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2014.02-中国儿童多维贫困:基于Alkire-Foster方法的测度
被忽视的潜在贫困者:农村留守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被忽视的潜在贫困者:农村留守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吕文慧;苏华山;黄姗姗
【期刊名称】《统计与信息论坛》
【年(卷),期】2018(033)011
【摘要】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Alkire-Foster模型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多维贫困指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系统地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多维贫困状况;使用二元选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父母缺位是否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的境地.研究发现:相对于农村非留守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状况、BMI指数和家用电器方面遭遇的贫困更为严重,而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和BMI指数比父母单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更差;农村留守儿童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指数均明显高于农村非留守儿童;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的贫困状况明显地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严重.此外,留守儿童多维贫困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总页数】10页(P90-99)
【作者】吕文慧;苏华山;黄姗姗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0
【相关文献】
1.被忽视的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被忽视问题研究 [J], 俞宁
2.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被忽视问题 [J], 陈宏乐;陆继霞
3.农村留守儿童的多维贫困及其干预 [J], 邢成举
4.噪音:一种被忽视的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潜在因子 [J], 李子晶
5.肿瘤纯度——肿瘤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潜在混杂因素 [J], 李岚;许斌(综述);查莉(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的初步测算r——基于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

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的初步测算r——基于全球多维贫困指数
方法
冯怡琳;邸建亮
【期刊名称】《调研世界》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世界各国公认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社会现象,并采用各种方法测算比较多维贫困状况.本文首次利用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使用国际上运用较广泛的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初步测算了我国多维贫困状况.测算结果与我国已发布的贫困人口数据大体相当,较客观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的减贫实践,可供下一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和相关国际比较时参考.
【总页数】6页(P3-7,52)
【作者】冯怡琳;邸建亮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
【相关文献】
1.生态人类发展指数的原理、构建和应用——基于HDI2010新方法的中国区域间人类发展差距测算 [J], 汪毅霖
2.1990年代以来湖北省贫困指数的测算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多维贫困视角 [J], 郭尚武;张全红
3.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 指数和Rough Set方法 [J], 李颖慧;李敬
4.中国农村多维贫困测算与结构分解
——基于CFPS 2018的实证研究 [J], 雷霆;张浩帆
5.中国贫困指数的测算与动态分解——基于多维贫困视角 [J], 龙莹;解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维贫困视角下精准扶贫的成就与展望——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

第31卷第4期2020年12月多维贫困视角下精准扶贫的成就与展望——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焦克源陈国斌方圆(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科学评价和系统总结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对推动我国后扶贫时代的反贫困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基于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依托2014-2018年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精准扶贫战略取得的成果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分别讨论了城乡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多维贫困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单维度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及其变化差异较大;我国整体多维贫困狀况有所改善,但改善趋势逐年放缓;收入指标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对缓解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大。
