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十号线车辆段工艺设计优化及创新
南宁地铁一号线屯里车辆段工艺设计

南宁地铁一号线屯里车辆段工艺设计张勋【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屯里车辆段为南宁市第一个地铁车辆段,设计时参照了其他城市地铁车辆段的设计经验和南宁地铁一号线的实际情况,经综合考虑和比选后,确定了最终稿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详细阐述了屯里车辆段主要检修设施的规模和新工艺方案,并对缩小厂房建筑面积和优化工艺设备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Tunli depot as the Nanning City, the first Metro Depot, design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design experience of other urban metro vehicle depot and Nanning metro line, throug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and comparison, to determine the final draft of the design ideas and programs.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main maintenance facility Tun Li depot scale and new technology scheme, and to reduce the building area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equipment were analyzed.【总页数】2页(P63-64)【作者】张勋【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9【相关文献】1.南宁地铁一号线屯里车辆段工艺设计 [J], 张勋;2.浅析屯里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出入段线方案设计 [J], 王均福;3.铁路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段为例 [J], 查华阳4.西安地铁一号线车辆段运用库网架滑移架施工简述 [J], 刘庚5.浅析屯里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出入段线方案设计 [J], 王均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阳地铁1号线轨道施工技术介绍

沈阳地铁1号线轨道施工技术介绍一、工程概况沈阳市地铁一号线工程是沈阳市修建的第一条地铁线,大致为东西走向,全地下敷设。
线路西起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十三号街站,东至终点黎明文化宫站。
线路全长约28Km,共设置22座车站。
地铁一号线轨道工程包括正线整体道床和车辆段碎石道床两部分,其中正线铺轨长度约58KM,采用60KG/M、U71MN钢轨和U75V钢轨铺设,车辆段铺轨长度约14KM,采用50KG/M、U71MN钢轨铺设。
二、轨道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正线轨道工程包括铺轨、铺道岔、焊轨、铺整体道床;车辆段铺碎石道床和整体道床轨道(包括侧壁检查坑式、柱式检查坑);车辆段内道口(铺橡胶道口、混凝土道口);各类车挡;铺轨基地等大小临时工程施工;正线及车辆段钢轨钻孔(配合信号及供电);轨道线路及工务的备品、备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移交等;配合有关管线过轨工程;土建工程移交后轨行区的安全运输管理、照明设施的安装及维护管理等;线路及信号标志;全线(含出入段线、试车线)轨道清理;竣工验收前的维护等。
三、轨道施工进度指标(1)地下线整体道床轨道铺设综合进度:100~150m/天。
(2)地面线碎石道床轨道铺设综合进度:200m~300m/天。
(3)整体道床单开道岔铺设:6~8天/组。
(4)碎石道床单开道岔铺设:2~3 组/天。
(5)现场移动式闪光接触焊施工:20个接头/天。
(6)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500m/天。
四、总体施工方案沈阳市地铁一号线轨道工程,分为地面车辆段和地下正线两大部分,地面车辆段轨道铺设和地下正线的道岔、部分辅助线采用“散铺法”组织施工,地下正线轨道采用“轨排法”进行铺设。
五、施工方法及工艺1、普通短枕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轨道铺设普通短轨枕与弹性短轨枕整体道床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弹性短轨枕需先将橡胶套靴套入轨枕中并枕下橡胶垫板一起绑扎后完成弹性短轨枕成品组装。
正线整体道床轨道铺设采用“轨排法”施工:即在铺轨基地将25m待焊钢轨、扣件及混凝土短轨枕(或弹性短轨枕),用特制的轨距拉杆组装成成品轨排,利用龙门吊将轨排吊装到铺轨专用平板车上,运送到施工现场后,用铺轨龙门吊将轨排吊运至作业面后铺设就位,然后利用钢轨支撑架架立轨排,调整轨道状态,绑扎整体道床钢筋,按规定焊接防杂散电流钢筋网及镀锌扁钢,经隐蔽验收合格后,浇筑整体道床中部混凝土,待铺轨车走行轨拆除后,完成两侧混凝土浇筑施工。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
