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猪料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乳猪料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乳猪料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宋春风王红英

据资料统计分析[1],2007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3 335亿元,生产总量达到12 330.97万吨,其中猪饲料产量达到4 001万吨。随着我国养猪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乳猪料需求量将逐步增大。按每年饲养4.5亿头猪计算,乳猪料需求量将达到200万吨/年以上,而目前的市场销售量大约为20万吨/年,可见我国的乳猪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发展前景广阔。

但同时我国的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仔猪补料、断乳阶段的腹泻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普遍在20%以上)的问题,乳仔猪饲料生产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乳猪料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1 我国乳猪料加工工艺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而乳猪料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是配方还是工艺方面均日渐成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图1为国内主要的乳猪料生产工艺。

此种工艺生产的乳猪料,具有淀粉糊化度高、仔猪消化率高、对营养物质的破坏性小、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其中,由于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的膨化加工较为繁琐,很多乳猪料生产企业采用直接采购膨化原料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尽管乳猪料生产工艺日趋完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2 乳猪料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品质问题

仔猪的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消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现下痢和饲料转化率低的情况。从而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以及增重效果差,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早已发现这些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引起仔猪下痢和饲料转化率低的原因很多,单从乳猪料生产加工角度考虑,有以下原因。

①乳猪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因子、植酸、α-淀粉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凝血素等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且易产生抗原,从而导致下痢。这些抗营养因子主要存在于加工不当的植物性原料(大豆、豆粕)中。如果对原料加工不合理,这些抗营养因子就得不到很好的杀灭和抑制。

②饲料中的淀粉糊化度、膨化度达不到要求。乳猪料产品淀粉糊化度不高,仔猪消化利用率低,导致增重不明显。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仅以淀粉糊化度为指标衡量原料的加工品质,但淀粉糊化度高,膨化度不一定高。如果膨化度达不到要求,会导致产品黏度降低,适口性差,影响仔猪的采食量。

③乳猪料的加工质量标准缺失。这与饲料行业当前注重动物营养配方轻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有关,企业对乳猪料产品品质的控制完全依据企业标准,但常常企业标准中并未出现加工质量指标(除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以外)。

2.2 产品品质稳定性问题

仔猪的生理机能不完善,不但对乳猪料的品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要求也很高。当饲料的品质发生变化时,仔猪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从目前国内乳猪料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看,对产品品质一致性的研究还停留在研究各个工序的影响上,如何从整个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参数控制的角度来有效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颗粒饲料的硬度难以控制。颗粒饲料的硬度不仅影响粉化率和耐久指数,还影响适口性。因此,适宜的硬度对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颗粒饲料硬度的大小,与水分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饲料松散,粉化率高;水分含量过低,会导致颗粒饲料过硬,影响适口性,降低饲料品质[2]。因此控制适宜的水分含量是得到理想硬度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不高于12.5%。而在整个乳猪料生产过程中,调质工段的蒸汽添加对颗粒饲料中的水分含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调质过程中对蒸汽质量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只有添加干饱和蒸汽才能得到优质的颗粒饲料。如果添加的蒸汽为过饱和蒸汽,最终得到的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就会偏高,硬度较差;如果添加的蒸汽为不饱和蒸汽,则调质温度达不到要求,不能有效的灭菌。准确地添加符合要求的蒸汽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很多的饲料生产企业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一水平。

②关键工艺参数难以控制。目前,国内的乳猪饲料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品质一致性控制问题。由于原料批次的差异,可能会出现饲料原料品质上的波动,这就需要对关键的工艺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饲料产品品质的一致性。生产企业采取的主要手段往往是凭借老工人的经验,进行试探性的调整,这种方法不但效率低,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2.3 能耗问题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行业已经趋向于低利化。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日益成熟,各个生产企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生产者把目光投向降低能耗以减少成本。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饲料生产企业相比,我国的饲料生产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

生产设备方面主要体现在:①在粉碎机、制粒机、除尘系统等高能耗设备的节能技术研发上;②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设备加工性能的多功能性不强,即设备的适应性不强。

在加工工艺方面主要体现在工艺生产线的设计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对饲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转型适应性不够。

这些因素均使生产过程中能耗较高,提高了生产成本,且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3 解决措施

3.1 膨化技术的应用

挤压膨化是一种集混合、揉合、剪切、加热、冷却和成型等多种作业于一体的加工过程[2]。目前生产膨化饲料的主要设备是螺杆式挤压膨化机,根据处理原料水分的高低,可分为干法挤压膨化和湿法挤压膨化两类。

国内一些研究表明,膨化料已基本解决了仔猪下痢问题[3]。同时国外学者也发现:原料膨化后可以显著提高淀粉的糊化度,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消化率、减少或消除仔猪下痢的情况,促进仔猪生长(见表1)[4]。并且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地抑制天然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有毒成分(如植酸、芥子苷、棉酚等)(见表2、表3)[5-6],同时高温可杀灭物料中的微生物,并钝化可以引起饲料储藏期劣变的各种酶。

3.2 产品品质一致性控制研究

目前,关于生产工艺中各个工序对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其中饲料配方(原料的选择)占40%,原料粒度占20%,调质占20%,环模规格占15%,冷却和烘干占5%[7]。如何从整个加工工艺的宏观角度控制产品的品质,成为研究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饲料行业的工作者也应该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预测等高水平技术应用于饲料行业。从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出发,综合考虑原料品质、加工过程参数对最终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涵盖整个生产工艺的产品品质一致性控制系统,从而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品质,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3.3 降低能耗

传统的饲料加工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成本的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开发新型的饲料加工设备成为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

3.3.1 新型粉碎设备

粉碎是一个高能耗、高损耗的工序。它的加工成本占整个饲料加工成本的1/3~1/4[8]。一般情况下,原料粉碎度越细,制粒质量越高,但粉碎粒度过细,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容易引起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增加肠胃负担;反之粉碎粒度过粗,制成颗粒后较易破碎,稳

