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异化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2市民社会(马、恩):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

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概念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与专制主义并存,并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二简答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

答: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所贯穿、渗透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包含三个要点:

第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

第二,人类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使得整个社会获得解放的最后的阶级斗争。

2简述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思想”

答: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其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个中心,三个规律,这些都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辩证法不仅用来研究人们的思维和逻辑问题,而且还推广到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形成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运动、变化和发辩证法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辩证法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证法充分体现了批判的革命的精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3反“杜林伦”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写作背景:从历史背景看。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这一时期,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在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积极宣传革命理论,组织群众,积蓄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它的指导地位;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又使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因而导致反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思潮泛滥。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国际斗争形势的发展,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已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的主要战场。从国内背景看。在德国国内,1871年全国统一之后,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不断高涨。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政党的实现统一,更是对统治阶级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德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同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一方面支持俾斯麦政府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大肆宣传各种庸俗折衷主义,企图瓦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这时,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接近社会主义,又调和阶级矛盾,反对革命斗争;既从理论上概括飞速发展的各门科学,又坚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滥造了种种“体系”,冒充科学权威。杜林的理论就是这种假科学在工人运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杜林(1833~1912)出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他是柏林大学讲师,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批判”《资本论》。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他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他著书立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以假乱真,毒害群众,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

主要内容:《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主要有三版,是说明《反杜林论》一书出版的历史背景。引论部分设有两章,其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哲学》设有十二章,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共有十章,其中第十章是马克思写的。前四章论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九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第十章是政治经济学说史的论述,批判了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共有五章,这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的落脚点和归宿。

三论述

1马克思怎样实现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

答:在对前人错误思想的批判基础上,马克思说:“当思辨在其他一切场合谈到人的时候,它指的都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东西,即观念、精神等等。”可见,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是指具体的人、现实的人,而不再是抽象的人。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真知灼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浅入深,逐渐完善和丰富。

在马克思攻读大学期间,曾一度倾向于康德哲学的理性原则,但是后来他发现康德哲学的缺陷在于脱离实际,他说:“我们必须从对象的发展上细心研究对象本身,而决不允许任意划分。事物本身的理性在这里应当作为一种自身矛盾的东西展开,并且在自身中求得自己的统一。由此转向了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时期,运用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观点批判了宗教神学。但同时他高扬人作用的,提出人要与环境相结合,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这已远远超出了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立场。

《莱茵报》时期,随着马克思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现实生活,导致他对原有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极端推崇“自我意识”产生怀疑,他开始认识到物质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直接导致他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就在此时,马克思接触到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认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非人化”,唯有法国大革命才是“使人复活”的革命。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马克思写作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导言中,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说明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