地表水:地表水环境,项目涉及新开河、浑河、八一灌渠、白塔堡河,地表水水 质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Ⅲ、Ⅲ、Ⅲ类标准。根据《2014 年沈阳市环境质量公报》,浑河沈阳段干流水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劣于国家地表水 环境质量 IV 级标准;氨氮为 2.24mg/L。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5月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建设项目的地点:沈阳市皇姑区、大东区、沈河区、和平区、浑南区、苏家屯区。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 34.132km,全部为地下线路,是《沈阳市城 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中的三条线路之一,是进一步实现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形成“十字”加“环线”轨道交通线网形式的需要;另外,四号线一期工程加强 了浑南、沈北新区和主城区之间的联系,是连接城市东北部城区、城市核心区和浑河
本次工程基本落实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全线依据不同减振要求采取轨 道减振扣件、浮置板道床等措施减振,并提出沿线规划控制要求。本阶段工程占压砂 山水源保护区 3 处水源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在饮用 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故应将工程占 压水源井永久关闭停止使用,取消其饮用水源功能,并办理工程穿越二级保护区的行 政许可手续。目前,建设单位已协调各相关部门办理水源井关停及穿越二级保护区行 政许可手续。
基于网络化的沈阳地铁9号线运输组织方案研究

基于网络化的沈阳地铁9号线运输组织方案研究作者:李爱华薛亮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31期摘要:沈阳地铁9号线预计在2018年年底试运行,根据线路特征及客流预测数据,结合已开通1、2号线的实际运营情况,对9号线新线开通初期的运输组织方案进行研究,为沈阳地铁网络化运输组织提供借鉴。
关键词:沈阳地铁9号线;预测客流;网络化;运输组织方案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8.31.0931 研究背景沈阳目前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有2条,分别为1号线和2号线,共设车站44座,运营里程54.96km,换乘站1座。
沈阳地铁9号线是沈阳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双L”的一条重要线路,与10号线共同构成线网中的第一个“环线”。
沈阳地铁在建线路9号线和10号线,预计在2018年年底开通试运行,2019年4月实现载客试运营,届时,沈阳地铁线路网络形态将初步形成。
因此,本文根据9号线本身的线路情况及客流预测数据,结合已有的1、2号线“十”字骨架线路运营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新线9号线开通初期的运输组织方案。
2 沈阳地铁9号线基本情况2.1 线路站场情况根据9号线相关资料,9号线一期正线线路全长约29.18km,平均站间距约1.321km,设车辆段1座,地下车站23座,由北向南依次为怒江公园站、淮河街沈医二院站、皇姑屯站站、重型文化广场站、北二路站、铁西广场站、兴华公园站、沈辽路站、滑翔站、吉力湖街站、大通湖街站、曹仲站、浑河站站、胜利南街站、长白南站、榆树台站、金阳大街站、彩霞街站、奥体中心站、天成街站、朗日街站、长青南街站、建筑大学站。
该线路由北向南途经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和平区、浑南新区五个行政区域,途经塔湾地区、铁西广场、滑翔地区、长白岛、奥体中心、大学城等密集客流点。
线路北起怒江公园,向南走行西江街、淮河街、兴华街、艳华街、腾飞二街、下穿揽军路公铁桥,沿浑南大道走行直至建筑大学站。
BAS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的应用

BAS系统在沈阳地铁一号线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新型城市交通系统——地下铁道的建设迅速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应用不断发展的自动化技术,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管理,为地铁设备科学、高效的运行提供了可能,同时保障了地铁地下环境的安全、舒适。
文章对沈阳地铁一号线车站设备监控系统(BAS)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BAS;地铁;应用1BAS系统概念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即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对建筑的各种设备实施综合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为业主和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使整个系统和其中的各种设备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在地铁行业中,一般也将BAS系统称为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沈阳地铁BAS系统功能概述沈阳地铁一号线是贯穿沈阳市东西走向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它西起十三号街站,东至黎明广场站,线路全长27.925 km,共设22座地下车站。
在线路西端张士地区设车辆段和综合维修基地一座,OCC指挥中心一处,另有两座主变电所。
