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识别

合集下载

裂缝测井识别

裂缝测井识别

所谓裂缝识别,主要包含四个含义,即裂缝的真实性、裂缝的有效性、裂缝填充物的性质(即含油气性)、裂缝产状的计算。

裂缝综合分类如下:⎪⎪⎪⎪⎪⎪⎩⎪⎪⎪⎪⎪⎪⎨⎧⎪⎩⎪⎨⎧⎪⎪⎪⎩⎪⎪⎪⎨⎧⎪⎪⎪⎩⎪⎪⎪⎨⎧︒<︒<<︒︒<<︒︒>应力释放缝钻井液与地应力压裂缝钻具诱导缝诱导缝网状裂缝)水平缝()低角度缝()斜交缝()高角度缝(低阻(低密度)缝高阻(高密度)缝天然裂缝裂缝5305753075αααα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

由于其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所以,其测量结果反映了井壁附近的地层情况,对裂缝的发育情况十分敏感。

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2、双侧向测井从宏观上看,深、浅侧向,尤其是深侧向能反映出井眼周围较大范围内地层总的电性变化,由于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往往出现深、浅侧向值的大小不同,表现为电阻率的“差异”。

影响双侧向差异性质及大小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裂缝发育程度、裂缝角度、流体性质因素的影响。

(1) 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经验表明,裂缝越发育的地方,双侧向的正差异一般也越大。

(2) 裂缝角度的影响高角度、垂直裂缝的双侧向为正差异。

斜交缝的双侧向不明显。

低角度缝、水平缝的双侧向为低阻尖峰。

(3) 流体性质的影响在淡水钻井液作用下,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油气时,侵入带的电阻率低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双侧向出现正差异。

如果地层中油裂缝发育,钻井液滤液沿着较大的裂缝侵入较深,但微缝中的油气缺少被驱替;离开井筒越远,地层中的油气呗驱替越少,从而一般仍出现双侧向的正差异。

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水时双侧向差异减小。

(4) 地应力集中的影响在地应力集中段,岩石变致密,地层电阻率急剧上升,高达上万欧姆米,大大超过一般致密层的电阻率。

在钻井过程中,地应力通过井眼释放,造成该井段井壁沿最小主应力方向定向坍塌,使浅侧向值显著降低,从而出现深、浅侧向的正差异。

裂缝的识别[指南]

裂缝的识别[指南]

裂缝的识别裂缝是指岩石的断裂,即岩石中因失去岩石内聚力而发生的各种破裂或断裂面,但岩石通常是那些两个未表现出相对移动的断裂面。

其成因归纳为:(1)形成褶皱和断层的构造作用;(2)通过岩层弱面形成的反差作用;(3)页岩和泥质砂岩由于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4)火成岩在温度变化时的收缩。

从FMI图像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裂缝的类型:(1)高角度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0~15度;(2)低角度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70~90度;(3)斜交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15~70度。

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我们可以从FMI图像上观察出网状缝,弥合缝和一些小断层。

第一节地层真假裂缝的识别方法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FMI上,与裂缝相似的地质事件有许多,但它们与裂缝有本质的区别。

一、层界面与裂缝前者常常表现为一组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的高电导率异常,且异常宽度窄而均匀;但裂缝由于总是与构造运动和溶蚀相伴生,因而高电导率异常一般既不平行,又不规则。

二、缝合线与裂缝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结果,因而一般平行于层界面,但两侧有近垂直的细微的高电导率异常,通常它们不具有渗透性。

裂缝主要受构造运动压溶作用的影响,因此与缝合线的形状不一样,并且与裂缝也不相关。

三、断层面与裂缝断层面处总是有地层的错动,使裂缝易于鉴别。

四、泥质条带与裂缝泥质条带的高电导率异常一般平行于层面且较规则,仅当构造运动强烈而发生柔性变形才出现剧烈弯曲,但宽窄变化仍不会很大;而裂缝则不然,其中总常有溶蚀孔洞串在一起,使电导率异常宽窄变化较大。

