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概况
河源市龙川旅游景点

河源市龙川旅游景点
河源市龙川县是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拥有许多迷人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
1. 丹霞山:丹霞山被誉为“南粤第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
它以独特的红色丹霞地貌、神奇的石柱、悬崖峭壁和古老的宝塔而著名,给人一种壮观美丽的感觉。
2. 龙川天堂谷:天堂谷是一个以峡谷和瀑布为主题的自然景区。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溪流、奇特的岩石地貌、清新的空气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3. 坪山古村:坪山古村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有数百年
的历史。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狭窄的小巷和传统的农田景观,代表了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面貌。
4. 后甲遗址:后甲遗址是河源地区的一个重要考古遗址,出
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这里有古代墓葬、遗址遗迹以及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河源地区古代文明的繁荣和灿烂。
5. 龙川瑶族风情园:龙川瑶族风情园是一个展示瑶族文化的
主题公园。
游客可以参观瑶族传统建筑、欣赏民俗舞蹈表演、品尝瑶族美食,了解瑶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这些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龙川概况

龙川概况龙川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处于东江和韩江的上游,她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三角。
龙川人口100万,辖24个乡镇,下辖352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
面积方圆3089平方公里,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境内山地占全县总面积49.2%,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0℃。
龙川的交通十分便利。
古时龙川在秦汉时就已经是以水路交通形式为主的联系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今日龙川国道205线、省道1920线、河梅高速以及未来的昆汕高速贯穿全境,河龙高速连接惠河高速;京九、广梅汕铁路在这里交汇,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也设置在这里,龙川由此融入了珠三角“三小时生活圈”。
从全国各地出发,都能到达龙川,而从龙川返回,又可到达全国各地;从广东省的任何一个县出发,一天之内都可到达龙川,而从龙川出发,一天之内又可返回全省各地。
龙川作为赵佗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珠江东水开端、岭南古县第一”的美称,是广东省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客家地区最古老的县,至今已有2230年的历史!是千年古县,广东的四大古县之一(龙川、番禺、揭阳、博罗),是中央苏区县,还是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环保城市,风光秀丽,青山环抱,碧水城市,是人们安居创业的风水宝地,更是一个新兴的投资置业城市,商机勃发,优越的环境使外来投资者纷至沓来,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方热土。
龙川的由来,传说在盘古开天地时,命造物主在岭南凿西江、北江和东江,不巧打了个喷嚏把东江给忘了。
于是方圆赤地,民不聊生。
轩辕黄帝闻讯,亲驾七彩云到南海龙宫拜见龙王,龙王令二龙子穿地八百八十里破土而出,掏出神犁造了东江……人们为了纪念龙子,就将龙子穿地而出的地方取名“龙穿”(龙川)。
同时,龙川山水的整体形态,也令人产生龙的联想。
若我们从空中俯瞰龙川大地,您肯定会惊奇地发现,其东部有龙台山和狮子山拱卫雄踞,西边有白马山和金鸡山守望相助,北有嶅山和马枯山巍然耸立,群山相连,壮观奇伟,就好像三条蛟龙护卫着龙川盆地,而穿行于山间的寻乌水、定南水、贝墩水、浰江以及东江干流,就犹如龙之五爪。
龙川概况

龙川概况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小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
全县面积3080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3.74万人,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2.7万人。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4年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
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荣获“千年古县”称号。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
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
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龙川县自然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
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3%,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
水力资源充足,县内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龙川旅游胜地众多。
县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誉,现在“越王井”、“越王庙”、学宫等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附近还有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村、知青村等景观。