沈阳地铁一号线“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见图1)对全线车站及地下区间隧道的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给排水设备、垂直电梯与自动扶梯、车站公共区照明、节电照明、广告照明、区间照明、应急电源、电热风幕、安全门、人防门等进行全面、有效的自动化监控及管理,确保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可靠的最佳运行状态,创造一个舒适的地下环境;并能在火灾等灾害或阻塞事故状态下,协调车站设备的运行,充分发挥各种设备应有的作用,保证乘客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BAS系统分为控制中心、车站两级管理和控制中心、车站、就地三级控制功能体系,BAS系统能自动检测环境参数,调控环境的舒适度,并尽可能实现被控对象的节能优化运行。
在列车堵塞、火灾等灾害情况下,与FAS系统的消防设备联动,通过调控相关设备,创造保证旅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撤离的必要环境条件。
地铁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总结实习单位:沈阳地铁分公司岗位名称:见习电客车司机参加了哪些岗前培训:1通过上课的形式对相关专业知识及操作进行学习2通过跟车的形式对地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及实物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及操作更好的结合实习内容:实习部门职能介绍,实习部门工作流程,实习与专业的关联性,实习过程有何提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渐渐的我喜欢上这个全新的专业,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新的相反,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我们不管到那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工作我们做,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看,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
我们到公司去实习,公司多数是把我们当学生看待。
公司在这个其间一般不会给我们什么重要的工作去做,可又不想让我们闲着,因此,我们应该主动找一些事情来做,从小事做起,刚开始也只有打杂。
这样公司同事才会更快的接受你领导才会喜欢你,接下来才会让你做一些重要的工作。
我们到公司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
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四多一少就是我的态度,我刚到这个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并且这和我在学校读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刚开始我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去说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有的人会觉得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同事也不好相处工作也不如愿,经常埋怨,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不但做不好工作,还增加了自己的压力,所以,我们应该少埋怨,要看到公司好的一面,对存在的问题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去埋怨,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激情。
优秀员工推荐表

优秀员工推荐表HRES-2006-七所推荐2006年总院“老骥伏枥奖”材料梁广深教授级高工于1965年7月来设计院工作。
40余年来,一直从事地铁项目的行车组织及车辆段站场设计、研究工作。
他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较高的技术业务水平。
他呕心沥血为我院的地铁设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退休前他曾完成了国内多条地铁线路的前期研究、工程设计、线路网规划等设计任务。
住持过青岛地铁线网规划、地铁1号线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初步设计等工作。
作为工程项目负责人,他能够团结广大设计人员共同工作。
能够协调好项目内部各专业的接口。
在对外协调工作中他认真的工作态度,深受业主和当地规划部门的信赖。
在参加南京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时,他带领几个新手加班加点,在现场干了半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退休后做为院里返聘的专家,梁工仍然战斗在设计第一线,他能熟练地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输入、用CAD画图,可独自承担本专业的行车组织和车辆段等的设计工作。
目前本专业的人手少,他承担的设计工作有: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及其延伸线设计,上海地铁13号线总体设计,重庆地铁1号线总体设计,西安地铁2号线咨询,施工图强审等项目。
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但他从无怨言。
始终保持着积极热情的精神面貌。
除了工程设计以外,他还担负着培养年轻人的工作,他的心愿就是要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为我们院的业务建设尽自己的力量。
