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巨细胞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腱鞘囊肿讲课PPT课件

腱鞘囊肿讲课PPT课件
稻壳公司
腱鞘囊肿讲课PPT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汇报人员
01
腱鞘囊肿概述
02
腱鞘囊肿的诊断与鉴别
03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
04
腱鞘囊肿的预防与康复
05
腱鞘囊肿的案例分享与答疑解惑
06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01
腱鞘囊肿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腱鞘囊肿是一种发生在关节或腱鞘内的 囊性肿物,通常由关节液或腱鞘内容物形成。
鉴别诊断时需注意 与相似疾病进行区 分,如滑囊炎、腱 鞘炎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时 需遵循医生指导, 避免误诊或漏诊。
患者需配合医生的 治疗方案,按时服 药、定期回诊复查 ,以及注意调整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01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法治疗:通过按摩、揉捏等方法,缓解囊肿周围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手术方式:囊肿切除术、关 节镜手术等
手术注意事项:术后护理、 康复锻炼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和消炎。 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治疗、电刺激治疗和按摩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注射治疗:将药物或激素注射到囊肿内,使囊肿缩小或消失。 手术治疗:如果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囊肿。
药物治疗:口服或外用药物,缓解炎症和疼痛,促进囊肿吸收。
支具治疗:使用支具固定关节,减轻囊肿的压迫和疼痛。
康复治疗:通过物理疗法、运动康复等方式,促进囊肿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 肌肉紧张。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囊肿较大、症 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等
手术目的:切除囊肿,缓解 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中度腱鞘囊肿患 者的康复锻炼方 法

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概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

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10%病例切除后复发。

此瘤常分叶。

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腱鞘巨细胞瘤流行病学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病因病因尚不明。

腱鞘巨细胞瘤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腱鞘巨细胞瘤临床表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通常小于3cm,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

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

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

约25%病例切除后复发,极罕见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亦有过报告。

另一个腱鞘瘤即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he tendon sheath可能为腱鞘巨细胞的亚型也侵犯手指和手的屈侧肌腱,临床形态与巨细胞腱鞘瘤相同,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较巨细胞腱鞘瘤发病年龄轻。

腱鞘巨细胞瘤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此瘤常分叶。

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瘤内细胞由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成骨样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慢性炎症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和胶原化基质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

此瘤之另一亚型称腱鞘纤维瘤,临床上两者不能区别。

腱鞘纤维瘤无噬脂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仅偶见少数多核巨细胞。

腱鞘巨细胞瘤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腱鞘巨细胞瘤治疗。

2019年《腱鞘巨细胞瘤》ppt课件.ppt

2019年《腱鞘巨细胞瘤》ppt课件.ppt

Microscopic picture of the lesion showing giant cells with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Foam cell could be seen.
分型
• 有局限型与弥散型。 • 局限型病灶形态相似,均为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较清。常见于手与足部。 • 弥散型均分布弥散,呈多发结节,较多伴 关节积液。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主要发 生在关节外。
Axial (A, top) T2-weighted FSE (B, middle) pre- and (C, bottom) post-i.v. Gad-DTPA
(A) T1-weighted, (B) STIR and (C) axial T2-weighted FSE MR images.
侵袭性表现
• 可有邻近软骨、骨质及韧带破坏。 • 骨质破坏为肿瘤压迫性改变。
PVNS(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相同点: • 两者MRI信号特点相同,都有含铁血黄素长 TI短T2低信号结节影,TI基本以等低信号为 主,T2以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 • 两者都可破坏肌腱、韧带及骨组织。
不同点:
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腱鞘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
Liuzhenghua
好发部位
手部,足部,踝关节,腕关节, 膝关节 来源于滑膜
好发年龄
• 常见于于20~50岁的成年人. • 也可见于老年和青少年,但儿童罕见, • 女性略高发。
病因
• 外伤或多次的轻外伤(repeated micro trauma)
a central area of higher signal intensity (arrowheads) and a larger peripheral rim (arrows) of markedly decreased signal intensiweighted MRI image of the thumb shows 2 separated subcutaneous masses without connection (*distal, **proximal). The masses are relatively well demarcated from the surrounding tissue.

