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于结果还是在于过程辩论赛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在于结果还是在于过程”辩论赛的总结

在这里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赛前充分准备。

每次辩论赛都会有辩手到了场上才发现:对方所掌握的资料远比自己充分,己方的观点对方了如指掌,攻出去的每一炮弹几乎都成了送上门的礼物;面对观众提问措手不及,无论是角度还是事例都闻所未闻,加以紧张,基本丧失思考能力,更遑论回答了,只能吱吱呜呜或当场失声。每一场辩论赛后,都会有辩手深有感触:充分的准备是进行成功辩论的前提条件,辩论中的机智和情趣虽然与辩手的良好知识修养有关,但也有赖于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个人在具体的辩论过程中可能只有三两分钟的陈述,或者是几十秒甚至几秒钟的提问或回答,但是其中包含的语言表达的自动化和严密性、认真倾听和迅速反击的准确性和敏捷性等,是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实践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时,各个辩论小组的组长和组员也都会认识到:辩论准备还需要有一种团队精神。代表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团队贡献力量。这既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的机会,也是使自己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过程。已经参加过辩论赛的“前辈”会谆谆教导同学:辩论准备主要体现在收集材料、制订对策和模拟演习三个方面。此外,他们还会言传身教:千万别等到临上轿子现扎耳朵眼,一定要至少至少提前一周准备!因为在你辩论的那一周,你是不可能停掉其他课、不写作业的!同时,他们还会传递悄悄话:别的地方做得不好别人不一定知道,可这个,你没地儿逃啊!所以,还是好好准备吧!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养成凡事多走一步、早作打算、赢得主动权的良好习惯。

二、赛场情绪控制。

(1)紧张,恐惧,表现为手脚乃至全身不同程度的发抖、说不出话(辩手一下子懵了,站在那,脸涨得通红,眼盯着桌面不敢抬头,估计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嗡嗡”声,即便手里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材料,但还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或一反平常表现非常大声的喊出来(这一点还好,会使人误以为该辩手非常勇敢、坚定、有备而来)。用辩手刘若曦的话说:“这是一场从头抖到尾的辩论。其实这种场面是很残酷的,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帮你,而是都眼睁睁地看着你,即便是己方辩友,也只是维护观点而不是维护你,这是理所应当的。”学生都明白,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捷径,唯有调整心态、多加锻炼:“这次辩论,只是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挑战而已。未来的路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带我们。在一次次历练中,我们慢慢学会了调整心态,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

(2)高度紧张,高度戒备,导致言语失态有失礼仪和风度。如“成功在于过程”方一位男选手:“这次辩论赛要说服大家,肯定就要在于过程中,总不能就一句‘成功在于结果’就了事,糊弄一下大家就算了,那你们干脆就不用参赛了,贴一张标语得了。”其实该选手反应不差,但说到后来对对方进行攻击就不对了。他他“辩论”变成“争论”了。也有事风度。

三、辩论的评判标准。

一开始学生会下意识的担心:这个事,道理好像不容易说得清啊,而且我对它的理解也就这么多啊,短时间内好像我的认识也不会突飞猛进啊,我们怎么才能赢呢?这时候需要教师的介入。方法:(1)对比阅读:材料:《演讲与辩论》中六篇辩论、郑国民论文《道尔顿制教育在中国实验的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从行文和内容的角度比较两者区别。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得出结论:辩论比赛不同于撰写学术论文,它不需要作者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辩论是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比赛活动,对优胜的评判不是从辩论观点的是非曲直来定夺,而主要是以语言的逻辑和修辞、论辩的风度和智慧等方面为标准。换言之,对辩论的评判是从语文角度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角度进行的。(2)揣摩教材上的辩论文稿,从语文和能力的角度找出可供学习的方法。参见本

文本第一部分“四该主题的知识更新、拓展等”。此处不赘。

四、辩而不论,缺乏实质的交锋。

通过出其不意的定义绕过对手的攻击,但整场辩论因为双方的定义不同而没有实质的交锋点,也许几句关于定义的辩论和调侃能令观众捧腹大笑,但从某个角度讲双方只是在各说各的命题而非在讨论同一个命题。辩论的本质在于论,在于真正的思想交锋,一味地诡辩毫无意义。这个问题一般有高低两个层次。

(1)低层次的不交锋,表现为自说自话各干各的不理对方隔空打拳,典型话语是“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但我方不同意这种观点”。至于为何不同意,则完全没有说明,只是把自己先前所准备的关于这个话题的材料读一遍,缺乏就同一个具体对象的分析。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没有捷径,它取决于辩手的本身素质和能力。针对某一次的辩论,教师可以做的是帮助他事先多做准备,尤其是准备对方的思路,以期在赛场上能稍稍接榫。

(2)高层次的不交锋,表现为炫技。过于追求辩的技巧而忽略对于思想的交锋和碰撞。辩论不仅是语言的交锋,更是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考验双方的不仅是是反应能力和语言的运用,更是思想相互碰撞而溅起的人类智慧的火花。最终决定辩论成败的不应该只是诡辩和巧辩的术的层面的提高,更应该是对于真理的的探究思想的启发,和智慧的启迪。不仅要辩的精彩,还要辩的有价值,论的有意义。一些出色的辩手在场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对手拖入陷阱,或时不时说出雄辩的语言。然而他们在准备辩题的时候却缺乏对辩题本身自己的思考,只是为了辩而辩,为了胜败而辩,赢得的只是辩论赛的胜利,享受的只是比赛的乐趣,而偏离了辩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更没有捷径。一方面这是社会风气的浮躁、浮华、轻飘所致。这种土壤上要想长出深沉、有真正内涵的大树,难,但更应该做。可以着手处:辩题。辩题要事关当下社会,既不要空对空、轻飘飘地滥情,也不要用伪问题来故作高深,这个方面可以学学民国时期各省的国文高考题,当然法国高考题就太高了。与社会实际紧密挂钩的辩题,不仅可以锻炼辩手说辩的能力,更可以促使其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认识。这样的辩题不至于使学生泛滥到伪抒情和诡辩的小道,其现实性是两岸,把思考规定在往深广度挖掘的正道上。这样的辩题有价值、有意义、值得一辩,能真正提高辩论者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辩得有技巧,论得有深度,走出只辩不论,只重形式而轻本质的误区。

五、参加辩论赛的定位和心理状态。

过分关注输赢,而非辩论本身。辩论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营造一种气势,就采取极端化的策略,硬说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夸大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样辩论就流于辞气浮露、品位低俗,格调喧嚣。辩论应该是在一个很文明的环境下进行,双方以获得思想上的交锋融合、自我提升为目的的,输赢只是身外之物。这点有难度,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