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作者:张艳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09期摘要: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最大的瓶颈便是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区域间差距过于悬殊,导致各区域上交的财税自然也不相同,本文就区域间实施的财税政策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财税政策;研究一、我国区域发展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部分南方地区的城市率先发展了起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是国家政策的允许,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而后通过先富帮带后富的方式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的后遗症吧!1、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与我国的经济政策是相一致的,财政政策依附于我国的经济政策。

现在,财政政策实行的是采用税收返款和体制补助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相对公平性。

由于东部、南部地区率先发展基数自然很高,而处于中部、西部、偏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比拟,所以基数自然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地方歧视。

现行的财税政策不仅没有解决由于历史原因而造成的地区差异,更有甚者连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医疗器械等公共事业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落后地区更加落后、发达地区更加发达情况的发生,这不仅没有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反而呈现了逐步扩大的趋势,这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落后地区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平衡感,挫伤了人民奋发进取的积极性,所以现行财税政策亟需调整。

由于国家进行财税调控,经过层层剥离,到基层的资金也并不是很多,所以是有的地区想要致力于促进本地区发展往往因为资金不足不得不中止原计划,由于上级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和规划极其不到位,同时执行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金未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再加上国家的财政投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和国债资金,这种模式存在最大的不足便是可利用资金过少不足以满足大幅度的资金调配,国家投资结构存在问题便也制约了国家的投资收益较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效应研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效应研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效应研究
刘琦;黄天华
【期刊名称】《现代管理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

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刘琦;黄天华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J], 王曙光;张小锋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J], 张毫;
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J],
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 [J], 刘增妍; 甄欢欢; 董晖
5.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J], 万点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对策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对策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对策政府不断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运用财政政策加快发展和落实民生政策已成为各地一致推行的战略。

在分化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中,面对落后区域发展和技术滞后现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持久促进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包括:(一)改善地区财政分配机制。

为解决贫困地区财政收入不足、基础设施和公民基础服务状况差的问题,国家可以采取政府综合收入均衡分配、阶层均衡分配以及财政投入均衡分配等机制,有效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强。

(二)积极开发地区税收政策。

施地方性特色轻税政策,或以地区特有资源和产业为基础,实施专项轻税政策,可以提高实体企业在落后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拓展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要创新形式,加大政府债务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向市场开放尚未开放的政府负债融资渠道,利用市场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充裕的资金支持。

(四)完善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监督。

地方政府要制定监管政策,提高财政收支管理的透明度,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建立完善的地方财政负债管理体系,以促进区域财政发展的健康稳定。

在落实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积极推进政策制定和实施,重点加强对落后区域发展的支持,以加快发展水平的提高,实施和外贸政策,鼓励外贸企业把落后区域作为发展地点和投资基地,加快区域经济向企业优化的结构调整变革。

另外,应积极推动经济改革,改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对财政依赖程度,改善地方政府融资环境,创新政府支出和财政收益核算,加快技术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率。

总之,落实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财政政策,按照以发展为中心的分区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重视和优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并将鼓励性财政政策及时调整,从而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疆土和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协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探讨协调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差异明显,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和服务业发达;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区生产总值差异明显。

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总值通常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遥遥领先。

2. 城乡发展差距悬殊。

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相较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大,产业基础扎实,经济持续增长;而农村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较低,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距。

3. 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

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之外,内地地区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发展差异,一些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明显优于其他中小城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及城市之间。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

1.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存在着巨大差异,东部地区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而西部地区山地、沙漠等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 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政策和制度上的限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比如财政投入不足、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

3. 人口迁徙和城市化。

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形成了人口过剩和城市化过程。

而西部地区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导致了人口外流。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接着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现有财政政策的限制,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加强跨区域协调等政策选择。

结论部分强调了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指出未来应该加强的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研究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关键词】区域经济、财政政策、协调发展、财政支出、财政转移支付、跨区域协调、作用、未来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探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各省市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推动不同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既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