腱鞘巨细胞瘤1例

腱鞘巨细胞瘤1例

图1a~1c㊀足底腱膜梭形增大ꎬT1WI及脂肪抑制T2WI见与足底腱膜平行的形态不规则等T1等长T2信号ꎬT2WI压脂像内见片状㊁条网状高信号ꎬ相邻足底软组织稍肿胀㊀图1d㊀经左侧足底腱膜局部组织活检病理证实:跖腱膜黄色瘤㊀图2a~2c㊀跟腱增粗ꎬ以梭形增粗为主ꎬT1WI及脂肪抑制T2WI病灶低信号为主ꎬ其内见与跟腱长轴平行的裂隙状稍高信号ꎬ轴位内部呈网格状改变ꎮ跟腱下段病变向后扩展至皮肤ꎬ导致皮肤增厚ꎬ前方推压Kager三角ꎬ导致该三角脂肪垫消失㊀图2d㊀术后病理:跟腱黄色瘤生于跟腱者需与跟腱末端病㊁跟腱炎㊁跟腱撕裂等鉴别ꎮ参考文献:[1]王坚.软组织肿瘤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08.170.[2]韩建秀ꎬ蔺鸿儒ꎬ张建兵.双侧跟腱黄色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ꎬ2016ꎬ35(9):1307 ̄1308.[3]董旭霞ꎬ高建根ꎬ蒋廷宠.跟腱黄色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ꎬ2011ꎬ26(12):1341.(收稿日期:2019 ̄02 ̄25)腱鞘巨细胞瘤1例Giantcelltumoroftendonsheath:onecasereport张文杰1ꎬ王勇胜2ꎬ姜兴岳2ꎬ王㊀滨11.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放射科㊀山东㊀烟台㊀264100ꎻ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㊀山东㊀滨州㊀256603㊀㊀通信作者:王滨㊀主任医师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㊀E ̄mail:binwang001@aliyun.com㊀㊀ʌ关键词ɔ㊀腱鞘巨细胞瘤ꎻ踝关节ꎻ磁共振成像㊀㊀中图分类号:R686.1ꎻR445.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5 ̄0925 ̄03㊀㊀患者㊀女ꎬ31岁ꎮ发现左踝部肿物10年ꎬ由于未影响正常生活而未予治疗ꎬ近半年因肿物迅速生长遂入院治疗ꎮ查体:左踝关节后方可扪及一大小约10cmˑ4cm肿物ꎬ跨越跟腱ꎬ质韧ꎬ无压痛ꎬ边界欠清晰ꎬ活动度差ꎮ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ꎮ左踝关节X线示(图1):左踝关节内后方软组织肿胀㊁密度增高ꎬ未见明显邻近骨质破坏ꎮ左踝关节CT示(图2):左踝后部可见一团块状软组织肿块ꎬ密度较均匀ꎬ边缘不规整ꎬ局部可见分叶ꎬ最大横截面约4 9cmˑ3 3cmꎬ病变包绕跟腱ꎬ局部边界欠清ꎬ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ꎬ静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ꎮ左踝关节MRI示(图3):左踝后部皮下可见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肿块ꎬ信号尚均匀ꎬ呈长T1㊁等短T2信号ꎬT2内可见斑片状低信号ꎬPD压脂呈高信号ꎬ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ꎬ边缘不规整ꎬ局部可见分叶ꎬ最大横截面约5.7cmˑ4 2cmˑ4.0cmꎬ病变包绕跟腱及周围腱529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5期㊀JMedImagingVol.30No.52020图1㊀左踝X线正侧位示:左踝关节内后方软组织肿胀㊁密度增高㊀图2㊀CT检查示:左踝后部软组织肿胀ꎬ可见团块状软组织肿块ꎬ密度较均匀ꎬ边缘不规整ꎬ局部可见分叶ꎬ最大横截面约4.9cmˑ3.3cmꎬ病变包绕跟腱ꎬ局部边界欠清ꎬ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ꎬ静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ꎮ图2aCT平扫ꎮ图2b动脉期ꎮ图2c静脉期㊀图3㊀MRI检查示:左踝后部皮下可见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肿块ꎬ信号尚均匀ꎬ呈长T1㊁等短T2信号ꎬT2内可见斑片状低信号ꎬPD压脂呈高信号ꎻ增强扫描随时间延迟呈明显强化ꎬ边缘不规整ꎬ局部可见分叶ꎬ最大横截面约5.7cmˑ4.2cmˑ4.0cmꎬ病变包绕跟腱及周围腱鞘ꎬ局部边界欠清ꎬ周围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征象ꎮ图3aT1平扫ꎮ图3bT2平扫ꎮ图3cPD ̄fs平扫ꎮ图3dꎬ3eT1动态增强㊀图4㊀术中所取肿块:灰白灰黄不规则肿物一个ꎬ体积5.5cmˑ4.0cmˑ4.1cmꎬ表面光滑呈多结节状ꎬ切面灰白灰黄质稍韧ꎮ术后病理(HEˑ100)示:左踝部腱鞘巨细胞瘤鞘ꎬ局部边界欠清ꎬ周围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征象ꎮ后行手术切除ꎬ术中见(图4a):肿物大小约8cmˑ4cmˑ2cmꎬ实性ꎬ色苍白ꎬ包绕跟腱ꎬ与跟腱腱周膜粘连紧密ꎬ外侧与腓骨肌腱腱鞘粘连紧密ꎬ内侧与胫后肌腱腱鞘㊁趾长屈肌腱腱鞘㊁胫后动脉㊁拇长屈肌腱腱鞘㊁胫神经粘连紧密ꎬ深部侵犯踝关节后方关节囊㊁跟骨㊁距骨㊁胫骨下段ꎮ术后病理(图4b)示:(左踝部)腱鞘巨细胞瘤ꎮ讨论:腱鞘巨细胞瘤(GCTTS)又称巨细胞滑膜瘤㊁局限性结节状腱鞘炎ꎬ是一种来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的无痛性肿块ꎬ其病因与创伤㊁炎症㊁脂质代谢异常等有关ꎮ2013年WHO软组织分类将GCTTS分为局限型GCTTS(F ̄GCTTS)㊁弥漫型GCTTS(D ̄GCTTS)和恶性GCTTS(M ̄GCTTS)[1]ꎮ局限型GCTTS相对常见ꎬ主要表现为圆形㊁椭圆形或分叶肿块ꎬ边界较清ꎬ少有关节积液ꎻ弥漫型少见ꎬ呈多发结节ꎬ常伴关节积液ꎬ浸润性生长ꎬ主要发生在关节外ꎬ颅底㊁颞下颌关节区多见报道ꎻ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罕见ꎬ但亦有报道ꎮGCTTS好发于20~50岁的成年人ꎬ女性略高发ꎬ其生长缓慢ꎬ具有局部侵袭性ꎮ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ꎬ术后可有20%左右复发ꎬ但一般不发生转移ꎮGCTTS在CT和X线上一般表现为局部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ꎬ密度介于肌肉和骨骼之间ꎬ主要用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骨组织和骨压迫ꎮMRI是GCTTS诊断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ꎬ敏感性和特异性高ꎬ能反映肿瘤的内部信号及邻近组织的特征ꎮ其典型表现为紧贴或包绕肌腱㊁腱鞘生长的异常软组织肿块ꎬ有完整的包膜ꎬT1WI大多呈等低信号ꎬT2WI主要为低信号ꎬ但因肿瘤内部常合并囊变㊁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ꎬT2WI常呈混杂信号ꎻ增强扫描病变实性成分呈中等或显著强化[2 ̄3]ꎮ本例患者为一中年女性ꎬ病变发生于左跟腱部ꎬ病变边界较清ꎬ周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ꎬ增强呈明显强化ꎬ考虑局限型GCTTSꎬ并已由病理证实ꎮ对于发生于跟腱的腱鞘巨细胞瘤ꎬ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4]ꎮ1)腱鞘囊肿:是腱鞘周围最为常见的肿物ꎬ表现为肌腱旁或周围的囊性肿块ꎬ多数单发ꎬ包膜完整㊁增强扫描可见强化ꎬ病变内部无强化或轻度强化ꎻ2)滑膜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ꎬ好发在大关节的周围ꎬ生长迅速ꎬT1WI多呈低信号㊁T2WI为高信号ꎬ瘤体明显不均匀强化ꎻ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见于中老年人ꎬ好发于大腿ꎬ多数边界欠清ꎬ增强可见较明显强化ꎻ4)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是由典型腱鞘巨细胞瘤和间变性肉瘤这两种成分组成ꎬ原发极为少见ꎬ大多为继发ꎮGCTTS因病因及临床表现无明显特殊性ꎬ故临床误诊率较高ꎮMRI作为临