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水文地质参数,反映含水层或透水层水文地质性能的指标。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水位传导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等,都是基本的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参数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计算时不可缺少的数据。一般是通过勘探试验测求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岩石(土)的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进行水文地质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数据。表征岩土储存、释出和输运水、溶质或热的特性的定量指标。

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越流系数、降水入渗系数、给水度、影响半径和弥散系数等。

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下列各种:

1、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为表征介质导水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在介质中运动的地下水的粘滞系数、比重及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根据达西定律:V=-KH/I式中,V为渗透速度;H为地下水水头;I为渗透距离;K为介质的渗透系数,量纲为(L/T)。其与渗透率的关系为K=r?k/μ(K为渗透系数;k为渗透率;r为地下水的比重;μ为地下水动力粘滞系数)。从关系式中可知渗透系数与水的粘滞系数成反比,而后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地下水温度变化较大时,应作相应的换算。在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增高时,水的比重和粘滞

系数均增大,渗透系数则随之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与液体性质无关的渗透率较为方便。

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以m/d表示)。是描述地下水在岩石(土)中导水性能的重要参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渗透系数的大小由岩石(土)中连通的孑L隙大小决定。岩石(土)中的孔隙大,则其渗透系数也大。同时渗透系数还与地下水在岩石(土)中运动时所溶物质、粘滞度、密度和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由于地下水的密度和粘滞度等变化极小,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常忽略不计。

渗透系数和渗透率渗透系数是表征在水力坡度作用下岩土输运地下水的能力的参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见达西定律)。因此,其数值不仅取决于岩土的特性,同时也与通过岩土的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有关,即

式中K为渗透系数;k为岩土的渗透率;γ为地下水的重率;μ为地下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渗透率也称渗透度,表征岩土本身输运流体能力而与流体的性质无关的参数,它仅仅取决于岩土的空隙性(空隙的大小、空隙率、空隙的形状和空隙的曲折性等)。因此,对于同一种岩土,渗透率是个定值;渗透系数则随水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而不同。

在各向同性的岩土中,渗透率与渗流方向无关;对于各向异性的岩土,渗透率则随渗流方向而变。

在非饱和岩土中,渗透系数K和渗透率k为含水率的函数,不是

一个定值。

含水层导水系数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与厚度M的乘积。表征含水层的输水能力。

在水平二维流动中,当水力坡度 I=1时,含水层导水系数在数量上相当于单位宽度流量。

含水层压力传导系数岩土的渗透系数与比储水系数之比,即

式中a为压力传导系数;K为渗透系数;SS为比储水系数。

对于水平二维承压运动,压力传导系数是含水层导水系数与储水系数之比,即

式中 T为含水层导水系数;M为承压含水层厚度;S为承压含水层储水系数。

2、导水系数,表示含水层全部厚度导水能力的参数。通常,可定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通过单位含水层垂直断面的流量。导水系数T等于含水层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量纲为(L/T)。

导水系数描述整个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参数(以m2/d表示)。它等于渗透速度和含水层厚度的积,是非稳定流水文地质计算的主要参数。

3、压力传导系数,又称水力扩散系数,为导水系数与释水系数之比。它表征在弹性动态条件下承压含水层中水头传递速度的参数。压力传导系数a=T/s(T为导水系数;S为释水系数)。量纲为(L2/T)。

4、水位传导系数,也称水力扩散系数。它表征在弹性动态条件下潜水含水层中水位变化传播速度的参数。水位传导系数aw=Kh/μ(K为渗透系数;h为潜水含水层平均厚度;μ为给水度)。量纲为(L2/T)。

5、释水系数,又称贮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它是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含水层释水系数S(对承压含水层常用μ表示)等于含水层厚度m与单位释水系数Ss的乘积,即S=mSs。对潜水含水层总释水系数S=μ+hSs,μ为给水度;h为含水层厚度,Ss为潜水含水层单位释水系数,一般因

式中 T为含水层导水系数;M为承压含水层厚度;S为承压含水层储水系数。

6、有效孔隙度,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有效孔隙体积不包括结合水和气体所占的体积,仅指地下水可以在其中流动的部分。

7、越流系数表征弱透水层垂直方向上传导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即当抽水含水层(主含水层)与上部(或下部)补给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垂直渗透水流通过弱透水层与抽水含水层单位界面的流量。换言之,是指含水层顶(底)板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K′与其厚度m′之值,即K′/m′。量纲为(1/T)。

越流系数表示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间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面积上垂直渗入抽水含水层的水量。又称漏水率。它是描述水通过弱透水层垂直向含水层补给能力的参数,即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比值,以1/d表示。

越流系数当抽水(或注水)含水层的顶板或(和)底板为弱透水层时,在垂向水头差作用下,相邻含水层或(和)顶底板弱透水层中的水就会流入抽水含水层(或者相反,由注水含水层流出),这一现象称为越流。这种情况下,包括抽水(或注水)含水层、弱透水层和相邻含水层在内的含水层系,称为越流系统。在天然条件下,只要越流系统中存在垂向水头差,就可以发生越流。

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K姟)与该层厚度(M 1)之比,称为越流系数。若弱透水层的释水量可忽略不计,则越流系数在数值上相当于抽水(或注水)含水层与相邻含水层的水头差为1时的越流强度即单位时间通过抽水(或注水)含水层顶面和底面单位面积的水量。

8、降水入渗系数单位面积上由降水渗入补给地下水的量和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表示)。降水入渗系数的大小与地表的土层或含水层上覆地层的渗透性成正比。

9、给水度表示饱和的岩石(土)在重力作用下能排出的水的体积和岩石(土)体积之比(无量纲)。又称重力给水度。在数量上接近有效孔隙率。它是描述在潜水状态下岩石(土)给水能力的参数。

