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检测:第三部分 热点四 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重点专题04+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考点)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重点专题04+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考点)

专题04 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城市与区域从中心城市到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问题①大城市辐射的经济要素:人口、资金、资源、产业、信息、技术、交通……②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外溢效应③城市群(区域间)各城市差异化竞争、产业互补,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协同发展④协同发展:要素协同: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产业链协同: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政企协同:建立、完善各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产城协同:强化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城市群对我国的意义城市群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

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发展城市群可以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二、产业发展与产业转移1.产业结构升级(1)表现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升级的原因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 ②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3)规律①区域发展前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③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4)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可以通过产业延伸、产业更新、技术突破等途径升级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可以从微笑曲线寻求企业的升级路径。

微笑曲线中间环节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附加值高。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九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77课时流域内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九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77课时流域内

第十九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材宏观把握第77课时流域内协调发展必备知识梳理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由________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特点3.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农业________、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________、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2)协作开发的必要性【思维拓展】河流梯级开发主要是指对河流水能的开发。

在河流径流量较稳定且丰富、落差集中、水急滩多的河段,依地势高低依次建设多个水电站,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能,同时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水产等综合效益,这样的河流开发方式叫梯级开发。

4.流域统筹管理的措施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实施背景(1)河流特征:河流____________。

(2)存在问题⎩⎪⎨⎪⎧黄土高原: 严重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高2.目标⎩⎪⎨⎪⎧侵蚀区——减少入河堆积区——减少河道3.主要措施(1)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2)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①通过修建________,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________的目的。

②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________,对下游河道实施________,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调配背景2.出现的问题及影响 (1)问题(2)影响⎩⎪⎨⎪⎧影响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影响3.采取的措施 ⎩⎪⎨⎪⎧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 和分配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应用【思维拓展】(1)黄河下游造成断流的原因:黄河流量较小、中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

(2)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农业,采取改进灌溉技术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能力突破技 法 点 拨1.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河流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修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方式如下:(2)流域的综合开发(经济效益):流域的综合开发往往是以河流开发(河流开发普遍以梯级开发为主)为核心,并带动流域各种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的开发,从而促进流域三大产业的发展,同时使生态得以保护、环境得以改善,如下表所示:2.不同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长江不同河段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2)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水土资源开发过度,加上水资源量持续减少,水污染日益严重,河流连通性遭到破坏,导致黄河生态功能退化。

《第3单元 区域协调合作》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3单元 区域协调合作》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3单元区域协调合作》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区域协调合作的基本原则?A、共同发展B、公平竞争C、自主发展D、优势互补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区域协调合作的重要举措?A、京津冀协同发展B、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C、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D、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下列哪个选项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A、单一地区主导发展战略B、区域间封锁和竞争C、跨区域合作机制D、增加地区间的贸易壁垒4、区域间的合作可以带来哪些主要益处?A、增加了地区间的矛盾和摩擦B、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和互补C、完全复制了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没有创新D、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平衡5、以下关于区域协调合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的差异可以通过自然条件的差异来完全解释B、区域协调合作的主要动力是政策规划和财政支持C、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协调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D、区域协调合作的关键在于保持区域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致6、在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间互补型合作方式?A、建立跨区域的高等教育联盟B、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C、共享科技成果和发展经验D、限制区域内某些产业的发展7、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成渝地区C. 广西壮族自治区D. 云南省8、在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哪个区域合作模式不是我国的主要模式?A. 区域合作与发展规划B. 区域基础设施共建C. 区域产业链协同D. 区域文化保护与传承9、下列关于区域协调合作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区域协调合作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赢发展B、区域协调合作可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C、区域协调合作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产生新的不公平现象D、区域协调合作能够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 10、下列哪个区域合作方式体现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互惠合作?A、某国政府强制要求将特定项目必须在特定区域内实施B、邻近的两个国家为了共同开发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区C、区域内各城市轮流主办大型国际会议,以增加曝光率D、区域内各大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11、《第3单元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关于区域协调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协调合作是指各个国家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合作B. 区域协调合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 区域协调合作的核心是资源竞争,关键是技术发展D. 区域协调合作的根本途径是行政手段 _calls12、《第3单元区域协调合作》中,以下哪个组织是典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A. 世界贸易组织(WTO)B. 亚洲开发银行(ADB)C. 东南部沿海地区协作会议(AQRC)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3、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区域?A. 长三角地区B. 珠三角地区C. 环渤海地区D. 西南地区14、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协调合作的范畴?A. 建设跨区域交通网络B. 推进区域间产业转移C. 加强区域间环保合作D. 设立地方保护主义政策15、下列哪种区域合作模式主要针对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问题?A、京津冀协同发展B、长三角区域一体化C、粤港澳大湾区建设D、长江经济带发展16、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协调合作的制度保障措施?A、建立健全区域合作的多元协商机制B、增加区域内部的资金援助C、制定区域合作的法律法规D、强化跨区域协作的政府间沟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不同地区部分城市产业分布示意图。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通用版专练:综合题技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练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通用版专练:综合题技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练Word版含解析

