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的分析与预报讲述资料
大雾的分析与预报

辐射雾:日变化
辐射雾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夜间到凌晨生 成,日出前后达到最浓,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 逐渐消散,或者雾层上抬演变为层云。消散时 间一般在8-10点钟。 首都机场形成辐射雾通常也是在夜间或清晨形 成,在日出前达到最大强度,随着日出后气温 不断的增强,大雾逐渐变淡至消散,一般最迟 在上午11时左右即会完全雾消。 当天空被云层覆盖或是逆温层很厚,雾不容易 消散。
大雾的分析与预报
民航华北气象中心
关于雾
1、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形成雾的物理过 程主要有两个,增湿和降温过程。 2、按照雾形成的不同物理过程,雾可以分为 辐射雾、平流雾(海上、沿海多见)、上 坡雾、锋面雾、蒸发(汽)雾等几种,有 时由几种过程共同造成,如平流辐射雾。 锋面雾又可分为锋前雾、锋际雾和锋后雾。 3、雾是接近地面的层积云。
城市雾
城市雾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大城市里空气中吸湿性凝结核多,风速也较小, 对雾的形成有利。 一方面,城市污染物和气溶胶的存在有助于雾 的形成;另一方面,气溶胶过多,初始的过饱 和度不会太大,不易形成浓雾。 冬季北京城西首钢地区表现就比较明显,常常 是烟雾混合在一起使能见度小于1000米。
近地面层的气层(地面到 850HPA)呈逆温或等温分布 近地面层(同上)内比湿随高度增加 不仅要有正的温度平流,还要有正的比湿平流。
平流雾:天气形势
锋前的平流雾:静止锋、冷锋前面或低 压槽中的偏南风流场利于暖湿空气的输 送,往往会有平流雾出现
平流雾:预报
形势要具备。 分析低层空气的温湿平流。 分析平流雾暖湿空气与冷的下垫面之间 温度的关系。 源地的露点温度及其未来的平流变化值。 预报区域的下垫面温度。 注意云层高度的变化(是否降低)。
上饶市雾的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探讨

上饶市雾的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探讨摘要选取上饶市1990-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上饶市雾的气候特征、主要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影响雾的主要天气要素,确定预报指标,建立MOS预报方程,为雾预报及其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雾天气监测、预报的更加准确性。
关键词雾;气候特征;成因;预报方程1雾的气候特征1)雾的年际分布特征。
上饶市199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出现312个雾日,年均雾日数为15.6次,最多年份24次(2007年),最少年份9次(2005年)。
前10年(1990-1999年)出现147次雾日,后10年(2000-2009年)出现了165次,由此可以看出,上饶市雾出现日数呈上升趋势(图1)。
原因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工业的大力发展,大气污染加大致使上饶市雾日数趋于增多。
2)雾的月际分布特征。
由上饶市月平均雾日数分布(图2)可以看出,上饶市一年四季都有雾生成,雾的月变化特征为:月分布以8月为最低点,出现0次,12月最多,平均为2.95次,5、6、7、10月份出现次数较少;冬季(12-2月)雾出现的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雾日数的45%,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次之,分别占29%和19%,夏季(6-8月)雾日数最少,仅占7%。
3)一天中各时刻出现雾的特征分析。
由于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辐射冷却,因此一天中各时段都可能出现雾,且雾的形成时间相对集中。
据上饶市20a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上饶市雾的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07~10时,一般在07时左右生成雾,10时后逐渐消散,约占雾日数的86%,其中08~09时雾形成的频率最大,约占55%;午后至次日凌晨(12时—次日05时)18个时次形成雾的机率占8%,其中12~22时出现雾的频率仅为2.9%。
2雾的主要类型及成因从20a气候资料分析得出,上饶市雾按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辐射雾,另一种是平流雾,辐射雾约占雾天气的80%,平流雾约为20%。
福州机场大雾天气特征分析

福州机场大雾天气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1998-2021年大雾天气数据,可知机场累年平均大雾日数15.6天,1-5月和11-12月为大雾高发的月份,出现较多时次在23时-次日09时之间。
大雾多发生在风速0-3m/s、气温12-19℃、湿度90%以上的气象条件下,温度降低和湿度加大促进大雾生成,温度升高利于大雾消散。
机场大雾的主要天气形势为入海变性高压西部、准静止锋或冷锋前部、西南倒槽东部等。
关键字:福州机场大雾气象要素天气形势1.概要雾是由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的气溶胶系统组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一种较特殊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据中国民航统计,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一般占总延误次数的70%,而天气原因中又以大雾最为多见[1]。