床较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技术ꎬ不仅可判断GCTTS分型ꎬ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邻近组织的特征ꎬ对该病的临床诊疗及随访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ꎮ因此ꎬ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遇到可疑GCTTS患者可根据MRI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等多种检查综合分析㊁诊断ꎮ参考文献:[1]JoVYꎬFletcherCD.WHOclassificationofsofttissuetumours:629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5期㊀JMedImagingVol.30No.52020anupdatebasedonthe2013(4th)edition[J].Pathologyꎬ2014ꎬ46(2):95 ̄104.[2]DeSchepperAMꎬHogendoornPCꎬBloemJL.Giantcelltumorsofthetendonsheathmaypresentradiologicaiiyasintrinsicosseouslesions[J].EurRadiolꎬ2007ꎬ17(2):499 ̄502.[3]林成武.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ꎬ2018ꎬ16(9):134 ̄136+140.[4]胡艳ꎬ舒健.颞下颌关节区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ꎬ2018ꎬ37(9):1596 ̄1597.(收稿日期:2019 ̄08 ̄01)乳腺透明细胞汗腺瘤1例Breastclearcellhidradenoma:onecasereport张晓彤ꎬ魏风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超声科㊀山东㊀济南㊀250000㊀㊀ʌ关键词ɔ㊀乳腺透明细胞汗腺瘤ꎻ超声检查㊀㊀中图分类号:R737.9ꎻR445.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5 ̄0927 ̄01㊀㊀患者㊀女ꎬ29岁ꎮ发现左乳腺皮下无痛性肿块2月余ꎮ专科检查:左乳腺6点距乳头约3cm处皮下可扪及一大小约1.2cmˑ1.0cm肿物ꎬ质硬㊁边界清ꎬ活动度可ꎬ与皮肤无粘连ꎬ有压痛ꎬ乳头无溢液㊁溢血ꎬ右乳无异常ꎬ双侧腋下㊁双侧锁骨上下未及肿大淋巴结ꎮ超声检查:左乳6点皮下见大小约1.6cmˑ1.0cmˑ0.8cm囊实性包块ꎬ边界清晰ꎬ形态较规则ꎬ周边为实性低回声ꎬ内部以无回声为主ꎬ内透声可ꎬ可见分隔ꎬ肿物未累及腺体层ꎮCDFI:实性部分可见血流信号ꎬPW:Vmax:3.05cm/sꎬRI:0.63ꎮ超声提示左乳皮下囊实性占位(图1)ꎮ手术及病理:于左乳6点乳晕外侧4cm皮肤组织下完整切除大小约1.0cmˑ0.5cm肿物ꎬ有包膜ꎬ形态规则ꎬ界限清楚ꎮ病理诊断:(左乳)透明细胞汗腺瘤(图2)ꎮ讨论:皮肤汗腺瘤临床较少见ꎬ发生在乳腺的汗腺瘤更为少见ꎬ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ꎬ极易误诊ꎮ汗腺瘤为散发性病变ꎬ无性别差异ꎬ好发于成年人ꎬ也有发生于儿童的报道[1]ꎮ一般位于头皮㊁躯干及肢体近端ꎬ手足少见ꎬ眼睑也可发生ꎮ此肿瘤生长缓慢ꎬ直径多为1.0~2.0cmꎬ表面皮肤多光滑ꎬ呈肤色或淡红色皮下结节ꎬ有时表面破溃ꎬ有浆液样渗出ꎬ外科手术切除即可治愈ꎮ汗腺瘤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发生于真皮内或扩展至皮下脂肪层的单个实性或囊实性结节ꎬ边界清晰ꎬ有包膜ꎬ后方回声增强ꎬ内部常可见分隔ꎬ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ꎬ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ꎮ超声检查极易误诊为其他肿瘤ꎬ其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