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课程模式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

尽管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在理论上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 多挑战。例如,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融入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如何解决教育资源 不平等的问题等。然而,随着人们对个性化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度不断提高,我们 有理由相信,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 教育。通过将人智学理论与华德福教育实践相结合,我们可以构建一种能够充分 挖掘学生潜力,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尽管在实践中面 临挑战,但随着人们对个性化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度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书还探讨了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在理念上有很多 相似之处,都是致力于发掘个体的内在潜力,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华德福教育可 以为人智学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具,帮助个体更好地发掘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这本书对于了解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本书,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两种理念的本质和相互关系,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华德福教育注重孩子的情感发展。它认为,情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更好 地适应社会。”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越来越紧密,情感能力成为了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华德福教育的情感教育 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适应社会。
这些摘录只是《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这本书中的一部分精彩内容。这本书 以其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建议,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无论是教 育者、家长还是孩子本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华德福偶戏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华德福偶戏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运用研究彭莉洁【摘要】通过对华德福偶戏的种类、组成元素、特点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的介绍,尝试把注重幼儿内心感悟与体验、具有自然艺术性、受空间限制较少、简单易操作的华德福偶戏融入幼儿园戏剧活动当中,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下半月)》【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偶戏;华德福偶戏;幼儿;幼儿园戏剧活动【作者】彭莉洁【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重庆4015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3.7起源于德国的华德福教育,重视让幼儿通过接触大自然对周围事物进行模仿,采用艺术化的课程安排,强调呼吸与节律重复的重要性。
具备华德福教育特色的偶戏,主要运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以及节庆活动。
偶戏,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偶”来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偶”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祀仪式演化成为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1〕。
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偶戏根据制作材质、操作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别:如日本的偶剧、越南的水傀儡、欧洲的提线偶等,中国的偶戏包括傀儡戏、皮影戏、布袋戏三种类型〔2〕。
德国的华德福偶戏,根据操作舞台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利用身体的各部分如围裙、衣兜或在膝上、手中直接操作的身体偶戏;利用各种桌子作为操偶台的桌面偶戏;直接在地面演示的地板偶戏。
华德福教育主要采用偶戏来开展戏剧活动,并且将其作为“人智学艺术疗愈”的环节对幼儿进行艺术滋养与相关的教育。
探讨华德福偶戏如何通过教师艺术化表现方式有效融入幼儿园戏剧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发展,将为我国学前戏剧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启示。
华德福偶戏利用不同的舞台并根据自身特点,使用天然材料设置场景,以偶戏故事为剧本进行有节奏的操作。
与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组成要素(包括剧本、舞台、教师和幼儿)类似,华德福偶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要素:(一)低结构材料1. 木偶。