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单位水平面积自潜水面至地面的柱体中由于重力作用所排出的水的体积。

10、影响半径

抽水时,水位下降漏斗在平面上投影的半径(以m表示)。它表征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范围。实际上,水位下降漏斗的周边并不是圆形,而是接近椭圆形。在地下水上游方向下降漏斗的坡度较陡,影响半径较小;地下水下游方向下降漏斗的坡度较缓,影响半径较大。影响半径的大小与含水层的透水层、水位降深、抽水延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11、弥散系数

机械弥散和分子扩散两种作用的综合参数。即机械弥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之和等于弥散系数。又称水动力弥散系数。弥散是质点的化学能与流体的对流运动所引起的,它与水流速度、分子扩散和介质的特性有关。在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地区,机械弥散作用比分子扩散作用大,这时弥散系数接近于机械弥散系数,可用机械弥散系数描述多孔介质中渗透水流运动过程中的特征。

12、有效空隙率空隙率是指岩土的空隙体积与岩石体积(包括骨架和空隙体积)之比。孔隙、裂隙和岩溶化岩层的空隙率,分别称为孔隙率、裂隙率和岩溶率(喀斯特率)。然而,对于地下水的储存、释出和运动,并非全部空隙都起作用,因此提出有效空隙率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赋予有效空隙率以不同涵义。孤立空隙对于地下水的储存、释出和运动都是无效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岩土中相互连通的空隙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称为有效空隙率。有的文献将此种涵义的有效空隙率称为空隙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时,结合水和部分

毛管水所占据的那部分空隙是不能释出水的。因此,从释水角度,有效孔隙率是指重力作用下能够释水的那部分空隙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对于重力地下水的运动来说,结合水所占据的那部分空隙基本不起作用。这种情况下,有效空隙率是指重力地下水能够通过的那部分空隙体积(空隙体积减去结合水所占据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13、含水率岩土中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包括固体、水和气体的体积)之比。在工程地质学中,经常使用重量含水率(含水量),其定义是,岩土中水的重量与岩土重量之比。

14、饱和度岩土中水的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

15、持水度岩土的空隙率或饱和含水率与给水度之差。

16、储水系数承压含水层中,当水头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由于水和介质的变形,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柱体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即

S=Mγ (nβW+βS)

式中S为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也称弹性给水度;M为承压含水层的厚度;γ为水的重率;n为空隙率;βW 为水的体积弹性压缩(或膨胀)系数;βS为岩土的体积弹性压缩(或膨胀)系数。储水系数通常用于地下水水平二维承压流动问题的计算。

17、比储水系数当水头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由于水与介质的变形,含水层单位体积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也称比弹性给水度或储水率。这个参数通常用于存在垂向分流速的地下水流动问题。

18、非饱和岩土的容水度非饱和岩土中水与空气的界面上的压强存在不连续性,这个压强差称为毛管压强。毛管压强与水的重率之比称为毛管压力水头,简称毛管压头。非饱和岩土的含水率随着毛管压头的增大而减小。当毛管压头降低一个单位时,单位岩土体积所储存的水量的增量(即含水率的增量)称为非饱和岩土的容水度,也称非饱和岩土的比储水系数。

19、非饱和岩土的扩散系数非饱和岩土的渗透系数与非饱和岩土的容水度之比值。

20、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岩土弥散度岩土孔隙中水质点流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等以及分子扩散作用,使得两种或多种组分流体(例如某种可溶于水的污染组分与地下水)在地下水流中浓度逐渐平均化,这种现象称水动力弥散。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某种组分通过岩土的能力的参数。它的大小不仅与岩土的空隙几何特征有关,而且也取决于地下水的空隙平均流速和该组分的分子扩散系数。弥散度是描述岩土固有的弥散能力的定量指标,其值只依赖于岩土的空隙几何特征。

21、岩土等效热容量

岩土中液相、固相和气相具有不同的热容量。若将岩土视为整体,则其整体的引用热容量称等效热容量。对于饱和岩土,其表达式为

对于非饱和多孔介质为

式中Ce为岩土等效热容量;n为孔隙率;ρS为岩土固相的密度;CS为岩土固相的比热;SW为水相饱和度;ρW为水的密度;CW为水的比热;ρg为气相的密度;Cg为气相的比热。

22、岩土等效导热系数饱和岩土中液相和固相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若将岩土视为整体,则整体的引用导热系数称等效导热系数。它与所取的热传导模型有关,对于并联式传导模型(假定液相与固相平行传导而不发生热交换),则

λe=nλW+(1-n) λS

对于串联式传导模型(假定液相与固相相间传导,在两相介面上发生热交换),则

式中λe为岩土等效导热系数;n为孔隙率;λW为水的热传导系数;λS为固相的热传导系数。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一般分为经验数据法、经验公式法、室内试验法和野外试验法四种。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主要采用野外试验法,因为野外试验法求得的参数精确度较高。

1、经验数据法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的数据,列成表格供需要时选用。渗透系数、压力传导系数、释水系数、越流系数、弥散系数、降水入渗系数、给水度和影响半径等都有经验数据表可查。在评估地下水资源时,水文地质参数常采用经验数据。

2、经验公式法考虑到某些基本规律列出的公式,并加上经验的修正。渗透系数、给水度等都可按经验公式计算,其值比选用经验数据的精确度要高。

3、室内试验法在野外采取试件,利用试验室的仪器和设备求取参数。渗透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可通过室内试验法求得。

