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缺铁黄化病的介绍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家庭盆栽杜鹃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家庭盆栽杜鹃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传播距离一般为2500m ,最远也不超过5000m 。

在有松柏存在的条件下,病害的流行与否,则受气象因素的密切影响。

3.2气候病菌一般只能侵害幼嫩的组织,当梨芽萌发,幼叶初展时,如遇多雨天气,同时温度对冬孢子萌发适宜,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分散,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发病必重。

经观察,低于5℃或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该病不易发生。

若在梨芽萌发后30~40天内,有1次降雨持续2天以上,降水量达15mm 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时,就会发病。

在冬孢子萌发后,风力的强弱和风向都可影响孢子和梨树的接触,对发病有重大影响。

4防治方法4.1清除转主寄主砍除松柏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故应砍除梨园周围5000m 内松柏和龙柏等转主寄主。

在发展新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松柏存在,如有零星的松柏,应彻底砍除;如果松柏很多,不宜选择作为梨园。

4.2喷药保护假如梨园临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松柏不易砍除时,应对松柏喷药,杀灭冬孢子。

其喷药时同在3月上中旬进行,以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药剂可用3~5°Be 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若用0.3%五氯酚纳混合1°Be 石硫合剂则效果更好;梨树上喷药,应掌握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天内喷药保护,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喷药。

药剂可用1︰2︰160~200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上述药物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药,可完全控制梨锈病的发生。

(收稿:2018-04-03)[1]贾敬贤.梨树矮化密植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6:157-158.[2]张利军.良种果树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7,41-43.[3]肖静,刘建强.无公害梨安全生产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241-244[4]钟晓红.果树栽培新技术图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9:244-245.[5]高文胜,秦旭.无公害果园首选农药100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8,92-119.[6]杨留成.美人酥梨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2:89-90.[7]杨留成,禹明甫,杨艳丽,等.早酥梨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89-4192.王德才(1980-),男,汉,河南确山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管理及林果技术开发。

杜鹃花叶片变黄或脱落原因及解决方法

杜鹃花叶片变黄或脱落原因及解决方法

杜鹃花叶片变黄或脱落原因及解决方法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色繁茂艳丽,观赏价值高。

但是很多人在养殖时会出现花蕾脱落、叶子发黄,甚至一片片脱落而成光杆儿了,这时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肥水不当杜鹃花根系纤弱,怕旱、怕涝,也怕大肥,如果浇水不当或者长期不浇水,就会引起叶片萎焉下垂,严重时正常叶尖枯焦,叶片和花蕾大量脱落。

如果浇水过多,土壤长期过湿或者及时,会到根系窒息腐烂,导致下层老叶发黄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

而施肥过浓或者施入未腐熟的生肥,也会造成根系灼伤或者肥害,轻则叶片发黄,大量落叶,重则植株死亡。

2、水土偏碱性杜鹃花喜微酸性的疏松土壤,如果盆土偏碱或者长期浇灌偏碱性的水,就会根系根系对氮元素和铁等元素的吸收,导致植株缺铁引起黄化。

所以为了防止缺铁以前你的黄化病,可以浇灌低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浓度在0.2%左右,这样叶子就不会出现发黄和干枯脱落现象了,另外也可在浇花用水中加几滴食用米醋,也能增加土壤的酸性,防止土壤过碱。

3、缺素当植株缺铁或者缺镁时,也会引起杜鹃花叶脉间失绿,但是叶脉仍为绿色;等缺硫时,也会导致幼叶发黄,严重时发白并传至老叶,可通过叶分析和土壤分析确定缺乏何种元素,然后补充相应的元素。

平时以缺铁最为常见,只要叶片变黄就认为是缺铁所致,但有时也并非如此。

4、根系吸收不良各个品种的杜鹃花在相同环境和同样管理水平下,有些品种易出现黄化现象,比如“新天地”、“大红双套”等。

这和植株本身的吸收能力和环境适应力有关,尤其是在高温时,黄化表现尤为明显,秋季温度降下来后,会有所好转或恢复为梨树。

这种症状和缺铁类似,但补铁是没用的,要采取保根、护根的措施。

越冬时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夏季高温时要遮阴,并对周围环境喷水降温,保持良好的通风,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健康。

杜鹃花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杜鹃花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杜鹃花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杜鹃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花卉,它们迷人的花朵和多样的花色使其成为许多花园的亮点。

然而,与其他花卉一样,杜鹃花也可能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杜鹃花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照顾您的杜鹃花。

