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5-声音、声画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音与声画关系声音一般知识影视声音特性影视声音分类及其功能声画关系(以mtv制作为例)(一)声音的一般知识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

视觉80%、听觉20%。

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

声音具有视觉联想的性质,而形象不要具有联想声音的能力。

音色和发生体的构造有密切联系,人们可以根据音色判断声源。

声音的这两个特点对影视创作带来最大的方便就是不一定要用画面给出声源,观众可以凭借音色和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发声体,不必让镜头把每个声源用画面交代出来,这使电影在传达信息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解放。

例如,电影作曲家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脱离了画面,按要求谱写一段15秒长的音乐,但是在混录时,对着银幕上的动作演奏时却感到音乐的节奏快了。

反之,一段动作性极强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声音就显得慢了。

这种对所有的观众都产生同样的效果的现象称做视听生理-心理效应。

视听效应是视听结合的最低层次。

美国导演A.希区柯克的影片所依靠的主要是视听效应。

人凭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一种肌肉运动的记忆,摇镜头、仰俯拍都能引起一定的似动感,这和空间感、方位感、运动感结合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银幕上处于阴影里的一张脸突然大喊一声时,观众会感到那张脸亮了一些。

这是因为声音引起观众把视点聚焦在阴影下的那张脸上,瞳孔重新做了调整。

又如,银幕上传来看不见声源的声音,引起银幕上的人把头转向左方,于是观众就产生那声音确实来自左画外的幻觉。

如果那个人物进一步把头移向画框左侧,画框右侧是空的,这时观众就会把视线中心移到画框左侧的那张脸上,结果形成观众视野右半区落在银幕的左半区,而视野的左半区却落在左画框外,于是形成强烈的画外空间感。

这不仅涉及观赏者的文化水平,而且还涉及观赏者或创作者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征。

光影、色彩的饱和度和声音、尤其是音乐性的声音有着微妙的心理关系,因此在电影中所考虑的是视听结合的饱和度。

第二节+视听语言之间的关系[1]

第二节+视听语言之间的关系[1]

• 声画对立:声音和画面在形式上不同 步.不吻合、声画独立,其次在内容上, 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和声音所传达的信息在 性质和情绪基调上存在很大反差.其至完 全矛盾,进而产生原来声画不具备的新寓 意。
• • • •
四、人声的功能 (一)追叙未能捕捉到的画面 (二)展望未来的人或事 (三)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介绍人物身份、关系,事件进展框 架 • (五)点明模糊画面的含义
第二节 视听语言之间的关系
• 三、视听语言的关系 • 1.声画同步 • 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 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与所 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 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 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致。
• 3.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 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形式 。分为声画平 行和声画对立。 • 声画平行:声音不具体地追随画面,画面 上的形象与声音无关,两者在不同的层面 上表现对象。

005声画关系

005声画关系
声音蒙太奇要服从画面蒙太奇
第二节 影视音乐 特性
一、影视音乐的特性
画面与声音是存在于“影视音乐”这一新的 矛盾统一体中,体现在三方面特性上: A影视音乐的创作 B影视音乐的欣赏 C影视音乐的结构
A 影视音乐创作上受内容制约
音乐自身的“无对象性”和“不确定性”, 受到影视画面内容的制约,音乐的内容逐渐趋向 于具体化、明确化。 相同的音乐对于作曲家来说完全是自我的表 现。 在影视音乐创作的过程中,音乐创作受到故 事情节、内容的限制,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必须具 有从外部确定的、明确具体的、限定的指向性。
1 声画并行
指声音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是相分离的。 声音不具体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 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 体上提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在 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空间,从而扩大影 片同一时间段的内容容量。 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 例如《僵尸新娘》片花H:\《僵尸新娘》片花.rm
在时间的“链条”中,运用蒙太奇手法。
4 主观的理解、态度和评价。
通过一系列视觉形象,间接地、“客观地”阐