研究由此提出了后扶贫时代我国贫困洽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多维贫困;精准扶贫;A-F方法;减贫成效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81(2020)04-0044-10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racing Invesitigational Data from Chinese FamiliesJIA0Ke-yuan CHEN Guo-bin FANG YuanAbstract:At the stage where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has made progress,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se the achievements of it,can make sense in proinol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verty work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aim of"rural poor people are free from worries over food and clothing and have access to compulsory education,basic medical services and safe housing\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Besides,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2014to2018)and implies the AF(Alkire-Foster)method,to produce measurement and decomposi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China(since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was carried out),and also discusses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east,middle and west respectively)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In a single dimension,the poverty incidence and changes of each indicator are quite different;the overall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situation in my country has improved,but the improvement trend has slowed down year by year;The decline in income,have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alleviating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This research thereby comes up with basic strategies of national poverty governance in the postpoverty era.Key words:Multidimensional Poverty;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F Method;Achievements of Poverty Reduction一、引言新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维贫困脆弱性研究文献综述

CASE区域治理多维贫困脆弱性研究文献综述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商存慧,李辛一、多维贫困理论发展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贫困研究已包含了更为全面的概念。
国内外对于贫困评价研究已从以往单一的货币(收入/消费)维度转向多维的福利维度进行分析,对于前者单一的货币(收入/消费)维度评价的贫困,国外学者将其定义为货币贫困,国内学者没有明显界定,仍将其称为贫困。
但对于后者多维福利维度评价的贫困,国内外趋于一致,将其概念定义为多维贫困。
多维贫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阿马蒂亚森(1999)提出的能力贫困理论中,他认为,贫困不只是收入的降低,同样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存活动范围跟活动方式,贫困不仅只是因为收入过低带来的,同样也包括个人的生活环境,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及衣食住行周围各方面人对自己的感受带来的,多维贫困的概念的核心是能力贫困,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较国外起步较晚,因此借用国外概念。
以王小林(2009)学者为代表,认为从贫困的三种类型: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社会排斥,这三种类型的研究发展可以得出结论,单凭靠收入金钱来定义一个人是否贫困是不准确的,要通过上述的这些方面去判定一个人是否贫困,从精神跟现实等多方面来判定贫穷的概念,这也是国内外扶贫的重要依据。
二、多维贫困的鉴别跟测算方法研究目前多维贫困指数的计算使用最多的是Alkire、Foster(2007)学者提出的双界限法(简称“AF”方法)来计算多维贫困指数(MPI),即首先跨越维度,通过计数被剥夺了几个维度,来识别贫困人口;其次,在每个维度内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被贫困剥夺。
在2010年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里公开公布了由Alkire团队计算的104个发展中国家的多维贫困指数。
[1]规定基于一个阈值,若加权剥夺分数大于或等于三分之一(0.33),就是多维贫困家庭。
除了这种主流方法,另有Renuka·Mahadevan等(2016)学者使用越南家庭生活水平的调查数据,开创性地将粮食安全归入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中。
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

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以山西省贫困县为例郭建宇1吴国宝2内容提要:近10多年来国内外在贫困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从单一的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
但是,对多维贫困指数究竟如何结合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权重,研究尚不够深入。
本文以UNDP开发的多维贫困指数为基础,利用山西省贫困县的住户数据,通过调整多维贫困测量指标、指标取值和权重,考察其对多维贫困估计结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调整后多维贫困指数值变化非常大。
本文还研究了不同收入贫困标准和多维贫困定义组合下多维贫困户与收入贫困户之间的数量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区域多维贫困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指标、剥夺临界值和指标权重所建立的多维贫困指数,用以估计的多维贫困户可以覆盖76.8%的收入贫困户。
关键词:多维贫困指标权重一、引言与研究回顾贫困理解和贫困测量,一直是贫困研究和减贫公共政策重点关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主要是指收入贫困,即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收入不能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随着对贫困认识的不断深化,贫困的内涵也从狭义的收入贫困转向广义的人文贫困(human poverty)。
现在,国际社会对贫困表现多元性的特质已逐渐形成了共识,即贫困不仅仅是缺乏收入,也是对人类发展的权利包括过上长寿而健康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拥有有尊严且体面的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剥夺(UNDP,1997)。
实际上,学术界对多维贫困的关注已有较长的历史。
最早关注贫困多元性特征的当属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
例如,Morris(1979)较早提出了具有多维贫困思想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Hagenaars(1987)从收入和闲暇两个维度对贫困进行了评价。