定性较差,降低产量。

横宽型振动筛锤片粉碎机,在粉碎机筛下面装一偏心振动电机,偏心块的转动引起的反作用力,使筛面有序地从各个相位连续不断地接近旋转的锤的末端,这种振动改变了粉碎机堵筛状况。它的改进主要是对过筛能力的改善,对粉碎机的粉碎方式,还是和水滴型粉碎机雷同,因此,它在同一筛孔条件下产量提高﹑粒度均匀,并能满负载工作。

立式锤片粉碎机,具有无需风、无排放污染、无水分和物料损失、能耗低、制出的颗粒产品尺寸均匀,而且噪音低、占用空间小、磨损件更换快等优点。

3.3.2 新型制粒设备

传统的调质通常由制粒机自带调质器或者普通短时调质器完成。由于物料在调质器内停留时间较短,因此调质效果不太理想,颗粒中的糊化度只有16%~25%。随着饲料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多级调质、制粒后熟化调质和高压环隙膨胀调质等调质方法。

多级调质通过延长调质时间来提高调质效率,淀粉糊化程度可达到40%~60%。

制粒后熟化调质是将刚压制出的颗粒(约70~80 ℃)进行保温,让热颗粒在高温、高

湿的环境下持续一段时间,使颗粒饲料中淀粉充分糊化,蛋白质充分变性。主要设备是带热甲的制粒系统,通过在调质器和制粒机外部覆盖硅绝热层,有效地防止了热量的散失,使物料更容易被加热。

高压环隙膨胀调质是一种针对粉状饲料进行调质处理的先进的、新型的方法。它采用的是一种高压环隙膨胀调质器,物料在工作区与蒸汽进行强烈的挤压和加压调质作用,使得固、液、气三相物料整体在受剪切力、挤压力和蒸汽压力的综合力状态下,被强制推动通过可调环隙圆锥形排料阀,整个处理过程仅为几秒钟,但最高压力可达100 MPa,最高料温可达

170 ℃,使物料能充分地调质和熟化。

4 结语

乳猪料的生产关系到整个生猪生产的稳健发展壮大且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但由于其加工生产过程的技术性强、过程参数控制较复杂,导致其最终产品的品质一致性控制的稳定性不够,因而在乳猪料产品生产研究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优质乳猪料产品的物性指标并建立指标体系,研究保证物性指标体系指标的影响参数,从而建立控制模型。

最新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乳猪料的最高境界 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 然而,“X X三宝”也好,“X胞胎420”也罢,亦或什么别的乳猪料,第一周都是不喂食的。也就是说,营养再丰富也没用(何况并不安全、丰富)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才有可能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能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 一.补的阶段 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饲料厂,生产1-7日龄的乳猪料。 事实上,不仅是乳猪料,就是其他阶段的饲料设计好不好,关键都看乳猪出生的第一周。因为,乳猪出生时,胃肠系统还是一片空白、胃酸浓度极低。

教槽料、乳猪料生产工艺(二次制粒)流程图

教槽料、乳猪料生产工艺(二次制粒)流程图 玉米+碎米(要经过初清筛)、发酵豆粕(或豆粕)① 第一次粉碎② 第一次蒸汽(熟化)制粒(调质温度90℃以上尽量高,环膜直径4.5~5.5mm)④ 冷却 后熟化 基础料⑤ 第二次粉碎② 混合③核心料、发酵豆粕、玉米、油 1.成品(粉料) 第二次(调质温度50-60℃左右,环膜直径2.0-2.5mm)④ 成品(粒料)⑥ 加工要求: 1、必须用东北、新疆等地的玉米,不可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及其以南地区的玉米, 且玉米粉碎前必须过滚筒式清理筛(两层筛),筛掉破碎粒、不饱满粒及粉尘。 2、选用的玉米(可以掺用部分新鲜的碎米)与豆粕的第一次粉碎切勿太细,太细会导致第一 次制粒困难或无法制粒,同时按规定比例将原料粗略混合后进行第一次制粒; 3、第一次制粒蒸汽温度尽可能高(90度以上),以保证原料与蒸汽的充分混合与熟化;第二 次蒸汽制粒时,温度不可过高,不要超过60度,以避免可能造成的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环模的压缩比:5:1。 4.、核心料必须从小投料口投料或直接进入混合机,必须在投大料的中间投,以保证核心 料能完全进入混合机,因乳猪、教槽料糖及乳糖较多,混合时间应稍长一些。生产成品前

必须用粉碎的玉米进行洗机,保证设备内不会有残留料;生产的成品色泽要均一,经质 检员认可后,按要求进行包装; 5.、成品损耗率要小于0.5%,制粒冷却后的水分含量:≤12.5%。 6、所有含油脂的原料、蛋白原料都要最新鲜,成品的丙二醛类(TBA)指标应≤2 附录一:制粒工艺主要参数控制表 调质器:其电流要严格按照设备要求控制 转速:300-400转/分(经验值:转速基本在原该设备生产常规饲料转速的1/3左右)环模孔径(第一次/第二次):3.5-5.5/2.0-2.5mm(教槽1.8-2.2mm) 第一次制粒尽可能用最大孔径的旧环模,压缩比不限但应尽可能小 第一次制粒的蒸汽尽可能含水少! 第二次制粒环模的压缩比:5:1(或4:1视成品硬度调整),压缩比太高会颗粒太硬,融水性不好。粒长:5-8mm。 第二次制粒的蒸汽尽可能含水多! 蒸汽的温度:第一次≥90℃(尽可能高,使原料尽可能的充分熟化);第二次50-60℃(视成品硬度调整); 分汽缸的蒸汽压力:4kg/cm2 (不低于3.5 kg/cm2) 冷却后温度:室温(不高于室温4℃) 调制后(未经过蒸汽制粒)的水分:15-18% ;制粒后的水分含量:≤12.5%。 附录二:基础料配比

