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龙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公告情况

河源市龙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公告情况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河源市龙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为龙川县行政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包括老隆镇、义都镇、佗城镇、鹤市镇、黄布镇、紫市镇、通衢镇、登云镇、丰稔镇、四都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黎咀镇、黄石镇、赤光镇、回龙镇、新田镇、车田镇、岩镇镇、麻布岗镇、贝岭镇、细坳镇、上坪镇、鹤畲林场、坪山林场和红星林场,土地总面积3081.31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二、土地利用目标
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98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34320公顷,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2306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808公顷以内。
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引导城镇空间合理有序发展,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规模,通过“三旧”改造和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952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68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494公顷以内。
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至2020年,龙川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73平方米/人以内。
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至2020年,补充耕地义务量为808公顷。加大“三旧”改造力度,至2015年,“三旧”改造规模142公顷。推进建设用地整理,至2020年,建设用地整理规模906公顷。
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为协调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依据自然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布局以及不同区域开发现状、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安排,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其中允许建设区120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3.92%;有条件建设9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2%;禁止建设区334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84%;限制建设区2616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92%。
四、土地用途分区
为指导土地科学合理利用与管理,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提高用地效益,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情况,将全县土地主要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41293公顷,一般农地区1314

7公顷,林业用地区196443公顷,城镇村建设用地区11954公顷,独立工矿区114公顷,风景旅游用地区1163公顷,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31431公顷,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面积1980公顷。

五、重点建设项目
(一)能源项目
不断完善龙川县供电网络,重点建设220千伏龙母变电站、110千伏丰稔变电站、110千伏铁场变电站、110千伏赤光变电站和110千伏贝岭变电站等变电站项目;此外,建设宝山铁矿、广梅汕铁路龙川至龙湖南段电气化工程建设项目、黄布电站、龙川上坪回龙铁矿和上坪电站等能源项目。
(二)水利项目
以防洪、江河综合治理以及水电项目为重点,继续完成县城防洪工程二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水电站开发力度,重点建设长风潭水电站、苏雷坝水电站、稔坑水电站和岩镇水电站等水利项目。
(三)交通项目
在现状交通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国道、省道为主干公路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重点建设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龙川段、龙川至汕尾铁路龙川段,省道227、省道228等交通干道的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城北客运站、回龙镇客运站等交通项目。
(四)环保项目
加快完善全县环保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龙川县城污水处理厂、鹤市镇污水处理厂、麻布岗镇垃圾填埋场、麻布岗镇污水处理厂和佗城污水处理厂等环保项目。
(五)工业项目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重点建设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幸福工业新城、梅村工业项目、龙母矿泉水厂、黎咀矿泉水厂、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星汇油菜加工基地等项目。
(六)旅游项目
加快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完善霍山旅游风景区、赵佗古城、水坑生态旅游区、九龙潭瀑布旅游区、佗城合溪温泉旅游区、枫树坝旅游区、七峰山旅游风景区、旺茂旅游区、鹿湖生态旅游区、龙潭生态旅游区等旅游风景区。
(七)其他项目
完善全县教育设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点建设县城老隆镇的中小学,包括新城中学、实验中学、培英学校、维嘉小学和新城小学,完善各镇中小学校教育设施建设,并进行龙川县文化公园、县体育中心、新城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六、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一)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保持山水平川整体形态,维持自然地貌的连续性,维系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留水系、蓄水、泄洪等通道,切实保护好生态敏感区域,加强对山体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加强对东江及其支流水质的监测,控制东江两岸的开发建设,完善环保设施配套。以

农用地为载体,拓展生态绿色空间,充分发挥农用地的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构建以耕地、园地、林地、水库水面和水域等为主的绿色生态空间。至2020年,耕地、园地、林地、水库水面和水域等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面积达到2754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89.41%;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面积达到33411顷以上。
(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重点
1、强化生态功能区划
结合龙川县发展战略、区域生态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差异,统筹考虑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等因素,将龙川县划分为枫树坝水库水源涵养功能区、中部丘陵水土保持功能区、县城集约利用功能区和南部适度发展功能区。
(1)枫树坝水库水源涵养功能区
本区是河源市乃至广东省重要的生态控制区,主要分布有枫树坝水库自然保护区、龙川新村自然保护区、龙川富州自然保护区和龙川野猪嶂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本区分为枫树坝水库水源保护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两个区,其中岩镇、新田镇、赤光镇北部以及车田镇东部属水源保护功能区;贝岭镇、上坪镇、细坳镇、麻布岗镇和鹤畲林场属水源涵养区。
(2)中部丘陵水土保持功能区
本区包括义都镇、黄石镇、黎咀镇、龙母镇、四都镇、丰稔镇、田心镇、回龙镇、铁场镇、坪山林场和红星林场部分区域。龙川高陂自然保护区、龙川东水嶂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省七大名山之一霍山分布于本区。
(3)县城集约利用功能区
本区包括佗城镇、老隆镇和红星林场部分区域。其中,老隆镇、佗城镇是全县发展的核心区,未来将形成“一城二镇”组团式的城区布局。本区主要有龙川县水坑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龙川县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龙川县城开发区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以及红星林场、龙台山森林公园、龙山公园、水坑生态旅游区等生态资源。
(4)南部适度发展功能区
本区包括登云镇、通衢镇、鹤市镇、黄布镇和紫市镇。区内生态资源丰富,北部有龙川上板桥自然保护区、龙川上板桥饮用水源保护区,西南面有龙川黄江自然保护区,南部有龙川七目嶂自然保护区。除以上保护区外,其余区域划为适度发展区,以工业发展为主。
2、加强生态敏感区的维护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省、市、县级等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枫树坝水库自然保护区、龙川七目嶂自然保护区、龙川野猪嶂自然保护区、龙川上板桥自然保护区、龙川新村自然保护区、龙川东水嶂自然保护区、龙川富州自然保护区、龙川高陂自然保护区、龙川黄江自然保护区,并将自然保

护区纳入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至2020年,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1431公顷。
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划定龙川县水坑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龙川县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龙川县城开发区东江饮用水源保护区、龙川县上板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四个水源保护区,并将其纳入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规划至2020年,全县水源保护区面积达到1980公顷。
3、改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
通过加强城镇环境保护规划,防止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重点保护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文教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环境质量,提高城镇建成区绿化水平,推进城镇生态示范小区建设。
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完善乡镇环境管理,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乡镇饮用水安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促进畜禽养殖场合理布局,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田耕作相结合的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模式,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与监测制度。









PAGE


PAGE 8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