但是,真正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多维贫困的则是阿马蒂亚·森(Sen,1985;1999)将能力贫困纳入贫困分析框架中的开拓性研究。
在森等人的贫困思想的基础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建立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进而开发出人类贫困指数(human poverty index)。
多维贫困的精准识别——基于修正的FGT多维贫困测量方法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Based on the Modifie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 Method of FGT 作者: 高明;唐丽霞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100193
出版物刊名: 经济评论
页码: 30-4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多维贫困;精准识别;Alkire-Foster模型;多维贫困强度
摘要:本文使用修正的FGT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算了贫困村庄建档立卡户与非贫困户的多维贫困指数。
研究发现,对贫困地区总体而言,卫生设施、生活用主要燃料和生产性资产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指标。
分指标和农户类型的测度表明,非建档立卡户的多维贫困强度与建档立卡户接近,两种类型农户的多维贫困差异并不明显。
与非贫困户相比,建档立卡户在家庭人均纯收入、健康状况、住房以及耐用品拥有量等指标上的贫困程度更深。
分区域测度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多维贫困指数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也存在深度多维贫困群体。
进而,本文比较了多维贫困与收入贫困的匹配差异,98%的收入贫困户同时陷入了多维贫困,而多维贫困户中非收入贫困户的比重为53%。
这说明,从多维测量的视角来看,收入维度依然是多维贫困识别的重要因素,但是非收入因素对农户贫困的影响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中国儿童多维贫困:基于Alkire-Foster方法的测度2014年第2期
主 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 编:左常升副主编:黄承伟、何晓军、谭卫平 责任编辑:高睿、冯贺霞编 辑:《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报告》编辑部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邮 编:100028电 话:86-10-8441 9870电子邮箱:research@iprcc.org.cn下载地址:www.iprcc.org.cn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是国务院扶贫办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又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并组建的国际性扶贫机构。机构性质的双重性,使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既成为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渠道,又是全球唯一专职从事减贫研究、培训、交流和合作国际平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大会上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为世界消除贫困事业作出贡献”。
IPRCC
IPRCC照片提供: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周梁 1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基于
Alk
ir
e
-F
oste
r方
法的测度
IPRCC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基于Alkire-Foster方法的测度 王小林1、周梁2、尚晓援3
1王小林,博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研究员。通讯地址:北京市太阳宫北街1号,北京,100028,
Email: wangxl@iprcc.org.cn, 电话:0086-8441-9853。 2周梁,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合作处,项目官员。
3尚晓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 本文从生存、健康、保护、发展、参与5个维度21个指标,以Alkire-Foster方法构建多维贫困测量模型,对中国五省(区)儿童贫困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4%的儿童处于多维贫困,多维贫困儿童在健康和生存维度的贫困最为突出。在健康维度主要是卫生设施、能源与环境两个指标的贫困状况最为明显。在生存维度,主要是多维贫困儿童所在家庭脆弱性高,资产缺乏。残疾儿童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多维贫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在大多数指标上比汉族儿童贫困。本文建议,加强卫生设施、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建设;制定鼓励农户资产积累的政策,降低多维贫困儿童所在家庭的脆弱性;加强对残疾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保障儿童的发展、保护和参与等权利。 [关键词] 儿童,多维贫困,中国,Alikre-Foster方法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益于三十多年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行之有效的开发式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1981年以来,生活在每天1.25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6亿(Wang, Wang and Wang,2012)。然而,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儿童是最为脆弱的一个群体。王小林(2012)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贫困发生率远远高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阿玛蒂亚森曾指出,“总体上的进展,未必能轻易的转化成充分的儿童营养,及消除其他方面对儿童的剥夺(森,2012)”。也就是说,儿童在将家庭收入转化成切实的可行能力时,存在制度上的、政策上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的障碍和差异。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儿童贫困特别关注。 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深入,特别是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拓展了人们对贫困的认识,人们意识到,对贫困问题,尤其是对儿童贫困问题的分析,不能单纯以收入和消费为核心的绝对贫困标准衡量,而需要多维的视角,从基本社会服务、营养、水源、卫生、教育和信息等多方面,对其贫困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Minujin A. and Delamonica E.,2005;Roelen and Gassmann, 2008)。 2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基于
Alk
ir
e
-F
