衰 退型 C. 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 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 (2)、图 (3)都 是稳 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 10 等份,在 每份的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 1m 2 的样方 ②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 D . 出生率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课时14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解析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 要的方面,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 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答案 D 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A.气候条件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群落中生物数量不同 D.速度不同 解析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演替速度也不同,但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 同,初生演替起始于没有土壤、生物等条件,而次生演替则相反。 答案 B 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解析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伐森林、填湖造田等,但是人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的控制之下。人类的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放火烧山、砍伐森林是破坏性的,但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等却起着建设性作用。 答案 D 4.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 较短,其原因是 ( )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形成后的 特点。 答案 A 5.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 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 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 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1 / 7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 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 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种群???→?所有种群 群落 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 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 落结构也越复杂 三、种间关系 2 / 7

相互依存, 减少,呈现“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数量上呈现出 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 败,如图 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 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 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规律总结】 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 (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 / 7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71问题探讨中池塘群落的分析,能够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结合教材P72~73的资料分析和生活实例,理解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3.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重难点击] 1.种群的种间关系。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课堂导入 方式一: 右图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草原上生活着 各种生物,如草本植物、小灌木、昆虫类、小型鸟 类、啮齿类、蛇类、植食性动物类、肉食性动物类, 还有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等等。这些生物共同构成 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如何?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生物群落有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呢? 方式二: 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在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阅读教材P72相关信息,可知: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上述差别的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由表中信息可推测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⑤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概念: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2.年龄组成 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研究目的: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性别比例 概念: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类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 研究目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研究目的: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 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⑴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⑵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 ⑴模型假设 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⑵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o×λ的t次方。 ⑶各参数意义:No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生长的“S”型曲线 1.含义: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呈“S”型。 2.产生条件 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长→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练习题

一、选择题 2、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3.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4.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6.下图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 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 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a>b>c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7.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

种群和群落必修word版

第4章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 1.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 A.初生演替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D.竞争 2.某同学在对一块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 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 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5.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6.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种群结构太复杂

7.下图A、B为两个国家的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 ) 8.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9.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10.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11.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个体数 年龄期 甲乙丙 幼年期600400200 成年期400400400 老年期200400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精彩试题

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单选题(2分×33=66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A.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

新课标高中生物分章汇总必修种群和群落精修订

新课标高中生物分章汇 总必修种群和群落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1.(09年6月)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 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目测估计法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2.(09年6月)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 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 3.(10年1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水平结构 D.出生率 4. (10年6月)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5. (10年6月、11年6月)下列实验中, 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6. (11年1月)下表所示为三个城市的入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若将这三个城市人口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7.(09年6月)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 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 A.直线B“S”型曲线 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 8.(10年1月)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9. (10年6月、11年1月)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 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 10.(12年1月)小张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5。 他所用的培养液体系的K值(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0个 B.2100个 C.10500个 D.21000个 第3节群落的结构 11.(10年1月)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 动物进行取样调查,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 种群和群落知识总结

第4章种群和群落 5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帮助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根据年龄组成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52、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也可以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 的密度等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主要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样地比较狭长)。样方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但可是 5 适当调整,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不同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例如:样方面积为S,取n个样方,各样方内个体数量分别为N1N2N3……N N,则种群密度为(N1+N2+N3+……+N N)/nS) 53、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常用标志重捕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 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会计算)(个体总数N/再次捕获个体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M/重捕的标记个体数) 54、J型增长的条件理想环境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数学模型是N t=N0λt, 其中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λ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t为增长年数,J型增长过程中λ保持不变,增长率不变为λ-1、,但J型增长曲线的斜率(增长速率)所反应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55、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环境阻力),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 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的。S型曲线增长率逐渐减小,但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当达到K值时减小到0. 注意:S型曲线一直有环境阻力,因此早期不能认为是J型曲线。 题目中会出现既不是J型曲线又不是S型曲线,从与J型曲线不重合时开始有环境阻力。 56、在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该实验用到血球计数板,放大镜,显 微镜等多种器材。先抽样统计小格内酵母菌数量,再计算每小格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如果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对培养液先稀释再观察,且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试管应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为了保证酵母菌分布均匀)。 5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丰富度,不同物种间的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如种内互 助等),盅内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1)四种曲线要记住!!!!!会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捕食者随被捕食者变化而变化,相邻的两个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总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与其他物质的种间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可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C.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因而速度不同 ()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甲乙),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5.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种群和群落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种群和群落【】为了不断提高大家的综合学习能力,查字典生物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种群和群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群和群落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种群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② 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捕食(如图乙) 7、种间关系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

8、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水平结构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总结】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种群和群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 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评 3(种群和群落) 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 值 【解析】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故选B 。 【答案】 B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 B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和大小 C 、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解析】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D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解析】

种群在“S”型增长曲线中,刚开始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到K /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K 值时,增长速率降至0。 【答案】 D 4、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 【解析】 在℃条件下,5天左右达到K 值,但K 值不是恒定不变的。在藻类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营养物质减少,K 值可能变小。 【答案】 D 5、右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