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灰水介绍
深部矿井奥灰水综合治理技术

深部矿井奥灰水综合治理技术新汶矿业集团潘西煤矿李子林贾承健摘要潘西矿十九层煤受底板奥灰水的严重威胁,多次发生恶性突水事故。
另外,上部采空区长期涌水又威胁着下部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成为影响矿井安全新的水害类型。
因此,通过对奥灰赋水规律、突水机理及采空区围岩变化规律的研究,找出了防治奥灰水的一套系统的新方法,有效地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奥灰水疏水降压开采方法水文钻探自建矿以来,潘西矿19层煤底板奥灰水累计发生突水17次,曾造成一次淹井、两次淹采区重大事故,而且随着矿井不断延深,涌水量不断增大。
1995年涌水量5m3P min,2003年18m3P min,每年排水费用一项就达2000多万元。
而深部奥灰赋水不均一,水压又大,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且受高承压奥灰水威胁的19层煤储量占矿井总储量的70%以上,若不做防治水工作,矿井将无法进行正常接续生产。
近几年来,进行了奥灰水综合治理技术攻关,成功实现理论和应用两个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半开放型奥灰水补给边界条件的深部矿井防治奥灰水的新技术,改变了以往被动治水局面。
119层煤底板含水层情况19层煤底板主要含水层为石炭系本溪组的五灰、六灰以及奥陶系灰岩,五、六灰间距小,视为一个综合含水层,厚度15m,上距19层煤25m,为开采19层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矿井浅部五、六灰已经疏干,而在深部受构造破坏较强的地段,该含水层通过垂直裂隙,接受奥灰水的补给,而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的奥灰为间接充水含水,奥灰距19层煤60m。
2奥灰突水机理奥灰底臌突水的根本原因是构造破坏了19层煤底板与奥灰之间有效隔水层,使奥灰水导升到达五灰,先期使五灰充水,而采动矿压又造成了一定深度的底板破坏,使有效隔水层厚度进一步减小。
在奥灰水水压超过有效隔水层的抗张强度情况下,奥灰水将突破底板而突水,通过计算,奥灰水突水系数(Ts)0.07MPa P m,19层煤底板只能承受4.2MPa的水压;当工作面采过后,采空区底板经冒落逐步被压实,矿压对底板破坏造成的导水裂隙有相当一部分逐渐闭合,导致奥灰涌水量逐渐减小,涌水量减小又使奥灰蓄水量增加,水压升高,在下部构造破坏强烈的地段又突出来。
奥灰水治理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不发育
直接底
石英砂岩
0.7-3.6
K3石英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呈细粒结构,硅质胶结,硬度大,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属坚硬底板;个别区域为粉砂岩类底板,质地松软,强度低。
地质构造情况
地质构造总体较为简单,仅在与机轨合一巷巷口处揭露三条小断层,均为正断层,揭露时无水、无瓦斯。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对掘进的影响程度
5、对掘进过程中巷道底板的出水点,制定专项注浆加固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局部注浆加固。
6、工作面掘进期间经过断层裂隙带时,要加强水文观测,一旦发现透水征兆,要立刻启应急措施。
7、随掘进进度及时填绘地质素描图,对掘进过程中揭露的地质构造,要立刻下达临时预报,分析构造对掘进的影响,采取应对措施。
8、加强顶板管理,保证支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附图目录
1.奥灰水治理巷等高线及巷道布置图。
2.奥灰水治理巷井上下对照图。
3.奥灰水治理巷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澄城县安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奥灰水治理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变更)
编制单位:地测防治水科
编制日期:2022年6月
审 批 意 见
总工程师:
年 月 日
安全矿长:
年 月 日
生产副总:
年 月 日
地测副总:
距离奥灰水治理巷最近的C40和C41钻孔表明,奥灰水治理巷掘进煤厚约2.63~2.92m,平均厚度2.80m,结构较简单,含一至二层夹矸,夹矸厚度约0.1~0.2m。煤层底板标高+260~+330m,埋藏埋深为276~389m,煤层比较稳定,全区范围可采。
奥灰水治理巷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煤层
蔚县矿区奥灰水突水规律分析及防治水对策探讨

经 济 损失 。在 分 析 矿 区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的基 础 上 , 矿 区奥 灰 岩 的 富水 性 进 行 了分 区 。通 过对 多年 来 矿 区生 产 矿 井 奥 对
