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音乐美
浅析《论语》语言的音乐美

浅析《论语》语言的音乐美作者:严国胤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百年来,随着学者们对孔子及儒学思想深入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在对《论语》中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探讨。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
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对《论语》语言音乐美特色作一些浅析。
【关键词】论语;音乐美《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的一部古代语录体著作。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心态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这与其语言艺术是有一定关系的。
近百年来,《论语》的语言艺术研究因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介入和政治思潮的干扰(如受“五四”时期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而发生“打倒孔家店”运动,以及“文革”时期“批孔运动”),造成了对其语言艺术的研究有一定影响。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
《论语》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美、旋律美。
后世读者读《论语》总有一种音乐美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在句式多样《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语录体著作,各章短小质朴,句式的表达上丰富多样,长短、整散结合,不拘一格,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魅力。
《论语》多以三、四、五、六言结合运用,在结构上表现得很完美。
略析几例如下:1、《论语》中四、三(44.33.33)言结合运用,整齐畅达、节奏分明。
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第六》)2、《论语》中四、三、二(44.2232.3332)言结合运用为主,交错有致、语言简洁流畅。
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第十六》)3、《论语》中二、三言(3.2222)结合运用,句式整齐畅达、语言简洁凝练。
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第九》)4、《论语》中四言(444.4.4)单用,整齐畅达,音节由快及慢,强弱分明。
【doc】声转似振玉辞靡如贯珠——古汉语中声韵跌宕的音乐美探微

声转似振玉辞靡如贯珠——古汉语中声韵跌宕的音乐美探微音乐美是由音韵的和谐,节奏的匀称,乐律的回环跌宕等因素综合形成的.语言也讲究音乐美.语言_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汉语是有声语言,为这种语言的音乐美提供了基础.语音中的叠音,双声,叠韵,平仄以及与语音有关的节奏,旋律等因素,本身虽然并不本表示意义,但只要精心地把它们加以编织,便可产生各种音乐美感.古代汉语中十分讲究选炼语音,人们力求以语音手段的运用,以取得积极的表达效果,使作品声韵和谐,抑扬有致,动静有节,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优美悦耳,达到音意兼美的效果.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也说:"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本文拟就古代汉语中由于声韵跌宕而造成的音乐美进行探微.一,叠音运用的乐律美通过叠音来构词或构形,是汉语里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词汇,语法现象,是促成音乐美的手段之一.叠音即同一音节的重叠,也是同一声, 韵有规律地交错出现,因而能给人一种回环往复,层层递进的乐律感.同时,词的音节复沓回环所造成的繁复音象,用来表情达意,便显得更为情真意切;用来拟声状物,则显得传音尽态;如果用以渲染气氛,描绘意境,则显得气氛更加浓郁,意境更加深邃.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叠音词来写景,物景显得深远醇厚,情貌真切,读来铿锵,顺口动24听.再如唐代王维的《积雨惘川庄作》是由"漠漠水天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句,而中唐的李嘉柘化用他的诗句.写出类似的诗句:"水天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李诗比王诗只少两个叠音字,但两者的表达效果就大相径庭.虽然也展示出一个鲜明的画面,可意境也较一般化,景象也显得单薄,缺乏一种透视感.王诗多了两个叠音词在韵显得舒展,跌宕,轻柔;在意境上显得开阔深邃,"漠漠"显示了水田的广阔平坦,"阴阴"显示了树木的茂密葱茏幽深,给人以寂静,清幽,色彩鲜明的美感.且以静衬动,静者愈显其静.两个叠音词给全诗增添了无限的神韵.二,平仄交替的跌宕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平仄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传统的汉语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包括上去入三声(仄声也叫侧声;"侧"就是不平的意思).利用声调的平仄构成节奏,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古人写作尤其是写格律诗十分讲究平仄的运用.在一首诗中,必须做到平仄相间,即在一句里平仄相间,在对句里平仄相异.