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课件]药物分析第三章 chaper three -2PPT

[课件]药物分析第三章    chaper three -2PPT
所需供给样品随温差变化的能量的一种技术。DSC与DTA的不同之处 是记录方式不同,是记录系统供给的能量,吸热供给能量;放热减 少供给的能量。在药物分析中应用与DTA相同。DSC-TG常联合用。
不同纯度的苯甲酸DSC曲线
本法可鉴别药物或其多晶形、纯度检查以及熔点和 水分等的测定。
12 水分测定法
水分:结晶水和吸附水
至 H2SO 残渣(恒重) 4蒸气除尽
残渣及坩埚重 空坩埚重 炽灼残渣 % 100 % 供试品重
(3) 注意事项
1)供试品的取样量应根据炽灼残渣限量和称量误差
决定。
2)含氟的药物对瓷坩埚有腐蚀,应采用铂坩埚。 3)若残渣需留作重金属检查,则500~600℃炽灼至恒
重。 4)加硫酸处理是使杂质转化为稳定的硫酸盐,并帮助
有机物炭化
11
干燥失重检查法
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的物质。 常采用重量方法进行检查。
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 1) 常压恒温干燥法
(2) 减压干燥法与恒温减压干燥法
(3)
干燥剂干燥法
(4) 热分析法(thermo analysis)
热重分析法 差示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
:
CuSO4
颜色较深时 平视 从上向下颜色较浅时
标准比色液的配制:
K Cr O 、 CoCl 、 CuSO 溶液 2 2 7 2 4
不同比例
5 种色调标准贮备液
不同量水稀释
5 种色调 10 个色号标准比色液
(2) 分光光度法 单一波长定量 (3)色差计法 全波长范围定量
本法是通过色差计直接测定溶液的透视三刺激值,对 其颜色进行定量表述和分析的方法。

体内药物分析第三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体内药物分析第三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数据记录与审核
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与审核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和持续改进方向
效果评价指标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定合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如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等,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评价。
持续改进方向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如优化实验条件、改进操作方法、提 高设备性能等,不断提高体内药物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不 断完善和更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和日常质量监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及实施过程监控
方法学验证
在建立新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应进行充分的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 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考察,确保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过程监控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定期抽查、盲样测试等方式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 结果的可靠性。
04 生物样品保存、运输和接 收标准操作流程
保存条件及时限设定原则
保存条件
生物样品应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保存,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防止降解。通常,血浆、血清和尿液等样品应在20°C或更低温度下保存,而一些特殊样品可能需要在-70°C或更低温度下保存。
时限设定
生物样品的保存时限应根据其稳定性和分析物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处理并 冻存,以避免分析物的降解或转化。同时,应定期对保存样品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可用性。
新型生物样品的保 存与运输
对于细胞和基因等新型生物样 品,同样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保 存和运输。此外,还应避免反 复冻融和长时间存放,以确保 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药物分析第三章PPT课件

药物分析第三章PPT课件

案例一:药物成分分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药物剂型的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药物剂型分析是对药物剂型的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以确保药物剂型的性能和安全性。
对药物剂型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药物剂型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药物剂型的性能和安全性,以及其在体内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HPLC在药物分析中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定量、定性以及杂质检查等方面,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标准品、样品等。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按照仪器说明书正确安装色谱柱,确保密封良好。
安装色谱柱
根据实验需求配制流动相,并进行平衡,确保系统稳定。
流动相的准备和平衡
熟悉不同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了解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和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前景。
章节学习目标
02
药物分析第三章主要内容
药物分析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药物的质量、组分、结构、药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的科学。
药物分析的定义
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药物分析第三章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药物分析第三章概述 药物分析第三章主要内容 药物分析第三章实验部分 药物分析第三章案例分析 药物分析第三章复习题及答案
01
药物分析第三章概述
01
02
章节背景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药物分析中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

