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飘逸风格(任飞)

合集下载

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

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

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李白——盛唐诗坛的伟大旗手,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出最强烈的浪漫主义思想,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仅李白杰出的诗作值得我们欣赏、品味,他的追求自由,藐视权贵,向往美好的感情等浪漫主义思想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子叫李白的时候,他都可以拒绝上船,还自称是酒中的神仙,言外之意,我可以不听皇帝的号令,其酣然醉态彰显了李白不畏权贵的个性,也让他浪漫、可爱、无拘无束的形象深入人心。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带给人一种浪漫的色彩。

那么,李白的诗歌反映了哪些浪漫主义的思想呢?一、浪漫思想之——高调隐居,积极入世“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这是传统文人对隐居的定义,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理想。

这其中段数最高的大隐,就是说隐居就要隐在热闹喧哗、卧虎藏龙的朝廷,一腔救国救民的情怀,却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权倾朝野同样泰然处之。

这才是真正的隐士,在古人看来,唯有胸怀天下又虚怀若谷的人,才是隐者中的顶尖人物。

而谈论到唐代人的隐居,它似乎与我们的`认知很不相同。

唐代人隐居并非为了摆脱功名利禄的烦恼,相反,隐居往往成了通往仕途的捷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个被所有教科书称为“清高狂客”的李白,实际上非常入世。

他所有的高调的隐居,其实都是荡平仕途坎坷的低调炒作。

李白在每个地方隐居的时间都很短,隐了一阵马上就换到另一座山,大有“唯恐天下人不知”的感觉。

隐居本来是件安静的事,为什么要天南地北地折腾呢?因为李白的目的不在隐居,而在于隐居背后带来的关注。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姓名:专业:班级:起止日期:指导教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填写)题目: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实习及论文等用纸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其中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语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他的诗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众多诗词中都给人一种万千瑰丽的想象空想,无不让世人赞叹他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

而正是李白的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将就诗人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一、风格特征分析(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由于李白爱好游历山川,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很多是描写山川以及风景的,这些诗歌具有气势磅礴的特点,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气势,“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当中的诗句,这句诗深刻的表现出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又转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秋空图,顿时体现出了豁达的胸怀。

同样,在《行路难》当中依然反映出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变化莫测的风格特点。

纵观李白的诗歌,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对仕途的创作,因此也反应出了复杂的情感。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正是反映出了诗人的不满于生活的心理状态。

更对社会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

所以,李白的诗歌在情感表现方面较为直接,其中的磅礴气势和变化多端的气势留溢在诗歌当中,题浪漫主义特点十分明显[1]。

(二)万千的瑰丽想象这一特点也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突出表现。

在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反映出了对于解放个性以及追求自由的的内容。

尤其是在心理上的表现更为明显。

而就具体的诗歌来说,那些对于山川等的写作对个人情感表现的十分明显。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夜飞度镜湖月”是诗人的想象,想象自己一夜间成仙,这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杰出代表,唐代诗歌领先人物,一生放荡不羁,居无定所,以酒为伴,以诗为友,以游为乐。

其诗风飘逸雄放,神气飞扬,令人叹为观止。

其诗作想象之神奇、语言之清新、文思之敏捷,堪称诗作极品。

李白及其浪漫主义诗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关键词]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独特意象;飘逸诗风李白是继浪漫主义开山之祖――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人气质最浓,艺术个性最突出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权贵的豪奢专横、荒淫腐朽;或表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其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人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

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视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如《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飘逸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的诗歌,才气横溢,纯任自然,不拘束于格律和规则,但是凭借他的天才和创作热情,即使是信手拈来的作品,也能合乎规范,语言清晰流畅,音韵和谐自然。

李白长于歌行和乐府,擅做绝句,律诗较少。

李白的诗歌中,富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了爱国主义激情。

例如在《梁甫吟》一诗中他通过对姜子牙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的积极参政态度:“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钩,风期暗与文王亲。

”《上李邕》诗中,则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古风》第三首诗中他热烈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李白诗集中这一类表现政治抱负的诗篇是很多的,如写管仲、张良、诸葛亮、谢安的诗篇,无不气势磅礴、热情奔放。

