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和人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的。
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存在于我们的身体表面、内部器官、环境中等各个角落。
尽管有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害,但大部分微生物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微生物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体内的微生物组成了我们的微生态系统,维持着免疫系统的平衡。
其中,肠道微生物群扮演着关键角色,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连。
肠道微生物通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反应的程度,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微生物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增强免疫效应,防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其次,微生物对人类的消化和营养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可以分解食物中我们自身无法消化的物质,例如纤维素。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系列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
这些代谢产物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健康,增强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且对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肠道微生物失去平衡,有些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会减少,有害微生物会增加,从而导致肠道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此外,微生物还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最近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有着重要的连接,被称为“肠-脑轴”。
微生物通过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人类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一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可能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相关。
因此,保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对于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某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一些细菌和病毒可以引发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此外,一些细菌产生的致病毒素也会引起肠胃不适、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潜在危险的微生物。
综上所述,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肠道健康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肠道健康的关系人类肠道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在肠道中形成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被称为肠道菌群。
这些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肠道菌群在人类的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过程,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以消化的物质。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食物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提供能量给我们的肠道细胞,并改善肠道环境。
其次,肠道菌群还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适当的菌群组成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抵抗感染。
相反,不良的菌群组成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引发炎症相关疾病。
此外,肠道菌群还对人类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具有影响。
肠道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肠脑轴。
肠道菌群通过产生和代谢神经递质和神经活性物质,如多巴胺和谷氨酸,可以影响人类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除了上述作用,肠道菌群还与人体的代谢调节、营养吸收、抗肿瘤作用等方面密切相关。
它们可以影响人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调节血糖、血脂和能量平衡。
同时,一些肠道菌群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为了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来提供肠道菌群所需的营养。
此外,注意避免使用过量的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药物,避免过度消毒和过度清洁等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肠道菌群的稳定。
总结起来,微生物与人类肠道健康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良好的肠道菌群组成对于促进消化、增强免疫、维护心理健康和调节代谢等方面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重视肠道菌群的调节和维护,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以维持肠道的健康。
人类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人类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栖息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微生物种类,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和免疫器官。
这些微生物会对人体的健康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饮食方式会对肠道微生物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了解人类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是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一、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及影响肠道微生物是指存在于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包括了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保持着共生关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护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和代谢功能。
其中最常见的一些微生物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微生态菌、菌群等。
这些微生物不仅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影响,还参与了多种代谢和消化过程,如肠道的蠕动、水分分泌、垃圾物质的排泄等。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有利于防止肠道炎症、保护粘膜屏障、预防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作用。
因此,肠道微生物的健康状况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人类饮食习惯对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纤维、低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健康饮食习惯有利于肠道微生物的健康生长,而过量的脂肪、糖分和盐会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人们越来越依赖速食、垃圾食品和加工食品,其中一些添加剂和防腐剂会对肠道微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与吃素相比,吃肉的人群中,人体内固定化的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放出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三、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人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如肥胖症、脂肪肝、炎症性肠病等。
此外,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危及生命健康。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通过改变饮食,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从而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疾病。
四、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建议为了维护健康的肠道菌群,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 健康饮食:减少糖分、脂肪和盐摄入量,增加高纤维、低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以保持健康肠道菌群的生长。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肠道菌群的奥秘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肠道菌群的奥秘在人体的深处,有一个复杂而神秘的生态系统,它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肠道菌群。
这些微小的生物,虽然肉眼不可见,却在我们的消化、免疫乃至心理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肠道菌群是由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组成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在肠道内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与宿主——也就是我们人类——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这些微生物不仅帮助我们分解食物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还参与合成维生素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素。
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帮助我们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然而,肠道菌群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不良的饮食习惯、抗生素的滥用、压力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菌群失衡,这种现象被称为“肠道菌群失调”。
