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及储量计算方法_以潜山油气储量计算为例
油气储量计算

4 探明储量: 继发觉井后,经评价钻探阶段后计算出旳可靠 旳工业储量 。
n已开发探明储量 n未开发探明储量
开发方案是否实施
表7-1 各级地质储量旳勘探程度
级别
探明储量
类别 已开发探明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
地震
补作必要旳 地震工作
1.按产能大小
2.按储量丰度
3.按地质储量
4.按埋藏深度
<
体积为:Ahφ。
3.地下油
气体积AhφSoi
4.油气地面体积 与质量
AhφSoi/Boi
油层平均旳原始含油饱和度Soi,油层孔隙
空间体积Ahφ 之乘积:AhφSoi
石油旳地下体积与地面体积之比,称原 油体积系数。原油旳体积系数一般都不小 于1,高者常达以上
地下油气体积 AhφSoi 除以原油旳原始体 积系数Boi,得到油气旳地面体积N,为:
油层
干层
(三)油层有效孔隙度(取2位小数)
1.岩心分析孔隙度
(覆压校正)地层孔隙度
2.测井解释孔隙度 (1)声波测井孔隙度 (2)密度测井孔隙度
t tma t f tma
b ma f ma
(四)原始含油饱和度(取2位小数)
1.岩心测定 条件:油基泥浆取心、密闭取心 2.测井解释 3.毛管压力曲线计算 室内平均毛管压力曲线换算为油藏毛管压力曲线
油层段
已完毕 预探井 ,间断 取心。
第二节 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
一、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旳思绪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旳基本思绪,是将整个油藏看成一种有统一 压力系统和彼此连通旳容器,在此基础上首先拟定含工业储量旳油、 气层旳体积,然后逐次计算油层孔隙空间体积和油气旳地下体积,最 终将油气旳地下体积折算成地面体积或质量。
气藏储量计算方法

精选ppt
2
(2)未开发探明储量(简称2类,相当其它矿种B级) 已完成评价钻探,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所计算的储量。它是编制开发
在评价勘探或详探和以后的开发阶段中,井点越来越多,完全能够绘制出气藏 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 (有时绘制有效厚度与孔隙度乘积)、含气饱和度、压力和温 度等值线图,此时借助求积仪和各类等值线图,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
平均有效厚度
n
hiAi
h
i1 n
Ai
i1
精选ppt
(6-2)
6
有效孔隙度
n
iAi
i1 n Ai i1
3、网格离散化方法
(1)手工离散
为了方便计算,将各类等值线图进行等网格划分,见图6—1,然后再把各等值线
数用手工法离散到网格的各个结点上。气藏容积法储量便是各个离散面积上容积
储量的总和,即
n
G0.01 Aihi iSgi/Bgi i1
(6-7)
式中n为离散点数。
精选ppt
8
离散网络图
(2)计算机自动离散 这种方法是采用曲面回归方式,将井点参数以相应的趋势形成曲面,再由
Z Zi
pTsc
WpBw
pscZT
精选ppt
14
p Z
pi Zi
1
Gp G
1We
1 Wp Bw
Vpi
令 We WpBw 为气藏水侵体积系数
Vpi
中国东部超深超高温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及关键技术——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牛东1潜山油气藏为例

中国东部超深超高温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及关键技术——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牛东1潜山油气藏为例赵贤正;金凤鸣;王权;李勖;康如坤;常建华;袁胜辉【摘要】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于2011年1月钻探发现了超深层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油气藏底部钻达深度6027m尚未见油水界面,温度已达201℃,酸压测试获日产油642.9m3和气56.3×104m3,为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发现的深度最大、温度最高的特高产油气藏.回顾了油气藏初战失利、再战搁浅、重燃希望、重大突破等四个阶段30余年的探索历程.描述了勘探突破中的三项关键技术以及它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精度重磁力勘探为超深潜山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高精度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实现了超深潜山圈闭的准确落实,抗高温深度体积酸压改造为超深超高温潜山油气藏试获高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4【总页数】10页(P1-10)【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潜山油气藏;高温油气藏;深部油气藏;油气勘探;勘探技术;霸县凹陷;渤海湾盆地【作者】赵贤正;金凤鸣;王权;李勖;康如坤;常建华;袁胜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2011年1月13日,冀中坳陷霸县凹陷风险钻探的牛东1井于井深5639m钻遇了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潜山。
钻至6027m完钻后,对5641.5~6027m进行大型深度酸化压裂改造,采用16mm油嘴、63.5mm孔板放喷求产,日产原油642.9m3、天然气56.3×104m3,井底温度201℃,从而发现了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深度最大、温度最高的潜山油气藏。
它的发现,是超深潜山油气成藏地质认识不断深化和勘探工程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这一发现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超深层潜山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一种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量的计算方法

一种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量的计算方法
施英;程汉列;王连山;杨磊;张珑;张卫国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16(030)004
