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下游11种杂草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合集下载

岷江下游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铅镉锌的输入源格局

岷江下游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铅镉锌的输入源格局
乎 和其他 两种污染 源一致 。 综上可 以看 出, 气 候条 件和农业 生产行 为对农 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来 源及 其贡献有着重要 的影响 。 因此 , 在农 田生态系统重金属 污染的管理 中应对气候状 况和农 业生产行为可能 引起 的重金属 污染 加以监测 , 进而促进农产 品的清 洁安全生产 。 关键词 : 农 田系统 ; 重金属污染 ; 大气沉降 ; 施肥 ; 灌溉
中图 分 类 号 : X 5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2 0 4 3 ( 2 0 1 3 ) 0 9 — 1 8 1 4 — 0 7 d o t : 1 0 . 1 1 6 5 4 / j a e s . 2 0 1 3 . 0 9 . 0 1 6
s o u r c e s i n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o f t h i s a r e a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s u l t s . we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i n p u t l f u x e s o f t h r e e me t a l s f r o m a i r we t
r e a c h e s ( Wu t o n g q i a o s e c t i o n ) o f Mi n j i a n g R i v e r . I n o r d e r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i n p u t p a t t e r n o f t h e s e t h r e e h e a v y m e t a l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o u r c e s i n

4种草类植物对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4种草类植物对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4种草类植物对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李庚飞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13(030)002
【摘要】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其附近4种杂草[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裸菀(Gymnaster piccolii)和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Cu、Cd和Zn等重金属含量,以便确定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植物种类.结果表明,4种杂草根际土壤中3种重金属均处于污染状态;4种杂草对Zn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中以裸菀的富集能力最强,其富集系数高达3.71,转移系数为1.20;鹅绒藤对Cd的富集能力为4种植物中最高.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分别为1.89和0.31;4种杂草对Cu的富集能力均较低.
【总页数】5页(P185-189)
【作者】李庚飞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省多河流湿地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51;X171.5
【相关文献】
1.滕州矿区土壤与玉米籽粒重金属富集特征 [J], 刘书江;王敏;高宗军;秦鹏一;代杰瑞
2.浙江省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 [J], 李思亮;杨斌;陈燕;罗健;章海啸;裘知;孔令为;王睿;倪吾钟
3.4种鸢尾属植物对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修复潜力 [J], 原海燕;黄苏珍;郭智
4.海南昌化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优势植物富集特征 [J], 陆彬斌;孟柱;赵志忠;袁建平
5.赣南钨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植物富集特征 [J], 刘足根;杨国华;杨帆;刘雷;方红亚;黄精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草本植物中重金属富集、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我国草本植物中重金属富集、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第21卷第1期内蒙古草业Vol121,No11 2009年3月Inner Mo ng olia Prataculture M ar1,2009文章编号:1009)1866(2009)01)0043)05我国草本植物中重金属富集、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赵磊,罗于洋*(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摘要:介绍了我国在草本植物中筛选重金属富集、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植物筛选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超富集植物;筛选中图分类号:S81215文献标识码:A1前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开发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大大加快,如何控制和减轻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一方面将对作物生产、农产品的品质和地下水开采等产生重大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的特点。

这使其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阻止其不断加剧的态势。

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治理大致有客土法、石灰改良法、化学淋洗法等112。

这些方法在污染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上往往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如加入土壤改良剂的沉淀法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降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但同时却会导致某些土壤营养元素的沉淀,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而难以耕作;淋洗法在淋洗重金属元素的同时会造成营养元素的淋失;客土法虽效果较好,但费用昂贵,只适用于小面积的土地,无法在大面积工程中使用。

而超富集植物的发现和利用,为土壤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

由于它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双重经济效益等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122,并广泛应用于土壤、水体、污泥的修复处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指通过种植对土壤重金属元素有特殊富集能力的植物,收获植物地上部将土壤中超量重金属去除以达到清洁污染土壤的目的。

