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

合集下载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名】鸡血藤【别名】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血藤、三叶鸡血藤。

【类别】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位】以藤茎入药。

以树脂分泌物多者为佳。

【产地分布】生于山谷林中,溪边或灌丛中。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药材主产于广西。

【性味归经】温,苦、甘。

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活血,通络。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风湿痹痛,麻木瘫痪、疗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血小板减少、急性泄泻等。

【文献】①《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

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②《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

治暑痧,风血痹症。

"③《本草再新》:"补中燥胃。

"④《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常用配伍】当归、地黄、黄芪、熟地黄、丹参、川芎、牛膝、白芍、甘草、当归、地黄、黄芪、熟地黄、丹参、川芎、牛膝、白芍、红花、枸杞子、赤芍、桂枝、木瓜、淫羊藿、桑寄生、杜仲、骨碎补【成分药理】主要异黄酮,查耳酮类,甾醇类和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

扩血管,抗血小板积聚,促进磷代谢等。

水煎剂对离体及在体蟾蜍心脏有轻度抑制作用;也能增加壮年兔血细胞作用,升高其血红蛋白;能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

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作用。

用鸡血藤糖浆10~20毫升,每日3次,治疗贫血疗效好。

用以鸡血藤为主药的“升白冲剂”或“鸡甲升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用法用量】煎汤9~15克或浸酒。

【使用禁忌】阴虚火亢者慎用。

【相关中成药】补血,活血,通络。

玉液金丸、麝香抗栓丸、养血荣筋丸、麝香抗栓胶囊、正天丸、脑心通胶囊、中风回春丸、子仲益肾丸、坤宝丸、痛肿灵(酊剂)【配伍选方】①治风湿痹痛:鸡血藤15克,半枫荷15克,当归15克,牛膝9克,枫香寄生15克,海风藤15克,豆豉姜15克。

鸡血藤

鸡血藤
3、闭经:鸡血藤、穿破石各30g。水煎服,每日一剂。(《益寿中草药选编》)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采集加工
采集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生理特性
生理特性
木质藤本,除花序和幼嫩部分有黄褐色柔毛外,其余无毛。羽状复叶;小叶7~9,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 形,长4~12厘米,宽1.5~5.5厘米,两面均无毛,脉明显。圆锥花序顶生,下垂,序轴有黄色疏柔毛,花多而 密集,单生于序轴的节上;萼钟形,裂齿短而钝;花冠紫色或玫瑰红色,无毛。荚果扁,线形,长达15厘米,宽 约2厘米,果瓣近木质,种子间缢缩;种子扁圆形。花果期7~10月。
鸡血藤
中药
01 入药部位
03 归经 05 பைடு நூலகம்治及应用
目录
02 性味 04 功效 06 相关配伍
07 用法用量
09 生理特性 011 鉴别
目录
08 采集加工 010 生长环境
基本信息
鸡血藤,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 叶,切片,晒干。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 麻木瘫痪,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和妇科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相关配伍
相关配伍
1、白虎历节,膝胫剧痛如咬,昼轻夜重,局部发热:制苍术15g,黄柏12g,鸡血藤9g,乳香,没药,千年 健各6g,水煎服。(《本草骈比》)
2、老人血管硬化,腰背神经痛:鸡血藤20g,杜仲15g,五加皮10g,生地15g,水500ml,煎至200ml,去 渣,每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鸡血藤的养护管理技术

鸡血藤的养护管理技术
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鸡血藤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 加充分的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鸡血藤的种植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市场 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叶子形状
鸡血藤的叶子为三出复叶 ,叶片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
开花时间
鸡血藤一般在夏季开花, 花冠呈白色或淡黄色。
鸡血藤的生长环境
土壤需求
鸡血藤适宜生长在肥沃、 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水分需求
鸡血藤喜欢湿润的环境, 但也要避免水分过多,以 免引起根部腐烂。
温度适应性
鸡血藤能够在温暖至温凉 的气候下生长,不耐严寒 。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并注意遮 荫和通风。在种子发芽后,逐渐增加光照 和通风时间,促进幼苗的生长。
05
鸡血藤的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鸡血藤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 痛、舒筋活络等功效,可用于 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贫血等 疾病。
鸡血藤的提取物具有抗肿瘤、 抗疲劳、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种植方法
将分好的小株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
扦插繁殖
选择插条
选择鸡血藤的健壮枝条,长度 在10-15厘米左右,保留2-3片 叶子。
扦插方法
将插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深 度约为插条长度的三分之二, 然后轻轻压实土壤。
选择时间
在春季或夏季进行扦插繁殖, 此时的气候适宜,枝条活性高 。
通过合理浇水、施肥和修剪等措施,增强鸡血藤的树体抵抗力,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04
鸡血藤的繁殖技术
分株繁殖
选择时间
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分株繁殖,此时的 气候适宜,成活率较高。
选择部位