灰 水 突人 矿 井 资 料 收 集 整 理 及 突 水 点 的时 空 特 征 的 研 究 , 出 了矿 区生 产 矿 井 奥 灰水 突水 规 律 : 先 与 奥灰 含水 层 得 首 富水 性 有 关 ; 次 是 断 层 , 其 即使 是 落 差 不 大 的小 断 层 也 是 突 水 的 薄 弱 地 段 ; 采 1号 煤 层 , 板 隔水 层 厚 度 与 水 头 压 开 底 力是 控 制 奥 灰 水 突 入 矿 井 的 主要 因素 。提 出了 以防 为 主 、 压 开 采 、 堵 结 合 , 免 强 行 疏 排 的 奥 灰 水 防 治 水 对 策 , 带 封 避
b r t g d ma e a e b e a p n d t n g i n a s g g e t f a c a o s s a e n mi i g a e y r g oo ia u si a g s h v e n h p e e i n me a d a an a d c u i r a n n il l s e .B s d o n n r a h d o e lg c l n i c n i o n lss a a re u n n r a O d vc a i so e wae i l rp  ̄ i i o .T r u h p o u t n c a mi e o d t n a ay i,h s c ri d o t mi i g a e r o ii n l i me t n tr y ed p o e y dv s n h o g r d ci o l n s i o
寿阳段王煤矿奥灰岩溶水富水性研究

12地 层 .
③上段 (2) 0s 。厚 l m, o 为深 灰 色 巨厚 层 状 灰
岩 与 浅灰 色 泥 质 灰岩 互 层 , 溶 较 为 发 育 。该 段 在 岩 矿 区北 部地 区的埋 深 高于奥 灰 水位 , 不含 水 。 1214奥 陶 系中统 峰峰 组 ( 门 ... O2
面积 6 k 开采 山西组 (。6号及 太 原 组 ( 1 4m , Ps ) C )5下 号煤 层 , 生产 能力 9 0万 。 多年 来 , 随着 煤矿 的开采 , 四系 松散 层潜 水及 第
石 炭一 二 叠 系砂 岩 裂 隙水 基 本 疏 干 , 农 业 生 产及 工 居 民生 活用 水 十分 紧缺 , 因此 , 发深 层奥 陶 系岩溶 开
①下段 ( 2 ) 以角砾状泥灰岩为主, 5m左 Ox 。 ・ 厚 0
右, 为相 对 隔水 层 。
② 中上段 ( 2 。岩性 以灰黄色泥灰岩 、 0x ) 深灰
色石灰岩 、 白云 岩 为 主 , 1 0 左 右 , 区 内埋 深 厚 5m 矿
在 6 0 以下 。 溶 裂 隙较 发育 , 区 内主 要含 水 层 5m 岩 为
之一。
水 势在必 行 。奥 陶系 岩溶水 水 量 丰富 、 水质 优 良, 但
富水 性 不均 , 矿 区 内埋深 在 5 0 以下 , 同地 段 在 0m 不
12 13奥 陶系 中统上 马 家沟 组 ( -_. O ) 本组 在 该 区厚度 为 2 0 2 0 亦 可 分为 三段 . 3 ~ 5 m,
施工 的水 井 出水量 相差 悬殊 。受埋 深及 地形 条 件 限
制, 地面 物探 找水 十分 困难 , 因此研 究该 区的岩 溶水 的富水规 律具 有重 大 的现实 意 义 。
告成煤矿奥灰水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告成煤矿奥灰水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种义锋,谈安彬,王贵召,李元品(郑州煤业集团告成煤矿,河南登封452477)摘 要:介绍了告成煤矿井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和奥灰水害情况,并根据告成煤矿的水害特点及矿井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奥灰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T D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96X (2006)12-0028-021 矿井概况郑煤集团告成煤矿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部,生产规模为中二型,主要开采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
告成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设计服务年限为73.6a,于1999年9月正式投产,2001年达产。
目前,告成煤矿的主要开采采区为-110m 水平13采区,采矿方法为倾斜长壁放顶煤采煤方法。
其准备采区为-240m 水平21采区。
2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2.1 煤层本井田主采煤层为山西组的二1煤,其走向为近北东向,倾向近北西向,煤层厚度0~18.23m ,平均厚度为4.86m ,倾角为0°~23°。
井田内二1煤层大部分受到滑动构造的影响,滑动构造铲蚀煤层,造成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出现多处薄(无)煤带,煤层赋存极不稳定。
同时,煤层的原生结构遭到破坏,层理不清晰,滑面、摩擦镜面及擦痕比较明显,揉搓现象较严重,煤层呈粉状,组织疏松,抗碎强度特低,属极软煤层。