北部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枫树坝水库)、万有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梅子山矿泉水山庄度假村。
龙川概况

龙川县概况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
东西横距45公里,南北纵跨103公里,总面积3081.31平方公里,总人口99.6万人,常住人口72.55万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4.1万人。
辖24个镇, 315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1379个自然村,5640个经济合作社。
龙川历史悠远,公元前214年秦朝始置县,至今有2230年历史。
是秦朝南征百粤50万大军的聚居地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客家先民的重要发源地和岭南客家族群的祖地,中华姓氏源流的朝宗圣地之一。
是千年古县、中央苏区县、全国示范县、革命老区、粤闽赣皖苏物流产业带的综合枢纽,也是广东人口、地域大县。
龙川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水、矿产、林木资源。
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粤东北的天然生态屏障。
全县水域面积0.91万公顷,拥有东江、韩江两大水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27万千瓦。
辖区内枫树坝水库是全省第二大水库,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长年保持Ⅰ类标准水质,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
县境内有铁矿、黑色花岗石、稀土矿、矿泉水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20余种。
优质珍稀的龙川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年流量达27万吨,被誉为“东方维希”。
活立木蓄积量7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3%。
龙川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16个。
南部重镇、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佗城,是赵佗故城和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和“中华姓氏博物馆”之美誉,现存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越王井、越王庙、正相塔、龙川学宫、孔庙、考棚等均名闻遐迩,吸引大量境内外游客观光游览。
南部有水坑生态风景区、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泉瀑布、九龙潭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区、知青部落旅游度假区等景观。
安徽龙川景区景点介绍

安徽龙川景区景点介绍安徽龙川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是宣城目前唯一一处5A级景区,为胡姓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落。
景区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有着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还包括了“江南第一祠”的胡氏宗祠,以及“徽派石雕之最”的奕世尚书坊等知名景点,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
据景区官方介绍,龙川村在历史上先后出了20多位进士和举人。
明朝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就是“龙川胡”的代表人物。
龙川景区四面环山,东有高耸的龙须山,西靠挺拔的凤凰山,南面诸峰如天马奔腾而上,北侧登源河从层峦叠嶂中蜿蜒而来。
山水形胜,风景秀丽。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龙川景区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
当地特色小吃如绩溪烧饼、绩溪干锅、糯米糍等,口感鲜美,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龙川景区的住宿设施也较为完善,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和民宿,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
此外,龙川景区还有许多其他著名景点,例如:龙川胡氏宗祠:这是龙川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建于明代,是龙川村胡氏家族的祠堂。
胡氏宗祠内有许多精美的木雕和石雕,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奕世尚书坊:这是龙川景区的另一著名景点,是一座徽派石雕牌坊,建于明朝,是龙川村胡氏家族的标志性建筑。
牌坊上刻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展示了胡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龙川水街:这是龙川景区内的一条水街,全长约200米,沿街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店铺。
水街沿河而建,河水清澈见底,是游客休闲、观光、购物的好去处。
龙川瀑布:这是龙川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是一处瀑布景观,水流从山崖上倾泻而下,气势磅礴,景色秀美。
游客可以在瀑布附近的观景台上欣赏瀑布的美景。
总之,龙川景区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非常值得一游。
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导游词

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美丽的景区。
首先,我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绩溪龙川景区的概况。
绩溪龙川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绩溪的旅游核心区域。
景区总面积约3500亩,区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以自然风光为主,集山、水、石、洞、滩、林于一体,被誉为“江南小桂林”。
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龙川风景带。