鸡血藤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鸡血藤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鸡血藤的作用与功能1. 主治与用量•主治:鸡血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痛、筋骨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鸡血藤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减轻疼痛感。

•用量:一般来说,鸡血藤可以作为中药进行内服和外用。

内服时,每次可取鸡血藤30g,煎水服用;外用时,可将鸡血藤煮汤,然后用纱布蘸取药汁敷在患处。

具体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节。

2. 鸡血藤的作用•消炎止痛:鸡血藤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活血化瘀:鸡血藤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排出,减少淤血和瘀血的形成,从而改善组织供氧和营养,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强筋健骨:鸡血藤对于骨骼和筋脉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它能够增强骨骼的韧性和弹性,增加骨骼的密度,预防骨骼疾病的发生。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筋脉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身体的抗损伤能力。

•抗氧化:鸡血藤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和衰老。

它有助于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过程。

3. 功能主治鸡血藤的主要功效和功能包括:•清热解毒:鸡血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热病症状,促进体内的毒素排除。

•活血散瘀:鸡血藤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疾病。

•缓解疼痛:鸡血藤有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疼痛症状。

•舒筋活络:鸡血藤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缓解筋脉受伤引起的痛症,促进筋脉的修复。

•改善免疫力:鸡血藤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总之,鸡血藤作为一种中草药,有多种功效和功能。

它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

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使用,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鸡血藤配方大全

鸡血藤配方大全

鸡血藤配方大全鸡血藤,又称鸡血藤藤胶、血藤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鸡血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鸡血藤配方,以供参考。

1. 鸡血藤鸡骨草方材料:鸡血藤30克、鸡骨草30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15克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小火熬煮2小时。

可以适量加入冰糖调味。

服用方法:每日分2次服用,每次250毫升。

连续服用7-10天。

2. 鸡血藤桃仁方材料:鸡血藤30克、桃仁10克、白芍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小火煎煮1小时。

可以适量加入蜂蜜调味。

服用方法:每日分3次服用,每次50毫升。

连续服用2周。

3. 鸡血藤当归方材料: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0克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小火熬煮2小时。

可以适量加入蜂蜜调味。

服用方法:每日分2次服用,每次250毫升。

连续服用10天。

4. 鸡血藤川穹方材料:鸡血藤30克、川穹15克、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丹参10克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小火煎煮1小时。

可以适量加入冰糖调味。

服用方法:每日分3次服用,每次50毫升。

连续服用2周。

5. 鸡血藤牛膝方材料:鸡血藤30克、牛膝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小火熬煮2小时。

可以适量加入蜂蜜调味。

服用方法:每日分2次服用,每次250毫升。

连续服用10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鸡血藤配方,根据不同的病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配方进行调用。

在服用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同时坚持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加速疾病的康复进程。

鸡血藤虽然是一种中草药材,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鸡血藤活血化瘀的中药秘方

鸡血藤活血化瘀的中药秘方

鸡血藤活血化瘀的中药秘方鸡血藤,又名血藤、火箭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有着独特的药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活血化瘀的作用。

本文将会介绍鸡血藤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中药秘方的制作方法。

一、鸡血藤的主要成分鸡血藤主要成分为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其中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扩张血管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则能够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形成。

这些成分协同作用,使得鸡血藤成为一种理想的活血化瘀药材。

二、鸡血藤的药理作用鸡血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活血化瘀。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溶解和排出,从而消除淤血,改善组织营养,加速组织修复。

此外,鸡血藤还具有降血脂、抗炎、镇痛等作用,对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三、鸡血藤的中药秘方1. 鸡血藤活血化瘀饮【配方】鸡血藤3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草药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适应症】此方适用于瘀血期经、产后恶露不尽、血瘀胸痹等症状。

2. 鸡血藤煎剂【配方】鸡血藤50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草药加水煎煮6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分2-3次服用,每次喝一小碗。

【适应症】此方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胸闷、头晕等症状。

3. 鸡血藤酒【配方】鸡血藤100克,黄酒1000毫升。

【制作方法】将鸡血藤放入黄酒中,密闭浸泡7天后即可服用。

【用法用量】每次饭后15毫升,连续服用一个月。

【适应症】此方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气血不足的人群。

四、鸡血藤的使用注意事项1. 本品适用于活血化瘀的症状,但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2.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