这样就构成一种"平平一仄仄,仄仄——平平"的节奏,两类声调交错出现,高低长短互相交替,就可以使音调错综,铿锵动听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铿锵悦耳,使人感到节奏和谐,富于音乐美.如: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一II一一t,II一一II一.)再如: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II—I,II…II.)三,押韵的回环美所谓韵,是指几个字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它们能在诗歌中互相押韵,这些字就属于同一韵.押韵又称"压韵",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同韵字放在一句或一联的末了,因此把相押的字叫做"韵脚".押韵是促成声韵回环,形成跌宕美的手段之一.如: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般来说,格律诗中相押的字均在句子的末尾,从押韵字的位置看属句尾韵,而且是一韵到底的.而《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是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的,押韵的字往往放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因而有人把它叫做变相的句尾韵.如:《诗经?周南?关雎》(第二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相押的字在代词"之"前.诗歌中有规律的平仄变化和押韵相配合,除了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具有回环的音乐美之外,还具有表达上的作用:这种在相等的时隙中,同音收尾的回环,可以使节奏基本单位(即诗行)的再现性变得清楚,在章法上也起到了前后呼应,归结语段的作用,在表达上具有强化感情,集中语意的效果."一句之内,字系于韵而不离散;段落之中,句系于韵而成一气.音响上的完整感,也有助于加强内容上的完整感."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古音不同于今●●古汉语中声韵跌宕的音乐美探微声转似振玉辞靡如贯珠祝玉华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新词往往并不是前所未见的,而是借助已有的词翻新,比如,在报刊或网页上,你会发现"眼球"这个生理名词频繁出现在许多与医药卫生不相干的领域.一,"眼球"的词义的发展"眼球"本义是指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一般用于与医学,生理卫生相关的领域.比如眼球突出,眼球萎缩,眼球摘除手术,眼球壁等等.这些词用的是"眼球" 的本义.但是下面的例子却与视觉器官元关.例如: (1)一直以吸引"眼球"为策略,用"免费"进行炒作的中国网站,目前正在悄悄调整策略,采用收费手段, 获取"金球".(2)但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既然以"亮晶晶"的假情侣组合联袂出击更能夺人眼球,那么人们也只能坦然接受.(雅虎2005.1.16)(3)一月十一日晚,第十一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颁奖盛典在沪举行,李纹以一身性感装束亮相,吸引不少在场观众的眼球.以上三例分别涉及网站,体育,娱乐领域,各例中"眼球"的意义并非"视觉器官",而是指"注意力"."眼球"一词还与其它词搭配形成了以"注意力"这一新义为核心的两个新词"吸引眼球"和"眼球经济",两者分别可与"吸引注意力"和"注意力经济"相对应.近年来"眼球"新义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下表是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从1999年至2004年间"眼球" 使用情况的统计结果:19992O0020o120o220o320o4旧义1399373167541886910o992665新义2152174470576623由于"眼球"的新义的广泛使用,上海辞书出版社音,今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古音来读古代的诗歌韵文.四,双声叠韵的音韵美双声指连接出现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构成双声的词语,音节和谐,朗读顺口,悦耳动听,恰当选用,可以收到一定的音乐效果.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中说:"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婉转."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双声_不仅在诗词中经常运用,在散文的骈偶句中也经常出现.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两对双声字,又恰好对偶,吟诵起来琅琅上121,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它的音乐性.叠韵指连接出现的两个字的韵相同.使用叠韵词,可以使音调和谐优美,悦耳动听,体现出汉语的音乐美.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说"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音节整齐,节奏匀称的调谐美王力先生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中说:"在音乐中,节奏是强音和弱音的周期性的交替.……节奏不但在音乐里有,而且在语言里也有.对于可以衡量的语言单位,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它们在一定时隙中成为有规律的重复,这样就构成了语言的节奏.诗人们常常运用语言中的节奏来造成诗中的抑扬的美."古汉语词汇中有单音词和复音词.