2.2 井田地质构造告成井田因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与影响,构造上具有2个特点:一是因处于北西向的嵩山与五指岭平移断层之间,地层呈北东走向。
二是因位于芦店滑动构造西部,井田大部分受滑动构造的影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井田曾受过2次滑动构造的影响,芦F 1滑动构造基本沿煤层顶板穿过。
滑动构造是在区域构造的控制下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大型复杂构造,其下伏系统称为下盘,上伏系统称为上盘。
上、下盘之间为滑动构造带。
滑动构造上、下盘呈角度不整和关系。
奥灰水治理

底板奥灰水的防治方法王成彦(徐州矿务集团卧牛山煤矿,江苏徐州221151)[摘 要] 卧牛山煤矿太原组20煤为0.95m 的薄煤层,受底板奥陶系灰岩水的影响,通过多年开采实践,基本上掌握了太原组煤层安全开采的经验。
提出的承压水体上采煤的安全技术措施,对类似条件的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太原组煤层;承压水体;太灰水;奥灰水[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225(2005)02-0065-02Precaution method of Ordovician limestone groundwater in bottom layer[收稿日期]2004-08-26[作者简介]王成彦(1963-),男,江苏徐州人,工程师,现任矿地质科科长。
卧牛山煤矿从1985年开拓太原组煤层,主要开采太原组-150~-330m 水平的20煤层。
20煤厚0.95m ,顶板为4.5m 十层石灰岩,底板为奥陶系灰岩。
从1995年开采太原组煤层首采工作面至今,已安全生产11个工作面,对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水防治,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 地下水系统分析卧牛山井田位于徐州复背斜和安徽肖县背斜之间的闸河向斜东北部,属华北型地层沉积特征。
井田内所见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迭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第四系。
矿区为一北东向展布的长条状不对称向斜构造,其走向长5.5km ,倾斜宽1.5km 。
地层倾角南翼较陡,平均65º,北翼较缓,一般在30º以下。
井田南北两边界为基岩隐伏露头区,奥陶系灰岩隐伏露头分布面积很大。
基岩之上是40m 的第四系冲积层。
从整体上看,卧牛山煤矿属于南北两面进水的半封闭水文地质块段。
影响太原组20煤开采的主要含水层是第四系底砾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2 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因素2.1 水源条件太原组20煤顶板太灰岩溶裂隙发育,含水量大,但不均衡,钻孔涌水量为0.014~22m 3/min 。
山西某煤矿奥灰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研究

92一、矿区概况矿区位于吕梁山东侧,属中低山区。
区内切割剧烈、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及其两侧基岩裸露,山顶多黄土覆盖。
纵观全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其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南局家洼一带,海拔1500m左右,北部汾河床最低,铁磨沟附近标高960m,相对高差540m左右,区内沟谷多呈北北西向分布,较大的沟谷有胡岩刁沟、长峪沟、铁磨沟等。
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1)地层矿区峰峰组地层平均厚度126.38m,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为煤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石灰岩、泥灰岩,厚约60m,该段长期处于剥蚀作用下,裂隙充填泥土较多,影响岩溶发育,其富水性差异较大;下段主要为角砾状泥灰岩、灰岩及石膏,由于泥质含量高,岩溶裂隙不发育,一般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岩溶裂隙发育情况煤矿北部汾河河谷一带,灰岩埋藏浅,岩溶裂隙发育较好,有良好的补给条件,其含水性强。
河谷以南由于埋深加大补给条件差,岩溶现象不明显,仅有细小的裂隙,且多被方解石充填。
(3)单位涌水量煤矿内各水文孔单位涌水量0.0015~1.07L/s·m,煤矿北部富水性弱到强,说明该地段峰峰组地层局部裂隙、溶蚀稍发育;煤矿中部埋深较深,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差;煤矿南部富水性极差,基本不含水。