龙川风景带总面积约2000亩,是绩溪龙川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在风景带里,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龙川瀑布、仙女湖、茶博园等。
我们将会沿着龙川风景带游览,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
首先是龙川瀑布。
龙川瀑布是龙川风景带的核心景点之一,也是绩溪龙川景区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这里的瀑布水势汹涌,水流如龙,如悬崖上倒挂的银练。
站在瀑布前,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水气,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同时,这里还有一座风格独特的瀑布观景平台,可以近距离观赏瀑布的壮丽景色。
紧接着,我们将游览仙女湖。
仙女湖是龙川风景带里的一个小湖泊,湖水清澈见底,环境优美。
这里水草丰茂,鸟语花香,有着浓郁的湖泊气息。
湖周围有诸多的乔木和灌木丛,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给湖面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湖边设有休闲区,可以坐下来休息,也可以钓鱼垂钓。
湖边的栈道和小径都非常适合散步和漫步。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茶博园。
茶博园是绩溪龙川风景带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绩溪茶文化的代表。
这里有大片的茶园,栽种着茶树;有茶叶加工车间,可以观看到茶叶的加工过程;还有茶叶品鉴区,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品种的茶叶。
在这里,您还可以了解到茶叶的种植、制作、鉴定等知识,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游览完龙川风景带后,我们还可以参观一些其他的景点,例如梅花山、花卉艺术村等。
这些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让您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绩溪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
绩溪龙川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一片纯净、美丽的水乡风景区。
千年古县“河源龙川”

千年古县“河源龙川”千年古县“河源龙川”龙川令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海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
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
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2011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据龙川旧志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
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
《龙川别志》是苏辙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写的笔记,主要记录所闻前贤及时贤的轶事。
苏辙是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
《龙川别志》书中的这些笔记反映了苏辙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主张,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龙川是现在的广东河源市龙川县。
北宋-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秦置龙川县。
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
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
”县名由此。
据记载,在新石器时代,龙川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
龙川景区导游词

九、龙川景区导游词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 01 号考生,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龙川景区参观游览。
我是此次龙川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龙川景区。
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绩溪龙川景区的概况,然后带领大家游览仁和园、龙堤·风街、奕世尚书坊、都宪坊、胡氏宗祠和徽商胡炳衡故居等景点。
龙川景区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东 11 千米的龙川村。
龙川村依山傍水,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对峙北有登源河蜿蜓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止,龙川河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
整个村落地形有如龙舟出海,是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落。
从宋代著名风水学家赖文正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建筑师郑孝燮,都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据史料记载,仅宋、明、清朝,就出现进士 11 名,明朝中进士 7 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以副都御史身份巡抚辽东的胡宗明三人。
现在我们一起进入景区,去探索风水宝地的奥秘。
穿过服务大厅,便是仁和园,这座园子的关键在水。
各位在进接待大厅前已看到,门前有一道曲折水渠,厅后有一口池塘,门前水渠不是所谓的“护城河”,厅后池塘也不仅仅是作为风景设置,而是因为园朝向的南方属火,因局面开阔、无所遮挡,火气直逼村庄,容易导致火烧屋,所以引水蓄水以克火。
这与清代著名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在“地六生水”的位置挖地蓄水防火是同样的目的。
