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意象的情感性在文学表现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中的意象隐喻与修辞手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意象隐喻与修辞手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意象隐喻与修辞手法研究在汉语言文学中,意象、隐喻和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

它们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形式,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想象力。

首先,意象是指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事物,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直观的感知和感受。

意象可以是视觉上的,也可以是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其他感官的。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大量的意象描绘了贾宝玉的梦境,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梦幻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通过意象的运用,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其次,隐喻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间的类比和联系,将其比拟为别的事物或概念。

通过隐喻的使用,作品可以传达深层次的含义,给读者以思考空间和启示。

在《红楼梦》中,作者常使用隐喻手法,例如将宝玉比作植物,将黛玉比作蕊官,通过这些比喻,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隐喻的使用可以让作品更具象征性和抽象性,给读者带来独特的文学体验。

最后,修辞手法是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手段,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等。

汉语言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不同的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艺术家常常使用对仗和押韵来增强节奏感和抒发情感。

在现代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句法结构和词语的组合安排和调整,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中的意象、隐喻和修辞手法是丰富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元素。

它们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思想深度,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中的意象、隐喻和修辞手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应用。

解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领悟诗词的美妙魅力

解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领悟诗词的美妙魅力

解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领悟诗词的美妙魅力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古代诗词中,意象与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魅力。

本文将从意象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进行解析,带领读者领悟古代诗词的美妙魅力。

一、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意象是诗词中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思想或感情的手法。

它以清晰、生动的形象来描绘事物,使读者能够通过感官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描绘山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喻体意象喻体意象是通过将一种事物喻体化为另一种事物,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这种意象常用来比喻人物的特点、情感或描述某种事物。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通过将秋夜的明亮比喻为银烛的光芒,形象地描绘出了寂静的夜晚。

3. 心理意象心理意象是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来表达思想。

古代诗词中常常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通过描绘猎鹰的威武和鱼儿的游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和自由。

二、修辞手法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诗词中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它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某种含义。

在古代诗词中,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通过将原野上的草与人生的荣枯相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行为。

诗歌的意象传达与情感表达

诗歌的意象传达与情感表达

诗歌的意象传达与情感表达**诗歌的意象传达与情感表达**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是诗人用语言表达心灵深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意象是诗歌中最基本的元素,它是通过诗歌创作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读者的感官和直觉体验。

本文将探讨诗歌中的意象传达与情感表达。

## 意象传达意象是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知到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或情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意象的构建不仅包含通过语言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来的,还包含了通过诗人自身创造性的构思所表达的内涵。

在表达意象的时候,诗人会将他们所在的时空环境、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融入到创作中。

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往往是多维度的,可能涵盖自然界、人间世界和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通过诗歌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全诗描绘了茅屋破败的景象,幕墙倾倒、时人已逝,体现了作者身处困苦的境地。

同时,诗中“惟有青山”,“寂寞空庭春欲晚”这样的表达,也向读者传达了杜甫在荒凉之中通过大自然寻求安慰和慰籍的情感表达。

另外,意象的表达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修辞手法以外,隐喻、象征也是常用的意象表达手法。

这些手法更多的是通过作者创造性地将事物、物象赋予新的含义,实现隐喻、象征的转化。

## 情感表达情感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

由于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情感表达在诗歌中随处可见。

为了让情感更好地传递出来,诗人通常会通过语言和意象的构建来加强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与意象一样,情感的表达也是多维度的。

它可以表现为高亢、激昂的情感,也可以是沉郁、悲伤的情感,甚至还可以表现为平淡、客观的情感。

无论是何种情感,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语言和准确的意象表达出来,传递给读者。

例如,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虞美人》一诗中表达了他对美人的赞美和崇敬。

全诗流畅优美、意境丰富,其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等二十四字,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垂怜和对美人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呈现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至情至理的审美价值。

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表现手法

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表现手法

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表现手法意象与语言修辞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丰富作品内涵和形象的作用。

意象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使读者产生感知和感受的细节形象。

语言修辞是指在语言的运用中对形象和语言的特殊处理,以达到一种比喻或夸张的效果。

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事物的描写,创造出形象鲜明、生动逼真的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和情感。

