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3)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
地文景观
一、概念: 地质作用
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力综合作用于 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 称。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 衰变释放的热能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 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 能和重力能等所引起。具体表现为风化作 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 结成岩作用。
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
③溶斗(天坑)
溶斗是地面上的封闭性小型洼地。重庆奉节
的小寨“天坑”是世界罕见的特大型溶斗,其深
度和直径均在600米以上。
形成条件:层状节理的碳酸盐岩层、地下河、 地壳震荡
(2)地下洞穴景观:
①溶洞
是地下水沿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隙进行溶蚀 扩大而成的空洞。
②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08年4月17日,甘肃省酒泉市戈壁滩上出 现大片水面以及水边植物等幻景。
(3)黄土景观
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 物。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燥或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地 区。 我国黄土集中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 宁夏南部和山西西部一带,即著名的黄土高原区域。 黄土地貌独具特色,塬、墚、峁、陷穴、沟谷等黄土 地貌景观均具有较强观赏性。
易受风化侵蚀。由于侵蚀、风化剥落、重力崩塌等的 综合作用,形成了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 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地貌。这种地貌以 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为典型,故称“丹霞地貌”。人 们常用“丹霞赤壁”来形容广东仁化的丹霞山,用 “碧水丹山”来赞美福建武夷山,这里的“赤”和 “丹”,均系指岩石的红色。
(3)变质岩 变质岩中人们最熟悉的是大理岩。纯白而 致密的大理岩,俗称汉白玉,除用于建筑外, 还可供艺术雕刻。如果其中含有带色的矿物, 就使大理岩具有各种美丽的斑彩。我国云南大 理是大理岩的著名产地,大理岩就因此而得名。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地理内力作用和地貌、板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关系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板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关系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地球的内力作用(一)力的来源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
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
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二)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地震。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或大地构造运动,是指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位的一种运动。
例如,海侵、海退、隆起和拗陷,等等。
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壳物质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着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进行运动,叫水平运动。
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和引张力,产生褶皱和断裂构造。
我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等以及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通过挤压褶皱而形成的。
所以,有人将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
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缓慢的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通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相邻地区拗陷,引起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故有人将垂直运动称造陆运动。
水平和垂直运动虽有区别,但实际在时空上常有联系。
2.岩浆活动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可能表现为岩浆活动。
地球内部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灼热的岩浆产生巨大压力,它冲破地壳薄弱常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物包括气体、熔岩、火山灰等,通过火山口喷出,其中大部分火山物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火山锥。
岩石主要成分

岩石主要成分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由不同的化学元素和矿物质组成。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岩石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其他化学元素。
一、矿物质1.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是构成地球上大多数岩石的主要成分。
它们由硅氧四面体和其他金属离子组成。
其中最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包括长石、斜长石、角闪石、云母等。
2. 氧化物氧化物是含氧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地球表面,氧化铁是最常见的氧化物之一,也被称为赤铁矿。
3. 硫酸盐硫酸盐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硫酸盐包括方解石、芒硝等。
4. 磷酸盐磷酸盐是由磷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磷酸盐包括磷灰石、白钙石等。