这几年他一直带着程雯一起干项目,使她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为促进年轻人尽快成长,这两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设计经验,为本专业设计人员讲授了3次课,并把讲稿电子文件发给大家。
前几年北京市政设计院成了北京地铁4号线的总体设计单位。
该院一名副院长——梁工的老朋友,出高价请梁工到那边去工作。
出于对本院近40年的感情,他谢绝了。
事后他对同事们说,钱多钱少对我无所谓,我不能去帮助一个竞争对手,来和我们共同奋斗了40年的母院来竞争。
我希望我们设计院永远强大。
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架修筹备

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架修筹备张萍;王铁刚【摘要】通过对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现状及架修水平的分析,制定适合沈阳地铁1号线的架修维修策略,阐述沈阳地铁公司如何根据架修策略从设备、人员架构、工艺规程、人员培训、物料、委外、架修能力、架修计划等方面对地铁车辆进行架修筹备.【期刊名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地铁车辆;架修;筹备;策略【作者】张萍;王铁刚【作者单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辽宁沈阳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69地铁车辆是确保地铁安全、正点、高效运行的关键设备,随着车辆运行时间和运行里程数的增加,大部分设备故障率曲线如图1所示。
沈阳地铁1号线自2010年6月开通试运行至今已经4年多,车辆部件故障率达到浴盆效应向上的拐点,只有通过架修才能恢复车辆的性能。
1.1 车辆基本现状沈阳地铁1号线配属23列电客车,自开通运营以来,车辆运行里程数最多的已超47万km。
由于配属车辆数量不足,上线列车占用率高,除信号调试用车外,其他列车运行公里数未拉开差距,不利于架修工作的开展。
由于线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1号线车辆车轮轮缘磨耗严重,导致部分列车在架修期就需要更换车轮。
自运营以来,下线车的故障主要为空气制动系统故障、车门故障和司控器故障。
1.2 沈阳地铁车辆中心组织架构沈阳地铁车辆中心下属5个车间:①检修一车间,负责1号线列车日检、双周检、月检、定修(年检);②检修二车间,负责2号线列车日检、双周检、三月检、定修(年检);③架修车间,负责1、2号线列车架修及厂修;④设备车间,负责车辆中心大型设备的操作及维护;⑤综合技术部(与车间平级),负责沈阳地铁车辆采购、国产化、技术改造、重要故障分析、架修计划制定等。
1.3 修程执行情况针对沈阳地铁1号线电客车的设计、制造和运用特点,以确保电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目的,计划预防修为主的原则,目前1号线电客车制定的修程包括:日检、双周检、月检、定修(年检)、架修和厂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1.工程概况沈阳地铁十号线北起于洪区,南到苏家屯区,与地铁九号线形成沈阳轨道交通的“环线”,是沈阳地铁线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地铁十号线线路全长49.92km,由线路中部的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线路北端的丁香湖停车场和线路南端的苏家屯停车场构成一段两场的车辆运用检修格局。
根据《沈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十号线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为厂架修基地,承担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九号线和十号线车辆的厂架修任务。
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同时还承担十号线车辆定修(含)以下修程和本段配属列车的停放、运用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丁香湖停车场、苏家屯停车场和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共同承担十号线车辆的停放、列检和周月检任务。
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由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和物资总库组成。
综合维修中心承担沈阳地铁十号线工务、建筑、供电、机电、通信、信号、自动化、空调通风系统等的运用、维修和管理工作。
物资总库承担十号线各类材料、备品备件、设备和机具及劳保用品等的采购、存放、发放和管理工作。
十号线职工培训任务由已建成的地铁培训中心承担。
2.设计规模及任务量分配根据行车组织和车辆检修指标,计算得出十号线全线配属车辆数量和车辆检修任务量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2十号线车辆检修任务量表根据各设计年度车辆检修任务量,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规模确定如下:2.1检修设施规模确定根据《沈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十号线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承担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九号线和十号线车辆的厂架修任务,车辆段的厂、架修能力按线网四、九、十号线的远景规模设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根据相关资料,远期年度地铁四号线所需厂修列位约1.01个、架修列位约0.57个,九号线所需厂修列位约0.81个、架修列位约0.46个。