3. 忌食辛辣刺激和酒精刺激性食物。

4. 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缓解肌肉疼痛
鸡血藤具有缓解肌肉疼痛的作用,可以减轻运动后 肌肉酸痛和疲劳。
改善关节炎
鸡血藤可以改善关节炎,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 状。
04
鸡血藤的用途和用法
鸡血藤的用途
改善月经不调
活血化瘀
鸡血藤具有调理月经、改善痛经等功效,对 于女性的月经不调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鸡血藤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帮助消除淤血、 缓解疼痛,对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有一 定的疗效。
03
鸡血藤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
鸡血藤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改 善由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
抗动脉粥样硬化
鸡血藤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 内皮细胞介导的泡沫细胞形成,从 而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心肌缺血
鸡血藤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可保 护缺血心肌,减少缺血引起的损伤 。
扩冠
鸡血藤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 流量,改善心肌供血。
用量
煎汤内服,常用量10-15克;浸酒或研末外用的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10克。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如有其他慢性病或过敏史,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师。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鸡血藤在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 病,如贫血、月经不调、痛经等。
鸡血藤的制剂形式多样,包括片剂、胶囊剂 、口服液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鸡血藤的植物形态
01 鸡血藤的茎
鸡血藤的茎呈圆柱形,直径约为 2-4毫米,表面有纵沟和细毛。
03
02
鸡血藤的花
04
鸡血藤的叶
鸡血藤的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3 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或 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 面无毛或近无毛

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资料类

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资料类

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种植环境要求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苗选择与培育种苗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苗质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育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植技术要点种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田间管理措施施肥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浇水与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虫害防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采收与加工采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工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种植环境要求111 气候条件鸡血藤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生长,年平均气温应在18℃至25℃之间,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至 2000 毫米之间。

它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充足但不过于强烈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

112 土壤条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砂壤土或壤土为佳。

土壤的酸碱度应在 pH 值 55 至 75 之间,富含有机质。

113 地形地貌适合在山地、丘陵或平原等地种植,但应避免在低洼积水、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种植。

12 种苗选择与培育121 种苗来源可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殖等方式获取种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

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配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配苍术,理气化湿、辟秽去浊;配杜仲,补肾壮骨,通经止痛;配当归,补血活血。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本品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同时又兼补血作用,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

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用。

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

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

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益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食用方法
鸡血藤炖猪蹄
功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基本材料:鸡血藤30克,猪蹄1只,生姜、忽、胡椒、绍酒、盐、白糖、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蹄上的毛刮洗干净、先将猪蹄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膻味,再放入炖猪蹄砂锅内。

姜拍松,葱切段。

2、将鸡血藤切段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用清水浸漂过,放入砂锅内。

加入姜、葱、绍酒、胡椒、盐、白糖,清水适量(漫过猪蹄)。

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转用文火2~3小时,至熟烂。

3、捞出猪蹄,切成块,再放入汤内煮沸,捞出纱布药袋不用,放味精调好口味即成。

饮汤食肉。

经闭不通:丹参3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20克,香附15克,路路通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颈椎病:鸡血藤60克,炙黄芪30克,当归、干地龙各20克,蜂蜜30克。

将前4味药用水浸泡30分钟,入沙锅,加水浓煎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加入蜂蜜,调匀即成。

敷患处,每日两次。

手足麻木:鸡血藤30克,木瓜20克,骨碎补、白芍各15克、伸筋草10克、当归、羌活、桂枝各12克。

将上药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服6克,每日两次,黄酒送服。

骨质增生:鸡血藤30克,骨碎补、熟地黄各20克,肉苁蓉、淫羊藿15克,莱菔子10克,淮山药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鱼鳞病:鸡血藤30克,天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5克,党参、黄芪、丹参各20克,麦冬、白芍、茯苓各12克,红花、陈皮各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皮肤瘙痒症:鸡血藤50克,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各15克,丹参、生地黄各20克。

水煎,每日一剂,连用14天。

产后便秘:鸡血藤30克,生黄芪25克,炒升麻20克,当归10克,制香附10克,大黄10克,槟榔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风湿痹痛:鸡血藤15克,红花,当归15克,蜈蚣5克,桑寄生15克,海风藤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脑动脉硬化:鸡血藤20克,杜仲15克,五加皮10克,生地黄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白带病:鸡血藤30克,金樱子、芡实、怀山药、旱莲草各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注意事项
阴虚火亢者慎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浸润至透,切薄片,干燥;或蒸软后趁热切薄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上述提供的药方为相关医书中记载,具体请与中医师沟通用量及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