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白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将自然界的景象和人生的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他的诗歌中不乏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个性和情感的表达,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抒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放不羁。
李白在诗歌中大量运用了神话和传说,通过这些神奇的故事和人物,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运用了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执着。
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在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对神话和传说的运用以及对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思考。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豪迈的气势。
他善于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由、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段诗歌传达了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迈气概。
李白的诗歌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凡的意象。
他的诗歌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束缚,而是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历史和现实融入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象之中。
例如,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三国周郎赤壁,渔樵江渚皆度曲。
《李白诗中的豪放与浪漫》

李白诗中的豪放与浪漫概述李白(701年-762年),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充满豪放与浪漫的气息,表达了对自由、热爱生活和追求理想的情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李白诗中所体现的豪放与浪漫。
李白的豪放气质李白的豪放主要表现在他超凡脱俗、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作风上。
首先,他在创作时展现出大胆无畏的特点,用词奇特,意境深远。
其次,他勇于追求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在写作中不受约束地抒发内心情感。
此外,李白的诗歌反映了其对壮丽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之美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李白的浪漫主题李白的浪漫主题体现在他对爱情、友谊和自然等方面做出独特而深刻描绘。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描写爱情,恣意追求纯粹而热烈的感情。
他以充满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表达对爱人的深情款款。
其次,李白经常描绘友谊,倡导真诚、坦率、忠贞的朋友关系。
此外,李白的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观,赋予了大自然神秘、宏伟和浪漫的特点。
李白风格的影响李白独特的豪放与浪漫气息不仅让他成为唐代诗坛的璀璨之星,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以其超凡脱俗、奇思妙想和怡然自得的态度,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其他诗人们看到了曾未探索过的世界。
在后来时期,李白风格成为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范式,深受许多文人墨客和文化爱好者推崇和模仿。
结论通过对李白诗歌中豪放与浪漫气质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他作为一个杰出诗人的独特魅力。
他敢于表现内心冲动与感受,并将这些情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李白透过豪放与浪漫的表达,带领我们思考生活和理想的关系,引领我们走向追求自由和热爱人生的道路。
古代诗词探究李白的豪放诗风

古代诗词探究李白的豪放诗风李白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豪放诗风在古代诗词界独树一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深入探究李白的豪放诗风,从其性格特点、创作风格以及诗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这一诗人的诗歌魅力。
一、李白的性格特点李白豪放的诗风源于其过人的性格。
他生性豪放不羁,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热爱和不拘一格的个性。
他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卓越的才华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1.言辞华丽李白的诗歌常常使用华丽辞藻,运用形象生动、华丽辞藻以及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他常以浩渺的蓝天、奔放的白云以及壮观的山水作为背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壮丽与豪放。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李白的诗歌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他的作品有时是写红尘中的痛苦和欢乐,有时是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反思。
他的写景与抒怀相结合,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引人入胜。
3.自由奔放李白的写作风格毫不受约束,他经常运用寓言、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无限热爱,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三、李白的豪放诗歌主题1.自然与人生李白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然的豪放之美。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山川、江河、花草等元素,这些元素和他自由不羁的性格相互融合,成为他诗歌中独特的符号。
2.壮丽与豪放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赞叹,他通过诗歌展现了自己对壮丽事物的感慨和向往。
他喜欢描绘广阔的天空、奔放的白云、辽阔的草原等,通过壮丽与豪放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变化的内心追求。
3.自由与狂放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
他崇尚个性的张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饮酒、畅游、纵情欢乐等元素,这些元素体现了他的无拘无束的性格和对世事的豪情。
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情怀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情怀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最强列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是盛唐诗坛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以其不朽的诗歌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李白留给后人九百多首诗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财富,其诗歌具有一种激荡宏大的情感张力,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纵观李白诗歌,浪漫主义是其主要特色。
本文将对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色进行阐述。
一、李白的诗词豪迈奔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气奋发,豪迈奔放,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极其乐观。
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它曾经鼓舞过众多颓唐失意的人奋起前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又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诗人用他炽热的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怀,这种情怀大气磅礴、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里行间充满火热的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
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此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表现出自己的清高。
李白被唐玄宗召赴长安时,他满心喜悦,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他明白自己只是个“御用文人”的时候,他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傲然离去。
另一个方面,李白的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广阔。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贺知章为李白的大气深深所折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意境阔达,气势磅礴。
二、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李白善于借助超现实的幻想或古代神话传说构成各种瑰丽奇特的艺术境界。
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或象征他的炽烈感情时,他便借助于超现实的幻想或古代神话传说。
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的诗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总体来说,其最主要的风格特征是豪放飘逸,同时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
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意境和奇妙的语言,展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征,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情感奔放,不拘小节,语言力度强,气韵生动。
他的诗歌常常以宏大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来描写自然、历史、人生等主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气质。
除了豪放之外,李白也有清新自然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用词简练,节奏明快,表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他的描写细腻生动,形象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歌还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意境。
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他的诗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引人入胜,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意境奇妙,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吧!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篇1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那么你想知道这位著名诗人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吗?如果想知道就不要错过这篇文章了,和小编我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特色。
