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10日戈尔丁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晚宴上的演讲

合集下载

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_评戈尔丁小说_蝇王_的社会意义

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_评戈尔丁小说_蝇王_的社会意义

收稿日期:2006-06-29作者简介:时贵仁(1962-),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副教授。

第19卷第1期2007年2月沈阳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U NIVERSITY Vol 19,No.1Feb.2007文章编号:1008 9225(2007)01 0093 03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评戈尔丁小说 蝇王 的社会意义时贵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摘 要:通过对小说 蝇王 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题思想的分析,揭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这样一个主题。

抨击了文明社会中发生的权利欲望、物质欲望、虚荣等不文明现象。

总结出人性丑恶是导致人类所发生种种悲剧的根源。

关 键 词:特定环境;人性扭曲;悲剧恶果中图分类号:O 6 文献标识码:A1983年10月威廉#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蝇王 是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之作和代表作品。

蝇王 问世以来,人们对小说中造成孤岛上社会崩溃的根源众说纷纭,戈尔丁本人认为造成孤岛上社会崩溃的根源不是别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和人性中本已存在的邪恶[1]。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它描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次想象中的未来的原子战争中,原子弹的威胁使整个环境变得不适合孩子们的生存,英国的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

不料飞机被炸弹击中,被迫降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热带孤岛上。

成年人都死去了,剩下的是一群男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五六岁,孩子们完全实行自己管理自己。

这些孩子们试图在孤岛上建立一种文明,但这种文明却在鲜血和恐怖中崩溃了,因为他们身上也带有人类普遍的特性邪恶[2]。

这些孩子还没有发育成熟就面临着生存的斗争,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暴露出残忍的本性。

开始的时侯,他们还能够齐心协力,按照文明社会的准则办事,战胜了重重困难。

他们选举了有威信和正义感的拉尔夫作首领,并规定了一些制度,还点起篝火作为向海上求援的信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及段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及段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及段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一篇新闻报道稿。

下边整理分享该课原文、段落解析及课文主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辞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段落解析】报道稿包括4个自然段,按其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莫言在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英语演讲稿

莫言在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英语演讲稿

莫言在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英语演讲稿XX年12月10日(当地时间)mo yan s prepared banquet speech at the nobel banquet10 december XX尊敬的国王陛下、王后陛下,女士们,先生们:your majesties, your royal highnesses, ladies and gentlemen,我,一个来自遥远的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站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殿堂上,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很像一个童话,但却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for me, a farm boy from gaomi s northeast township in far-away china, standing here in this world-famous hall after having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eels like a fairy tale, but of course it is true.获奖后一个多月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影响和不可撼动的尊严。

我一直在冷眼旁观着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

my experiences during the months since the announcement have made me aware of the enormous impactof the nobel prize and the unquestionable respect it enjoys. i have tried to view what has happened during this period in a cool, detached way. it has been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me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and, even more so, an opportunity for me to learn about myself.我深知世界上有许多作家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我相信,只要他们坚持写下去,只要他们相信文学是人的光荣也是上帝赋予人的权利,那么,他必将华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2023诺贝尔文学奖(新闻事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素材解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写作热点

2023诺贝尔文学奖(新闻事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素材解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写作热点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干货包之2023诺贝尔文学奖【新闻事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素材解读】【新闻事件】2023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了声音”。

对绝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约恩·福瑟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说熟悉,是因为在诺奖“赔率榜”上看到过他的名字;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读过甚至见过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我上初中的时候,这个现象毫无预兆地出现了。

老师让我朗读课文。

莫名其妙地,我被一股突然到来的恐惧压倒了。

我仿佛在恐惧中消失,恐惧是我的全部。

我站起来跑出了教室。

我察觉到同学们和老师都瞪大眼睛看着我跑出教室。

后来,我试图以我要上厕所来解释自己的反常行为。

我能从那些听者的脸上看出他们不信。

也许他们觉得我已经疯了,是的,他们觉得我正走向疯狂。

这种对朗读的恐惧一直跟随着我。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我开始鼓起勇气跟老师说,请不要点我大声朗读,因为我非常害怕,有些人相信了我,不再要求我这么做,而有些人认为我在以某种方式恶作剧。