4、野外试验法利用野外抽水试验取得有关数据,再代入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其计算公式分稳定流公式和非稳定流公式。计算时根据含水层的状态(潜水或承压水)、井的完整性(完整井或非完整井)、边界条件(傍河或其他边界)、抽水孔状态(单孔抽水或带观测孔抽水)等条件选择。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给水度和影响半径等,都可用野外抽水试验法求得较精确的数据。野外确定降水入渗系数还可采用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实测数据,一般精度较高。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公式

8.1 一般规定 8.1.1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必须在分析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公式(选用的公式应注明出处)。 8.1.2 本章所列潜水孔的计算公式,当采用观测孔资料时,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抽水孔水位下降漏斗坡度小于1/4处。 8.2 渗透系数 8.2.1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抽水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 当Q~s(或Δh2)关系曲线呈直线时, 1)承压水完整孔: (8.2.1-1) 2)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M>150r,l/M>0.1时: (8.2.1-2)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3)

3)潜水完整孔: (8.2.1-4) 4)潜水非完整孔: 当>150r,l>0.1时: (8.2.1-5)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6)式中K——渗透系数(m/d); Q——出水量(m3/d); s——水位下降值(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h——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 l——过滤器的长度(m); r——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R——影响半径(m)。 2 当Q~s(或Δh2)关系曲线呈曲线时,可采用插值法得出Q~s 代数多项式,即: s=a1Q+a2Q2+……a n Qn (8.2.1-7) 式中a1、a2……a n——待定系数。 注:a1宜按均差表求得后,可相应地将公式(8.2.1-1)、(8.2.1-2)、(8.2.1-3)中的 Q/s和公式(8.2.1-4)、(8.2.1-5)、(8.2.1-6)中的以1/a1代换,分别进行计算。 3 当s/Q (或Δh2/Q)~Q关系曲线呈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1后,按本条第二款代换,并计算。 8.2.2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s(或Δh2)在s(或Δh2)~lgr关系曲线上能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1 承压水完整孔: (8.2.2-1) 2 潜水完整孔: (8.2.2-2) 式中s1、s2——在s~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在Δh2~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2); r1、r2———在s(或Δh2)~lgr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1、s2(或)的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m)。

正则化全参数地确定方法.doc

实用标准文案 1.拟最优准则 Tikhonov 指出当数据误差水平和未知时,可根据下面的拟最优准则: min dx opt (1-1 ) 0 d 来确定正则参数。其基本思想是:让正则参数以及正则解对该参数的变化率同时稳定在尽可能小的水平上。 2. 广义交叉验证 令 ( I A( 2 / m )) y V ( ) A( ))]2 (2-1 ) [tr ( I / m 其中, A( ) A h (A *h A h I) 1 A *h,tr (I m A( )) k 1 (1 kk ( )), kk ( )为 A( ) 的 对角元素。这样可以取* 满足 V( *) min V ( ) (2-2 ) 此法源于统计估计理论中选择最佳模型的PRESS 准则,但比它更稳健。 3. L_曲线法 L 曲线准则是指以log-log尺度来描述与的曲线对比,进而根据该对比结果来确定正则 参数的方法。其名称由来是基于上述尺度作图时将出现一个明显的L 曲线。 运用L 曲线准则的关键是给出L 曲线偶角的数学定义,进而应用该准则选取参数。Hanke 等[64]建议定义L 曲线的偶角为L 曲线在log-log尺度下的最大曲率。令log b Ax,log x,则该曲率作为参数的函数定义为 ' '''' ' c( )3(3-1) ((')2( ')2)2 其中“ '”表示关于的微分。 H.W.Engl在文献[40]中指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L 曲线准则可通过极小化泛函 精彩文档

( ) x b Ax 来实现。即,选取* 使得 * arg inf ( ) (3-2 ) 这一准则更便于在数值计算上加以实施。 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相关文献获得过关于L 曲线准则的收敛性结果。另一方面,有文献己举反例指出了L 曲线准则的不收敛性。虽然如此,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L 曲线准则与 GCV 一样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偏差原理 : 定理 4-1:(Morozov 偏差原理 )[135] 如果( ) 是单值函数,则当U ( A z0, u) 时存在这样的( ),使得: U ( A z ( ) , u) (4-1 ) , 式中z0 z | [ z] inf F1 [ ] 。 事实上,令( ) ( ) 2 ,由( ) 的单调性和半连续性,可知( ) 也是单调和半连续的,并且 lim ( ) 0 , 同时,由 z0的定义以及( ) 的半连续性,对于给定的,可以找到这样的0 0( ),使得: (0()) (0()) U ( A z 0 ( ), u) , 由 ( ) 的单值性可导出( ) 的单值性,从而必定存在( ) [0, 0 ] 满足方程(4-1 )。 根据上述定理,若方程 Az u,u F ,u U (4-2 ) 的准确右端项u R(A) , 的近似 u s U 且满足条件: U (u ,u ) ; (0, u ) ,而 u 精彩文档

水文地质复习

一、填空 1、岩石的空隙特征包括空隙的(形状)、(大小)、(多少)、(分布规律)、(连通性)。 2、根据成因可将空隙分为三大类(松散岩石中的空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固态水)、(矿物质中的水)、(毛细水)。 4、达西公式(V=K〔(h2-h1)÷L〕)。 5、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作用主要有(溶滤作用)、( 浓缩作用)、( 脱硫酸作用)、( 脱碳酸作用)、( 混合作用)、( 阴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人类活动作用)。 6、水文地质调查的要点( )、( )、( )、( )、( )。 7.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的科学。它研究(在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8.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 潜水)和( 承压水)。 9.渗透系数可以定量说明岩石的(渗透性能)。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透水能力(越强)。 10.流网是由一系列( )与( )组成的网格。

