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简介
黑龙江宝泉岭经济开发区简介

宝泉岭经济开发区简介黑龙江宝泉岭经济开发区前身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黑政函[1993]16号)批复同意辟建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经济合作区,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74号文审核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黑龙江宝泉岭经济开发区。
批复面积为2.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北邻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下松花江与省内地市相连,距佳木斯市75公里,鹤岗市28公里,有公路哈萝国道,铁路佳鹤线相连,水路有黑龙江、松花江,可由江海联运直达日本及我国沿海,交通十分便利。
黑龙江宝泉岭经济开发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分局环境优美、景色宜人,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本、欧盟有机认证面积达48万亩。
特别是种植的200万亩玉米,更为宝泉岭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
宝泉岭开发区投资软环境优越,多年来,各届领导,努力打造重商、亲商、富商的投资软环境,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2006年省政府又出台了黑发[2006]30号关于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极大的改善了投资环境。
现在,宝泉岭经济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拥有完善的水、电、热、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七通一平”。
目前园区内各类企业54家,工业企业36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控股经营5户,分别是北大荒肉业公司、九三粮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大豆制品公司、双汇集团下属的宝泉岭双汇北大荒食品公司、山东龙大集团下属的日鲁北大食品公司、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省级产业化龙头控股经营2户,分别是黑龙江人和米业下属的宝泉人和米业公司、黑龙江兴汇集团下属的宝泉兴汇玉米深加工项目;垦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为农垦宝泉酱业公司。
区内年可屠宰加工生猪150万头,生产冷鲜肉9万吨、低温肉制品1.2万吨;加工豆酱及系列酱产品2.2万吨;加工有机蔬菜2200吨;加工高油大豆30万吨;处理鲜奶3.65万吨;加工水稻20万吨;加工玉米能力70万吨。
黑龙江垦区低碳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模式探析

农 机 化 研究
第9期
黑 龙 江 垦 区 低 碳 农 业 发 展 的 SW OT 分 析 及 模 式 探 析
陈德恩,李 颖
1 50090)
( 黑龙 江 北 大 荒农 业 股 份 有限 公 司 , 哈尔 滨 摘
"低 碳 经济 " 要: 自 2003 年 英 国 首次 提 出 概念之后,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逐 步 成 为 全 球 共 识� 而 目 前 低 碳 农 业 又
[ 7 ]
�因此, 低
碳农业的发展对于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 粮食战 略后备基地的黑 龙江垦 区具有十 分重要的 意义 � 所 以, 有必要对黑龙江垦区现阶段低碳农业发展所面临 的优势 � 劣势 � 机遇 � 挑战等进 行全面分析, 有利 于垦 区未来低碳农业发 展的同时 也会更好 地推进垦 区现 代农业建设 , 并对垦区相关农业产业低碳化的形成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年8月国务院研究制订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2009年11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指标而针对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降低碳排放发展循环低碳农业232可借鉴的国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首先提高农业固碳能力例如美国在长期耕作及土壤风化腐蚀的农地采取保护性耕作及休耕方式并在休耕地表覆盖植被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容量的同时减少土壤的物理性扰动来改进土壤有机质的比例其次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俄罗斯2007年7月颁布了20082012年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调节农村发展规划该规划把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对低碳农业的关键环节进行扶持资助生态农业的相关科技创新24挑战分析241低碳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碳农业不仅是一种农业发展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一种农业技术革命因为低碳农业要求运用各种创新技术对土壤化肥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及种植培育等相关农业生产环节过程进行创新从而使目前农业技术达到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要求所以对于黑龙江垦区乃至全国来讲低碳农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及速度将会直接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情况242国内低碳农业法律不完善由于低碳农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领域所以相应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完备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对农业生产进行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碳减排与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并逐步开发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而目前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规定都处于空白状态需要从国家法律的高度予以具体的规范以减少法律层面对低碳农业发展的风险威胁