机场出现大雾主要影响航班的正常起飞和着陆。
由于大雾影响能见度,飞行员在起飞和着陆时看不清跑道方向,就无法起飞和着陆,如要实施,就不可避免出现飞行事故,严重危及飞机和乘客的安全。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5º56'06"、东经119º39'46",位于福州市东南、长乐漳港镇东面的沿海沙地上,北有闽江口,东、南濒临台湾海峡,西面为起伏的丘陵,处于三面滨海、西枕陆地的小海岬上。
机场处于亚热带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两季气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据统计,福州机场夏秋季节能见度状况良好,冬春季节大雾频发,约占全年九成,累年平均大雾日数约16天。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福州机场大雾天气的年、月、日变化特点,着重分析影响大雾生成、消散的部分气象要素和大雾天气形势,以期能为提高大雾天气预报准确性、保障航空飞行安全提供参考和帮助。
2.资料来源和方法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1997年6月23日投入使用,为便于数据统计,选用日期为1998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
本文分析资料来源为福州机场1998-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地面气象观测簿(例行)、观测月年总簿、例行天气报告报文数据和历史天气图资料。
大雾天气

大雾的影响因素
• 虽然根据大雾的形成环境场有很多不同的分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 们的形成和维持条件是相似的。影响大雾的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动 力学要素、湿度及水汽环境、中低层稳定层结、热力学原理作用、近 地层层结的稳定性。 1、热力学原理作用 在晴朗的天气,白天地面吸收短波辐射增温明显,夜晚天空无云, 地面发射长波辐射,降温强烈,致使昼夜温差巨大,导致空气中的水 汽大量析出,为成雾提供了条件
我国大雾天气的发生大致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态势 ,其中东部沿海、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东部以及云南南部 等地是大雾天气最多的地区,年均雾日在60d以上。我国 内陆大部分地区的雾多属于辐射雾,在季节分布上11月和 12月为多雾月,5月和6月为少雾月;而沿海城市以平流雾 为主,春、夏季最多。雾的日变化也很明显,尤其是辐射 雾,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h,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清晨 ,能见度较低的雾持续时间相对要长一些。 对于华东地区过去47年间,雾日数在北部地区都为增加 趋势,但在南部多数地区为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在华东多 数地区都表现增加趋势。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全 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华东地区气温升高,而同时露点温度差 也在增大,另外还有下垫面的变化大气污染程度的日益严 重,使得华东地区呈现变暖变干的趋势,导致近些年华东 地区雾日数逐年减少,而霾日数逐年上升。
上面为经验公式,其中TH为预报日前一天13-15时平均最高温度,TL为预 报当日的最低温度,V为预报日当天02-07是的平均风速,当 0.2<Wu<0.35时较容易发生大雾
荣成市4~8月雾的分析与预报

荣成市4~8月雾的分析与预报摘要通过分析荣成市雾产生的主要天气形势,以及雾与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总结4~8月雾预报的着眼点。
关键词雾;天气形势;风向;风速;湿度;分析;预报;山东荣成雾是山东沿海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海上航运、捕捞的危害非常大。
在持续海雾影响下,会使沿海小麦发生锈病,影响玉米扬花抽穗,使作物减产。
荣成市地处黄海之滨,三面环海、一面与内陆相接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其一年四季均有雾出现,因此做好雾的分析预报对人民生活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将影响荣成雾的主要天气形势及有关要素统计分析如下。
1天气形势影响荣成市雾的天气形势主要有2种:一是日本海变性高压的西部;二是华南倒槽或是江淮气旋的东部。
黄河气旋因位置偏北,本区风向偏西南而不易出雾。
1.1日本海高压西部(东高西低)这种地面形势多见于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本站能否出雾,主要取决于高压厚度和在海上停留时间。
一般说来,当高压厚度达到850hpa高度以上、停留时间在2d以上时,本区在36h内均有海雾出现。
如果河套低压位置偏北或是蒙古低压东移发展,在海上构成南高北低形势,本区风向偏西南,湿度又小,则不易出雾(见图1)。
1.2江淮气旋、倒槽东部海雾本区出现的雾多产生在这种气压场内,风向偏东南,有利于暖湿空气的输送,利于海雾的生成(见图2)。