五、黄铁矿条带与裂缝黄铁矿条带成像测井特征与泥质条带的特征混相似,但其密度明显增大,可作为鉴别特征。

总之,如图3—1所示,除断层面以外,其他地质现象基本平行于层理面,而裂缝的产状各异。

无论怎样弯曲变形,相似的这些地质现象的导电截面的宽度却相对稳定,相反裂缝的宽度通常因岩溶与充填作用变化较大。

第二节地层中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的鉴别方法要鉴别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就须搞清诱导缝产生的机理和相应的特征。

裂缝识别算法

裂缝识别算法

裂缝识别算法裂缝识别算法是指一种用于自动检测和识别照片、视频、地图等数据中出现的裂缝的算法。

这种算法可以帮助工程师、科学家、地质学家以及城市规划者找到并解决可能影响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裂缝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图像处理技术和算法,将图片中的区域进行分割、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等步骤,最终得出标记裂缝的结果。

其中,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对于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裂缝识别算法:1. 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算法。

对于裂缝识别,CNN可以通过对输入图片进行卷积、池化操作,提取出图像的特征,然后使用全连接层进行裂缝的分类。

2. 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在裂缝识别中,SVM可以通过训练使用特征向量,将输入数据集分为裂缝和非裂缝两类,得出一个分类器。

使用该分类器可以对新的数据进行判断。

3. 区域生长法区域生长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区域增长的分类算法,可以自动地将图像分成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区域。

对于裂缝识别来说,可以将图像中的某些区域(破裂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对比,并使用区域生长法来划分出破裂区域。

4. 模板匹配法模板匹配法是一种基于相似性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侦测具有特定模式或形状的目标。

在裂缝识别中,模板匹配法就是将一个特定的模板与图像中的不同区域进行比较,当目标裂缝区域与模板匹配时,就可以识别出该裂缝。

总的来说,裂缝识别算法对于人们提高结构和城市规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有帮助。

自动化的裂缝检测技术将帮助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识别各种类型的结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社会和个人的安全。

测井裂缝识别方法有哪些

测井裂缝识别方法有哪些

测井裂缝识别方法有哪些
1.测井曲线解释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测井曲线进行解释,识别地层中的裂缝。

常用的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曲线、电阻率曲线、声波时差曲线等。

裂缝通常表现为曲线的异常变化或交叉现象。

2.测井参数综合解释法:利用测井曲线的多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地层中的裂缝特征。

例如,根据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

3.滤波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滤波处理,突出裂缝的响应特征。

常用的滤波方法包括互相关滤波、小波分析等。

滤波后的曲线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裂缝的位置和分布。

4.井壁气体法:通过测量井壁气体的分布情况,判断裂缝的存在。

在存在裂缝的地层中,井壁气体的含量通常较高。

5.矿物光谱法:利用测井数据中的光谱信息,分析地层中矿物的组成和含量,识别出含裂缝的地层。

裂缝通常与一些特定矿物的组合相对应。

6.岩芯分析法:通过对岩芯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和组成分析,获得裂缝的存在证据。

岩芯中的裂缝通常表现为破碎和破裂现象。

7.地震数据解释法:通过对地震数据的解释,识别出地层中的裂缝特征。

地震数据常包括地震剖面和地震速度模型。

裂缝通常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

8.数学模型法: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地下裂缝的性质和分布。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断裂力学模型、流体渗流模型等。

总结起来,测井裂缝识别方法包括测井曲线解释法、测井参数综合解释法、滤波法、井壁气体法、矿物光谱法、岩芯分析法、地震数据解释法和数学模型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裂缝识别。

房屋地面裂缝识别规范

房屋地面裂缝识别规范

房屋地面裂缝识别规范房屋地面裂缝识别规范1. 引言房屋地面裂缝的存在可能代表着结构问题或建筑物老化的迹象。

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地面裂缝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维护的需要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套地面裂缝识别规范是必要的,以便质量监管部门、房主和维护人员能够准确判断裂缝的严重程度和修复措施。

2. 地面裂缝的分类与评估2.1 依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可以将地面裂缝分为细裂缝、中裂缝和大裂缝。