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时间:2009-09-10 17:47来源:Admin 作者:Admin 点击:146次 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动物在一定条件(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生产水平等)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其表达方式或以每日每头动物所需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表示,或以各种营养物质在单位重量(常为kg)中的浓度表示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在饲料成分表中所列出的是不同种类饲用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为了保证动物所采食的饲料含有饲养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营养物质量,就必须对饲用原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搭配,即配合日粮或饲粮。 饲料配方的设计涉及到许多制约因素,为了对各种资源进行最佳分配,配方设计应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饲养标准是对动物实行科学饲养的依据,因此,经济合理的饲料配方必须根据饲养标准所规定的营养物质需要量的指标进行设计。在选用的饲养标准基础上,可根据饲养实践中动物的生长或生产性能等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一般按动物的膘情或季节等条件的变化,对饲养标准可作适当的调整。 设计饲料配方应熟悉所在地区的饲料资源现状,根据当地饲料资源的品种、数量以及各种饲料的理化特性和饲用价值,尽量做到全年比较均衡地使用各种饲料原料。在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是: 1.饲料品质应选用新鲜无毒、无霉变、质地良好的饲料。黄曲霉和重金属砷、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超过规定含量。含毒素的饲料应在脱毒后使用,或控制一定的喂量。 2.饲料体积应注意饲料的体积尽量和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相适应。 3.饲料的适口性饲料的适口性直接影响采食量。应选择适口性好、无异味的饲料。若采用营养价值虽高,但适口性却差的饲料须限制其用量。特别是为幼龄动物和妊娠动物设计饲料配方时更应注意。对味差的饲料也可采用适当搭配适口性好的饲料或加入调味剂以提高其适口性,促使动物增加采食量。 (二)经济性和市场性原则经济性即考虑经济效益。饲料原料的成本在饲料企业中及畜牧业生产中均占很大比重,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往往会付出成本上的代价。营养参数的确定要结合实际,饲料原料的选用应注意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要合理安排饲料工艺流程和节省劳动力消耗,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成本是配方设计人员的责任,长期的目标自然是为企业追求最大收益。 产品的目标是市场。设计配方时必须明确产品的定位,例如,应明确产品的档次、客户范围、现在与未来市场对本产品可能的认可与接受前景等。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同类竞争产品的特点。农区与牧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南方与北方、动物的集中饲养区与农家散养区,产品的特性应有所差别。 (三)可行性原则即生产上的可行性。配方在原材料选用的种类、质量稳定程度、价格及数量上都应与市场情况及企业条件相配套。产品的种类与阶段划分应符合养殖业的生产要求,还应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四)安全性与合法性原则按配方设计出的产品应严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条例,如营养指标、感观指标、卫生指标、包装等。尤其违禁药物及对动物和

最新乳猪料的设计 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乳猪料的设计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乳猪料的设计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由此既可达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 一.补的阶段 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提高仔猪成活率、育壮率。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而一个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 二.促的阶段 乳猪在7-21日龄期间,虽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还很低。而哺