二、有机质有机质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是生命体的遗体或产物。
在岩石中,有机质通常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骸和排泄物。
1. 煤煤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沉积岩,主要由碳和水素组成。
它们通常形成于古代植物残骸被压缩和加热后。
2.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由有机质形成的,它们通常形成于古代海洋生物残骸被埋在深层地下后经过压力和温度变化而形成。
三、其他化学元素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岩石中还包含其他化学元素,如钙、镁、铁等。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溶液或其他方式进入岩石中,并与其它元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1. 钙质岩钙质岩是由钙质矿物组成的岩石,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这些岩石通常形成于海洋中,由于海洋生物的遗骸和化学作用而形成。
2. 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是由镁铁质矿物组成的岩石,如橄榄岩、辉长岩等。
这些岩石通常形成于地球深层,由于高温高压和地幔流体作用而形成。
3. 铁质岩铁质岩是由含铁矿物组成的岩石,如赤铁矿、黄铁矿等。
这些岩石通常形成于地下水或火山喷发过程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
总之,地球上的不同种类的岩石都由不同比例的主要成分组成。
了解这些主要成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和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火成岩

矿物组成 主要造岩矿物是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 次要矿物为石榴子石、云母和斜长石等。副矿物有铬铁矿、 尖晶石、钛铁矿、金属硫化物、铂族矿物和磷灰石等。 化学成分 超基性岩在化学成分上属硅酸不饱和系列。除 辉石岩外,SiO2 的含量均小于 45%,Al2O3、Na2O、K2O 含量低, 而 MgO、FeO 含量很高。超基性岩多经蚀变作用,其中 H2O、 CO2 含量往往较高,致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 矿产 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铬铁矿、铜镍矿、钛 铁矿、磁铁矿、铂矿、金刚石等。 代表性岩类有: 侵入岩:深成相 橄榄岩 浅成相 金伯利岩 喷出岩:麦美奇岩 科马提岩 蛇绿岩套
地球上所见到的虽然千姿百 态,五彩缤纷,但根据它们自身的 特点、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火成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 以火成岩最多,它主要构成了深部 地壳和上地幔,约占整个地壳的 65%。通过对火成岩的研究,可探 讨地球的形成、演化、地壳运动等 一些重要作用。 火成岩---岩浆与火成岩 岩浆(magma) 是指地球深部产生的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的 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在上地幔或地壳深处运移,或喷出地表,它 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还含有大量的挥发组分及成矿金属。岩浆温度 范围为 700-1200℃之间。 火成岩(igneous rocks)的英文名称来源于拉丁文,意为火焰, 一般指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熔融或部分熔融物质)在地下或在地 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火成岩和岩浆成分不完全相同,它是失去了大量 挥发份的岩浆冷凝物。火成岩通常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类。 火成岩---矿物成分
火成岩的产状和岩相---喷出岩的相
根据火山活动产物的产出形态及岩石特征, 以中心式火山喷发为例岩形成环境,分成以下相 组: 溢流相:粘度较小的岩浆容易流动,常在强 烈喷发后溢出,形成熔岩流或熔岩被。最常见的 溢流相岩石是玄武岩,其次为安山岩。 爆发相:火山强烈爆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物 在地表的堆积,富含挥发份和粘度大的中、酸性
1.3《岩石与矿物》教案

-板书设计:用图示或模型展示矿物的晶体结构,并用表格形式列出不同矿物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④地质作用与岩石矿物的形成:
-重点知识点: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是岩石矿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它们各自对岩石矿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石矿物、形成。
(3)地质作用与岩石矿物的形成: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举例: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地壳运动导致岩石高温高压变质形成变质岩等。
2.教学难点:
(1)矿物的微观结构与晶体形态:矿物晶体结构的复杂性,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因素。
举例:矿物晶体结构的层状排列、链状排列等;晶体生长过程中受到温度、压力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7.请回答以下问题: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物体,它们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成分。矿物是地球内部或地表岩石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天然物质。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是岩石的三大类,每类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矿物的识别需要观察其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是岩石矿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它们各自对岩石矿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岩石矿物在工业、建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广泛,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课后作业
1.请描述三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并说明它们的形成过程。