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低碳发展模式探析通过上述对黑龙江垦区低碳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总结出垦区现在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并结合垦区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未来垦区农业低碳发展模式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31降低或减少含碳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311大力开发及推广低碳型农机的使用黑龙江垦区首先应加大力度研究开发先进的经济实用的低碳型农机产品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提倡使用耗油率低作业效率高安全性能有保证的农机具其次根据作物的种植面积农机保有量和作业情况合理配置农机数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效益使之成为减少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及措施312减少传统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目前根据垦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低碳农业
黑龙江垦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浅析

对小型农田 水 利 财 政 补 助 资 金 项 目,一 律 实 行 法 人 责任制、招投标 制、工 程 监 理 制、合 同 管 理 制 以 及 工 程 质 量监督制度。 总 局 指 定 农 场 作 为 项 目 法 人 单 位,农 场 水 务局作为建 设 单 位,负 责 具 体 工 程 建 设 管 理 工 作。 所 有 工程全部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 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并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工程 监理。所有工程均签订招标代理、勘测设计、施工、监理、 设备采购和检测等方面合同,用合同规定各方的权利和 义务。同时总局指定黑龙江农垦总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 站各管理局分站作为小水财政补助资金项目监督单位, 实行政府强制监督。基本建立健全了质量监督、检查、控 制和保证体系,严防粗制滥造,切实做到质量、进度、效益 的有机统一。
2. 5 完善管理体制,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 效运行的根基
建后的管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事关所建工程的长 效运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垦区通过改革水管体制、 水价、产权制度,努力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推进 “四个落实”,即 落 实 经 营 管 理 主 体,落 实 工 程 安 全 责 任、 防汛抗旱责任和维修养护责任,落实管理标准,落实监管 措施。对已竣 工 的 基 础 设 施 项 目,及 时 办 理 固 定 资 产 移 交手续,明确产 权 主 体,筹 措 管 护 资 金,真 正 走 上 平 时 有 人管、坏了有人 修、更 新 有 能 力 的 良 性 轨 道,确 保 农 场 和 职工长期受 益。 在 建 立 小 型 水 利 工 程 长 效 机 制 方 面,垦 区积极探索、大 胆 实 践,积 极 推 行 农 民 用 水 户 协 会、产 权 受益者共有制、小型水利工程与土地承包责任联动制,小 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末级渠系终端水价,逐步建 立和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情况介绍

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情况介绍(2010-A版)一、基本概况在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的黑龙江垦区,农机装备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了适应垦区农业机械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形势,满足垦区对现代化大农机适应性可靠性质量试验鉴定需要,经省政府和农垦总局批准,于1980年组建了全国农垦系统惟一一家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即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以下简称“鉴定站”),坐落在全国生态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佳木斯市(安庆路382号),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在同一院内,佳木斯市处在三江平原腹地,其地理位置是北纬46046‘,东经,距哈同公路出口1.9公里,交通便利。
(鉴定站即将搬迁到哈尔滨市香坊区香福路67号)鉴定站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由农垦科学院代管,主要从事农机产品试验鉴定、质量监督、仲裁检验、司法鉴定等,是能够向社会提供公证技术数据的法定第三方公益性事业单位。
其服务宗旨是“技术执法、科学检测、廉洁热诚、公正服务”。
设置5个职能科室和14个实验室;办公和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0万元,保存了国家、行业标准、文献专著7000余册。
二、历史沿革鉴定站于1980年7月由农垦总局机务处负责筹建,1981年4月正式成立,设在农垦科学院, 1984年12月搬入1500平方米的农机测试楼, 1985年总局批复鉴定站与测试化验中心为正处级,一套机构、两个牌子,使鉴定站规格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
同年11月省标准计量局下发黑标计质(1985)170号文件,决定在农机鉴定站建立“黑龙江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二站”,其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受省标准计量局指导。
从此鉴定站成为省级质检站,承担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的双重任务。
1986年4月鉴定站在银行单独立户,配备了专职财会人员。
1988年8月30日,根据省编委黑编150号文件(“关于黑龙江农垦农机试验鉴定站编制的通知”),正式确定鉴定站为隶属总局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处级事业单位,编制40人,所需经费不足部分由省财政补充。
黑龙江省垦区柯尔克孜族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
58 ・
3 .% , 明居 民收 入 以养 殖 业 为 主 。全 村 人 均 86 说
奶 牛 已达 2 1头 , 均每 头奶 牛产奶 45吨 。 . 平 .
