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经济形势及社会问题

合集下载

中亚地区安全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亚地区安全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亚地区安全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中亚地区是指位于亚洲中部的一片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这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因为其地缘政治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安全态势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对中亚地区进行分析。

其次,中亚地区存在一些内部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冲突和恐怖主义等因素。

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民众人口较多,一些极端宗教势力试图借此在中亚地区扩张。

此外,一些族群之间由于资源争夺、地缘政治因素等导致冲突的发生。

例如,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就曾发生过因政治和宗教因素引发的冲突。

这些内部安全问题对中亚地区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尽管中亚地区存在上述安全问题,但在近年来,中亚地区的安全态势总体上有所改善。

这主要得益于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及中亚地区国家自身的努力。

国际社会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安全合作来帮助中亚地区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此外,中亚地区国家也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扩大经济合作和加强地区间的政治对话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

从发展趋势来看,中亚地区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能源、矿产等,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中亚地区国家也在积极推行经济和吸引外资,以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例如,哈萨克斯坦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节点之一、此外,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其地区间的互联互通也将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亚地区的安全态势在地缘政治竞争和内部安全问题的影响下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然而,中亚地区国家通过积极的合作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安全态势总体上有所改善。

同时,中亚地区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通过经济和吸引外资等措施可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未来中亚地区需要继续注重安全合作,加强地区间的政治对话,推动经济一体化,以实现持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亚五国水资源困境及应对研究

中亚五国水资源困境及应对研究

中亚五国水资源困境及应对研究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世界上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之一。

由于一系列历史、地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国家。

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中亚五国的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中亚五国中,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地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而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水资源较为匮乏。

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是少数几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水资源的缺乏更加严重,导致该国严重依赖进口水。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中亚五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用水量过大,几乎占据了中亚五国水资源的绝大部分。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较少,利用率相对较低。

(2)水资源损失较大,其中主要表现在不规范的农业灌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用水设施老化导致的水泄漏以及水资源交易不规范等。

(3)缺乏综合管理和监管体系。

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工作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执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3.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持续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等原因,中亚地区的水资源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中亚五国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干旱持续加剧。

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和多风,此外也面临地貌、土质和植被等因素的制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持续时间加长,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更加严重。

(2)水资源的质量下降。

由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等原因,水质下降趋势加剧,对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造成威胁。

二、应对措施中亚五国面临的水资源困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国际合作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共同建设跨国流域水利工程,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哈萨克斯坦资源

哈萨克斯坦资源

哈萨克斯坦资源国家。

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藏,在独联体国家甚至在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哈萨克斯坦具有发展对外合作的有利条件。

1、矿物资源:哈萨克斯坦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很大,哈萨克斯坦煤的探明储量为1400亿吨,大部分煤矿都集中在卡拉干达、库斯塔奈、阿克莫拉、巴甫洛达尔和东哈萨克斯坦州。

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为45亿吨和5.9亿立方米。

2、金属矿藏:哈萨克斯坦有色金属矿藏丰富,而且品种比较齐全,铁矿石的探明储量有80亿吨。

铬铁矿石的储量2亿吨。

锰矿主要分布在乌卢套、萨雷阿尔克、卡拉套和满格斯套等地,铜矿主要分布杰兹卡兹甘州。

铅矿已探明储量约1000万吨;锌矿已探明储量1400万吨。

3、非金属矿藏:哈萨克斯坦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钾盐、硫酸钡、磷钙土和萤石等,哈萨克斯坦境内有20多个湖泊盛产食盐,并有两个岩盐矿。

4、化学工业:哈萨克斯坦充分利用资源和开辟原料资源的工业部门。

该国拥有铬、硼、记硝、天然硫酸盐、矿物颜料、硝酸镁盐、亚铬硫盐、镁盐、磷灰石、硫铁矿、油页岩等矿铁原料。

5、电力工业:哈萨克斯坦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一直以发展火电为主。

6、机械工业:哈萨克斯坦的机械工业基本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集中在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巴甫洛达尔等地。