失调的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类型的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概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益生菌是有益的活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它们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
而益生元则是益生菌的食物,如膳食纤维,它们能够促进益生菌的生长。
此外,粪便微生物移植(FMT)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艰难梭菌感染中显示出显著效果。
这种方法通过将健康人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患者的肠道中,以重建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
总之,肠道菌群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健康领域。
通过理解和管理这些微小的共生伙伴,我们或许能够找到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新途径。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的奥秘将逐渐被揭开,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
用具体事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用具体事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微生物可以被分为两类: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
有益微生物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而有害微生物可以导致疾病和病毒传播。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微生物: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是一种有益微生物,它们生活在人类的肠道内。
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合成必需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保持肠道健康,并防止有害微生物在肠道内滋生。
2.有害微生物: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种有害微生物,它会导致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
3.有益微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常用于酿造啤酒和面包等食品。
酵母菌也可以用于生产酒精和药品,以及制备其他生物学实验室中的细胞培养基。
4.有害微生物:霉菌
霉菌是一种有害微生物,它们可以在食物和室内环境中滋生。
霉菌会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霉素和黄曲霉素等,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导致过敏和呼吸问题等症状。
5.有益微生物: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可以帮助人类维持肠道健康,而且可以用于制作酸奶、酸奶饮料和其他乳制品。
乳酸菌还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提高食品质量。
总之,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复杂,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以更好地利用微生物的好处,避免微生物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人类与肠道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人类与肠道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微小而又神奇的世界——肠道微生物群落。
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又紧密的共生关系。
要理解这种共生关系,首先得知道肠道微生物都有哪些。
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
其中,细菌是最为主要的成员,数量多达数万亿个。
它们可以被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对我们的健康有着诸多好处;有害菌则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引发疾病;而中性菌则具有“墙头草”的特性,会根据肠道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对身体的影响。
那么,这些微生物是如何在我们的肠道中“安营扎寨”的呢?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母乳的摄取等方式,微生物开始逐渐在肠道内定植。
随着我们的成长,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会不断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相对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
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比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分解我们难以消化的食物成分,像膳食纤维,将其转化为有益的物质,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
其次,肠道微生物能够合成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K和一些 B 族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对于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它们还参与了免疫系统的调节。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微生物通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帮助我们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维持免疫平衡。
如果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紊乱,导致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问题的发生。
不仅如此,肠道微生物还与我们的神经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一些神经递质或者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对我们的情绪、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肠脑轴”。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的失调有关。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微生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各个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既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成为疾病的致病因子。
正确认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作用1. 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重要性肠道是人体内微生物最丰富的一个区域,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维持肠道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消化吸收、维持肠道黏膜屏障、防止有害微生物的入侵等。
2. 促进免疫系统发育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微生物的影响。
适当的微生物接触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3. 生产有益物质一些微生物可以在人体内生产有益物质,如维生素、胆碱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缺乏这些有益物质可能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1. 引发传染病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会引发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例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就是通过微生物传播引发的传染病。
2. 导致感染如果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或微生物数量失衡,有些本来无害的微生物可能会引发感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3. 产生致病毒素某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毒素,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会产生毒素,摄入后会引发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如何维护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平衡1.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安全饮用水、生食熟食分开等,有助于预防微生物感染。
3. 科学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避免产生细菌耐药的问题,有助于维护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助于维持个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我们的肠道居住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这些微生物不仅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还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当肠道微生物失衡时,人体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本文将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是指在肠道内定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与肠道细胞相互作用,参与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等多个过程。
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因个体差异而异,也会随着年龄、饮食等因素发生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多种人类疾病有着密切的。
以下是一些例子:1、肥胖症: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且富含产生脂肪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通过调节脂肪储存、能量消耗等方式影响肥胖症的发生。
2、糖尿病: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参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存在差异,且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善糖尿病症状。
3、神经性疾病:肠道微生物还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有关。