单位 : 万元
表 2 垦 区柯尔 克孜民族村 第一产 业内部结构 表
表 3 垦 区柯尔 克孜 民族村收入对 比表
垃 垦区 富裕牧场 民族村 民族村与
单位 : 元
民族村
养殖区 占地 3 9公顷 , . 建有 7 0 o O平 方米砖瓦结
2 0 00
( 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 )( 人均 收入 ) 垦区对比
37 33 35 60
36 83
成就 , 并对其今后又好又快发展提 出了一些 调查意见。
关 键 词: 垦区 ; 柯尔克孜族 ; 民族村 ;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 类号 :l7 8 F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O 442 (o 8 o J0 8D l0 —52 2 0 )6 D5 J6 )
黑龙江省 垦区柯尔克孜民族村村民主要是柯 尔克孜族人 , 他们是清朝雍正十一年 (73 从 “ 13 )
经
2o 2 o 20 2 o 2o 2o 2 0 oO 01 o2 o3 04 05 O6
产值 l8 l8 t9 l3 2 2 26 2 9 1 2 4 7 0 3 4
47 亩。现有住户 l8户 ,2 32 2 44人 , 中 , 其 柯尔克 孜、 蒙古 、 达斡尔、 鄂伦春 、 满、 鄂温克等少数 民族 6 户, 8 占全村户数的 5 %, 口2 2 , 3 人 l 人 占全村人
收 稿 日期 :o 8— 7— 2 2o 0 2
论新时期下“北大荒精神”与垦区的联系与作用

论新时期下“北大荒精神”与垦区的联系与作用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有了精神,人类可以克服困难,战胜艰辛,从而实现目标。
国家和民族有了精神,才能不断前进发展,创造奇迹。
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在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北大荒精神”就是其一。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成为了黑龙江垦区特有的精神,同时,它也成为北大荒集团的核心企业文化。
那么,新时期下“北大荒精神”具有哪些特性呢?“北大荒精神”又在垦区发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北大荒精神”的特性有哪些(一)北大荒精神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北大荒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生命培育和锤炼的。
从1957年的王震将军率领10万转业官兵开始,先后由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拓荒事业。
在莽莽黑土地上,他们以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创造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奇迹。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使命下,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化的北大荒文化,它是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融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和黑土文化为一体的、具有鲜明黑龙江垦区特点的一种文化体。
(二)、北大荒精神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提到北大荒,人们在脑海中反映最多的词语莫过于“大粮仓、黑土地、黑龙江”这些词语,显然这些词语已经成为了北大荒的代表。
同样,这也体现出了北大荒的根就扎在龙江这块土地上,它与龙江大地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是一组“共同体”。
在精神上也是这样,北大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诞生在黑龙江这片沃土之上,它和“铁人精神”已经成为龙江人精神的两面旗帜,充分体现了龙江人创业、创新、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和光辉历程。
黑龙江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黑龙江垦区土地总面积 5 2 . 8万 k 耕地面积 24 m, . 多万
k m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辖 9个管理 局 , 中宝 泉岭 、 其 红兴 隆 、 三江、 建 牡丹 江等 4个 管理局 分布在 三江平原 东部和南 部, 北安 、 三、 九 齐齐哈尔 、 绥化 、 哈尔滨等 5个管 理局分布在 松嫩平原北部 。垦 区共有 14个 国营农 ( 场 ,5 1 牧) 60个管理
到手 , 房屋 已经建成。二是批少 占多 。一些村 民在批准 的合
是一些坡耕地和风沙地 , 在水 土流失 和土壤沙化 问题 , 存 土 壤结构已被改 变 , 形成 土壤 障碍层 。土壤 肥力进一 步下 降 , 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基于 上述 黑龙江 垦区耕地 利用现状 的分析 以及耕 地利 用 中面临的实质问题 , 了确保 国家 的粮 食安全 , 为 有必要 对 该区域耕地可持续 利用 的状 况进行评 价研 究- , 而采取相 4进 J
法面积基础上擅 自增加面积 , 造成批少 占多。三是多处建房 占地 。少数村 民借 子女分 家之名 或 以各种理 由申请 新建住
房, 多处 占用宅基地。四是乱 占滥用耕地 。个 别村 民无视 国
家法律 , 占耕地 建房 , 乱 特别 是在公 路沿 线。基 层 国土资源
管理部 门工作脱 节 , 法力度 不强 , 执 导致 近几 年农 民建 房管 理失控 。加之执 法监察人 员少 , 法工具 配备不 到位 , 执 无法 及 时发现 、 制止和查处违法 占地。 22 土地供需矛盾 日益加 大 , . 建设 用地 节约集约程度不高
局相对分散 , 筑密度 与容 积率较 低 , 建 土地利 用率不 高。垦
区农村居 民点人均用地达 5 7平 方米 , 高于黑龙江省 规定 2 远
黑龙江省垦区医疗机构(医院)名册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跃进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尖山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山河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嫩江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嫩北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四方山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汤原精神病防治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机关医院
黑龙江省佳南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厂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小岭水泥厂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肉联厂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垦区医疗机构(医院)名册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省二九0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绥滨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江滨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名山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延军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新华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八五一0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庆丰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海林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宁安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红星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赵光农场职工医院