细裂缝一般宽度小于0.1毫米,中裂缝宽度在0.1毫米到1毫米之间,大裂缝宽度超过1毫米。

2.2 依据裂缝的形态和发展特点,可以将地面裂缝分为沉降裂缝、活动裂缝和扩展裂缝。

沉降裂缝是由于建筑物基础沉降引起的,活动裂缝则是因为地震或土壤活动引起的,扩展裂缝则是建筑物结构的收缩导致的。

2.3 在评估裂缝时,必须考虑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形态、扩展速度以及周围环境和土壤类型等因素,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2.4 根据裂缝的评估结果,可以确定相应的维修措施和改善方法。

3. 地面裂缝识别规范3.1 规范应覆盖地面裂缝的形成原因、分类方法、测量工具、评估标准和维修要求等方面。

3.2 规范应基于国家标准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和经验总结,具备权威性和实用性。

3.3 规范中应清晰明确地列出地面裂缝的各类特征,包括宽度、深度、长度、形态、扩展速度等,以便使用者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裂缝。

3.4 规范中应包含不同类型裂缝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并介绍其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3.5 规范应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和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维修措施和改善方法,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4. 观点和理解地面裂缝的识别和评估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维护的重要一环。

制定房屋地面裂缝识别规范,能够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参考,使各方能够准确识别裂缝,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维修和改善措施。

借助地面裂缝识别规范,能够降低建筑物结构失稳和维修成本,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与回顾地面裂缝的识别评估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和维护的重要环节。

5.五裂缝识别

5.五裂缝识别

图5 剪切力分布图
图6 二元变形网格图
图7 铜锣峡构造长兴组岩石破坏接近程度等值线图
岩地层的破坏接近程度值的相对大小,可将研 究区划分为不同的岩石破坏区或裂缝发育区。 1)在断层和断层附近地区,其破坏接近程度值很 高,属地层破碎区。 2)在铜锣峡主构造区,其破坏接近程度值大于 1.248,岩石破坏程度比较高,属破裂发育区。 3)在铜锣峡构造西北边平缓带及东南边部分高陡 地带, 破坏接近程度值在1.142~1.248之间,为破 裂临界发育区。 4)在东南边部分高陡地带, 破坏接近程度值在 0.99~1.142之间,为欠发育区。 5)小于0.99为破裂不发育区。
2
F
W W x y
2 2
W G 1 y

2
W W 1 y x
2
W xy
2
W W 1 y x W W 1 y x
g ( x, h ) 1 Z ( x) Z ( x h)2 2
根据样品点计算的变差函数叫做实验变差函教, 其计算公式为:
1 N (h) Z ( xi ) Z ( xi h)2 r (h) 2 N (h) i 1
i
式中:xi—为第个观测点的坐标; Z(i)、Z(xi+h)—分别为xi及xi+h两点处的 观测值; h—为两观测点间的距离; N(h)—为相距h数据对数目; r(h)—为实验变差函数的值。
前处理主要有作图、识别分析域、约束条件设定、 荷载条件的设定、网格生成、材料参数的设定等功 能,作图窗口用于定义分析对象的形状、材料范围、 挖掘断面等几何信息。识别分析域的功能用于区分 不同材料(地层),并指定各区域材料。约束条件 设定是设定所选择边界约束,载荷条件的设定用于 设定所选择边界或点的载荷。网格生成根据所设定 的网格分割数自动生成有限元计算网格。材料参数 设定通过填写参数设定对话框来完成材料参数的设 定。通过前处理,得到有限元分析所需要的所有数 据后,便可进行分析计算。

岩心裂缝分类识别方法

岩心裂缝分类识别方法

岩心裂缝分类识别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岩心裂缝分类识别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直接拿眼睛看,看着岩心上面的那些裂缝,试图根据裂缝的宽窄、长短来分类识别。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不行啊,太不靠谱了。