李白热爱祖国的河山,他用如椽的彩笔描绘了中国各地的美丽风光。

如写黄河的雄伟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一生漫游南北各地,他留下的写景诗歌是很多的,打开他的诗集,这一类诗歌几乎篇篇似锦,字字如珠,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无一不是从积极方面热情歌颂,很少消极悲观情绪,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小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是他在流放遇赦返回途中于船上写的。

诗中描绘了三峡两岸的秀丽迷人风光,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无限喜悦之情。

全诗景真情切,豪爽奔放,表现出寓景于情,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李白还有不少诗揭露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蔑视权贵的骄横跋扈,如《古风》第五十一首:“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摘要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研究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重点应了解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李白诗歌的精髓。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特色诗歌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将李白放在盛唐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1。

时代的影响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首先,由于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其次,唐王朝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

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

李白的诗词风格与思想内容

李白的诗词风格与思想内容

李白的诗词风格与思想内容诗词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摘要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无疑是被人们熟知的最伟大的一个。

他的诗中既有侠肝义胆的豪气,又不乏仙风道骨的浪漫之风,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含蓄深沉,意境之优美,形成的浪漫风格将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进一步发扬光大,对我国艺术事业影响深远,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是的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人物。

纵观李白的诗,其浪漫主义风格是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浪漫主义,本文中笔者将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及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形成原因影响正文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形成有众多原因,既有他自身性格中的豪放率真,又与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李白一生经历颇多,又善于向前人学习,这是他集大成的重要原因。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催生了一大批文人诗客对这大好河山的歌颂赞叹,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一、李白生平介绍(一)李白的政治生活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二十五六岁以前)在四川生活;第二时期(二十五六岁到四十二岁),他出蜀到长安约15年;第三时期(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在唐玄宗驾前为官;第四时期(四十四岁到五十六岁),放逐长安;第五时期(五十六岁到六十二岁)因安史之乱(公元755年) 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二)李白的经济生活李白的父亲名李客,家境殷实,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是一个“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士式的人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李白的培养教育上。

浅析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浅析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白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在唐代引起轰动,甚至在当今时代其艺术魅力、传颂热情依旧蓬勃而有力。

君不见小学课本、中学课本、大学课本中都有着众多李白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佳句。

杜甫曾夸耀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贺知章也说他“真乃诗中仙人也”,足可见其诗歌之艺术成就之高。

李白之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洒脱、旷达自然、雄浑壮阔、不拘一格。

他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现存九百多首,几乎首首都是经典之作,其中最为著名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敬酒》、《蜀道难》、《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

李白遍游山水、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一生仕途失意、纵情自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长诗人。

一、李白诗歌浪漫特质的成因李白诗歌之所以表现出极大的浪漫主义特质,是与其特定的生存环境、时代特色、身世经历、个人性格、人格魅力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时代风尚的影响纵观李白的一生,他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而这两个时期有着很明显的界限,就是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由于唐玄宗后期的荒淫怠政而转向衰落。

李白青年与壮年时代都是生活在国家一统、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那时大唐王朝盛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非常频繁,整个社会都洋溢着盛世积极景况。

在李白具体的诗歌创作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一种风格:高远博大、意境深远、清新飘逸,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活力,而这种诗歌特色也是非常明显于其他时代,具有特殊的时代印记。

他的诗歌深受大唐雄风、大唐盛风的影响,同时我们读他的诗也能够读出一种“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比如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和《将敬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尽管李白也经常会有惆怅发出,但是他的愁是气派的愁,威严的愁,一点都不做作,比如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浅谈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飘逸风格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9级6班 任飞) 【摘 要】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诗圣杜甫的这首诗,寥寥

数语,将诗仙太白的诗风表露无遗。提起太白,紧随而来的想必就是人人都熟稔于心的那一首首飘逸不群,狂放不羁的诗篇!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将进酒,杯莫停”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太白的诗,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见证了盛唐的繁荣与千古诗仙的成长,纵横驰骋、腾挪变幻,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吸收与创造。诗中的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现和进一步的发展,浪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并且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基调奋发向上,以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无可比拟的手笔极大地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视野。可以说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千古,永彪史册。 【关键词】 李白 飘逸诗风 构成 原因