《药物分析》第3章: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基本程序和要求

《药物分析》第3章: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基本程序和要求

国家法定检验机构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检所) •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药品检验验机构:科学性、公正性,保
证药品的质量和药品生产单位的正当权益。
其他检验机构(非国家法定机构)
•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 • 经营部门的药品检验室 • 医院制剂部门的检验机构
与标示容积比
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滴定管
使用注意:
• 滴定操作前,用待装滴定液润洗。 • 刻度不可能非常均匀,所以在同一实验的
各次滴定中,要求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滴 定管刻度的同一范围内。 • 一次滴定所用的滴定液的体积, 不能太少, 否则会使误差增大。 • 剩余的滴定液不能倒回原瓶
校正:应分段校正
准确度和误差
准确度: 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
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一般 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 复出现。
根据来源分为:
方法误差 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 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校正:
洗净晾干 称重 加水 再称重
得出水重
查出该温度下水
的密度 计算容器的体积
与标示容积之差应符合规定。
测三次取其平均值
移液管
使用:
• 先用被吸取的溶液润洗三次,以除去管内 残留的水分;
• 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把移液管插入溶液中, 当溶液吸至标线以上时,立即用右手食指 按住管口,取出,用滤纸擦干外壁,稍松 食指,使液面下降,至液面的弯月面与标 线相切,立即按紧,将移液管垂直放入接 受容器中;
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电压、仪器性能等的偶 然变化以及操作者对平行试验处理的微小差异等 引起偶然误差。

药物分析课件3

药物分析课件3

一、相对密度
1、概念 相对密度: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 相对密度:指在相同的温度、 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 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 20℃
2、测定相对密度的意义 、 纯药物的相对密度在特定条件下为不变的常 数,药物的纯度改变,相对密度也随之改变, 药物的纯度改变,相对密度也随之改变, 测定相对密度,可以区别或检查药物的纯杂 测定相对密度,可以区别或检查药物的纯杂 程度。 程度。
三、pH值 pH值
药物溶液、分析时所用溶剂的酸碱性可用pH值 药物溶液、分析时所用溶剂的酸碱性可用pH值 pH 来表示,pH值常用酸度计来测定 值常用酸度计来测定。 来表示,pH值常用酸度计来测定。 酸度计主要包括: 酸度计主要包括:电极和电位计 参比电极:有稳定的已知电位; 甘汞电极、 参比电极:有稳定的已知电位;有甘汞电极、 氯化银电极等 指示电极: 指示电极: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氢离子浓 度改变而变化; 玻璃电极、 度改变而变化;有玻璃电极、 氢醌电极和锑电极等。 氢醌电极和锑电极等。
例:咖啡因在20℃的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 咖啡因在20℃的水溶液中溶解度为 20℃的水溶液中溶解度为 %, 即表示在100ml水中溶解 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 即表示在 水中溶解 咖啡因时溶液达到 饱和。 饱和。
药物溶解度的粗略试验法(ChP): 3、药物溶解度的粗略试验法(ChP):
溶质1g ml)能在溶剂1000ml不到10000ml 1g( 1000ml不到10000ml中溶解 极微溶解 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ml不到10000ml中溶解 几乎不溶 或不溶 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溶解 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溶解 1g 10000ml

药物分析课件六-杂质

药物分析课件六-杂质

100%

杂质标准溶液浓度 C 标准溶液体积 供试品量 S
V
100%
L C •V 100% S
21.2.25
27
示例: 例1.茶苯海明中的氯化物的检查
取 本 品 0.30g 置 200ml 量 瓶 中 , 加 水 50ml 时 、 氨 试 液 3ml和10%硝酸溶液6ml时,置水浴上加热5min,加硝 酸银试液25ml,摇匀,再置水浴上加热15min,并时 时振摇,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15min, 滤过,取续滤液25ml置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 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与标准氯 化 钠 溶 液 ( 10μgCL/ml ) 1.5ml 制 成 的 对 照 液 比 较 , 求氯化物的限量。
21.2.25
36
2.方法:Ch.P药典附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
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 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1;溶液如 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 使成约40m1,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 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1,加水使 成40m1,摇匀,即得对照浴液。
6
一、药物纯度的概念与要求
• 概念 • 杂质来源 • 杂质危害 • 检查杂质要求与纯度控制 • 药物杂质(或纯度)与新药研究 • 纯度控制
一、药物的纯度要求
1、纯度(Purity):药物纯净的程 度。
它是判定药品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 指标。对药物纯度的要求是随着生 产工艺的改进、变化以及分离分析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完善的。
避免弱酸银盐(碳酸银,磷 酸银),及氧化银沉淀形成 而干扰