(二)影视音乐: 1 “看不见”(无画面,无线条,无色彩),但确 实存在。 2 不确定性——既却缺乏视觉感官去把握造型,又 缺乏逻辑思维去把握语义,更难于直接阐述逻辑 思维的抽象概念。 3 音乐表现艺术家主观个人在一定思想观念基础上 产生的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情感体验。 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表现他在痛苦面 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 音乐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因素——很强的直接 性(通过声音手段,直接将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呈现出来)。
音乐——闭目静听,全神贯注,最大限度地把自己投入 到音乐中去。
“我”与“非我”E:\武林外传29.rmvb 17.15 2 观众感到满足是因为自己的感情通过音乐的激发 而得到升华。体现出画面的感受与音乐的感受之 间的差异。 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实例解析:视听语言中的声画同步和声画对立

实例解析:视听语言中的声画同步和声画对立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实例解析:视听语言中的声画同步和声画对立本篇我们介绍的视听语言知识是声画同步和声画对立。

一、声画同步影视片(剧)中,用声音直接说明、应对画面叫声画同步。

例如闪电配上雷鸣;人在行走,配上脚步声;汽车行驶,配上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村民敲锣,配上锣声;乐师拉小提琴,小提琴如泣如诉的乐曲声……声画同步是影视艺术写实音响的具体体现,是影视艺术声音和画面最普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

二、声画对立有的人又把声画对立称之为声画分立(不是“分离”)。

它是指影片和电视剧中的声音和画面不是同步的,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产生,而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它们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是这种分立,使音画差异扩大到两极对比的程度,从而让镜头画面获得更高层次的对立统一。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在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的片尾,妓女卡比利亚渴望获得真正的爱情,却一次次上当受骗,最后被情人骗走了她的全部积蓄,万念俱灰,萌生自杀的念头。

绝望中,她来到林中小路,忽然听到一群年轻人拉着手风琴,欢歌笑语而过,正是这生命的青春音响打消了她的念头,使她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结尾,身患重病的毛泽东步履蹒跚地走向走廊和生命的尽头。

这时却出现了气势磅礴的《东方红》的音乐,使画面和声音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造成崇高与凄婉辉煌与悲凉,怀念与感伤相互交织的情感。

在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中,美军的直升机机群起飞,并疯狂轰炸越南的村庄,残酷的战争场面,却与华丽的瓦格纳音乐交织在一起,引起观众对这强烈的声画对立,发出震惊的感慨电影《苦恼人的笑》中,有一组镜头也可视作“声画对立”的典型例子:A。

声音:“四人帮”爪牙疯狂的笑声;B。

画面:科学实验室里的仪器被打碎;A。

声音:“四人帮”爪牙的狂笑声,三人旋转镜头;B。

画面:图书馆书架倒塌,图书被焚毁。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通过声画对立,表现“四人帮”“考教授”的倒行逆施,必然导致我国科学和文化的毁灭。

编导视听语言(声音)

编导视听语言(声音)
语言声是电影中最活跃、信息量最大的因素,包括对白、 旁白、独白。
>>
0
>>
1
>>
2
>>
3
>>
4 >>
1、对白
对白—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
电影中对白的两种形式:
(1)专注对话,(静态对话)影片中的人物对话 是镜头表现的主体和电影叙事的主要形式。这时的 人物没有形体的运动和位移没有更多的动作来帮助 和表现对话的内容,完全依靠对话的内容完成影片 的叙事。
>>
0
>>
1
>>
2
>>
3
>>
4 >>
旁白功能
a,在剧情开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b、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旁白可以 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的前史作 简要介绍,为人物和心里作必要的暗示。
C、旁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d、旁白还具有议论、抒情的作用。
(1)表达影片的情节,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2)表达人物的情感。 (3)表现人物的性格。 (4)表达影片的节奏。 (5)扩大影片的信息量。
>>
0
>>
1
>>
2
>>
3
>>
4 >>
(2)旁白
旁白—是指从画面以外的人发出的声音,常以第 三人称作客观的叙述,在电影中常作为介绍故事, 人物背景或抒发主观情感的重要手法。
>>
0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8次课③方言:最具有地方色彩、生活韵味、语言特色,丰富影片的生活气息和人物个性。

2、旁白影片里除对白外另一种口说的语言。

(1)解说旁白:补叙影像之外的信息。

利于时间、空间的压缩和自由跳跃的连贯,大大丰富了人物心理与情感的展示。

使影片中时空即省略又连贯,弥补镜头/画面的不足。

(2)人物旁白:更多的是人物内心的独白。

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兼有叙述的功能。

《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儿时的点点滴滴》。

3.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声以人物的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第一人称在非叙事时时空里对事件的评价。