促使地区协调发展专练时间: 45 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哈尔滨市为我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地势平展,河流纵横。

2018 年 6 月 12 日,哈尔滨市出现短时势地暴雨,部分路段积水较为严重,最大积水深度达 1.5 米,为历年来积水最大深度。

依据部分地域城市地下原有排水管存在的问题,某学者针对城市内涝设计了城市道路系统 (以以下图 )。

据此达成 1~ 3 题。

1.致使哈尔滨市内涝的原由是()①地势平展,排水不畅 '②多硬质地面,地下径流量大 '③暴雨影响,降水强度大 '④植被覆盖率高,大批截留地表水A .①②B .①③C.②③D.②④2.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剖析,哈尔滨市需要()A.要点改造城市原有排水管网B.用透水砖完整代替硬质地面C.规划建设单调树种绿地系统D.设置大批城市下穿式立交桥3.图示城市道路系统()A.能够完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B.双侧绿地应当高于路面C.车行道向双侧倾斜便于道路排水D.雨水管采集雨水可作饮用水分析:第 1 题,依据资料可知,哈尔滨市地势平展,故排水不畅,①对;暴雨影响,降水强度大,易产生内涝,③对;道路大多是硬质地面,不利于下渗,地下径流量小,地表径流量大,水流易汇聚形成内涝,② 错;植被覆盖率高不易致使城市内涝,④错。

应选 B。

第 2 题,哈尔滨为我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城市内原有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排水强度方面有待改良,所以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要点改造城市原有排水管网, A 对;透水砖能够增加下渗,但用透水砖完整代替硬质地面需要投入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确实质, B 错;单调树种的绿地系统植物种类少,修养水源、减少城市内涝的作用小,宜规划建设不一样植被种类兼有的复合绿地系统, C 错;大批的下穿式立交桥易加剧城市内涝,D 错。

应选 A 。

第 3 题,图示城市道路系统能够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其实不可以完整解决该问题, A 错;双侧绿地高于路面不利于雨水流入绿地系统,会加剧城市内涝,所以双侧绿地应当低于路面,B 错;车行道向双侧倾斜有益于道路排水, C 对;雨水管采集雨水可浇灌绿地,但水质较差,不宜作为饮用水, D 错。

2021高考地理复习课件:热点追踪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21高考地理复习课件:热点追踪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谢谢观赏
1.12
2
38
1.40 6.0 89.4 465
1.30
2
17
0.76 10.0 82.8
227
0.71
3
16
1.40 2.062.2来自6 5201.754
17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347
纽约 湾区 2.15
2 340
旧金山 湾区
1.80
715
粤港澳 大湾区
4.33
6 671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GDP(万亿美元)
人均GDP(万美元)
第三产业比重(%)
集装箱吞吐量 (万TEU)
机场旅客吞吐量 (亿人次) 世界100强
大学数量(所)
财富500强 公司数量(家)
1.80 4.1 82.3 766
514 53.48
708 68.47
631 84.12
512 62.72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追踪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24地理一轮复习(学生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项练习

2024地理一轮复习(学生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项练习

训练65流域内协调发展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马里、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修建了迪亚马坝和马南塔里坝。