通过研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选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政策选择、加强跨区域协调的政策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存在的财政政策限制,探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加强跨区域协调等政策选择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建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我们的研究将结合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以深入了解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一、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化地域特征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施协调发展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入手,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协调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建议。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为代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而西部地区以青海、贵州、甘肃等省份为代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2. 形成差异的原因(1)地理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合发展海洋经济和外贸。

而西部地区地处高原和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发展。

(2)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向该地区聚集。

而对于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

(3)资源配置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而西部地区资源匮乏,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协调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 为落后地区提供资金支持。

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拨款,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2. 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资源向落后地区的流动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3.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财政政策可以适度增加对东部发达地区的税收和财政支出,鼓励其向落后地区输出资源和技术,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和资源互补。

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

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

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不同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全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进行论述。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财政政策,增加对欠发达地区和产业发展不平衡地区的资金支持。

例如,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从而提升这些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优化财税体制优化财税体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确保各地税收分成的公平合理。

其次,还要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一部分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缩小地区之间的财政差距。

同时,要逐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支持地方政府筹措资金,促进区域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积极改善企业办事环境,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和产业集聚区投资兴业。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分散区域创新能力,鼓励科技成果在地区之间的转化和交流,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

四、加强教育和人才支持培养和吸引人才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在地区之间流动,推动各地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等措施,吸引人才到欠发达地区或协调发展地区工作和生活。

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还应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不同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

总结起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税体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教育和人才支持以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大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财政分权体制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之一。

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

从理论上看,财政分权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财政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许多学者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差距、区域一体化、区域竞争等区域经济发展现象的影响。

目前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财政分权体制的基本框架、财政分权和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财政分权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及其实现机制,为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持。

同时,本文也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二、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财政职能性与收支相对独立性:财政分权建立在政府职能或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划分,并相应地赋予各级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范围。

效率性与最优化:财政分权追求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体现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原则,旨在通过合理的财政体制安排,使各级政府能够使用居民的税收提供最合意的公共产品,包括最优的税收税率与结构、最优的支出规模与结构等。

民主性与公平性:财政分权体现了“政府是一个为民办事的组织”的思想,既要保证各经济微观主体的利益与自由,使得各微观主体的偏好得以显示,又要通过民主的方式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同时,财政分权也要求为居民参与财政活动提供公开透明的信息与渠道,并保证中央政府不能随意侵占或干预地方政府的利益。

规范性与法律性: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级政府的关系、职能与行为应具有规范性,有法律作为依据与保证,以确保财政体制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从国内外的研究入手,详细的阐述了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分析区域经济的现状目前,成因,特点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进传统的单一的财务和自然驱动模式,转变金融结构和手段,而在其他政策的配合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区域经济过程检测与评价新方法。

这项研究可以说是为我们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一个思路,即在政府财力给定的情况下,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应适当向中部和西部地区倾斜。

关键字:区域经济;财政政策;协调发展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inancial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ceed with, elaborated our country reg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use the cause of this differe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of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by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single financial and natural driving patterns, changes in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the means, while in other policy cooperate effect, and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This study can be said to be for our region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olicy to provide a train of thought, namely, in governmental financial resources is given below the circumstance, for difference of contractible region economy fiscal polic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 fiscal policy;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目录摘要 (1)一、绪论 (3)(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二)相关概念阐释 (3)(三)创新观点 (3)(四)相关文献综述 (3)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国际经验 (5)(一)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的理论模型与作用机制 (5)(二)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的乘数机制 (5)(三)政府支出投资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的乘数机制 (6)(四)政府转移支付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的乘数机制 (6)(五)国际经验借鉴 (7)三、我国区域发展的财政政策现状和问题 (7)(一)我国区域发展的财政政策现状 (9)(二)我国区域发展的财政政策问题 (11)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10)(一)调整区域税收优惠政策 (11)(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2)(三)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 (12)(四)实现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有机结合 (13)结论 (15)致谢 (15)参考文献 (16)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很受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不同的区域财政政策,会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层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政府通常会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区域财政政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

每项区域财政政策的制定,都是出于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实际情况的良好考虑,但不同的视角,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文从区域财政政策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入手,进而深入分析现行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而提出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财政政策建议。