这种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些有关人的重要的东西。

我还明白了许多其他东西。

是的,非常接近于让我今天站在这里向在座观众大声宣读讲稿,而且几乎不再感到恐惧的某种东西。

那时我明白的是什么呢?某种意义上,仿佛恐惧夺走了我的语言,而我必须把它夺回来,大概是这样。

而如果我想完成这一点,就不能依靠他人,只能依靠自己。

我开始写我自己的文字,短诗、短篇小说。

我发现做这些事给了我一种安全感,给了我与恐惧相反的体验。

我在自己内部找到了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地方,我可以在这个地方,写出只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现在,大约五十年后,我仍然长时间坐下来写作——我仍然在这个我内心的隐秘地方写作。

老实说,我对这个地方也不大了解——除了我知道这个地方的确存在。

挪威诗人奥拉夫·H. 豪格(Olav H. Hauge)写过一首诗,他把写作行为比喻成小孩子在森林里用树叶搭建小屋,然后爬进小屋、点燃蜡烛,坐在黑暗秋夜里并感到安全。

诺贝尔文学常识

诺贝尔文学常识

诺贝尔文学常识
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诺贝尔学院每年颁发的一个奖项,以表彰在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以下是一些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常识:
1. 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迄今为止已经连续颁发了100多年。

2. 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项中的一个,其他四个分别是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和平奖。

3.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标准是根据文学作品的杰出性、创新性和影响力来评判。

4. 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诺贝尔学院的一位专门选定的委员会颁发,该委员会由瑞典作家和学者组成。

5. 诺贝尔文学奖是全球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被认为是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6.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仪式通常在12月10日,也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的同一天举行。

7. 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金额一直在变动。

目前的奖金是93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

8.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的作家,只要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杰出的。

9. 这个奖项曾经因为一些争议和争议而备受关注,包括颁发奖项给政治上有争议的作家或忽视其他重要作家等。

10.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给了许多世界知名的作家,包括威廉·莎士比亚、埃兹拉·庞德、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鲍勃·迪伦等。

总之,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项世界级文学奖项,被广泛认可,并且将继续为世界各国的作家和文学创作做出贡献。

论《绳王》的后现代特征

论《绳王》的后现代特征

论《绳王》的后现代特征作者:吴浪平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1期[摘要]《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传统主题的解构、寓言文体的改写、互文与反讽的运用,使戈尔丁的《蝇王》具有了超越当时审美经验的崭新元素,成为一部具有后现代萌芽的寓言杰作。

[关键词]《绳王》解析传统改写寓言互文反讽后现代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国著名作家。

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54年。

他的长篇小说《蝇王》(Lordof the Flies)在遭到21家出版社拒绝后终于艰难问世。

出人意料的是,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了轰动。

英国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E·M·Forster)把《蝇王》评作当年最佳小说。

另一位批评家泼列切特(v·S·Pritchett)称戈尔丁为“我们近年作家中最有想象力,最有独创性者之一。

”随后,《蝇王》迅速成为西方国家的畅销书,至今已发行上千万册,被译成近三十种文字:先后拍过两部电影:许多英美大中学校还把它作为文学教材,享有“英国当代文学的典范”的地位。

1983年,戈尔丁凭藉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蝇王》讲述的是一群孩子在孤岛上的遭遇。

熟悉西方文学的读者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鲁宾逊漂流记》这样的“孤岛文学”。

的确。

从题材上说,《蝇王》也是一部关于孤岛的作品。

但其实《蝇王》与《鲁宾逊漂流记》有着迥异的旨趣。

“孤岛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种传统类型。

这种孤岛文学都是把主人公置身于无人荒岛,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来展现人类力量的伟大或渺小,思考人类的处境与命运。

最早的孤岛文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奥德赛》。

在《奥德赛》中有一部分关于俄底修斯海上漂流的故事,可以说是孤岛文学的源头。

在这个故事里体现的是人与命运的冲突,流露出远古时代人类对于命运的神秘感和敬畏感。

我们更为熟悉的孤岛文学可能还是《鲁宾逊漂流记》,它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笛福(1660—1731)的名作。