峰峰组地层北部相对富水,南部虽承压较大,但富水性极弱。
2.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1)地层本组地层平均厚度226m,分为上、中、下三段。
其中上马家沟组中、上段为煤矿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上段主要为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和泥质灰岩,平均90m,岩溶裂隙发育,相邻区域钻孔揭露该层时均出现漏水现象,水位急剧下降,消耗量增加,富水性强,岩溶裂隙较发育;中段主要为豹皮状厚层石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平均厚100m,岩溶裂隙发育,钻进中水位、水量有变化,富水性较强;下段为角砾状泥灰岩、石灰岩夹薄层石膏,厚40m左右,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矿井含水层水质特征

矿井含水层水质特征中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总硬度在10—18g(德国度),矿化度在287—570mg/l,ph值在7.25—8.35之间,属于奥灰水质HCO3-—Ca2+-Mg2+型,Cl-、SO42-含量较低Cl-、SO42-、HCO3-、Na+、K+、Ca2+、Mg2+。
第一节地下水基本知识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大循环(外循环)小循环(内循环)水循环意义a.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二、地下水的概念1、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储存于岩石空隙之中的水。
2、存在形式气态水(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后,可成为地下水的来源。
吸着水:水分子在岩石表层主要静电引力作用下被牢固地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又称强结合水。
薄膜水:包围在吸着水外层的水膜,又叫弱结合水。
毛细水:储存在岩石孔隙、裂隙等毛细中的水,可垂直运动。
重力水:岩石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运动的水,如井水,泉水等。
重力水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地下水能穿过岩石内部连通的孔裂隙而运动。
能被水透过的岩层叫透水层。
透水性能好的岩层都是含水层。
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叫隔水层或叫不透水层。
四、地下水的分类(一)按埋藏条件分类1、上层滞水:埋藏在离地表不深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分布局限,水量少,季节性明显,对煤矿生产无影响。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1)潜水面—潜水的自由水面。
(2)潜水埋深—地表到潜水面的垂深。
(3)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其底板隔水层顶板的距离。
(4)潜水是矿井充水重要来源之一,必须重视。
3、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又称为自流水。
①自流盆地(承压水盆地)——储存承压水的向斜构造,它又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
②自流斜地(承压水斜地)——储存承压水的单斜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田位于太行山东麓中段鼓山东麓丘陵地区,沿鼓山边缘向东倾斜,井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170~+240 m,相对高差约70m,其坡度约为11.6‰。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以冲、洪积物及风化黄土构成,其黄土具有垂直节理特征。
井田内发育有香山沟、南岗沟、二十四会沟、现到沟、上牛沟、断头沟、西佐沟,冲沟具有壁陡谷宽呈“U”字形,沟深5~20m,宽15~20m,一般坡度73%。
其余皆为村庄和农田。
冲沟底部有基岩地层零星出露。
牛儿庄井田整体上是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西部F4断层为井田的自然边界,断层倾向南东,落差120~130m,其下盘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与上盘的煤系含水层对接,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水位标高约+122.10m(2009年11月),由于2、4、6号煤层埋藏较浅,大部分位于+120m标高以上,天然状态下,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与煤系的大煤顶板砂岩、野青石灰岩、山伏青石灰岩含水层不产生水力联系,仅与煤系大青石灰含水层产生侧向水力联系。