猪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

秸秆发酵养猪不可取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动物体本身(包括反刍动物)不能分泌降解粗纤维的酶类。但牛、羊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达50%-90%,是靠瘤胃中的微生物增殖代谢活动实现的。猪无瘤胃,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25%,主要靠盲肠和结肠中微生物的活动实现。如果向猪饲料中添加大量秸秆粉,不仅其本身所含粗纤维不能被消化,而且还会降低饲料中玉米、豆粕的消化率。 许多饲养试验表明,猪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饲料中有机物消化率降低1.92-1.35个百分点,因此,对猪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应进行控制。一般仔猪不宜超过4%,生长肥育猪不宜超过6%-8%,种公、母猪不宜超过10%-12%。 那么,是否可在动物体外搞一个“人工瘤胃”,模拟瘤胃的微生物区系和增殖条件,进行秸秆粉体外微生物发酵处理,实现秸秆粉代替粮食养猪呢?全世界经过近百年的研究,这项技术还没有成功,还没有人发明出能在一般发酵条件下降解秸秆粉中粗纤维的技术,因此,“秸秆发酵养猪”有误导性商业炒作的嫌疑,建议养猪户不要上当!以免造成损失。 节粮高效养猪技术 一、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俗话说:"抓猪崽,看猪娘。""优良不优良,看看爹和娘。"就是说,要选择优良品种和最佳杂交组合。如果要求肉质较好,瘦肉率中等,生长发育较快的肥育猪,要挑选"土三元"杂种猪,即以本地猪为母本,以长白猪或大约克猪为第一父本,以杜洛克为第二父本所产的"杜×长·本"或"杜×大·本"杂种猪。 如果要求生长快、瘦肉多,肉质稍差的肥育猪,应选择"洋三元","杜×长·大"或"杜×大·长"杂种猪。 大、中型猪场可考虑饲养配套系的商品猪,因为这种猪综合了好几个品种的优点,有更大的杂种优势。 总之,杂种优势越强,生活力、适应力、抗病力也越强,生长发育也快,越省饲料。 另外,壮龄公、母猪所产后代生活力强,所以没特别需要,6岁以上的猪应一律淘汰。同窝小猪,出生体重大的,生长发育快,省饲料。 二、做好饲料配合,开发饲料资源 "猪是张口货,能吃不能饿".只有供给充足的营养,才能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的生长育肥猪的饲料配方是:玉米(或大麦、高粱、次粉等)60%、豆粕(熟制)18%、麸皮15%、预混料5%、其它2%.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应寻找优质廉价饲料,以便大幅降低饲料成本。 粪便饲料 鸡粪喂配合饲料所产鸡粪是高蛋白补充饲料,平均含粗蛋白质27%.生长育肥猪添加30%,不限量饲喂,不降低生长速度,而大幅降低了饲料成本。 牛粪特别是吃配合饲料所产的牛粪,其营养与小米糠相近。一般牛粪可占猪饲料的10%~15%. 猪粪含有(占干物质的)粗蛋白质19.0%等。一般可添加猪饲料的10%~15%. 兔粪包括软粪和硬粪两种,软粪营养价值较大,但几乎全部被家兔本身吃掉,只有硬粪可以收集起来用作饲料。兔硬粪中的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6.7%.兔粪一般占猪饲料的25%~30%左右。 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含水分多,质地柔软鲜脆,营养丰富。可弥补玉米等精料的营养不足。 青绿饲料打浆生喂或打浆青贮饲喂均可。优质青绿饲料有地瓜蔓、紫花苜蓿、沙打旺、苋菜、菊苣、苦麻菜、胡萝卜茎叶等。添加青绿饲料占猪饲料的5%~10%(折干).为了保证青绿饲料供给,应提倡种草养猪。 糟渣类饲料 如醋糟、豆腐渣、粉渣(豆类、薯类)、酒糟、甜菜渣、酱渣、蔗糖滤泥等。这类饲料蛋白质含量较丰富,价格低廉,是催肥的好原料。在日粮中加入8%的蔗糖滤泥喂猪,日增重及饲料报酬与对照组基本一致。 无毒树叶 原则上所有无毒树叶都可作为猪的饲料应用,但已喷洒化学农药的树叶坚决不能采用。常用的树叶有刺槐叶粉、紫穗槐叶粉和松针粉。刺槐叶粉和紫穗槐叶都是高蛋白的补充饲料,一般可添加2%~10%.松针制成松针粉,在生长猪中添加4%~4.5%,可提高增重15%~30%以上。 屠宰厂的废弃物 屠宰厂的废料凡人不能食用且含有一定营养成分的都可作为饲料使用,但必须经蒸煮后饲用,一般可占饲粮的40%左右。 此外,要改变稀的撑大肚的饲养方式,普遍推广干喂或稠喂,除豆类、马铃薯外,其它饲料一律生喂。生喂能保持更多的营养成分,熟制后会破坏很多营养成份。目前,仍有少量农户把配合饲料加水大锅煮,这是严重的浪费现象。 三、优化猪群的生存环境 防止噪音--由于猪的听觉十分灵敏,对噪音特别是突然的高音反应较大,会严重影响其增重。 防止不良气味--臭气、煤烟味、氨水味及其他不良气味均可影响猪的健康。 防止参观人群--一个万头猪场,如果接纳一次参观者,由于人的气味和说话导致猪进食减少,可能损失2000元左右,所以要严禁参观。 要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调节温度,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臭气、尘埃、细菌等。 猪是比较聪明的动物,在大群猪饲养状况下,有条件时要放轻音乐或让其看电视,猪栏上方可悬挂小球使其玩耍。 除上述技术外,还要认真落实猪源净化与免疫驱虫;建设冬暖夏凉的猪舍;适时去势等措施。 饲料增值加工的13法 实践证明,畜禽饲料在饲喂之前,进行简单的加工调制,可以大大提高其利用率,提高饲喂效果。下面介绍13种加工调制方法,供参考选用。 1、碎化 稻草、薯秧、青草、干草等,都应切碎后再饲喂家畜。喂猪的青菜切成1厘米~2厘米,才能达到“寸草切三刀,无料也上膘”的效果。 2、粉化 干草、粮谷等作饲料,必须磨细粉化再喂,以助消化。粉化的程度,应根据饲料及畜禽种类而定。猪、牛的饲料可粉碎成粗约1毫米~2毫米,鸡饲料应磨成粗粉。 3、浆化 甘薯、木薯、豆类及饼粕等作饲料,应浸泡后打浆饲喂,这有益于消化,提高饲喂效果,还可减除饲料中氢氰酸等毒素。 4、芽化 籽粒饲料发芽生长到10厘米时,其中维生素含量,特别是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的含量极为丰富,是种畜和幼禽畜的良好维生素来源之一。 5、风化 青鲜饲料收割后,活细胞仍在氧化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素,且微生物迅速繁殖以致变质。因此,青鲜饲料应及时风干,但

做好乳猪料的关键点

如何做好乳猪料 实际生过程中,哺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是比较难以得出理想效果的两个产品。因为影响它们效果的因素太多,不是一个配方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一、乳猪料需要分析市场上对乳猪料有两个层次的需求: 第一个层次:适口性、不拉稀、皮红毛亮。更深层次的要求则是:生长速度快、造肉成本低、抗病力强。 做配方首先得考虑第一个层次,只有在解决了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考虑第二个层次。因为第一个层次是最直观的,反应最快的,一般几天就有反应。如果第一关过不了,养殖户立即会停止使用。 第二个层次则需比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做相对正规的试验才能出真实的结果,尤其是抗病力方面,没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细心的比效是得不出结果的,有时甚至要合适的机会才能看出。 二、乳猪料效果难以控制的原因分析 1、生理发育不全,断奶仔猪本身就容易拉稀。 2、养殖不规范,大多没有采用科学的试养方法。比如过早试喂、过度限饲,疫苗程序不合理、卫生条件太差、保温设施不好、滥用药物、饮用水不合格(温度高低、重水、细菌含量超标等)。 3、因为没有正式的试验场所,大多厂家的技术员是靠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用市场来做试验。随意调整配方或不根据季节调整配方是常见现象。 4、因为成本竞争压力,大多数厂家的乳猪料不可能真正达到营养需要标准。能量偏低,蛋白偏高,没有消除抗营养因子,很少使用功能性添加剂用以调节消化系统(肠、胃),也很少使用免疫增强剂(肝、肾),中医说中气足则百毒不浸,中气虚则百病生。 5、很多厂家因为乳猪料生产量不高,不可能采用单独的生产线来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管控相当不到位。比如粉碎细度、低温制粒环模、定期清理设备、计量器校正等。 6、基于同样的因素,大多厂家不可能为了一点乳猪料而单独采购另外的大宗原料:比如一级玉米、去皮豆粕、蒸汽鱼粉、一级豆油。 三、乳猪料配制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营养素: 1、能量:3400-3500 Kcal/Kg 2、粗蛋白:16-19% 3、赖氨酸:1.25-1.4%;氨基酸比例:赖:苏:蛋:色=100:65:28:18 4、钙:0.75-0.9%;总磷:06.-0.75%;有效磷:0.4-0.5%