内心独白的作用是挖掘人的心理层次。

三、音响(动效)音响是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外电影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音响的作用1、再现时空的真实2、扩大并延伸空间、重塑空间3、对画面/镜头的补叙与分叙4、声音呈现冲突与事件5、人物情感与心理活动在声音中抒发展现6 音响——剧作构成的一个独特要素四、音乐电影音乐是为电影而存在,是一种片断式的,不连贯的,非独立存在的音乐,是所有听觉艺术中最富情绪感染力的艺术。

它与人声、音响元素在声音构成上的独立性,在于它最善于抒发人的情感,以情绪的力量揭示人的心灵的无比丰富性,这是其它声音元素无法替代的。

1、电影音乐的作用(1)抒情。

用音乐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演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抒情是电影音乐最主要的功能。

(2)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用以深化视觉效果。

(3)表现主题。

通常在传统电影里面都有一个或几个音乐主题。

(4)评论。

在影片中用音乐表达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

(5)剧作功能。

有的音乐直接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元素。

迪斯尼传统动画片几乎无一例外的应用了音乐的剧作功能。

(6)连贯作用。

用音乐衔接前后两场或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同一事件的若干个不同侧面的镜头交替;电影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等五、音画关系指音乐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视听语言5-声音、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5-声音、声画关系

