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A卷
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实例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答案]D2.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有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答案]A3.如图表示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B.乙图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C.丙图的三个种群一定形成一条食物链[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竞争、竞争和捕食关系。
草原上狮子和猎豹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故甲图不能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道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故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B项错误;丙图的三个种群可能是三个动物种群,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C项错误;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D项正确。
[答案]D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202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4.3群落的结构(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

4.3群落的结构(老师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22·遵义高二检测)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 )A.生态系统B.种群C.生物群落D.食物网【解析】选C。
山洼草丛中腐木上的全部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故选C。
2.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解析】选A。
群落是同一地域中全部的生物,它是由很多个种群组成的。
【方法规律】种群与群落的推断方法(1)种群由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而群落是由全部生物组成。
(2)群落与种群之间为包含关系,一个群落可由多个种群构成,关系如图所示:3.(2022·太原高二检测)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是(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D.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沉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解析】选C。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池塘中鱼的种类体现的是丰富度,故选C。
【延长探究】(1)上题中A项描述的是什么?提示:种群密度。
(2)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度有关系吗?提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渐渐减小。
4.(2022·扬州高二检测)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
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以后,再吸食乙牛的血液时,使乙牛也得了血孢子虫病。
蜱与牛的关系和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 )A.互利共生和寄生B.寄生和寄生C.捕食与寄生D.捕食与互利共生【解析】选B。
蜱生活在牛的体表,依靠猎取的牛的有机物为食,属于寄生;血孢子虫生活在牛体内,依靠猎取的牛的有机物为食,同样也属于寄生。
5.如图所示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 )A.水稻和稗草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D.衣藻和甲藻【解析】选B。
图中a与b数量变化表明两者为捕食关系。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总分44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显微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4.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可能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5.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6.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右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 ( )A.①图,b表示青霉菌B.②图,a表示青霉菌C.③图,a表示青霉菌 D.④图,b表示青霉菌7.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对比研究。
高中生物章节练习人教版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高一生物试卷与试题

试பைடு நூலகம்总分:70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 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A 种群和群落 B 种群和生态系统 C 群落和种群 D 群落和生态系统
)[5分]-----正确答案(A)
2.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 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 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5分]-----正确答案(B)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同的容器中。
第4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之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均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及盆中。
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方面的
因素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Grove及Williams的实验设计中: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
。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
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
[5分]-----正确答案(C)
8. 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从草原到高山)植物类群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 因素主要是 [5分]-----正确答案(B) A 阳光 B 温度 C 纬度 D 海拔高度
9. 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5分]-----正确答案(D) A 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 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 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5.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1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总分44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显微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4.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可能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5.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6.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右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 ( )A.①图,b表示青霉菌B.②图,a表示青霉菌C.③图,a表示青霉菌 D.④图,b表示青霉菌7.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对比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能力测试 第04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第0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2.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Ⅲ和Ⅰ3.下图的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A点只有呼吸作用,D点只有光合作用B.在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小于在A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的百分比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D.丁图中动物甲比动物乙高等4.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A.乙 B.丙 C.丁 D.戊5.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7.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鲈鱼的幼鱼为食8.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9.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单养0.42 0.12 0.01 0.45 鱼种1混养0.05 0.35 0.05 0.55单养0.43 0.23 0.01 0.33 鱼种2混养0.40 0.12 0.04 0.44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①④⑤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①③⑤10.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拔高训练第四章第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拔高训练第四章第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2754240740be1e650e9a49.png)
第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答案:A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降低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不同群落中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降低。
丰富度越高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
答案:A3.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
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解析:该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地衣在初生演替中出现。