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职工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垦区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派遣大批干部北上,会同当地政府,自1947年起,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0年成立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农建二师和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先后来到北大荒,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1963年两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使国营农场的数量、规模都有很大发展。而此时垦区中、西部的农场仍归属黑龙江省农垦厅。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将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省农垦厅所属部分农场组成6个师69个团。1972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并收回下放的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1976年兵团撤消,与省农场管理局合并,组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1997年改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中央直属的三大垦区之一,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583个管理区。有1195个农林牧渔业单位,1261个工商运建服及其他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58个。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现有总资产400多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 垦区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五十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到垦区的开发建设中。垦区自开发建设之日起,就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己任,历经60余载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252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667亿公斤。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了三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50亿公斤;到2005年突破100亿公斤;2009年,垦区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50亿公斤新台阶,可以保障全国1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昔日的“北大荒”真正成为今天的“中华大粮仓”。2009年,垦区实现生产总值545.3亿元,人均纯收入10936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9%和73.8%。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011吨标准煤。北大荒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居74名,是全国农业行业中唯一入围企业,也是黑龙江省唯一跻身于全国前百位的企业。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实践,垦区现代农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垦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6%,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职均生产粮食40吨,达到了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农业生产实现了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的标准化;种植绿色、有机作物面积达到2264万亩,占垦区农作物面积的57.1%。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垦区特别注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继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等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和“九三”等知名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现垦区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918万吨,处理鲜奶能力117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419.5万头,可实现粮食和农畜产品全部加工转化增值,成为拉动全省食品工业持续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垦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在当年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140多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农垦小城镇,形成了较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期间,三代北大荒人还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不断开拓前进,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明确指出垦区要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垦区发出的新号令,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使命。垦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以大产业、大集团、大规模、大效益、大发展和大贡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全力实施“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着力建设好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域外垦区,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率先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垦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引领带动农村发展,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维护边疆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步,实现跨越。到2012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一番;人均收入1.6万元,达到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67%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实现“五加一百亿工程”目标,工业化率达40%左右,接近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50亿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周边农村耕地5000万亩,使全省一半以上的耕地纳入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完成“本体垦区”建设任务,比全省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步,奋力超越。