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PPT课件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 虞县人,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 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 幼教实验中心 -南京鼓楼幼儿园。陈鹤琴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创 建者,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 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 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 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第六章 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理论基础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体系 对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评价
典型幼儿园课 程方案
高瞻课程
理论基础 高瞻课程方案 对高瞻课程的评价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理论基础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对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评价
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
理论基础 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方案 对华德福幼儿课程的评价
第23页/共119页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包括学习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 术、天文、地质等方面的知识、讨论这些在环境中有关人、事、物的 关系。(蒙台梭利文化教育的内容)
第24页/共119页
3、课程组织
其课程组织是以教具为中心,教具依据儿童各敏感期而设计,顺序 很清楚,儿童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去操作。
第18页/共119页
感觉教育
.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观点: ①、应重视视、听、触觉训练,特别是触觉训练。 ②、应把握感觉教育的敏感期。 ③、感觉教育的刺激应该孤立化。 ④、感觉训练要通过具体的程序
第19页/共119页
第20页/共119页
第21页/共119页
第22页/共119页
数学教育
.蒙台梭利数学理论的三个领域: 算术——数科学、代数——数的抽象、几何——抽象的抽象 .蒙台梭利算术教育的目的有两个 ①、让儿童系统学习和了解数量概念的逻辑性,奠定未来学习的基础。 ②、培养儿童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的判断力、理解 力、 推理力和想象力等。 .蒙台梭利算术教育的目标及用到的教具(P160)
3.国外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叁
银行街模式
起源
银行街模式
银行街模式的创始人是米切尔。受到浪漫主义和杜威进步主义的影响。米切尔于 1916年成立了教育实验处,此即银行街教育学院的前身。1919年,约翰森成立了银行 街儿童学校(是银行街教育学院的实验学校)。1928年,拜伯也加入了该模式的研究。 1930年,教育实验处和其实验学校搬到纽约银行街69号继续发展。这时,该项研究被 称为“银行街模式”。之后,该模式经过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长期实验过程,对美 国和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银行街模式旨在通过儿童和环境之间的互 动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之间的互动,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强调某一 方面的学习。因此,该模式到1971年又正式重新命名为“发展一互动”模式。
瑞吉欧提出的第三个教育理念是“我就是我们”:“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 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 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 使个人与社会过程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有更深切的理解同时,这一理念还代表在 共同分享中,每个人均可提出最好的想法,提升和加强团队间意见交流,并刺激新奇或出乎意料 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是无法靠个人力量独自完成的。这种独特的看法虽然不是出于某些理论的指 引,却是瑞吉欧教育取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及经验的总结,是与幼儿发展相 关的实实在在的事实,是一种新的理念。
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注重儿童发展中的关键经验。在海伊斯科普课程中,儿童是 主动的学习者,儿童的知识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根据创设的环 境材料由儿童自己决定今天要做什么活动、要与哪些伙伴游戏。儿童可以尽情地 表达自己的想法,支配自己的行动,这不仅尊重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更发展了 儿童的独立性。
五大儿童教育理念介绍

五大儿童教育理念介绍儿童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那么关于儿童教育理念分别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大儿童教育理念介绍,希望大家喜欢!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一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
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作准备,推动儿童服从。
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
1.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注意力。
2.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数学教育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
4.语文教育: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5.自然人文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中国一些教育人士对蒙台梭利的评价:有专家提出:“蒙氏教育中的自立和独立价值,强调的是个体而非团体,儿童可能会因为缺乏相互协作降低其社会技能,使得孩子最后不能适应传统学校。