ꎮ病理学检查镜下可显示结节状的真皮肿瘤ꎬ界限清楚ꎬ有或无包膜ꎬ有时与表皮相连ꎮ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构成:一种为较大的透明或浅染细胞ꎬ位于中央ꎬ胞膜清楚ꎬ胞浆透明空泡状ꎬ胞浆中含有丰富的糖原ꎻ另一种为嗜碱性多角形小细胞ꎬ胞质深染ꎬ位于周边[2]ꎮ超声检查对汗腺瘤虽不能作定性诊断ꎬ但能够动态直观的显示病变的囊实性㊁边界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和浸润情况等ꎬ还可通过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内部的血运情况ꎬ具有实时㊁无创㊁经济㊁便捷及短期内可重复性检查图1㊀左乳皮下囊实性包块ꎬ后方软组织结构清晰ꎬ与乳腺腺体分界明显㊀图2㊀病理图ꎬ胞浆浅染的透明细胞较常见(HEˑ100)等优点ꎮ可为临床提供丰富㊁直观的影像学信息ꎬ对辅助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ꎮ参考文献:[1]黄智棠ꎬ刘强ꎬ姚海东ꎬ等.乳腺少见肿瘤的X线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4ꎬ24(6):966 ̄969.[2]万慧颖ꎬ徐敏燕.透明细胞汗腺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ꎬ2018ꎬ34(8):460 ̄463.(收稿日期:2019 ̄12 ̄16)729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5期㊀JMedImagingVol.30No.52020。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2
• 患者男性,60岁,右足第二趾包块40余年,近期 逐渐增大,影响穿鞋和行走。
3
4
5
临床
• 好发年龄:青壮年, • 部位: 多发于手部小关节及腱周组织, 上 肢占6 8.1 4 %, 下肢占3 0 .5 8 %, 上肢 以手指部多见、 下肢以膝部多见。 • 表现: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 治疗:手术为主 • 预后:易复发,术后复发率高达2 3. 6 4 %
• 1、痛风 • 多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多见于第 1 趾跖 关节, 关节间隙正常或狭窄, 可见到 “ 痛风石” , T1 WI 呈低至等信号, T2 WI 呈低到高信号不等。临床有尿酸增高等 特点。
29
30
31
32
33
2、创伤后血肿
• 创伤后血肿有时也会在关节内或周围形成 类似的软组织肿块, 由于含铁血黄素的沉 积, 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但创伤后血 肿在 C T图像上常有明显的钙化, 无侵袭 性骨质改变, 患者有明确的创伤史和明显 的局部疼痛症状, 结合病史和密切随访, 血肿随着时间的推移, MR I 征象会发生明 显的变化, 有利于鉴别。
60
肿块
腱鞘巨细胞瘤
无痛性肿块
骨质变化 年龄
外压性骨吸收, 有硬化缘,无骨 膜反应 骨质虫蚀状骨质 破坏或压迫呈透 亮区 。可有骨 膜反应 边缘骨质破坏, 骨髓炎性水肿, 少有含铁血红素 沉着 青壮年
好发部位
手足关节
滑膜肉瘤
痛性肿块,跨关 节生长 ,常有 分隔,多伴不规 则钙化,可有出 血、囊变 结核中毒症状, 关节疼痛肿胀。 冷脓肿,钙化多 见 痛风石
34
神经纤维瘤
• 与腱鞘/滑膜关系没有GCTTS密切,通常可 见分界 , 较少出血,缺乏MR的典型表现。 • 对骨质影响较轻。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腱鞘巨细胞瘤的磁共振表现63页PPT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腱鞘巨细胞瘤的磁共振表现63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腱鞘巨细胞瘤 的磁共振表现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存的。——伯克