同一块岩心,稍微换个角度看,感觉裂缝的宽窄长短就不一样了,而且光凭肉眼看,很多微小的裂缝根本没法准确判断特征。

后来我想,能不能用尺子量呢?我就拿着尺子去量裂缝的长度和宽度。

我先量了某条裂缝的长度,从这头到那头,仔仔细细量完,再去量宽度。

可是这工作量太大了,而且有一些弯弯扭扭的裂缝,尺子量起来特别费劲。

比如说有那种呈锯齿状的裂缝,这尺子根本就没法准确量出它的宽度,而且这个过程特别慢,效率极低。

我这才意识到,纯粹用这种手工测量的方式是很愚蠢的。

我也试过拍照之后在电脑上用图像识别软件来处理。

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方便很多。

先把岩心各个面都拍得清清楚楚的,然后导入到软件里。

但一开始我发现软件根本就识别不好裂缝,经常把岩心表面的一些纹路当成裂缝,还把真正的小裂缝给忽略掉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没有调整好。

我又重新调整了拍摄的方法,让照片的分辨率更高、对比度更合适。

然后再把处理好的照片放到软件里,这一次软件识别就比之前准确多了,但是还是有些问题。

对于裂缝的分类,我想到根据裂缝的走向来分。

比如说有些裂缝是横着的,有些是竖着的,还有些是斜着的。

我尝试在岩心表面画一些坐标,来确定裂缝走向。

开始画坐标的时候也没经验,坐标画得乱七八糟的,导致最后统计裂缝走向的数据都是错的。

后来我就用一种很规则的方格坐标纸,把岩心放在坐标纸上进行对比标记,这样出来的数据就比较准确了。

目前我还在继续探索更好的方法。

我觉得如果能有一种专门针对岩心裂缝的三维扫描设备就好了。

能够直接把岩心内部和表面的裂缝都扫描成三维数据,这样从不同的方向都能准确地分析裂缝的形态和特征,那么分类识别就会更加精准。

但是我不确定这种设备是不是真的存在或者性价比高不高。

裂缝识别

裂缝识别
坚硬脆性岩石具有较多裂缝。 坚硬脆性岩石具有较多裂缝。 粒度、 成分、 围压和孔隙度对岩石强度有直接影响。 粒度 、 成分 、 围压和孔隙度对岩石强度有直接影响 。 通过实验室研 究岩性与围压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究岩性与围压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 探讨油藏覆盖层厚度与储集层 裂缝发育的关系,有助于研究油藏裂缝发育的特征。 裂缝发育的关系,有助于研究油藏裂缝发育的特征。
裂缝成因、力学性质、充填物等裂缝特征一般分成两大类八小类: 裂缝成因、力学性质、充填物等裂缝特征一般分成两大类八小类: 构造裂缝,包括方解石全充填的张性裂缝、 (1)构造裂缝,包括方解石全充填的张性裂缝、方解石半充填的张性 裂缝、泥质充填的压扭裂缝、末充填的微细裂缝、构造缝合线; 裂缝、泥质充填的压扭裂缝、末充填的微细裂缝、构造缝合线; 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收缩网状微裂缝、成岩缝合线、风化裂缝。 (2)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收缩网状微裂缝、成岩缝合线、风化裂缝。
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
1.SP(致密性的石灰岩、白云岩)明显异常。 . (致密性的石灰岩、白云岩)明显异常。 2. CAL(( 井径曲线 ) 在裂缝发育带 , 有明显扩径现 . ((井径曲线 (( 井径曲线) 在裂缝发育带, 象。椭圆井眼,定向扩径。 椭圆井眼,定向扩径。 3.电阻率曲线R: .电阻率曲线 : (1)微侧向测井 ) 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贴井壁,对裂缝反映灵敏。 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贴井壁,对裂缝反映灵敏。 明显的微侧向低阻异常。 明显的微侧向低阻异常。
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将裂缝分类可划分为三类: 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将裂缝分类可划分为三类: 几何学分类,基于裂缝尺度、产状、形态、密度、 (1)几何学分类,基于裂缝尺度、产状、形态、密度、开度以及可测 量性。 量性。 地质分类,基于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地层岩性、地层厚度、 (2)地质分类,基于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地层岩性、地层厚度、地 质环境。 质环境。 成因分类,基于实验室的挤压、扩张、拉张试验所形成的剪裂缝、 (3)成因分类,基于实验室的挤压、扩张、拉张试验所形成的剪裂缝、 扩张裂缝、拉张裂缝。 扩张裂缝、拉张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缝识别与评价
