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处方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制度

合集下载

(完整)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完整)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完整)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包头辅济肛肠医院
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为提高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对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建立临床用药及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1、通过计算机HIS系统,每月初药剂科全院药品使用金额前二十位及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前十位统计排名,对单品种用药金额前20位及抗菌素前十位药品进行监控,随时掌握用药动态,并由院合理用药监测小组专家进行合理的分析及评价,并上报分管领导。

2、药剂科每季度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督查,对排名前列的抗菌药物结合处方、病历等相关资料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对使用不合理的科室和医生,每季度定期上报院质管办、医务科等及时予以干预,药事委员会对药品使用情况、评价结果、处理结果通报全院.
3、药事委员会每季度对门诊处方进行处方点评制度,点评处方合格率、抗菌素使用率、基本用药使用率及处方的均值,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并上报医院,医院将对使用合理的医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不合理的予以处罚。

4、采取措施.院合理监测小组的专家对每季度全院药品使用金额前二十位及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位经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对金额前二十位及抗菌素前十位的药品进行降价购进,或延期付款或冻结药款甚至停用,对连续排在前三位的药品及其生产厂家、供应商进行黄牌警告,若经调查后认定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将给予淘汰,评价结果及采取措施通报全院。

临床用药监控和超常预警制度

临床用药监控和超常预警制度

临床用药监控和超常预警制度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本院内使用的所有临床药品均为动态监测对象。

其中抗菌药物、中成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药物为重点动态监测对象。

二、药剂科每月一次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使用金额和使用量居前10位的药品品种进行排序,特别是重点监测的药品品种,并将统计结果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

三、药剂科每月对院科两级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排名前列的抗菌药物结合处方、病历等相关资料,根据监测情况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医师,提出预警,并将结果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

四、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前10名的医师进行排名,并将统计结果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

五、根据每月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分析报告,对连续两个月内用量及使用金额排名前列的药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必要时做暂停销售处理;对院内个别科室异常使用被列入预警、监控的药品,临床药学室协同医务部对处方、医嘱用药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如发现属不合理应用,在院周会上对相关科室提出口头预警,并由药剂科采购部门对药品业务代表就药品的使用进行沟通,同时继续密切监测。

六、院纪检、医务部对不合理用药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问责。

包括:警告谈话、限期改正、限定处方权、取消处方权;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并进行院内通报。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制度

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制度

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
制度及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用量预警实施方案。

1、每季度由医院信息中心提供全院抗菌药物用量的原始数据,由医院安排专人负责数据的分类整理。

2、药品用量数据统计项目有全院药品用量排名前10名、全院用药金额前10名、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用量和金额前5名、全院抗菌药物用量和金额前10名。

3、每季度对药品用量统计结果在药事管理委员会上予以公示,对临床用药科室有异常情况给予警示。

4、对药品用量,特别是抗菌药物的用量进行分析,根据医院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办法,药学部提出分析报告。

5、对用量超常或不合理使用的药品,经调查后,若有违规销售情况,将禁止该药品在我院的销售,若无违规情况,恢复在我院的销售。

6、一旦发现医生过度用药,将进行院内公示,并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如发现某医生使用某种药品不符合诊疗常规,或该医生诊治的大量病人在一定时期内大都使用
该药品,则停止该药品在医院的使用,由医务科对该医生进行诫勉谈话。

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范文(4篇)

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范文(4篇)

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范文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促进合理使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本院内使用的所有临床药品均为动态监测对象。

其中抗菌药物、进口药、合资药、新特药和中成药为本院重点动态监测对象。

二、药剂科每月一次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使用金额和使用量居前____位的药品品种进行排序,特别是重点监测的药品品种,按科室、医生进行综合分析,上报院部和药事管理委员会。

三、药剂科每季度____对全院、科室、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督查,对排名前列的抗菌药物结合处方、病历等相关资料,根据监测情况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医生,提出预警,上报院部和药事管理委员会。

四、药剂科每季度对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调查,及时登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备案,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动态监测。

五、对使用抗菌药物用量排名前____名的前____名的医生,药事管理委员会对这前____名医生使用抗菌药品的合理性进行重点检查。

如无理由大处方、高价药、无适应证用药、经济利益挂钩处方等。

六、根据每月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分析报告,对近两个月内用量及使用金额对比上升超过____%的药品;对院内个别科室异常使用被列入预警、监控的药品。

医院将在周会上对各临床科室提出口头预警,并密切监测,必要时暂停使用该药品____个月。

七、院部、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不合理用药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问责。