传说当年胡氏先祖之一的念五公在池上建有“留仙亭”和“会缘桥”,纪念他与赖文正的交往是仙缘巧合。
大家不妨登桥入亭,也来一个“有缘干里来相会”。
现在来到的是龙堤·凤街。
这是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
但从风水角度,两岸河堤却各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名字——龙堤、凤街!我们脚下踩的就是“龙堤”,它衍出于河东的龙山,对面的“风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川概况龙川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处于东江和韩江的上游,她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三角。
龙川人口100万,辖24个乡镇,下辖352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
面积方圆3089平方公里,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境内山地占全县总面积49.2%,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0℃。
龙川的交通十分便利。
古时龙川在秦汉时就已经是以水路交通形式为主的联系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今日龙川国道205线、省道1920线、河梅高速以及未来的昆汕高速贯穿全境,河龙高速连接惠河高速;京九、广梅汕铁路在这里交汇,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也设置在这里,龙川由此融入了珠三角“三小时生活圈”。
从全国各地出发,都能到达龙川,而从龙川返回,又可到达全国各地;从广东省的任何一个县出发,一天之内都可到达龙川,而从龙川出发,一天之内又可返回全省各地。
龙川作为赵佗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珠江东水开端、岭南古县第一”的美称,是广东省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客家地区最古老的县,至今已有2230年的历史!是千年古县,广东的四大古县之一(龙川、番禺、揭阳、博罗),是中央苏区县,还是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环保城市,风光秀丽,青山环抱,碧水城市,是人们安居创业的风水宝地,更是一个新兴的投资置业城市,商机勃发,优越的环境使外来投资者纷至沓来,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方热土。
龙川的由来,传说在盘古开天地时,命造物主在岭南凿西江、北江和东江,不巧打了个喷嚏把东江给忘了。
于是方圆赤地,民不聊生。
轩辕黄帝闻讯,亲驾七彩云到南海龙宫拜见龙王,龙王令二龙子穿地八百八十里破土而出,掏出神犁造了东江……人们为了纪念龙子,就将龙子穿地而出的地方取名“龙穿”(龙川)。
同时,龙川山水的整体形态,也令人产生龙的联想。
若我们从空中俯瞰龙川大地,您肯定会惊奇地发现,其东部有龙台山和狮子山拱卫雄踞,西边有白马山和金鸡山守望相助,北有嶅山和马枯山巍然耸立,群山相连,壮观奇伟,就好像三条蛟龙护卫着龙川盆地,而穿行于山间的寻乌水、定南水、贝墩水、浰江以及东江干流,就犹如龙之五爪。
因此,民间有三龙入川的传说。
龙是华夏的图腾,既能深潜湖海江河,又能雄视大地遨游于天空,它不但至伟至尊,威势赫赫,而且善解人意,逢旱播雨,是福佑吉祥的象征。
龙川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此渔猎耕织,繁衍生息。
龙川置县建制则开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公元前214)年,秦在平定百越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而南海郡下就设了龙川县。
当时龙川管辖的范围比今天的河源市还要大得多,足足有20000平方公里,包括了今天的河源、惠州、五华、兴宁、新丰、江西的寻乌以及汕尾市的部分地区。
它的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赵佗是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就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
公元前219年,年仅23岁的赵佗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平定百越,之后,为稳定军心,“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秦皇可其万五千人”。
组织如此庞大的一支女性移民队伍,这在岭南历史上尚属首次,它对推动汉越民族血缘交流和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秦亡而驻军未离,赵佗建立了南越国,他在南越地区推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鼓励汉越通婚,促进民族和谐。
于是,南迁而来的中原人一部分与当地百越民族中的南越人融合,成为粤语地区先民,另一部分便是今天的赣南、粤北和粤东地区客家人的祖先,这便是客家人最早的起源。
赵佗在龙川为县令6年,主政南越国67余年,在促进龙川乃至岭南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原人与百越人的语言、文化交流。
赵佗所带领的将士戍卒驻守在龙川,他们以军营为生活圈,在与当地百越人的交往中,形成了既有别于北方语言又有别于百越人语言,能够使两者相沟通的独特语音,也就是客家话的雏形。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赵佗所开创的岭南地区稳定、宽松、开明、包容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也吸引了大批南迁到岭南地区的中原人。
可以说,是赵佗让龙川成为了南迁移民的理想目的地。
后世有不少关于秦代移民落籍龙川记录。
《全唐文》说:“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而龙川有中县之民四家”。
其中一家就是唐朝时龙川人韦昌明的先祖,係从陕西迁来。
可见,龙川成为中原南迁移民心中的第二故乡。
古代龙川在赵佗的治理下,农业有了极大发展,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直至唐代,无论龙川还是整个东江流域,农业生产水平还是很低的,很多地区仍被森林覆盖,故中原人称岭南为“南蛮之地”,历史上有很多所谓的“罪官”就被遣散于此。
如宋朝大文学家苏辙在宋哲宗年间就被贬官到龙川,居于县城白云桥。
在龙川的17个月,他与龙川乡民的关系非常融洽,就如他在《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写道:“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是龙川父老乡亲的热情友好让他不再觉得自己是流落天涯的孤客了。
千年迁徙路,坎坷创业史,造就了客家人顽强坚韧,热情好客,崇文重教的品性。