意象可以通过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的方式呈现。

直接描写是指直接通过文字来描述人、物、景象等,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其存在和特征。

例如,一位作家可以通过描写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希望。

间接描写则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去联想和感受。

例如,一位作家可以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眼神、动作和语言来暗示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语言修辞是指在语言运用中对形象和语言的特殊处理,以达到一种比喻、夸张、排比等效果。

语言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比喻是语言修辞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传达出一种新的意义。

例如,用“月亮”来比喻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夸张则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以达到一种夸张的效果。

例如,用“大海”来形容一个人的眼泪如泉涌般涌出。

排比则是通过将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放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用“既然选择了追逐梦想,就不要怕艰辛、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困难”。

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非常密切。

意象是语言修辞的基础,通过意象的描绘,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语言修辞则是对意象的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以达到一种更加深刻、生动和感人的效果。

意象和语言修辞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对意象的细腻描写和语言修辞的巧妙运用,作品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解析

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解析

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解析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古诗词中,意象和修辞手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赋予了作品深度和美感。

本文将从意象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来解析古诗词中的魅力。

一、意象的魅力意象是古诗词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

意象可以是自然界的景物,也可以是人物的形象,甚至是抽象的概念。

通过意象的运用,古诗词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里的意象是白日、山、黄河和海流,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和表达。

读者在阅读这句诗时,可以感受到壮丽景色带来的震撼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古诗词中的意象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通过描绘一座小楼和春雨的声音,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这里的意象将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具有感染力。

二、修辞手法的魅力修辞手法是古诗词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它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它们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作品更加形象和具体。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通过将葵花比喻为人们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里的比喻将葵花和人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拟人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将草比喻为人,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散文的修辞和意象

散文的修辞和意象

散文的修辞和意象散文是一种以平实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体,其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对于传达作者情感和感受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散文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角度来探讨散文的艺术表达。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事物与其它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展现出事物的特点和意蕴。

比如,使用“生命如同一滴水”来描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2. 排比排比是一种对比修辞手法,通过列举一系列相似或对立的事物,来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对比。

如“春夏秋冬,繁荣衰败,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律动。

”3. 借代借代是将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思想。

比如,使用“一片绿叶”代表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4. 反问反问是通过提问来表达观点或强调某种情感。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只是追求物质的满足吗?”5.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述,以加强表达效果。

比如,“这个城市的高楼大厦如同云朵般耸立,令人叹为观止。

”二、意象的运用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手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如描写一条涓涓细流,代表着生命的坚韧与奋斗精神。

2. 动物意象动物意象常常用来象征某种品质或特征。

如用“鹰”来比喻勇敢和自由,用“蜜蜂”来比喻勤劳和奉献。

3. 色彩意象色彩意象是通过描绘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如使用“红色”来表示热情和活力,使用“蓝色”来表示冷静和安宁。

4. 声音意象声音意象通过描写声音的特点和效果来传达情感。

比如,通过描绘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来表达孤寂和忧愁。

5. 花草意象花草意象可以表达生命的美好和生机。

如使用“玫瑰花”来比喻爱情的美丽和芬芳。

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散文可以更加生动、感人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和意象的精准描绘是散文艺术表达的关键,通过这些手法,散文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散文的修辞和意象是一门细腻而独特的语言艺术,在文学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象征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象征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象征分析在文学作品中,意象和象征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总能给作品增添一些特殊的韵味和深度。

通过运用意象和象征,作家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以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象征分析。

一、自然意象的象征意义自然一直是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的意象源泉。

比如,春天经常被描述为花朵盛开、鸟儿欢鸣的季节,给人一种新生和希望的感觉。

在许多作品中,春天常常象征着美好的开始和生命的活力。

而秋天则往往被描绘为树叶凋零、天空阴沉的季节,给人一种寂寞和凋谢的感觉。

秋天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象征着衰老和离别。

二、色彩意象的象征意义色彩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例如,红色通常象征着热情和力量。

当一个人说"他脸红了",往往意味着他在表达自己的激动和愤怒。

而蓝色则常常被用来象征冷静和平静。

当作家形容一个人心如止水,他可能会说"他的眼睛湛蓝如海洋"。

通过运用色彩意象,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动物意象的象征意义动物在文学作品中往往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品质或行为。