(二)相关概念阐释财政政策是政府履行其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政府干预地方经济发展、规范区域内经济主体行为、实现区域经济或相关产业发展调控目标的有效手段。

那么,地方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时,就要从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到微观的群体利益都要做出充分、全面的认识与评估,只有充分考虑了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协调统一,财政政策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三)创新观点本文从分析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入手,阐述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的机制和功能,再次从产生作用的机制和功能的角度分析得出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区域财政政策建议。

这一特殊的分析思路,意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理解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进而提出全新视角下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区域财政政策建议。

(四)相关文献综述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学界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财政政策及相关的政策内涵进行了清晰、明确的界定,下面从财政政策出发,将学界对财政政策及相关的经济理论定义做简单的阐述。

财政政策由税收政策、国债政策、支出政策以及收支平衡政策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在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国民经济行为、协调经济发展的失衡状态和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财政政策的相关理论盖锐,高彦彬(2008)认为我国政府在1998年推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时期被动做出的选择,在其实施了近七年以后,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难以稳定和持续下去,中性的、避免财政政策自身成为加剧经济波动因素的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

2005年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经济调整上迈出的一大步,其在调整经济总量、引导产业结构优化、防止经济总体过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起到很大作用。

但是,财政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因时而变。

2.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近年来,在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方面,学界投入了较大精力,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刘学之,张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2008):以区域差异的客观存在,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领域的重要区域问题,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的政策思路,指出了国家政策引导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认为政策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指出可以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试行地方政府债券,填补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

曲振涛,王曙光,周旭亮,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2009):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例,运用全要素生产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量,并就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培育与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即实行区域金融优惠政策,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综上所述,上述文献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在区域发展方面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国内理论界对财政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所做的研究,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认为迫切需要国家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仅是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没有注意到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没有从一个比较综合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因此,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国际经验(一)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的理论模型与作用机制由于财政的主要目的即管理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那么我们理解财政政策就应从收入与支出两大主线出发,将财政政策分为收入型财政政策和支出型财政政策。

收入型财政政策主要指税收政策;支出型财政政策主要指政府投资和政府转移支付政策。

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可以产生不同的财政政策效果。

例如,政府的相关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可以引导区域内的经济要素向政策导向的方向流动,进而达到引导要素流动方向的目的,带动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带动相关产业领域或相关区域的更快发展;同时,不同的政府转移支付政策,可以对不同的受益群体或产业产生不同的带动效果。

但无论何种财政政策手段产生何种政策效果,这其中内在的作用机制是不变的。

发现其中作用的内在机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财政政策的功能和各种财政政策的作用。

本文下面引入宏观经济学的“收入决定理论模型”来解释说明财政政策发挥其作用的乘数机制。

(二)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的乘数机制首先,我们假定在三部门的经济条件下,用 Y,C,I,G 分别表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本区域政府购买性支出,可以得出:Y=C+I+G (公式 3.1)。

其中 C=C0+b(Y‐T) (公式 3.2)。

C0表示自主性消费,b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T 表示区域税收总额。

(Y-T)为可支配收入,也就是扣除税收后的收入,由于(Y-T)受税率 t 影响,所以公式 3.2可以调整为C=C0+b(1‐t)Y (公式 3.3)。

将公式 3.3 代入公式 3.1 可得Y=C0+b(1‐t)Y+I+G(公式 3.4) 。

区域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税收乘数表现出来。

为研究方便,我们假设投资 I 和地方政府购买支出 G 不变,那么 Y 的变动取决于消费支出C 的变化,即:△Y=[C0+b(1‐t2)Y2]‐[C0+b(1‐t1)Y1](公式 3.5)。

对公式 3.5 整理后可得 Kt= △Y / △t Y=‐b/[1‐b(1‐t)] (公式 3.6)。

其中,公式中的 t1、t2分别代表政策变动前的税率和政策变动后的税率,Y1和 Y2则分别代表政策变动前的收入和政策变动后的收入,Kt为税收乘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