靠着顽强坚韧的意志和信念客家人从北方举家南迁并在闽粤赣山区安家立业,也是凭着这种精神漂洋过海闯出一片新天地,还是凭着这种精神跟着毛主席共产党转战南北为穷人打天下,并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客家人的顽强坚韧就像龙川的霍山一样挺拔坚固!同时,客家人的情感世界又有柔的一面,客家人的心就像车田豆腐一样细腻、柔软、纯洁;客家人的情就像娘酒一样醇厚、温润、香甜。
龙川不但有深厚的人文资源,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首先说说山。
龙川是个山区,名山胜景自然少不了。
这里有广东七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客家圣山”的国家级AAA景区霍山;有海拔1318米,比罗浮山还高22米,被誉为“物种宝库、绿色明珠”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有岭南居住海拔最高的无田村、无蚊村、东江纵队活动据点——南客寮;有气势磅礴、景色壮丽的嶅山;有集万亩山地、千亩水面为一体的神龙山;有竹林如海的细坳竹海山庄;有集岩洞古寺为一体的祥云洞;还有具有1300多年历史,香火鼎盛的龙台山庄。
然后说说水。
客家人注重风水,百姓居所都讲究靠山面水,且对水质要求极高。
这里的黎咀霍山牌矿泉水就是典型代表,它喝起来有点咸,因为其内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与世界著名的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被誉为“东方维希”。
所以龙川老百姓流传着一个公开的秘方,如果家有孕妇,必喝霍山矿泉,或用此泉水煮饭、煲粥,既富有营养,又好让出生的孩子聪明伶俐、白白嫩嫩。
好水养在深山也有人识,霍山矿泉水曾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饮料,北京钓鱼台国宴饮料,曾获国家饮料“最佳”、“十佳”、“优质”等奖数十项,是我国稀有的治疗和保健的名贵珍泉。
此外,还有被誉为“山里的海洋”、“全省人民的大水缸”的名为青龙湖的枫树坝水库;有苏东坡题诗“合溪温水汇成河”的佗城温泉;有姿态优美、秀丽壮观、阿娜多姿的九龙潭瀑布群;有森苍林莽,碧水长流的国家级AA景区水坑生态娱乐区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再来说说人文技艺。
龙川历史源远流长,在这里,有被誉为“中华姓氏博物馆”的佗城;有历经二千余载,至今仍保存的古迹100余处;有被誉为“秀才村下塔”,至今仍然安在的逾千年历史的仙人塔和状元黄士俊题诗题词的巫氏大宗祠;当然,让人回味的还有深受当地客家人喜爱的客家山歌、马灯、船灯、舞狮、杂技等民间技艺。
当您清晨或傍晚漫步在江边或青石板路上,传入耳边的肯定是嘹亮的客家山歌,男女老少你唱我和,歌声悠扬,这种歌声正如质朴的客家人,毫不做作,纯属天然。
若是到了春节,龙川舞狮打马灯可是少不了的,在喜庆的节日全县上下,几乎村村舞狮打马灯,真是热闹非凡啊!最绝的呢,当属龙川杂技。
龙川素有“杂技之乡”的美誉。
龙川杂技团已有36年的历史,是目前广东省唯一幸存的县级杂技团。
她不但多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杂技表演,并获奖无数,而且还远度重洋,以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日本、美国、新加坡的观众。
最后说说名特产。
那绕绕韧韧的牛筋糕说不定能帮您找回童年的记忆;霍山云雾茶则会带您领略苏东坡那“品尽名山茶万壶,不及霍山云雾香”的诗情;而甜而不腻的柿饼,健康美味的枫深腐竹以及来自深山的香菇、木耳、灵芝、茶油等土特产定能让尝遍美味的您领略最原味、最天然的味道。
朋友们,莫嫌龙川山区县,千年县治秦朝建,人文秀区人人赞,客家古邑美名传。
“客家古邑,人文龙川”欢迎您!佗城景区佗城景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千年古县”——龙川县佗城镇。
佗城,原称龙川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龙川建制于秦朝,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26年历史,是“百粤首邑”,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
1991年佗城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它更是与“南越国遗迹”捆绑在一起,共同进入了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审项目。
说到佗城,我们不得不先说说赵佗。
赵佗是河北省正定(真定)县人,19岁就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
公元前219年,年仅23岁的赵佗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平定百越,之后,为稳定军心,“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秦皇可其万五千人”。
组织如此庞大的一支女性移民队伍,这在岭南历史上尚属首次,它对推动汉越民族血缘交流和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秦亡而驻军未离,赵佗建立了南越国,他在南越地区推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鼓励汉越通婚,促进民族和谐。
于是,南迁而来的中原人一部分与当地百越民族中的南越人融合,成为粤语地区先民,另一部分便是今天的赣南、粤北和粤东地区客家人的祖先,这便是客家人最早的起源。
赵佗在龙川居住20年,主政南越国67多年,在促进龙川乃至岭南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原人与百越人的语言、文化交流。
赵佗所带领的将士戍卒驻守在龙川,他们以军营为生活圈,在与当地百越人的交往中,形成了既有别于北方语言又有别于百越人语言,能够使两者相沟通的独特语音,也就是客家话的雏形。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赵佗所开创的岭南地区稳定、宽松、开明、包容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也吸引了大批南迁到岭南地区的中原人。
可以说,是赵佗让龙川成为了南迁移民的理想目的地。
后世有不少关于秦代移民落籍龙川记录。
《全唐文》说:“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而龙川有中县之民四家”。
其中一家就是唐朝时龙川人韦昌明的先祖,係从陕西迁来。
可见,龙川成为中原南迁移民心中的第二故乡。
古代龙川在赵佗的治理下,农业有了极大发展,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直至唐代,无论龙川还是整个东江流域,农业生产水平还是很低的,很多地区仍被森林覆盖,故中原人称岭南为“南蛮之地”,历史上有很多所谓的“罪官”就被遣散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