比如,狼被普遍视为勇敢和狡猾的象征。

当作家用狼来形容一个人时,意味着这个人具有与狼相似的品质。

相反,小鸟则常常象征着自由和轻盈。

当一个人被比作小鸟时,他可能是一个善于自由表达自己的人。

四、物体意象的象征意义文学作品中的物体往往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比如,钟在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当作家形容一个大钟敲响时,意味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流行。

镜子也是一个常见的象征物,在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

通过运用物体意象,作家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意图。

综上所述,意象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象征性的符号或形象来传达具体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自然意象、色彩意象、动物意象还是物体意象,都能为作品增添一些特殊的韵味和深度。

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

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

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修辞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教导学生如何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意象和修辞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意象意象是诗词中通过形象的描绘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古典诗词常常通过精细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

通过描绘山水、花草、天空等自然元素,诗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通过描绘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2. 感情意象感情意象是古典诗词中另一种重要的意象。

通过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诗人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绘明月光照在床前,诗人表达了自己思乡的愁绪。

二、修辞修辞是诗词中运用的一种修饰手法,通过巧妙的表达方式,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古典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比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出一种意义。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将白日与山、黄河与海进行比喻,诗人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浩渺。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强诗词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微雨湿透篱落,疏烟笼晓岸。

”通过将微雨和疏烟拟人化,诗人表达了秋夜的寂静和凉爽。

3. 对偶对偶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称的结构和意义,使诗词更加优美和韵律。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通过对偶的结构和意义,诗人表达了边疆的孤寂和哀愁。

通过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超 强 的 可视 性 ; 是 凸 现 作 品 风 格 , 显作 者 个 性 。 三 彰
[ 键词 ]修辞; 关 意象; 情感性; 文学表现力
[ 中图分 类号 】/ 4[ 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62 37{000 —01 0 O 文 O A[ 17 — 4321)3 06 — 2
意象是作者经过 审美经 验 的筛选 , 融人 特定 的 “ 情感 ” 压力 , 这其 中有 旧家族 内的冷 漠眼光 , 有命运 的拨 弄 , 更有来
细如愁” 画出无边雨丝 织成 的茫茫 世界 这一 画面 , 勾 表达 着
[ 收稿 日期 ]0 0- 3—1 21 0 5
[ 作者简介 ] 黄利 霞(9 6一) 女 , 17 , 内蒙古工业大 学人 文学院, 讲师。