11.地下水系统包括( 地下水含水系统)和( 地下水流动水系统)。 12.( 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迹线)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1.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连通情况和分布规 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岩石空隙可分为松散岩石中的、坚硬岩石中的和可溶岩石中 的。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及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 也影响孔隙度。 4.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和。 5.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和。 6.通常以、、、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 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7.体积含水量与重量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8.给水度、持水度、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9.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 10.简述粘土孔隙度较高的原因? 11.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有何特点? 12.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3.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4.简述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和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 15.岩石空隙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6.简述自然界岩石中空隙发育状况的复杂性? 1.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和。 2.岩层按其渗透性可分为与。 3.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及。 4.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和。 5.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及。 6.承压水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 度;另一方面,由于空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 7.承压水含水层获得补给时,增加的水量通过水的密度及含水介质空隙的 而容纳。 8.承压含水层排泄时,减少的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及含水介质空 隙。

大地测量中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解法研究

大地测量中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解法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大地测量中的不适定问题,人们提出了正则化解法,并期望通 过对正则解法的不断研究从而彻底解决大地测量中的不适定问题。论文对大地测 量中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解法研究进行详细论述,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地测量;?不适定问题;?正则化解法;?系统误差; 大地测量是一项对地球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的活动。大地测量活动的开展不 但可以有效提升地形测图以及工程测量的精准度,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家空间科学 以及国防建设的发展。此外,随着大地测量的不断深入,人们可以对地壳运动以 及地震等地质活动进行预测,从而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危害。然而在 大地测量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不适定问题。例如,测量中所存在的控制网平差、GPS无法快速定位等。这些大地测量中的不适定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 着一些相同点。首先,这些不适定问题一般解均不唯一。再者,这些不适定问题 有时还会出现无解的状况。此外,这些不适定问题常常还会出现解不稳定的现象。这些不适定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地测量的进行与发展,因此,为了解决大地 测量中的不适定问题,对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逐步演变为正则 化解法。通过正则化解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地测量中的不适定问题,并针对病 态性的算法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大地测量的快速发展。 1 推导了大地测量不适定问题解的统一表达 为对大地测量中不适定问题开展正则化解法研究,最初研究推导了大地测量 中不适定问题解的同意表达。旨在分析大地测量中不适定问题常用的一些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在该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型主要有拟合推估模型、自由网平差模型、 病态模型和半参数模型等。经计算显示,这些数学模型的解可以用某个数学关系 式统一表达,而令研究者所震惊的是这些数学模型都能够在TIKHONOV正则化原 理下推导出。实际推导过程中,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度,研究者要把握好这些 数学模型之间的共性问题,尽可能地分析出他们的个性,求解时既要考虑数学模 型的基本计算理论,又要寻求合适的优化求解方案,以此来深化研究。 2 克服病态性的改进算法研究 在克服病态性的改进算法研究中,从以下3步展开论述:首先,针对一些难 以确定的岭参数,系统会主动选择研究确定的岭参数L曲线。为使L曲线的效果 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该算法研究采用对比法,将L曲线法同传统的岭迹法 相比较,以此来得出全新的结论。其次,研究还提出了克服病态性的两步解法, 需重点研究了两步解法的计算原理和相关数据性质以及相应的计算适应条件等。 同常规的克服病态性改进算法研究方案相比,该方案更为优异。最后,研究提出 了一种新的奇异值修正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将奇异值分为2个部分进行分别修 正处理。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是很有研究效果的,同其他克服病态性的改进算法相 比该方案的结算结果更为精准。 3 单频GPS快速定位中减弱病态性的新方法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论述了单频GPS快速定位中减弱病态性的新方法,能够在较 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GPS定位。为此,首先分析了关于GPS快速定位的矩阵的结 构特性。在正则化原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2种正则化矩阵的构造 方法。利用这2种新的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传统法矩阵的病态性,利用 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为此,对这2种新型的减弱矩阵病态性

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测井方法

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测井方法 武 毅1,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  2.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 河北保定 071051;  3.河北保定市自来水总公司,保定 071051 )  摘要 利用测井资料求取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查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利用测井资料求取地层孔隙度、地层含水量、地层水矿化度等技术方法,既包括常规方法,也简单介绍了核磁共振、介电常数新的测井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 测井技术与方法 水文地质参数 地球物理测井是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地下含水层的位置、厚度、准确划分咸淡水以及求取各含水层的含水率、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其结果不但对指导成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1测定地层孔隙度的测井方法  地层孔隙度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用于求取地层孔隙度的测井方法有以下5种。 1.1 电阻率测井  电阻率测井求取地层孔隙度的基础是阿尔奇公式,对不含泥质的纯地层,当孔隙完全充水时,地层的电阻率o R 与孔隙水电阻率w R 成正比,其比例系数F 称为地层因素。即: w o FR R = (1) 大量岩样测量数据表明,F 与孔隙度Φ有以下实验关系。 m a F Φ= (2) 由(1)、(2)式可以得出: m o R aRw =φ (3) 作者:武毅,男,1963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文物探勘查技术研究工作。