(第三章)药物分析-色谱分析法

(第三章)药物分析-色谱分析法

纸色谱
1)紫外光 :对未知化合物,展开后在用显色剂以前,应先在紫 外灯下进行察看。紫外光常用两种波长254 nm与365 nm。
2)碘:碘是一种非破坏性显色剂,价廉易得,显色迅速、灵敏。 与物质的反应往往是可逆的。
3)水:为非破坏性显色剂,用于硅胶薄层,纸色谱不常用。
纸色谱
④ 测量Rf值与鉴定:
必须注意:展开剂也须事先用缓冲液平衡后再使用。
斑点拖尾现象形成的几种原因:
① 点样量过多,超过了滤纸溶剂的溶解能力。
② 物质电离,导致Rf值差异。
③ 被分离的物质与滤纸上的Cu2+、Ca2+、Mg2+等杂质形 成络合物而形成拖尾,可改用纯滤纸展开。 ④ 某些物质在展开过程中分解,产物有不同的Rf值。
样点朝上,展开剂从上向下通过薄层或滤纸。展开 剂通过滤纸条或纱布条作为桥梁进行转移。展开剂 受吸附和重力的双重作用,展开较快。
特 殊 装 置
纸色谱的下行展开法
3. 双向展开
用于某些复杂成分或Rf值较小的成分的展开
B
d
C
c
b
a
d
c
b
a
A
混合样品
CB
A
**边缘效应: 消除边缘效应的方法: 1. 将展开槽、纸或薄层板用展开剂蒸气饱和; 2. 在层析缸内壁贴上用展开剂浸湿的滤纸条; 3. 点样位置距离边缘一定距离。
(1)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类,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 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 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 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关于药物分析第三章杂质检查课件