图1为“西非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塞内加尔河流域甲、乙观测站年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塞内加尔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是()A.矿产资源深加工B.水资源的协作开发C.水污染综合治理D.大力发展内河航运2.与马南塔里坝相比,迪亚马坝独特的功能可能是()A.防洪B.灌溉C.航运D.阻咸3.影响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B.城镇C.地形D.河流(2023·北京西城区模拟)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淤地坝作用的是()A.可以蓄水,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B.可以拦泥造地,稳定沟床C.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农业产出D.蓄水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5.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A.解决黄河水害要先加高堤坝约束黄河的水流B.放水冲沙减淤才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C.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统筹调度可以有效防洪D.植树种草可涵养水源稳固坡面进而有效防洪6.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A.蓄水发电优化能源结构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C.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地上河危害得以根治凌汛是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近年来,得益于刘家峡水库强大的调蓄能力,黄河上游宁夏段凌汛得到较大缓解,下图1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位置图”,图2为“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

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刘家峡水库为防凌开闸放水和蓄水总量最少的月份分别是()A.11月、5月B.11月、6月C.2月、5月D.2月、6月8.刘家峡水库对其下游地区防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下泄水温较低,推迟封冻时间B.下泄水温较高,提前解冻时间C.下泄水温较低,提前解冻时间D.下泄水温较高,推迟封冻时间9.(2023·江苏淮安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A. 降低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B. 提高对发达地区的产业政策优惠C. 实施区域间资源互换和产业转移D. 限制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区域间的“恶性竞争”?A. 两个相邻地区共同开发一项跨区域的大型水利工程B. 两个相邻地区分别建设相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 两个相邻地区合作举办一次国际性文化节D. 两个相邻地区共同打造一条国际旅游线路3、下列关于区域联系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区域间的联系仅限于经济领域B、区域间的联系主要通过自然资源的分配C、区域联系推动了区域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D、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无太大影响4、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下哪种措施是最为有效的?A、限制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B、加强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交流和物流畅通C、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D、完全依靠国家特有的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布局5、下列关于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间的联系总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B、区域协调发展意味着区域内所有产业都要万元以上规模C、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D、区域的协调发展主要通过政府指令性计划来实现6、在区域发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A、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B、实施区域对口支援C、设立区域特别经济区D、限制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7、下列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区域协调发展意味着所有地区发展水平完全相同B. 区域协调发展仅关注经济发达地区的增长C.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D. 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8、以下哪个案例最能体现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A. 某城市独自投资建设大型工业园区B. 两省之间共建生态保护区,共同保护跨界河流C. 一个国家单方面增加对某一产业的投资D. 多个地区分别独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联系的表现形式?A. 区域间的贸易往来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C. 区域间的政策协调D. 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 10、以下哪个因素对于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A. 区域地理位置B. 区域资源禀赋C. 区域人口数量D. 区域政府管理能力11、区域联系是指区域间通过信息传递、物质输送或能量交换等方面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41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讲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41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讲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

练案[41] 第三部分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三讲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一、选择题(2022·湖北天门三模)河北的“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仅一河之隔,多年来凭借自身优势,逐渐成为承载首都庞大就业人群的重要区域,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

2020年,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了《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高质量发展,实现功能分工协同、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管、设施共建共享、安全联防联控,探索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协同机制,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据此完成1~3题。

1.作为北京的“卫星城”,“北三县”的优势是( D )A.水源充足,环境优美B.文化先进,休闲胜地C.经济发达,交通便利D.距离适中,生活适宜2.未来,“北三县”可承接北京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 A )A.特色轻纺B.现代服务C.绿色生态D.临海临港3.北京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的前提是( C )A.提升通州区行政级别B.改变“北三县”行政归宿C.构建便捷交通运输网D.消除两地地域文化差异[解析]第1题,由材料“多年来凭借自身优势,逐渐成为承载首都庞大就业人群的重要区域”可知,“北三县”承载了北京通州的就业人口,通州的就业人口之所以会居住在“北三县”是因为两地距离较近,北三县生活成本低,D正确;“北三县”不一定比通州更加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且这不是吸引劳动就业人口的主要因素,A错误;通州属于北京市,经济、文化和交通比“北三县”更发达先进,B、C错误。