该孔隙度代表地层水所占的孔隙度,称之为含水孔隙度。 在应用阿尔奇公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公式中m 、a 参数对该公式的应用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他们又是随着地区 甚至解释层段而变化。故应根据本地区地质特征,用实验统计方法得出适合于本区的解释参数值。 ②应用该公式的理想条件应是具有颗粒孔隙的纯地层。对泥质较多的地层和裂缝性地层,直接应用该公式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应作相应的泥质校正。 1.2声波测井  1.2.1纯砂岩地层  声波测井测量的沿井壁滑行的纵波,孔隙度与声波传播时差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 ma f t l t t ??+=?ΦΦ)(,或ma f ma t t t t ??????=Φ (4) 式中:t ?:由声波时差曲线上所读出的地层声波时差;ma t ?: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 f t ?:孔隙中流体的声波时差。 式(4)适用于压实和胶结良好的纯砂岩。但对于疏松的未压实、未胶结地层,由于孔隙直径较大,矿物颗粒间接触不好,故矿物颗粒与孔隙水的交界面对声波传播影响较大,使孔隙度相同的疏松砂层的声波时差要比压实砂岩大,因此需引入压实校正系数ρc 进行校正,即: ρc ma t f t ma t t 1???????=Φ (5) ρc 为压实校正系数其值大于等于1,确定其值的方法有; (1)声波孔隙度与岩芯分析孔隙度对比: 对一个地区的某个层段,找出岩芯分析孔隙度与相应的声波时差的经验关系,然后把取得的经验关系式与上式比较,便求出这个层段的压实系数ρc ; (2)声波孔隙度与密度孔隙度对比: 对于比较纯的砂岩,按f ma b ma D ρρρρ??=Φ式计算出密度孔隙度D Φ,可认为是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故可选择饱和液体的纯砂岩,按声波孔隙度计算式求出声波孔隙度s Φ,则压实系数D s c ΦΦ=ρ; (3)非压实泥岩与压实泥岩声波时差的比较: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 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P9 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

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 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23 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07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入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水文地质参数常通过野外试验、实验室测试及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采用有关理论公式计算求取,或采取数值法反演求参等。 第一节给水度 一、影响给水度的主要因素 给水度(μ)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给水度和饱水带的岩性有关,随排水时间、潜水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岩性给水度经验值见表7.l。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确定给水度的方法除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等文献)外,还常用下列方法: 1.根据抽水前后包气带上层天然温度的变化来确定p 值 根据包气带中非饱和流的运移和分带规律知,抽水前包气带内土层的天然湿度分布应如图 7.1中的 Oacd 线所示。抽水后,潜水面由 A 下降到 B (下降水头高度为功),故毛细水带将下移,由aa '段下移到bb '段,此时的土层天然湿度分布线则变为图中的Oacd 。对比抽水前后的两条湿度分布线可知,由于抽水使水位下降,水位变动带将给出一定量的水。根据水均衡原理,抽水前后包气带内湿度之差,应等于潜水位下降Δh 时包气带(主要是毛细水带)所给出之水量(μΔh )即 h W W Z i i n i i ?=-?∑=μ)(121 故给水度为

h W W Z i i n i i ?-?=∑=) (121μ (7.1) 式中:△Z i ——包气带天然湿度测定分段长度(m ); △h ——抽水产生的潜水面下移深度(m ); W 1i ,W 2i ;——抽水前后△Z i 段内的土层天然湿度(%); n ——取样数。 2.根据潜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用有限差分法确定μ值 如果潜水单向流动,隔水层水平,含水层均质,可沿流向布置3个地下水动态观测孔(图7.2),然后根据水位动态观测资料,按下式计算。值: h h t h x t K t 22t 2,2,32t 1,22)2-) (2h h ??++?????= ωμ (7.2) 式中:h 1,t 、h 2,t 、h 3,t ——1、2、3号观测孔t 时刻水位,即含水层水流度(m );

正则化方法

3.2正则化方法的概念 从数学角度来分析,CT 中的有限角度重建问题相当于求解一个欠定的代数方程组,属于不适定问题研究范畴,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引入正则化方法]27,26[。 3.2.1不适定的概念 设算子A 映X x ∈为P p ∈,X 与P 分别为某类赋范空间,记 P Ax = (3.9) 在经典意义下求解(3.9),就存在下述问题: (1)(3.9)式的解是否存在; (2)(3.9)式的解如果存在,是否唯一; (3)(3.9)式的解是否稳定或者说算子A 是否连续:对于右端的P 在某种意义下作微小的变动时,相应的解童是不是也只作微小的变动。 只要这些问题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就称(3.9)的解是不适定的。 3.2.2正则化方法概念的引入 设算子A 映X x ∈为P p ∈,X 与P 分别为某类赋范空间,二者满足(3.9)式。设A 的逆算子1-A 不连续,并假定当右端精确值为r p 时,得到经典意义下的解为r x ,即满足 r r P Ax = (3.10)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右端受到扰动后变为δp ,且二者满足关系 δδ≤-r p p (3.11) 其中,?为某范数。则由于1-A 的不连续性,我们显然不能定义r p 对应的解为: δδp A x 1-= (3.12)

因此,必须修改该逆算子的定义。 定义:设算子),(αp R 映p 成x ,且依赖一个参数α,并具有如下性质: (1)存在正数01>δ,使得对于任意0>α,以及r p 的)(1δδδ≤邻域中的p ,即满足 10,δδδ≤<≤-p p r (3.13) 的p ,算子R 有定义。 (2)若对任意的0>ε,都存在),0(1δδ∈及依赖于δ的参数)(δαα=,使得算子),(αp R 映r p 的δ邻域到r x 的ε领域内,即 εδαδδ≤-=r x x x p R ,))(,( (3.14) 则称),(αp R 为方程(3.14)中A 的正则逆算子;δx 称为方程(3.14)的正则解,当0→δ时,正则解可以逼近我们所要求的精确解;α称为正则化参数。这样的求解方法就称为正则化方法。

