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新旧照片对比,见证这30年常州的城市变迁!丨一起穿越吧
常州30年大变化

常州30年大变化听妈妈说常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我问妈妈,三十年前的常州是什么样子的?妈妈笑着说,三十年前我还没来到常州呢!我好奇地问,那你是什么时候来的呢?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原来,妈妈是1980年1月17日来到常州的,当时她还是一个未满10岁的小姑娘,跟随父母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陌生的江南。
坐在火车上,她好奇地看着江南水乡的田野,有点萧瑟但又充满生机,因为在北方这个季节还是白雪皑皑,而江南已经泛出浓浓春意。
走下火车,看着这个陌生的小城,窄小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和妈妈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
毕竟妈妈是从哈尔滨,那个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大城市来的。
那时的常州给她的感受是一个字:“小”!妈妈说,当时的常州,城市虽小,但也已经是全国的明星城市,轻纺工业特别发达,红梅照相机、星球收录机、月夜灯心绒、金狮自行车,在全国都很出名,而且住房和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
刚来常州的时候,妈妈一家住在清凉新村,那是一个新建的新村,楼房林立,但周围的环境仍然是菜地,农田。
妈妈告诉我,那时人们的穿着很普通也很简单,物资供给都要凭票购买,煤球、肉、鸡蛋、米面等都要凭票买,过年的时候为了包顿饺子,她和舅舅去菜场排队买青菜,一共花了1毛4分钱,这事妈妈一直记得。
出门步行,再远一点就乘公共汽车,大概是5分钱一张票。
舅公上班远,家里省了几个月的钱才买了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后来舅舅学骑自行车时就用的它。
来常州几年以后,妈妈家里开始有了其他电器,一台常州产的飞牌洗衣机,一台电风扇。
1987年,妈妈读高二的时候,写了一篇有关常州变化的征文,在常州广播电台播出了。
我问她写了些什么,她不好意思地说,记不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只记得感叹于这些年常州在她眼里的变化。
马路变宽了,新村变多了,市场开放了,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
马路跑的不光是自行车,还有了摩托车,汽车;住在矮小拥挤的平房里的人们因为城市改造也都搬进了新村的楼房里;迎春市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卖衣服的特别多,当时绝大多数穿的时髦漂亮的衣服都来自那里;业余时间充足的男男女女开始出现在歌舞厅,莺歌燕舞,袅袅婷婷。
描写老常州的句子唯美简短(精选2篇)

描写老常州的句子唯美简短(篇一)老常州,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古城。
古老的街道依然保留着往日的繁华,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那曾经的繁忙喧嚣。
1. 黄昏时分,老常州的小巷弥漫着浓郁的茶香,仿佛时间停留在了几十年前。
2. 街头巷尾,老常州的石板道被风雨洗刷得格外平滑,沿路古树参天,仿佛藏着一段段历史的秘密。
3. 皎洁的明月,老常州的古城墙倒影在古运河上,如同一幅诗画一般美轮美奂。
4. 窗前,老常州的居民头上扎着红色的头巾,衣袂飘飘,宛如画中走出的人物。
5. 锦鲤跃龙门,老常州的公园湖中,碧水波光粼粼,各种花卉点缀其中,别有一番风情。
6. 唐风宋雨,老常州的古街巷弯弯曲曲,仿佛置身于一幅古代书画之中。
7. 古桥横跨老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老常州的繁华夜景,霓虹闪烁,灯红酒绿。
8. 天空中,飞檐走壁的老常州的建筑仿佛是古代仙境的缩影,令人心旷神怡。
9. 青石板上,流淌着幽幽的古井水,老常州的民居庭院中鸟鸣声清脆,映衬出一派宁静和祥。
10. 阳光洒在老常州的街角巷弄,石砖上闪烁着历史的印记,岁月的沧桑仿佛一一在这里留下痕迹。
11. 冬日的寒风里,老常州的街头摊贩们热情地喊着卖鸡鸭,人们踩着石板道匆匆而行。
12. 茶香四溢,老常州的茶楼里品茗似曲,忘却纷扰,尽情享受这片宁静和美景。
13. 九龙壁上,龙身蜿蜒曲折,每一处都展现出老常州的独特之美,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14. 荷花盛开,老常州的古运河一旁,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晶莹剔透,夏日里别有一番风情。
15. 散步在老常州的小巷中,墙角的藤蔓俏皮地穿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16. 渔舟唱晚,老常州的古运河上船家歌声低回,夕阳西下,景色如诗如画。
17. 古老的城门,蕴藏着老常州的过往,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每一扇门都记载着岁月的印记。
18. 牡丹争艳,老常州的花坛上五彩缤纷,阳光下,花朵吐露出丝丝馥郁的芬芳。
19. 红墙黛瓦,老常州的建筑风格独特,走在古街巷中仿佛穿越时空。
徒步老街区,踏寻地道常州记忆,拾起回忆里遗失的美好!

