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丁晓平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教案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一)课程标准:了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知道变法之前秦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因素。

(二)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2、根据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用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分析变法对整个历史进程的积极意义。

3、从商鞅变法的结果中认识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分析变法对整个历史进程的积极意义。

4、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逐渐掌握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形成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建立霸王之业先后进行了改革,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惟一出路,明确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巨变,认识到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难点:如何理解商鞅变法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四、教法:以讲述法为主,情境创设法、材料问题分析法、演示法,图表对比分析法结合使用。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讲小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导入:

小故事:公元前338年的一天,从秦国商地走出来一个人,这个人走出商地后就匆匆忙忙向东边赶去,他这是要去哪儿呢?他这是要逃往魏国去,到黄昏的时候他来到了一个客店就想要到客店里投宿,于是他就走进了客店。没想进了客店以后店主就向他要身份凭证,并说:“商君变法有令,住店的客人必须要有凭证,否则我是要牵连受罚的。”无耐他只好长叹一声:“没想到商君变法变到了这个地步。”并走出客店继续赶路。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原来这个人就是在秦国变法的商君,那么他究竟在秦国进行了怎样的变法呢?竟使得自己也不能例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二《商鞅变法》的第一个子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讲授新课:

(一)、首先我们来一起分析这次变法发生的背景

1、历史大背景:

(1)、政治上: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到战国初年逐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结合PPT 展示七个国家的位置),此时,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2)、经济上: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加上大量的奴隶从井田上逃亡。到山林沼泽中开垦荒地,这些新开垦的土地不受国家管辖,原来的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化逐步得到认可,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平民和逃亡奴隶

角色转换

贵族、商人新兴地主

随着土地私有化逐步得到认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新兴地主、自耕农兴起,奴隶主旧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们不断要求政治权利,以维护自己的了利益,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3)、军事上: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富国强兵成为变法的重要动力

(4)、文化上: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并加以利用为人类服务。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平民阶层的利益。法家则主张“以法为本”除国君外,其他人不论贵贱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各家各派争齐斗艳,有力的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商鞅正是这一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法家的主张顺应了当时君主想要富国强兵,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要求之下,历史将商鞅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最后,受在此之前的魏国的李悝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等风起云涌的变法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春秋战国时期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时代之下为了更好的生存,变法图强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2、秦国内部小环境:

首先,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立志改变秦国社会经济长期落后落后于东方各国的状况,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并把都城由雍(今陕西凤翔)迁往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

其次,秦国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法家学说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尚武。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最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颁布“求贤令”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抓住历史机遇)秦孝公即位(前359年)后决心继承其父遗志,进行社会变革,彻底改变秦国落后的局面。于是向全国颁布“求贤令”宣布“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求贤令”发出后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纷纷来到秦国效力。商鞅也正是在“求贤令”的感召之下来到了秦国。

随着商鞅的到来,秦国也正式拉开了这场变法的帷幕。大家一定好奇了,为什么说商鞅的到来就拉开了秦国变法的帷幕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商鞅究竟是何许人也?(通过课前的预习,请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到底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结合图片和王充的评价进行讲解)

学生介绍完之后,继续总结归纳,商鞅(约前390—前338年)本名公孙鞅,卫国国君后裔,因而又名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故称作商鞅。商鞅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对道家、儒家学说都很精通,尤其喜欢“刑名”之学,对社会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他的才能在卫国无法得到发挥,于是他跑到魏国在魏国相国公叔座的门下任中庶子(执事人员,相当于家臣),在这里他学习和研究了李悝的法经。但依然不受重用。于是在秦孝公“求贤令”的召唤之下,商鞅来到了秦国。最终在秦国开展变法,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也帮助秦国富强起来。

作为一个外来之士商鞅又是怎样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在秦国展开大刀阔斧的变法的呢?(变法的前期准备)

商鞅初到秦国,在其昔日恩人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之下见到了秦孝公,商鞅首先以尧、舜、禹的“王道”和春秋五霸称霸诸侯的“霸道”来游说孝公,但秦孝公并不很感兴趣,最终商鞅用变法强国之术来游说秦孝公,受到了孝公赏识。决定采用商鞅的主张,在秦国开展富国强兵的变法。但是这个时候的秦孝公仍有所顾虑,他既想变法,但又担心顽固派的反对。于是,商鞅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变法作好了前期准备。首先,他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观点劝服了秦孝公让秦孝公决心变法;继而在朝廷中展开辩论,宣传变法思想,驳斥反对派的意见,他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即治理国家不能用一种方法,富国不必效法古制。为变法作了充分的舆论宣传。

于是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正式实行变法,为了能够顺利实施变法在新法的实行阶段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徙木立信”等手段取信于民,提高人民对新法的信任度;(以图片“徙木立信”和“商鞅舌战群臣”并结合对徒木立信图的解释文字来解释说明。)

其次,对破坏新法的人予以严厉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对变法的声浪逐渐平息,秦国开始全面推行新法。

到这里,大家一定又好奇了,商鞅到底推行了什么样的新法能够使秦国迅速的强大起来。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法能使原本落后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并超过了其他国家。

本着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前后推行了两次以发展农业和实行“法治”为中心的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习俗各个方面,首先我们来学习公元前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