对开采上组煤层(2、4、6号煤层)而言,其F4断层为相对隔水边界断层。
对于井田内的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为补给边界断层。
BF2、F22、BF7、F18等断层带组成井田东部自然边界。
位于井田东北部的BF7断层倾向东南,落差340~370m,使井田内下盘的煤系地层与上盘的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组泥岩和粉砂岩等地层对接,形成井田东北部隔水边界,阻隔了煤系地层中含水层向东运移。
位于井田东南部的BF2断层,向北东方向与BF7断层相交,BF2断层倾向北西,落差180~290m,使井田内的下盘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与上盘奥陶系
中统石灰岩含水层对接,其间产生水力联系,但与其相互平行、且倾向相同的F22断层的存在,产生一定的阻水能力,因而BF2断层可视为弱透水边界。
井田北部和南部为技术边界,可视为透水边界。
井田内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的补给条件与区域补给条件一致,处于黑龙洞岩溶水文地质单元牛儿庄~五矿~一矿~黑龙洞泉群强径流带上,地下水向东南径流。
奥灰含水层是煤系地层沉积的基底,其具有良好的岩溶水通道,并具有补给强、水压高、水量大之特点,当煤层底板隔水能力弱,或有断层存在时,下伏奥灰承压水在高水头压力作用下,直接涌入矿井。
未来开采下组煤层时,奥灰含水层是影响矿井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井田整体上是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井田西部有部分煤系含水层直接与第四系含水层接触,形成煤系含水层的补给来源。
煤系中的地下水沿单斜构造顺含水层向东部埋藏区运移,到东部井田边界断层受阻,且无明显的天然排泄区,地下水以储存量的形式赋存于含水层之中。
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受补给条件的制约,其补给量较小,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含水层易于疏干,-300m水平以上的伏青石灰岩等含水层已基本被疏干。
纵观上述,牛儿庄井田基本上为一东部阻水,西部补给,南北两翼透水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地质块段。
8、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Ⅰ)
井田邻近的鼓山地区有奥陶系石灰岩出露,向东延伸均被煤系地
层所覆盖,埋藏于深部,为承压含水层。
奥陶系石灰岩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为煤系地层基底。
岩性主要以纯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花斑状灰岩为主。
740号钻孔揭露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仅37.86m,抽水试平均渗透系数为0.0673m/d,钻孔单位涌水量0.0256L/m.s,用钻孔单位涌水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其为弱富水性的含水层,与区域奥灰含水层极强富水性有较大差异,其原因是区域奥灰含水层顶部30~40m 范围内,含水层的裂隙被方解石脉和上覆地层中风化物质所充填,富水性较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因此,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在本井田属极强富水性含水层。
奥陶系中统地层在峰峰地区实测厚度一般为545m,分布稳定,主要岩性为灰色纯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组成。
根据岩性变化和沉积特征,可划分为三组八段,按其裂隙发育程度和富水特性,自下而上,二、四、五、七段为强含水层,一、三、六、八段为弱含水层。
其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充沛,裂隙岩溶发育,含水丰富,严重威胁井田内“下组煤”的开采。
奥灰含水层主要水文地质特征概括为:
①、集中补给,常年消耗,调节储量大;
②、奥灰水是以裂隙为主要导水通道的裂隙岩溶水;
③、具有明显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特征;
④、奥灰的富水性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⑤、奥灰顶部有30~40m范围内,裂隙被方解石脉和上覆地层物质所充填,富水性较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⑥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各含水层组段的富水性差异较大。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总硬度16.49,PH=7.7。