乳猪料完全可以不加豆粕的

乳猪料可考虑少加豆粕 根据下面的研究,原则上,乳猪料是不应该加入豆粕的。因为,豆粕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不是所谓的消化率),一方面连50%都达不到。另一方面,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吸收的结果却是致敏、引起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形成短期增重的假象。而这种假象实际上潜伏了更大的危机。而实际上,乳猪料完全可以不加豆粕的(包括膨化大豆)。 影响仔猪豆粕消化率的研究新进展 豆粕是猪的主要蛋白饲料原料,但是豆粕的消化率不仅仅跟豆粕的质量有关,同时也与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有关。最常提到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通过热处理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豆粕加工要熟化。因为生的豆粕会影响蛋白的消化。 但是即便没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仔猪对豆粕的消化依然有影响,以下是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的关于大豆球蛋白致敏情况的信息。 1 大豆球蛋白的致敏机理大豆球蛋白作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在仔猪致过敏反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他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参与凝

胶、发泡和乳化特性的形成。至于在畜禽过敏反应方面,则以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对幼龄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等研究为主,而在以单个抗原蛋白为对象探讨其对动物的致过敏剂量和作用机理方面还很欠缺。鉴于此原因,并考虑到在所有幼龄动物中,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致敏反应最为敏感,因此,以仔猪为动物模型对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向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球蛋白纯品,评定了仔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皮肤试敏试验,测定了血清中IgE、IgGl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测定了小肠中IgE浓度、肥大细胞数目和组胺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引起仔猪的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导致过敏仔猪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释放量的增加,造成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研究表明,仔猪发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大豆球蛋白的剂量相关,相对高剂量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免疫反应。 β-伴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 目前,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对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作用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亚基水平。用免疫亲和层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纯度大于93%和99%的β-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亚基。这些高纯度样品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探讨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内在机制,以

饲料厂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略) (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三)、原料的贮存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四)、原料的清理 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 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

(五)、原料的粉碎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 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一、猪的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一)猪品种介绍 1、我国的优良品种:生长慢,脂肪沉积多,瘦肉率低,性成熟早,产仔多,耐粗,肉质鲜,例:太湖猪、荣昌猪、金华猪等。 2、外国优良品种: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瘦肉率高,性成熟晚,产仔少,不耐粗,例;大约克、长白猪、汉普夏、杜洛克等。 3、杂交商品猪:应用杂交优势,例二元杂交猪(长白等)、三元杂交猪(长大杜等)。(二)、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1、养殖过程及阶段: 2、饲料分档; 商品猪:乳猪料——7天左右开始诱食,喂至断奶后7-10天,体重约5千克-15千克。 仔猪料——断奶后7-10天(体重约15千克)开始喂,喂至仔猪体重约30千克, 生长育肥猪前期料——体重在30千克-60千克猪 生长育肥猪后期料——体重在60千克-90千克上市猪 母猪料;妊娠后期(约15-20天)和哺乳前期(约15天左右)母猪饲料基本相同妊娠前期和哺乳后期母猪饲料基本相同 空怀母猪料 二、猪的生物学特点: 1、产仔多,繁殖率高,周转快。猪是一种成熟早、繁殖率高的动物,一般在3-5月龄就达到性成熟,母猪的初配年龄在6-8月,公猪的初配年龄在8-12月,体重要求达到成年体重的50%,母猪的妊娠期较短,平均为114天,年产胎次在2.5左右,平均每胎产仔数在10头左右,其中太湖猪的产仔数平均可达15头。 2、猪的生长周期短,生长强度大,各年龄生长情况不同,根据下图结论,一般商品猪生长控制在90千克左右,超过此范围时,其脂肪沉积加快,饲料效益下降。在满足其养分的需要和管理恰当,生长肥育猪5月龄左右即可达到90千克体重,以后则脂肪沉积能力加快。