1. 萎蔫的杜鹃花- 常见原因:不适当的浇水、营养不足、病虫害。

- 解决方法:确保适当的浇水,避免过度浇水或干旱。

为杜鹃花提供适当的肥料,以供给所需的营养。

检查花卉是否感染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叶子变黄- 常见原因:缺铁、过湿或缺水。

- 解决方法:在缺铁情况下,施用含有铁元素的肥料。

确保恰当的浇水,避免过湿或缺水的情况发生。

3. 落叶或叶片脆弱- 常见原因:病虫害、不适当的光照、土壤过湿。

- 解决方法: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并采取处理措施。

确保杜鹃花处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避免阳光过强或过弱。

调整浇水量,避免土壤过湿。

4. 不开花- 常见原因:不适当的环境条件、营养不足、修剪不当。

- 解决方法:确保杜鹃花处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中,包括适当的光照、土壤和温度。

为杜鹃花提供适当的肥料,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正确修剪杜鹃花,预防过度修剪。

5. 花芽凋落- 常见原因:温度变化、水分问题。

- 解决方法:确保杜鹃花处于稳定的温度环境中,避免温度的骤变。

正确浇水,避免过湿或缺水的情况发生。

6. 叶子出现白斑或黄斑- 常见原因:真菌感染。

- 解决方法: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感染。

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同时适当调整环境条件,促进杜鹃花的健康成长。

7. 与鹿类的问题- 常见原因:鹿类食草杜鹃花。

- 解决方法:在花园周围建立栅栏来保护杜鹃花免受鹿类的侵害。

或者使用防鹿喷雾剂来驱离鹿类。

8. 挂秧、插秧的问题- 常见原因:根系未扎紧、土壤质量不佳。

- 解决方法:确保将杜鹃花的根系扎紧并扎稳。

使用优质的土壤来提供适当的养分和排水。

总之,如何照顾好杜鹃花需要注意适当的浇水、提供适当的光照和土壤、防治病虫害等问题。

杜鹃花病害及防治方法

杜鹃花病害及防治方法

杜鹃花病害及防治方法对光照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在烈日下嫩叶易灼伤枯死。

最适生长温度为15℃至20℃,若温度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趋于停滞。

为更好使杜鹃花在北方生长,现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及其习性,与大家共同探讨杜鹃常见的病害:生理病害水分失调由于杜鹃花的根系为浅根性纤细根群,既怕旱又怕涝,浇水不当,轻则落叶,重则死亡,因此浇水是否得当就成为养好杜鹃花的关键之一。

1.土壤以保持湿润为度,如上壤中水分过多,根部缺氧造成无氧呼唤,使乙醇积累会导致根部发黑腐烂坏死。

2.土壤中长期缺水,导致植株细胞的紧缩度消失,嫩枝下垂,继而影响花的生长,直至叶片枯萎,破坏体内循环,严重时造成死亡。

3.杜鹃花根浅而纤细,吸肥能力很差,施肥过于浓稠或施化肥稀释不够,造成肥液浓度超过了根部细胞液的浓度时,使植株体内的水分反渗入土壤中,导致失水。

防治水分失调的措施主要有:春、夏、秋三季浇水,盆土不干不浇,一般2至3天浇水一次,但每天都应检查一遍,适当给水。

冬季在室内少浇水,待盆土干了,再浇水。

施肥要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不要施过于浓稠的肥料,且不能掺有粪渣,应用稀薄的液肥,且需经过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

营养缺乏造成杜鹃花植株营养缺乏的原因很多,如水分失调、光照不足或灼伤、土壤养分贫瘠、含芒硝盐碱或逐渐碱化等等,都能造成植株的营养缺乏。

再例如土壤中一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铜、硫、铁、锰等任何一元素缺乏,植株都表现为失绿黄化,称为缺素症。

症状及解决办法见文尾表格。

施肥大致分三个阶段。

即春施花前长蕾肥,花后施肥及分化肥;施长蕾肥主要促进花芽分化,应以磷肥为主。

长蕾肥春鹃在3月前施1至2次,夏鹃宜在4月前后施入,绝不能多施氮,否则造成枝叶徒长并造成花蕾萎缩或落蕾,以至前功尽弃。

杜鹃花谢后,应立即摘去残花,避免其结实,并及时施入以氮肥为主的肥料2至3次,每隔一周再施一次,以促进新梢抽生粗壮,枝叶繁茂,和补偿植株在开花时消耗的养分。

为了防止杜鹃花叶片黄化,应加施硫酸亚铁+柠檬酸+水(1:1:100),根外施肥连续2至3次;或0.03%硫磺可使黄叶变绿。

杜鹃花的习性和栽培繁殖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杜鹃花的习性和栽培繁殖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杜鹃花的习性和栽培繁殖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杜鹃花的生长环境杜鹃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

