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监控
监控运维报告

监控运维报告
尊敬的领导:
根据公司要求,我为您提供一份关于监控运维的报告。
作为公司IT部门的一名职员,我深知监控运维对于公司系统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运用各种监控工具对公司各项系统进行了全面监控。
在本次监控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处理,多亏了严密的监控体系,公司的系统运行得非常稳定。
具体来说,我们采用了以下方面的监控:
1.服务器监控
我们通过服务器监控工具监控了公司各项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了运行异常的服务器。
同时,我们执行了及时的维护和升级,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保证了服务器的安全稳定。
2.网络监控
网络是公司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我们通过网络监控工具可以监测并发现网络异常问题,以及即时拦截可能存在的网络攻击和病毒等威胁,有效保障公司网络的安全。
3.数据库监控
作为公司重要的数据中心,数据库是公司各项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我们采用数据库监控工具,则能及时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况并发现异常问题,从而保障了公司各个部门的正常接入。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我们还将继续进行全面的监控工作,并将不断升级监控技术,提高监控水平,确保公司各项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致
敬礼
IT部门
2021年5月12日。
运维监控系统

运维监控系统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各类组织和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从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到小型创业公司的在线服务,信息技术的稳定运行成为了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而在这背后,运维监控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如同是一位默默守护的卫士,时刻关注着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运维监控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套用于监测和管理IT 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工具和技术的组合。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系统的可用性、性能和安全性,以满足业务的需求。
想象一下,一个复杂的 IT环境就像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其中有各种车辆(服务器、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等)在道路(网络)上行驶。
运维监控系统就像是交通监控摄像头和指挥中心,实时观察着车辆的行驶情况,及时发现拥堵、事故(故障)等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和处理。
那么,一个优秀的运维监控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呢?首先,它需要能够全面监测各种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等。
这些硬件设备是整个 IT 架构的基础,它们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
运维监控系统要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关键指标,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空间使用率、网络流量等,并通过设定阈值来及时发出警报,当这些指标超过正常范围时,能够迅速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处理。
其次,对于软件层面的监控也同样重要。
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体验和业务的正常开展。
运维监控系统要能够监测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错误率、吞吐量等关键指标,以及数据库的连接数、查询性能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应用程序中的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和修复。
除了对硬件和软件的监测,安全监控也是运维监控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安全威胁不断增加。
运维监控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入侵行为、病毒传播等安全事件,并及时发出警报,同时提供相应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以保障系统的安全。
运维监控系统培训

运维监控系统培训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企业的业务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了确保这些系统的高效、可靠和安全,运维监控系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运维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要充分发挥运维监控系统的作用,相关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
一、运维监控系统的重要性运维监控系统就像是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眼睛”和“耳朵”,它能够实时感知系统的运行状态,收集各种关键指标和数据,为运维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运维人员可以快速定位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从而减少业务中断的风险。
例如,当服务器的CPU 利用率突然升高或者内存占用达到阈值时,运维监控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运维人员可以根据警报信息迅速查明原因,可能是某个应用程序出现了异常,或者是遭受了网络攻击。
如果没有运维监控系统,这些问题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恶化,最终导致系统崩溃,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此外,运维监控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系统资源配置,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长期对系统性能数据的分析,运维人员可以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潜在的优化点,合理调整资源分配,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运维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运维监控系统通常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性能监控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等的性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CPU 利用率、内存使用、磁盘 I/O、网络带宽等。
通过性能监控,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系统性能的异常变化,提前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
2、可用性监控监测系统和服务的可用性,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行。
如果系统或服务出现故障,监控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处理。
可用性监控可以包括对服务器的 ping 检测、端口监听检测、应用程序的登录测试等。
3、日志监控收集和分析系统、应用程序和设备产生的日志信息。
监控运维方案

监控运维方案监控运维方案的核心在于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达到最佳的监控效果。