2本站风向、风速与雾的关系本站的风向、风速是预报本区未来能否产生雾的重要依据,在有利的气压场控制之下,本站为东风到南南东风象限中,风速小于或等于8m/s时,均应考虑傍晚到夜间有雾出现;如果本站风向为北到东北风,则本区无雾;西南风则本区多为平流低云或有轻雾。
3雾与湿度的关系湿度的大小与雾的产生有直接关系,据资料统计,本站20时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80%,14时温度露点差小于2℃,凡具备以上条件之一,则本站易于出雾。
4各月雾预报着眼点4.14月份雾预报着眼点本月预报因子有2条:①当20时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80%,14时温度露点差小于2℃时,应考虑本站有雾出现。
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概要

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 (268)7.1 雾的定义及分类 (268)7.2四川盆地大雾的分布特征 (269)7.3 四川盆地大雾的主要形成机制 (270)7.4 四川盆地大雾的预报经验指标 (272)7.5 四川盆地大雾的典型个例分析 (273)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雾对人类生活、生产建设都有诸多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雾的危害性更为显著。
大雾对交通运输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经常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另外,被人类活动污染了的城市或工矿区的雾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苯等重金属微粒以及灰尘和病源微生物,这些物质可伤害树木和农作物,被吸入人体后可危害人们的健康。
大雾还是输电网络的破坏者,雾不仅因为潮湿,更因其中含有的多种化学腐蚀剂,易使输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短路或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原因及湿润的气候特征,成为了全国多雾区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成雾之后,有时经久不散,常给民航、高速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以及电力供应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1 雾的定义及分类雾是指浮游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通常将水平能见度在10千米到1千米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称为大雾,其中,水平能见度在500到50米(含50米)的雾称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
雾的厚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厚的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的雾,叫做浅雾。
雾按形成条件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
根据雾中温度高低,又可分为暖雾与冷雾。
按物态分,有水雾、冰雾和水冰混合雾三类。
雾的天气学分类法将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两类。
此外,人们还常把发生在海上的雾称为“海雾”。
(1)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
(2)平流雾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冷的表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
15 大雾天气特征及预报

第十五章大雾天气特征及预报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凝结(凝华)的产物,其直径一般不超过50μm,平均在10μm左右。
这些水滴对可见光有强烈的散射作用,严重降低空气的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因而造成视程障碍,威胁交通安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
15.1 定义及分类当近地层水汽比较充足时,遇冷却产生凝结,液态水滴或冰晶弥漫在空气中而产生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为雾,大于1.0km小于10.0km为轻雾。
雾的形成是在近地层较大的湿度下,空气发生冷却作用,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水汽达到饱和而出现凝结(或凝华),由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雾与云在物理本质上相同,其生成在地面上为雾,升入空中为云。
由于雾的形成与水汽条件和降温有关,所以有利于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增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冷却降温幅度超过温度露点差。