综合分析地铁四、九、十号线车辆厂架修检修任务量,同时考虑到各线路实际运营时运能的不确定性,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检修设施规模确定如下:厂架修近期3列位、远期6列位,定修近、远期均为2列位,临修近、远期均为1列位。
2.2运用设施规模确定根据建设规划,沈阳地铁十号线按南、北两段分期建设,其中丁香公园(含)~张沙布(含)为十号线北段工程,计划2017年开通运营;张沙布(不含)~苏家屯西(含)为十号线南段工程,计划2019年开通运营。
设计近期十号线已全线贯通运营,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停车场运用设施的规模必须保证十号线全线贯通运营要求。
十号线近期配属列车72列,扣除在修车8列,需要停车能力共计64列位;远景配属列车109列,扣除在修车12列,需要停车能力共计97列位。
全线列车的停车任务由桑林子车辆段和丁香湖停车场、苏家屯停车场共同承担。
根据本线近远期列车运行交路型式、列车空走距离以及运营组织的需要,结合车辆段与停车场用地条件,对车辆段和停车场的停车能力进行了合理分配。
统筹分析后,确定桑林子车辆段停车能力近期30列位、远景40列位,其中还包括用于四号线或九号线厂架修待修车停放的1个列位;丁香湖停车场受用地条件限制,停车能力按远景20列位一次建成;苏家屯停车场停车能力近期20列位、远景38列位。
近期桑林子车辆段设双周、三月检列位4个,丁香湖停车场设双周、三月检列位2个,苏家屯停车场远景预留双周、三月检列位2个。
2.3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停车场设计规模通过以上对十号线全线检修、运用设施能力的分析,根据车辆段、停车场运用设施能力分配,最终确定十号线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停车场设计规模如表3所示。
在充分分析沈阳地铁十号线工程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段址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以满足工艺要求、保证修车质量和运营安全为前提,以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节省投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企业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为目的,根据车辆运用、检修工艺和车库组合形式,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采用并列式顺向布置尽端库方案,总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图相对沈阳地铁十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桑林子车辆段进行了以下优化及创新:3.1增加了换向三角线的设计已投入运营的沈阳地铁一、二号线均无列车换向条件,结合近几年的运营实践,列车轮对偏磨现象非常严重,既造成列车运行品质下降、影响服务质量,又增加了轮对镟削工作量,降低了轮对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营成本。
因此,迫切需要后续建设项目中能够实现列车换向功能,以解决运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目前地铁列车通常采用的换向方式主要有利用灯泡线回转或者采用“八”字出入段线,由于列车较长,不利于设置三角线,故而利用三角线进行换向的方式较少采用。
但是在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中,利用试车线与牵出线之间距离较大的特点,在车辆段中部检修库前和入段咽喉区各设1条经牵出线到试车线的联络线,如此一来试车线、牵出线和两条联络线就自然形成了三角线,且对段内其他功能均沈阳地铁十号线车辆段工艺设计优化及创新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李利军[摘要]研究目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是地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地铁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沈阳地铁十号线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规模等方面的阐述,结合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工艺设计优化及创新,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研究结论:结合沈阳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的经验教训和地区特点,通过沈阳地铁十号线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三角线和卸料线的独特设计、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洗车线、镟轮线设计以及车辆段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车辆段工艺设计应立足现场实际需要,切不可盲目生搬硬套既有的设计理念和布置方案。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工艺设计优化创新——404科技信息翻板自身也带来较多的设备隐患,2.3.2液压系统问题多新安装的液压系统故障重重,一是液压推不动翻板,二是液压出现漏油,三是液压缸体坏死,使用不到两个月就被淘汰。