故选D。

第2题,特色轻纺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适合转移到“北三县”发展,A正确;北京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现代服务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应该保留在北京,B、C错误;“北三县”位于内陆地区,不能发展临海临港产业,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二十二)P155](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5·3原创预测卷四)下表示意地处长江下游的合肥市2018年1月2日至8日由强冷空气影响而引起的天气变化统计,完成1~2题。

日期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风向风力1月2日11 4 小雨东北风1~2级1月3日8 1 中雨东北风4~5级1月4日 3 -1 暴雪~小雪东北风3~4级1月5日 2 -3 多云~阴东北风3~4级1月6日 2 -4 雨夹雪东风3~4级1月7日 2 -3 雨夹雪~多云西北风3~4级1月8日 1 -9 多云~晴西风4~5级A.冷气流在此处加强B.冷气流在此处减速C.冷气流在此处遇地形阻挡D.冷气流在此处遇建筑物阻挡解析:B[冷锋天气,冷气流主动且势力强,若冷气流在此处加强,则天气变化剧烈,但持续时间较短,A错;合肥及周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或建筑物对冷气流的影响不大,C、D错。

]2.在该时段内,同样受该天气系统影响的太原市降水量明显偏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暖气团的势力B.冷气团的势力C.暖气团的湿度D.冷气团的湿度解析:C[太原市位于北方地区,合肥市位于南方地区,暖气团湿度的差异是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太原附近,冷气团势力更为强大,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弱;降水量的大小与气团势力强弱关系不大。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

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

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完成3~5题。

3.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解析:A[夏季绿洲是冷源和水汽源,则近地面风和水汽由绿洲向周边荒漠运动,使绿洲边缘的荒漠大气有一定水汽;荒漠地区近地面水汽若遇到降温,就易使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从而形成逆湿现象。

]4.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解析:B[荒漠地区夜晚降温快而气温低,蒸发弱,水汽更易凝结。

]5.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A.导致沙漠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C.导致降水增多D.加剧风力侵蚀解析:B[西北干旱区土壤缺水严重,而逆湿现象可以增加土壤或近地面水分,从而改善了土壤条件,利于植被恢复,从而减轻风力侵蚀、限制沙漠扩大;逆湿现象使蒸发量减少,降水可能减少。

](2019·广东广州一模)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靠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

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据此完成6~8题。

6.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B.资源C.气候D.文化解析:A[湾区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海湾,具有海运优势,故A正确。

]7.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和市场B.地形平坦、气候适宜C.政策和税收优惠D.科技发达、人才众多解析:A[外向型产业需要进口原料、加工后要大量出口产品到市场,而湾区位于沿海,便于进口原料、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所以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在湾区。

]8.目前,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A.海运繁荣B.产业集聚C.科技创新D.市场广阔解析:C[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有创新、领先的产品,则科技创新是最主要的动力。

](2019·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3月联考)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

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

读图,完成9~11题。

9.该段时期内()A.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B.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C.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D.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解析:C[图示7~9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高,而11月至次年4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低,说明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

]10.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C.含沙量的季节变化D.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解析:A[输沙量与径流量、含沙量密切相关,而含沙量又主要取决于水土流失情况。

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区域水土流失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则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1.2003~2011年,1~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B.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C.该时期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D.含沙量较其他月份高解析:B[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3月为旱季,降水较少;2002年以来,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成,由于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1~3月长江水量增多,该时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柽柳是泌盐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叶子和细枝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所以具有很高的耐盐能力。

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柽柳主要通过深根系吸收地下水维持生命,同时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在柽柳灌丛与沙粒的相互作用下,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貌景观——柽柳沙包。

土壤电导率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盐度的变化。

下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且末和策勒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状况表,下图示意这两地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随土壤深度变化的变化状况。