oste
r方
法的测度
IPRCC 目前在中国,儿童贫困问题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从政策的角度,儿童已明确被列为新时期
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群体4;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等多个维度制定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的发展规划。 本文以森的“能力方法”为理论框架,采用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利用中国五省(区)儿童福利示范区的调查数据,构建中国儿童多维贫困指数,并对不同儿童群体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2.文献综述
尚晓援、王小林(2012)曾就儿童贫困问题进行过全面的文献综述,对研究目的、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本文着重回顾国内外有关儿童多维贫困测量体系构建方面的文献,为下一节儿童多维贫困指数构建做铺垫。 维度和具体指标的选取是研究多维贫困指数的一项重要步骤。Land(2001)等人构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福利指数(CWI)时,参考了Cummins(1996)在研究生活质量时提出的福利的七个方面,即家庭经济福利、健康行为、社会关系、情感/健康状况、社区参与、教育和健康。Bradshaw(2006)等人构建的儿童福利指数基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明确的四项主要原则:无歧视,儿童利益最大化,生存与发展,尊重儿童的意见。作者由此引申得到八个指标群,构建了欧洲儿童福利指数。指标群具体包括物质生活资料、住房、医疗、主观福利、教育、儿童的社会关系、参与、风险和安全。Gordon(2003)等人设计的Bristol方法,是儿童多维贫困领域的另一重要研究,该方法依据哥本哈根世界社会发展峰会中对绝对贫困的定义,构建了儿童贫困的八个维度:食物、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健康、居所、教育、信息、基本社会服务。牛津大学的Alkire and Roche(2011)在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多维贫困分析时,采用了营养、水、卫生、健康、居住环境和信息共五个维度。 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尚晓援和王小林(2012)在分析儿童福利示范区儿童多维贫困状况时,“以《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定的儿童生存权、健康权、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等基本权利为框架,从五个维度进行儿童多维贫困评估”,即生存、健康、保护、发展与参与五个维度。 在综合指标的构建方法上,大部分学者沿用了“贫困发生率”的概念构建指数,如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福利指数(CWI)的构建。欧洲儿童福利指数将欧洲25国在8个维度上的优劣序进行排列,得出8幅便于对比的图表,但其指数本身并没有提供很多相关的信息(尚晓援和王小林,2012)。而Alkire和Foster创造性的对测算发生率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了一种“双发生率”的思路,即Alkire-Foster方法(AF方法)。AF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它不仅将多个维度的指标以单一指数的面
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
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关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贫困问题。制定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农村残疾人生存和发展能力。 3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基于
Alk
ir
e
-F
oste
r方
法的测度
IPRCC 貌综合的呈现,也可以将其在各维度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进行分解。5
3.理论框架与方法
3.1理论框架 AF方法,是本文分析儿童多维贫困问题的主要方法,其理论基础是阿玛蒂亚·森自1979年提出并发展的能力方法(Capability Approach)6。 森等人摈弃了传统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中的“收入”、“消费支出”或“效用”等概念,转而以个人“能力”作为落脚点测度人类的福祉和社会发展水平。能力是“人们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的能力”(萨比娜·阿尔基尔等著,2010)。能力方法被认为是一个用以评估和衡量个人福利水平和社会制度安排的规范框架(Robeyns,2005)。其核心理念是,一个社会应当努力提高人们的可行能力,即人们对他所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或状态,具有能够实现的自由。该方法随后被引入贫困问题分析中,森提出了能力贫困的概念,认为贫困的原因是能力的匮乏。 在具体实践能力方法时,Alkire和Foster提出了构建多维贫困指数的一种具体研究方法,即AF方法。AF方法给每个维度设置一个“贫困线”。以类似于测算“贫困发生率”的方式测算每个人在每个维度上的贫困与否。假定,一个人在1/3的维度上处于贫困状态,则其陷入多维贫困。此时,1/3是衡量多维贫困的阈值(cut-off)。根据这个标准将整体人群划分为多维贫困和非多维贫困两类。利用AF方法可以测算出“多维贫困发生率”(H-Headcount ratio),这是加权剥夺得分至少为1/3 的人口所占百分比。同时可测得“多维贫困剥夺强度”(A-Intensity of Deprivation),这反映了多维贫困人口遭受剥夺的平均百分比。将两者相乘即得到多维贫困指数(M0 -Adjusted Headcount Ratio),即经过贫困强度调整后的多维贫困人口百分比。 AF方法是各种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中比较成熟,应用广泛,且分解灵活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多维贫困研究。自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每年公布利用该方法测算的100多个国家的多维贫困指数。 在分析如何甄辨选择“能力”方面,Robeyns(2003)和Alkire(2007)等人指出,需要参考研究对象所重视的(最为重视的)能力,并依据研究涉及的具体政策、项目进行具体说明。针对能力方法对于儿童的应用,森曾经提出,不仅需要考虑孩子当下的自由,还要考虑他们在未来的自由(Saito,2003)。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了儿童所拥有的基本人权。权利的满足保障了儿童实现基本功能,例如吃饱饭、喝干净的水、免于疾病、完成一定年限的教育、参与决策的权利等等。如果一个儿童没有实现这些基本功能的自由,则他或她的“能力”受到剥夺,这个儿童处于能力贫困。本文测度的即是儿童的这些基本能力。
5关于Alkire-Foster方法可以参见,Alkire, S., Foster J.E.,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 OPHI
Working Pape 7, 2007;Alkire, S., Foster, J.E.,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 OPHI Working Paper 32, 2009;王小林、Alkire, S.,“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12期。 6也被翻译为“可行能力视角”(萨比娜·阿尔基尔等著,刘民权、韩华为译,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