3、流程的优化设计和整改以上众多问题表明,原设计的G204、G304混匀矿转运工艺是欠妥的,一是没有考虑工序上能力的匹配性,二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的安息角,三是没有考虑设备功能的适应性,总之必须对原有的工艺进行改进,但是单一的改进某一方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重新优化料线设计。
优化的主要工艺有以下几个方面:3.1降低铁料皮带G204、G304的倾角原皮带的倾角高达53度,雨季大量的铁料无法爬上皮带顶端,为根治这一现象,最好将皮带的倾角降到最低,而现场具备降低的空间。
3.2取消裤叉梭槽及液压翻板原皮带倾角降低后,裤叉梭槽及液压翻板位置高于皮带机,已无法卸料,所以只能取消裤叉梭槽及液压翻板3.3采用G205、G305直接进料到3#烧结机的G503皮带机上降低皮带并取消裤叉梭槽及液压翻板后,混匀矿如何转运到3#烧结机呢?所以必须寻求一个新的转运方式,而配料仓上对应1#和2#烧结机的卸料小车刚好与到3#烧结机的铁料皮带G503处于同一水平面,同时卸料小车的轨道已经延伸到G503皮带机架的正下方,所以只需提高卸料小车的高度,便可将铁料从卸料小车转运到G503皮带上,从而实现3#烧结机的混匀矿供料,这是一种最合理、最经济的工艺优化。
经重新优化后的料线如图5所示。
4、优化后的生产实践4.1由于不再受裤叉梭槽这一瓶颈的限制,混匀矿转运通畅,生产中未出现过一次断料现象,雨季也不用再搞人海战术。
4.2皮带负荷降低,转运能力相对提高,改造前料线基本没有休息时间,作业率高达98%,改造后料线的作业率降到85%,为两条皮带机的点检维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3延长了G204、G304皮带的寿命,改造前每个月就要更换一段,多则200-300米,少则50-100米,改造后三个月也没有更换过一次,预计使用寿命长达一年以上。
图5优化后的进料方式5、结束语5.1混匀矿料线的优化是比较成功的,它的成功直接缓解了烧结混匀矿供料紧张的局面。
5.2由于重钢没有混匀矿的中储仓,铁料混匀作业全部在露天作业,大量的胶带机在露天没有防雨棚,雨季混匀矿的含水量高达20%以上,有的甚至呈流态状,转运沿途还是会有大量的铁料洒落地面,同时配料仓无法存料,流态状的混匀矿会直接从配料仓下的配料园盘流出来,造成周边设备的污染,所以加强露天皮带的排水非常重要。
(上接第403页)无影响,避免了因设置灯泡线而造成对段内交通的切割。
3.2卸料线的人性化设计在以往设计中,车辆段内卸料线旁一般设有硬化场地或卸料站台,以方便材料、物资的装卸作业,如此有限的作业条件增加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大型材料物资、备品备件的装卸,其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都不言而喻。
在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卸料线设在工建料棚内,可利用棚内起重机方便进行大型零部件及备品备件的装卸作业,大幅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3洗车线、不落轮镟线的优化设计考虑到沈阳地区冬季严寒的气候特征,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中,洗车线没有采用比较常见的“八”字往复式设置,而是采用了尽端式设计,并在洗车线上设有洗车库;不落轮镟线同样采用尽端式设计,并设有镟轮库。
镟轮库、洗车库与运用库合并设置,依次设在运用库南侧,镟轮库、洗车库长度与停车列检库等长,不落轮镟床和洗车机前后均有1列车长度,可以确保镟轮和洗车作业时全程均在库内完成,既大大改善了生产人员作业条件和工作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又避免了冬季洗车作业时车门冻结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运营组织的需要。
3.4增加了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根据地铁车辆段建设的发展趋势,初步设计阶段引入了“地铁+物业”的设计理念,该理念是以地铁为核心,在其上部空间建设地铁配套设施,进行商业、办公、住宅等多层次开发建设。
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土地资源,又能够密切轨道交通与上盖物业联系,使出行更加便捷,为地铁增加客流。
开发地铁上盖物业可以让地铁企业形成造血机制,走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必须在不影响下部工艺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应以经济、实用为原则。
综合分析桑林子车辆段工艺特点,经过技术、经济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仅对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投资较低的运用库进行上盖物业开发,运用库结构形式按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进行设计。
既保证了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经济性、合理性,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后期的上盖物业开发功能,桑林子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运用库主体结构采用两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
考虑到上部承载要求,运用库柱距采用12.4m×6m 。
上盖物业交通直接与东南侧用地外市政道路连通,与厂区交通完全分离,解决车辆段生产与物业开发的使用交叉问题;上盖物业消防车道在指定位置设置,荷载较为集中,可减小消防车道以外部分的梁柱截面,降低投资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