增加水汽含量的过程,一是水汽的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二是下垫面和雨滴的蒸发。
降低空气温度的物理方式除由空气垂直运动而引起的绝热膨胀冷却外,还有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接触冷却和湍流冷却。
这些不同的冷却方式和增湿过程,通过不同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在大气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形成天气现象。
强度不同的雾,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雾滴密度不同,密度越大,雾越浓,水平能见度越差。
反之密度小,能见度的恶化程度就低。
当近地层水汽含量较高,夜间地面辐射降温,当温度下降到露点或以下时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当暖湿空气移入到冷的下垫面,而产生的雾称为平流雾。
辐射雾的垂直厚度比较小,约几十米到一二百米左右,且日变化明显。
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由于雾滴分布不均匀,因而雾中能见度的起伏较大。
平流雾的厚度一般可达到或接近逆温层顶,且浓度较高,续时间也较长,与辐射雾相比,日变化的规律性不强,地面风速稍大。
由平流和辐射共同作用形成的雾为平流辐射雾。
气象科普 大雾天注意事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象科普大雾天注意事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大雾天气下,能见度明显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大雾不仅影响交通运输,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在大雾天气下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引起人们对大雾天气的重视,并提供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建议,以确保大家在大雾天气下的安全出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涵盖整篇文章的框架和逻辑顺序,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
在本篇文章中,可以包括如下内容: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在大雾天气下需要注意的事项展开,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雾天气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内容和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在大雾天气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提出安全措施并呼吁大家在大雾天气下更加注意安全。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希望能够全面地介绍大雾天气的相关知识,并提醒读者在遇到大雾天气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大雾天气的气象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在大雾天气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对大雾天气的科普,提高公众对大雾天气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减少大雾天气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
同时,也希望引起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重视,呼吁大家在面对恶劣天气时保持冷静、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2.正文2.1 大雾天气象特点大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通常在天气潮湿、空气稳定的条件下出现。
大雾天气的主要特点包括:1. 能见度低:大雾天气中,由于水汽充足并且空气稳定,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水滴,导致大雾弥漫,能见度明显下降,甚至不足百米,严重影响交通和行人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流雾
平流雾主要是暖湿空气水平流经寒冷的 地表陆地或海面时,因暖湿空气受冷的 地表影响,底层空气迅速降温,上层空 气因离地表远降温少,这样就相成了平 流逆温。在逆温层以下,空气冷却达到 饱和,水汽凝结形成雾。
雪面辐射雾
降雪后雪面长波辐射形成大雾。该类大雾形成 是在降雪后,相对湿度大,由于冷空气的影响, 降雪、雨停止,云很快消失,经过辐射而生成 大雾,
此类大雾从原则上也应该划归晴天辐射雾类型, 但因为地面积雪的存在对于该类辐射雾的形成 有一定作用,故将其划分为雪面辐射大雾。
该类大雾共有3次,占辐射雾总数的2%。 (1975-1994)
(1975-1994)
多云—阴天辐射雾
大部分都有小槽或切变线活动,伴有弱冷空气, 中低层有暖湿平流,造成阴天,该小槽间或配 有弱锋面,但锋面距我区较远,这时浓厚的低 云或中高云较长时间的维持,天空情况差、凝 结核过多,夜间的降温量即使不大,在相对湿 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可因辐射导致形成大雾。