【doc】童贞的泯灭:评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对人性阴暗面的披露

【doc】童贞的泯灭:评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对人性阴暗面的披露

童贞的泯灭:评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对人性阴暗面的披露苇23巷第L期2000阜1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JournalofPLA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V o【23No1Jaft2000评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对人性阴暗面的披露魏颖超l㈣.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210039)摘耍:威廉.戈尔T是当代英国着名作束.1983年莸诺且靠文学奖.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文笔,诗歌般的叙避风格以及对^性的深刻洞察而着称.通过对其最着名的小说《蝇王)进行文本舟析,可探讨其主^公——一群学磐前的男童是如何在没有法律与文明制约的状况下做Itt邪恶残思的行为并表现Itt 兽性和嗜血性的可悲事实.关蕾词:童贞;邪恶;《蝇王》;噜血性;罪恶中圈分类号:I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22X{2000)01—0086—04 TheCorruptionofInnocenceinChildren——thethemeofLordoftheFliesbyWilliamGoIaingWEIY[ng—caao(PLAIntemationa[StudiesUniversity,Nartjing,JiangsuPray.,210039,China)Abstract:WilliamGolding(1911~1993)isamongthenlostconspicuouscontemporarywritersinEn~ishliteraryworld.andwa5awaxdedtheNobelPrizeforliteraturein1983.W}1impressesmostinGoldin~g'swo rkishistrenchantpen.hjspoeticnarrativestyle.andIriskeeninsightintohumanliarIll~Inthisessay.Imanage,byanalyzingon ehismostwelt-knownI10v—els,LordoftheFlies.tostudyanddiscusshowhisprotagonists,agroupofpreschoolchitdmn.w hentmrestrainedbyhumanlawandcivilization,arecapableofevil0aidenormities,andhowtheyshowtheirterrifyingpm pe~iwtowardswantonbestiaLityaftdblood-lustKeywords:innocence;evil;LordoftheF/ies{blood-lust;enormity威廉一戈尔丁是当代英国文苑中的一枝奇葩.由于他的作品"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瑞典学院评语),因而他荣获了198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戈尔丁的作品以其犀利的文笔,诗歌般的叔述风格以及对人性的探刻洞察而着释.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在时间上,从旧石器时代到未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跨越了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在空间上.小到一块礁石.大到南北两个半球,包罗了整个世界."人性的黑暗这一主题始终贯穿于他的作品.戈尔丁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及人所能做出的种种残忍行径.戈尔丁痛定思痛.深有感触地写道:"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如果不了解.'恶'出于人犹如'蜜'产于蜂.那他不是瞎了眼,就是脑于出了毛病."像5O年代英国文坛上出现的愤怒的青年"派作家们一样,戈尔丁对西方社会的现状持悲观态度.所不同的是.他更趋戒熟.力图进行更探一层的思考和创作."愤怒的青年"派作家们,采用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手法直接反映社会弊端.通过对现存权力机构的激烈抨击来表达个人的绝望与不满.戈尔丁则独辟蹊径,以象征主义手法和寓言为其主要叔述技巧.从人的本性上挖掘根源.