7、建材工业:哈萨克斯坦拥有诸多如石灰石、泥灰石、耐火石、陶土、石英砂等丰富的建材原料。

8、轻纺工业:哈萨克斯坦的轻纺工业有丰富的农业原料资源。

其中制革业、毛皮业、裘皮业和洗毛业,在独联体占有重要的地位。

9、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哈萨克斯坦主要消费品工业之一,有20多个行业。

肉类工业是哈萨克斯坦主要食品工业的主要部门,就产量而言,居独联体各国第三位。

10、农牧业:哈萨克斯坦是独联体主要的商品粮、畜生产基地之一。

该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农牧业生产的条件。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2001年至2008年间,哈萨克斯坦先后成立了6个“特别经济区(СЭЗ——специальны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зоны»以下简称‘经济区’)”,分别为:——“阿斯塔纳-新城”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建筑、建材生产、机器制造业、木材生产加工、橡胶塑料制品生产和制药业等;——“阿克套海港”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油气运输、物流服务;——阿拉木图“阿拉套”信息科技园区,集中发展IT业;——南哈萨克斯坦州“奥图斯提克”特别经济区,发展纺织工业;——阿特劳州“国家石油化工技术园区”,发展石化生产、原油深加工以及生产高附加值石化产品;——距阿斯塔纳近300公里的“布拉拜”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旅游业。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分析——以中亚地区为例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分析——以中亚地区为例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分析—以中亚地区为例文/苏畅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海外利益的 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增多,其中就 包括恐怖主义风险。

本文尝试讨论的问题包括:中国在中 亚地区的海外利益面临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在中亚国家独 立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恐怖主义风险对中国海外利益的 危害和变化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中国海外利益 在中亚地区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

相关概念维护和拓展海外利益是大国成长的核心要素。

“海 外”即“境外”,指有效的主权管辖范围以外的地域,包 括他国境内、公海、极地等。

海外利益是“境外的国家利 益”,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是国家战略利益的 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与外部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海 外利益面临的风险也在上升。

以海外战略利益和海外基础 利益为分类,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中国海 外战略利益面临的政治风险和地缘博弈风险;屮国海外基 础利益面临的投资风险、社会安全风险和恐怖主义风险。

恐怖主义风险即近年恐怖主义对于中国海外利益的威胁,在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几乎均涉及恐怖主义 风险。

这种tm兄导致中国海外利益涉恐风险的复杂性和安 保的高难度性。

复杂性不仅体现为恐怖主义风险包含的类 别多.有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极 右型恐怖主义等;而且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政治原因,恐怖主义风险往往与其他的海外利益风险相混合。

一是恐 怖主义与政治风险相结合。

如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实施过 程中,受巴基斯坦混乱的政治生态影响,当地中资企业和 员工遭到“俾路支解放军”分支组织的多次恐怖袭击。

二 是恐怖主义与国际政治博弈因素相结合,一些势力利用恐 怖主义达到目的。

三是恐怖主义与经济风险相结合,出于经济利益,恐怖组织对巨额财物进行抢夺。

四是恐怖 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相结合,宗教极端型恐怖袭击造成 人员伤亡。

中国在中亚地区海外利益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屮国在屮亚地区的海外利益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经济、安全三个方面。

哈萨克斯坦失业率下降原因

哈萨克斯坦失业率下降原因

浅论哈萨克斯坦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失业率始终处于下降水平,为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做出了榜样。

本文从经济、劳动就业和教育等方面寻找其失业率下降的根本原因,为我国政府制定降低失业率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劳动就业失业率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314-01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失业人口众多,失业率水平高,导致失业问题一度成为影响哈萨克斯坦的六大社会问题之一。

但是,进入21世纪后,由于石油和矿产品出口的大幅增加,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进入强势增长时期,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迅速降低了失业率。