水文地质计算KR值公式选择

水文地质计算K R值公式 选择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水文地质计算K 、R 值公式 选 择 一、 承压水完整井K 值计算 1、承压完整井 r R S M Q K lg 366.0?= 裘布依 2、承压完整井有一个观测孔 3、承压完整孔 二、 承压水非完整井K 值计算 1、承压非完整井 S M Q K ?= π2 用于潜水时将M 换 成H 2、承压水非完整井(井壁进水) 式中r —过滤器半径,长度L< 3、承压水非完整井(井壁、井底进水) 4、 承压水非完整孔(GB50027—规 范) 当M>150r, L/M>1时 三、 潜水完整井K 值计算 1、实用于潜水—承压水完整井及非完整井 2、潜水完整井 ()r R S S H Q K lg 2733.0-= 裘 布依 3、潜水完整井 四、 潜水非完整孔K 值计算 1、潜水非完整孔 当1.0,150>>h L r h 时: 式中: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厚度(m ); h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时的厚度 的平均值(m ); h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时的厚度(m ); Q —抽水孔大降深时的流量(m 3/d )。 2、潜水非完整孔 五、影响半径计算公式 1、 承压水概略计算 K S R 10= 吉哈尔特 KHI Q R 2= 凯尔盖 2、潜水概略计算

K H S R ?=2 对直径大的和 单井算出的R 值偏大 3 μ KHt R = 威伯 六、 利用观测孔水位下降值计算R 值 1、承压水完整井、两个观测孔 2 11 221lg lg lg S S r S r S R --= 裘布依 2、潜水完整井 注: S 1,S 2—观测孔降深(m ) r 1,r 2—观测孔至抽水孔距离 (m )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 R —影响半径(m ) t —时间(日) μ—给水度 I —地下水水力坡度 在2221,h h ??—在2h ?—lgr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2)。 七、 给水度、释水系数、渗透系 数、导水系数、传导系数 1、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μ):又叫延迟储水系, 即水能从岩层中自由流出的能力,数值等于流出的水体积和岩石体积之比。对裂隙岩石,可用裂隙率或 岩溶率近似代替给水度。计算公 式: 式中:∑c Q —钻孔抽水稳定之前消耗的全部贮存量(静储量); V —稳定降落漏斗 的体积(m 3); H —钻孔抽水前含水层的厚度(m ); 0h —抽水稳定时孔内水 柱高度(m ); λ—取决于降落漏斗的形状,H h 0和 R r 0值的系 数。 可查河北水文地质手册P552表8-1-24

水文地质参数有哪些

水文地质参数有哪些 水文地质参数,反映含水层或透水层水文地质性能的指标。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水位传导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等,都是基本的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参数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计算时不可缺少的数据。一般是通过勘探试验测求水文地质参数。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为表征介质导水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在介质中运动的地下水的粘滞系数、比重及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根据达西定律:V=-KH/I式中,V为渗透速度;H为地下水水头;I为渗透距离;K为介质的渗透系数,量纲为(L/T)。其与渗透率的关系为K=r?k/μ(K为渗透系数;k为渗透率;r为地下水的比重;μ为地下水动力粘滞系数)。从关系式中可知渗透系数与水的粘滞系数成反比,而后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地下水温度变化较大时,应作相应的换算。在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增高时,水的比重和粘滞系数均增大,渗透系数则随之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与液体性质无关的渗透率较为方便。导水系数,表示含水层全部厚度导水能力的参数。通常,可定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通过单位含水层垂直断面的流量。导水系数T 等于含水层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量纲为(L/T)。压力传导系数,又称水力扩散系数,为导水系数与释水系数之比。它表征在弹性动态条件下承压含水层中水头传递速度的参数。压力传导系数a=T/s(T为导水系数;S为释水系数)。量纲为(L2/T)。水位传导系数,也称水力扩散系数。它表征在弹性动态条件下潜水含水层中水位变化传播速度的参数。水位传导系数aw=Kh/μ(K为渗透系数;h为潜水含水层平均厚度;μ为给水度)。量纲为(L2/T)。释水系数,又称贮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它是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含水层释水系数S(对承压含水层常用μ表示)等于含水层厚度m与单位释水系数Ss的乘积,即S=mSs。对潜水含水层总释水系数S=μ+hSs,μ为给水度;h为含水层厚度,Ss为潜水含水层单位释水系数,一般因μ》hSs,所以通常以给水度近似代表潜水含水层的总释水系数S。有效孔隙度,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有效孔隙体积不包括结合水和气体所占的体积,仅指地下水可以在其中流动的部分。越流系数表征弱透水层垂直方向上传导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即当抽水含水层(主含水层)与上部(或下部)补给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垂直渗透水流通过弱透水层与抽水含水层单位界面的流量。换言之,是指含水层顶(底)板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K′与其厚度m′之值,即K′/m′。量纲为(1/T)。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 中国环境修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318173268.html, 原文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8173268.html,/investigation/2010/1110/article_26.html