【摘要】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凝析油在地层及井筒内析出,井口产气量、产油量与井底产气量、产油量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储量计算存在困难.通过经验公式拟舍得到露点压力,当地层压力大于露点压力时,将井口产油折成气,按单相气求取凝析气储量,再通过气油比折算凝析油储量和干气储量;当地层压力小于露点压力时,地层出现多相流,分别计算干气储量和凝析油储量;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施英;程汉列;王连山;杨磊;张珑;张卫国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中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库尔勒841000;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中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中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库尔勒841000;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15
【相关文献】
1.页岩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储量计算方法
2.海上凝析气井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4.潜山凝析气藏油环判定及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5.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及储量计算方法:以潜山油气储量计算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计算方法评价

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计算方法评价摘要: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奥陶系,油气储量丰富,但对其储量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全正确、可靠的方法,提交的储量是利用传统的容积法,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采出程度较低,储量利用率较低,采收率为13%,是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32.7%的0.4倍,远远低于碎屑岩油藏的采收率,所以容积法计算储量可靠性较低,怎样利用一种较好的方法来能够定时的描述油藏储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认为,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奥陶系缝洞单元油藏储量计算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动态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计算出的储量可信度较高。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储量;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单元1 研究区概况塔河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和库车县境内,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区阿克库勒凸起西部.阿克库勒凸起南部面向塔里木最大的生油坳陷阿满坳陷区,北部倚靠塔北隆起区的最高部位近东西向的沙雅轮台断隆带,早古生代开始发育,晚古生代末期受到压性构造形变形成向南倾伏的大型鼻状凸起.新生代晚期受北部库车坳陷剧烈下降的影响,鼻凸北部降低,从而形成一个大型穹状隆起[1] (图1).图1 塔河油田构造位置图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塔河油田最重要的油气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它既不同于中东地区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也不同于我国东部典型的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更不同于常规孔隙性砂岩油藏。
目前对此类储层的储量预测研究,尚未见到一个成熟有效的方法,仍属于世界性难题,也是油气勘探领域里的前沿性课题。
在开发过程中首先将塔河油田主体开发区块划分为若干个缝洞单元[2],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单元分类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开发区块完善了缝洞单元分类评价方法指标。
并且完成了奥陶系油藏多个缝洞单元中具备资料条件的全部缝洞单元的储量计算和分类评价。
然后确定了容积法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单元地质储量计算的主要方法,物质平衡法作为对容积法计算结果的重要的参考和验证方法。
油气藏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分类
在以上三种类型的计算过程中再次细化为: ✓计算地质储量 ✓计算技术可采储量 ✓计算经济、非经济可采储量
1.已取得孔隙度、渗透率、毛管压力、相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岩心分析资料; 2.取得了流体分析及合格的高压物性分析资料; 3.中型以上油藏进行了确定采收率的岩心分析试验,中型以上气藏宜进行氦气法分析孔隙度; 4.稠油油藏已取得粘温曲线。
1.构造形态及主要断层分布落实清楚,提交了由钻井资料校正的1:10000--1:25000的油气层或储集体顶(底) 面构造图;对于大型气田,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可为1:50000,对于小型断块油藏,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 可为1:5000。 2.已查明储集类型、储层物性、储层厚度、非均质程度;对裂缝-孔洞型储层, 已基本查明裂缝系统; 3.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温度及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及其分布、产能等清楚; 4.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和储量计算参数基本准确; 5.小型以上油田(藏),中型以上气田(藏),已有以开发概念设计为依据的经济评价;其它已进行开发评价。
1.进行了常规的岩心分析及必要的特殊岩心分析; 2.取得了油、气、水性质及高压物性等分析 资料。
1.已基本查明圈闭形态,提交了由钻井资料校正的1:25000-1:50000的 油气层或储集体顶(底)面构造图; 2.已初步了解储层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及厚度变化趋势; 3.综合确定了储量计算参数; 4.已初步确定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并了解了产能。
如何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规范
由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7-2005——《石油天然 气储量计算规范》。
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裂缝预测——以任丘潜山油田为例