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花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杜鹃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种出现,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状也多种多样,有单瓣及重瓣的品种。

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

夏季要防晒遮阴,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

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冬季,露地栽培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

观赏类的杜鹃中,西鹃抗寒力最弱,气温降至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

二、杜鹃花的繁殖方法杜鹃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播种五种方法,其中以采用扦插法最为普遍,繁殖量最大;压条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复杂,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种才用嫁接,播种主要用培育品种。

1、杜鹃花扦插此法应用最广,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性状稳定。

①时间,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在6月上、中旬,春鹃、夏鹃在6月中下旬,此时枝条老嫩适中,气候温暖湿润。

②插穗,取当年生刚木质化的枝条,带踵掰下,修平毛头,剪去下部叶片,保留顶部3片至5片叶,保湿待插。

③扦插管理,扦插基质可用兰花土、高山腐殖土、黄心土、蛭石等,扦插深度以穗长的1/3至1/2为宜,扦插完成后要喷透水,加盖薄膜保湿,给予适当遮荫,一个月内始终保持扦插基质湿润,毛鹃、春鹃、夏鹃约一个月即可生根,西鹃约需60天至70天。

杜鹃花采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径的新浅瓦盆为好,因其透气性良好,易于生根。

可用20%腐殖园土、40%马粪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养土为基质。

杜鹃花缺铁黄化病引起杜鹃花黄化的原因

杜鹃花缺铁黄化病引起杜鹃花黄化的原因

杜鹃花缺铁黄化病引起杜鹃花黄化的原因
引起杜鹃花黄化的原因
引起杜鹃花黄化的原因
引起杜鹃花黄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土中缺铁:
培养土中铁元素不足,叶绿素合成受到影响。

叶片变小,呈黄白色,尤以幼叶表现最为明显。

(2)土壤碱性:
杜鹃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碱性土中会使桂鹃叶片发黄,甚至枯死。

这是因为含碱性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乏氮、磷、钙、铁等生长所需的养分;土壤活性低,即所含微生物数最少,通气性能差,渗水不良;土壤的温度回升慢,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养料的分解。

(3)养护不当:
光照过强或不足,浇水过多,施肥过量或不足,土壤粘重等,都会引起生理障碍,使杜鹃花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

防治黄化病的途径,应针对上述原因,对症下药。

如因缺铁引起的黄化,可喷洒或浇灌%硫酸亚铁水,每隔7天浇1次,连续浇(喷)3~4次,叶片即可由黄转绿;对因土壤碱性引起的黄化,要对土质进行酸化处理,如在盆内施少量硫酸亚铁;对因养护不当引起的黄化,则需采取
综合性的养护措施。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引起杜鹃花黄化的原因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的支持!。

杜鹃得了黄化病怎么办

杜鹃得了黄化病怎么办

杜鹃得了黄化病怎么办contents •杜鹃黄化病的症状与原因•杜鹃黄化病的诊断与识别•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杜鹃黄化病的预防措施•杜鹃黄化病的治疗措施•杜鹃黄化病的治疗注意事项目录01杜鹃黄化病的症状与原因叶片发黄杜鹃的叶子开始发黄,从叶脉附近开始蔓延。

枯梢和死亡如果黄化病严重,杜鹃的枝条会枯死,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症状表现水质问题杜鹃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水中铁、硫等元素不足或过量,会导致黄化病的发生。

肥料问题杜鹃需要吸收充足的养分,如果肥料不足或过量,也会引起黄化病。

主要原因杜鹃黄化病会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导致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等。

生长受阻杜鹃黄化病会让植株失去原有的观赏价值,影响家居和园林美化效果。

观赏价值降低影响与危害02杜鹃黄化病的诊断与识别1初步判断23仔细查看杜鹃的叶子、茎和花朵是否有黄化、斑驳、萎蔫等异常症状。

观察症状检查杜鹃所在的生长环境是否适宜,如光照、湿度、温度等。

了解生长环境了解杜鹃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如叶子掉落、花朵早谢等。

观察生长状况03比较鉴别与其他健康的杜鹃植株进行比较,观察是否有明显的黄化症状,同时注意比较两者的生长环境是否存在差异。

详细诊断方法01采样检测采集杜鹃的病叶、茎或根部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是否为杜鹃黄化病。

02病史调查了解杜鹃的栽培历史、管理方式以及是否有类似病害的病史,有助于判断是否为杜鹃黄化病。

杜鹃黄化病与缺铁症状的区别杜鹃缺铁时,叶片会失绿黄化,但不会出现斑驳症状,同时茎和花朵也不会出现黄化。

识别与其他疾病的区别杜鹃黄化病与褐斑病的区别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杜鹃叶片的正面,呈现出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斑点,边缘有淡黄色晕圈。