首先,我们得聊聊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监控系统的构建1.1 硬件选型监控硬件是基础。
选择高质量的摄像头、录像机和存储设备至关重要。
高分辨率摄像头能够清晰捕捉每个细节,确保不漏掉任何重要画面。
存储设备要有足够的空间,毕竟,数据一旦积累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考虑到环境因素,防水防尘的设备更能保障长久使用。
1.2 软件配置软件的选择和配置同样重要。
选用功能强大的监控软件,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还能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得确保软件支持远程访问,让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掌握现场动态。
用户友好的界面,简化操作,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上手。
二、日常运维管理2.1 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硬件正常运转。
这一点就像我们常说的“预防胜于治疗”。
每个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日后的麻烦。
2.2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监控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想想,如果一旦发生意外,重要的录像资料消失,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采用云存储或外部硬盘,保证数据安全,做到心中有数。
2.3 故障处理一旦出现故障,快速反应是关键。
设立故障报告机制,确保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被上报和处理。
维护团队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够迅速找到问题根源,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提升监控效率3.1 智能分析引入智能分析技术,提升监控的效率。
通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功能,自动筛选出可疑行为,大大减轻人工审核的负担。
先进的算法可以让系统学习,不断提升识别准确率。
3.2 用户培训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知识更新换代快,培训能让大家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监控环境。
四、总结监控运维方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无论是硬件的选择,还是日常的管理,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持之以恒。
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的监控体系,让每一处都在掌控之中。
正如一句老话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监控运维工作制度

监控运维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我国监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提高监控数据质量,保障监控设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类监控系统运维管理工作。
二、运维管理组织架构1. 国家监控运维管理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2. 地方监控运维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范围内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3. 监控系统运维单位:负责所辖范围内监控设施的运维管理工作。
三、运维管理职责1. 国家监控运维管理机构职责:(1)制定全国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2)组织全国监控系统运维培训和技能考核;(3)监督、检查和地方监控运维管理机构工作;(4)协调解决全国监控系统运维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 地方监控运维管理机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2)组织本地区监控系统运维培训和技能考核;(3)监督、检查所辖监控系统运维单位工作;(4)协调解决本地区监控系统运维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3. 监控系统运维单位职责:(1)遵守国家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2)负责所辖范围内监控设施的日常运维和维护;(3)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传输;(4)定期向上级运维管理机构报告运维工作情况。
四、运维管理内容1. 监控设施运维:包括监控设备、传输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检查、维护和更新。
2. 监控软件运维:包括监控系统软件的升级、优化、故障排查和数据备份。
3. 监控数据运维: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展示和传输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4. 网络安全运维:包括监控系统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等。
五、运维管理流程1. 运维计划制定:根据监控系统运行状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和临时运维计划。
2. 运维计划实施:按照运维计划,组织开展监控设施检查、维护、升级等工作。
3. 运维情况报告:定期向上级运维管理机构报告运维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监控设备运维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1年,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各类监控设备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年里,我司监控设备运维团队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以提升运维服务质量为核心,全力以赴保障监控设备稳定运行。
现将2021年监控设备运维工作总结如下:一、运维工作概况2021年,我司共运维各类监控设备1000余台,涉及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等多个系统。
运维团队累计完成巡检、维护、故障处理等工作10000余次,确保了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运维工作亮点1. 优化运维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针对以往运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优化运维流程,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范运维操作,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运维能力为提高运维团队的技术水平,我们组织开展了多次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使团队成员掌握了最新的监控设备运维技术。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各类技术认证考试,提升个人素质。
3. 实施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率针对监控设备易受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的特点,我们实施了预防性维护策略,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降低故障率。
4.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监控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5. 深化与厂商合作,提升运维服务质量我们与多家监控设备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交流、产品推广等活动。
在设备采购、维护等方面,厂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为运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运维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1. 不足:部分运维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了解不足,影响了运维工作的效率。