有人评论李白,说他充满了天真。也就是说,李白诗一个活的坦率、洒脱的人,他面前的世界,无不美好又无不令人沮丧,而李白和李白眼里的生活,却又是一泓清泉,一江春水,晶莹透明而又活泼奔流,一直是追求着美好,更重要的是表现出真切而不虚妄,实在而不渺茫的世俗难以逃脱的境界。可以说,李白是一个表里如一,坦荡透明的人,李白的诗即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用古人之言,飘逸就是“落笔生云烟”(欧阳修),“万象奔走于笔端”(范传正);就是“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李调元);就是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读者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振奋,轻松舒畅,超脱开阔,浮想联翩。他生活的时代,既有《诗经》《楚辞》、三曹二谢、陶潜、陈子昂等诗作可以直接借鉴,又有诸子百家、《史记》等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儒、佛、道世界观的广泛传播,加上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一百多年来的稳定发展,造就了富于创新、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盛唐气象,等等。因此说,李白飘逸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并非偶然所得。 一、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是飘逸呢?李白流传至今的诗作,无非是一些文字材料,所谓飘逸,也就是读者读了这些文字材料之后产生的一种美感了。飘逸这种美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古人有不少论述,稍加综合、分析,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范传正、晁公武、欧阳修、徐积等感觉到李白诗歌“万象奔走于笔端”;“手下忽然片云飞,眼前划见孤峰出”;“李白笔下生云烟”;“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笔锋缥缈生云烟,墨骑纵横飞霹雳”;“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古人叙述的这些感觉,在美学上可以归之为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 - 2 -

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李维桢、李调元、李纲等则感到读李白的诗“如餐霞饮露,欲脱骨冲举”,“使人飘扬欲仙”,“遗篇凛凛有生气”,“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他们得到的美感则是鼓舞、轻松、振奋、超脱、舒畅、开阔、浮想联翩。从美学角度说,这些感觉既具有壮美的特点,又具有优美的特征,可以说是壮美与优美的完美结合。任华、元稹等,还感到李白的诗“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若飞将军,用兵不按古法,士卒逐水草自便”。他们感到的则是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无拘无束,活泼、自然。 前人的这些论述,道出了读李白诗歌的共同感受:好像被一阵清风吹进了蓬莱仙境,铺在你眼前的是前所未见的雄奇景色,到处是壮美,遍地是奇丽,你顿时会觉得自己就像已经被“超度”了一样的愉悦,一身是正气,五内是舒畅,胸襟开阔,思路开朗,超脱解放,振奋坚强。这种美感,概括起来就是前人所说的“飘逸”。 这种飘逸,分开来讲,应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其诗平易自然又多奇想 细看会发现,李白诗很少生僻字,所用典故大部为人熟知,组句口语化,思路清晰,使大家容易理解。不刻意雕琢,不随意扭曲,语不牵强,韵不险怪,情真意切,真如“出水芙蓉”,天然可爱。完全是直抒胸臆,无所隐避。那些句子的组合,给人毫不费力的感觉,那些话就该那样说,那种感情,就应那样表达。就连押韵也不肯汲汲以求,怎么合适便怎么押。这就使得读者读李白诗,就好比和一个胸怀坦荡、率真质朴又远见卓识、文采飞扬的老朋友谈天,无拘无束,如坐春风,不觉壮思飞动,飘飘欲仙。同时,自然之中穿插奇特的想象,使人读李白诗就仿佛进入了神山仙境,处处使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产生“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云”的感觉。其感情可以打破任何界限,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空间千里万里,挡不住诗人的深情。“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时代不同,仙凡远隔,李白都能精诚所至,招之而来。其奇想,无论用于布局谋篇,还是用于写景、抒情、记人、叙事,都能异想天开,涉笔成趣,使人读来妙思泉涌,意兴盎然。 (二)夸张与对比巧妙运用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海水直下万里深”、“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等等,读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让人感觉或酣畅淋漓,痛快无比,或悲愤交加,触目惊心!不可一世的气势,跃然纸上! (三)构思上超凡脱俗 比如,《蜀道难》中用“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写蜀道行路之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虎鼓瑟”、“鸾回车”来写梦境之瑰奇都是非凡构思的好例子。 又比如,李白和杜甫写过同一个场面:亲人送子弟远征。杜甫的《兵车行》写的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 - 3 -