但是哈萨克斯坦不同行政区域的自然禀赋条件不同,人口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失业率的水平和形成原因也不同。

具体来说,影响哈萨克斯坦失业率水平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劳动就业制度因素和教育因素。

一、经济因素1.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就业人数增加,降低了失业率水平从2003年开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金属等原料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同时哈国政府与外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导致哈萨克斯坦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

2003年时,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规模首次超越独立时,gdp达到9.3%的高水平。

随后,gdp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

长期的经济高增长,带动了石油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为全社会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大幅度降低了失业率水平。

2.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均,引发失业率水平的巨大差异哈萨克斯坦分为17个行政区域,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比例不同,经济驱动力也不同,导致失业率在各地区间差异较大。

位于西部的曼吉斯套州和阿特劳州因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而石油工业又是重工业的支柱行业,因而吸纳大批劳动力,失业人口的规模长期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作为两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阿拉木图市,产业结构以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房地产行业为主,由于第三产业的人员流动性强,摩擦性失业比较普遍,因此阿拉木图市的失业人口众多,失业率长期处于全国高水平。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对接风险研究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对接风险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3), 583-590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1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1.103084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对接风险研究吴晨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2月23日;录用日期:2021年3月17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24日摘要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重要支点国家,其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核心的地理位置,对“一带一路”倡议向中西亚发展,连接欧洲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接“教科书”,中哈发展战略对接进展向好,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国内以及外部多重因素,导致对接过程中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外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对接的进展、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接,风险Research on the Risk of DevelopmentStrategy Docking between Chinaand KazakhstanChen Wu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Feb. 23rd, 2021; accepted: Mar. 17th, 2021; published: Mar. 24th, 2021AbstractKazakhstan i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 important pivot country along the line. The rich energy resources and cor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sia and Europe.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s docking “textbooks”. The dock-ing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is progressing well. However, Ka-吴晨zakhstan faces a series of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external risks due to multiple domestic and ex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gress,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docking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KeywordsChina, Kazakhsta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Docking, Risk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是欧亚板块的核心中枢,领土横跨亚欧两洲,达272.4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拥有1800多万人口、131个民族,能源资源丰富且有巨大储量,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誉。

哈萨克斯坦各地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哈萨克斯坦各地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社经 发 概 会济展况
甫洛 达尔州 、阿 克纠宾 斯克 州 、阿拉木 图州 、阿
农业 除 阿拉木 图市之外 ,全 国其 它各州 、
的工业生产 总值要 高于 2 0 年 的水 平 ,只 有克 拉木 图市和阿斯塔纳市 。 04 孜勒 奥 尔达州 、卡拉 干 达州 和科 斯塔 奈 州工 业 生产 总值 比 2 0 0 4年 有 所 下 降 ,降 幅 分 别 为
量资金和时 间。
遗憾 的是 ,目前还 没看 到中亚 国家采 取任 何能改
变这种状况的措施 。
此 外 ,哈萨 克 斯坦 的 天然 气输 送 系 统还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自 《 日哈 萨克斯 坦 报 》 2 0 . 1 1 】 译 今 0 6 0 . 2
晗克担地 萨斯各
工 业 2 0 0 5年哈 萨克 斯坦多 数州 、直辖 市
直辖 市 的消费品价 格指数 都高 于 20 0 5年 1 月。 1
17 ) 全 国有 1 4个地 区的蛋 产量 增加 ,增幅最 大 价 格涨 幅最大 的是 阿特 劳州 ( .% 和克孜 勒奥 尔
的是西 哈 萨克斯坦 州 ,达 到 8 . % ,北哈 萨克 37 斯坦 帅 的增 幅也不 小 ,达到 2 .% ,增幅最 小 I 56
是江布 尔州和北哈萨 克斯坦卅I .均为 19 .%。增 州 ( .%) 6 3 。阿 拉 木 图 市 的 肉产 量 与 2 0 持 0 4年
幅较大的还有 阿克 莫拉N (o 9 ) 2 .% 、阿拉木 图市 (9 2 ) 1 .% 、南哈 萨 克斯坦 卅I . % 和曼 吉斯套 (1 8 ) 1 J (1 4 ) ' 1 .% 。增 幅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 4 6 的 I ' 1 为 .%) 有 9个 地 区 ,它们分 别 是 西哈 萨 克斯坦 卅l 、阿 克莫拉 州 、南 哈萨 克 斯坦 州 、曼 吉斯 套州 、巴