水文地质参数求取的试验方法探讨

水文地质参数求取的试验方法探讨 本文结合实例对承压水采用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定流量(单孔或多孔)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可行性,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标签: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试验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中,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十分重要,其值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成果的可靠程度,进而关系到水资源评价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实测抽水试验数据分析了承压水水文地质参数的求取方法及可靠性。 1单井抽水试验配线法推求水文地质参数 (1)方法原理 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抽水的泰斯公式为: (2)实例分析 以某化工集团地下水水源地抽水试验为例,水源地内建有深水井4眼,其中3#、1#、2#井孔呈西向东排列,3#、1#井间距215.6m,1#、2#井间距197.7m,4#井孔在2#井孔南422m,3#、2#井间距414m,1#、4#井间距466m,3#、4#井间距600m。 根据试验条件共进行了2组单孔抽水试验,第一组抽水孔为1#,观测孔为2#、3#,抽水历时5d,水位恢复观测2d;第二组抽水孔为3#,观测孔为2#、1#,抽水历时3d。步骤如下: ①抽水前准备就绪后,同时量测取水孔与观测孔的静水位(精确至0.01m),校正好测绳、钢卷尺、秒表等;开启抽水电泵各井孔并同时计时,约定在开机后第1,2,5,10,20,30,45,60,90,120,…,1 440,…,分钟,持续观测取水孔与观测孔水位降深St,通过安装在取水电泵上的流量计读取各取水时间段的抽水量,得到抽水试验过程相应的稳定抽水流量、取水t时刻取水孔与观测孔的对应水位降深St等数据; ②用校正好的测绳测量各观测孔距取水井孔的距离r1、r2,测量各井孔基准点高程; ③抽水结束停机时,以同样的时距观测取水孔与观测孔的对应水位降深St,得到取水孔和观测孔水位恢复的试验资料; ④根据试验资料采用图解分析法分析计算本次试验得到的含水层参数。

正则化参数的确定方法

1. 拟最优准则 Tikhonov 指出当数据误差水平δ和η未知时,可根据下面的拟最优准则: 0min opt dx d ααααα>????=?????? (1-1) 来确定正则参数。其基本思想是:让正则参数α以及正则解对该参数的变化率同时稳定在尽可能小的水平上。 2. 广义交叉验证 令 22(())/()[(())]/I A y m V tr I A m δααα-=- (2-1) 其中,* 1*()A (A A I)A h h h h A αα-=+,1(I A())(1())m kk k tr ααα=-=-∑,()kk αα为()A α的 对角元素。这样可以取* α满足 *()min ()V V αα= (2-2) 此法源于统计估计理论中选择最佳模型的PRESS 准则,但比它更稳健。 3. L_曲线法 L 曲线准则是指以log-log 尺度来描述与的曲线对比,进而根据该对比结果来确定正则 参数的方法。其名称由来是基于上述尺度作图时将出现一个明显的L 曲线。 运用L 曲线准则的关键是给出L 曲线偶角的数学定义,进而应用该准则选取参数α。Hanke 等[64]建议定义L 曲线的偶角为L 曲线在log-log 尺度下的最大曲率。令log b Ax αρ=- ,log x αθ=,则该曲率作为参数α的函数定义为 '''''' 3 '2'22()(()())c ρθρθαρθ-=+ (3-1) 其中“'”表示关于α的微分。 H.W.Engl 在文献[40]中指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L 曲线准则可通过极小化泛函 ()x b Ax ααφα=-来实现。即,选取*α使得 {} *0arg inf ()ααφα>= (3-2) 这一准则更便于在数值计算上加以实施。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文献获得过关于L 曲线准则的收敛性结果。另一方面,有文献己举反例指出了L 曲线准则的不收敛性。虽然如此,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L 曲线准则与GCV 一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 偏差原理: 定理4-1:(Morozov 偏差原理)[135]如果()φα是单值函数,则当0(,)U z A u ρδ>时存在这 样的()ααδ=,使得:

多种抽水试验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8173268.html, 多种抽水试验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① 作者:谢昭宇 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19期 摘要:随着地铁建设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基坑临近地铁线路,特别是建成并运行的 地铁线路,基坑施工降水对地铁的影响问题越发突出。本文通过工程实践,采用多种抽水试验方法,为设计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 关键词:地铁基坑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 中图分类号:TU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41-02 抽水试验[pumping test],包括自试井抽取一定水量而在某距离之各观测井测定各种时间距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数据利用各种地下水流理论式或其图解法分析抽水试验的结果。抽水试验按孔数可分为:单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按水位稳定性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按抽水孔类型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抽水试验应在洗井结束,洗井质量已达规定要求后进行。抽水试验的类型、下降次数及延续时间应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及《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试验前,应根据井孔结构、水位降深、流量及其它条件,合理选择抽水设备和测试仪具。抽水设备可用量桶、空气压缩机及各种水泵;流量测量,当流量小于2 L/s时,可用量桶;大于2 L/s时;应用堰箱(三角堰、梯形堰或矩形堰)或孔板流量计;高压自流水可用喷水管喷发高度测量法测量流量;水位测量可用测钟、浮标水位计或电测水位计;水温测量一般可用缓变温度计或带温度计的测钟。抽水设备安装后,应先进行试抽,经调试能满足试验要求后,再正式抽水。采用空气压缩机作抽水试验时,应下测水位管,在测水位管内测量动水位。抽水试验中应做好地面排水,使抽出的水排至试验孔影响范围以外。在抽水试验中,应 及时进行静止水位、动水位、恢复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项观测,并及时如实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追记。如遇水位、流量、水的浑浊度及机械运转等发生突变时,应做详细记录,并及时查明原因。 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冲积阶地。本项目场地表面多为建筑垃圾堆填。场次范围内埋藏地层的岩性及野外特征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冲洪积黏土、砾砂、黏土、砾砂、残积砾质粘性土、燕山期粗粒花岗岩。场地内地下水有填土层中上层滞水、砂层中孔隙潜水、承压水及下伏基岩强~中风化层中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和透水性为弱~中等,接受大气降水和侧向迳流补给。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重点总结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第一章 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 (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环,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3、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简答—扩展) (1)水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 4、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是指在自然水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第二章 1、河流基本特征(看透书P15—P17、小题) (1)河流长度(L)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Φ) 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 1)河流的断面 河流横断面 河谷 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 过水断面 河流的纵断面 2)河流平面形态 (4)河流纵比降(J) 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 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J=(Z1-Z2)/L 河段纵断面呈折线:J=[(Z0+Z1)L1+(Z1+Z2)L2+…+(Z n-1+Z n)L n-2Z0L]/L2 (5)河流分段 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是指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水文地质参数,反映含水层或透水层水文地质性能的指标。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水位传导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等,都是基本的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参数是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计算时不可缺少的数据。一般是通过勘探试验测求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岩石(土)的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进行水文地质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数据。表征岩土储存、释出和输运水、溶质或热的特性的定量指标。 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越流系数、降水入渗系数、给水度、影响半径和弥散系数等。 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下列各种: 1、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为表征介质导水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在介质中运动的地下水的粘滞系数、比重及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根据达西定律:V=-KH/I式中,V为渗透速度;H为地下水水头;I为渗透距离;K为介质的渗透系数,量纲为(L/T)。其与渗透率的关系为K=r?k/μ(K为渗透系数;k为渗透率;r为地下水的比重;μ为地下水动力粘滞系数)。从关系式中可知渗透系数与水的粘滞系数成反比,而后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地下水温度变化较大时,应作相应的换算。在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增高时,水的比重和粘滞