污染农田水苋菜等野生植物镉富集能力和修复潜力调查

污染农田水苋菜等野生植物镉富集能力和修复潜力调查

杨金山,罗小三,张欣悦,等.污染农田水苋菜等野生植物镉富集能力和修复潜力调查[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42(8):1739-1747.YANG J S,LUO X S,ZHANG X Y,et al.Investigation of Cd enrichment capacity and 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wild plants including Ammannia baccifera L.in Cd-contaminated farmland soil[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3,42(8):1739-1747.污染农田水苋菜等野生植物镉富集能力和修复潜力调查杨金山1,罗小三1*,张欣悦1,陈志怀1,童欣1,李平1,刘欣1,姜海波2,邱丹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系,南京210044;2.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南京210036)Investigation of Cd enrichment capacity and 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wild plants including Ammannia baccifera L.in Cd-contaminated farmland soilYANG Jinshan 1,LUO Xiaosan 1*,ZHANG Xinyue 1,CHEN Zhihuai 1,TONG Xin 1,LI Ping 1,LIU Xin 1,JIANG Haibo 2,QIU Dan 2(1.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Jiangsu Farmland Quality an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ion,Nanjing 210036,China )Abstract :To find plant resources to highly accumulate heavy metal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wild plants in cadmium (Cd )-contaminated farmland soil of Jiangsu Province,analyzed Cd concentrations in the rhizospheric soil andaboveground biomass of 19plants via paired sampling and compared Cd accumulations in five plant organs (roots,stems,leaves,flowers,and frui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d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1.72mg·kg −1to 16.5mg·kg −1in the soil and from 1.20mg·kg −1to 43.2mg·kg −1i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of Cd (BCF Cd ),a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stably indicating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accumulate heavy metals from soil,exceeded unity for eleven plants,while the root-to-aboveground transport factor of Cd (TF Cd )exceeded unity for eight plants.Both BCF Cd and TF Cd exceeded unity for six plants,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vy metal收稿日期:2022-11-08录用日期:2023-01-16作者简介:杨金山(1997—),男,云南临沧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污染修复研究。

5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对比研究

5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对比研究

5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对比研究高海荣;陈秀丽;赵爱娟;穆兵【期刊名称】《环境保护科学》【年(卷),期】2016(042)004【摘要】为了探求不同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的差异,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淮河支流东风渠水体及水体中常见的5种沉水植物:菹草、黑藻、龙须眼子菜、穗花狐尾藻及小茨藻进行了铅(Pb)、镉(Cd)、锌(Zn)、铜(Cu)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5种沉水植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水体重金属背景值,对重金属Cu、Pb、Cd、Zn的富集系数为58~1515,对Zn富集最强,最大富集量达到242.42 mg/kg,富集系数为1515。

不同的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优势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沉水植物来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时,须依据不同的污染元素来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

【总页数】5页(P101-105)【作者】高海荣;陈秀丽;赵爱娟;穆兵【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8【相关文献】1.广西刁江流域不同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产生的环境修复作用 [J], 陈国梁;林清2.三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净化能力研究 [J], 周佳栋; 李伟东; 马丹丹; 刘敏; 洪小慧; 傅嘉辉; 蒋璐蔓; 吕丹丹; 方佳琪; 曹勇3.苋菜和蕹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 [J], 杨德毅; 吾建祥; 刁银军4.海南某尾矿区植物对重金属As、Hg的富集能力 [J], 周文龙5.沉水植物菹草在低温条件下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和富集 [J], 沈佳;纪桂琴;许文;周兴龙;石福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境内几条重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现状

四川境内几条重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现状

1引言在水环境中,沉积物是多种重金属的储存库,同时也作为潜在污染源对水体水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四川地区水系众多,年降雨量丰富,加之矿产资源总量极为丰富,大量江河沿岸的重金属矿渣、矿石污染的土壤和泥沙通过地表径流作用流入水体中,最终在沉积物中不断累积,这些重金属的累积含量往往代表了水体的污染程度。

随着环境的变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地释放到上覆水中,从而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

本文主要对四川地区的几大主要水系(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部分地区的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主要水系中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现状2.1金沙江金沙江从亚寒带高原区流经气候多变的横断山区,注入温暖湿润的四川盆地,全长3364km ,流域面积达47.32×104km 2,是四川省内最重要的流域之一,也是长江上游中最重要的干流之一。

赵祖军[1]利摘要:重金属元素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毒性的一类污染物,其具有难以降解和较高的生物毒性等特点。

沉积物是水体中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场所,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水体污染的状况。