战争的残酷,社会的腐朽使他得出结论:人性基本上是邪恶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弊端均由人的邪恶本性造成.人的邪恶本性,尽管在文明社会里得到掩饰,得到抑制.但无可改变.人性本身的缺陷是导致社会缺陷的根本原因.戈尔丁认为,现代人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不能有意识地抑制本性中的黑暗面在与燕克-丁-拜尔斯的一次谈话中.戈尔丁说:现收稿时期:1999—05—05作者简介:魏颖超(1961~),女,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第1期魏颍超童贞曲混灭87代人的主要责任是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作家的使命则是"使人们了解他们自己的本性"0因此,在戈尔丁的作品中,人性被赤裸操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直披鼯到灵魂探姓.《蝇王》中的孩子们不仅迅速归复了原始野蛮,而且还与《看得见的黑暗》中年轻漂亮的女主人公索菲一样.表现出人性中潜藏的兽性与嗜血性;《塔尖》中的教长乔斯林不可告人的野心与色欲随着塔尖的建起而日渐暴露;而人性的另一阴暗面,自私,贪婪在《平琪儿-马丁》的主人公,一位溺球的海军军官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性的种种阴暗面,在戈尔丁笔下,无一不被刻划得淋漓尽致.戈尔丁对人性不同角度的剖析.一方面为了导现严酷的社会现实,而另一方面则为了透过人类社会诸多罪恶现象,将注意力集中到构成社会的主体——人的身上,力图从人的本性上来认识人类社会,进而分析研究人类社会罪恶的底蕴.在戈尔丁的作品中.最着名也最引起争议的要算他的第一部小说《蝇王》.这部小说一问世便引起了轰动. 立到吸引了文学评论界的注意,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英国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EMForster)把《蝇王》称为杰作";批评家普利切特(V.SPvitehett)将戈尔丁推为"我们近年作家中最有想象力,最有独创性者之一;而评论家雷顿?哈德森(LeightonHadson)则赞扬这部小说紧紧抓住了战后^们对人性中潜在暴力审视与思索的思想脉胳与心态".《蝇王》一跃成为大学校园里的畅销书,英美大中学文学课的必读作品,井被搬上了银幕.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向广大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人从本性上来说是高尚美好的,那么,越近自然状态,人就应越表现得高尚美好.如此推理,孩童期的人性或完全处于自然状况下的人性就应最接近于理想状态.可《蝇王》故事情节的发展却反其道而行之,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讲述了人性的邪恶及不可回避的事实, 尤其是它真实地描绘了孩子们童贞的泯灭及其在没有法律与文明制约状况下所能做出的邪恶残忍行为.《蝇王》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在远离权威由自己管理自己的世界里.孩子们如何表现出野兽本性的可悲图画.《蝇王)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在未来的一次核战争中.一架满载疏散学童的飞机被击中.过群6~12岁的男孩子幸运地落在南海中一个热带荒岛上,无一人受伤. 也没有任何成年人相伴这个热带小岛的环境美好,到姓郁郁葱葱,鲜花盛开,水果满枝.{!ll水从山上流下,且气候温和宜人,丝毫不存在任何生存危机.初到岛上的那段时间里,孩子们身上还带有文明社会的习惯与印痕,试图依照成人社会的样子用理性和规章来管理自己. 他们用海螺鸣号集会,分成小组去采集食物,用树枝建造住所.还点撼!}一堆烟火作为求救的信号.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理性社会便崩溃了.孩子们感到那些人为的纪律束缚了他们的本性.他们更满望能自由自在地听凭自己的本能和喜好去玩耍,去打猎.去寻求刺激.孩子们脸上,身上涂满了泥彩,手中章着削尖了的棍棒,以杀戳和狂欢为乐,为所欲为.在小说结尾时,一艘漂亮的现代化英国巡洋舰路经此地,救走了这些孩子.此时,这些来自古老文明国度,有一定文化知识并一度有礼貌,有教养的大英帝国的小绅士们,已变成一群又脏叉臭.肚子鼓胀,脸上涂满泥彩的野蛮^.他们杀死了自己的两个伙伴,放火烧了美若天堂的悔岛.戈尔丁成为专业作家前,曾做过中学教师小学校长.非常了解孩子.因此他不仅把这群孩子堕落至野蛮的过程描绘{导真实可信.还意在通过对情节,场景的巧妙安排向读者揭示某些内在力量.这些潜在的邪恶力量在文明社会中完全得到了掩饰,而一旦落^失去控制,没有约束的境况,便会很快爆发出来因此,不能把《蝇王》仅仅作为一群孩子在荒岛历险的故事来阅读,来欣赏.这部小说的主题正如戈尔丁本人所说明的那样:是试图从人性的缺陷中寻找社会缺陷的原因",因为他确信:"社会形态取决于个人的遭德品质,而不在于任何政治制度.