6.2、声画对位
• 作用: • 1、利用声画对位,可以形成对比效果 • 2、可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 • 3、可以造成某种象征意义
6.2、声画对位
• 作用: • 1、利用声画对位,可以形成对比效果 • 2、可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 • 3、可以造成某种象征意义
6.2、声画对立
• 也称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像不相吻合、不同 步、互相离异的蒙太奇技巧。
7、声音的主观运用
• 1、将现实听声音加以夸张、歪曲、变形,使之与画面相 对应,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 2、用现实中的或非现实中的声音,与画面配合揭示出人 物的思维和内心世界。
• 3、将某种声音与画面并列,以象征、隐喻事物的性质。
3、解说词
• 解说词多用于非叙事形式作品之中,常见于纪录片。它的 作用在于解释画面里没有的信息,给画面定性和明确主体 方向。解说词不应该和画面有过多的情感联系,保持某种 客观的态度;解说词还不应该重复画面中已有的内容,否 则会显得冗余、罗嗦,而是拓展画面的画外空间;解说词 也不能是没有信息含量的废话和空洞的标语口号。总之解 说词是客观、简洁、信息明确、能配合画面叙述清楚事件 和主题的语言。
6.1、声画合一
• “声画合一”又叫“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位于 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像信息, 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时完成。最早的有声片采用的就是声画 合一的方式,说话者、演唱者声容同在,便于观众接受信 息。
6.2、声画对位
• 画面与声音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 对立,从而深化影片主题。
6、声画关系
动画片是声音与画面结合的艺术,也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 术。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观赏一部影片的时候 会被影片所吸引,但是很难区分你是被画面吸引还是被音乐 吸引。当画面与音乐一致的时候,画面的感染力加强了;当 音乐与画面不一致的时候,或者说和画面的内容逆向发展的 时候,声音与画面就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对 影片也是一种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人声在电影中的作用
• A、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 B、表现角色的心境和情感 • C、塑造角色的性格 • D、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
5、音乐
• 音乐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声音,它必须通过演奏、演唱才能 形成。音乐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发展至今已有数千 年的历史。音乐艺术作为声音艺术的精华,既是一门时间 艺术,又是一门空间艺术。电影音乐则是专门为电影创作、 编配的音乐,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分类,也是电影声音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1、题目
• 正文
编导·戏文·摄影
1、影视的艺术特性-声音
电影声音元素 电影的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人声、音响及音乐,而视 听语言中的声音是指运用人声、音响、音乐等声音反映现 实生活所形成的综合听觉印象。
2、人声
概念:声是指电影中人物发出的声音,也称为“语言”。
2.1、人声的分类
• A、对白:对话,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声音。是电影中使 用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声内容。 • B、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 述。又分为: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即所谓的“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祷等③对观众.
5.2、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 • • • • • • 1)抒情 2)渲染气氛 3)评论 4)描绘 5)刻画人物 6)剧作功能 7)连贯作用
6、音响
• 在电影中除了人物语言和音乐之外,其他所有的声音以及 以背景音响或环境音响的形式出现的其他声音均称为音响。 • 电影音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根据自然界发 声物体本身而录制获得;二是人工的方法模拟影片需要的 音响录制获得;三是用现代化的电声乐器制作而获得。音 响效果,一种是先录制好后再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使用,另 一种是根据画面而配音
6.1、声画合一
• “声画合一”又叫“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位于 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像信息, 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时完成。最早的有声片采用的就是声画 合一的方式,说话者、演唱者声容同在,便于观众接受信 息。
6.2、声画对位
• 画面与声音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 对立,从而深化影片主题。 • 同样是表现悲剧性场面,用上面的方法可能只是顺应了艺 术上的夸张,却有些不符合真实。难道在晴空万里和欢声 笑语的场景中就不能产生悲剧吗?也许,欢声笑语中产生 的悲剧更能够让人悲痛,这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
• 按照在影片出现的方式,电影音乐可分为:现实性音乐和 功能性音乐。 • 现实性音乐:又称客观音乐、有声源音乐或画内音乐,即 在影片画面上可以看到声音的来源。 • 功能性音乐:主观音乐、无声源音乐或画外音乐,即在银 幕上盾不到声音来源的音乐。功能性音乐着力于表现人物 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气氛等。
6.2、声画对位
5.1、音乐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
• 按照在影片出现的方式,电影音乐可分为:现实性音乐和 功能性音乐。 • 现实性音乐:又称客观音乐、有声源音乐或画内音乐,即 在影片画面上可以看到声音的来源。 • 功能性音乐:主观音乐、无声源音乐或画外音乐,即在银 幕上盾不到声音来源的音乐。功能性音乐着力于表现人物 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气氛等。
2、人声的分类
• 独白可以用直接表达内心的方式成为创造人物形象的表现 手段之一。由于影视语言的特性,很难直接表现人物的内 心。通常,画面似乎更适合表现人物的行为、状态等外部 信息;而独白作为人物的自述,则可以游刃有余的表现出 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 内心独白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是人物内心思想、情 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要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见的 和所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5.2、电影音响的作用
• 4)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 电影中音响可以揭示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刻画人 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 • 5)表现画面所蕴含的哲理 • 可识别的自然声音常常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目的地运 用这类含义就有可能把自然界这一现实的物质存在,转化 为组成思想过程的因素,使之具有语言式表意功能
6、声画关系
动画片是声音与画面结合的艺术,也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 术。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观赏一部影片的时候 会被影片所吸引,但是很难区分你是被画面吸引还是被音乐 吸引。当画面与音乐一致的时候,画面的感染力加强了;当 音乐与画面不一致的时候,或者说和画面的内容逆向发展的 时候,声音与画面就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对 影片也是一种加强。
5.2、电影音响的作用
• 1)展现立体环境,使银幕生活富有质感。 人们在欣赏电影时,对发生体在某一空间相对位置的 感受,通过发生体在同一空间位置的转变,会产生强度差 和时间差,而形成多个声音空间与画面的复杂层次结构, 从而觉得画面有强烈的透视感,立体感,因此如果利用电 影音响的作用,就能表现复杂的意义和内涵,引起观众的 联想和想象,取得进一步深化主题的效果。
2、人声的分类
• C、旁白:是指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电影中旁 白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第一人称的自述,《我的父亲母 亲》;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评论、评说。
3、解说词
• 解说词多用于非叙事形式作品之中,常见于纪录片。它的 作用在于解释画面里没有的信息,给画面定性和明确主体 方向。解说词不应该和画面有过多的情感联系,保持某种 客观的态度;解说词还不应该重复画面中已有的内容,否 则会显得冗余、罗嗦,而是拓展画面的画外空间;解说词 也不能是没有信息含量的废话和空洞的标语口号。总之解 说词是客观、简洁、信息明确、能配合画面叙述清楚事件 和主题的语言。
5.2、电影音响的作用
• 2)渲染画面气氛在电影中常用音响来渲染画面气氛,会 对表达不同的故事情节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和平欢乐祥 和的气氛,战争紧张危险的气氛等。 •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在很多影片中,某些特定的音响代表着一定的情节或人物 形象,在某些画面中只要一出现这种音响,往往便预示着 一定的故事或人物想象的再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