通过对四川境内几大重要的水系流域的重金属累积现状进行总结,并对重金属可能的主要来源途径进行分析,发现在四川几大重要流域中Pb ,Cd ,Hg ,Cu 4种重金属元素是潜在的重要污染物,其主要通过矿山开采等途径进入到水体中,从而引起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累积,相关的结果可以为不同流域的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污染物;四川Abstract :H eavy metal elements are a kind of pollutants with high toxicity in nature.It is difficult to degrade andhas high biological toxicity.Sediment is the main enrichment site of heavy metals in water.The content of heavymetals in sediments reflects the pollution of effluent to a certain extent.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v-eral important river basins in Sichuan Province is summarized and the possible main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are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four heavy metal elements ,Pb ,Cd ,Hg and Cu ,are potential important pollutants in several important watersheds of Sichuan Province.The main source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is through mining and other ways to enter the water body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Relevant sum-mary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mediation schemes for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water-sediment of different basins.Key words :heavy metal ;sediment ;contamination ;Sichuan Province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21(2019)07-0052-03收稿日期:2019-03-28;修订日期:2019-07-10。

三种田间杂草的镉、铅富集特征研究

三种田间杂草的镉、铅富集特征研究
复技术 ,即利用 土 壤 中某些 微生 物对 重 金属具 有 吸 收 、沉 淀 、氧化 还 原等作 用 和生命 力强 等特 点 。虽然 杂 草
与农 田作 物在 一 起 生 长 时 ,会 与 农 作 物 争夺 阳光 、
水 分 、养 分和肥 料 ,但 其较 强 的吸 收能力 可 能有利 于杂草 对重 金属 的富集 。 同时某 些杂 草 可能对 重金 属 有较 强耐 性 、转 移 的能力 。 因此 ,杂草 可 以成 为
境 ,生 长迅 速 ,繁殖 能力 强 ,以及 在 生长 条件 改善 情 况下 生 物量 急剧 提高 的能 力 ,可 以弥补 现有 修复 植 物 的某 些 缺点 和 不足 ,而 且杂 草植 物具 有某 些栽 培性 状 ,在 修 复 时 间 有 益 于管 理 。 因此 总体 来 看 ,
性 ;③植物修复技术 ,机理是植物吸收、转化 、降 解 和合 成 。植物 修 复一般 分 为植 物提 取 、植物 挥发 和植物 固定 ¨ 。 J
收 稿 日期 : 0 0—0 2 1 4—1 7 基 金 项 目 :西 南 林 学 院 大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基 金 资 助 。
超 富集植 物 的 丰富 资源 。又 由于 杂草 具有 耐不 良环
金 属含量 ;另外 还有 耐性 特征 ,指 自然 生 长在 污染 状态 下 的植 物与 空 白对照 相 比 ,植 物地 上部 生物 量 没有 明显 下 降 ;最 后 就是 富集 系数 特征 ,指植物 地
有 害物 质 或 其 分 解 产 物 在 土 壤 中逐 渐 积 累 ,通 过 “ 土壤一 植 物一人 体 ” 或 “ 壤一 水 一人 体 ” 间 接 土 被 人 吸收 ,达 到 危 害 人 体 健 康 的 程 度 ¨ 。 重 金 属 污 染是 土壤 污染 的一 种 ,指 由于人 类 活动 使重 金属 在 土壤 中 的累积 量 明显高 于 土壤环 境 背景值 ,致使