片 ( 2 . 以得到 : 1 图 )可 任 1潜 山 雾 迷 山 组 储 层 裂 缝 总 体 来 讲 比较 发 育 ; 向 上 上 部 裂 缝 明 显 好 于 下 部 ; 纵 平 瓯 上 裂 缝 发 育 集 中在 中 部 和 东 南 部 , 南 部 和 中 北 中
井 解 释资料 标定 。 反 演值 小 于 50 以 8 0为 溶 洞 发 育 的 门 槛 值 , 取 目的 层 段 的 低 值 异 常 样 点 的 时 问 与 速 提 度 的 乘 积 作 为 累计 厚 度 . 汁厚 度 越 大 . 洞 性 储 联 累 溶 越 发育 ( 3 。 图 )
21 年第 1 期 00 9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5 5
碳 酸 盐 岩 油 藏 储 层 裂缝 预 测
… 一
以任 丘 潜 I 油 田为 例 J - J
于俊 吉 毛 琼 李 淑 民 顾 雪梅 蔡 建 国 , , , , , 曾 旭 。
(. 国 矿 业 大 学 ( 京 ) 士 后 ;. 北 油 田第 一 采 油 厂 ;. 国 石 油 大 学 ( 京 ) 士 研 究 生 ) 1巾 北 博 2华 3中 北 硕 摘 要 : 文 在 对 任 丘 潜 山 油 藏 测 井 资 料 重新 建 立 双 重 孔 隙 介 质 储 层 裂 缝 参 数 解 释 模 型 的 基 础 上 . 本
失平 面等值 线 图 ( 5 、 井 综合 评 价等 值 线 图 ( 图 )测 图 6 , 地 震 预 测 段 裂 缝 结 果 ( 7 相 比 , 以 得 到 两 )与 图 ) 可 者基 本 吻合 。并与 开发 动态 反 映基本 一致 。
图 2 地 震 预 测 裂 缝 展 布 图
图 3 任 3 井过井 速度反演剖面 7
用成像测井资料描述碳酸盐岩储集层——以车古20潜山为例

中图分类 号 :T 2. 1 E122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料划分储层 , 主要依赖于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高导
0 前 言
随着油 田勘探和开发 的不断深入 , 火成岩、 变
裂缝 和孔洞 的分析。储层被钻开后 , 裂缝、 孔洞等 由于被导 电性泥浆所侵 占, 所以在电阻率成像 图上 主要表现为深色的正弦线 、 不规则星点和 团块 , 这
c Rb I A -
25 3
隙 , 分 为 不 同 的 百 分 比 (0 ,0 ,0 , 可 2% 4% 6%
其中 为裂缝宽度 ; A为 由裂缝造 成的 电导异 常面积 ; 为地层 电阻 率 ( R 一般 选 冲洗 带 电阻 率) R ; 为泥 浆电阻率 ; 、 c b为 与仪器 有关 的常 数。 接近为零 , 、 b A R。 都是标 定到浅侧 向 电阻率 后再利用图像计算的。
增大
异常 电流
8 %) 将孔隙度 频率值 转变为 图像 , 0 , 同样 可方便 地看出孔隙的分布 : 频率越高 , 密度越大 , 对孔隙度
的贡 献也 就越 大 。
辫 龇M 秘 FS M I — / F
仪器电流
1
a ci r e h ̄
钮扣电极
—— — \
/
摊 新 勰
质岩及碳酸盐岩、 砂砾岩等复杂性油气藏被不断发 现。这些油气 藏储层具有岩性 、 孔隙空 间结 构复
杂、 非均 质性 强等 特 点 , 规 测 井技 术 在 这 些 油气 常
种类 型的裂缝称为开启缝。经过成像处理 和信息
拾取后可 以计算出裂缝产状 , 有的还可 以定量计算 出裂缝孔隙度、 裂缝宽度等参数。统计分析后就可 以确定 出裂缝 性储 集层的分布规律 。闭合缝 ( 充 填缝 ) 和诱导缝不具有连通性 , 都是无效缝 。 12 结合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定量计算裂缝参数 . 电阻率成像测井仪 ( F I 主要通过测量仪 如 M) 器的相对电流大小 , 确定地层 电阻率 的相对大 来 小 。当地层 的 电阻率变化 时, 仪器 电流也发 生变 化。如果地层 中发育有 高导的裂缝 ( 中为泥浆 其 或泥质充填 ) 则会产生高导异 常。但是 , , 由于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2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32 No.22007年3月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Mar. 2007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No.2004BA616A02).作者简介:韩剑发(1965-),男,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油气藏评价部署与储量计算工作.E 2mail :hanjf 2tlm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及储量计算方法:以潜山油气储量计算为例韩剑发1,2,梅廉夫1,3,潘文庆2,祁兴中2,沈传波1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3.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油气藏地质建模是储量计算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复杂碳酸盐岩储量计算中油气藏建模、参数求取等具体难点,通过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新技术、新理论的综合运用,创新性地建立了潜山准层状油气藏模式,为计算单元的正确划分、计算方法的适当选择、储量参数的合理取值提供了可靠依据.首次提出并实现了该类油气藏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体油气储量的分别计算,且对含油体积、有效厚度下限、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的求取进行了计算方法创新和软件开发,促成了轮南古隆起复杂碳酸盐岩油气储量的大幅度上升,并为类似油气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关键词: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油气藏建模;储量计算.中图分类号:P618 文章编号:1000-2383(2007)02-0267-06 收稿日期:2006-04-16C omplex C arbonate H ydrocarbon R eservoir Modeling and R eserve C alculating :T aking the B uried C arbonate H ill Oil 2G as Pool R eserve C alculation as an E xampleHAN Jian 2fa 1,2,M EI Lian 2f u 1,3,PAN Wen 2qing 2,Q I Xing 2zhong 2,SH EN Chuan 2bo 11.Facult y of Eart h Resources ,China Uni 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na2.Pet roChi na T ari m Oil f iel d Com pany ,Kola 841000,China3.Key L aboratory of Theory and T echnology of Pet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4,ChinaAbstract :The modeling of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serves.