遣词造句,如果将单音词与单音词搭配对应,复音词与复音词搭配对应,就能使句形长短划一,节奏匀称,就像音乐节拍那样的均齐,给昕读者以抑扬美,协调美的乐感.这种语言形式的匀称美,也会加强语义内容的关联性.如: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对"白日","入海"对"依山","流"对"尽","更上"对"欲穷","一层"对"千里","楼"对"目".音节对称,节奏匀称.再如: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汉语里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古代诗词是以两个音节作为一个节奏,节奏是构成声律的单位.如果是五言诗,其节奏是二二一;如果是七言诗,其节奏就是二二二一.如: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I侧畔I千帆I过,病树I前头I万木I春."需要注意的是:节奏和词语单位的划分和语法结构不一定相一致,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划分成二一二,这是它的意义单位.节奏单位仍然是二二一.总之,语言中节奏匀称而和谐鲜明,读起来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增强了诗歌的匀称美和音乐美.25。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语言文字的节奏美和韵律感在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通过其特有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语言文字的音韵特征可以与音乐的旋律相呼应,使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例如,在中国古典音乐和舞蹈中,通过运用汉字的韵律和五音的律动,将音乐、舞蹈和诗歌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其次,语言文字的音节变化和语调起伏可以与舞蹈的动感相契合,使舞者的动作更加炫目有力。
比如,在印度的卡塔克舞中,舞者会根据歌词的语调变化,展现出精准的脚步和迅猛的身体转动,使观众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二、语言文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语言文字具有表达情感和塑造意境的独特能力,在音乐和舞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通过歌词和舞蹈编排,语言文字可以传递出作品的情感内核,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义。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歌词的表达往往与舞蹈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让观众在听歌和看舞的同时,深入感受到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修辞手法,为音乐和舞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比如,在古典芭蕾舞中,通过舞者身体的优美姿态和舞剧的诗意剧情,将语言文字中丰富多彩的意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三、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作用。
首先,语言文字可以反映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音乐和舞蹈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情感,成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为音乐和舞蹈注入新的血液。
比如,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歌手和舞者常常通过创新的歌词写作和舞蹈编排,推陈出新,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其独特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通过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为音乐和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
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出形象、意境,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交流,这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替代的。
在音乐教学中,除音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以外,它的教学手段和其它各学科具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
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育教学。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同时要加强课堂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才能使课堂充满艺术性。
一、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美的特点。
发音上不能带有方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再加上优质的音色。
要使讲话的音色优美,我们可以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生方法,通过训练、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使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