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土壤农化㊀2019年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18-12-11㊀㊀基金项目:成都市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2130106)作者简介:王科(1990-)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农艺师ꎬ研究方向:土壤农产品检测与农业技术推广ꎮE-mail:1173704119@qq.comꎮ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王㊀科ꎬ张㊀成ꎬ杨㊀勋ꎬ卿秋静ꎬ杨永波ꎬ何玉亭ꎬ孙㊀娟(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ꎬ四川成都610041)摘㊀要:为了解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情况ꎬ在该区域采集60个水稻土耕层样品ꎬ分析了土壤中Cd㊁Pb㊁Cr㊁Cu㊁As㊁Hg的含量ꎬ以川西水稻土重金属背景值为评价标准ꎬ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ꎬ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Cd㊁Pb㊁Cr㊁Cu㊁As㊁Hg平均含量分别为0.282㊁28.70㊁86.39㊁35.88㊁9.57㊁0.100mg/kgꎬ除Hg外ꎬ其他5种重金属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ꎬ积累程度Cd>As>Cu>Pb>CrꎬCd累积最为明显ꎬ为背景值的1.74倍ꎮ研究区域水稻土Pb㊁Cr㊁Cu元素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ꎬ有相互伴随的复合污染现象ꎬCd㊁Pb元素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ꎬ有伴随关系ꎮ研究区域水稻土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ꎬ生态安全水平较高ꎬ但有5.00%样点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等级ꎬ需要提高警惕ꎬ防范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ꎮCd是研究区域水稻土潜在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ꎬ贡献率为49.14%ꎬ其次为Hgꎬ贡献率为23.34%ꎮ因此ꎬ在成都市岷江流域进行农业生产时ꎬ需防范农产品Cd和Hg污染ꎮ关键词:岷江ꎻ水稻土ꎻ重金属ꎻ生态风险㊀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ꎬ也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ꎮ近几十年来ꎬ随着工矿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ꎬ城市的扩张ꎬ交通运输的发展ꎬ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㊁化肥㊁地膜等的不合理使用ꎬ导致成都平原农业土壤不同程度的受到重金属污染ꎬ土壤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1-2]ꎮ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复杂ꎬ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ꎬ这使得重金属污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3]ꎮ岷江作为成都市最重要的水资源ꎬ其流域内分布着大量农田ꎮ因此ꎬ调查和评价岷江流域内农田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与生态风险ꎬ能为该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样品采集2017年8~9月ꎬ本着均一性㊁代表性和突出重点的原则ꎬ在成都市内岷江流域选定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采样ꎮ共采集水稻土样品60件ꎬ其中都江堰市20件ꎬ崇州市20件ꎬ新津县20件ꎮ采用梅花点法采样ꎬ采样深度为0~20cmꎮ1.2㊀样品的处理与测定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12)»进行样品的制备ꎬ具体检测项目及方法见表1ꎮ表1㊀检测项目与方法测定项目测定方法Cd㊁Pb㊁Cr㊁Cu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㊁Hg原子荧光光谱法1.3㊀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4]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ꎬ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估ꎮ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单个污染物的影响ꎬ还反映了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ꎬ并定量划分潜在生态危害程度ꎬ是国内外定量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的有效办法之一ꎮ其评价公式如下:Cif=Ci/Cin㊀Eir=Tir∗Cif㊀RI=ðEir式中:Cfi为单项重金属污染指数ꎬCi为重金属i的实测浓度ꎬCni为背景参考值ꎬ本研究采用川西水稻土背景值为标准(表2)ꎻEri为第i种重金属环境风险指数ꎬTri为重金属i毒性响应系数ꎬ在本次研究中ꎬ这6种土壤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参照Ha ̄kanson研究结果设定(表2)ꎬ它主要反映重金属毒性水平和环境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程度ꎻRI为多元素环境风险综合指数ꎮ表3为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系数指标分级标准ꎮ8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2期㊀土壤农化表2㊀重金属参考值(Cni)和毒性系数元素CdPbCrCuAsHg川西水稻土背景值0.16223.3070.7028.906.620.161Tri305251040表3㊀EirꎬRI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指数类型所处范围污染程度指数类型所处范围污染程度Eri㊀<40轻微生态危害RI<150轻微生态危害40ɤEri<80中等生态危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ɤRI<300中等生态危害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80ɤEri<160强生态危害300ɤRI<600强生态危害160ɤEri<320很强生态危害RIȡ600很强生态危害Eriȡ320极强生态危害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统计特征研究区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见表4ꎬ采用川西水稻土背值进行累积分析ꎮ由表4可知ꎬ各重金属的含量范围分别为:Cd0.099~0.530mg/kgꎬPb7.40~50.40mg/kgꎬCr59.00~142.10mg/kgꎬAs3.37~23.16mg/kgꎬHg0.014~0.491mg/kgꎬ平均值分别为0.282㊁28.70㊁86.39㊁35.88㊁9.57㊁0.100mg/kgꎮ与川西水稻土背景值(表2)相比ꎬ除Hg外ꎬ其余5种重金属平均值均超过土壤背景值ꎬCd㊁Pb㊁Cr㊁Cu㊁As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1.74㊁1.23㊁1.22㊁1.24㊁1.45倍ꎬ样本超背景值比例分别为90.00%㊁70.00%㊁76.67%㊁80.00%㊁88.33%ꎬ表明这5种重金属元素在研究区域水稻土上都有一定积累ꎬ积累程度为:Cd>As>Cu>Pb>Crꎬ这与杨刚等[1]和秦鱼生等[5]的研究结果类似ꎮ变异系数可反映元素在研究区域中的分布和污染程度差异ꎮ由表4可知ꎬ6种重金属变异系数Hg>Pb>As>Cd>Cr>Cuꎬ其中Hg的变异系数达到86.00%ꎬ这说明研究区域水稻土中Hg的分布及不均匀ꎬ局部样点存在明显外源污染输入的情况ꎬ这可能与含汞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或其他含Hg化学物质的施用有关ꎮPb㊁As㊁Cd的变异系数介于30%~45%间ꎬ表明污染程度相似ꎬ这可能与化肥农药的施用及灌溉等因素有关ꎮCr㊁Cu变异系数较小且十分接近ꎬ表明这2种元素空间分布较均匀ꎬ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ꎮ表4㊀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