(完整版)乳猪料的配制

乳猪料的配制 珠海市昌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哺乳仔猪提供最大的能量摄入,考虑到需要尽可能满足弱仔猪的营养需要,乳猪料的能量设计不可太高,以提高弱仔猪的采食量。 仔猪出生后,蛋白质和脂肪沉积迅速增加。在出生至21日龄断奶期间,仔猪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线性增加,平均增速分别为25~38g/d和25~35g/d。哺乳至断奶过渡期间,由于断奶应激的影响,蛋白质增长减慢,而脂肪增长通常为负值。在这一时期,蛋白质沉积速度既与采食量有关,又与饲料中可利用蛋白的含量有关。在良好的保温条件下,体脂肪的动员速度与采食量及饲粮中可利用蛋白的含量密切相关。 依据美国相关资料,哺乳仔猪的维持代谢能需要为470kJ/kg·BW0.75·d,仔猪断奶(4周龄)后第1周的维持代谢能需要为453kJ/kg·BW0.75·d,第2周为423kJ/kg·BW0.75·d。仔猪的维持代谢能需要还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1℃时,代谢能需提高2%~5%。 1.1初生仔猪已含有较高量的胰脂肪酶,但3周龄前胆汁分泌量少,不能激活胰脂肪酶和乳化饲料脂肪,这时仔猪消化脂肪的能力有限,直到16日龄的仔猪的胃仅能消化25%~50%的饲料脂肪。母乳中的脂肪是以乳化状态存在,所以其脂肪利用率较高,据报道,仔猪对母乳中脂肪的表观消化率约为95%。3周龄后随着胆汁分泌逐渐增加,对饲料脂肪的消化吸收才逐渐加强。在断奶仔猪中,摄入代谢能用于生长、蛋白质能量沉积和脂肪能量沉积的效率分别为0.72、0.66和0.77,与生长猪的相应值接近。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仔猪出生后生长快速、生理变化急剧,对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要高。但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例如仔猪胰蛋白酶含量在5周龄前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到6周龄才开始增加,因此在5周龄前仔猪对饲料蛋白尤其是植物性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断奶后营养源从母乳转向固体饲料,饲粮中高蛋白质水平往往导致仔猪腹泻和生长抑制,因此确定仔猪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尤为重要。综合相关研究报道,19%~21%的粗蛋白质水平可满足4~20kg仔猪的需要,建议4~10kg阶段采用21%,10~20kg阶段采用19%。 仔猪氨基酸需要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生长猪的氨基酸需要分为维持需要和蛋白质沉积需要,维持和蛋白质沉积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不同。由于仔猪维持需要的氨基酸所占比例与生长猪不同,不同阶段体组织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仔猪尤其断奶仔猪免疫、抗氧化、抗应激、维持肠道功能等对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需要,因此,仔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不同于生长肥育猪阶段。实际表明,有些氨基酸的需要量确实不同,例如谷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应用上可参考理想蛋白模式来灵活掌握。 1.3 矿物质需要与维生素需要断奶仔猪对添加食盐有积极反应,因此,NRC调高了仔猪钠和氯的需要量。饲粮中的钾、钠、氯是相互作用的,应考虑电解质平衡,尤其是乳猪饲粮中往往钾含量较高。相关研究报道表明,仔猪适宜的电解质平衡值为200~300meq/kg。虽然不同研究得出的铜、铁、锌、锰需要量差异较大,而实际上的需要可能接近。分析可能原因:①品种不同,会略有差异;②动物体内微量元素吸收、利用互相影响,不同研究者设计的基础饲粮中其它微量元素水平不同,影响目标元素的需要量研究结果;③部分研究的试验动物偏少,仅以生长性能评价得出的需要量不准确;④部分试验设计梯度偏少,影响结果的精确性;⑤环境不同,猪应激状况不同,可能需要略有不同。微量元素不仅影响仔猪的生长,还涉及安全和环保问题。尤其当前仔猪饲料普遍使用高铜、高锌,其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仔猪营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仔猪对铜、铁、锌、锰的需要量及其比例仍很重要。 高剂量铜和锌促进仔猪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高铜、高锌带来的残留和污染问题

(完整版)生猪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生猪屠宰加工工艺 生猪屠宰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1.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健康猪进待宰圈→停食饮水静养12-24小时→宰前淋浴→瞬间击晕→拴腿提升→刺杀→沥血(沥血时间:5min)→毛猪屠体的清洗→烫毛→刨毛→修刮→胴体提升→燎毛→刷白清洗拍打→修耳道→封直肠(刁圈)→切去生殖器→剖腹折胸骨→取白内脏(白内脏放在白内脏检疫输送机的托盘内待检验)↓ 合格的白内脏进入白内脏加工间内处理 ↓

胃容物通过风送系统输送到车间外约50米处的废弃物暂存间 →旋毛虫检验→预摘红内脏→取红内脏(红内脏挂在红内脏检疫输送机的挂钩上待检验)↓ 合格的红内脏进入红内脏加工间内处理 →预摘头→劈半→胴体和内脏的同步检验→去尾→去头→去前蹄 ↓ 不合格的胴体、红白内脏拉出屠宰车间高温处理 →去后蹄→去板油→白条修割→白条称重→冲淋→排酸(0-4℃) ↓↓ 鲜肉销售冷却肉销售 →分三段→分割部位肉→称重包装装盘→速冻或保鲜→脱盘装箱→冷藏→分割肉销售 2.剥皮猪屠宰加工工艺流程 健康猪进待宰圈→停食饮水静养12-24小时→宰前淋浴→瞬间击晕→拴腿提升→刺杀→沥血(沥血时间:5min)→毛猪屠体的清洗→ 去头→卸猪入预剥工位→去前后蹄和尾→预剥皮→机械剥皮→ ↓↓↓ 头蹄尾进头蹄尾加工间加工处理皮张入猪皮暂存间 →胴体提升→胴体修割→封直肠(刁圈)→去生殖器→剖腹折胸骨 →取白内脏(白内脏放在白内脏检疫输送机的托盘内待检验) ↓ 合格的白内脏进入白内脏加工间内处理

↓ 胃容物通过风送系统输送到车间外约50米处的废弃物暂存间 →旋毛虫检验→预摘红内脏→取红内脏(红内脏挂在红内脏检疫输送机的挂钩上待检验)↓ 合格的红内脏进入红内脏加工间内处理 →劈半→胴体、红白内脏同步检验→去板油→白条修割→白条称重 ↓ 不合格的胴体、红白内脏拉出屠宰车间高温处理 →白条冲淋→排酸(0-4℃)→分三段→分割部位肉→称重包装装盘 ↓↓ 鲜肉销售冷却肉销售 →脱盘装箱→冷藏→分割肉销售 2 生猪屠宰加工工艺 1.待宰圈管理 (1)、活猪进屠宰厂的待宰圈在卸车前,应索取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开具的合格证明,并临车观察,未见异常,证货相符后准予卸车。 (2)、卸车后,检疫人员必须逐头观察活猪的健康状况,按检查的结果进行分圈、编号,合格健康的生猪赶入待宰圈休息;可疑病猪赶入隔离圈,继续观察;病猪和伤残猪送急宰间处理。 (3)、对检出的可疑病猪,经过饮水和充分休息后,恢复正常的可以赶入待宰圈;症状忍不见缓解的,送往急宰间处理。 (4)、待宰的生猪送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小时,以便消除运输途中的疲劳,