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modeling and parameters acquiring in reserve calculation of carbonate rock ,a model of karstificated weathering crust 2type quasi 2layered reservoir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new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in petroleum geology and geophysics.On the basis of this model ,the calculated units could be correctly divided ,the calculating method could be properly chosen ,and the parameters of reserves could be reasonably selected.The authors proposed and realized a way to calculate the reserves of the vug 2type reservoirs and the fissure 2type reservoirs respectively.Furthermore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 series of parameters such as the oil 2bearing volume ,the lower limit of valid thickness ,porosity and saturation was innov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er software was developed.These innovations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calcu 2lated reserves of the complex oil 2gas pool in carbonate rocks ,and provide an example for the reserve calculation of similar reservoirs.K ey w ords :carbonate rock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 ;hydrocarbon reservoir modeling ;reserves calculation. 1989年轮南1井在奥陶系获得油气突破,直到2001年油气资源量22亿t 的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当量探明储量仅118万t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评价技术和储量计算方法是制约储量增长的关键.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32卷与储集类型简单、油气藏特征清楚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如中东地区巨型礁体油气藏、尤罗勃钦里菲系(震旦系)潜山油气田和华北任丘油田蓟县系—奥陶系巨厚层潜山油气藏不同(柏松章,1996;韩宝平等,1997;洪金秀,2001),轮南古隆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具有储集空间和类型复杂、储集体发育受控因素复杂、流体性质和空间分布复杂、油气聚集成藏过程复杂、油气藏类型、空间形态复杂等特点,是极为少见的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一般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和储量计算所借鉴的方法与碎屑岩的相似,很难客观地评价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规模.油气储量国际化和全球油气勘探的纵深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并形成适合复杂碳酸盐岩储量计算配套方法(徐向华等,2004;张抗,2004).1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1.1 潜山岩溶型储集模型的建立通过普通、铸体、荧光薄片观察,岩心扫描、素描、照相、C T统计分析,钻井漏失、放空统计分析和测试成果解释以及岩心物性分析,轮南复杂碳酸盐岩原生基质孔平均小于1.2%,是无效的;而次生的溶蚀孔洞、洞穴、裂缝等是主要的储集空间(Dierk and John,2002;王一刚等,2002;Ehrenberg,2004).普遍存在的高角度裂缝与其他裂缝在三维空间将各类储集空间网络为一体,组合成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储集体.储集体发育受沉积相、古构造、古地貌、古水流、古岩溶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岩溶和构造作用是储集空间发育的主控因素.根据岩溶和裂缝发育相关地质要素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古构造、古地貌、古水流、岩溶相、均方根振幅、相干分析、阻抗反演等)、新技术测井评价,结合测试产能大小,将轮南奥陶系储集体可分为Ⅰ、Ⅱ、Ⅲ3类:Ⅰ、Ⅱ类储集体发育在台地边缘的台内滩、岩溶古地貌平缓斜坡、古水流滨河部位、表层岩溶带-潜流带上部、低频低阻抗低相干区、潜山面之下150m范围内(Robert,1999;Kusumast uti et al.,2002;Jose et al.,2003;Rick Sarg and J ames,2003).其中,Ⅰ类储集体多为洞穴型,不用酸化压裂就可以获得工业产能,如轮古某井钻揭奥陶系20.5m,初产油730m3/d;Ⅱ类储集体主要是孔洞型与裂缝-孔洞型储集体,酸化、压裂改造后(合理措施)可获得工业产能的储集体,即Ⅰ、Ⅱ类储集体发育区油气富集,为储量计算的主要对象.Ⅲ类储集体多为裂缝型或原生孔隙型,显示井酸压后,能产出一定的油气,但油气产量一般达不到商业产能的标准(井深>4000m,产量低于10t/d);或为干层,视为非有效储集体,不参与储量计算.受风化岩溶和构造作用控制,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集体呈准层状分布在潜山风化壳表层80~150m(70ms)范围内,向深部过渡为致密碳酸盐岩.1.2 流体分布规律研究纵向上流体界面的确定比碎屑岩复杂得多.由于很多井都是未钻遇油水界面且大段裸眼测试井,所以流体界面很难确定,为此提出了计算烃类底界和水顶的概念,分别表示油气的底界和地层水的顶界.单井烃类底界的确定,主要依据录井油气显示,测井电性特征的变化,以及试油、试井、试采等成果,通过静态、动态资料的密切结合来实现,水顶一般在潜山风化壳之下更深处.在单井烃类底界的基础上,通过趋势面分析确定油气藏的计算油底界面.结果表明轮南潜山为烃类底界倾斜,水顶起伏的复杂大型油气聚集区.研究认为受轮南古隆起控制,油气沿潜山风化壳分布(一般在风化面之下80~150m以内),沿岩溶斜坡带富集,且具有西油东气特征,轮南西部溶斜坡带为稠油区,中部溶斜坡带为正常油区,轮南和桑塔木垒带及东部溶斜坡带特别是走滑断裂带附近天然气富集区,这一观点突破了局部构造高点油气富集的地质认识,扩大了勘探领域.1.3 风化壳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模式由于储集体的极强非均质性,成藏期次、油气藏空间的复杂性,圈闭成因法、油气藏形态法不能准确地对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进行描述(王捷,1996).