裂缝性储层的岩石力学研究 裂缝识别与评价 裂缝型储层 高角度 低角度 网状 裂缝—孔隙型储层 裂缝 孔隙型储层 裂缝—洞穴型储层 裂缝 洞穴型储层
裂缝性储层的岩石力学研究
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
岩石破裂归因于各种地质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 岩石破裂归因于各种地质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 构造因素与非构造因素。 构造因素与非构造因素。 (1)形成褶皱和断层时的地壳变形; 形成褶皱和断层时的地壳变形; (2)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局部构造差异应力; 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局部构造差异应力; (3)由于失水引起页岩和泥质砂岩岩石体积收缩; 由于失水引起页岩和泥质砂岩岩石体积收缩;
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将裂缝分类可划分为三类: 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将裂缝分类可划分为三类: 几何学分类,基于裂缝尺度、产状、形态、密度、 (1)几何学分类,基于裂缝尺度、产状、形态、密度、开度以及可测 量性。 量性。 地质分类,基于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地层岩性、地层厚度、 (2)地质分类,基于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地层岩性、地层厚度、地 质环境。 质环境。 成因分类,基于实验室的挤压、扩张、拉张试验所形成的剪裂缝、 (3)成因分类,基于实验室的挤压、扩张、拉张试验所形成的剪裂缝、 扩张裂缝、拉张裂缝。 扩张裂缝、拉张裂缝。
1)裂缝几何参数的统计 参数统计, 参数统计,掌握其变化的范围及其分布特征 通常采用频率直方图的形式。 通常采用频率直方图的形式。 2)裂缝几何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2.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 裂缝密度:说明岩石破裂的程度。 裂缝密度:说明岩石破裂的程度。 体积裂缝密度:体积裂缝密度指裂缝总表面积与基质总体积的比值; 体积裂缝密度:体积裂缝密度指裂缝总表面积与基质总体积的比值; 面积裂缝密度:裂缝累计长度与流动横截面上基质总面积的比值; 面积裂缝密度:裂缝累计长度与流动横截面上基质总面积的比值; 线性裂缝密度:指与一直线相交的裂缝数目对该直线的长度的比值, 线性裂缝密度:指与一直线相交的裂缝数目对该直线的长度的比值,也 叫裂缝率、裂缝频率或线性裂缝率。 叫裂缝率、裂缝频率或线性裂缝率。 裂缝孔隙度:裂缝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裂缝孔隙度:裂缝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火成岩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收缩等。 (4)火成岩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收缩等。 裂缝成因涉及到综合地质学和岩石力学