早教教育的四大基础理念

早教教育的四大基础理念一、关爱幼儿、满足需求。
婴幼儿的情感需求是第一位的,这里强调在育儿过程中应以亲为先,以情为主、要懂得关心爱护婴幼儿,使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因此,要为婴幼儿们创造健康、愉悦、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婴幼儿开心、开口、开窍。
此外,我们还得学会尊重婴幼儿,允许他们有自我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二、以养为主、教养融合。
这是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无论开展什么样的早期教育,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保育”与“教育”是两大密不可分的原则,“保”和“教”相互自然渗透、并相互作用着,唯有此,才能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三、关注发育、顺应发展。
这里所指的是要全面关心、关注和关怀婴幼儿的成长过程。
在育儿过程中,要把握应有热在成熟阶段和发展过程的不同需求;关注婴幼儿智力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
学会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能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
四、因人而异、开启潜能。
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包括有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而且不用个体的婴幼儿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早期教育要突显个别化、差异性。
同时,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住人生许多良好的品质和智慧的获得的敏感点,并能实施有效的育儿方法。
此外,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情景,帮助婴幼儿开启潜能,推进其健康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Marc-Antonie JullienMarc-Antonie Jullien教育之父曾经说过:“任何一位精明而见闻广博的政治家都会从别国的发展和繁荣中发现繁荣自己国家的一种途径。
”通过比较教育模式,我们能够认识别国的学前教育经验,转化到反思自己国家的学前教育理念。
了解外国学前教育,可使我们吸取外国学前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Maria Tecla Artemisia Montessori玛丽亚·泰科拉·阿尔缇米希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Tecla Artemis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博士,意大利医生和教育家。
蒙台梭利、瑞吉欧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报告

蒙台檢利、瑞吉朋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发布时同:2012-11-10 fft:田霞单位:蛉肝技术开发区江湾幼儿国【摘要】: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幼儿教育课程是无疑是蒙台檢利课程、瑞吉朋课程和华德福课程。
蒙台梭利课程已开始逐浦镀人巾国的主流幼儿教育中,瑞吉欧课程和华德福课程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到部分人辟的广泛赞誉,(0 也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
本文将通过分桥这三种课程模式的特自,比较其相同自、不同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华,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研究利实跌。
【关谜字】:课程蒙台梭利瑞吉做华德福比较Abstract: In the world today, there are three most famous curriculum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Montessori curriculum has began to be involved in China* s mainstrea m education, while the Reggio curriculum and Waldorf curriculum are still in the first s tep.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and pare those three different curriculums to understand them deeply and direct our research or practice better.Key words: curriculum Montessori Reggio Waldorf pare蒙台梭利教育、瑞吉朋教育和华德福教育是肖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幼儿教育思想,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经过实裁和发展,其教育思想已转化为具体的的课程在全球围实施。
课程的构成中理念、容及实施是核心要素,本文也主些方面介绍比较这三种课程,并対其进行评价。
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开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护花春泥130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开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田 雪 南通大学〔摘 要〕 华德福教育是20世纪初源于德国的一种教育体系,其幼儿艺术教育理论注重生活、发展的艺术,超越了纯艺术的范围,对我国幼儿艺术教育有着借鉴价值。
但在其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照搬或未充分考虑国情等问题。
本文阐述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理论,提出本土化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人智学;本土化作为20世纪有着一定影响力的运动,华德福教育因其回归生活、体验式以及生态式的理念,给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以启发。