在流体样品全分析、高压物性、分子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刘克奇和金之钧,2004;邹华耀等, 2005),通过构造史、岩溶演化史、成藏史、成藏动力学的攻关研究提出了风化壳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模式(韩剑发等,2006).其特征为:风化壳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具准层状性;盖层具复杂性;底板具相对性;具有充足烃源供给,经历3期成藏;温度压力系统正常;生产动态具有特殊性的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图1).风化壳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突破了传统的油气藏分类范畴,诠释了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地质特征,使早期局限于块状底水、层状边水、不规则“鸡窝”状油气藏的油气勘探向潜山纵深发展,促成了中862 第2期 韩剑发等: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及储量计算方法图1 轮南奥陶系准层状油气藏模式Fig.1New pattern of Ordovician quasi 2layered pool in L unnan uplift ,Tarim basin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和探明.迄今为止,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准层状油气藏,累计油当量控制+探明地质储量共13.11亿t.2 复杂碳酸盐岩储量计算难点2.1 单元划分复杂碳酸盐岩多孔介质中油气饱和程度大相径庭,赋存状态千差万别;且这些储集空间的三维不同组合,更使得同一储集体内流体的饱和度大不相同,既不能以其中某一储集空间为代表,更不能简单的求平均值,故传统意义上的计算单元划分面临挑战(杨通佑等,1998;张文昭,1999;林金成,2003).2.2 孔隙度与饱和度计算由于储集空间繁多,储集类型复杂,特别是存在较大孔洞、洞穴等多孔介质,孔隙度计算难度很大;且由于缝洞发育段难于获得较好的岩心资料,实测岩心孔隙度只是基质孔隙度,不能代表储集体孔隙度,因此,在碎屑岩测井孔隙度计算中较好运用的岩心刻度测井方法不适应复杂碳酸盐岩储集体孔隙度计算.不同介质油气赋存程度差异很大,源自碎屑岩的用油基泥浆密闭取心、压汞资料和阿尔奇公式计算饱和度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必须探求适合复杂碳酸盐岩的饱和度计算方法.2.3 非均质极强碳酸盐岩油气藏含油气面积圈定问题由于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非均质性很强,特别是缝洞体系三维空间的展布随机性大、规律性差,所以预测储集体发育范围或地层岩性圈闭面积,并不一定为有效含油气面积,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含油气面积的圈定难度很大.2.4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含油体积计算问题对于层状或块状油气藏含油气体积空间形态比较规则,计算相对简单;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复杂、空间形态多变,含油气体积计算十分复杂.3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储量计算方法立足于多学科岩溶型潜山储层描述、新技术测井评价、高精度地震预测的储集体地质建模,流体分布规律的动、静态研究,特别是风化壳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模式的建立,以及对复杂碳酸盐岩储量计算主要难点的分析,实现了碳酸盐岩油气藏孔洞型和裂缝型部分储量的分别计算、储量关键参数求取等方面的技术创新.3.1 孔洞和裂缝型储集体油气储量的计算根据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整体含油,以及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和储集体发育的特点,提出并实现了根据储集体系划分油气储量计算单元,并对每一个计算单元分别计算孔洞和裂缝型储集体的石油地质储量的做法.其中,孔洞型储集体储量包括有效基质空隙与洞穴内的原油储量;裂缝型储集体储量包括计算单元内所有裂缝的原油储量.3.2 含油面积圈定含油面积的确定立足于储集体和流体的描述与评价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正确油气藏模型.以储集体综合评价中的Ⅰ、Ⅱ类区为主,充分考虑流体分布特征,特别是Ⅰ、Ⅱ类区内油井试油产量962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32卷高低、试采产能大小.同时,根据开发动态资料计算类比,自油井外推1.5倍开发井距确定.如轮南古隆起某井区为开阔台地台内滩亚相沉积,处在大型岩溶斜坡相对平坦部位,特别有利于岩溶发育和良好储集空间的形成、演化与保存,成藏条件十分优越,这与实钻结果相吻合;该区储集体综合评价以Ⅰ、Ⅱ类区为主,且以Ⅰ类区占有绝对优势,自油井外推1.5倍开发井距圈定的面积是可靠的,得到美国D &M 公司的认可.图2 轮古奥陶系孔隙度解释岩石物理体积模型Fig.2Petrophysical volume model by prosity inter 2pretation in Ordovcian of L ungu3.3 孔隙度计算(1)孔隙度模型选取.根据碳酸盐岩本身的特点,在综合研究基础上优选体积模型实现测井孔隙度计算(图2);又因为声波测井对本区奥陶系产层高角度裂缝地质响应较差,所以运用中子-密度测井交会法确定总孔隙度;利用双侧向资料评价裂缝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和孔洞孔隙度(包括基质孔隙度与洞穴孔隙度)构成总孔隙度.最后,岩心物性分析数据对测井解释成果进行检验(赵良孝和补勇,1994;胡允栋和关涛,1998).(2)总孔隙度计算.由于岩样分析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仅代表部分基质物性,所以难以用岩样分析物性数据刻度测井,最后选用中子-密度求取储层总有效孔隙度.(3)裂缝孔隙度计算.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是裂缝及地层的综合响应,用常规曲线很难区分出诱导缝和天然构造裂缝,而利用成像资料(FM I 、EM I 、STAR2等)可以根据裂缝的形态特征很好的将诱导缝和天然构造裂缝区分开,因此采用常规资料和成像资料结合,用成像资料首先判断裂缝的类型和产状,再用常规测井曲线计算裂缝宽度和裂缝孔隙度.利用双侧向测井资料求取裂缝孔隙度、张开度、判别裂缝的状态,再用岩心观察、扫描得到的数据相互印证.(4)孔洞孔隙度计算.孔洞孔隙度包括基质孔隙度、溶蚀孔洞(溶蚀孔和洞穴)孔隙度.因此,孔洞孔隙度为总有效孔隙度与裂缝孔隙度之差.(5)体积加权法油藏孔隙度计算.据单井有效孔隙度数据,通过面积、厚度加权分别得到表层岩溶带孔洞、裂缝型储集体有效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渗流-潜流带孔洞、裂缝型储集体有效孔隙度;裂缝孔隙度.3.4 改进的多重介质饱和度计算方法创建了一套能较好计算碳酸盐岩储集体束缚水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方法:(1)饱和度参数确定.a 、b 、m 、n 的确定:根据岩电试验,通过对地层因素(F )与孔隙度(φ),电阻增大率(I )与含水饱和度(S w )相关关系的分析,确定阿尔奇公式计算饱和度的关键参数.