全文通过分析“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探寻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论述李白诗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想象方式”,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概而言之,李白狂放不羁、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他的诗歌激情奔放、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我国浪漫主义这面传统的伟大文学旗帜在唐诗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恣意挥洒。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独有的人格、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一)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李白幼年所受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造就了他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
蜀中(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此地度过)的紫云山和青城山都是道教胜地,因受其影响,李白从少年时代起就喜好道教神仙之说;唐朝盛行的游侠风气也在李白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李白独特的人格和气质便逐渐形成了,并对他的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李白的人格、气质特征作为一位天才诗人,游侠、刺客、隐士、道士、策士和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者行径,李白兼而有之。
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李白鄙视儒生那种拘泥守常的生活,倾慕着一种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
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以傲岸的作风蔑视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权贵,不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
同时,他还希望人与人之间重义气,贵相知,建立起平等互助的融洽关系。
总之,李白是一位主观性极强的诗人。
他纯任天心,不耐拘束,追求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
2、李白的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表现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顽强地表现自我、执著地追求理想是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要表现。
李白所表现的自我,反映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特征和英雄主义的时代精神。
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①,幻想着有朝一日“直挂云帆济沧海”②,至死不失“大鹏飞兮振八裔”③的志向。
一方面,他敢于“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④;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了他与杜甫、孟浩然、王昌龄、汪伦之间的诚挚而深沉的友谊。
其次,李白豪迈放浪、遗世独立的个性特征在其山水诗中表现得也非常突出。
受其豪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制约,李白更喜爱壮美、宏大的景物,如椽的巨笔力重千钧,充满浩瀚的气魄和恢弘的气象。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⑤《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⑥《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⑦……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一支规模宏大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瀑布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
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纯任天心、不耐拘束的个性特征。
当然,在有些诗作中有时不免流露出诗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甚至悲观厌世的消极颓废思想,但这是次要的,其主要精神是进取的、积极的、反抗的,具有不可遏止的壮大之气。
总的说来,李白把自己纯任天心、不耐拘束的个性特征和他蔑视权贵、追求平等的精神结合起来,使其浪漫主义精神比屈原的浪漫主义具有更为广阔的内容,使其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是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
战国时代的屈原创造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第一个高峰;庄子的许多幻想绮丽的寓言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也有重要贡献;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部分作品和当时进步文人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有所丰富。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继承了历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其中屈原的诗歌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他影响较大。
1、对屈原诗歌的继承屈原的诗篇一方面表现了眷恋祖国、关心时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理想、坚强不屈的崇高人格和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像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等。
如《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⑧诗人熔铸神话传说,驰骋瑰丽的想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其高洁人格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李白继承了屈原诗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创作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名诗篇。
在这些诗篇中,神话传说的熔铸、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对国民现实的高度关注,都是和屈原的诗篇是一脉相承的。
2、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借鉴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借鉴颇多,他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
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进展,李白则熔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
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⑨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特点,深得乐府民歌韵味。
这种语言风格更突出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许多成就,并和他纯任天心、追求自由的个性和气质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的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特色李白的诗歌具有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其诗篇,尤其是长篇歌行,大都充满了发兴无端、变化莫测的激情和飘逸洒脱、雄奇瑰丽的想象。
(一)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浪漫主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它要求诗作直抒胸臆,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这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在李白的诗作中,他的思想感情的倾向性毫无掩饰,是美是丑,是歌颂还是批判,是欢乐还是烦忧,诗人往往直抒胸臆,大嚷大叫,并借助于新奇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来表达,主观色彩十分浓厚。
1、感情的充沛万变李白的诗篇正适应了他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其感情的表达方式往往是爆发式的。
一旦爆发,往往一气之下,惊涛千里;时而又奔腾跳跃,变化莫测,呈现出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这种特点在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⑩一诗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诗篇发端,诗人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广、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发则不可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结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丽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分写主客双方,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使豪放与天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这两句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了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和苦闷,于是出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大转折。
诗人用奇特而又有创造性的比喻生动地显示出他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强烈要求,这是积极的精神追求。
但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又是一次转折。
作者的思想由积极转入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
由以上分析可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诗歌思想感情激烈喷发、瞬息万变、波澜迭起的特点。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出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抛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
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
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除《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之外,《行路难》(第一首)和《将进酒》也是李白表现其鄙薄而出、瞬息万变的感情特点的代表诗篇。
2、抒发对生活的整体感受出于对充沛万变的感情表达的需要,李白很少详尽地描写生活的具体情节,而是抒发对生活的整体感受。
他不是把听到的、看到的生活现象作如实的记录,而是对整个生活加以咀嚼,然后倾吐出它的滋味来,是苦辣酸甜,是喜怒哀乐,表现得集中、概括而强烈。
如前面分析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它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感情容量和与之相关的生活情节就是非常丰富的:既蕴含了诗人功业不就,岁月虚度的精神苦闷,也熔铸了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也非止一端。
这是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感受的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这么复杂的感情和经历,完全可以写出一篇长诗来进行表达,但李白没有这样写,而是用两句诗对其由生活产生的强烈感受进行了高度概括,使之更集中、更浓烈。
这样写,正是李白诗歌感情表达方式的绝妙体现,同时也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特色的绝妙体现。
通过分析李白诗歌的感情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和喷薄而出、瞬息万变的感情表达方式在其诗作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突出了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这也是李白放浪形骸、洒脱任性的个性和气质在其诗作中的具体表现。
(二)独特的想象方式和充沛万变的感情表达方式相适应,李白的诗作往往具有神奇瑰丽、变化多端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