自2004年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开办,越来越多的华德福幼儿园在我国创办。
其特色的艺术教育理念也慢慢渗透在艺术活动中。
但借鉴、融合过程中如何立足国情,如何提高教师素质等都是本土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理论华德福教育亦称史代纳教育,它是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基于人智学提出的一种教育哲学理论。
该理论要求注重身体、心灵以及精神的发展,提倡建立全人教育体系,让生命体、精神体、物质体以及灵魂体发展得恰如其分。
华德福幼儿园更像是教育者与儿童共同创造的“乐园”。
在充满爱、富于安全感的环境中,幼儿游戏、绘画、做韵律舞等。
在宽松的环境中感受艺术并获得成长。
史代纳认为,教育是门真正的艺术。
在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的概念不再被局限为艺术课程,而是教育过程艺术化实现的全过程。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对学习、生活的热爱,会转化为自由想象和创造力。
幼儿不再机械重复,孩子成为大胆创造,富有个性的个体。
在这样的教育中幼儿不再“老态龙钟”,而是自由充满活力的;老师也不会因为烦琐的工作消磨自身的热情;家长也能走近幼儿、聆听他们,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华德福幼儿艺术教育理论的运用(一)富于艺术感的空间与环境 华德福幼儿园中有着各种美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有隐形的艺术环境。
在这样的空间与环境中,幼儿有了对真善美更为直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美对艺术的敏锐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日会 每个孩子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都有一个美好的生日庆祝会。老师提前铺好彩虹 桥,用五彩的丝绸、鲜花和水晶石布置好场地;小朋们和老师一早就为寿星烘培 蛋糕、寿桃;小寿星的家长们也会到场为自己的孩子过生日…。在一切准备就绪后, 生日的故事开始了,从神殿里住着许多天国的小天使,他们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人 类的孩子,…,一直到孩子的诞生,每一年中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每过一年,老 师就点亮一只蜡烛,直到这一年,大家为小寿星唱生日歌,最后由小寿星为孩子 们分发蛋糕…,过程是隆重而神圣的,孩子们可以从给予和得到的祝福中,感受到 生命的存在是多么的伟大与重要。
课程内容
• 故事 • 布偶戏 • 湿水彩和蜡笔画 • 蜂蜡造型 • 手工 • 艺术课
• 韵律游戏(音乐) • 烹饪 • 园艺农作和照顾小动
物
• 节日庆典 • 语言学习
课程组织和实施
• 华德福幼儿园不提倡“正规学习”,所以也就没有固定的课本、书、
作业,幼儿主要是通过耳朵、眼睛、口头表达和动手模仿来学习,幼儿 能运用周围的一切东西,借助想象力把每种东西变成新的或“活”的 东西。所以,华德福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的方式主要包括游戏、讲故事、 做美工、艺术表演、户外运动、照料小动物、做面包、做家务,等等。 这些活动其实就是幼儿的日常生活经历,幼儿可以真正地通过玩来成 长,整个活动中幼儿身心都是自然的,没有强迫。其中,华德福幼儿 教育课程中的游戏与艺术教育最具特色。
课程理论基础
• 以儿童发展的内在秩序,方向和智慧为依据。 • 学校教育早期,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手、心、脑整体参与的学习,
学术学习不被提倡;
• 七岁前的孩子并非靠头脑来理解,而是透过生活来形成自我,这其
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
• 在户外、室内自由创作游戏期间,老师并不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完全将主导权交
还给孩子。
华德福课程
课程背景
华德福课程被称为史代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 教育方法,它基于创立人智学的奥地利哲学家鲁 道夫·斯坦纳的一种教育哲学理念。
➢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创立于1919年,是位于德国斯图尔 特的华德福阿斯托里亚烟卷厂为员工子弟建立的一所 学校。
➢ 2012年,全球60个国家建立了1025所独立的华德 福学校,2000所幼儿园,530所特殊教育中心。
布偶戏 这是华德福教育特有的活动,以配合当时的季节节庆和教学工作。老师可以以 桌子为舞台,铺上棉布或丝巾等天然的布料,再利用石头、贝壳、木头搭制成 不同的场景,并将布偶悬挂于后方的木架上。开始前和完成后,老师会拿起一 块很大的白色丝绸将整个桌面盖起来。等孩子进入教室并安静后,老师会用五 音琴做为开场,再将丝布掀开,进入布偶戏。对孩子而言,布偶戏呈现一个更 为真实且立体的空间,与观看电视所呈现的平面、冷应的感觉是不同的,布偶 戏带给孩子是温暖且有生命的感觉 湿水彩及蜡笔画 在幼儿期,孩子的世界是整体且不分内外的,孩子不只能感受色彩,更能察觉 到色彩内在的特质,华德福教育特别强调让孩子有纯色彩经验的水彩画,老师 并不询问幼儿画了什么、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让孩子透过画纸与水的渲染,及 色彩所产生的重叠或流动,产生调和心灵的作用。 体验色彩的湿水彩画每周 一次,蜡笔图画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在自由活动中进行。画画的重要功能 之一是表现幼儿自己内在的感觉。
课程目标
•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
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 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 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 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 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 位和人生方向。
烹饪 每周两次的烹饪活动是由孩子们与老师一同动手制作简单的食物, 在制作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食物的变化;手腕和手指小群肌肉 的练习;器具的使用;完成后的成就感,也是孩子充分体验将想象 和计划转为现实的一个最佳途径。