如轮南古隆起某井区确定a =1.82,b =1.23,m =1.44,n =2.28.R w 的确定:R w 的确定则以实际取得的地层水分析资料,油气藏温度数据为依据,查图版确定.如轮南古隆起某井区实际取得的地层水分析资料中,Cl -为(11.75×104)×10-6,结合地层温度128℃查图版后确定R w 为0.014Ω・m.(2)裂缝饱和度计算.法国石油研究院通过测定岩石壁水膜厚度、裂缝宽度实验,得到裂缝宽度与对应饱和度数据,并推导出裂缝孔隙含水饱和度(S wf ):S wf =3×B w /(2×△D ),(1)式中:B w .裂缝壁水膜厚度,μm ;△D .裂缝宽度,μm 通过对裂缝宽度的岩心观察统计,以及电阻率成像资料(FM I 或EM I )定量计算,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油气藏裂缝宽度基本上都大于5μm.因此,裂缝饱和度值取90%.(3)孔洞饱和度计算.孔洞型储集体内流体的原始赋存状态应有4种:束缚水、自由水、可动烃和不可动烃,分别用符号S wir 、S wf 、S hf 、S hr 表示4种饱和度,并且满足以下关系式:S wir +S wf +S hf +S hr =1.(2)为了尽可能求准束缚水饱和度,在考虑不可动烃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创建了一套能较好计算碳酸盐岩储集体束缚水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方法,通过所建11个方程,可求得储集体的4种饱和度.(4)孔隙-裂缝型储层的流体饱和度模型.孔隙-裂缝型储集体为一种双重介质模型,简单的阿尔奇公式不能满足其饱和度的求取.据这种双重介质内流体特有的赋存状态,在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14个相关的饱和度方程,即可准确72 第2期 韩剑发等: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建模及储量计算方法图3 核磁分析孔隙度与束缚水饱和度关系Fig.3Relationship chart between prosity and bound water saturation by NMR analying评价碳酸盐岩储集体孔隙和裂缝的饱和度.(5)油藏饱和度.根据单井饱和度数据,通过体积加权即可得到油气藏不同类型储集体的饱和度.3.5 有效厚度下限针对流体赋存条件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多孔介质储集体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除了常规方法外,创新性地应用了核磁测井资料,取得了理想效果.核磁共振实验表明随着核磁孔隙度的增加,轮南48井T 2弛豫时间曲线上大孔径的波峰增大,小孔径的波峰逐渐减小,即可动流体饱和度在逐渐增加,束缚流体饱和度在减小.同时,相对渗透率理论及实验表明随着含水饱和度的降低,油气的相对渗透率将逐渐增加.当地层含油气饱和度大于50%,油气的相对渗透率开始大幅度增加,并远大于水相渗透率,故将50%作为油气饱和度下限.通过核磁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相关分析(图3),轮南48井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孔隙度是1.7396%.因此,将轮南48井的有效孔隙度下限确定为1.8%.根据岩心核磁共振与相对渗透率法、试油法、类比法综合确定油气藏物性与饱和度下限.如轮南古隆起某井区最后确定有效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下限分别为2.2%、0.06%,饱和度下限50%.3.6 网格化积分法计算含油体积根据所确定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通过计算机即可求得单井有效厚度;据单井有效厚度数据,通过趋势面分析,分别编制油气藏孔洞、裂缝型储集体有效厚度分布平面图.同时,在油井控制范围内,通过网格化处理分别获得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平面图.根据所确定的油气藏顶面、计算油(或气)底,在网格化处理的基础上完成有效储集体体积、含油体积计算,进而得到油气藏储量.轮南古隆起某井区有关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S 0平均= κS 0(x ,y )×H (x ,y )×Φ(x ,y )×k (x ,y )d x d y κH (x ,y )×Φ(x ,y )×k (x ,y )d x d y,(3)油藏总体积为:V 总=κH (x ,y )k (x ,y )d x d y ,(4)(3)、(4)式中,k (x ,y )为储集体净毛比平面变化图,H (x ,y )为油层有效厚度平面变化图.油藏有效孔隙总体积为:V Φ=κΦ(x ,y )×H (x ,y )×k (x ,y )d x d y ,(5)(5)式中,Φ(x ,y )为厚度加权孔隙度平面变化图.油藏纯油的体积为:V =κS 0(x ,y )×Φ(x ,y )×H (x ,y )×k (x ,y )d x d y ,(6)(6)式中,S 0(x ,y )为含油饱和度平面变化图.体积加权平均孔隙度:Φ平均=V Φ/V 总.(7)利用EarthVision 软件,通过网格化积分法分别求取孔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有效体积;并通过面积加权得到油藏内孔洞、裂缝型储集体的平均有效厚度.4 结语建立了复杂碳酸盐岩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模式,丰富了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石油地质理论,有效指导了轮南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基于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模式的储量计算方法创新,实现了轮南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1.36亿t 探明储量计算,并为塔里木盆地塔中、英买力等古隆起碳酸盐岩油气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储集体预测、新技术测井储集体评价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获得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认识和进行储量计算方法创新的关键.R eferencesBo ,S.Z.,1996.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burial hillOilfield.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Beijing (in Chi 2172nese).Dierk,P.G.B.,John,J.G.R.,2002.Facies architecture of an Early J urassic carbonate platform slope(J bel Bou Da2 har,High Atlas,Morocco).J ournal of S edimentary Research,72:462-475.Ehrenberg,S.N.,2004.Factors controlling porosity in Up2 per Carboniferous2Lower Permian carbonate strata of the Barents sea.A A PG B ulletin,88(11):1653-1676. Han,B.P.,Chen,S.Z.,Feng,Q.Y.,1997.Study on struc2 ture of pore and fissure of carbonate reservoir of burial hill in Renqiu oilfield.