研究发现,这些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不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善症状。
为了探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现了一些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
例如,饮食习惯、抗生素使用、压力等都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因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式,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肠道微生物,从而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总之,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
通过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我们有望找到新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摘要:口腔微生物、口腔疾病、肠道菌群和肠道疾病是相互关联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综述这些方面的发展,重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和相互作用。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口腔疾病,肠道菌群,肠道疾病,关联性,研究进展。
引言:口腔微生物、肠道菌群与口腔疾病、肠道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摘要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
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一百多年来世界上有一批批科学家在不懈地努力进行着有关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
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肠道生态系统正常菌群过路菌群生理功能共同进化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定义
1.1.1肠道微生物的定义肠道微生物的定义肠道微生物的定义肠道微生物的定义肠道微生物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
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
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1.1.2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定义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定义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定义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定义顾名思义,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肠道微生物的类别
肠道微生物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
1.2.1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的14次方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1.2.2过路菌群过路菌群过路菌群过路菌群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肠道微生物的分布
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
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
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
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
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
10.11 ~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
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10.4 倍。
主要菌种为粪杆菌属、双岐杆菌属和真杆菌属。
2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2.1正常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
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排毒作用,如双岐杆菌能使肠道过多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下降到正常水平,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4、抗肿瘤作用,能降解、清除体内的致癌因子,激活体内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等。
5、抗衰老作用。
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
6、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门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
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
生态平衡时,正常肠道微生物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营养、免疫、消化等。
2.2过路菌群的危害
过路菌群会在人体内停留,与正常菌群争夺营养和空间,如果过路菌群在正常菌群弱势的情况下进入人体,就会引起疾病,最常见的是腹泻、血样便、胃肠穿孔等。
2.3破坏正常肠道微生物的原因
正常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形成平衡的生态关系,不会轻易被打破,但是生态失调可因慢性病,癌症,手术,辐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引
3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3.1肠道微生物控制体重
21世纪肥胖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一种疾病,在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对其成因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最近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是肥胖的一大诱因,其对于肥胖的贡献通过与人体的共生和共进化来体现。
肠道微生物能降解代谢许多人体不能消化的多糖,提供给宿主额外的能量,而宿主为微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以及厌氧环境,二者形成合作互利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的种类和相互比例与肥胖密切相关,优势菌群硬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并且在肥胖和非肥胖者中存在数量差异,这一差异能够复制并转移的。
同时,肠道微生物在和人类长期的共生关系中形成较为稳定的群落组成方式,并且以亚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弹性表达来应对宿主和群落水平上的选择压力。
肠道微生物通过影响宿主能量的平衡来诱发肥胖。
3.2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
新芬兰一个研究项目中,一种专用于细菌菌群的快速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被用于分析肠道样本中的细菌组成。
此方法具有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并有很高的数值解析率的特点,同时获得有关肠道菌群的比较全面的数据。
该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并探索不同的食物和添加剂对肠道微生物区和动物机体消化率的影响。
他们将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用于揭示微生物区的菌群组成与肠道健康状况和动物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平衡(Microbial Balance Index,MBI)指作为一个该微生物菌群强化理论可行性验证的指标。
3.3微生物与宿主的共同进化
研究人员对范围广泛的哺乳动物的粪便进行了取样,通过对每一样本中所分离出的微生物的某些基因序列的分析,研究人员对存在于每种动物肠道中的属于不同门类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进行了梳理分析。
在同一种系的哺乳动物中,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相互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别,这与它们是生活在野外或是在动物园中没有关系,就人类而言,其肠道微生物群落与那个人是吃肉或是素食者也没有关系。
但是,不同种系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确实存在差别。
一般来说,那些食肉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最小,而食草动物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则最大。
研究人员报告说,人类肠道微菌群中存在的多样性在杂食性灵长类中是相当典型的。
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菌群的进化是哺乳类动物在适应以植物
为基础食物的成功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3.4肠道内新微生物的发现
人体的湿润部位至少活跃着2000种细菌。
应用最新科技手段,研究者已经有了惊人的发现。
长期以来,胃被看作一片“不毛之地”,因为胃的黑暗角落里存在着盐酸液体。
除了幽门螺杆菌能忍耐这里的环境,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一直把这里视为禁区。
然而当研究者用新型探针窥视23名来自纽约的健康测试者的胃部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128种不同细菌活跃在胃壁的粘液里;其中的百分之十是科学界此前完全陌生的。
尤其令科学家惊讶的是,发现了耐辐射球菌科的成员:这种细菌以顽强的生命力著称,到目前为止只在滚烫的温泉和核材料仓库里发现过。
在所有发现的微生物中,有62%属首次露面。
现在研究者开始猜测,已发现的微生物对人体究竟有何影响
[1]颜华.服用益生菌可减肥,2010.
[2]邢树文,焦德志.膳食纤维与肠道细菌对人体的影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及应用,2003.
[3]王瑞君.人体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失衡.渝西学院学报,2005(4).
[4]吴余.细菌致人自杀.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3).
[5]yunkeer.大肠癌肆虐年轻人,2010.
[6]翁幸鐾,糜祖煌.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公共卫生与
临床医学,2010(2).
[7]杨洁彬等.乳酸菌-生物学基础及应用.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
[8][美]西奥多.拉布扎.食品与健康.轻工业出版社,1992.
[9]李松涛.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10]纪铁鹏,崔雨荣.乳品微生物学,2007.
[11]李洪臣,杨秀艳.四大类群微生物菌落的比较.生物学教学,2007.
[12]胡宇芬.肠道微生物帮助大熊猫吃竹子,2011.
[13]佚名.小小微生物关乎大健康,2011.
[14]严洁.肠道微生物与减肥有关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