答案: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壳内部或地表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海洋中沉积物堆积、压缩、胶结而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而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石。
1.4 地球的演化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新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许多高山是 生 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史上的 代 重大飞跃。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新 生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 代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46亿年前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和化石 1.地层 (1)概念:地壳上部呈 带状 展布的 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2)意义:地层是记录地球 历史 的“书页”,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 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 环境 特征。 2.化石 (1)组成:多数是古生物的 遗体,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 遗迹 。 (2)特征: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 相同 或 近似 的化石。 (3)意义: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 时代 和 顺序 。
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古 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多地反复上升和下沉。 生 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代 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同学们
盘他
地质年代口诀
地球历史宙代纪 宙有冥太元显生 前寒武纪冥太元 显生宙分古中新 古生代中有六纪 寒武奥陶与志留 泥盆石炭加二叠 中生代有三叠纪 再加侏罗与白垩 新生代有古新近 末尾就是第四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浅谈岩石的分类

浅谈岩石的分类岩石是支撑地球表面的骨架,由于探测手段的限制,人类对地下的了解远远低于太空,岩石作为构成地表的骨架,经过历代专业人员的研究,还是有一点了解的,现在对岩石的分类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岩石主要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
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沉积岩按成分成因分为碎屑岩和生物化学岩,碎屑岩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
沉积碎屑岩又称陆源碎屑岩,顾名思义,成分主要来自陆地风化剥蚀而成。
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火山喷发的产物,经过堆积而成。
生物化学岩为岩石风化剥蚀产物的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通过化学方式或者生物化学方式沉积而成的沉积岩。
我们常见的石灰岩,就是沉积岩,简称灰岩,属于化学沉积岩,在海湖盆地水环境下沉积而成。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
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
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
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剧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
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岩浆岩岩石结构可从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来划分。
地壳运动的成因及作用

地壳运动的成因及作用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在一定时间内以不同方式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是地球的重要特征,它对地球的形态和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地壳运动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板块运动:地壳被分成了许多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深部的岩石圈上以不断移动、碰撞和分离的方式运动。
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它造成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2. 热对流运动:地球内部的热量分布不均匀,导致了地球的热对流运动。
热对流运动会引起岩石的熔融和上升,从而产生火山活动和地震。
3. 潮汐力:地球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的作用,潮汐力会产生地球的形变和运动。
潮汐力可以引起地壳的微小差异,从而对地壳运动产生一定影响。
地壳运动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构造的形成:地壳运动是地壳构造形成的重要原因。
板
块运动和热对流运动导致地壳的变形和破裂,从而形成了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质构造。
2. 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运动引发了地震和火山
活动,破坏了地表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灾害。
3. 地表地貌的形成:地壳运动对地表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貌特征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结果。
总结起来,地壳运动的成因是由板块运动、热对流运动和潮汐
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地壳运动的作用主要包括地质构
造的形成、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地表地貌的形成。