系数均增大,渗透系数则随之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与液体性质无关的渗透率较为方便。 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以m/d表示)。是描述地下水在岩石(土)中导水性能的重要参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渗透系数的大小由岩石(土)中连通的孑L隙大小决定。岩石(土)中的孔隙大,则其渗透系数也大。同时渗透系数还与地下水在岩石(土)中运动时所溶物质、粘滞度、密度和温度等物理性质有关。由于地下水的密度和粘滞度等变化极小,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常忽略不计。 渗透系数和渗透率渗透系数是表征在水力坡度作用下岩土输运地下水的能力的参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见达西定律)。因此,其数值不仅取决于岩土的特性,同时也与通过岩土的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有关,即 式中K为渗透系数;k为岩土的渗透率;γ为地下水的重率;μ为地下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渗透率也称渗透度,表征岩土本身输运流体能力而与流体的性质无关的参数,它仅仅取决于岩土的空隙性(空隙的大小、空隙率、空隙的形状和空隙的曲折性等)。因此,对于同一种岩土,渗透率是个定值;渗透系数则随水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而不同。 在各向同性的岩土中,渗透率与渗流方向无关;对于各向异性的岩土,渗透率则随渗流方向而变。 在非饱和岩土中,渗透系数K和渗透率k为含水率的函数,不是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一、名字解释 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 流量; 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 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 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2.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 水量。 3.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 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4.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5.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 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6.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7.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8.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 9.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0.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11.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2.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 13.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 14.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 15.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16.成垢作用:当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并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17.起泡作用:是指水在锅炉中煮沸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 18.腐蚀作用:水通过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炉壁的侵蚀破坏作用 19.分解性侵蚀:指酸性水溶滤氢氧化钙或侵蚀性碳酸溶滤碳酸钙使水泥分解破坏的作用。 20.结晶性侵蚀:是指混凝土与水中硫酸盐发生反应,在混凝土的空隙中形成石膏和硫酸铝盐(又名结瓦尔盐)晶体 21.矿床:矿床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品位、储量)的含矿地质体 22.矿床充水:矿体尤其是围岩中赋存有地下水的现象称矿床充水。

正则化参数λ

正则化参数λ或者α如何选择? 1Tikhonov (吉洪诺夫)正则化 投影方程Ax=b (1) 在多种正则化方法中,Tikhonov 正则化方法最为著名,该正则化方法所求解为线性方程组众多解中使残差范数和解的范数的加权组合为最小的解: (2) 式中22. 表示向量的 2 范数平方;λ 称为正则参数,主要用于控制残差范数22 Ax b 与解的范数22Lx 之间的相对大小; L 为正则算子,与系统矩阵的具体形式有关。 Tikhonov 正则化所求解的质量与正则参数λ 密切相关,因此λ 的选择至关重要。确定正则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广义交叉验证法和 L-曲线法。 (1)广义交叉验证法(GCV ,generalized cross-validation ) 广义交叉验证法由 Golub 等提出,基本原理是当式Ax=b 的测量值 b 中的任意一项i b 被移除时,所选择的正则参数应能预测到移除项所导致的变化。经一系列复杂推导后,最终选取正则参数λ 的方法是使以下 GCV 函数取得最小值。 (3) 式中T A 表示系统矩阵的转置; trace 表示矩阵的迹,即矩阵中主对角元素的和。 (2)L-曲线法(L-curve Method ) L-曲线法是在对数坐标图上绘制各种可能的正则参数所求得解的残差范数和解的范数,如图1所示,所形成的曲线一般是 L 形。 图1 L 曲线示意图 L 曲线以做图的方式显示了正则参数变化时残差范数与解的范数随之变化的情况。从图

中知道当正则参数λ 取值偏大时,对应较小的解范数和较大的残差范数;而当λ 取值偏小时,对应较大的解范数和较小的残差范数。在 L 曲线的拐角(曲率最大)处,解的范数与残差范数得到很好的平衡,此时的正则参数即为最优正则参数。 另外一种方法 Morozov 相容性原理 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选取策略,它是通过求解非线性的Morozov 偏差方程来得到正则化参数。 投影方程 Kx=y 考虑有误差的右端观测数据 y Y δ∈ 满足y y δδ-≤,Tikhonov 正则化方法是通过极小化Tikhonov 泛函。 来得到正则化解,其中,α为正则化参数。当0α>时,泛函()J x α 在空间X 上存在唯一的极小元,x αδ,且该极小元恰为方程 的唯一解,其中,*K :Y X → 为算子K 的伴随算子。 Morozov 相容性原理选取正则化参数()ααδ=是通过保证正则化解,x αδ满足方程 来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