乳猪浓缩饲料

饲料学 2013级12班胡学才 学号:201311421207 选择适宜的原料设计10-20kg瘦肉型猪浓缩料配方预混料(按2%加入配合饲料中),NaCl 0.3%加入配合饲料中 一、明确饲养对象为10-20kg的仔猪,查饲养标准,得知各营养物质需求量,见下表 二、根据当地的饲料及动物具体情况,确定所选饲料原料的种类,并查饲料营 =7:3; (2)估计能量饲料的种类比例及计算营养成分含量 a.根据情况能量饲料选用玉米,麦麸,米糠; b.估计比例,玉米:麦麸:米糠=6:3:1; 所以CP=(8.5x6+14.3x3+12.8x1)/10=10.67 CP(能)=10.67x0.7=7.469 (3)浓缩饲料中矿物质及预混料所占的比例 a.预混料(浓)=2/30=6.667%(a) b.P源在浓缩料中的比例CaHPO4.2H2O的量(浓)= 0.36x60/18/30=4.2343%(b), 其中的Ca:0.23x4.2353 =0.974% 考虑Ca:Cax60/30=0.74x60/30=1.48% 因为0.974%<1.48% 所以缺钙量为0.5059%,如果用碳酸钙二结晶 水补钙,则需要补充的量为0.5059%/38.42=0.0131% c.NaCl(浓)= 0.3/30= 1% (c) (4) 计算浓缩饲料中有机饲料的比例 a.有机饲料占浓缩饲料的比例 100-(a+b+c)=100-(6.667+4.2353+0.01)=89.0878(d) b. 浓缩饲料中提供的CP应占配合饲料CP的比例 CP(浓)=(标准CP – CP(能))/30=(19-7.469)/30=38.4367%

乳猪料的设计 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乳猪料的设计四个阶段的乳猪料 目前,无论多钱(一万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种成分从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视乳猪消化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而一旦更换为小猪料,换料应激、断奶 应激、转群应激(用乳猪喂料器就没有)还是难免。而根据乳猪消化系统以及是 否哺乳,教槽料是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的。通过这四个阶段的饲喂,由此既可达 到补充营养,提前断奶,又教会乳猪采食非母乳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乳猪料分为哪四个阶段呢? 一.补的阶段 乳猪料的作用,首先是为实现快速生长,实现早期断奶的目标。提高仔猪 成活率、育壮率。因为:众所周知,光靠奶水是远远不能满足小猪极限生长需 要的,而养种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最好的小猪。而一个 全面健康的小猪也会为今后的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免疫力强,自然少用药)。然而,新生仔猪是没有先天保护性免疫力的,主要靠从初乳中获取大量抗体产 生被动免疫。但是,很多猪场由于管理不严、饲喂不科学,造成母乳不足,仔 猪得不到"初乳抗体"(不足量)的有效保护;而就算获得足量的猪初乳,也随着 时间的推移,乳猪最初获得的"初乳抗体"也在逐渐减弱,而此时乳猪的自身体 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力还未形成,加上仔猪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体"不足,以及营养不良,抗病力就会大大减弱。特别是:出生7日龄内的这个阶段,增 强乳猪免疫力及增加营养,就刻不容缓。因此补充营养、补充免疫球蛋白就十 分重要。 二.促的阶段 乳猪在7-21日龄期间,虽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肠刷状缘细胞(小肠绒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还很低。而哺乳 仔猪因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主要还是通过母乳 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以维持胃的酸性环境。一旦断奶,入住就会因胃酸分泌不足,会使胃内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由此会对仔猪断奶造成

饲料厂生产工艺流程介绍完整版

饲料厂生产工艺流程介 绍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略) (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三)、原料的贮存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四)、原料的清理 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 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 (五)、原料的粉碎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 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的基本设置是采用两台筛片不同的粉碎机,两粉碎机上各设一道分级筛,将物料先经第一道筛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筛下物直接进行混合机,筛上物进入第一台粉碎机,粉碎的物料再进入分级筛进行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进入混合机,其余的筛上物进入第二台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进入混合机。 ( 3 )组合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是在两次粉碎中采用不同类型的粉碎机,第一次采用对辊式粉碎机,经分级筛筛理后,筛下物进入混合机,筛上物进入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第二次粉碎。 3 、先配料后粉碎工艺 按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进行配料并进行混合,然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 4 、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本工艺先将待粉料进行粉碎,分别进入配料仓,然后再进行配料和混合。

乳猪料原料选择及品控要点

乳猪料原料选择及品控要点 按我国目前商品猪料的研究、制作及应用状况,从饲料的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哺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是不易过关的,也是最难做好的两种料。 我国习惯于把体重小于15kg这个阶段的猪称为乳猪,这个阶段使用的饲料称为乳猪料。随着养猪水平的提高、饲料工业加速发展及规模式猪场快速发展,养猪发达地区市场上已将乳猪料细分为两个阶段,即高档乳猪料(也是人们称为教槽料)和一般乳猪料。行内通常认为,教槽料是指猪出生5天后开始补料时至断奶后10天内所使用的饲料;一般乳猪料指仔猪断奶10天后至15kg时使用的饲料。 目前在乳猪料使用上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1)使用教槽料后转为一般乳猪料后一周内,仔猪会出现采食量降低、生长停滞、腹泻增加的情况,我们要处理好一般乳猪料与高档乳猪料的衔接问题,不要将一般乳猪料与高档乳猪料的档次拉得太大。(2)有许多高档乳猪料解决了腹泻问题、弱仔问题及采食量问题,但生长速度不够理想,饲料报酬也不够理想,所以增重成本很高;(3)由于许多教槽料使用高剂量药物添加剂来控制腹泻,导致乳猪在不用教槽料,转用一般乳猪料甚至到使用小猪料时,长速都比较缓慢,使教槽料的优势消失殆尽!这里也要十分注意。 当前,好的、过关的教槽料标准应当是:(1)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正常瘦肉型品种仔猪21 天断奶)断奶后3天,采食量及生长速度应恢复到断奶前的水平;(2)自断奶日起,10天内营养性腹泻率低于21%,饲料转化率为1.2左右,日均增重280g左右,采食量日均为330g左右;(3)以目前原料成本计,饲料成本不高于5500元/吨。好的、过关的一般乳猪料产品标准应是:接教槽料后,采食量继续增加,生长速度继续增加,腹泻率不增加;到42天龄时体重达到15kg,饲料报酬为1.5左右;以目前原料成本计,饲料成本不高于4500元/吨。下面从乳猪营养需要特点、配制特点、原料选取、品质控制及加工要点等方面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1 乳猪营养需要特点 仔猪出生重约为1.4kg(品种不同,略有差异),出生后生长发育快,是生长强度最大时期,饲料报酬高,若此阶段生长发育受阻则易形