徒客共享(公众号:tukeshare)徒步老街区,踏寻地道常州记忆,拾起回忆里遗失的美好!常州老城记忆秋色将尽未尽,寒冬欲来未来。
突然想给忙碌的城市让让身,避开人群找寻“世外之地”。
不知从何时起,大街小巷已被网红粉、ins风占据高地,新奇难免变成乏味,除了拍照打卡,我们还可以如何度过惬意的时光?一座城市精髓的地方不是这里的高楼大厦也不是这里的名胜古迹而是隐藏在城市深处那些弯弯绕绕的老街老巷今天,就带你追寻隐藏在常州闹市中的“独家记忆”一、青果巷青果巷,旧有“千果巷”之称,是常州古老的街巷之一,巷中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一股宁静的氛围。
《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
摄影:蒋微古巷两旁除了青砖雕瓦的明清传统民居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的一块名门望族聚集地。
儿时的记忆便是从老街的晨市开始的!青果巷是常州市硕果仅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它记载着常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太阳垂下眼帘,深鞠一躬,倒后一步,万物也变小一些,不再拥挤。
徘徊于青果巷,人声、虫鸟声、汽笛声都降去几格,仿佛尘嚣渐远,时间渐缓。
随着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启动,青果巷也正在旧貌换新颜。
承载着常州人的热切期盼,以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原则,修缮瞿秋白故居、唐荆川宅、常武古戏楼、赵元任故居、恽鸿仪故居、刘氏宗祠、周有光宅、三锡堂、刘国钧故居、汤贻汾故居、史良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
同时,也有新鲜的商业品牌入驻,怀旧与新潮,古老与时尚,传承与发扬,历史与未来,将在这里交汇、碰撞、渗透。
二、篦箕巷篦箕巷位于常州城西,紧临运河,是古毗陵驿所在地,旧称“花市街”。
常州自古以来就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而这里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
梳篦,又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常州是梳篦的发源地,有“宫梳名篦”的美誉,2008年,常州梳篦被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江苏常州海量绝版老照片,前后跨度近百年,你绝对没有看过

江苏常州海量绝版老照片,前后跨度近百年,你绝对没有看过龙城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文字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美誉。
常州通过一组老照片,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如今,跨度近百年,带大家去看老照片里的常州,一起领略老常州城的一些回忆。
1920年的青果巷(摄影赵元任)80年代的文亨桥(唐锡勇摄)80年代的东市河畔(顾其文摄)1988年的麻巷(顾其文摄)1970年的戚墅堰老街(陈群皋摄)1970年的西仓桥(耿荣兴摄)米市河70年代(季全保摄)表场轮船码头摄于1977年徳安桥恵民桥(摄于1960年代)迎春桥(1940年)新坊桥(1950年)新坊桥(1934年赵元任摄)北水关桥(1960年)椿庭桥(摄于1960年代)民丰桥(摄于1950年代) 元丰桥(摄于1960年代)琢初桥(1960年)怀徳桥(1950年)小东门桥(1950年代)水门桥(季全保慑1980年代)东市河(季全保摄于1970年代) 椿桂人家(丁仲元摄于1970年代)三元阁(摄于1930年)戚墅堰老街(蒋钰祥摄于1991年)文亨桥(唐锡勇摄于1970年代)东门街运河人家(蒋钰祥摄于1980年代)东太平桥(季全保摄于1970年代) 新坊桥畔(摄于1970年代)麻巷临河人家(1980年代)80年代的东门街表场枕河人家(季全保摄于1980年代) 50年代的文笔塔1970年代西水关枕河人家(季全保摄)唐家湾(摄于1970年代) 文笔塔(1950年)人民公园(丁仲元摄)三元坊(摄于1937) 约园文笔塔(吴中行摄于1960年代)东郊公园(徐伯元摄于1950年代) 半园(摄于民国时期)约园(摄于1919年)文在门(摄于1937年)关帝庙(浦炳炎摄于1960年代)三煲街西大王庙(摄于1980年代) 青果巷张王庙(可惜80年代建公安局而拆除)中山门(摄于1937年)西瀛门(蒋钰祥摄于1980年代)水门桥轮船码头(摄于1970年代)青果巷(耿荣兴摄于1980年代 ) 椿庭大搂(摄于1970年)解放西路建筑群(浦炳炎摄于1970年代) 青山桥建筑群(蒋钰祥摄)青云坊(季全保摄于1980年代)常州饭店(唐锡勇摄于1970年代)百货大楼(摄于1959年代) 常州火车站(摄于1920年)80年代的青云坊80年代的邮电大楼80年代的副食品商店物资大搂(蒋钰祥摄)红梅公园西大门(盛湘群摄)南大街(唐锡勇摄于1946年)民国时期的南大街(赵元任摄于1920年代) 1980年代的南大街(蒋钰祥摄)人民公园(摄于1990年)北大街(摄于1950年代)怀徳北路(蒋钰祥摄于1970年代)新丰街(唐锡勇摄于1960年代)新丰街(蒋钰祥摄于1950年代)早科坊(丁仲元摄于1980年代)80年代的南大街南大街双桂坊西口(唐锡勇摄于1980年代) 水门挢附近(丁仲元摄于1980年代)水门挢(丁仲元摄于1980年代)水门挢(丁仲元摄于1980年代)水门挢(丁仲元摄于1980年代)西庙沟(丁仲元摄于1980年代)乌龙庵(陆志刚摄)椿挂坊(徐伯元摄于1970年代) 。
永川城区30变化的描写

永川城区30变化的描写永川,这片三河交汇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革新。
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永川城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荒芜之地蜕变为如今的高楼林立、绿意盎然的现代化都市。
三十年前,永川城区还只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而如今,这里早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理想家园。
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崛起,更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永川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道路的拓宽到水质的提升,从老旧小区的改造到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每一项工程都紧扣民心,旨在打造一个宜居、优居的城市环境。
老旧小区焕发新颜,过去那些破旧、无序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环境整洁、设施完备的新家园。