无论这个{6j度看上去多么合理或受人尊敬". 初到岛上,孩子们推举一个名叫拉尔夫的男孩子来领导他们,因为是拉尔夫首先吹起海螺把他们召集在起的.在拉尔夫的领导下,孩子们团结起来,准备共同战胜在获救之前可能遇到的困难."这里.旧日生活的禁忌是无形的,但却是强有力的.然而,没过多久.问题便出现了.首先.孩子们对搭住棚,守火堆之类单调枯燥的工作失去了新鲜感,越来越觉得厌烦乏昧.他们更愿意跟从杰克无拘无束地去打猎,这既容易又刺激,还可以吃肉此外.在孩子们上岛不九.他们中便有^无端地怀疑岛上或许有食人野兽出没.这个想象中的野兽成了孩子们恐惧的源头和分界线.从这时起.以杰克t罗杰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潜在暴力,残酷,野蛮己初鼯端倪. 似乎要与以火,海螺,拉尔夫和皮基为代表象征文明传统权威的力量展开一场较量,争夺统治地位.事实证明.与拉尔夫明智的管理和规章{6j度相比,杰克的专横跋扈,残酷无情和野蛮疯狂对孩子们更具威慑力和控制力哪一个更好'"拉尔夫绝望地喊道,"是法律和得救好呢?还是打猎和破坏好呢?"很显然,杰克和大多数孩子们肯定不会选择有希望,然而一再受挫的理性世界".他们要选择打猎,能运用策略和技巧施展本领并狂欢作乐的世界.戈尔丁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这种理性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是人.在与评论家詹姆斯?济丁的谈话中,戈尔丁说道:他们(指孩子们)对自己的本性是无知的.他们不了解他们的本性,因此. 初到岛上时.他们会渴望着光明的未来.……我认为他们不了解人的心灵中存在着兽性.需要加"控制他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0丘太年轻.看得不够远,不懂得控制并驾驭自己的本性.固为放纵兽性在某种程度上.总是一种乐趣,因此,他们的社会就跨了."邪恶是人本性中固有的.无论其表面上掩盖着何种单纯天真.一有合适的机会.它便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小说中的文明只不过是一种浅薄的虚饰物,当人处于与世隔绝,没有外部世界约束和制约的境况时,这种虚怖便会迅速剥落.戈尔丁相信人性中潜在着邪恶.在《蝇王》中.他将这一抽象概念体现在具体物品——一只叮满苍蝇的野猪头上.小说的书名《蝇王》.郎苍蝇之王(来自希怕来语别西h",意为魔鬼之王),是杰克及猎手们杀死的一只野猪的头它代表了人类堕落的必然性.这种必然的堕落使人们试图保持公正,保持秩序与理智的努力变得徒劳当邪恶一旦被释放,它便像苍蝇一样迅速繁殖,玷污它落脚的一切事物,并群拥吸附在它已玷的物体上.孩子们比成人更多,更快地表现出了原始的人性,滑人了由于意识放松而造成的兽性状态中,无法自拔.他们用彩泥涂睑,沉弱于打猎.放纵于能够释放野性的祭神狂舞中.他们在小岛尽头的领地上建立了一个神和祭典仪式俱全的部落团体.他们信奉并祭拜的神就是那个野猪头,即那个存在于他们内心的野兽.他们先后系了西蒙,皮基.最后将天堂般的小岛付之一炬,集体追杀拉尔夫他们的确完全堕落成了一群野兽.《蝇王》向人们表明i人性中的邪恶是抹不去的.用光之下没有纯真.不仅如此.在人的本性中还潜含着兽性与嗜血性这一点,在《蝇王》的孩子们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景野猪哟!割喉咙哟!教它血哟!野蛮的狂吼和脸上所涂的花面具足以使杰克及其猎手们彻底放开对自己本性鹏暗面的抑制和约束.猎手们杀猪.进而把猪头用削尖的棍子竖起来,祭典供拜.这不仅意味着他们终于彻底从忌血的戒律中解脱出来,也意味着对已来到他们中间并成为他们的主宰的神秘物和神的遵从.在花脸的掩饰下,孩子们感到一种安全,一种对自身邪恶应负责任的解脱和逃避.这也是杰克能轻易地率领和驾驭孩子们.并权威日升的原因之一."他们再清楚不过了.使人隐藏真相的棘脸所带来的是野性太发作."表面上看来.他们只是在乐猪,可是,单是杀猪已无法满足他们.嗜血性一旦被引发出来.就要求以^血为其宣泄对象.在《蝇王》中,恣意杀猪已预示着西蒙的死亡.西蒙是戈尔丁作品中的第一位圣人,身上环绕着一层神秘的光晕他甚至对自己最终的命运和结局也早有预料.我了解人们.了解我自己.也了解他.他伤害不了休,可如果你靠边站,他就会伤害下一个.那就是我."的确如此.尽管西蒙有勇气去探寻野兽并弄清了它的本质.然而当他跑下山,准备把真实情况告知孩子们时.他们杀害了他.杀野兽哟!割喉咙嘶放它血哟干掉它哟!一条条术棒捶了下去.重新围成一个圈儿的弦子们嘴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咬嚼声和是叫声."野兽在鹧子当中,双膝着地,手臂交速地护着面孔耐着电闪雷鸣的巨响,"它"太叫太嚷山上有个死尸."野兽挣扎着朝前,冲破了包围圈,从陡峭的岩石边缘掉下了靠近海水的沙滩上.人群立剖跟着它蜂拥而下,他们从岩石上涌下去,跳到野兽身上.叫着,打着,咬着.撕着.漫有话语,也没有动作只有牙齿和爪子在撕扯,?…这时,那群稿子四散开采,一个个人影跌跌撞撞地跑开去.只有那野兽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离海边几码远.