乳猪料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宋春风王红英 据资料统计分析[1],2007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3 335亿元,生产总量达到12 330.97万吨,其中猪饲料产量达到4 001万吨。随着我国养猪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乳猪料需求量将逐步增大。按每年饲养4.5亿头猪计算,乳猪料需求量将达到200万吨/年以上,而目前的市场销售量大约为20万吨/年,可见我国的乳猪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发展前景广阔。 但同时我国的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仔猪补料、断乳阶段的腹泻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普遍在20%以上)的问题,乳仔猪饲料生产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乳猪料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1 我国乳猪料加工工艺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而乳猪料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是配方还是工艺方面均日渐成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图1为国内主要的乳猪料生产工艺。 此种工艺生产的乳猪料,具有淀粉糊化度高、仔猪消化率高、对营养物质的破坏性小、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其中,由于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的膨化加工较为繁琐,很多乳猪料生产企业采用直接采购膨化原料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尽管乳猪料生产工艺日趋完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2 乳猪料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品质问题 仔猪的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消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现下痢和饲料转化率低的情况。从而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以及增重效果差,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早已发现这些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引起仔猪下痢和饲料转化率低的原因很多,单从乳猪料生产加工角度考虑,有以下原因。 ①乳猪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因子、植酸、α-淀粉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凝血素等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且易产生抗原,从而导致下痢。这些抗营养因子主要存在于加工不当的植物性原料(大豆、豆粕)中。如果对原料加工不合理,这些抗营养因子就得不到很好的杀灭和抑制。 ②饲料中的淀粉糊化度、膨化度达不到要求。乳猪料产品淀粉糊化度不高,仔猪消化利用率低,导致增重不明显。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仅以淀粉糊化度为指标衡量原料的加工品质,但淀粉糊化度高,膨化度不一定高。如果膨化度达不到要求,会导致产品黏度降低,适口性差,影响仔猪的采食量。 ③乳猪料的加工质量标准缺失。这与饲料行业当前注重动物营养配方轻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有关,企业对乳猪料产品品质的控制完全依据企业标准,但常常企业标准中并未出现加工质量指标(除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以外)。

乳猪料营养需要

对乳猪料配制特点及原料选用要点的探讨 按我国目前商品猪料的研究、制作及应用状况,从饲料的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哺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是不易过关的,也是最难做好的两种料。 我国习惯于把体重小于15kg这个阶段的猪称为乳猪,这个阶段使用的饲料称为乳猪料。随着养猪水平的提高、饲料工业加速发展及规模式猪场快速发展,养猪发达地区市场上已将乳猪料细分为两个阶段,即高档乳猪料(也是人们称为教槽料)和一般乳猪料。行内通常认为,教槽料是指猪出生5天后开始补料时至断奶后10天内所使用的饲料;一般乳猪料指仔猪断奶10天后至15kg时使用的饲料。 目前在乳猪料使用上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1)使用教槽料后转为一般乳猪料后一周内,仔猪会出现采食量降低、生长停滞、腹泻增加的情况,我们要处理好一般乳猪料与高档乳猪料的衔接问题,不要将一般乳猪料与高档乳猪料的档次拉得太大。(2)有许多高档乳猪料解决了腹泻问题、弱仔问题及采食量问题,但生长速度不够理想,饲料报酬也不够理想,所以增重成本很高;(3)由于许多教槽料使用高剂量药物添加剂来控制腹泻,导致乳猪在不用教槽料,转用一般乳猪料甚至到使用小猪料时,长速都比较缓慢,使教槽料的优势消失殆尽!这里也要十分注意。 当前,好的、过关的教槽料标准应当是:(1)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正常瘦肉型品种仔猪21 天断奶)断奶后3天,采食量及生长速度应恢复到断奶前的水平;(2)自断奶日起,10天内营养性腹泻率低于21%,饲料转化率为1.2左右,日均增重280g左右,采食量日均为330g左右;(3)以目前原料成本计,饲料成本不高于5500元/吨。好的、过关的一般乳猪料产品标准应是:接教槽料后,采食量继续增加,生长速度继续增加,腹泻率不增加;到42天龄时体重达到15kg,饲料报酬为1.5左右;以目前原料成本计,饲料成本不高于4500元/吨。下面从乳猪营养需要特点、配制特点、原料选取、品质控制及加工要点等方面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乳猪饲养的技术要点

乳猪饲养的技术要点 篇一:乳猪饲养管理要点 乳猪饲养管理要点 一、乳猪的生理特点 (一)调节体温能力差 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初生乳猪从母体带出来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乳猪数小时的需要,而且乳猪的体脂肪蓄存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为乳猪提供能量,在寒冷环境中又不能及时哺乳的情况下,乳猪很容易由于饥饿而引起死亡。 (二)缺乏先天免疫力 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份子Υ-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产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三)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整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乳,

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特别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为1.5小时,30日龄时为3~5小时,60日龄时为16~19小时。 (四)生长速度快 乳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出生后20日龄时,每Kg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每Kg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于成年猪,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 二、乳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乳猪饲养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乳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哺育成活率、最大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使仔猪安全渡过断奶关,以利于育成和育肥期正常生长发育。下面介绍在乳猪饲养管理方面应该注意的要点。 篇二:乳猪和仔猪饲养管理的要点 乳猪和仔猪饲养管理的要点 一、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初生乳猪在冬天应放在保温箱中,保温箱的温度应保持在32℃,以后逐周降低2℃。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不要忽视了乳猪的晚间保温工作。保温可采用加热灯和加铺干燥干净的垫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