同时,背街小巷也得到了改造,曾经那些尘土飞扬、狭窄曲折的小路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整洁的街道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在永川城区的变化中,不得不提的是环境的改善。
通过一系列的环保措施,永川城区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提升,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绿化的覆盖率也大幅增加,城市的“肺”变得更绿更清新。
夜晚的永川更是美不胜收,璀璨的夜景灯饰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永川城区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升华。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都市的繁华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从北山文化公园的历史气息到人民广场的现代气息,每一处都展现了永川城区的独特风貌。
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入,永川城区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生活垃圾处理、道路机械化作业等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城市运营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这三十年的变迁中,永川城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永川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城。
每一个永川人都在为这片土地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着,共同书写着永川更加辉煌的明天。
常州工业发展史

常州工业发展史常州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少的变迁和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州的工业发展史。
一、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常州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常州以轻纺、制造为主要产业。
1952年,常州建成了第一家国营纺织厂,为常州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常州先后建立了纺织、机械、化工等行业,逐渐壮大了工业规模。
二、迅猛发展期(1979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常州的工业发展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期。
特别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常州的工业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这一时期,常州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了工业的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行业成为常州的支柱产业。
常州的工业规模和产值大幅度增长,工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和调整。
三、转型升级期(2001年-至今)进入21世纪,常州的工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常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传统行业逐渐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为常州的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常州已经成为一个以机械、电子、化工、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
总体来说,常州的工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迅猛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三个阶段。
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到一个工业规模庞大、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工业城市,常州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常州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工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打造更加繁荣发展的工业经济。
常州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常州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答案:十年来对于常州,也是有着不小的变化。
十年间无数高楼平地起,常州的城市环境,道路环境,也在十年中不断的更迭变化,先是市中心附近的街道,同济立交桥拆掉修成了平桥,中吴大道翻修,变成了更加宽广的道路,常州的公园翻新,修建,一个个免费的公园对外开放,市中心的红梅公园,朝阳桥下的东坡公园,中吴大道上的蔷薇花园,青枫公园,滆湖公园,一个个假日的好去处,一个个野餐露营的好地方都是免费开放给常州的市民们去参观游玩的。
新的常州图书馆坐落在文化广场,作为常州的地标性建筑,常州图书馆十分的惊艳,能让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瑰丽与宏大。
还有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作为主要的室内交通之一,两条地铁线路基本上贯穿了常州的东西南北主要线路,让常州市民的出行更加的方便快捷。
十年间的变化当然不止于此,十年前的消费水平,现如今的消费水平,十年前的教育条件,现在如今的教育条件,十年前的基础设置,现如今的基础设施,这一切的一切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都有着极大的改变。
作为在常州长大的孩子,很有幸,能够见证到这座城市的成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一)江南春早【口播】深度撞击,打开新闻背后的问号。
在江苏省的版图上,常州面积很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却是整个中国的经济样板。