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 Technology.College of M ineral Resource and Envi ronment S ciences,26(2):46-5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Han,J.F.,Pan,W.Q.,2003.The proved reserve report of well x area,in L unnan uplift,Tarim basin.Petro China Tarim Oilfield,Xinjiang(in Chinese).Han,J.F.,Wang,Z.M.,Pan,W.Q.,et al.,2006.Petroleum controlling theory of L unnan paleohigh and its buried hill pool exploration technology,Tarim basin.Pet 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33(4):448-45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Han,J.F.,Zhou,Y.,2000.The proved reserve report of Hade4oilfield,Tarim basin.PetroChina Tarim Oil2 field,Xinjiang(in Chinese).Hong,J.X.,2001.The geography&geology of Middle East.Forei gn Oil f iel d Engi neering,17(9):73-7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Hu,Y.D.,Guan,T.,1998.The influence of errors in volu2 metric parameters on OIP/GIP estimation.Pet 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5(6):70-73(in Chi2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Jose,L.M.,Ruth,B.,J ean2Claude,J.,2003.3D visualiza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L eading Ed ge,22:18-25. Kusumastuti,A.,Van,P.R.,Warren,J.K.,2002.Seismic sequence analysis and reservoir potential of drowned Miocene carbonate platforms in the Madura Strait,East J ava,Indonesia.A A PG B ulletin,86(2):213-232. Lin,J.C.,2003.Three critical problems for rightly under2 standing the6P classification of petroleum reserves.China O f f shore Oil and Gas(Geolog y),17(6): 365-36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Liu,K.Q.,Jin,Z.J.,2004.Ordovician petroleum accumula2 tion system in low uplift of Tarim basin.Earth S ci2 ence—J 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29(4):489-49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Rick Sarg,J.F.,James,S.S.,2003.Integrated seismic analy2sis of carbonate reservoirs:From the f ramework to the volume attributes.L eading Ed ge,22:640-645. Robert,G.L.,1999.Paleocave carbonate reservoirs:Origins, burial2depth modifications,spatial complexity,and res2 ervoir implications.A A PG B ulletin,83(11): 1795-1834.Wang,J.,1996.Technologies of reservoir description.Petro2 leum Industry Press,Beijing(in Chinese).Wang,Y.G.,Liu,H.Y.,Wen,Y.C.,et al.,2002.Distribu2 tion law,exploration method and prospect prediction of the oolitic beach reservoirs in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northeast Sichuan basin.N atural Gas I ndust ry,22 (Suppl.):14-1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u,X.H.,Zhou,Q.F.,Zhang,L.,2004.Oil and gas re2 serv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arim basin.Oil&Gas Geology,25(3):300-31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2 stract).Yang,J.H.,1996.The structure description and reservoir prediction in Yangtake oil field,Tarim basin.Petro Chi2 na Tarim Oilfield,Xinjiang(in Chinese).Yang,T.Y.,Fan,S.J.,Chen,Y.Q.,et al.,1998.The meth2 ods of oil&gas reserve calculation.Petroleum Industry Press,Beijing(in Chinese).Zhang,K.,2004.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giant gas fields in the world in the recent ten years.N atural Gas Industry,24(6):127-13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ang,W.Z.,1999.Oil&gas reserve management.Petrole2 um Industry Press,Beijing(in Chinese).Zhao,L.X.,Bu,Y.,1994.The technology of carbonate res2 ervoir oil well estimate.Petroleum Industry Press,Bei2 jing(in Chinese).Z ou,H.Y.,Hao,F.,Zhang,B.Q.,et al.,2005.Fluid2 conduit f ramework and its control on petroleum accu2 mulation in the J unggar basin.Earth Science—J 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30(5):609-61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附中文参考文献柏松章,1996.