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的感受,它会像磁铁一样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歌曲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二、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课堂的语言表达要准确。
在教学中任何模糊的,含糊不清都会影响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能少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
三、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清晰流畅,具有艺术性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对语言表达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从教育的高要求来看,课堂语言是教师的一种表现艺术。
他包括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表情、语气、语调等等。
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激情和极大的艺术魅力,要做到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
朗诵歌词时,在语调、力度、速度、音量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汉语天然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朔造音乐形象。
课件1语言的音律美

语言的音律美周军主讲(2014年3月14日)前言:朗诵的声音源于汉字的字音,汉字字音独特的音律美使得朗诵与音乐、音响一起奏响了音美的和声。
有人说:朗诵就像一朵淡菊,或是一枝腊梅,它平静、清新、朴素,却极具魅力。
它以文字为灵魂,通过声音等诸多表现手段传达作品所蕴藏的文字中那悦耳的音律美和意境美。
文字作为诗歌散文的一个重要元素展现了特殊的美学意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品味,使得朗诵成为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说得比唱得好!一:音美以感耳汉字字音的美学探源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又是语言的延伸和扩展。
“字正腔圆”、“吐字清楚”等词语中的“字”都是指字音。
追溯到文字的产生,语言先于文字产生,图画(象形)文字,而真正的文字是在文字和语言构成一一对应关系后形成的,即产生字音后才出现了真正的文字。
字音表现在语言中就是一个音节,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也即人声发出的字,它是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意义的结构单位。
字音包含声、韵、调。
王力老师在《汉语音韵》中就指出“汉语音韵学规定,每一个字都有声、韵、调。
声是声母,韵是韵母,调是声调。
汉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明积淀中最美、最灿烂的一部分,古人通过字音声、韵、调的和谐组合创造出了富于音律美的汉字,而汉字的字音在音乐、音响的配合下,朗诵的高低、急缓又表现出了韵律美和节奏美。
声韵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这些词语说明读文章读文字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的敲门石。
儿童刚上幼儿园学儿歌时并不识字,但却可以朗读并背诵。
而且每当我们朗诵时听着自己音音有韵的声音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当我们看到一首诗时我们会有非常强烈的冲动想把它吟诵出来。
如此种种都可以证明字音音律美的不可争辩性。
字音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吗?字音是由声母、韵母组成的,汉语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构成了400多个音节。
歌曲中语言美的表现

歌曲中语言美的表现标签:歌曲;语音结构;语言美;凝练美;意境美;情感美一、语言的凝练美作为诗化的语言,语言的凝练美是它的基本因素。
由于受曲式的时间容量的限制,也由于人声嗓音本身与听觉在一定时间的承受力,所以它必须用凝练的语言来表现。
即便是大型声乐套曲,虽然有众多乐章表现,同样也要受到限制。
诗化的语言要追求它的口语美,那些生僻晦涩的字与深奥难懂的词语,在声乐表演中难以让歌唱者启齿运腔,听众也难以捕捉感受,达到共鸣。
歌词的凝练不仅字要简练,而且整首歌词都要进行浓缩,甚至超越时空、大幅度跳跃,在很小的空间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如莫耶的《延安颂》: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平坦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这段歌词就是用很小的空间展现出很多个场景,如塔影、河边、原野;表现出了更多的景象,如夕阳、月色、平坦的原野,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二、语言的意境美每当我们听到一首歌曲,首先感受到的是歌词的意境美。
意境美包括自然景象、物象,或者真实的现实生活。
诗、词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将主观情绪与客观景物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情感背景。
例如,歌曲《草原之夜》的前两句: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在感受到时间、人物、地点的画面背景下,让我们首先领略到的是意境美。