腱鞘巨细胞瘤演示课件

腱鞘巨细胞瘤演示课件

风险因素识别及防控策略
遗传因素
生活习惯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应加强对 家族成员的筛查和监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 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高 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放射线可能 增加患病风险,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接 触。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腱鞘巨细胞瘤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及预后等,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预后评估及随访建议
预后评估
腱鞘巨细胞瘤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腱鞘巨细胞瘤预后较好。然而,该肿瘤 具有一定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因此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
随访建议
对于接受治疗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随访频率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遵循医 生的建议。
分型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局限型肿瘤生长缓 慢,边界清楚;弥漫型肿瘤生长较快,边界不清,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01
02
03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和患肢的肌肉痉 挛为最常见的症状,可伴 有局部肿胀和关节活动受 限。
体格检查
可触及肿块,质地较硬, 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 痛明显。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腱鞘巨细胞瘤(共16张PPT)

腱鞘巨细胞瘤(共16张PPT)
第五页,共16页。
T1WI
第六页,共16页。
T1WI增强
第七页,共16页。
第八页,共16页。
T1WI增强
第九页,共16页。
T1WI增强
第十页,共16页。
第十一页,共16页。
第十二页,共16页。
第十三页,共16页。
第十四页,共16页。
第十五页,共16页。
第十六页,共16页。
腱鞘巨细胞瘤
第一页,共16页。
简要病史:
患者,女,75岁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 页,共16页。
第三页,共16页。
T1WI
第四页,共16页。
PDWI FS
患者,女,75岁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患者,女,75岁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患者,女,75岁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患者,女,75岁 患者,女,75岁 患者,女,75岁 患者,女,75岁 患者,女,75岁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患者,女,75岁 患者,女,75岁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右膝内侧发现包块三年,大小约50×45MM,触之呈囊性,质中,呈圆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腱鞘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
Liuzhenghua
好发部位
手部,足部,踝关节,腕关节, 膝关节 来源于滑膜
好发年龄
• 常见于于20~50岁的成年人. • 也可见于老年和青少年,但儿童罕见, • 女性略高发。
病因
• 外伤或多次的轻外伤(repeated micro trauma)
MM. Giant cell tumour of tendon sheath: MR imaging findings in nine cases. Am J Roentgenol 1994;162:919–22. • 4. Mohie Eldin Fadel, Axel Schulz, Ralph Linker, Jorg Jerosch.Giant cell tumour of the tendon sheath in the foot.Foot and Ankle Surgery 12 (2006) 33–37
(A) T1-weighted, (B) STIR and (C) axial T2-weighted FSral area of higher signal intensity (arrowheads) and a larger peripheral rim (arrows) of markedly de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楚,可见硬化边。 • 破坏区周围无骨膜反应。 • 软组织肿块内无钙化或骨化征象。 • 受累关节通常无骨质疏松,关节间隙通常
无明显变窄。
MRI信号特征
• 实性成分:等长T1混杂T2信号。 • 囊性成分:等长T1长T2信号。 • 增强:实性成分中等或重度程度强化。
MRI信号特征
• 含铁血黄素沉积:T1WI及T2WI上为低信号。 • 胶原纤维:T1WI及T2WI稍高于骨骼肌信号。
• 2. Jong Woong Park, Multiple separated 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 tendon sheath in a thumb. AM ACAD DERMATOLMARCH 2006:
540-542. • 3. Jelinek JS, Kransdorf MJ, Shmookler BM, Aboulafia AA, Malawer
hemosiderin
A sagittal T2-weighted MRI image of the thumb shows 2 separated subcutaneous masses without connection
(*distal, **proximal). The masses are relatively well demarcated from the surrounding tissue.
Sagittal T2-weighted FSE and coronal (B,left) pre- and (C, right) posti.v. Gad-DTPA fat suppressed T1-weighted SE MR images.
Axial (A, top) T2-weighted FSE (B, middle) pre- and (C, bottom) post-i.v. Gad-DTPA
cells.
Microscopic picture of the lesion showing giant cells with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Foam cell could be seen.
分型
• 有局限型与弥散型。 • 局限型病灶形态相似,均为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较清。常见于手与足部。 • 弥散型均分布弥散,呈多发结节,较多伴
关节积液。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主要发 生在关节外。
临床表现
• 软组织肿块渐进性增大 • 关节肿胀或疼痛 • 行走不便 • 可触摸到软组织肿块
临床表现
X线平片及CT表现
• 关节周围弥漫性软组织增厚, • 大多可见边缘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界清
refences
• 1. O. Harris , D.A. Ritchie ,R. Maginnis,G.R. Lamba, T. Helliwell ,M. Jane , A.M. Davies MRI of giant cell tumour of tendon sheath and nodularsynovitis of the foot and ankle. The Foot 13 (2003) 19–29.
病理学表现
• 由充满含铁血黄素的单核组织细胞(泡沫 细胞)、多核巨细胞
• 胶原纤维基质 • 丰富的毛细血管
Haematoxylin and eosin-stained section of GCTTS (200×) showing sheets of ovoid fibrohistiocystic cells and scattered osteoclast-like giant
侵袭性表现
• 可有邻近软骨、骨质及韧带破坏。 • 骨质破坏为肿瘤压迫性改变。
PVNS(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相同点: • 两者MRI信号特点相同,都有含铁血黄素长
TI短T2低信号结节影,TI基本以等低信号为 主,T2以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 • 两者都可破坏肌腱、韧带及骨组织。
不同点:
• 好发部位不同, • GCTTS好发于四肢远端及小关节 • PVNS好发于膝、髋、踝关节等大关节 • GCTTS是发生在关节外滑膜病变, • PVNS为关节内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