1.构造成因与岩石力学研究 凡与构造运动有关系的裂缝,属于构造成因裂缝。 凡与构造运动有关系的裂缝,属于构造成因裂缝。 构造裂缝的几何性质反映破裂时的局部应力状态, 构造裂缝的几何性质反映破裂时的局部应力状态, 在整体上表现出与区域上有一致的方向性和规律性。 在整体上表现出与区域上有一致的方向性和规律性。 岩石的破裂特征与围岩的关系取决于:破裂的形式、 岩石的破裂特征与围岩的关系取决于 : 破裂的形式 、 裂缝的产状等与 何形态分类 破裂性质分类 Stearns、Friedman、Nelson将裂缝具体分为成因分类和地质分类 将裂缝具体分为成因分类和地质分类。 Stearns、Friedman、Nelson将裂缝具体分为成因分类和地质分类。 成因分类分为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 成因分类分为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 地质分类分为构造裂缝、 区域裂缝、 收缩裂缝、 与表面有关裂缝。 地质分类分为构造裂缝 、 区域裂缝 、 收缩裂缝 、 与表面有关裂缝 。 他们三人的裂缝分类方法,构成了裂缝分类的基础。 他们三人的裂缝分类方法,构成了裂缝分类的基础。 范高尔夫一拉特根据裂缝的外貌和形态、 尺度和开度以及可测量 范高尔夫一拉特根据裂缝的外貌和形态 、 性归纳成描述准则的分类 依据构造变形、 应力状态、 描述准则的分类; 性归纳成 描述准则的分类 ; 依据构造变形 、 应力状态 、 地层岩 性和厚度归纳成地质准则的分类 地质准则的分类。 性和厚度归纳成 地质准则的分类 。 概括起来他将裂缝划分成两 类: 基于描述准则的分类; (1)基于描述准则的分类; 基于地质准则的分类。 (2)基于地质准则的分类。
5.裂缝渗透率 : 只与裂缝宽度有关 , 假定裂宽为 : . 裂缝渗透率:只与裂缝宽度有关,假定裂宽为: 与裂宽ε ε,Kf 与裂宽ε平方成正比 6.裂缝性岩石渗透率K .裂缝性岩石渗透率 K=Kf+Kb
裂缝识别与评价
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 二、真假裂缝的识别 三、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识别 四、裂缝的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 五、测井资料探测裂缝的综合分析及实例 六、裂缝储层的综合评价 七、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
坚硬脆性岩石具有较多裂缝。 坚硬脆性岩石具有较多裂缝。 粒度、 成分、 围压和孔隙度对岩石强度有直接影响。 粒度 、 成分 、 围压和孔隙度对岩石强度有直接影响 。 通过实验室研 究岩性与围压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究岩性与围压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 探讨油藏覆盖层厚度与储集层 裂缝发育的关系,有助于研究油藏裂缝发育的特征。 裂缝发育的关系,有助于研究油藏裂缝发育的特征。
2.非构造成因
一般不规则,没有方向上的一致性。 一般不规则,没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形成这类裂缝的原 因有以下六种: 因有以下六种: 脱水作用、 脱水作用、 沉积载荷作用、 沉积载荷作用、 风化剥蚀作用、 风化剥蚀作用、 温度梯度作用(受热岩石在冷却过程中发生收缩而形成, 温度梯度作用 (受热岩石在冷却过程中发生收缩而形成, 对油气起重要作用的是火成岩中的体积收缩缝) 对油气起重要作用的是火成岩中的体积收缩缝)、 矿物的相变作用(沉积岩中的碳酸盐岩和粘土组成的矿 矿物的相变作用( 物相变引起的体积减小而形成。 物相变引起的体积减小而形成。 水力破裂
储集层构造裂缝的产生原因主要为: 储集层构造裂缝的产生原因主要为: (1)脆性岩(主要指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指裂缝形成时期) (1)脆性岩(主要指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指裂缝形成时期)性 脆性岩 质和几何形态与埋深相关; 质和几何形态与埋深相关; (2)构造裂缝性质和产状与岩石原有结构相关,即岩石的粒度和 (2)构造裂缝性质和产状与岩石原有结构相关, 构造裂缝性质和产状与岩石原有结构相关 致密程度相关。 致密程度相关。 (3)构造裂缝与岩石中原有的微裂痕迹线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的 (3)构造裂缝与岩石中原有的微裂痕迹线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的 夹角密切相关,即后者决定了构造裂缝性质和产状。 夹角密切相关,即后者决定了构造裂缝性质和产状。