地壳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3)胡经国二、岩浆作用㈠、岩浆作用概述地壳深部和上地幔中的岩浆沿地壳-岩石圈内的脆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内一定深度或者经地壳-岩石圈内的构造断裂喷出地表经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的过程,统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c Action),又叫做岩浆活动。
其中包括岩浆侵入作用和岩浆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Volcanic Action);前者又叫做岩浆侵入活动,后者又叫做岩浆喷出活动(或火山活动)。
由岩浆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统称为岩浆岩,又叫做火成岩。
岩浆岩和岩浆矿床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有的观点认为,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形成、运移、聚集、变化和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其中具有巨大的动能、热能和化学能。
但是,仍然认为,岩浆作用包括岩浆侵入作用和岩浆喷出作用。
㈡、岩浆作用发源地地质条件现今的岩浆作用发源于大陆30km、洋壳6km以下的软流圈。
但是,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
软流圈物质在上覆岩石圈巨大的静压力作用下呈半塑性状态。
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岩石圈断裂)时,软流圈物质才能转变为岩浆并且朝着压力降低的方向(如大洋中脊裂谷带)运移。
另外,当温度升高时软流圈物质也能形成岩浆,并且把上覆岩层熔透而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岩浆作用发源地应具备的地质条件是:1、地壳(包括洋壳)断裂带地壳(包括洋壳)断裂带,如大洋中脊(简称洋中脊)裂谷带。
这里因压力降低,岩浆沿洋中脊裂谷带上涌,导致火山喷发。
2、大洋板块俯冲消亡带大洋板块俯冲消亡带,即海沟岛弧系。
这里因大洋板块俯冲而产生剧烈摩擦,压力和温度升高,俯冲板块物质局部熔融,导致火山爆发。
这种火山爆发的能量极高,如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爆发。
3、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带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带也有岩浆活动。
不过,这里的地壳很厚,可达60公里左右,岩浆作用主要是侵入作用,很少有火山喷发。
㈢、岩浆侵入作用岩浆上升侵入到地壳内一定深度,由于上覆岩层的静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因而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内冷却凝结成岩石,这种岩浆作用称为岩浆侵入作用,又叫做岩浆侵入活动。
由岩浆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
根据岩浆侵入地壳内的不同深度,岩浆侵入作用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作用。
1、深成侵入作用侵入到地下3公里以下的岩浆,由于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岩浆冷凝速度十分缓慢,因而形成矿物结晶良好、结晶颗粒较大的岩石。
这种岩浆侵入作用称为深成侵入作用。
由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称为深成侵入岩,简称深成岩。
根据其岩体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深成岩的产状可分为岩基和岩块。
2、浅成侵入作用侵入到地下3公里以内的岩浆,由于近地表的温度、压力较低,岩浆冷凝速度较快,因而形成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匀的岩石。
这种岩浆侵入作用称为浅成侵入作用。
由浅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称为浅成侵入岩,简称浅成岩。
根据其岩体大小、形状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浅成岩的产状可分为岩盖、岩床、岩墙、岩脉和火山颈等。
㈣、岩浆喷出作用岩浆沿构造断裂等通道或冲破上覆岩层喷溢出地表,冷却凝结成岩石,并且导致火山喷发形成火山。
这种岩浆作用称为岩浆喷出作用,简称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又叫做喷出活动(火山活动)。
由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又叫做火山岩。
第二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一、喷出岩(火山岩)概述喷出岩(Effusive Rock),又称为火山岩(Volcanic Rock),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在大气圈和水圈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
当岩浆沿裂隙喷发时,火山岩形态一般与地表形态比较协调,呈被状或层状产出。
火山岩分为狭义火山岩和广义火山岩两类。
㈠、狭义火山岩:火山熔岩狭义火山岩是指火山熔岩。
它可以是由一些低粘度、低挥发分的岩浆(如基性岩浆)以熔融体形式溢流出火山口冷凝而形成。
它也可以由一些高粘度的酸性岩浆在火山喷发晚期,由于岩浆房中的挥发分大量逃逸而溢流出地表冷凝而形成。
岩浆的成分不同,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
例如,基性喷出岩有玄武岩,中性喷出岩有安山岩,酸性喷出岩有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有粗面岩和响岩。
火山熔岩大多具有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以及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
其中,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等火山岩,统称为火山玻璃岩。
㈡、广义火山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广义火山岩是指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主要是指由一些高粘度、高挥发分含量的酸性岩浆经爆发式喷发喷出地表的火山碎屑物形成的火山岩。
它往往混杂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
二、火山概述火山(Volcano)是指由于岩浆喷出作用(即火山作用或火山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是由于岩浆及其所携带的固体碎屑物质喷出地表后堆积而形成的山体。
火山是炽热地球深部的窗口。
火山活动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
火山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其中主要是炽热的火山熔岩、火山弹、火山灰以及火山灰凝固而成的火山泥。
火山泥在冶金、化工、医疗、壁材领域应用广泛。
火山喷发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危害主要有熔岩流、火山灰、火山泥石流等所造成的危害。