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韩宝平,陈锁忠,冯启言,1997.任丘油田古潜山储集孔隙特征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6(2):46-51.韩剑发,王招明,潘文庆,等,2006.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石油勘探与开发,33(4): 448-453.(下转278页)93:Contributions to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evolution,migr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rocks.Torquay, England,4-7.Zeng,J.H.,Jin,Z.J.,2000.Physical simulation for seconda2 ry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Petroleum Industry Press,Beijing,207-210(in Chinese). Zeng,J.H.,Zhang,S.W.,Qiu,N.S.,et al.,2002.Degree of oil gas charged in lens2shaped sand body in Jiyang de2 pression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Earth S ci2 ence—J 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27(6):729-73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ang,L.Y.,Jiang,Y.L.,Liu,H.,et al.,2003.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rock and oil accumulation in Dongying sag.Pet 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30(3): 61-6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附中文参考文献陈冬霞,庞雄奇,邱楠生,等,2004.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9(4):483-488.陈章明,张云峰,韩有信,1998.凸镜状砂体聚油模拟实验及其机理分析.石油实验地质,20(2):166-170.高永进,邱桂强,陈冬霞,等,2004.牛庄洼陷岩性油藏含油气性及主控因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5(3):284-287.姜振学,陈冬霞,苗胜,等,2003a.济阳坳陷透镜状砂岩成藏模拟实验.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4(3):223-227.姜振学,陈冬霞,邱桂强,等,2003b.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透镜状砂体成藏主控因素.石油勘探与开发,30(3): 44-47.庞雄奇,陈冬霞,李丕龙,等,2004.隐蔽油气藏资源潜力预测方法探讨与初步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5(4): 370-376.曾溅辉,金之钧,2000.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物理模拟.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7-210.曾溅辉,张善文,邱楠生,等,2002.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其主控因素.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7(6):729-732.张林晔,蒋有录,刘华,等,2003.东营凹陷油源分析.石油勘探与开发,30(3):61-64.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上接272页)韩剑发,潘文庆,2003.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某井区奥陶系新增石油探明储量报告.新疆: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韩剑发,周勇,2000.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探明储量报告.新疆: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洪金秀,2001.中东地区地理、地质概述.国外油田工程,17(9):73-75.胡允栋,关涛,1998.储量参数误差对储量精度的影响.石油勘探与开发,25(6):70-73.林金成,2003.正确理解油气储量6P分类的3个关键问题.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7(6):365-369.刘克奇,金之钧,2004.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9(4): 489-494.王捷,1996.油气藏描述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王一刚,刘划一,文应初,等,2002.川东北飞仙关组鲡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天然气工业,22(增刊):14-18.徐向华,周庆凡,张玲,2004.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5(3):300-313.杨金华,1996.塔里木盆地羊塔克油气田构造描述与储层横向预测.新疆: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杨通佑,范尚炯,陈元千,等,1998.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张抗,2004.世界巨型气田近十年的变化分析.天然气工业, 24(6):127-130.张文昭,1999.石油天然气储量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赵良孝,补勇,1994.碳酸盐岩储层油井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邹华耀,郝芳,张柏桥,等,2005.准噶尔盆地流体输导格架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0(5):60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