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音乐美
浅析《论语》语言的音乐美

浅析《论语》语言的音乐美作者:严国胤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百年来,随着学者们对孔子及儒学思想深入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在对《论语》中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探讨。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
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对《论语》语言音乐美特色作一些浅析。
【关键词】论语;音乐美《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的一部古代语录体著作。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心态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这与其语言艺术是有一定关系的。
近百年来,《论语》的语言艺术研究因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介入和政治思潮的干扰(如受“五四”时期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而发生“打倒孔家店”运动,以及“文革”时期“批孔运动”),造成了对其语言艺术的研究有一定影响。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
《论语》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美、旋律美。
后世读者读《论语》总有一种音乐美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在句式多样《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语录体著作,各章短小质朴,句式的表达上丰富多样,长短、整散结合,不拘一格,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魅力。
《论语》多以三、四、五、六言结合运用,在结构上表现得很完美。
略析几例如下:1、《论语》中四、三(44.33.33)言结合运用,整齐畅达、节奏分明。
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第六》)2、《论语》中四、三、二(44.2232.3332)言结合运用为主,交错有致、语言简洁流畅。
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第十六》)3、《论语》中二、三言(3.2222)结合运用,句式整齐畅达、语言简洁凝练。
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第九》)4、《论语》中四言(444.4.4)单用,整齐畅达,音节由快及慢,强弱分明。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语言文字的节奏美和韵律感在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通过其特有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语言文字的音韵特征可以与音乐的旋律相呼应,使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例如,在中国古典音乐和舞蹈中,通过运用汉字的韵律和五音的律动,将音乐、舞蹈和诗歌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其次,语言文字的音节变化和语调起伏可以与舞蹈的动感相契合,使舞者的动作更加炫目有力。
比如,在印度的卡塔克舞中,舞者会根据歌词的语调变化,展现出精准的脚步和迅猛的身体转动,使观众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二、语言文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语言文字具有表达情感和塑造意境的独特能力,在音乐和舞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通过歌词和舞蹈编排,语言文字可以传递出作品的情感内核,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义。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歌词的表达往往与舞蹈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让观众在听歌和看舞的同时,深入感受到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修辞手法,为音乐和舞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比如,在古典芭蕾舞中,通过舞者身体的优美姿态和舞剧的诗意剧情,将语言文字中丰富多彩的意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三、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作用。
首先,语言文字可以反映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音乐和舞蹈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情感,成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为音乐和舞蹈注入新的血液。
比如,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歌手和舞者常常通过创新的歌词写作和舞蹈编排,推陈出新,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其独特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通过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为音乐和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犹如音乐的旋律,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呈现,让人触动心灵深处的共鸣。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诗词的格律、韵脚、音乐演绎等方面探讨诗词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一、格律的音乐之美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格律规则。
格律的优美与音乐的和谐息息相关。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静夜思》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呈现,五言绝句的格律规律严谨,字数适中,能够充分展现诗人的情感与意境。
这种规律的格律使诗词具备了一种节奏感,如同音乐中的节拍,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思想的跃动和情感的洗礼,带来一种奇妙的听觉享受。