改进措施:加强技术培训,鼓励团队成员参加行业交流活动,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
2. 不足:运维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改进措施: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运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监控中心运维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监控中心的管理,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运维工作效率,保障公司安全生产和业务稳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监控中心的所有运维人员以及相关支持部门。
第三条监控中心运维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系统故障和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2. 高效便捷:提高运维工作效率,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系统可用性。
3. 规范有序: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规范运维操作流程,确保运维工作有序进行。
4.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运维管理流程,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监控中心设立运维管理小组,负责监控中心的运维管理工作。
第五条运维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和实施监控中心运维管理制度。
2. 负责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和升级改造。
3. 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 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运维团队整体素质。
5. 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监控中心运维工作情况。
第六条运维人员职责:1. 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运维管理小组的安排。
2. 负责监控系统的日常巡检、故障处理和升级改造。
3. 及时报告系统运行情况,发现安全隐患。
4. 参与运维管理小组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第三章运维管理制度第七条监控中心运维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系统备份与恢复制度1.1 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全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1.2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点,防止数据丢失。
1.3 制定备份恢复流程,确保在系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
2. 系统监控与报警制度2.1 对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2.2 设定报警阈值,一旦系统参数超出正常范围,立即发出报警。
2.3 及时处理报警信息,确保系统故障得到及时解决。
3. 故障处理制度3.1 制定故障处理流程,明确故障处理步骤和责任人。
3.2 及时响应故障报告,尽快排除故障。
3.3 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运维监控指标

运维监控指标
运维监控指标是衡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健康状况的关键性能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运维监控指标:
1. 响应时间:衡量从用户发出请求到系统响应请求所需的时间,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2. 容量利用率:衡量系统内存、存储和处理器等资源的使用率,以帮助预测诸如升级、扩展或添加硬件的需求。
3. 错误率:衡量系统出现错误和故障的频率和数量,以便在发生问题时明确问题和故障的范围和实际影响。
4. 可用性:衡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时间,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可用性问题,需要对运维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进。
5. 网络性能:衡量网络设备的性能,如带宽利用率、延迟、数据包丢失率等,以确保网络设备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6. 安全事件:衡量安全事件的数量和严重性,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运维监控指标是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健康状况和表现的关键性能指标。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指标,运维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地
1/ 2
掌握和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运行和表现。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scope可灵活定制的应用监控界面
EAI
Introscope可灵活定制的应用监控界面
Introscope可灵活定制的应用监控界面
Introscope可灵活定制的应用监控界面
Action
EAI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
Introscope可灵活定制的应用性能报表
日报 周报 月报 任意时段
连接池 线程 Java内存
CPU使用率、Socket流量、文件输入输出 定制追踪客户自定义的类,最小粒度可达方法级
Introscope打开.NET应用性能的“黑箱”
Introscope 自动发现和监控 .NET应用组件
(SQL) WebService EnterpriseServices Remoting Directory Services Messaging WebMail
Web应用管理的要求
端到端的, 实时的应用可见性
可深入: 客户满意度和 业务可靠度
可深入: 应用程序及应用服务 器的性能和可用性 可深入: 各后台的可用 性和性能
PSFT Siebel Network Firewall Load Balancer Portal
SAP
Mainframe
Router
Switch
Identity Manager SAP
业务应用慢?
PSFT
是认证慢吗? 有没有用户受到影响?
Network
我能发现问题 吗?我记录了 所有性能数据 吗?
Firewall
Load Balancer
Siebel 主机的响应 时间怎么样? Mainframe
Portal
Router End User
Switch
主动地监控 生产环境中的应用运行 状态 发觉问题 发出通告
查明在应用、应用服务器、 后端系统以及环境中的瓶 颈,为用户解决问题
应用回复到正 常
在用户投诉之前 查明瓶颈,并解决问 题
实时掌握整个应用系统性能变化和趋势,快速定位性能瓶颈 有效的管理流程,明确问题责任,避免互相推拖和指责 灵活的性能报警机制 通过更快地解决问题和避免问题,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Introscope分析应用性能数据
Introscope提高应用性能测试的效率
Application Benchmark
Release 1
Release 2
Overall Application Response Time (ms) Servlet Response Time (ms) Transaction Server Response Time (ms) Maximum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800
1600
100
110
650
1450
180
125
Web Application Server
Transaction Server
Load Testing tool
Introscope
Introscope是业界领先的J2EE/.NET监控解决方案
在生产环境中以最低的开销做到对应用进行端到端的实时性能监控 领先的专利技术,多达15项业界“第一”
Introscope追踪定位Java应用缓慢的根源
92%的时间花在Web 服务上!Web服务是 瓶颈!
Introscope追踪定位.NET应用缓慢的根源
Introscope实时捕捉J2EE/.NET应用中的异常
主键冲突!