到2020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再翻一番;人均收入4万元,超过全国城镇人均水平;城镇化率80%,超过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工业化率45%,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400亿斤,全面实现“三化”奋斗目标;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农垦产业与周边经济有机融合,带动一批农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完成“影子垦区”建设任务。 第三步,追求卓越。到2047年,也就是到垦区开发建设100年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城镇化率和经济结构达到现代化水平,垦区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对周边农业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更加强劲,实现“五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模式,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事务,完成“域外垦区”建设任务,全面实现建设“三个垦区”的战略目标。 垦区自然条件和资源概况 1、 土壤概况 黑龙江垦区土壤分布较为复杂,类型在十大类,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类,棕壤。分布在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和丘陵区,占垦区总面积的16.6%,占总耕地的12.2%,其生产特性是质地轻、易耕作,通透性能强,土温高,养分分解快,但保肥保水力差,易生旱象。 第二类,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建三江、牡丹江和红兴隆三个分局,占垦区总面积的28.8%,占总耕地面积的33.4%,其生产特性是土质粘重,保水供水能力和透水性很差,易旱易涝。 第三类,黑土。主要分布在九三、北安、红兴隆、绥化和齐齐哈尔五个分局的丘陵漫岗地,占总面积的12.0%,占总耕地面积的23.2%,黑土是垦区最好地土壤,其生产特性是土体深厚,结构良好,供水保肥能力强,土性温和,种植适度性广,产量既较高而又较为稳定。 第四类,草甸土。分布在平地、低地和江河沿岸,以宝泉岭和红兴隆两个分局为最多,占垦区总面积的20.4%,占总耕地面积的27.3%,其生产特性是养分含量与黑土相似,供肥能力较强,一般年产量较高。 第五类,沼泽土。分布在低洼地,江河沿岸及沟谷水线,占垦区总面积的17.1%,占总耕地面积的3.6%,其生产牡性是地表有草根层或泥炭层,下面有一黑土层或腐泥层,养分含量丰富,但有效性很差。 2、 地理概况 黑龙江垦区分布于东经123°40′――134°40′,北纬40°10′――50°20′之间;横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北到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东南到兴凯湖与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眦邻。 垦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莽莽的山地,蜿蜒起伏的丘陵、漫岗,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构成为东低北高的地势。整个垦区大体分布在黑龙江省境内的以下五个地貌区内。 (1)小兴安岭山地。北接大兴安岭,东到黑龙江,南临松花江,海拔600――1000米。分布在这一地区的有绥化、九三、北安、宝泉岭分局的部分农场。 (2)东南部山地。地处垦区的东南部,分布有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是长白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00――1000米。牡丹江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一地区。 (3)松嫩平原。位于垦区西部,由松花江、嫩江侵蚀和冲积而成。海拔150――200米,绥化、齐齐哈尔分局的部分农场分布在这里。 (4)三江低平原区。该区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海拔40-90米,地势低洼,雨季或洪水年份洪水洪,宣汇不畅,造成大片沼泽和湿地。本区已大规模开发和垦殖,是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建三江全部及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分局的一部分,遍布在这一区内。 (5)穆兴低平原。它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湖积平原,海拔60――80米。地形坡降平缓,河网稀疏排水不畅。牡丹江分局的大部分农场们于该区之内。 3、 气候概况 垦区所处地域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冬季多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故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温热湿泣而短促;春季多大风而少雨;夏秋多暴雨,也有阴雨连绵之时,春秋气温变化很大。 降水量:垦区降水较充沛,每年平均降水量为540毫米(由西至东为450――600毫米),但年际间变幅较大,多由800毫米以上,少则不到3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也不均衡;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大田作物有较充足的水份,但小麦收获期常因多雨而受影响。春末夏初即5――6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15%,常感干旱,尤以小麦为甚。年平均蒸发量900――1400毫米,相对湿度66――74%,夏季可达75――83%,春季至少在50%以上。 气温:垦区南北横跨6个纬度,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气温在-0.9――-0.4℃之间,最高七月平均气温为20――22℃,极端最高气温达36.0――40℃;极端最低一月平均在-19――22℃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36――40℃之间。 初霜东部9月下旬,北部9月中旬。终霜东部为5月中旬。北部为5月末。无霜期,东部120――14-天,北部为100――120天。全年结冻期约在150――200天左右,冻层深1.5――2.5米。 日照:农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2900小时。 4、 土地资源 垦区土地总面积539.1万公顷,合5.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95个新加坡。按地形地貌分类:山地63.07万公顷,占11.7%,丘陵141.9万公顷,占26.3%;温岗132.33万公顷,占24.5%;平地88.97万人公顷,占16.5%;昭泽113.19万公顷,占21.0%。按目前使用状况分类:耕地204.7万公顷,林地77.8万公顷,牧地草原33.7万公顷,水面28.4万公顷,苇塘3.5万公顷,可垦荒地60万公顷。在可垦荒原中,大部分为低湿地,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 5、 水资源 垦区的河流分属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嫩江、牡丹江、挠力河等到,还有大小兴凯湖。流经垦区汇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条。全垦区河流入境水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垦区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在265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度540毫米,为全国平均年降水628毫米,可利用量97.5亿立方米,其中又以三江平原和松嫩低平原最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