二、韵脚的音乐之美诗词的韵脚是诗句中出现的相同音韵结尾,也是诗词中的一种重要的韵律元素。
这种音韵的重复和呼应给诗词赋予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性。
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好了”两个词都有“了”字,这种音韵的呼应使诗句更加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旋律般的美感。
这种韵脚的音乐之美不仅仅在于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将情感与意境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音乐演绎的音乐之美诗词与音乐之美的结合并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格律和韵脚上,还可以通过音乐的演绎更加细腻地表达诗词中的意境。
比如,古筝演奏家可以通过演奏技巧与表情细腻地演绎出诗词中的意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词的内涵。
这种音乐演绎的音乐之美让人们在欣赏诗词时,既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又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体验到更为丰富的美感。
总之,诗词的韵律与音乐的美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
诗词通过独特的格律和韵脚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音乐性;音乐演绎则可以更加细腻地表达诗词的意境,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也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
让我们一同欣赏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出形象、意境,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交流,这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替代的。
在音乐教学中,除音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以外,它的教学手段和其它各学科具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
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育教学。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同时要加强课堂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才能使课堂充满艺术性。
一、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美的特点。
发音上不能带有方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再加上优质的音色。
要使讲话的音色优美,我们可以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生方法,通过训练、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使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
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的感受,它会像磁铁一样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歌曲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二、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课堂的语言表达要准确。
在教学中任何模糊的,含糊不清都会影响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能少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
三、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清晰流畅,具有艺术性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对语言表达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从教育的高要求来看,课堂语言是教师的一种表现艺术。
他包括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表情、语气、语调等等。
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激情和极大的艺术魅力,要做到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
朗诵歌词时,在语调、力度、速度、音量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汉语天然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朔造音乐形象。
课件1语言的音律美

语言的音律美周军主讲(2014年3月14日)前言:朗诵的声音源于汉字的字音,汉字字音独特的音律美使得朗诵与音乐、音响一起奏响了音美的和声。
有人说:朗诵就像一朵淡菊,或是一枝腊梅,它平静、清新、朴素,却极具魅力。
它以文字为灵魂,通过声音等诸多表现手段传达作品所蕴藏的文字中那悦耳的音律美和意境美。
文字作为诗歌散文的一个重要元素展现了特殊的美学意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品味,使得朗诵成为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说得比唱得好!一:音美以感耳汉字字音的美学探源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又是语言的延伸和扩展。
“字正腔圆”、“吐字清楚”等词语中的“字”都是指字音。
追溯到文字的产生,语言先于文字产生,图画(象形)文字,而真正的文字是在文字和语言构成一一对应关系后形成的,即产生字音后才出现了真正的文字。
字音表现在语言中就是一个音节,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也即人声发出的字,它是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意义的结构单位。
字音包含声、韵、调。
王力老师在《汉语音韵》中就指出“汉语音韵学规定,每一个字都有声、韵、调。
声是声母,韵是韵母,调是声调。
汉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明积淀中最美、最灿烂的一部分,古人通过字音声、韵、调的和谐组合创造出了富于音律美的汉字,而汉字的字音在音乐、音响的配合下,朗诵的高低、急缓又表现出了韵律美和节奏美。
声韵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这些词语说明读文章读文字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的敲门石。