计算方法 基于理想模型的裂缝孔隙度和裂缝密度的估算(T (T. 1) 基于理想模型的裂缝孔隙度和裂缝密度的估算 (T . D . 范高 尔夫—拉特 1989) 拉特, 尔夫 拉特,1989) 2)基于岩心模型的裂缝孔隙度和裂缝密度计算 并假设:(1)计算段内岩心柱铅直; 并假设: 计算段内岩心柱铅直; 岩心柱内裂缝面为一平面; (2)岩心柱内裂缝面为一平面; 裂缝宽度可测, (3) 裂缝宽度可测 , 宽度不可测的隐含裂缝不在计算 范围内。 范围内。 裂缝孔隙度的表达式为: 裂缝孔隙度的表达式为: φf=∑SiWi/Vt 裂缝体积密度的表达式为: 裂缝体积密度的表达式为: Dvf≈∑Si/Vi 裂缝线密度观测统计的计算式为: 裂缝线密度观测统计的计算式为:Dlf=N/H Si——单一裂缝表面积,可由裂缝参数通过计算获得; 单一裂缝表面积, 式中 Si 单一裂缝表面积 可由裂缝参数通过计算获得; Wi——岩心观测的裂缝宽度; 岩心观测的裂缝宽度; Wi 岩心观测的裂缝宽度 Vt——计算单元内的岩心柱体积,其值等于πD2H/4; 计算单元内的岩心柱体积, Vt 计算单元内的岩心柱体积 其值等于πD 计算单元内的岩心长度, H——计算单元内的岩心长度,通常为0.5m; 计算单元内的岩心长度 通常为0 岩心单元内观测到的裂缝总数; N——岩心单元内观测到的裂缝总数; 岩心单元内观测到的裂缝总数
双侧向测井电阻率曲线 双侧向的探测深度、探测范围大, 双侧向的探测深度 、 探测范围大 , 反映较大范围内的地层特 征。总体致密层段比裂缝发育层段的电阻率高。 总体致密层段比裂缝发育层段的电阻率高。 由于深、浅侧向探测范围比微侧差异较大, 由于深 、 浅侧向探测范围比微侧差异较大 , 深浅电阻率的数 值之间有差异,差异分为“正差异” 负差异” 值之间有差异 , 差异分为“ 正差异” 和“ 负差异 ” , 差异 性质和大小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受裂缝发育程度, 裂 性质和大小的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是受裂缝发育程度, 缝角度,流体性质因素的影响。 缝角度,流体性质因素的影响。 裂缝发育程度:裂缝越发育的地方, 裂缝发育程度 : 裂缝越发育的地方 , 双侧向的正差异一般越 大。 裂缝角度:高角度、 裂缝角度:高角度、垂直缝的双侧向差异明显 斜交缝的双侧向不明显 低角度缝、水平缝的双侧向为低阻尖峰。 低角度缝、水平缝的双侧向为低阻尖峰。
裂缝成因、力学性质、充填物等裂缝特征一般分成两大类八小类: 裂缝成因、力学性质、充填物等裂缝特征一般分成两大类八小类: 构造裂缝,包括方解石全充填的张性裂缝、 (1)构造裂缝,包括方解石全充填的张性裂缝、方解石半充填的张性 裂缝、泥质充填的压扭裂缝、末充填的微细裂缝、构造缝合线; 裂缝、泥质充填的压扭裂缝、末充填的微细裂缝、构造缝合线; 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收缩网状微裂缝、成岩缝合线、风化裂缝。 (2)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收缩网状微裂缝、成岩缝合线、风化裂缝。
三、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
1.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 裂缝几何参数:裂缝长度、宽度(即张开度)、倾 裂缝几何参数:裂缝长度、宽度(即张开度) 角和方位) 从岩心裂缝观测研究裂缝的发育特征, 角和方位),从岩心裂缝观测研究裂缝的发育特征, 包括两项基本工作内容: 包括两项基本工作内容: (1)直接统计裂缝的几何参数; 直接统计裂缝的几何参数; (2)研究裂缝几何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裂缝几何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
1.SP(致密性的石灰岩、白云岩)明显异常。 . (致密性的石灰岩、白云岩)明显异常。 2. CAL(( 井径曲线 ) 在裂缝发育带 , 有明显扩径现 . ((井径曲线 (( 井径曲线) 在裂缝发育带, 象。椭圆井眼,定向扩径。 椭圆井眼,定向扩径。 3.电阻率曲线R: .电阻率曲线 : (1)微侧向测井 ) 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贴井壁,对裂缝反映灵敏。 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贴井壁,对裂缝反映灵敏。 明显的微侧向低阻异常。 明显的微侧向低阻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