云霄”,是实写,而李白却是这样写的“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开始是“长号”,比杜甫的“哭”,更加激烈,后来是泣尽以血,嗓子已经“号”哑了,哭不出声来了,比杜甫的人物更惨烈。这样一比,不能不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文学修饰丰富多彩 比如其活用对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上有无花之 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不避重字,不管平仄格律,合适就用,读来活泼顺口,又有巨大的气势,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把李白的飘逸诗风的构成归纳为率真豪放的情志,平易自然的句子,巧妙的夸张与对比,超凡脱俗的构思,鲜明强烈的修辞等。 二、李白飘逸诗风的成因 对李白诗风的认识,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也有其必然的因素。也只有对形成的原因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李白诗风的精神内涵。本人认为李白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以下重要因素: (一)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繁荣景象是李白诗风形成和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切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于意识,存在决定于精神。研究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及文学现象,首先就要考察其依赖的物质基础,因为任何文学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归根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和统治时期最长的王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其疆域之大、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甚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定的时代孕育着特定的风气。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性,使得大唐帝国逐步的形成并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李白生活在一个文化交流与繁荣的时代。作为被这个时代孕育的诗人,李白像一颗巨星从大唐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俯视天下。他在盛唐时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所谓 “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也正是他得以成长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争求自由的精神,便形成张扬的个性,高亢的性格,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豪迈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文化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淋漓的写照。 特定的时代必会有特定的文化,风格是时代的产物。李白乘时代之风,翱翔于诗坛,因而他的诗风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的格式,没有依傍,笔法不定,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境地,也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积极向上的所富有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 - 4 -

唐气息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当时诗歌是在南北、中外文化交流下所形成的新产物,而李白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步入了巅峰,成为这种新诗歌的杰出代表。 (二)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善于总结时代的营养 李白诗风的形成不仅靠唐朝经济的繁荣沃土,也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不然也结不出如此丰硕的成果。李白飘逸诗风的形成与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就有着必然的深刻联系。 初唐的辉煌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而作为封建正统的文学的主要形式的诗歌更是迅猛的发展着,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也造就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不但表现在数量上,三百年间诗作近五万首,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百年间遗存总和还多出两三倍。这一时期的诗人更如璀璨群星,这使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较高的境界,诗作的形式和流派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唐朝诗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的发展、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以及手法技巧的革新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盛唐文化以中国本土文化为载体,广纳域外精华而蔚为大观,这种广阔的文化空间和自由的文化气氛对盛唐诗人的心理和气质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促使了盛唐诗人对新生事物、气象的追求不断进步。而李白正是在这种时代风气的熏陶和浸润下,很快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李白怀着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创作诗歌的态度,继承了以往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时代的进取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社会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描写手法。同时他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大胆创新,善于从多方面学习并汲取精华,这不仅对他诗歌思想内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他诗歌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文学改革对李白影响极大,李白在《赠僧行融》中曾赞扬陈子昂“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正是陈子昂文学革新的深化。所有这些已有的文学成就李白都是兼收并容、广为接纳,也一一加以批判地继承,并转化为自身积极浪漫主义诗风的营养。因而他便形成脱口而出的诗歌情怀,他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豪迈气概,也呈现出透明纯杰而绚丽的光彩,从而反映出他自身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格,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人格魅力。 (三)李白深受儒、道、侠思想的影响,使他独特浪漫主义诗风的最终形成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他从小"诵六甲,观百家",喜欢击剑、游侠。他少年时代生长于道教气氛浓郁的蜀中,环境对他的儒道信仰影响极大,后来他又学习纵横术。也就是因为他少年时代受到的各种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也使他的诗中有了那种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奋发昂扬的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