即使在太雨滂沱之中,他们也看得出那野兽小碍可怜,它的鲜血巴经染缸了沙滩.杰克的主要心腹罗杰,一开始就具有为蛊惑民心的政客充当走卒和刽子手所应有的极度残暴的秉性.尽管初上岛时他甚至不敢往小不点儿们身边扔石头然而, 当周围的箭约力随着时间逐渐减弱,他便露出了真实面目.随着兽性与嗜血性在他的本性中渐占上风,他用矛枪刺戳野猪的同样方法杀死了皮基.他用术棒撬动了岩石,将皮基砸下了山崖.皮基拄下掉了四十英足,仰面摔倒在海中那嵌缸色的方砚石上.他脑壳进裂,脑策流出.头部变成了缸色.最后,当杰克及其猎手们认定.拉尔夫是仅剩的唯一叛逆之时,罗杰狰狞地削尖了木棒的两端,准备让拉尔夫遭受与他手下野猪相同的命运.拉尔夫被追捕得±岛乱跑,无处藏身.幸得及时赶到的英国皇家海军登陆从相救才免遭一死.在小说的最后一幕,孩子们站在海军军官前,一群小孩默不做声地围成半个圆圈站在海滩上.他们身上用各色泥土涂得一条一条的.手中都拿着削尖的木棒.这确是一幅对儿童纯真论的辛辣讽刺画.也是对人性中潜在的兽性与嗜血性的深刻揭露.孩子们在岛上的经历批驳了任何关于孩童纯真的假想.故事结束时,没有一个弦子是纯真无邪的.拉尔夫本人也在冲动之下参加了祭典狂舞.尽管起初看到它时感到过害怕.而且.他还曾屈服于诱惑,两次吃了猎手们烤好的肉.此外,拉尔夫和皮基都参加了杀害西蒙的暴行,更糟糕的是,他们俩都想通过否认参与此事来试图洗去自己手上已沾染的鲜血.《蝇王》所讲述的故事是对儿童纯真,人性善良最强有力的讽刺,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谴责思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正如恩格第1期魏{霁超童贞的j民灭?89斯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本性中部潜有某种程度的兽性.更可悲的是,我们中的租多人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答复某一文学期刊的调查时.戈尔丁写道}"我租认真,我相信人们对自己的本性有着惊人的无知.我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信它会反映出几分真实."戈尔丁认为.作家的使命是要拯救人们对自己本性的无知.使他们能面对本性中固有的缺陷.如果人们不能认识自己本性中邪恶的一面,不去设法控制,抑制它, 他们终将自食其果.因此,戈尔丁在其小说中深刻地挖掘了人性的本质,人心的黑暗.兽性,嗜血性,贪婪,自私.道貌岸然…人性中的每一个黑暗面都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戈尔丁的作品的确令人震颤,它揭开了人类隐秘的疮疤.读过他的小说,我们不由探探地感到:"他的作品震撼了我们.一种不由得为自己同类感到的悲哀与痛苦探探地爱人了我们的骨髓00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通向光明的路途上不见得没有黑云蔽日的时刻;人类的未来是可以乐观的,但盲且的乐观者未必比认真的悲观者更高明.至少在提醒人们警惕和防止一些人兽性"发作这一点上,戈尔丁的作品对我们是颇有教益和启发的.注释①GoLding.Willim,TheHotGate5.NewY ork.}hrv∞t删Book,1965,P87②见杰克?丁?拜尔斯{与威廉?戈尔丁的谈话),纽约.哈科特?布拉斯?朱文诺维菠盐司.1970年,第l7页.@Hodson,Leighton.Golding.edO1iver&13or'dLtd, Scotiaad,1969,P51.@Epstein,EL,NotesoRLordoftheFlies,NewY ork,Putn眦's.1959,P277@《蝇王)译文均参考龚志成译《蝇王).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年.个别地方略有改动.下同.@H.vnes.Samuel,WilliamGolding,NewY ork,Oxford Press.1961,P.30Pfitchett.VS,CoralIsland,NewState,hen,Aug22,1958,p146参考文献[1]马克思恿格斯沧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C:中国^民大学编人民出版社.1984[2]威麋?戈尔丁着龚志成译.蝇王[M]上海译文出版杜.1985[3][英]体谟着吴文运译人性论[M]j卷版商务印书馆1996[4]~oston.G.KCriticalE.~ys.力WillimGolding[C】HaI】&Co1988.[5]Boyd.SJTheNovelsWilliamGolding[MTheHa~terP一1988[6]David.DMACon,'e~aatlonwithGoldlng:J]TheNew Republic,May4,1963[7]Epstein,EL_Notes.L0rdoftheFliesCNewY ork,Pumam'3,1959[8]|l0d,Leighton,Golding[M]Oliver&BoydLtd.Scotland.1969.[9]JamesRBaker&ArtherP.Ziegler.JredLord Flies[M].WilliamGolding.1964(责任蝙辑马为民)。