园艺农作和照顾小动物 让孩子直接参与农业劳作和种花,以及照料动物的方式来加强孩子对自然 的认识,教育孩子们用特别的方式对待树木、动物、河流、蝴蝶等一切自 然的东西,就像我们小心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树林、花 草和昆虫等。当这种爱的增强并最终植根于人类之中,就会形成一种相互 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基于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学生才会 对工作,对自然,对人类本身赋予自然之爱和积极关怀,也只有跟自然融 合为一体,人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12:00-12:30 午餐 12:30-14:50 睡前故事,午睡 14: 50-15: 10 起床,盥洗 15:10-15:30 下午茶 15:30-16:00 集体活动 体能 蜂蜡 生活技能 清洁打扫 16:00-16:15 再见圈 16: 15---16: 30 整理仪表,个人物品 16:30--17: 30 户外活动 离园
对课程的评价
• 华德福课程在全世界实践了近百年,有其完整性、丰富性和独特性。
它基建于努力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和把握,以孩子意识发展为线索, 从头、心、手,即思考、情感、意志三方面给予孩子适时的、全面 的教育。他的完整性是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课程内容和实践;丰富 性是指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的参与;独特性是指以主题方式学习, 它对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学习节律安排,音语舞、湿水彩, 形线画等课程式样。
巴朵园的环境
巴朵园作息时间表
时间
7:30---8:30 迎接小朋友 7:40---7:45 教师晨诵 8: 30---9: 10 早餐 英9:语1、0--湿-9水:彩50、自缝由纫游戏与艺术活动、外出远足、 手工 、烹饪、
9: 50 --- 10:00 收拾整理活动室 10:00-10:15 晨圈(诗歌韵文、季节性歌曲、手指摇、游戏) 10:15-10:30 水果分享 10:30-11:30 户外活动 11:30-11:40 餐前准备 11: 40---12:00 餐前故事或偶戏
手工 华德福学校里,老师最常做的事就是手工,修补棉布、缝制布偶、编织娃 娃…,而孩子也同样喜爱这样的课程,自己制作袋子、娃娃…,每个经自己缝 制出来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自己主宰着力量,孕育出另一个新生 命,在制作的同时,他们懂得如何去爱;在完成的同时,他们懂得如何去珍 惜。 有许多华德福园所是将手工活动开放在创意游戏时间里。进行时间依幼 儿年龄,五岁以上幼儿约进行四十分钟。五岁以下,原则上是老师做,幼儿 则依自己感觉,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模仿」老师「做」,也可以不做, 但是,安排好的手工时间,老师一定会「做」。手工的内容主要以毛线编织, 绒布玩具,编篮子,做木工等等。
蜂蜡造形 每周一次的蜂蜡雕塑,一直很受孩子们喜爱,蜂蜡是用蜂巢的蜡所制造的。老 师会将捏制成小圆球的蜂蜡,以谨诚的态度交给孩子,孩子们会将它置于手心 中做手指游戏,让原本稍硬的蜂蜜腊,透过手掌的热度变的柔软。在捏的过程 中,每个人都是安静不说话的,老师不指导孩子如何造型捏塑,只与孩子们一 起做,并将孩子的作品收藏好。蜂蜡不同于陶土或泥土,它能够反复使用,不 会沾手并且有天然的香气,在孩子专注捏塑创作的同时,也享受纯粹捏、揉、 搓、拉等纯动作的快乐。 通常每周一次,进行时间依幼儿年龄与需要决定,约 三十到四十分钟左右。
故事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幼儿园里,教师会依年龄、季节或者孩子们的状况,选择 不同主题的故事。内容多以古老的童话故事、或是神话寓言故事为主。同一 个故事每天重复地讲一个星期的,也有重复到三个星期不等的。孩子们最喜 欢重复地听自己喜爱的故事。故事也可以用小小布偶戏来展示。说故事时, 老师会先点上蜡烛,并将事先熟记的故事,用平常的语气说出,不需要刻意 地声调变化和戏剧性地夸张,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叙述的故事中,发挥自我 想象与创造。说故事在华德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童话故事不 仅浓缩历史,帮助引导孩子的心走过人类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人类遇见困难、 惊险、患难,童话故事让孩子看见善良的心、勇敢的行为,以及智慧的思想 可以帮助挑战困难、跨越困难…,童话故事使孩子对看不见的世界产生崇敬、 热爱的情感,并帮助他们走过害怕、惊吓与困难,在聆听故事的时候,也是 对想像力的发展和注意力的培养。通过聆听美好的,描述性的语言,培养孩 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感受能力。
艺术课 艺术是华德福幼稚园教育的重要部分,孩子们通过艺术自由地表现他们独特的个性、丰富的创造力以及 对真善美的执著与追求。例如,在每次大大小小的庆典活动中,都会有孩子的合唱、演奏、音乐舞蹈和 朗诵等节目;每次活动都会展示孩子们的手工艺作品、美术作品、制作的课本、设计的模型等,在相互欣 赏的气氛中,感受成功的鼓舞。在美术课上,孩子们可以自由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老师没有真正意义 上的“指导”,每个孩子的画都会贴在墙上成为大家欣赏的对象,老师从孩子选择颜色、用力和线条中 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和表达的思想。例如老师每次只给两种基本色:红和蓝,孩子在玩颜色的过程中熟 悉颜色,感受颜色所传达的内在意义;一定时间以后,孩子可以用三种基本色:红、蓝、黄,充分掌握这 三种基本色的混合和搭配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孩子的内心会在这种玩的过程中得到娱乐和感觉喜悦。
课程理论基础
史代纳认为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过程,可分别对应身体、情感、精神 三个不同的成熟期:
✓身体的成熟: 0~7岁的儿童具有人类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发展 身体与意志力的时期。 ✓情感的成熟: 7~14岁强调心灵(Soul)、情感(Feeling)与创造性的想像空间。 ✓精神的成熟: 14~21岁(青少年期)的重点在于精神(Spirit)与思想(Thinking)的启发。
音乐〈歌唱〉 亦称为「韵律游戏」、「轮舞」、「歌剧」。每日早上在自由创意玩耍后, 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整理教室,当室内又恢复了次序和整洁后,大家便围成 圈,手牵着手,配合歌曲及故事,用身体表现出它的内容。故事与歌曲依季 节的不同进行更换,每月也更换不同的主题,亦将自然、生活、四季融入轮 舞中。进行的当中,孩子配合着歌及故事,以韵律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印象 深刻的歌及轮舞动作,常会在自由游戏中,透过孩子们自发的行为,成为一 种自主性活动的再现。除了每天固定要进行一次的晨诵以外,同时在各种活 动中、交替过程和点心和午餐之前都有唱歌。最不同于一般音乐教育的是, 我们教的「第五韵〈the fifth mood〉」,孩子本身就是乐器,幼儿园的孩 子主要是依季节节庆变化,调节自己的音阶,学习乐器是五音阶的竖笛和五 音琴等简单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