统计特征元素平均值(mg/kg)最小值(mg/kg)最大值(mg/kg)标准偏差(mg/kg)变异系数%Cd0.2820.0990.5300.08831.18Pb28.707.4050.4011.8241.19Cr86.3959.00142.1017.4220.16Cu35.8825.0058.827.0519.64As9.573.3723.163.5837.40Hg0.1000.0140.4910.08686.002.2㊀水稻土重金属间相关性分析比较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相关性ꎬ可以推测重金属的来源是否相同ꎮ一般情况下ꎬ如果元素间显著相关ꎬ说明它们来自同一来源可能性较大ꎬ这一来源既有可能是地球化学的天然来源ꎬ也有可能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复合污染所致[6]ꎮPe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5)ꎬPb-Cr-Cu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ꎬ表明Pb㊁Cr㊁Cu来源相似ꎬ存在相互伴随的复合污染现象ꎻCd-Pb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ꎬ是伴随关系ꎻAs与Hg与其它元素均不相关ꎬ说明As与Hg的来源比较独特ꎮ2.3㊀水稻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2.3.1㊀水稻土重金属单项生态危害评价㊀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㊁背景值及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有关ꎮ由表6可知ꎬ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范围分别为:Cd18.38~98.19ꎬPb1.59~10.82ꎬCr3.48~121.93ꎬCu4.33~10.18ꎬAs5.10~34.99ꎬHg3.48~121.93ꎮ各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Cd>Hg>As>Cu>Pb>CrꎬCd的生态风险系数最高ꎬ且分别有68.33%和3.33%的样本达到中等和强生态危害等级ꎮHg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小于40ꎬ但有10.00%和3.33%的样本达到中等和强生态危害等级ꎮCd和Hg对研究区域水稻土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49.14%和23.34%ꎬ表明Cd是造成研究区域内水稻土潜在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ꎬ其次为Hgꎬ这92土壤农化㊀2019年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5㊀土壤重金属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元素CdPbCrCuAsHgCd1㊀㊀㊀㊀㊀Pb0.307∗1Cr-0.0950.397∗∗1Cu0.1180.258∗0.402∗∗1As-0.2510.2150.0840.1251Hg-0.036-0.0750.0160.1710.0201注:∗为0.05水平上的显著相关ꎬ∗∗为0.01水平上的极显著相关与秦鱼生等[5]的研究相似ꎮAs㊁Cu㊁Pb㊁Cr这4种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都小于40ꎬ且全部样点均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ꎬ对区域水稻土潜在生态风险贡献较小ꎮ表6㊀土壤重金属单项生态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统计元素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样点分布比例(%)Eri㊀<4040ɤEri<8080ɤEri<160160ɤEri<320Eriȡ320Cd52.2618.3898.1928.3468.333.330.000.00Pb6.161.5910.820.000.000.000.000.00Cr2.441.674.020.000.000.000.000.00Cu6.214.3310.180.000.000.000.000.00As14.455.1034.990.000.000.000.000.00Hg24.823.48121.9386.6710.003.330.000.002.3.2㊀水稻土重金属综合潜在生风险评价㊀研究区域6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范围在57.56~207.31ꎬ平均值为106.34ꎬ区域整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ꎮ从样点分布比例来看ꎬ95.00%的样点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ꎬ仅有5.00%的样点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等级ꎮ表7㊀区域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统计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样点分布比例(%)RI<150150ɤRI<300300ɤRI<600RIȡ600RI106.3457.56207.3195.005.000.000.003㊀结论3.1㊀研究区域水稻土重金属的含量范围分别为:Cd0.099~0.530mg/kgꎬPb7.40~50.40mg/kgꎬCr59.00~142.10mg/kgꎬAs3.37~23.16mg/kgꎬHg0.014~0.491mg/kgꎬ其中Cd㊁Pb㊁Cr㊁Cu和As平均含量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ꎬ表现出重金属累积状态ꎬ积累程度Cd>As>Cu>Pb>CrꎬCd累积最为明显ꎬ为背景值的1.74倍ꎬ而Hg未产生明显积累ꎮ3.2㊀研究区域水稻土6种重金属变异系数Hg>Pb>As>Cd>Cr>Cuꎬ其中Hg的变异系数达到86.00%ꎬPb㊁As㊁Cd的变异系数介于30%~45%间ꎬCr㊁Cu变异系数均在20%左右ꎬ变异较小ꎮ3.3㊀研究区水稻土Pe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b-Cr-Cu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ꎬ有相互伴随的复合污染现象ꎻCd-Pb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ꎬ有伴随关系ꎻAs与Hg与其它元素均不相关ꎬ说明As与Hg的来源较为独特ꎮ3.4㊀整体来说ꎬ研究区域整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ꎬ生态安全水平较高㊀㊀但有5.00%样点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等级ꎬ需要提高警惕ꎬ防范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ꎮCd是研究区域水稻土潜在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ꎬ贡献率为49.14%ꎬ其次为Hgꎬ贡献率为23.34%ꎮ参考文献:[1]杨刚ꎬ李燕ꎬ巫林ꎬ等.成都平原表层水稻土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分析[J].环境化学ꎬ2014ꎬ33(2):269-275.[2]王英英ꎬ钱蜀ꎬ邓星亮.成都平原西部农业土壤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ꎬ2012ꎬ34(5):11-18. [3]张小敏ꎬ张秀英ꎬ钟太洋ꎬ等.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ꎬ2014ꎬ35(2):692-703. [4]HakansonL.Anecologicalriskindexforaquaticpollutioncontrol.Asedimentologicalapproach[J].WaterResearchꎬ1980ꎬ14(8):975-1001.[5]秦鱼生ꎬ喻华ꎬ冯文强ꎬ等.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ꎬ2013ꎬ33(19):6335-6344.[6]GalleyFAꎬLloydOL.Grassandsurfacesoilsasmonitorsofatmos ̄phericmetalpollutionincentralScotland[J].WaterꎬAirꎬandSoilPollutionꎬ1985ꎬ24(1):1-18.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态系统,引起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造成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富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安全[1-3]。