包括:警告谈话限期改正、限定处方权、取消处方权。

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并在周会上进行全院通报。

医院管理在控制药品成本上,梳理所有药品,形成____市一药品目录,严控高价药。

实行一品两规,以“必需、可及、非医保”为原则进药。

处方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处方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阆中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处方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临床应用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预防药物的过度使用,控制药品费用的异常增长,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制定我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处方超常预警制度。

一、超常处方的标准1.无适应证用药;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二、评价办法1、药剂科每月一次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使用金额和使用量居前10位的药品品种进行排序,特别是重点监测的药品品种,并将统计数据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

2、由药事管理委员会,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等为依据,并结合当期处方、住院病历对上报数据进行评价分析。

对发现不合理使用药品的医师可结合专业特点、工作量进行综合评价。

3、统计和评价分析原则上每季度组织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对个别病例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对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反馈至科室主任。

4、对使用金额与使用数量超常增长的前十名的药品及其它不合理用药情况,由临床科室进行观察和评价,并将不合理应用的评价结果在晨会或采用其它适当途径进行通报,同时要求相关医师和科室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5、不合理用药的评价结果与医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对相关医师进行警示谈话;对不合理用药比例(抽查病历中该医师用药不合理病历数与抽查病历数之比)排在前10名的,要进行医院内部通报。

有关医师对评价结果有异义时,可申请复议。

6、根据每月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分析报告,对近两个月内用量及使用金额对比上升超过30%的药品列入预警、监控的药品。

医院将在月会上对各临床科室提出口头预警,并密切监测,必要时暂停采购预警、监控的药品。

2014年8月18日。

医院临床药品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

医院临床药品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

医院临床药品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Ⅰ目的加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Ⅱ范围适用于全院临床各科室、药学部、医务科。

Ⅲ制度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与实施,监测、评估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对全院所有药品使用实施排名并监控,及时进行超常预警,对使用金额排名前十名的药品和前十名的医师每月公布一次。

针对排名情况以及每季度处方点评结果,对存在超常使用药品的医师,以及连续两个季度都出现在排名前十药品中前三名的医师,由纪检监察室给予诫勉谈话予以警示。

警示后连续三次出现超常处方的,采取离岗培训,限制其处方权等相应处理。

三、对全院各科室用药情况的督导检查:每月抽调全院病历,检查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结果定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以督促临床科室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四、对专科用药情况的督导检查:进行运行病历督导,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血液制剂、营养性辅助性用药等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向临床科室予以反馈,并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临床科室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五、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与评价: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鼓励各科室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积极上报。

对于每月出现科室零报告的,依据考核标准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分数。

对全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进行分析评价并发布在《药学通讯》上,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六、提供及时的药学服务:针对医院在使用药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供药学技术支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Ⅳ参考依据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抗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制度

抗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制度

抗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制度
目的:建立抗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用量超常预警通报制度,遏制抗菌药品滥用,促进合理使用。

一、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每季统计分析一次,填写《XX县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表》(附表1),内容包括使用量前10位排名、使用强度排名、使用金额排名等。

二、根据每个月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结果,每三个月分析一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附表2)
1.每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

2. 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3.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三、药房工作人员要有处方干预措施,发现有无指症用药、大处方、三线药处方、不必要的二联处方和三联处方,要积极与处方医师沟通,修改或重新开具处方,并填写《XX县中医医院药剂科处方干
预登记表》(附表3),必要时拒绝调剂。

四、每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五、落实《XX县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每个季度对以上监测情况,通过《药讯》在全院范围内通报。

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促进合理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本院内使用的所有临床药品均为动态监测对象。其中抗菌药物、新特药和中成药为本院重点动态监测对象。

二、药房每月一次对药物采用情况展开统计数据,特别就是重点监测的药品品种,按科室、医生展开综合分析,呈报院委会及药事管理领导小组。

三、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对全院、科室、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督查,对排名前列的抗菌药物结合处方、病历等相关资料,根据监测情况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医生,提出预警,上报院委会和药事管理领导小组。

四、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展开分析调查,及时备案抗菌药物采用情况,并展开备案,为临床合理采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多动态监测。

五、对使用抗菌药物用量排名前10名的前5名的医生,药事管理委员会对这前5名医生使用抗菌药品的合理性进行重点检查。如无理由大处方、高价药、无适应证用药、经济利益挂钩处方等。

六、根据每月药品采用动态监测与分析报告,对近两个月内用量 及使用金额对比上升超过30%的药品;对院内个别科室异常使用被列入预警、监控的药品。医院将在全院会上对各临床科室提出口头预警,并密切监测,必要时暂停使用该药品1-3个月。