一个仅有50万人口的江南小城,将自己的影响几乎延伸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开启了“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篇章。
遗憾的是,这种舍我其谁的领先优势,在后来的二十年间逐渐被人拉平甚至超越。
直到如今,常州人还在反思那段改革之初的流金岁月:我们为什么能创造工业经济的神话?又是怎样放慢了前进的步伐?30年流年似水,留下了太多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同期声】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片段 15秒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这就是常州了。
近年来,常州在全国颇有点名气。
常州之所以从一座中等城市成为明星城市,主要在于发展工业的速度……(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30秒)【正文】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摄制组到达常州的1985年,这片只占江苏省国土面积4%的地方,创造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
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的经济样板,常州在80年代初就形成了以纺织、轻工、电子、机械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2500多家工业企业,职工25万余人,年产值超过50亿元。
“两绒两卡”、柴油机、拖拉机等产品享誉全国,一座名闻遐迩的明星城市正在冉冉升起。
常州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白闪)【正文】路,有时是被逼出来的。
地处长三角的常州,从来就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地方企业多、小型企业多、集体企业多。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三多”加上比周边城市更加灵活的政策,给起跑期的常州留下了充裕的施展空间。
【同期声】原常州市常务副市长汤永安因为这三多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穿来穿去,才有发展空间。
(比如)南京有10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产品,他们都是拳头工厂,互不联系,工艺上重复,效果很差。
我自己组织很多工厂跟它干,把许多工厂并起来跟它干,我们可以地方上城市建设给它修路,你们能修路吗?我们能弄自来水给它通水,你们能通水吗?我们的公用设施为工业服务,这样别的城市就搞不过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新旧照片对比,见证这30年常州的城市变迁!丨一起
穿越吧
时间会淡化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会改变曾经以为熟悉的摸样!陪伴身边数十年的人,你能想起他年轻时的摸样吗?!匆匆走过城市的角落,你能记住这里发生的变化吗?!也许改变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那一年,这一天,我们和这个城市一起改变了多少...90年代的常州火车站现在的常州火车站常州铁路交通运输的变化相当大,除了车站的规模更大外,这些年还增添了常州北站,经过几次提速,火车的档次更是得到了N次的升级,大大缩短了车程,体验也更加方便快捷。
80年代的怀德桥现在的怀德桥怀德桥最早的老桥始建于1923年,前后经过八次整修,现在的怀德桥于1998年12月26号正式竣工通车,每天从这座桥经过的车辆不计其数。
过去的红星剧院现在的红星大剧院红星大剧院是目前常州市区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承载了一代代常州的美好记忆。
07年的常州奔牛机场现在的常州奔牛国际机场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江苏旅客吞吐量第三大国际机场,目前可直飞香港、台北、台中、高雄、
首尔、曼谷、甲米、万象、名古屋、济州岛、襄阳郡等国际(地区)城市。
十多年前的常州中华恐龙园老大门
现在的常州中华恐龙园新大门
逾15载的建设,常州中华恐龙园已经成为常州响当当的一张名片,承载了常州人乃至全国游客太多美好的记忆,虽然恐龙园大门迁了位置,但是有些恋旧的游客还是会跑到老大门前合影留念。
80年代的常州公交
现在的常州BRT快速公交
30多年的发展,常州公共出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常州市民凭卡6毛坐公交,BRT快速公交方便快捷,全部公交覆盖WIFI畅游互联网,常州人真正感受到了出行的便捷。
90年代初的常州外环路现在的常州高架桥想当年,外环路通车的时候,过了这条路再往北可就是农村了,而且外环路的建设就是为了分流过境车辆。
但是随着常州城市的发展,这条“外环路”的名称显然已经不再合适,因为她已经成为常州市中心区域一条主干道,而她的背面,也已经发挥在那成为目前常州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产业区,而且,目前这条路向东已经升级——外环路高架。
1995年前后的延陵西路现在的延陵西路30年来,延陵路变宽了也变得更美了,成为了常州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之
一。
90年代的常州中医院现在的常州中医院同样的拍摄角度,但是背景已经不同,高度也已经不同,服务水平也更是上了几个台阶,为常州医疗水平的进步高兴。
90年代的常州出租车现在的出租车90年代,常州出租车“普桑”为标配,偶有夏利、红旗等车型,是显示了常州不俗的经济实力。
现在,常州街头跑的最多的还是桑塔纳,但是已经是更高档的车型,而且像雪铁龙、现代、捷达等车型给常州人出行更多的选择。
90年代的常工院现在的常州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90年代初应该叫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吧,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科院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如今的常工院早已蜚声常州,成为常州重要的本科院校之一。
90年代的局前街小学现在的局前街小学百年老校龙城书院,局小全新校舍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作为常州最好、最受欢迎的小学之一,诞生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成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栋梁之材。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果巷部落原创发布,如需转载,请与工作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