该类大雾共有64次,占辐射雾总数的35%。 ( 1975-1994)
空气温度的降低,产生平流雾、辐射雾、 上坡雾等;
空气中水汽的增加,产生蒸发雾、锋面 雾等。
雾的分类(微结构和温度)
暖雾:由温度高于0摄氏度的水滴组成 过冷却雾:由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过冷水
滴组成 冰雾:由冰晶组成
雾的分类
辐射雾 平流雾 锋面雾 蒸发雾 上坡雾 城市雾
辐射雾
定义:夜间,尤其是晴朗微风的夜间, 地面因红外辐射而冷却,近地面层空气 由于接触冷却的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 冷却使空气中的水汽逐渐达到饱和而凝 结成雾滴或凝华成冰晶,黎明时形成雾。
雾区纹理均匀,中间没有暗影,但其形 状是不规则的。
雾区边界一般与山脉、河谷、海岸线一 致。这一点和层云区不同,也是与层云 区相区别的唯一标志。
极轨卫星监测大雾
雾纹理均匀 边界常由于周围地形的限制而不规则 雾区的反射率比中高云小,与低云相当 除上坡雾外,随时间移动的是低云
雾生成的两种途径
大雾的分析与预报
民航华北气象中心
关于雾
1、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形成雾的物理过 程主要有两个,增湿和降温过程。
2、按照雾形成的不同物理过程,雾可以分为 辐射雾、平流雾(海上、沿海多见)、上 坡雾、锋面雾、蒸发(汽)雾等几种,有 时由几种过程共同造成,如平流辐射雾。 锋面雾又可分为锋前雾、锋际雾和锋后雾。
辐射雾:近地面层水汽
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输送。 气柱中水汽含量,参考当天下午的相对
湿度和露点。 当地表上已有水汽凝结时,则由于水汽
在地表面上的凝结(露和霜)(或凝 华),使近地面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降低,不利于雾的形成。但降温大也可 以。
辐射雾:层结稳定或逆温层
低空有逆温出现时,层结稳定,垂直乱 流混合弱,这样有利于近地面一定厚度 的气层冷却降温,同时,水汽大部分稳 定的聚集在此层中,对雾形成极为有利。 首都机场20年的统计的辐射雾大部分有 逆温存在。
如果未来最低气温低于露点温度,则有 雾形成;反之,则不可能有雾形成。
辐射雾:形成的有利条件
辐射雾:温湿随高度的变化
辐射雾:天气形势
弱形势场:弱高压脊前、脊后或弱高压中心 附近;鞍型场——两高与两低之间的均压区 内;地形槽。
辐射雾:天Leabharlann 形势辐射雾:消散气温升高 风力加大和地面逆温层被破坏 干冷空气的侵入
首都机场形成辐射雾通常也是在夜间或清晨形 成,在日出前达到最大强度,随着日出后气温 不断的增强,大雾逐渐变淡至消散,一般最迟 在上午11时左右即会完全雾消。
当天空被云层覆盖或是逆温层很厚,雾不容易 消散。
冬季日变化变化特点
生成与消散的时间变化规律:冬季15时 到02时之间出现的频率较大,02时至14时 出现频率较小,02时也是大雾开始消散 的时间。
雾消经验
雾消散时的温度T2与成雾时的温度T1有 如下关系:T2=T1+1.6
在晴朗微风的天气条件下,如果雾在日 出前1-2小时内生成,其消散时间一般 都在日出后1.5小时;如果雾在日出前2- 4小时生成,其消散延迟到日出后1.5-3 个小时。冬季雾散的晚 。
辐射雾:日变化
辐射雾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夜间到凌晨生 成,日出前后达到最浓,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 逐渐消散,或者雾层上抬演变为层云。消散时 间一般在8-10点钟。
3、雾是接近地面的层积云。
雾的定义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中大气中的大量微 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
雾和低云的区别在于是否接地。
国际气象组织规定,能见度在1000米以下 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到10公里的称为轻 雾或霭。
卫星云图上雾的特征
雾区一般为白色或灰色,这决定于雾的 厚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辐射雾
辐射雾:形成的条件
晴夜 微风 近地面层水汽充沛 气层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辐射雾:晴夜
晴朗无云的夜晚有利于地面及近地面气 层辐射降温达到饱和。
辐射雾:微风
适宜的风速对近地面层具有一定强度的扰动混 合作用,能使水汽和冷却作用扩散到整个边界 层。
乱流对雾的影响。乱流小时,水汽局限在近地 面狭小的范围,易形成露、霜或轻雾。风小时, 乱流有一定厚度,降温有一定厚度,有利于雾, 如果再大,更厚的气层都参与混合,将使降温 减小,水汽也将上传很多,不利于成雾。
辐射雾预报:天气形势
辐射雾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 浅层内。
它的形成与地面天气形势关系最密切。 弱形势下,气压梯度小,风力微弱,一
般情况下天气晴朗少云,这时的低层水 气充沛,入夜降温便形成大雾
辐射雾预报:温湿变化
根据天气形势,一般只能判断辐射雾出 现的可能性。
要确定辐射雾是否出现,还要分析本场 未来最低气温是否低于露点温度。
其它三季日变化特点
其它三季出现低能见度的情况一般在夜 间16时-凌晨00时,但频率也很低,尤其 春季和夏季仅在日出前后偶尔出现。
辐射雾:分类
晴天辐射雾 多云-阴天辐射雾 雪面辐射雾
晴天辐射雾
环流形势较弱。 整层均无明显系统影响本区。 中低层有暖湿平流活动。 本区一天以上少云或无云。 相对湿度较大。 微风、有适当的扰动。 该类大雾共有117次,占辐射雾总次数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