又如,歌曲《月之故乡》的前两句歌词: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这两句诗的意境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中秋佳节的月亮之美,为后面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做了巧妙的衬托与铺垫。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感由境发,情由景生。
刘勰又说:“情以无处,故义必雅。
”这就说明外部事物引发了人的内部情感,令人触景生情,情随物动。
情感与意境的有机结合是歌词创作的基本手法,就如《月之故乡》以物(月亮)移情(思乡之情)。
三、语言的情感美《樂记·乐本篇》开篇写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文学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特征之一——追求语音的音乐美

( ) 旺 、 气旺 、身体 旺 ;财 旺 、福 旺、运 道 旺 。 ( 4 人 湖 功 能 、 效果 、品 味等 描 绘 得生 动 具 体 、新 鲜 有趣 ,加之 念 起
南长沙旺旺系列食 品对联广告 )
( )柔 柔 的风 ,甜甜 的梦 。 ( 5 鸿运 扇 广告 ) ( ) 天五 彩路 ,美联 四海 情 。 ( 国联合 航 空公 司 广 6 长 美
( ) 龙 丰 ,万 事 通 。 ( 方便 面 广告 ) 3 食 丰
一
将两 个 相 J 的字 组 成 叠 音词 以抒情 状 物 ,是一 种 古 老 的 修 辞 方 式 。 如 “ ‘ 灼 ’状 桃 花之 鲜 , ‘ 灼 依依 ’尽杨 柳 貌 ,
‘ 呆 ’为 同出之 容 , ‘ 濂 ’拟 雨 雪 之状 , ‘ 喈 ’逐黄 杲 濂 喈
( 7)东西 南北 中,好 酒 在 张 弓。 ( 弓酒广 告 ) 张 ( 8)常喝 彭祖 酒 , 能活 九 十九 。 ( 川 彭福 酒 广告 ) 四
( 活 力 2 ,沙 市 日化 。 ( “ 力 2 ” 洗 衣粉 广 告 ) 9) 8 活 8
响度 适 宜 一 是指 一 句 话 中韵 母 响亮 的字 要 与韵 母 弱 的字 合 理 的 搭配 ,做 到有 大 有 小 ( 型人 的 音与 口型 小 的音 配合 口
鸟之 声 , ‘ 嘌 ’学 草 虫 之韵 ” , l以 少总 多 , 贴切 精 炼 , 嘌 2
生动 鲜 明 。 由于 叠 词有 助 于 描 绘形 象 , 可 以增 强 音 乐美 感 , 又接 近 口语 ,所 以也 就 为 广 告语 言 通 俗化 、艺 术化 的… 种重 要手段,如:
听 , 易 记 能 唱 ,加 之 合 辙 押 韵 是信 息 在 语 言 J的 近 似 性 甄 的特 色 、优 质 、长 短 、知 名 度 、 赞誉 度 , 使广 告 主题 更 为 突 :
浅谈民族音乐衬词语言的艺术美

动相关 的 , 了统一 意志 、 为 协调 动作 、 减 内心感情 的各种 民歌 : 田歌”“ 如“ 、樵歌” 、 “ 渔歌” “ 、狩歌” “ 、牧歌 ”“ 、夯歌” “ 、春歌” 、 生活相关 , 它抒 发 了劳动者 的爱憎情怀 。
更 多 的 是 伴 随 着 劳 动 的 节 奏 表 现 出 了 劳
一
地描绘和表现 出这种 劳动的情趣 与生活
的气 息 ,给 人 带 来 一 种 劳 动 与 生 活 的情
形式 。自它诞 生起 , 管 是 原 始 趣美感 , 不 使人感到赏心悦 目。
个重要 内涵 。 民歌 中 的 “ 词 ” 主 要 用 来 体 现 和 衬 ,
杭唷” 还是 当今声乐 演唱的高 . 及声乐形式 的异彩纷呈 ,它始
共同创造 了“ 衬词 ” 言的艺术 美。 语
一
东北 民歌《 小看 戏》 是一首 五句体乐
段 , 三个乐句 构成 了 “ 、 、 ” 前 起 开 合 的逻
辑发展 . 四乐句在第 二乐句材料上 , 的 生活 情 趣 美 衬 语
生活情趣 。是 指生 活情感与生 活趣 味。任何艺 术作 品都是 以反映社会生活 、 反 映劳 动人 民的思想 情感 为题 材 的 , 民 中反映的产物 。民歌伴 随着劳动人 民的 歌” “ 、举大木者呼 呀许” “ 筑役夫歌 以 、板
终 是 围 绕 着 民族 语 言 的 美 化 与 情 意真挚 的演 唱风格 , 给我 们一 种鲜 你仔 细品味 , 带 细心去体验时 。 才会感觉 到
… … …
跳 把一 生产 实践 与 生 活 实践 , 古 人劳 役 必 讴 律线条 、 进的旋法特点 巧妙结合 , “
个姑娘为 了去看戏 而精心打扮 的俊 俏模 样给形象地描绘 出来 ,使歌 曲增 添 了许 多风趣 、 幽默的情调 , 给人们也带来 了一 三 、衬词” “ 语言艺术的演 唱韵 味美 在 民族 的歌 唱艺术 中 , 非常 注 重演 润 、 美 。“ ” 中国传统 的美学 中, 甜 韵 在 具 有很高 的审 美地 位 , 被认 为是最 高 审美 范畴 。“ 有韵 则生 , 无韵则 死 ; 有韵 则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音乐美
-----<<春>>的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三篇文章里的语言特点音乐美的学习,掌握体现语言音乐
美的四个方面.
2. 在朗读中体会韵味,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篇文章里的语言特点音乐美的学习,掌握体现语言音乐
美的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韵味,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中国只要提到写春天的现代散文,似乎没有人能
绕开朱自清的《春》。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
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
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当我们读着这篇
散文的时候,会感觉到它语言的清新朴实、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读着朗朗上口就是因为它的语言具有音乐
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语言的音乐美表现在哪些方
面。
叮叮小文库
- 2
二. 新授
(一)《春》语言中的音乐美
1.