由1992~2009年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水位动态观测资料(表5-1)分析,历年最高水位+132.20m,最低水位+117.60m,水位年变幅最大13.00m,最小年变幅0.80m。
历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8月份,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5、6月份,每年降雪过后在12月份或翌年的1月份出现一次小的水位峰值。
目前,本井田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水位标高为+122.10m(2009年11月水位观测资料)。
大青石灰岩含水层至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一般间距为16.72~44.66m,平均间距为30.97m,其间岩性主要为铝土泥岩、粉砂岩。
总之,各含水层之间均分布一定厚度的隔水层,含水层之间一般不发生水力联系。
由于局部构造的影响,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断裂构造及背斜轴部附近的隔水岩层隔水性能相对较差,反之,其隔水性能较好。
故采掘时,应视构造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隔水岩层的阻隔水能力。
二、矿井涌水量
1、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本矿自1960年投产至1971年全矿涌水量始终稳定在1.0m3/min 左右。
经过多年开采,随着开拓范围的增大,开采深度加深,并经历了几次突水,使矿井涌水量呈不断增加趋势。
1971年至1985年矿井
涌水量为3~5m3/min,1985年至1993年,矿井涌水量为7~9m3/min,1994年至2001年,矿井涌水量为14.53~33.26m3/min, 2002年元月18日,五矿49泵房(-88)排水设备拆除。
通过牛五边界煤柱渗透过水之后,涌水骤增至16.94~25.36m3/min。
据1992年~2009年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矿井水由大煤顶板砂岩水、野青石灰岩水、山伏青石灰岩水、小青石灰岩水、大青石灰岩水、断层水等构成。
经统计矿井涌水量介于7.58~43.77m3/min,正常涌水量为19.03m3/min,最大涌水量为43.77m3/min。
2、矿井各开采水平涌水量
(1)一水平(-40m水平以上)涌水量构成
一水平涌水量介于1.51~14.14m3/min,平均3.22m3/min。
其构成为:大煤顶板砂岩水0.46m3/min,野青石灰岩水0.54m3/min,山伏青石灰岩水0.45m3/min,小青石灰岩水0.32m3/min,大青石灰岩水0.80m3/min,断层水0.10m3/ min,其它水0.55m3/min。
(2)二水平(-40~-200m水平)涌水量构成
二水平涌水量介于4.64~40.70m3/min,平均14.23m3/min。
其构成为:大煤顶板砂岩水0.85m3/min,野青石灰岩水0.54m3/min,山伏青石灰岩水及老空水2.30m3/min,大青石灰岩水7.59m3/min,其它水2.95m3/min。
(3)三水平(-200~-400m水平以下)涌水量构成
三水平涌水量介于0.50~5.95m3/min,平均1.69m3/min。
其构成为:大煤顶板砂岩水0.49m3/min,野青石灰岩水0.29m3/min,山伏青
石灰岩水0.13m3/min,大青石灰岩水0.15m3/min,其它水0.63m3/min。
各水平涌水量详见表5-5。
矿井历年涌水量一览表
3
三、矿井涌水量的类型划分
根据1992~2009年矿井涌水量资料统计,矿井正常涌水量(Q1)
为1141.80m3/h(19.03m3/min),介于600~ 2100m3/h 范围内;矿井最大涌水量(Q2)为2626.20 m3/h(43.77m3/min),介于1200~3000 m3/h之间,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
由上述可知,本矿开采2、4号煤层时,其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涌水量一般小于0.50m3/min,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采掘工程一般不受水害影响;开采-291m以上6号煤层时,存在顶板和底板同时充水的因素以及断层突水的可能,其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开采-291m 以下6号煤层、7号煤层、8号煤层和9号煤层时,受下伏大青石灰岩含水层和富水性极强的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影响,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掘工程、矿井安全生产受水害威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