儿童刚上幼儿园学儿歌时并不识字,但却可以朗读并背诵。
而且每当我们朗诵时听着自己音音有韵的声音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当我们看到一首诗时我们会有非常强烈的冲动想把它吟诵出来。
如此种种都可以证明字音音律美的不可争辩性。
字音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吗?字音是由声母、韵母组成的,汉语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构成了400多个音节。
广告语言的音乐美

广告语言的音乐美
芜崧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本文从视觉形式和听觉形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广告语言的音乐美.前者从对称、齐整和回环三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均衡美;后者从平仄、韵脚、叠音、音步和重音等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声韵美.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芜崧
【作者单位】荆州师院文学院,湖北,荆州,43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
【相关文献】
1.语言化的音乐,音乐化的语言——谈“说”机能的美化 [J], 武兰平
2.在审美视野下中国戏曲音乐语言与西方歌剧音乐语言的对比 [J], 李蕊;朱晨飞
3.音乐语言"三美"——浅议小学音乐课堂语言艺术 [J], 邢泽心
4.文学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特征之一——追求语音的音乐美 [J], 黄小平
5.从美学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言的言语美 [J], 林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民族音乐语言中蕴含的美学意义

文 \ 王鑫
摘
要 :音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艮族音乐中舍有丰富的姜学意≈,奉 主
要从 标 题 美 、 内 容 美 旋 律 美 思 想 美四 个 方 自对 民族 音 乐语 言 的 美 进 行剖 析 ,从
鉴 赏 民 族 音 乐语 言 中 所 蕴 舍 的 美 学 意
验
一
的描绘性
涵 盖 着 标题 音 乐 精 神 内 涵 的美 这 种 描绘 性 总
是 结 合着 抒 发 人 的心 理 感 受 与 思 想情 感 作 为 一 种衬 托 来 突出音乐作品着力抒发的心理感受。
=.情态羹 ( 内窖羹) 民族 音 乐 除 了 伴 奏 时用 的 固 定 的 板 式和 套 曲 之 外 大
来说
标 题 的作 用 是 描绘 音 乐 的 内 容 形象 和 效 果 这就 对
标 题 有 了较 高 水 平 的 要 求 诗 话 文 化 的 影 响 民 乐 的标 题 如 诗 一 般 优 美
有 的从 诗 中而 来 渔舟唱晚 如 《渔舟 唱 晚》 出 自王勃 的 《滕王 阁序 》 . 雁 阵 惊 寒 . 声断 衡 阳 之 浦 。 口 自穷彭 蠡 之 滨
各 成 一 曲 。 它们 具 有 一 定
中 所蕴 含 的 不 仅仅 是 具 有 中 华 民族 气 息 的旋 律 还 有 中国 古 代哲 学 中 的 仁道 智 慧 以 及 博 大精 浑 的 美 学意 义 中国 的 传 统 民 乐 中所 蕴 含 的 这 些 美 可 通 过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来 体
是 为 内容 服 务 的 甚 至 许 多 标 题都 是 从 内容 中孕 育 出 来 。 标题 的 意 义 在于 向 听 众提 示 作 曲 家 的 总 的构 思 表 明 作 品 与现 实 生 活 的联 系 而 内容 贝 是 进 一 步 的解 释 描 述 情 甚 至 是 升 华 标 题 的意 义 此 类 的 作 品 有 古 筝 曲 《寒 鸦 戏 水》 它 着 意 刻 画 鱼 鹰 徘徊 追 逐 嬉 戏 于 水 天 一 色 碧 波 荡 漾 之 间 的情 境 。《出 抒
浅谈民族音乐衬词语言的艺术美

动相关 的 , 了统一 意志 、 为 协调 动作 、 减 内心感情 的各种 民歌 : 田歌”“ 如“ 、樵歌” 、 “ 渔歌” “ 、狩歌” “ 、牧歌 ”“ 、夯歌” “ 、春歌” 、 生活相关 , 它抒 发 了劳动者 的爱憎情怀 。
更 多 的 是 伴 随 着 劳 动 的 节 奏 表 现 出 了 劳
一
地描绘和表现 出这种 劳动的情趣 与生活
的气 息 ,给 人 带 来 一 种 劳 动 与 生 活 的情
形式 。自它诞 生起 , 管 是 原 始 趣美感 , 不 使人感到赏心悦 目。
个重要 内涵 。 民歌 中 的 “ 词 ” 主 要 用 来 体 现 和 衬 ,
杭唷” 还是 当今声乐 演唱的高 . 及声乐形式 的异彩纷呈 ,它始
共同创造 了“ 衬词 ” 言的艺术 美。 语
一
东北 民歌《 小看 戏》 是一首 五句体乐
段 , 三个乐句 构成 了 “ 、 、 ” 前 起 开 合 的逻
辑发展 . 四乐句在第 二乐句材料上 , 的 生活 情 趣 美 衬 语
生活情趣 。是 指生 活情感与生 活趣 味。任何艺 术作 品都是 以反映社会生活 、 反 映劳 动人 民的思想 情感 为题 材 的 , 民 中反映的产物 。民歌伴 随着劳动人 民的 歌” “ 、举大木者呼 呀许” “ 筑役夫歌 以 、板
终 是 围 绕 着 民族 语 言 的 美 化 与 情 意真挚 的演 唱风格 , 给我 们一 种鲜 你仔 细品味 , 带 细心去体验时 。 才会感觉 到
… … …
跳 把一 生产 实践 与 生 活 实践 , 古 人劳 役 必 讴 律线条 、 进的旋法特点 巧妙结合 , “
个姑娘为 了去看戏 而精心打扮 的俊 俏模 样给形象地描绘 出来 ,使歌 曲增 添 了许 多风趣 、 幽默的情调 , 给人们也带来 了一 三 、衬词” “ 语言艺术的演 唱韵 味美 在 民族 的歌 唱艺术 中 , 非常 注 重演 润 、 美 。“ ” 中国传统 的美学 中, 甜 韵 在 具 有很高 的审 美地 位 , 被认 为是最 高 审美 范畴 。“ 有韵 则生 , 无韵则 死 ; 有韵 则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美
-----<<春>>的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三篇文章里的语言特点音乐美的学习,掌握体现语言音乐
美的四个方面.
2. 在朗读中体会韵味,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篇文章里的语言特点音乐美的学习,掌握体现语言音乐
美的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韵味,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中国只要提到写春天的现代散文,似乎没有人能
绕开朱自清的《春》。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
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
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当我们读着这篇
散文的时候,会感觉到它语言的清新朴实、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读着朗朗上口就是因为它的语言具有音乐
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语言的音乐美表现在哪些方
面。
二. 新授
语言的音乐美
(一)《春》语言中的音乐美
1.