而杜鹃黄化病则主要表现为叶片和茎的均匀黄化,不会出现褐色斑点。

杜鹃黄化病与根腐病的区别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部腐烂,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根系坏死,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杜鹃植株黄化。

而杜鹃黄化病则主要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或叶绿素分解加速引起,与根系健康状况关系不大。

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1.病害预防:预防是防治杜鹃黄化病的关键。

在购买杜鹃花苗时要选择健康的植株,并且检查叶片是否有黄化迹象。

避免购买已感染的植株,以免将病害引入自家花园。

2.病害诊断:在杜鹃黄化病初期,病叶浅黄,叶脉仍绿,需及时诊断出病因,区分黄化病还是其它原因引起的叶片黄化。

3.剪除受感染植株:一旦诊断出杜鹃黄化病,要迅速将受感染的叶片剪掉,并及时销毁或焚烧,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

4.病害防控:可以通过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但首选生物制剂为宜,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二铵的0.1%溶液喷洒杜鹃花叶面进行防治。

5.增强养分供给:适当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养分供给能力,有助于提高杜鹃花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复合肥,可以改善土壤质地,保持土壤湿润度,提高养分供应能力。

6.良好的排水和通风:杜鹃黄化病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因此在种植环境上要注意良好的排水和通风。

避免水积聚在花盘和土壤中,减少病菌繁殖的机会。

7.合理浇水:杜鹃黄化病的发生与湿度有关,过度的浇水容易引起黄化病发生和传播。

建议采用“干湿交替”的浇水方式,避免过度湿润的土壤,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8.植株疏通:定期对杜鹃花进行疏通修剪,保持良好的树形和通风状况。

及时修剪病叶,清除杂草和枯枝,保持植株的健康和免疫力。

9.病害监测与记录:定期监测植株的生长情况,特别是叶片的颜色和形态变化。

记录植株的健康状况和防治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

10.移栽与适宜栽培:选择适宜栽培的杜鹃品种,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栽培地点。

适当控制杜鹃花的密植度和遮阴度,以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和免疫力。

总之,防治杜鹃黄化病主要是通过预防、剪除感染植株、药物防控、增强养分供给等措施来提高杜鹃花的自我免疫力和抵抗病害能力。

同时,注意合理的水肥管理、良好的排水通风和定期疏通修剪等也是防治杜鹃黄化病的关键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
此病多发生在嫩梢新叶上。

前期叶脉间叶肉褪绿,失去光泽,后逐步成为黄白色,但叶脉坚持绿色,使叶片上的绿色呈网纹状。

随后黄化程度逐步加剧,除较大的叶脉外,全叶成为黄色、黄白色,严峻时,沿叶、叶缘向内枯焦。

发病缘由
杜鹃缺铁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土壤缺铁或铁素不能被吸收运用,因而影响叶绿素的组成,使叶片成为黄绿色。

在通常状况下,有下列几方面状况:在石灰质碱性土壤中,能被运用的可溶性二价铁,被转化为不溶性的三价铁盐而沉积,使根部不能吸收;盆栽花卉洒水频频,使土壤中的可溶性铁过多的淋洗丢失;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区域,植株根系发育受影响,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不能进行,下降根部吸收铁素的才能。

防治办法
杜鹃喜酸怕碱,要防止栽植在碱性和含钙质较多的土壤中;庭园露地栽培,不要接近水泥、砖墙或用过石灰的当地。

盆栽杜鹃花宜用酸性土,若土壤偏碱可添换酸性土;苗圃地栽植杜鹃花,可施用堆肥、绿肥或其它有机肥料,这些肥猜中发生的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不溶性铁,使植株较易吸收。

或许以硫酸亚铁混入在肥猜中施用,其制造是:
硫酸亚铁2.5-3公的,油粕5-7.5公的,粪10-15公斤,水200-250斤,混合后,待其腐熟成黑色后即可运用。

此种办法作用杰出。

在偏碱性的土壤中,可浇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此溶液的PH值为4.7,能使碱性土壤变为酸性土壤,即可使嫩叶黄化表象得到医治,一起酸酸二氢钾中还有磷、钾元素,利于开花和进步花量。

常常浇施硫酸亚铁溶液,会使土壤中硫及有用铁成分过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4克,硫酸亚铁(化学纯)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来水中,进行叶面喷施,叶片正、反面均要喷及,3天1次,持继数次,可获得杰出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