关于药物分析第三章杂质检查课件
(Ⅲ),有时高达20%~30%。
再如:ASA(阿司匹林)中除了SA(水杨酸)外, 还存在乙酰水酸酐、乙酰水杨酰、乙酰 水杨酸等SA的衍生物,具有致敏作用。
3、药物纯度的评价:
应把药物的外观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 含量测定等方面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综合 评价。
药品中的杂质能否得到合理、有效地控制, 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可控性和安全性,在药物 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对杂质的研究备受重视。
有机杂质分 特定杂质 非特定杂质
特定杂质指在质量标准中分别规定了明确的限
度,并单独进行控制的杂质; 特定杂质包括结构已知和结构未知的杂质
非特定杂质指在质量标准中未单独列出,而仅
采用一个通用的限度进行控制的一 系列杂质,其在药品中出现的种类 与概率并不固定。如重金属都以铅 限度来控制
四、杂质的限量
如:制剂中生成的杂质:ASA片、栓剂中SA的检查;盐酸普鲁 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 基乙醇的检查。
生产过程中残留有机溶剂、酸性或碱性杂质的检查。 药物中无效、低效异构体或晶型的检查 例如:无味氯霉素存在A、B晶型,其中B为有效,A为低效。
苯甲咪唑有A,B,C三种晶型;20%;40%~60%;90%
采用该法须注意平行原则,结果才有可比性(条件一致)
注意:该法检查结果,只能判定药物所含杂 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一般不能测定 杂质的准确含量。
灵敏度法:供试品溶液中进入一定量试剂,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 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 杂质是否符合杂质限量。
例:乳酸中草酸、酒石酸等杂质检查,在检
关于药物分析第三章杂质检查
第一节 药物杂质与限量
一、药物的杂质与纯度
1.药物纯度的概念:药物的纯度是指药物的纯洁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一、药物的杂质与纯度
1.纯度(Purities)药物的纯净程度,药物质量评价综合指 标,药物的杂质检查也常常称之为药物的纯度检查。
2.杂质 (Impurities) 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6
药物的纯度需综合考虑药物的外 观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和 含量测定,综合评定。
参考来源
1.杭太俊,《药物分析》第七版,中国药科大学 2.俞松林,《生物药物检测技术》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曾金祥,《药物分析》课件,江西中医学院 4.《中国药典》2015版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4
1 药物杂质与限量
2 杂质检查方法
3 一般杂质的检查
4 特殊杂质的检查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9
特点
然后与供试品溶液在同一板上展开比较。 (3)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并用法。 (4)对照药物法:采用与供试品相同药物作为对照,比较斑点、颜色。
并进行对比控制。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7
(四)热分析法(Thermal analysis)
测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仪器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9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0
二、杂质的来源与种类
合成过程中:原料不纯或反应不完全,中间体、副产物在精
制中未除尽;
生产
杂 质
过程
制剂过程:试剂、溶剂、还原剂残留、异构体、多晶体;
的 来
使用过程:金属器皿、装置、工具引入的金属杂质。
源 储藏 在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外界条件影响下,或因微生物的
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按来源分类 工艺杂质、降解杂质、反应 物和试剂中混入的杂质
按毒性分类
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
按理化性质 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
分类
溶剂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2
三、杂质的限量(Limit Test)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 (parts per million, ppm )
教材
目录
CONTENTS
绪论 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与分析方法的验证 第五章 体内药物分析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七章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第九章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物的分析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第十一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第十三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六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分析概论 第十九章 中药材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第二十章 生物制品分析 第二十一章 药品质量控制中现代分析方法的进展
过程 作用,引起药物发生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型转变、
聚合、潮解和发霉等变化。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1
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多种药 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 引入的杂质,它们含量的高 低与生产工艺水平密切相关。 所以也常称为信号杂质。
是指在特定的药物生产和贮藏 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也称有关
杂质的种类物质。这类杂质随药物不同则 不同。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8
化学试剂(chemical reagent)——一般分为4个等级
➢ 优级纯【Guaranteed reagent(GR),绿标签,一级品】 ➢ 分析纯【Analytical reagent(AR), 红标签,二级品】 ➢ 化学纯【Chemically Pure (CP), 蓝标签,三级品】 ➢ 实验纯【 Laboratory Pure(LR), 黄标签】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7
3.药物纯度与试剂纯度 共同点——均规定所含杂质的种类和限量。 不同点
①药物纯度从用药安全、有效和对药物稳定性等方面考虑,只有合 格品和.不合格品。 ②试剂纯度是从杂质可能引起的化学变化对使用的影响以及试剂 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加以规定,它不考虑杂质对生物体的生理作 用及毒副作用。

对照法
质 限
限量检查 灵敏度法

比较法

制 定量测定杂质含量
注意平行原则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3
• 对照法:又叫限量检查法,系指取限度量的待检杂质的对照物质 配成对照液,另取一定量供试品配成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 处理,比较反应结果(比色或比浊)。以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过 限量。
• 该法应该注意平行原则,即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应在完全相同的 条件下反应。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均应相等, 这样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标准溶液的浓度 标准溶液的体积 100% 供试品量
L(%) C V 100% S
注意:1.单位统一!2.实际测试样品的取用量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6
二:色谱法是杂质检查的首选方法
1TLC法: (1)杂质对照法: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杂质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薄
层板上展开,进行斑点定位。将杂质斑点进行对应比较判断。 (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法:将一定浓度供试品溶液进行稀释并作为对照溶液,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4
• 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不得有正反应出现。
• 比较法:系指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得待检杂质的吸收度等 与规定的限量比较,不得更大。
• 杂质限量计算法如下: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5
杂质限量(%) 杂质最大允许量 100% 供试品量
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1.热重分析法 (TGA)
W
供试品
W
TGA热重曲线
W
W
W
18
结晶水 失重台阶
W
T
T
应用热天平在程序控温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 温度变化的热分析技术,可计算出样品在相应温度范 围内减失质量的百分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