Introscope定位J2EE和.NET应用的内存泄漏
Introscope追踪影响应用性能的系统改变
Database Web Servers Applications
Web Services
Identity Manager
Databases
3rd Party Applications
Web应用管理的要求
反应式管理
用户频繁呼叫 —“救命啊!”
消防队来啦: 火灾现场在哪儿?
Black Box
主动式管理
(捕获HTTP通讯)
TIM
CEM功能
HTTP 交易性能分析 问题交易监测和优先级排序 应用服务水平等级性能报告
TIM
CEM获取的主要性能指标
业务流程性能 业务流程服务水平等级SLA 监测业务交易性能问题,并报告事件发生 每个事件的细粒度的记录
TSS CEM 架构 = 低风险,零开销
Wily 应用性能管理
Web Servers
Applications
Web services停了吗?
Database
是否有交易失败?
WebServer怎么样?
Web Services
Databases
第三方系统是否满足 SLA约定?
3rd
Party Applications
数据库的 响应如何?
现有管理模式不能满足Web应用管理的要求
业务流程 交易 应用 中间件 数据库 网络,系统 和服务器
CEM 客户体验 管理
客户 认证系统
Introscope 应用性能 管理
Wily 客户体验管理
Identity Manager
客户体验管理 - CEM
SAP
Network
Firewall
监测业务流程和的客户体验的SLA 关联真实用户体验和应用实时性能 Siebel 优先级排序性能事件,基于业务实际影响 Load Balancer Portal 确定正确的部门和资源去定位问题 Mainframe
Introscope事件处理和警报
• 可以为任何监控指标定义报警机 制 • 报警规则的配置简单方便 • 在监控界面上以红绿灯方式直观 地展示性能指标的状态 • 灵活的报警事件处理
控制台告警消息 Unicenter/Tivoli/Openview 告警通知 邮件/短信 自动脚本处理(Shell Script Actions)
Switch Database Web Servers Applications
PSFT
Router End User
服务协议等级 (SLA) = 业务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Web Services
Databases
3rd Party Applications
Wily 客户体验管理
Wily 客户体验管理
Servlets JSPs JDBC EJBs JMS WebService ……
全面的性能指标
J2EE组件 Response Time Invocations Concurrency Stalled Methods Instance Counts J2EE应用服务器资源 Connection pool Thread pool GC Heap 操作系统 响应时间(性能) 调用次数(吞吐量) 并发量(压力) 延迟量(超时) 对象数(内存)
Mainframe Admin
Message Queue Admin
Java App Developers
Database Admin
Transaction Server Admin
将问题分派至相应的权责人员进行问题诊断Diagnose
Web应用管理的要求
360度的性能管理
透过简单视图,监控复杂应用程序 不同管理人员看到不同的性能视图
应用发生事故导致到 达的经济损失?
哪些客户,用户受到 性能问题影响?
客户
业务部门
问题发生了多长时间?
多少/哪些交易 成功/失败?
Network
Portal
关键客户是否得到及时满意 的服务?
End User
Applications
多少客户继续/停止使用 业务服务?
业务“慢”到什么程度?
IT 团队需要快速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的能力 以保证服务等级协议(SLA)
深入透视,确保应用高效运行
Wily应用管理解决方案
Agenda
Web应用管理的要求 Wily应用管理解决方案
Web应用环境带来的改变
客户
业务部门
Network
Portal
SAP
Databases End User Applications
PSFT Siebel Mainframe
IT部门
业务部门关注客户的体验和业务流程的成功率 是否满足服务等级协议(SLA)
Siebel Portal
Mainframe
Database Web Servers
运维协议等级 (OLA) = 应用运行性能 Web Services
Databases
Applications
3rd Party Applications
Introscope打开J2EE应用性能的“黑箱”
Introscope 自动发现和监控J2EE 的组件
全面的性能指标
.NET组件 Response Time 响应时间(性能) Invocations 调用次数(吞吐量) Concurrency 并发量(压力) Stalled Methods 延迟量(超时) NET Framework (PerfMon) CPU, CLR, process GC Heap Sockets
Wily 客户体验管理
Wily 客户体验管理
Wily 客户体验管理
Customers Router Network
Firewall
Switch
Load Balancer
Web Tier
Production Out-of-path
Application 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