七、院委会和药事管理领导小组对不合理用药的科室或个人展开问责。包含:警告谈话限期废止、限量处方权、中止处方权。视情节酌定做出适当处置,必要时给与适当的经济行政处罚,并在全院会上展开通报。

二o一一年三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第六医院抗菌药物
处方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制度
为提高我院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对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建立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
干预制度。内容如下:
一、每月初药剂科按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与使用数量进行单品种统计,对单
品种用药金额前10位药品进行监控,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
公示并通报,随时掌握用药动态,并由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专家进行
必要的分析,每月例行向院纪委和有关领导汇报一次。对当月用药量在前十位的
抗菌药物详细汇报情况,并提供书面控制建议。
二、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每月进行监控公示,内容包括:各科室抗菌药
物使用金额排名,及使用金额前三名抗菌药物品名及数量。科室使用抗菌药物金
额连续三个月排名第一的,其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三
个月居科室用药金额第一位的药品、和用量超常增长的的药品,给予警告限期改
正,仍至停止该药品的使用。
三、临床用药监督小组每季组织对全院、科室、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督查,
对排名前列的抗菌药物结合处方、病历等相关资料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对使用
不合理的科室和医生,每季定期报“医院药事委员会” 及时予以干预,包括:
警告谈话限期改正、限定处方权、取消处方权。“医院药事委员会”对药品使用
情况、评价结果、处理结果以简报形式通报全院。
四、对门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不定期抽查监控公示,内容包括:抗
菌药使用率、抗菌药分级执行率、使用金额前10位的药品等情况,其评价结果
纳入个人综合考核指标。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个人抗菌药使用率过高,违反
抗菌药分级管理执行,使用金额过大或用量超常增长的药品,给予个人警告限期
改正,乃至停止该药品的处方权。
五、每季对抗菌药物排在连续前三位的药品及其生产厂家、供应商进行黄牌
警告,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调查后认定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将给予淘汰。
促进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
1.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季度公示制度,对本院单个品种用药总量进行排序,
报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对排在前十位的药品及其生产厂家、供应商进行公示,
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给予淘汰。
2.医师用药监控季度通报制度,对使用了被公示药品的医师,要按照其用药
数量进行排序,报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结合作专业特点和工作量进行综合评
价,对排在前十位的进行内部通报,由院长进行对排名靠前的医师实行“诫免谈
话”,发现问题的及时予以处理。
3.处方点评制度,通过院行政总查房和每季全面质量管理检查及每月处方、
医嘱点评,特别是无指征用药以及超剂量用药,包括超适应证用药、该停药而未
及时停药、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药等。对于严重的不合理处方,每月进行
内部公示。由处方点评小组按照点评方法负责点评,并将用药评价结果报临床合
理用药监督小组,对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每个单项罚款20元:超常处
方每个单项罚款50元,并进行内部通报。
4.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医院计算机管理员每月向药剂科分别
提供用药量居前十位的普通药品和抗菌药物,对排在前十位的药品及其生产厂
家、供应商进行黄牌警告,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给予淘汰。
5.科室临床用药费用比月通报制度,实行用药费用比科主任负责制,各科室
用药比例(见综合目标管理方案),财务科每月统计各科室收入与用药比,报临床
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利用院周会进行通报,并按照综合目标管理方案进行处罚。
6.门诊实行平均处方最高限额控制,门诊处方(含门诊医师、专家和住院医
师)平均不得超过100元,医院计算机管理员每月通过计算机系统,向财务科提
供门诊处方的平均处方额,超过规定额的按比例扣罚,超过1%以内扣罚50元,
每增加1%增加50元,以此类推。
7.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权限控制,由感染管理科每月每科抽查每个医师的病历
不得少于2份,进行专项督查,对不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不做细菌药物
敏感试验,不按照制度分级审批使用二、三线抗菌药物的医师,每次每品种扣罚
责任人100元。
8.新、贵、特药实行科主任审批制度,科主任外出时应指定审批人。未经审
批的每次每品种扣罚责任人超100元;对最小包装单价超过100元的高价药必须
申请使用,并要求在表中注明与病人或家属沟通情况及病人或家属是否同意使
用,否则扣罚责任人100元。
9.药品新品种筛查制度,为减少降价药被同类功效或剂型的高价药品的取
代,尤其是新品种进医院前将严格审查,防止同一品种药物品牌过多过滥。从源
头上加大对药品使用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惩处索要和收受回扣等
违规行为。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1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