在较短时间出现的新生物群落可能是杂草,物种丰富度还较低。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4.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指标是( )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解析:群落中的优势种对于群落的作用是最大的。
答案:A5.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的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第3节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提醒】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物种种群群落概念内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外延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特征判断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首要特征是物种的丰富度,具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
一个物种可形成许多小种群,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间关系群落―→具有⎩⎪⎨⎪⎧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28 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训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曲线Ⅰ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B .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 . 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该动物种群 D . 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 【考点】
2. (2分) 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 )
A . 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 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 . 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 . a与c为竞争关系 【考点】 第 2 页 共 28 页
3. (2分) (2017高二下·唐山期中) 图示某弧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 . 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营养级高 C . 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 . 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考点】
4. (2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期中)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因素只有栖息空间 B .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 C . 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D .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考点】
5. (2分) (2017·顺义模拟) 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 第 3 页 共 28 页
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 B . 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 . 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 . 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 【考点】
6. (2分) (2017·越秀模拟) 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一方面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另一方面注重人工池塘或湖泊的清澈与美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 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 . 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D . 人工种植的荔枝树比自然荔枝种群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考点】
7. (2分) (2017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保持不变 B . 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C . 通过年龄结构图可以得知每个年龄组的雌雄个体比率 D . 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光照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考点】 第 4 页 共 28 页
8. (2分) (2020·化州模拟) 南极磷虾生活在围绕南极洲的海域,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如图所示),它是鲸类、企鹅等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其中鱼类与海豹间具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B . 人类对海豹和蓝鲸的猎杀会导致磷虾数量增多,影响该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 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消费者中虎鲸同化的能量最多 D . 磷虾具有食用的直接价值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间接价值,人类可对其大量捕捞 【考点】
9. (2分) (2018·镇江模拟) 某水库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右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 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C . 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 . 丙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是丙与乙的个体数量比值 【考点】 第 5 页 共 28 页
10. (2分) (2016高三上·故城开学考) 如表是对农作物Ⅰ和农作物Ⅱ在同一土壤中N、P、K三要素肥效试验结果.“+”表示施肥,“﹣”表示未施.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肥料成分 试验产量与原产量比 N P K
农 作 物 Ⅰ
﹣ ﹣ ﹣ 68 ﹣ + + 100 + ﹣ + 70 + + ﹣ 89 + + + 100 农 作 物 Ⅱ
﹣ ﹣ ﹣ 35 ﹣ + + 48 + ﹣ + 68 + + ﹣ 91 + + + 100 A . 农作物Ⅰ的氮素来自共生固氮菌 B . 农作物Ⅱ的氮素来自固氮菌 C . 对农作物Ⅰ来说,氮是非必需元素 D . 不同的农作物对P、K的需要量相同 【考点】
11. (2分) 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 第 6 页 共 28 页
②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④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 A . 只有一项 B . 只有两项 C . 只有三项 D . 全部正确 【考点】
12. (2分)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 . 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 C .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样方法 D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器取样法 【考点】
13. (2分) (2020高二上·天津期末)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 7 页 共 28 页
A .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 .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考点】
14. (2分) (2016高二上·宁波期中)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B .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照 C . 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意组合,是各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D .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考点】
15. (2分) (2020高二上·张家界期末) 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 . 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 .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 C . 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 一个池塘中含有的种群数量 【考点】
16. (2分) (2017·甘肃模拟) 图示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下列不能用此数学模型表示的为( ) 第 8 页 共 28 页
A . 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 B . 若x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C . 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根的促进作用,b为对茎的促进作用 D . 若x表示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则a可表示竞争中的优势种群,b可表示劣势种群 【考点】
17. (2分)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 细菌和真菌 B . 所有动物 C . 微生物 D . 落叶和土壤 【考点】
18. (2分) (2016高二上·宝应期中)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 田鼠和杂草 B . 豌豆和杂草 C .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 . 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第 9 页 共 28 页
【考点】 19. (2分) 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 .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 .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 .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考点】
20. (2分) (2015高二上·大理期末) 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甲,B﹣﹣﹣丙,C﹣﹣﹣乙 B . 若上述3种生物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丙 C . 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 . 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又增加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