61 —
黄 霞 利
生命 的某 种缺憾 ,某种 怅惘 。李 白更是 用 “ 举杯 邀 明月 , 对
所 以能实现 这种转 化 , 因为 它们两 者都 以“ ” 意” 审 是 情 “ 为 美基础与表现 目的。诗 与画 的最高 境界 都不 在文 字语音 或 线条色彩 的外 在的美 , 而在 于诗 人画家的“ 与“ 。 情” 意” 汉语修辞 中 , 一个 意象 常常 就是 一个 画面 , 就是 一个 意
修 辞 意 象 的 情 感 性 在 文 学 表 现 中 的 作 用 黄 Nhomakorabea利 霞
( 内蒙古 工业 大学 人 文学 院 , 内蒙 古 呼和 浩特 00 5 ) 10 1 [ 摘 要 】文学作品中的“ 意象”Iae (mg)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 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
感的郁 结。情感性是修辞 意象的显 著特征 , 其在 文学表 现 中起 到 三个作 用: 一是 言不尽意 , 立象以尽 意 , 以情 为先 ; 象 二是形
其具有更强的文学生命 力 , 以更加彰显作者个性。 可 由前所述 , 以情感性为主要特征的修辞意象在 文学表现
影成三人” 这样亦 醉亦 醒的 “ 狂放 ” 刻画 了皓 月银辉 之下 那 孤独郁 闷的灵魂 。修辞 意象之所 以能 创造 如此强烈 的视 觉 效果 是因为它 固定 了那些转 瞬即逝 的情感 因子 , 形成 了情 感
语 文 言・ 学
的不同。正是这种相异性才丰 富了一个 具体意象 的内涵 , 使
是写作主体对 表 象 主观 随 意 的撮 合 , 还凝 聚着 主 体 的心 它
境、 情绪 等因素。鞋意象在 中国古代 文学 中往 往用来 隐喻男 性性心理 , 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却用 来喻示女 性人 物在 各
种情境 中深隐 幽微 的无奈 困境 , 揭示女 性作 为第 二性 的悲凉
命运 。这其 中修辞意象 的形 成倾 浸 了作者 多少心血 和感悟 ,
作者心里想表达的意思很难找到适合 的词语来具 体描述 , 这
时就要将抽象的东 西化作 具体 来表 达。例如 女性 的生存 困 境这一抽象概念在张爱玲 的文学作 品 中常 常用 “ ” 鞋 这一 意 象来 表现。“ 意象深刻 的表现 了女性所处 的环境 , 鞋” 所受 的
境 。例如秦观在《 浣溪沙》 中用 “ 自在飞花轻似 梦,无边丝 雨
和“ 味” 用语言媒介呈现 出来 的并能 呼唤出读者 的心理画 意 ,
面和“ 文化 ” 回忆 的某种 物象 。意象 是 中国文论 中的一种 审 美范畴 。《 周易 ・ 系辞 》 已有“ 观物取 象 ” “ 象 以尽 意 ” 、立 之 说 。东汉王弼在《 周易 略例 》 里说 : 言者 所 以 明象 , “ 得象 而 忘言 ; 象者所 以存意 , 得意而忘 象。 这两处 有关 “ ” 意象 ” 的论 述虽然提到了“ 和 “ , 意” 象” 但都 把“ ” 象” 意 与“ 两者分离 , 并 没有连成一个词组。首先在文艺学 意义上把 “ 与 “ 联 意” 象” 成一个词组的是南朝时期的伟大文论家刘勰 。他在 《 心雕 文
作者 想表达的抽象意味 。
第二 , 用情 感对应类象达到超 强的可视性 。修辞意象 运
的一个基 本功能就 是能 使语 言形 象生 动。语言 形象性 的核
心 问题是 语言的可视性 , 即接受者 在表 达者 的话语 中能 “ 看
想、 想象 、 造 的认识 过程 中, 过对 具体 可感 的形 象 的捕 创 通
的, 因为 中国学者 在理论 上均持 “ 、 ” 诗 画 相通 说。常将 诗 画
修辞意象 的显著特征 , 这一特 征在文学 的表 现力上起 着重要
的作 用 , 致 归 为 以下 三 种 : 大 首 先 , 不 尽 意 ,立 象 以尽 意 , 以情 为 先 。很 多 时 候 , 言 象
并提互论 , 以说 明语 言与绘 画 的相通 之处 。语 言与 绘画 . 之
说的“ 意象” 已经具有 了“ 意之 象” 表 的意思 。 文学作 品中修 辞意象 生产 与转化 的动 因在 于写作 主体
对外 物 的 情 感 化 活 动 , 从 人 生 经 历 、 遇 、 察 、 现 到 冥 在 机 观 发
也正是这种 以情感为 基础 所立 之象 才能 准确深 刻 的表述 出
龙 ・ 神思 》 中说 : 独 照 之 匠 , 意 象 而 运 斤 。 刘 勰 在 这 里 所 “ 窥 ”
自女性 自身的精神重负 。《 艾》 小 中小艾那 双鞋 口扣得 紧紧
的, 将脚 面 肉唧唧的隆起一大块 的玉色绣花鞋 ; 红玫瑰 与 白 《 玫瑰》 里王娇蕊那双丢 了又找 到的旧拖 鞋无不是 这样。然而 在这一转化过 程中 , 意象 的获得 不是 表象的胡乱凑合 ,也不
捉 , 助情感 的酝酿并依 附 于形象 的活 动 , 行 自我反 观 内 借 进 视 , 而达到创 造生 成 意象 的 目的。整个 修辞 意象 的形 成 从 过程是受到情感 、 绪 、 情 情趣 的操纵 和支配 的, 因此情 感性是
到” 某种画 面或 图景 。这 一点 汉 语修 辞 的理 论 是给 予肯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