《春》的音乐美突出的表现在轻声字和儿话韵的运用上。儿话韵表示喜爱、亲
切的感情色彩。轻声字和儿话韵就是从清新朴实、浅显易懂的口语中来的,带
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音乐美。
如文章开头就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四句话都
用“着”或“了”收尾,句子简短,语意亲切,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
抒写了作者盼春的热切、喜悦的心情。接着,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轮廓
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连用了三个“了”字,
烘托出活泼、明快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接下去,作
者就对这幅春景图作细致的描绘。小草“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
绵的”,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
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作者用了许多累声字和儿话韵。全文六百
多字,而轻声字和儿话韵就有五十多个,大部分又用在句尾,读起来轻快、活泼,
语意亲切,形成了轻松、明快的旋律,表现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也引起读者对春的
强烈向往。
2
.《春》中的叠字的运用也很有特点
全篇用叠字17处。叠字的运用,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
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更重要的是,叠
字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
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摹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都极生动
逼真。同时读起来,还可以产生独特的韵味。试读这一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
各的一份事去。”一开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下”两
个对偶词组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在
两个散句之后,再次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
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感。
.
3.
词序的变动、句式的变化,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自然节奏,产生抑扬顿挫的音
乐美。
试读读这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常规的词序应该
是“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修饰语的后置,改变了观察视点,
原先只是一种客观的叙述,现在一切都是读者主观的观察(更确切的说,是“心”
的感受与发现):先看见(发现)小草偷偷“钻出来”的神态,再注意(感受)到小
草“嫩嫩的”质感(甚至产生了“拧得出水来”的感觉),最后才注目(倾心)于“绿
绿的”颜色;无论眼的观察,还心的感受,都是一个过程,形成一种动态。句式的
变化也会产生新的语调。“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是重
叮叮小文库
- 3
复的句式;本来,“起来了”在意义上就表示一种向上的发展运动,在音韵上又有“抑
而扬”的效果,现在一再地叠用,并且与“山”、“水”、“太阳”这样的形象连结在
一起,就显出了一种明朗的调子和壮阔的气势。有时候把长句化为短句,长、短句
交错起来说,更会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自然节奏,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定语的
后置,可以突出形象的特征,增强表现力。
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小姑娘的定语“花枝招展”被提出
来后置,强调了小姑娘的美丽迷人,再和“笑着、走着”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更突出了小姑
娘的形象:美丽、活泼、欢乐,仿佛都可以看到在她蹦蹦跳跳走着的时候,泼洒一路的鲜花
和欢笑。
4.
对称的或排比的短语、短句,这种句式,结构整齐、匀称,音韵和谐、优美,节
奏轻盈、活泼,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用短语、短句表情达意,是汉语的传统,也是汉语的优点。古人作文多用短语短句,
很少有用长句子的。用短语、短句,语意显豁,节奏明快,读起来遒劲有力。本文很好地继
承了汉语的这一传统,用的多是短语、短句,最长的一句不超过15字,如“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最短的只有二三字,“坐着”、“躺着”、“园子里”、“田野里”等,大多
数是在10个字以内的短句子。还运用了口语的节奏,把长句子化为短句子。有的是把句子
中的并列词组提出来,拆为两个句子,如:“园子里,田野里”,“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我们也可以说“园子里和田野里”,“有的是功夫和希望”,但试想,如果我们说:“园子里和
田野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小草”,意思虽也不差,但节奏和韵味与原文比,就差多了。
(二)、类文阅读
1.语言中的音乐美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位语言大师老舍,他描写的《济南的冬天》让人读起
来也倍感亲切,充满韵味。在这篇文章里具有突出音乐美的
应该是儿化韵了,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种和谐流畅、
亲切自然的音乐美。
2.莫怀戚的《散步》也是同学们很喜欢朗读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让同学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最突出的原因是作者运
用了大量的两两相对的句子,也就是对称的句子。同学们找
一找读一读,体会这种整齐、匀称,音韵和谐的音乐美。
(三)、课堂小结
在这三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要让语言具有音乐美,可以运
叮叮小文库
- 4
用轻声字、儿化韵,运用叠字,运用词序的变动、句式的变
化,运用两两相对的句子,运用短句。希望同学们能用这些
知识指导你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