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该地区的柽柳沙包也出现了一定的衰败和退化现象。

观测点地下水埋深/m 年均温/℃年降水量/mm 年蒸发量/mm 柽柳覆盖率且末60 10.68 27.97 2 360.6 50% 策勒11.0~16.0 12.52 41.67 2 790.2 30%~35%(1)说明柽柳沙包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6分)(2)说出且末和策勒地区柽柳沙包内部土壤盐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8分)(3)指出图中示意且末地区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变化情况的曲线,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4)分析随着塔克拉玛干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柽柳沙包土壤表层盐度的变化趋势。

(6分)解析:(1)首先明确沙包为风力堆积地貌,然后从柽柳灌丛降低风速,促使沙粒堆积角度分析即可;注意“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说明在此处随着植被长高沙粒能不断堆积。

(2)一般来说,土壤盐分是通过地下水而上下迁移;该植物能泌盐,则更能把土壤深层的盐分带到表层,最终使表层盐分升高。

注意“通过叶子和细枝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排出的盐分会降落地表。

(3)图示同一深度,A曲线的土壤电导率高,说明A土壤中盐度高。

表中显示且末地下水埋深浅(即地下水位高,则该地土壤中盐分高)、植被覆盖率高(泌盐能力强,表层土壤中盐分多)。

(4)生态环境退化导致植被减少,则泌盐能力下降,同时风力侵蚀增强、地下水位下降,最终使表层土壤盐分下降。

答案:(1)柽柳灌丛可以降低风速,使沙粒堆积,形成雏形;柽柳耐沙埋、根系发达的特性使其在强度的风沙活动中能继续生长;随着柽柳的生长,沙粒不断沉积,进而实现柽柳沙包的发育。

(2)特点:土壤盐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原因:土壤盐分主要源于地下水;在柽柳的吸收和蒸腾作用下,地下水和下层土壤中的盐分向柽柳上部迁移;柽柳以泌盐和凋落物的形式将盐分累积于土壤表层,所以表层土壤盐度较大。

(3)A曲线。

理由:且末沙包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壤盐度较高;柽柳覆盖率高,土壤表层盐度较大。

(4)沙漠生态环境退化,柽柳覆盖率降低,聚盐能力下降;柽柳沙包受到风沙侵蚀作用将加强,表层土壤盐分损失增多;表层土壤盐度将下降。

13.(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二)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南矶湿地位于鄱阳湖湖岸地带(如下图),每年30多万羽候鸟拖家带口,诚意满满地来到这里。

这里被誉为“白鹤王国”“候鸟乐园”。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2分)材料一南矶湿地一年一度水陆交替,每年夏季(6~9月),南矶湿地一片汪洋,宽广的湖面上只剩下南山和矶山两座孤岛,岛上居民仅靠渔船与外界联系。

每年冬季(10月~次年5月),南矶湿地内湖滩草洲一望无际,一条湖底公路可与外界相连。

材料二鄱阳湖畔矶山湖“渔光一体”光伏工程项目,利用矶山湖水产场部分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质鱼池,架设光伏板进行光伏发电,实行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模式,提高水面资源的利用效率。

材料三鄱阳湖是我国水产品的主产区。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在鄱阳湖地区积极推进渔业减量提质增效,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渔业绿色发展。

(1)解释南矶湿地“一年一度水陆交替”现象的成因。

(6分)(2)分析“渔光一体”工程的优势。

(8分)(3)简述近年来鄱阳湖渔业转变的主要原因。

(8分)解析:(1)“水陆交替”的实质是水位变化,可从气候、河水与湖水的补给角度分析。

(2)“实行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模式,提高水面资源的利用效率”,说明有多种收益,且土地资源利用率高;光伏发电为清洁能源,利于环境保护。

(3)明确转变的内容是“减量提质增效,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可从市场需求、环保、政策、农业技术等角度分析。

答案:(1)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鄱阳湖水系和长江水汇入湖区水量大;湖水水位上涨,淹没湖岸。

冬季降水少;鄱阳湖水系汇入湖区水量小;鄱阳湖水流入长江,湖水水位下降,湖岸湿地干涸出露。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养殖;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改善生活;光伏发电能源清洁,有利于环境保护。

(3)人们对渔业产品的质量需求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生态保护的需要);政策的调整;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