哈萨克斯坦调研报告

哈萨克斯坦调研报告

哈萨克斯坦调研报告《哈萨克斯坦调研报告》一、概况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大陆,是世界上面积第九大的国家。

该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人口约1800万,其中有大约50%的人居住在城市,主要集中在首都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

二、经济状况1. 主要经济领域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经济领域包括石油、矿业、农业、金融和旅游业。

石油和天然气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方面,哈萨克斯坦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石油葵等物品。

2. 投资环境哈萨克斯坦对外国投资持开放态度,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吸引外资。

政府提供了多种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以吸引外商投资。

此外,哈萨克斯坦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

3. 经济发展前景哈萨克斯坦政府致力于推动经济多元化,加大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力度,并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

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三、政治情况1. 政府架构哈萨克斯坦是一共和制,总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具有广泛的权力。

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由两院组成。

首都阿斯塔纳是政治和行政中心。

2. 对外关系哈萨克斯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独联体等国际组织。

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地区合作伙伴。

四、文化与社会1. 宗教和文化哈萨克斯坦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同时也有东正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

该国注重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举办各种节日和活动。

2. 教育和卫生哈萨克斯坦重视教育事业,在各级学校和大学倡导全面教育。

卫生事业也得到一定的关注,政府加大了对卫生系统的投入。

五、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哈萨克斯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包括阿尔泰山脉、巴尔喀什湖等风景名胜。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 文化旅游哈萨克斯坦还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游客可以参观传统艺术表演、民间庙会等文化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萨克斯坦白1991年底独立以来,其经济经历了“U”型变化,即从独立初期的严重危机到近年开始复苏的变化。

1999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开始小步增长,2000年—2002年呈现快速增长。

2002年,哈萨克斯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31美元,按全国人口1482万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1.7亿美元。

通货膨胀率为6.6%,较2001年的6%略有上升。

失业率为9.4%,较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

2002年,哈三大“摇钱树”——石油、有色金属和粮食的产量都有所增加。

石油产量达到4500万吨,较上年增产500多万吨。

除自用外,石油出口约3500万吨。

在石油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哈石油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煤产量为7200万吨,较上年减少700万吨,这与暖冬用煤减少和俄罗斯进口哈煤减少有关。

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除黄金外产量都有所增加。

粮食产量达到1620万吨,较上年增产30万吨,是近年来收成较好的年份。

全年出口粮食420万吨,成为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

其他农作物收成也不错。

油料作物增产22%,甜菜增产53%,饲料作物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好转,哈国做出了补偿前苏联时期存款损失的决定,该决定涉及到700万人。

尽管按150卢布兑换1美元偿还,存款人仍蒙受较大损失,但这毕竟是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做出偿还决定的国家。

国家为此要花费9000万美元。

偿还工作定于2003年开始,2005年完成。

2002年,哈国还对低收入者、军人和养老金领取者提高了工资和养老金。

宏伟发展目标2002年12月13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哈农工政策会议上指出,国家面临的第一项任务是使经济“快速发展”,认为这是“各项工作基础的基础”。

根据总统的指示精神,哈政府与国家银行按惯例制定了哈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142亿坚戈(约合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的目标。

国家将再度提高工资和养老金。

最低工资和养老金数为5000坚戈,2002年则为4000坚戈。

刚过4个月,2003年4月8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提出在2015年要使哈萨克斯坦经济达到2000年3.5倍的宏伟目标。