戈尔丁蝇王·金字塔主要内容每章概括人物介绍获奖理由颁奖词

戈尔丁蝇王·金字塔主要内容每章概括人物介绍获奖理由颁奖词

戈尔丁蝇王主要内容获奖理由: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

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都深具象征意义。

《蝇王》是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

英国小说家戈尔丁(1911— )的第一部长篇寓言体小说。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原子大战年代,一架英国飞机遭到袭击,一群男孩空降到人迹罕至的荒岛上。

孩子们只得按文明的习惯自己组织起来谋生,等待营救。

经民主选举产生的领袖拉尔夫在足智多谋的毕吉帮助下,召开会议,通过决议,组织岛上的生活与工作。

孩子们最怕岛上的野兽。

不久杰克对毕吉产生本能的仇恨而另立山头,孩子们分成两派。

两股势力斗争的结果,杰克占了上风;拉尔夫成了孤家寡人,最后逃进森林。

杰克放火烧山,穷追不舍。

熊熊烈火引起了过路军舰的注意,一位军官登上孤岛,发现孩子们变成了一群野人。

拉夫尔见到军官失声大哭。

小说旨在探索人性恶,强调人心中存在着一种黑暗,这反映了作者对世界文明衰颓的忧思。

在流落孤岛的这群孩子中,拉尔夫是人类文明的代表,而以杰克为首的“猎人”则代表着无政府的势力;故事就以这两股势力为中心而展开。

荒岛是一个与世隔绝,脱离了文明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刚开始还保持着成人世界那种文明的习惯,以民主的形式召开会议,选举首领,通过决议,组织生活自救。

但由于人心内的黑暗渐渐吞噬了文明的外壳,并在岛上蔓延开来,文明的习惯便开始消失,人的野性便也滋长起来。

强悍的杰克处处表现出这种野性:他认为要生存就最需要肉食,因而成了嗜血的猎人;他杀死一头猪,把猪血涂在身上,歇斯底里地把西蒙活活咬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3年12月10日威廉·戈尔丁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晚宴上
的演讲
国王、皇后殿下,皇族们,各位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我来到瑞典时被称作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尽管我原本是一个乐观的人。

现在有些——或许是你们热情的款待——改变了我,让我置身于一部喜剧之中。

这种境遇很难维持。

那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穷老师的那些个夜晚,我和我的妻子轮流照看我们的幼女,哄她入睡。

我记得有一次,大概在凌晨三点左右,当我要把蜡烛从熟睡中的宝宝身边拿走时,她睁开眼睛,说道:“爸爸,说些有意思的事儿吧。

”然而,那一刻对我来讲,仿佛是我脱下了小丑的系铃帽。

我十分感谢瑞典,十分感谢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瑞典的盛情款待和基金会与学院对我的欢迎,可以说是,给了我闪电般的光明。

我谨祝愿各国国界易穿越,国际交流善往来。

我到过许多国家,我发现那里的人们有着他们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危机的感知和独特的常识。

他们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危险的感知以及所有的常识,在领导者和统治者那里是可以嬗变的。

我想这是我被世界瞩目的最后一刻了,那么就让我用这最后的时间说几句话,不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一份子,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说话。

我要对所有的当权者说:“止步回头吧!现在就向回走。

你们之间的
协议不需要聪明机智、周密策划和调动演习。

它需要常识,尤其是,一份真心的慷慨。

给予!给予!给予!
它必将成功,因为它附和了全世界的信仰、赞同和欢欣,而所有的后代们将赞颂你们的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