《春》的音乐美突出的表现在轻声字和儿话韵的运用上。儿话韵表示喜爱、亲
切的感情色彩。轻声字和儿话韵就是从清新朴实、浅显易懂的口语中来的,带
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音乐美。
如文章开头就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四句话都
用“着”或“了”收尾,句子简短,语意亲切,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
抒写了作者盼春的热切、喜悦的心情。接着,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轮廓
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连用了三个“了”字,
烘托出活泼、明快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接下去,作
者就对这幅春景图作细致的描绘。小草“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
绵的”,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
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作者用了许多累声字和儿话韵。全文六百
多字,而轻声字和儿话韵就有五十多个,大部分又用在句尾,读起来轻快、活泼,
语意亲切,形成了轻松、明快的旋律,表现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也引起读者对春的
强烈向往。
2
.《春》中的叠字的运用也很有特点
全篇用叠字17处。叠字的运用,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
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更重要的是,叠
字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
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摹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都极生动
逼真。同时读起来,还可以产生独特的韵味。试读这一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
各的一份事去。”一开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下”两
个对偶词组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在
两个散句之后,再次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
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感。
.
3.
词序的变动、句式的变化,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自然节奏,产生抑扬顿挫的音
乐美。
试读读这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常规的词序应该
是“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修饰语的后置,改变了观察视点,
原先只是一种客观的叙述,现在一切都是读者主观的观察(更确切的说,是“心”
的感受与发现):先看见(发现)小草偷偷“钻出来”的神态,再注意(感受)到小
草“嫩嫩的”质感(甚至产生了“拧得出水来”的感觉),最后才注目(倾心)于“绿
绿的”颜色;无论眼的观察,还心的感受,都是一个过程,形成一种动态。句式的
变化也会产生新的语调。“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是重
复的句式;本来,“起来了”在意义上就表示一种向上的发展运动,在音韵上又有“抑
而扬”的效果,现在一再地叠用,并且与“山”、“水”、“太阳”这样的形象连结在
一起,就显出了一种明朗的调子和壮阔的气势。有时候把长句化为短句,长、短句
语言的音乐美
交错起来说,更会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自然节奏,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定语的
后置,可以突出形象的特征,增强表现力。
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小姑娘的定语“花枝招展”被提出
来后置,强调了小姑娘的美丽迷人,再和“笑着、走着”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更突出了小姑
娘的形象:美丽、活泼、欢乐,仿佛都可以看到在她蹦蹦跳跳走着的时候,泼洒一路的鲜花
和欢笑。
4.
对称的或排比的短语、短句,这种句式,结构整齐、匀称,音韵和谐、优美,节
奏轻盈、活泼,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用短语、短句表情达意,是汉语的传统,也是汉语的优点。古人作文多用短语短句,
很少有用长句子的。用短语、短句,语意显豁,节奏明快,读起来遒劲有力。本文很好地继
承了汉语的这一传统,用的多是短语、短句,最长的一句不超过15字,如“花下成千成百
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最短的只有二三字,“坐着”、“躺着”、“园子里”、“田野里”等,大多
数是在10个字以内的短句子。还运用了口语的节奏,把长句子化为短句子。有的是把句子
中的并列词组提出来,拆为两个句子,如:“园子里,田野里”,“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我们也可以说“园子里和田野里”,“有的是功夫和希望”,但试想,如果我们说:“园子里和
田野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小草”,意思虽也不差,但节奏和韵味与原文比,就差多了。
(二)、类文阅读
1.语言中的音乐美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位语言大师老舍,他描写的《济南的冬天》让人读起
来也倍感亲切,充满韵味。在这篇文章里具有突出音乐美的
应该是儿化韵了,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种和谐流畅、
亲切自然的音乐美。
2.莫怀戚的《散步》也是同学们很喜欢朗读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让同学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最突出的原因是作者运
用了大量的两两相对的句子,也就是对称的句子。同学们找
一找读一读,体会这种整齐、匀称,音韵和谐的音乐美。
(三)、课堂小结
在这三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要让语言具有音乐美,可以运
用轻声字、儿化韵,运用叠字,运用词序的变动、句式的变
语言的音乐美
化,运用两两相对的句子,运用短句。希望同学们能用这些
知识指导你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