同日,哈经济与预算规划部部长克里姆别托夫在政府会议上说,根据2002年和2003年头3个月哈经济执行情况,由于石油价格处于高位,哈2003年和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会比原来预计的要快,收入也会增加。

原计划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2003年为6%。

经过精确的统计和预测,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9.5%,2003年预计达到8.3%,以后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也要做适当的修改。

他对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是根据每桶石油26美元做出的。

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家对2003年—2006年的指标进行调整。

国家要加大对社会领域的支出,要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养老金的数量。

这项工作从2003年7月1日开始。

最低养老金数量由5000坚戈提高到5500坚戈。

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将增加50%。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国情咨文中阐述了2004年哈经济和社会政策将要发生的变化以及政治民主化方面的问题。

在农业政策方面,哈国将发展农业作为政府未来时期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

国家计划在2003年—2005年向农业投资1500亿坚戈。

在未来两年,国家将补充拨款300亿坚戈用于农村卫生事业,2004年-2005年,每年拨款150亿坚戈用于发展农村教育和卫生以及改善供水状况。

2003年,总统将批准农村地区发展纲要,同时根据纲要规定,国家将把那些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的农村居民迁移,并对移民的就业给予帮助。

在工业方面,国家将通过实施由原料型经济向加工型经济转化的途径来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政策。

国家制定了至2015年工业更新纲要。

纲要规定要关注发展机器制造业,特别要重视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国家要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出口保险,国家参股以及发布商业信息来支持纲要的实施。

国家计划每年拿出380亿坚戈用于技术更新,这部分资金大部分将用于创办生产型和科研型基础设施,或者使其现代化。

为实施纲要,国家将设立一系列开发投资基金,包括:目前已有的国家基金和近期将设立的哈萨克斯坦投资基金、更新基金。

开发银行已经开始向从事非原料生产的国有企业提供信贷,将发放230亿坚戈贷款。

总统授权政府建立出口保险公司,它主要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政治风险的保险。

总统建议拨薪120亿坚戈,用于增加开发银行的法定基金和增加贷款基金的积累,拨款230亿坚戈用于建立哈萨克斯坦投资基金的法定资本,拨款30亿坚戈用于更新基金,拨款77亿坚戈,用于建立出口保险公司。

关于投资政策,为了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未来4年—5年,固定资产的总积累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

国家投资增长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

在税收方面,国家将降低一些税种的税率。

从2004年1月1日起,哈将增值税从16%降至15%;将社会税根据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有区别地降至20%—7%;将个人所得税由最高的30%降至20%。

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国家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1)划清各级国家管理机关的权限,完善各预算部门之间的关系,扩大地方执行机构领导人选举的实践;(2)完善选举制度,选举过程应该更加透明、公开;(3)进一步巩固公民社会的各项制度;(4)要重视媒体的地位与作用。

将制定新媒体法。

新媒体法应该考虑到保证言论自由的现实以及保护记者免受媒体持有人的压力,并且要更加明确各级官员对干预新闻自由报道活动的责任。

另一方面,同样必须明确规定,媒体对破坏法律的责任。

(5)完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活动,将分阶段地实行陪审员的制度。

解决“三农”问题尽管过去几年哈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农业滞后、农村落后、农民生活差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农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率很低。

哈学者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委托,在根据哈国家统计署资料编写的《2002年哈萨克斯坦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1990年,哈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2001年降至8.7%,2002年进一步降至8.5%,而哈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4%,城乡差距很大。

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只相当工业劳动者工资的29%,近1/3的农村适龄劳动者失业,38%的农村居民的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

2002年,哈粮食收成1620万吨,被哈国当局视为很大的成绩。

实际上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产粮一直在2000万吨以上,最高年份曾达3453万吨。

哈当局对本国农业现状的估计是“已经渡过了危机阶段,形势在逐渐好转”。

哈国统计署第一副署长尤·索尔卡诺夫认为,到2010年,哈农业可以恢复到1990年时的水平。

哈国前些年由于对农业投入的减少,加之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动,农业生产力受到很大的破坏。