重金属污染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等特点,如何减轻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4-5]。

植物修复是治理重金属污染最切实可行的手段,但前提是找到对某种(些)重金属具有特殊吸收富集能力的植物种或基因型,即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6-7]。

然而,在国内外已经报道的700多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中,大多数还处在实验摸索阶段,较少用于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工程[8]。

究其原因,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差、难以被植物吸收外,另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已知的超富集植物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能同时超量积累多摘要:为了解岷江下游11种杂草不同部位(根、地上部)中5种重金属(As 、Cd 、Cu 、Pb 、Zn )的含量特征,选取五通桥段典型集水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该区杂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

结果表明,集水区土壤除Cd 污染严重外,整体污染较轻。

11种草本植物重金属含量为Zn>Pb>Cu>As>Cd ,且根系都对As 有明显的滞留效应。

淡竹叶、巴天酸模、一点红、云南海金沙、铁芒箕、麦冬、绣球藤、酸浆草和蜈蚣草植株都存在地上部均有2种或者2种以上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

11种杂草对重金属As 富集能力都不强,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

铁芒箕和蜈蚣草对重金属Cd 、Cu 、Pb 、Zn ,淡竹叶、一点红、云南海金沙和酸浆草对Cd 、Pb 、Zn ,麦冬对Cd 和Cu ,绣球藤对Cd 和Zn 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这些植物均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些重要特征,具有成为超富集植物的潜力。