三、火山类型按活动情况,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类型。
㈠、活火山活火山(Active Volcano)是指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
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
例如,印尼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自20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
中国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
在中国大陆上,仅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
㈡、死火山死火山(Extinct Volcano)是指史前曾经发生过喷发,但是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
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有的死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经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
例如,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大约123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的高度将近1900米。
㈢、休眠火山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是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此类火山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然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例如,中国长白山天池火山,曾经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过多次喷发活动。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生喷发活动,但是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还在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如今正处于休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
它们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过去一直认为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一座死火山,在火山脚下人们建筑起许多城镇,在火山坡上开辟了葡萄园。
但是,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高温火山喷发物侵袭占据了毫无防备的庞贝和赫拉古农姆两座古城,两座城市及其居民全部毁灭和丧生,损失十分惨重。
四、火山构造火山构造又叫做火山机构,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等。
㈠、火山通道与火山颈1、火山通道与火山管火山通道是指岩浆从地下上升喷溢出地表的通道。
它既可以是多条断裂裂隙;也可以是由若干条断裂交汇而成的管状通道,称为火山管。
2、火山颈在火山喷发以后,火山通道往往被熔岩或火山碎屑物质充填堵塞起来。
如果火山地表遭受风化剥蚀,那么充填火山通道的物质可以凸起形成峻峭挺拔的山峰,也可以凹下(视岩性软硬而定),这种充填火山管和形成于火山管内的岩石称为火山颈。
㈡、火山锥及其类型1、火山锥与熔岩地貌火山锥(Volcanic Cone)是指由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而成的一般呈圆锥形的山丘。
典型的火山锥其上部坡度较陡,可达30~40。
;而其下部则逐渐变得平缓。
火山锥是熔岩地貌的一种。
熔岩地貌是指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貌,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岩堰塞湖、熔岩波涛等。
在岩石圈之下,存在着一个岩石呈熔融状态的软流圈,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主要来源于此。
由于地壳断裂、新构造运动或板块运动,地下岩浆涌出地表而形成熔岩流,同时还伴有大量气体和其他火山喷发物质;火山喷发过后,便会形成各种类型的熔岩地貌。
由于火山喷出物的性质和多少的不同以及喷发方式的差异,因而火山锥具有多种形态和构造。
2、火山锥基本类型火山锥分为层状火山锥、盾形火山锥和寄生火山锥三种类型。
⑴、层状火山锥层状火山锥是指由火山熔岩和碎屑物互层构成的火山锥,又叫做复合锥。
其坡度大多超过30°;形状比较对称;上部多熔岩,下部和边缘主要是火山碎屑物;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
⑵、熔岩火山锥与盾形火山锥全部或基本上由多层基性熔岩构成的火山锥,称为熔岩火山锥。
它形状扁平;坡度较缓为2~10°;顶部有碗状火山口。
其中,规模巨大的熔岩锥称为盾形火山锥。
⑶、寄生火山锥在有些火山锥坡上还有小型火山锥,其火山通道与主火山锥的火山通道相连,无独立的岩浆源,这种小型火山锥称为寄生火山锥。
3、火山锥按组成物质分类按组成物质,火山锥分为:由火山碎屑物构成的碎屑锥;由火山熔岩构成的熔岩锥(熔岩丘);由火山碎屑物与熔岩混合构成的混合锥。
4、火山锥按形态分类按形态,火山锥分为圆锥状、盾形、穹形、钟状等火山锥。
其中,圆锥状的火山锥是标准的火山锥。
例如,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
它呈圆锥形,像一个巨大三角形蜡烛座耸立在椰林和稻田中间,十分绮丽、壮观,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锥”。
㈢、火山口1、火山口概述火山口(Crater)是指位于火山颈顶部或其旁侧的漏斗形喷口。
它是由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在地面上形成的环形坑。
一般火山口上大下小,常成漏斗状或碗状;一般位于火山锥顶端(无锥火山口则位于地面,称负火山口)。
火山口的深浅不等,一般不过二、三百米;其直径一般约在1公里以内;底部直径小,通常约大于其下面的火山管。
2、破火山口与火口原由于火山经过多次喷发,其火山口不断破裂和扩大,或者由于地下岩浆冷却收缩,火山口不断塌陷,因而形成的巨大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简称破火口。
形状好像一个小盆地或小平原的破火山口,称为火口原。
3、火山口湖由火山口积水而成的湖泊,称为火山口湖,简称火口湖。
还有些火山口湖中有从岩浆中分离出来的水,含矿物质多,因此可以呈现多种颜色。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佛罗里斯岛克里莫托火山顶上,有3个水色不同的湖,就是这个原因。
它们都是火山的喷出口,虽然火山没有爆发,但是其中两个湖底下的喷气孔还在喷出火山气体。
在这3个火山湖中,一个喷出的物质中含硫较多,使湖水呈现绿色;另一个喷出的物质中含铁多,湖水呈现红褐色;另一个是清水,呈现蓝色。
不仅位于平地的火山口可以积水成湖,而且位于山顶的火山口也能积水成湖。
例如,中国长白山主峰白头山上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山口湖。
它是靠天上降下来的雨雪维持湖中积水的。