农业机械明显减少,化肥与除草剂施用量不足,使农业部门不能按规定的工艺标准耕作,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种植面积减少也是造成减产的原因。

由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哈农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上均缺乏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越来越困难。

农村问题更加严重。

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由于缺医少药,农村人口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学校不足,不少儿童辍学。

哈政府已经注意到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严重性,从1999年起开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但真正关注农业和农村问题还是从2001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措施。

例如,国家决定推迟农业部门贷款的期限,总金额达93亿坚戈;将种子、化肥、除草剂的价格降低40%;对制种和改良种畜的补贴增加20%;2002年对植保与牲畜疾病的防治费用增加70%;国家用于购置农机的费用大幅度增加,2000年为52亿坚戈,2001年为107亿坚戈,2002年为130亿坚戈。

国家对整个农业的拨款也明显增加。

如果说,1999年为60亿坚戈,那么,2002年增加到400亿坚戈,2003年将进一步增加到550亿坚戈;国家对农业实行减税政策,农业法人税率为20%,农户经济和小农场主为1%。

哈国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刺激农业发展的措施。

如:国家扶持农业机器制造业,恢复制造大型拖拉机,增加农机备件的生产;国家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减少食品的进口;在全国建立农产晶营销网络,覆盖每个区和乡,以减少农产品销售困难;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先从种植业开始,2003年国家为此拿出10亿坚戈。

为解决农业问题,哈国采取的最大措施是将农用土地私有化和商品化,即允许土地买卖。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根据哈官方资料,1990年,该国国营农业企业有2200个,到2001年只剩下79个。

2001年,农业非国有制成分已经占到99.9%。

然而,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并没有唤起农业劳动者对农业的兴趣。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认为,这与土地没有形成真正的主人有关。

他指出:“在生产者关心土地、拥有发达的法律基础、存在有管理能力的国家和土地形成真正的主人时,是不会出现任意铺张浪费和侵吞财产的情况的”。

他认为,“有管理能力的国家这一点有了,法律基础正在建立,现在需要形成的是对土地感兴趣的真正的主人”。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坚决支持土地私有化,他认为,采取这一步不仅是哈农业改革的最重大步骤,也是哈经济改革的最重大步骤之一。

哈把农业的发展寄希望于土地的私有化。

关于土地私有化和商品化问题在哈争论仍很激烈。

政府提交给议会讨论的方案规定,允许农业土地私有,外国公民可以使用农业土地,但只能租赁,租赁时间为10年。

用于农户经济和从事商品生产的土地需在有偿基础上提供。

在交付不低于土地购买价值50%的资金后,土地可以用于抵押。

为避免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国家规定一个人可以拥有私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即,农户经济占有土地不超过该行政区各类农业用地的1%,非国家法人不超过10%,外国公民不超过5%。

此外,对土地出售的价格也做了规定。

至今议会虽未批准政府提交的方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议会通过问题不大。

面临社会问题困扰哈经济形势发展虽不错,但社会形势仍很复杂,社会问题并未明显减少,有的甚至还日益严重。

目前有六大社会问题在困扰哈萨克斯坦,即:失业、贫困、毒品、犯罪、生态和人口,其中失业、贫困、毒品和犯罪问题最为严重。

失业近年来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据哈统计部门称,2001年,哈国有15岁以上的经济自立人口为750万人,失业人口78万人,失业率为10.4%。

哈官方登记失业率低于实际失业率。

2001年登记失业率为2.9%。

失业者的情况是:女性占56.7%,不到30岁的年轻人占30%以上,43.4%的受过普通教育,25.7%的失业者受过中等专业教育,12.9%受过高等教育。

失业者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大量关闭或停产。

截至2001年1月,哈国有185个企业停产,359个企业半停产,72个企业非全日工作,被放无薪长假的有3.75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