关键词:集水区;杂草;重金属;富集特征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15)11-2063-07doi:10.11654/jaes.2015.11.004岷江下游11种杂草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简毅,张健*,杨万勤,林静(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研究所,四川温江611130)收稿日期:2015-05-26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9B05);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1TD006);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2012JY047);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12ZC0017)作者简介:简毅(1982—),男,四川崇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E-mail :163jianyi@ *通信作者:张健E-mail :sicauzhangjian@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Weed Plants from a Catchment of Lower Minjiang RiverJIAN Yi,ZHANG Jian *,YANG Wan-qin,LIN Jing(Institute of Ecological &Forestry,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enjiang 611130,China )Abstract :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heavy metals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5heavy metals (As,Cd,Cu,Pb and Zn )in different parts of 11weed plants collected from a typical catchment of Minjiang River in Wutongqiao District of Sichuan Province.(1)Soil pH and organic matter were 5.57and 12.94μg ·g -1,respectively.(2)The soils were polluted heavily by Cd,but less by the others.(3)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weed plants was Zn>Pb>Cu>As>Cd,with A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he roots.(4)The plants with two or more heavy metals higher in above-ground than in below-ground were Lophatherum gracile ,Rumex patientia ,Emilia sonchifolia ,Lygodium yunnanense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Ophiopogon Japonicus ,Clematis montana ,Oxalis corniculata and Pterisvittata .(5)All weed plants showed a weaker capacity to accumulate As,as indicated by As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index of lower than 1.Both bio-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index were more than 1for Cd,Cu,Pb,Zn in D.dichotoma and P.vittata ,Cd,Pb and Zn in L .gracile ,E.sonchifolia ,L.yunnanense and O.corniculata ,Cd and Cu in O.Japonicus ,and Cd and Zn in C.monta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weed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habilitate heavy metal-polluted soils.Keywords :catchment;weed;heavy metal;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种重金属元素、生物量低、生长缓慢、地域性强、难以广泛应用等缺点,在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理想的超富集植物方面进展也十分缓慢[9]。

因此,寻找更多更为理想的超富集植物仍然是这一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与作物相比,杂草普遍具有较强的抗逆境能力和争光、争水、争肥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类人为与自然选择下产生的高度进化的植物类群,它们生长迅速、总体生物量大,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从杂草中筛选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并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弥补现有超富集植物的不足,为植物修复技术的产业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岷江下游五通桥段位于四川丘陵平原过渡带,自然条件优越,水热充沛,植被丰富,同时工业和农业生产都比较发达,在这一地区寻找具有超富集植物特征的杂草可能会有收获。

因此,本研究以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典型集水区中自然生长的11种杂草为研究对象,对其重金属积累特性进行探讨,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集水区(103°44′329″~103°44′481″E,29°24′291″~ 29°24′566″N)位于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地处川西南平原丘陵结合部,位于长江上游和四川盆地西部,面积4.31hm2(有林地2.82hm2,农耕地0.48hm2,水田1.01 hm2),海拔358~395m,平均坡度25°。

主要植被类型有人工纯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黄壤、紫色土和少量的山地黄壤。

1.2样品采集在研究区内选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Schum)、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ll.)Warb. ex Schum.et Laut.]、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inn.)、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云南海金沙(Lygodium yunnanense Ching)、铁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Bernh]、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ex DC)、酸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var.corniculata)、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共11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

把研究区分为4个大采样点,每个大采样点中包括6个小采样点,在每个小采样点采用四分法采集0~20 cm表层土壤1kg,用样品袋封装。

根据草本植物生长特点,在每个小采样点,每种植物均选2~6株整体采集用塑料袋封存,连同土壤样品一起带回实验室处理。

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自然风干,剔除样品中植物根系,用木棍碾碎并用玛瑙研钵研磨成粉末,过100目尼龙网筛测定重金属含量。

植物样品分为根部和地上部(茎、叶和花序)两部分,分别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去除粘附于植物样品上的泥土和污物,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并沥去水分,在烘干前先经105℃杀青,于70℃烘箱中烘至恒重。

烘干后的植物样分别称重,再将地上部(茎、叶、花序混合在一起)磨碎并充分混合均匀,整个根系亦磨碎并充分混合均匀。

1.3样品测定称取0.2g植物或0.5g土壤样品,用4mL HNO3和1mL HClO4混合液消解,重金属(As、Cd、Pb、Cu和Zn)含量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

用3%硝酸溶液配制混合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0、0.5、1、2、5、10、20μg·L-1。

重金属As、Cd、Cu、Pb、Zn 检出限依次为0.0034、0.0029、0.0038、0.0071、0.0107μg·L-1,加标回收率依次为95.32%~98.13%、90.2%~ 96.6%、92.4%~96.2%、101.3%~105.8%、99.5%~107.1%。

1.4数据计算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2003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